原子物理学射线_第1页
原子物理学射线_第2页
原子物理学射线_第3页
原子物理学射线_第4页
原子物理学射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子物理学射线第一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硬X射线0.001nm~0.1nm软X射线0.1nm~1nm第二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X射线的性质1)X射线能使照相底片感光;

2)X射线有很大的贯穿本领;

3)X射线能使某些物质的原子、分子电离;4)X射线是不可见光,它能使某些物质发出可见光的荧光;5)X射线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同此它具有反射、折射、衍射、偏振等性质。第三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836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Faraday,1791-1867)发现,在稀薄气体中放电时会产生一种绚丽的辉光。后来,物理学家把这种辉光称为“阴极射线”,因为它是由阴极发出的。

186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克鲁克斯(WilliamCrookes,1832-1919)(右图)发现通电的阴极射线管在放电时会产生亮光,于是就把它拍下来,可是显影后发现整张干版上什么也没照上,一片模糊。他以为干版旧了,又用新干版连续照了三次,依然如此。克鲁克斯的实验室非常简陋,他认为是干版有毛病,退给了厂家。他也曾发现抽屉里保存在暗盒里的胶卷莫名其妙地感光报废了,他找到胶片厂商,指斥其产品低劣。一个伟大的发现与他失之交臂,直到伦琴发现了X光,克鲁克斯才恍然大悟。在伦琴发现X光的五年前,美国科学家古德斯柏德在实验室里偶然洗出了一张X射线的透视底片。但他归因于照片的冲洗药水或冲洗技术,便把这一“偶然”弃之于垃圾堆中。

第四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伦琴出生在德国伦内普(Lennep;现在属于雷姆沙伊德的一部分)的一个纺织商人家庭.1865年,伦琴进入乌得勒支大学读书,随后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工程。1869年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874年伦琴任斯特拉斯堡大学讲师。1875年成为霍恩海姆

(Hohenheim)农业学院教授。1876年他返回斯特拉斯堡大学做物理学教授,1879年任吉森大学物理系主任。1888年他就任维尔茨堡大学物理系主任。1900年,在巴伐利亚政府一再请求下担任慕尼黑大学物理系主任。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伦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伦琴的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有重大影响,同时也影响了20世纪许多重大科学成就的出现。受伦琴的影响,1896年亨利·贝克勒尔在发光材料的试验中偶然发现了一种新射线的穿透性。这样伦琴的发现间接地影响了放射性的发现。因为该发现1903年贝克勒尔和居里夫人被共同授予诺贝尔奖。为了纪念伦琴的成就,X射线在许多国家被称为伦琴射线。另外第111号化学元素錀(Roentgenium(Rg))也以伦琴命名。在伦琴的祖国,德国有许多以伦琴命名为学校,街道和广场。由于伦琴在物理学的杰出成就,在德国的吉森市,柏林市和伦琴的出生地伦内普(Lennep)(雷姆沙伊德)都建有伦琴纪念碑。第五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X射线管A是阳极(金属),K是阴极,阴极和阳极电压为几万~十几万伏管内压强10-6mmHg~10-8mmHg第六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X射线的波性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1877年6月27日-1944年10月26日),英国物理学家。任教于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的他,致力于基础物理研究。1917年,他因发现元素的次级X射线标识谱而获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马克斯·冯·劳厄(MaxvonLaue,1879年10月9日科布伦茨—1960年4月24日柏林),德国物理学家,因发现晶体中X射线的衍射现象而获得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七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X射线是电磁波,故它一定是横波。巴克拉用如图所示的双散射体实验证明了X射线的横波性。X射线的偏振

实际上,该实验是将“自然”X光通过一个用作起偏器的散射体成线偏振的X光,然后再用另一个散射体作检偏器,检验其偏振性。具体地说,若X射线是横波,当它沿z方向传播并经第一个散射体散射后,沿z方向不会有振动;沿x方向传播的X光再经第二个散射体后,则只有y方向的振动。因此在xz平面可观察到y方向的线偏振光。在y方向观察不到X射线。第八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X射线的衍射X射线究竟是微小的质点束,还是像光一样的波状辐射,一直悬而未决。有一种鉴定方法就是看X射线能否借助含有一系列细线的衍射光栅而衍射(即改变射线方向)。要想得到适当的衍射,这些细线的间距必须大致与辐射线的波长大小相等。由X射线的穿透力得知,若X射线像波一样,则其波长要短得多——可能只有可见光波长的千分之一。制作如此精细的光栅完全是不可能的。

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想到,如果人工做不出这样的光栅,自然界中的晶体也许能行。晶体是一种几何形状整齐的固体,而在固体平面之间有特定的角度,并且有特定的对称性。这种规律是构成晶体结构的原子有次序地排列的结果。一层原子和另一层原子之间的距离大约是X射线波长的大小。如果这样,晶体应能使X射线衍射。把一束X光射向硫化锌晶体,在感光版上捕捉到了散射现象,即后来所称的劳厄相片。感光版冲洗出来之后,他们发现了圆形排列的亮点和暗点—衍射图。劳厄证明了X光具有波的性质。《自然》杂志把这一发现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意义最深远的发现”。劳厄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发表了《X射线的干涉现象》一文。两年后,也就是1914年,这一发现为劳厄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九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晶体底片铅屏X射线管劳厄斑点X射线的衍射-劳厄实验

晶体可看作三维立体光栅。

根据劳厄斑点的分布可算出晶面间距,掌握晶体点阵结构。第十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蛋白质的劳厄衍射图X射线的衍射-劳厄实验红宝石的劳厄衍射图硅单晶的劳厄衍射图第十一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多晶粉末法(德拜和谢勒首先发明的,德拜因利用偶极矩、X射线和电子衍射法测定分子结构的成就而获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

)上图是氧化锆粉末得到的衍射相片。它的好处是样品的制备大为简化。相片上每一同心圆对应一组晶面,不同的圆环代表不同的晶面阵,环的强弱反映了晶面上原子密度的大小。第十二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布拉格公式

劳厄的文章发表不久,引起了英国布拉格父子的关注,当时老布拉格,即亨利.布拉格(WilliamHenryBragg1862-1942)已是利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而小布拉格,即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LawrenceBragg,1890-1971)刚从剑桥大学毕业,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由于都是X射线微粒论者,两人都试图用X射线的微粒理论来解释劳厄的照片,但他们的尝试未能取得成功。

后来小布拉格成功地解释了劳厄的实验事实,解释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形成,并提出著名的布拉格公式:2dsinθ=nλ。这一结果不仅证明了小布拉格的解释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证明了能够用X射线来获取关于晶体结构的信息。

小布拉格在用特征X射线分析了一些碱金属卤化物的晶体结构之后,与其父亲合作,成功地测定出了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并用劳厄法进行了验证。布拉格父子因在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分享了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第十三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AθθO...C.BdACCBd晶格常数晶面间距)(θ掠射角dλ2sinθnδ==光程差:+干涉加强条件(布喇格公式):d2sinθ=n=1,2,...θ第十四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布喇格父子认为当能量很高的X射线射到晶体各层面的原子时,原子中的电子将发生强迫振荡,从而向周围发射同频率的电磁波,即产生了电磁波的散射,而每个原子则是散射的子波波源;劳厄斑正是散射的电磁波的叠加。第十五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在方向衍射的X光将得到加强,出现了劳厄光斑。该式称布喇格公式。用布喇格公式可以计算晶面距。反之,若已知d,还可以确定X射线的波长。晶体可形成许多不同取向的晶面。X射线经晶面距为d的晶面反射时,凡光程满足第十六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X射线管

激光等离子体

同步辐射X射线激光当高强度(1014~1015W/cm2)激光脉冲聚焦打在固体靶上时,靶的表面迅速离化形成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进而发射X射线。它是一种具有足够辐射强度的独立点光源,所用泵浦激光器主要有Nd:YAG,钕玻璃等。

拥有近70条光束线的美国阿贡实验室同步辐射光源

设计有30个光引出口的英国DIAMOND同步辐射光源德国DESY(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

)自由电子激光器的波荡器

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第十七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X射线的发射谱产生X射线

测得X射线的波长X射线的强度第十八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波长连续变化的部分,称为连续谱,它的最小波长和外加电压有关。具有分立波长的谱线,一旦出现,它们的峰值位置完全决定于靶材料,称为特征谱(标识谱)第十九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X射线连续谱-轫致辐射(刹车辐射)

高速电子与靶原子发生碰撞,在靶原子的库仑场的作用下发生散射并损失能量。从量子的观点看:设入射电子在碰撞前的动能为T,电子和原子核经一次碰撞后的动能为T’,相当于从一个连续态到另外一个连续态的跃迁,并辐射一个光子

入射电子经过一次碰撞损失的能量,可以是0到T的任意值,因而得到是连续谱。第二十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在轫致辐射过程辐射的强度:1、反比于带电粒子质量的平方2、正比于靶核的质子数。3、正比于带电粒子电荷的四次方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当X射线管所加的电压一定时,连续谱存在一个最短波长,其数值和靶材料无关,只与x射线管上的电压有关。如果入射电子经过一次碰撞损失全部的动能,并转换为辐射光子的能量1915年,杜安和亨利利用此办法测得普朗克常数。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产生条件:

仅当电子的能量不超过某一限度时,才只发射连续谱。特征:强度随波长变化,在某一波长处,强度有极值在长波方向强度降落缓慢,在短波方向轻度降落较快,且有明显的极值,最短波长极小。极小与材料无关,只与加速电压有关,当加速电压增高时极小减小。产生机制:

快速电子射到阳极上,受到阳极中原子核的库仑场作用就会骤然减速;由此伴随产生的辐射称之为轫致辐射。由于电子速度连续变化,所以产生连续谱。X射线连续谱-轫致辐射(刹车辐射)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X射线特征谱是巴拉克于1906年发现的。当加速电压大于一定值时,他观察到连续谱上出现一系列分立谱线,其波长与加速电压无关,只和靶材料有关。原因是电子轰击靶核,使靶原子的一个内层电子电离(出现空穴),外层电子向空穴跃迁的能量差导致。按辐射的硬度(贯穿能力)递减的次序用K、L、M…字母标识,在K系列中有含有KαKβKγ等,在L系中也有类似情况。X射线特征谱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X射线特征谱亨利·莫塞莱HenryGwynJeffreysMoseley(*1887年11月23日生于英格兰的Weymouth;†卒于1915年土耳其加里波利,英国物理学家,原子序数的发现者。1906年莫塞莱进入牛津大学的三一学院(TrinityCollege(Oxford))。毕业后与欧内斯特·卢瑟福共同工作于曼彻斯特大学。第一年他主要致力于教学工作,几年后完成教学任务的莫塞莱全力投身于科研。1913年莫塞莱在研究元素的X-射线标识谱时发现,以不同元素材料作为产生X-射线的靶实验时,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不同。他把测得五十多个元素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按波长排列后,发现其次序与元素周期表中的次序一致,他称这个次序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就是原子核的正电荷数,认为元素性质是其原子序数的周期函数,证明了元素的主要特性由其原子序数决定,而不是由原子量决定,确立了原子序数与原子核电荷之间的关系。关于原子序数的发现被称为莫塞莱定律。1914年他离开了曼彻斯特,回到牛津继续他的研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参加了皇家工程师(RoyalEngineers),死于加里波利半岛达达尼尔海峡的加里波利之战,阵亡时年仅27岁。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1913年,莫塞莱在测量了铝到金38种元素的光谱之后发现,各元素的x射线的频率的平方根对原子序数成线性关系。

原子光谱是原子最外层电子跃迁的结果,外层电子组态的周期性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X射线是内层电子的跃迁的结果。频率的平方根随Z呈线性关系(见图)。说明它受外层电子影响很小,只受原子核的影响。莫塞莱图提供了从实验测定原子序数Z的一种有效方法。历史上正是他首次纠正了27Co,28Ni在周期表的次序。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Kα-X射线的频率可写成玻尔理论(类氢光谱公式)导出原因当n=1层中出现空穴时,考虑到电子屏蔽效应,在n=2层中电子感受到的是(Z-1)个正电荷的吸引,所以当n=2层的电子向内层跃迁时发出的辐射频率是: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这表明Kα-X射线是内层电子从n=2到n=1跃迁产生的。因子(Z-1)理解为当n=1(K)壳层中一个电子被电离后,n=2(L)壳层电子感受到(Z-1)核电荷库仑作用。它也指出要发射Kα-X射线,必须从n=1壳层事先电离出一个电子成电离状态,其电离能或阈能是从n=1移去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而Kα-X射线的能量是电子从n=1到n=2层的能量差值。第二十八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入射电子K壳层中电离的电子KLMKαKβ根据泡利原理,发生跃迁的前提n=1壳层中出现空穴,电子n=2态向n=1态跃迁。空穴的存在是产生特征辐射的条件,采用的方法:电子束、质子束、离子束以及X射线产生。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十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十一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特征谱产生的其它效应1)俄歇(Auger)电子

当内壳层有空穴时,外层电子向内层跃迁发出的能量不产生X射线,而是将另一层电子电离,这样产生的电子称AugerL电子。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比如,L电子向K层跃迁所产生能量将M电子电离,则相应的俄歇电子动能为:其中

分别是K、L、M壳层中电子的结合能,而这些能量是由元素本性决定的,所以也是由元素本性决定的,它可以作为元素的标识。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核激发效应:内层电子间的跃迁,将能量传给原子核,使原子核跃迁到激发态。以上两个效应,分别是法国物理学家Auger和日本物理学家森田正一提出的,并分别被实验所证实。

电子在同步回旋加速器中,作圆周运动时产生的辐射。称同步辐射,这实质上是带电粒子加速运动时辐射电磁波的一种表现。同步辐射特征谱产生的其它效应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同步辐射(1947年发现)以近光速作圆周运动的电子在轨道切线方向发出的光辐射。(产生高强度X射线的手段)1997年美国7GeV同步辐射源的建成运转,被称为当年继多利羊、登陆火星后的十大发明之第三。同步辐射源是人类历史上继电光源、X光源、激光源之后的第4个革命性光源。同步辐射源示意图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同步辐射的特点对高能物理来说,同步辐射阻碍粒子加速,是一种损耗.但同步辐射却是可利用的新型X光源.由以下特性可知其价值所在.目前超大X光管(50kV)所产生的X射线功率在10W的量级,而普通的1GeV同步加速器的功率在10kw的量级.现阶段最大的20GeV同步加速器(西德)R=192m,总功率可达1500kw.1)高强度P(kw):总功率;R(m):电子曲率半径;E(GeV):电子能量;I(A):电流强度;B(kGs):磁感强度。强度1000

100

101

0.1

0.01

nm红外可见真空紫外软X射线硬X射线7.5GeV电子能量2)宽频谱。能谱连续可调同步辐射的能谱是连续谱,所以X射线的波长连续可调。同步辐射的最短波长取决于电子的能量。而X射线管发出的X光强度主要集中在靶材所对应的特征辐射附近,较单一.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小发散。方向性好同步辐射的角分布与电子速度有关,当电子速度接近光速时,同步辐射几乎全都集中在电子运动的切线方向上。其准直性可与激光媲美。同步辐射(实线)X光管辐射(虚线)比较IEIt4)偏振性好。为完全的平面偏振波,偏振面处于电子回旋轨道平面内.5)时间结构好(电子流并非连续的)。脉冲宽度窄,脉冲间隔较长且可调,有利于观测与时间有关的现象。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芝加哥城外费米实验室的同步加速器主环,直径达2km第三十八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中国:1、BSRF:九十年代初开始使用,为第一代光源,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共用一个环,2.2GeV,专用同步辐射时间2-3月/年,第三十九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是利用同步辐射光源进行科学研究的装置,对社会开放的大型公用科学设施,是我国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化学、生命科学、资源环境及微电子等交叉学科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下图为目前已建成若干条光束线和实验站的同步辐射装置布局.

第四十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2、NSRL:建在安徽合肥科技大学内,为第二代专用光源。0.8GeV,低能环,以紫外、软X射线为主。可产生12keV以下的硬X射线。一期工程投资0.8亿,于1991年完成;二期工程投资1.2亿,于2004年完成.系开放型的国家同步辐射室.实验室外景鸟瞰3、上海在2009年底建成新一代的3.5GeV同步辐射装置。周长432m,单簇电子电流大于5mA,可产生从可见光到40Kev的硬X射线.第四十一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普朗克(黑体辐射)1900年12月14日:《正常光谱中能量分布律的理论》提出能量子概念,量子力学诞生,1918年诺贝尔奖。爱因斯坦(光电效应)1905年:《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假说,1921年诺贝尔奖。后被密立根的实验所验证(1923年诺贝尔奖)康普顿效应(1927年诺贝尔奖)1923年5月:《X射线受轻元素散射的量子理论》并用光量子解释。第四十二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阿瑟·霍利·康普顿(ArthurHollyCompton,1892年9月10日-1962年3月15日),美国物理学家,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曾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校长。康普顿1913年取得伍斯特大学学士学位,1914年和1916年分别取得普林斯顿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康普顿先后在明尼苏达大学短暂执教一年、到匹兹堡一家公司当工程师两年、到剑桥大学当研究员一年。1920年,他成为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物理教授,1923年转到芝加哥大学。

康普顿1918年开始研究X射线的散射。1922年,他发现X射线对自由电子发生散射时,光子的能量减少,而波长变大。这一发现被称为“康普顿效应”或“康普顿散射”,后来又被他的研究生吴有训进一步证实。由于这项成就,康普顿被授予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除了诺贝尔物理奖以外,康普顿还先后获得过拉姆福德奖(1926年)、休斯奖章(1940年)和富兰克林奖章(1940年)等奖项。为纪念这位物理学家,有多项事物以其名字命名。月球上的康普顿环形山的命名是为了纪念阿瑟·康普顿和他的兄长卡尔·康普顿。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物理研究大楼也以其名字命名。芝加哥大学有学生宿舍楼被称为康普顿宿舍。康普顿在芝加哥的旧居被列入美国国家历史古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把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中的伽玛射线天文卫星命名为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第四十三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康普顿散射的实验装置X射线与物质作用时,被散射的X射线中有波长增长(频率减小)的成分出现,并且波长的增长量随着散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和散射材料无关。第四十四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X射光管-+光阑散射晶体θ0实验规律散射线中有两种波长0

随散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第四十五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康普顿散射与散射角的关系相对强度0.7000.750•(Å)•••••••••••••••••••••••••••••••••••第四十六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经典物理解释散射晶体θ受迫振动

单色电磁波照射电子受迫振动发射同频率散射线说明:经典理论只能说明波长不变的散射,而不能说明康普顿散射。第四十七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入射光子与外层电子弹性碰撞量子解释外层电子受原子核束缚较弱

动能<<光子能量

近似自由近似静止静止自由电子体系的能量、动量守恒入射能量20Kev,远远超过所有元素外层电子的束缚能第四十八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考虑相对论效应康普顿散射公式上式表明:散射光子的能量是入射光子能量的函数。散射光子的能量公式反冲电子的最大能量和光子的最小能量第四十九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物理意义入射光子的能量与电子静止能量相等时,相应的光子波长.可理解为:在θ=π/2时,入射波与散射波的波长之差.电子的折合康普顿波长:1)电子的康普顿波长:第五十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物理意义2)△λ只决定于θ而与λ无关入射波波长的最大增值当θ=π时得到康普顿散射引起的最大位移Δλ对λ≤1Å的X射线才能使Δλ/λ大到足以观察的程度。对实际测量来说,有意义的是Δλ/λ第五十一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例题:比较用x光(λ1=0.05nm)和紫光(λ2=400nm)入射,θ=π是的康普顿散射情况。解:波长改变量相同,均为

紫光入射光能量较低时,康普顿效应不显著,将主要观察到光电效应第五十二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3)相干散射波长变大的散射线波长不变的散射线内层电子被紧紧束缚,光子相当于和整个原子发生碰撞光子质量远小于原子,碰撞时光子不损失能量,波长不变。物理意义光子内层电子外层电子相对强度0.7000.750第五十三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波长0

轻物质(多数电子处于弱束缚状态)弱强重物质(多数电子处于强束缚状态)强弱吴有训(1897-1977),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以系统、精湛的实验为康普顿效应的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实验结果见右图。第五十四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例:λ0=0.02nm的X射线与静止的自由电子碰撞,若从与入射线成900的方向观察散射线,求散射线的波长λ。能量守恒,反冲电子动能等于光子能量之差解:动量守恒根据动能、动量关系波长为第五十五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例

波长的X射线与静止的自由电子作弹性碰撞,在与入射角成角的方向上观察,(2)反冲电子得到多少动能?(3)在碰撞中,光子的能量损失了多少?(1)散射波长的改变量为多少?(1)(2)

反冲电子的动能

(3)

光子损失的能量=反冲电子的动能第五十六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二两类相互作用1)多次小相互作用:(典型实例:α粒子在空气中的运动)光子束与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