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报告_第1页
四川省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报告_第2页
四川省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报告_第3页
四川省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报告_第4页
四川省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报告编制指南(修订版)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环生态〔2020〕73号)、《“十四五”生态保护监管规划》(环生态〔2022〕15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22〕18号)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生态县管理规程〉和〈四川省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的通知》(川办发〔2021〕62号),为规范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工作,提高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报告编制质量,特制定本指南。一、前言概述县(市、区)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工作背景、指导思想、目的意义等。首轮评估原则上以2022年数据为基准,动态对比前3-5年历史数据进行评估。二、总则(一)评估原则突出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彰显特色。1.坚持科学性评估工作应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为目标,客观反映区域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确保评估结果科学合理、真实准确。2.坚持系统性对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以及其他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系统状况、生态破坏问题及整改成效、生态修复成效、监督管理质效等进行系统性评估,统一评估指标、评估方法、数据来源、评分定级等标准。坚持可操作性根据区域实际,采用可监测、可获取的数据,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明确评估标准,评估过程简便易行,评估结果可量化。坚持实事求是对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进行客观、公正评估,不夸大其词,不文过饰非,不弄虚作假,重证据、重案例、重实效。(二)评估范围以县(市、区)内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以及其他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为评估对象。(三)评估方法及技术路线围绕重要生态空间状况、生态破坏问题及整改成效、生态保护修复状况、监督管理质效等内容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资料收集查阅、实地调研抽查、数据对比分析、公众舆论调查等方法开展评估。评估过程中应区分地震、滑坡、泥石流、雪灾、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四)编制依据报告编制应严格遵守国家、四川省关于生态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标准。重点包括:1、《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厅字〔2017〕2号)2、《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号)3、《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厅字〔2019〕48号)4、《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环生态〔2020〕73号)5、《“十四五”生态保护监管规划》(环生态〔2022〕15号)6、《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环生态〔2020〕72号)7、《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国环规生态〔2022〕2号)8、《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9、《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0〕71号)10、《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22〕18号)11、《四川省省级生态县管理规程》《四川省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川办发〔2021〕62号)12、《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指南(试行)》13、HJ1143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保护成效评估(试行)14、HJ1203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试行)15、HJ1156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16、HJ117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格局评估17、HJ1172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质量评估18、HJ1173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19、HJ1166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三、区域概况概述县(市、区)自然、经济、社会状况与特征。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自然地理状况(地质地貌、气候特征、河流水系、土壤状况、自然资源状况、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状况(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变化情况、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以及其他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基本情况)。四、评估重点包括重要生态空间状况、生态破坏问题整改成效、生态保护修复状况、监督管理质效四个方面,对应评估指标见附件1。(一)重要生态空间状况1.重要生态空间变化情况根据辖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以及其他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近五年来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估。2.生物多样性及主要保护对象情况概述辖区生物多样性状况,评估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以及其他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内主要保护对象、保护物种分布、种类、数量及保护成效等。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变化情况对辖区生态系统提供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的功能进行评估。可以包括生态价值转化情况。4.湿地及河流自然岸线保护情况概述辖区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水域形态结构、水文情势、水体理化性状等情况,评估水体理想状态及近三年水生生境质量、连通性及生物完整性变化情况,以及河流自然岸线保护情况。(二)生态破坏问题及整改成效1.环保督察、绿盾行动、其他专项督查检查、长江黄河警示片、群众及舆情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情况。根据问题性质、数量、影响面积及变化情况,对整改前后情况进行对比,阐述评价整改进展、整改成效及销号情况等。2.生态保护红线及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问题整改情况。根据国家和省下发的疑似生态破坏问题以及各部门发现的生态破坏问题,阐述评价问题核实情况、原因分析、整改进展、整改成效等。3.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重点关注执行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法律法规情况,违法猎捕、运输、交易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行为及整改情况等。生态保护修复状况1.人工修复情况。分析应实施人工生态修复的区域情况,阐述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整治,以及其他各类地质灾害、施工迹地修复治理等情况。2.自然恢复状况。分析未实施人工生态修复区域的生态变化状况,包括近三年面积、分布范围、功能变化情况等。根据自然资源、林业草原、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已有的研究成果、遥感监测、实地调查等进行分析阐述。3.植被覆盖度。根据林草部门已有的研究成果、遥感监测、实地调查等,阐述近三年区域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等变化情况。(四)监督管理质效1.党委政府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情况。2.有关部门对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等的监督管理情况。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林业草原、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等部门贯彻落实生态保护政策法规制度等情况。3.公众参与度、满意度情况调查评估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及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满意程度等情况。五、评估结论县(市、区)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结果满分为100分,其中,重要生态空间状况30分、生态破坏问题及整改成效40分、生态保护修复状况10分、监督管理质效20分。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将保护成效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综合评分≥90)、良(75≤综合评分<90)、一般(60≤综合评分<75)、差(综合评分<60)。六、问题及建议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研判,归纳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建议。七、附件报告附件包括但不限于:县(市、区)重要生态空间状况、生态破坏问题及整改成效、生态保护修复状况、监督管理质效对应指标的相关佐证材料(包括图件、矢量数据、文件、其他支撑材料等)。评估所用的原始数据、计算过程等补充说明材料。3.县(市、区)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计分表。八、评估报告及质量县(市、区)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报告以政府名义经市(州)生态环境局报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厅组织专家对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结论及评估报告质量进行审查。评估报告质量审查标准见附件2。附件:1、县(市、区)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计分表2、县(市、区)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报告质量计分表附件1评估内容评估指标分值指标得分重要生态空间状况(30分)重要生态空间变化情况12分生物多样性及主要保护对象情况10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变化情况4分湿地及河流自然岸线保护情况4分生态破坏问题及整改成效(40分)环保督察、绿盾行动、其他专项督查检查、长江黄河警示片、群众及舆情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情况20分生态保护红线及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问题及整改情况15分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5分生态保护修复状况(10分)人工修复情况4分自然恢复状况3分植被覆盖度3分监督管理质效(20分)党委政府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情况5分自然资源、林草、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等部门对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等的监督管理情况12分公众参与度、满意度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