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优质资料复习整理_第1页
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优质资料复习整理_第2页
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优质资料复习整理_第3页
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优质资料复习整理_第4页
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优质资料复习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优质资料复习整理

单选题(共50题)1、关于茶文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印度是世界上最早采制和饮用茶叶的国家B.陆羽以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被称为茶圣C.花茶是用茶叶和香茶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制成的香茶D.花茶是用茶叶和香茶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制成的香茶【答案】A2、茶壶:紫砂:雕刻。要求你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A.房门:木材:油漆B.夹克:布料:制作C.电线:金属:生产D.马路:柏油:铺设【答案】D3、小学生小凡在学校教学楼门口发现一条是学生小伟从家里带来的。对干小凡所受伤害应当承担賠偿责任的是()A.小凡的监护人和学校B.小伟的监护人和学校C.小伟的班主任和小伟的监护人D.小凡的班主任和小伟的监护人【答案】B4、刘让贤在青藏高原的七沟八梁穷僻山村当小学校长。这个学校20多年先后分来38位教师,走了32位,最长的干了两年,最短的只呆了半年,而刘让贤却成了这个学校的长期守望者。他甘守清贫,为山村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自己的一切。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A.爱国守法B.爱岗敬业C.为人师表D.关爱学生【答案】B5、国培计划开始了,小张老师非常想去进修培训。但是教导主任却告诉他。现阶段是学校的成长壮大时期,急需张老师这样的教学骨干,建议他以学校大局为重,过几年再去参加培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张老师应以学校大局为重,放弃培训B.小张老师业务精良,不需要培训C.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小张老师的参与管理权D.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小张老师的进修培训权【答案】D6、内流河也称“内陆河”,指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大多分布在大陆内部干燥地区,上游降水或冰雪融水为其主要补给水源,最终消失于沙漠或注入內陆湖波。下列中国内流河中,最长的是()A.塔里木河B.柴达木河C.尼雅河D.疏勒河【答案】A7、新的教育思想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中产生。A.研究B.实践C.理论D.制度创新【答案】B8、1~4年级从写话、习作人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和自信心。A.写作能力B.写作兴趣C.写作技巧D.写作天赋【答案】B9、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多数病毒比细菌小得多B.病毒的形状多样,有球形的、杆形的、蝌蚪形的等C.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D.病毒对人类都有害【答案】D10、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A.水和金B.水和火C.土和水D.木和火E.木和金【答案】B11、下列观点不属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A.生物在代代相传的繁育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变异B.变异的长期积累,导致各个物种出现千变万化C.变异是长期存在、逐步发展的,进化是逐渐发生的D.生物进化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幸者生存”【答案】D12、阴阳互根互用的内容包括A.阴阳的依存关系B.阴阳消长的基本形式C.阴阳的相对属性D.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E.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答案】A13、身份证:身份。要求你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A.结婚证:配偶B.毕业证:学位C.执业证:资格D.房产证:房屋【答案】C14、对这段文字思想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通过写纺线竞赛,表现了延安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B.通过写竞赛过程,表现了延安军民熟练高超的纺线技术C.通过写竞赛阵容,表现了延安军民的英雄气概D.通过写竞赛规模,表现了延安军民的博大胸怀【答案】A15、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目的相背离的,下列选项中不利于克服这种消极现象的是()。A.深化教育体制改革B.积极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C.加速开展素质教育,废止考试制度D.加大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答案】C16、下列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说法错误的是()。A.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B.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D.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答案】A17、属于“气化”过程的有A.津液代谢B.精化为气C.气化为形D.升降出入E.血液生成【答案】A18、卫生健康委颁发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格式是A.卫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号B.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C.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为顺序号D.卫进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号【答案】A19、王某担任某校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当地县教育局B.当地县人民政府C.地市教育局D.省教育厅【答案】A20、知识分子常有一种错误的想法,以为只有学问、技能、才智之类才算真本事,对于那些手段、权谋、伎俩则不屑一顾。世间凭前三者干出一番功业的确实不乏其人,但拥有现世荣华的还是后三者居多。世间的价值标准混乱不堪。评价起来殊非易事。但无论用冷眼还是用热心肠看世界,有学问、技能、才智的人大多是笑在最后的人,而且他们往往活得更踏实一些,更无愧无怍一些。A.否定但理解B.更正并补充C.否定并更正D.肯定并赞扬【答案】B21、鲁迅满怀悲愤地写道:“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A.反映鲁迅英勇抗争,一往无前的无私无畏精神B.反映鲁迅对只能写文章纪念捐躯青年的无奈C.反映鲁迅先生处于极为险恶、压抑的环境之中D.反映鲁迅先生悲愤的心情和奋力抗争的精神【答案】A2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历史散文从体例上分析,主要有编年体、国别体和纪传体,著名的“四史”(《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均为纪传体B.“古体诗”是相对“近体诗”而言的,有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古诗,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五言古诗以及杂言古诗。乐府诗中称为“曲”“辞”“歌”“行”等,都是古体诗C.“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对《红楼梦》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D.《百万英镑》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幽默大师【答案】A23、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B.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C.古代诗歌按内容分为叙事诗、山水诗、科学诗、咏物诗四类D.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答案】C24、在教育法规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答案】B25、有一个学生经常上课打瞌睡,对此,教师最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是()。A.让他的同桌叫醒他B.让他坐在教室的前部或者靠近讲台的地方C.让他回答问题使他保持活跃状态D.当着全班同学面训斥他,使他清醒【答案】D26、某老师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观念,在班级中组织了绘画兴趣小组,规定每个同学都必须参加。这位老师的做法()。A.正确,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B.错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C.正确,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错误,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答案】B27、有人说:“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教育。”以下能正确说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的是()。A.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理论依据B.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C.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不同D.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答案】D28、小明面对某饭店大楼惊叹:“啊,真高真漂亮啊!”爷爷说:“只有学习好,才能住这样的高楼。你可要好好学习啊!”小咀调皮地说:“那爷爷上学时一定没好好学习。”下列推导中,小明所使用的是()。A.好好学习,就能住进漂亮的高楼;爷爷没好好学习,所以没住进漂亮的高楼B.不好好学习,就住不进漂亮高楼;爷爷没好好学习,所以爷爷没住进漂亮高楼C.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住进漂亮高楼;爷爷没住进漂亮高楼,所以他没好好学习D.不好好学习,就住不进漂亮的高楼;爷爷住的是平房,所以他没有好好学习【答案】C29、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其发明者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位发明者是()。A.邓稼先B.焦裕禄C.贾思勰D.袁隆平【答案】D30、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老师唯恐学生成绩不好影响他们的奖金和升职,学生面对老师海量的作业苦不堪言,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样的教育完全违背了()的宗旨。A.终身学习B.教书育人C.团结协作D.为人师表【答案】B31、下列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中表示老四的是?()A.季B.孟C.叔D.仲【答案】A32、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的主要内容是()。A.基因理论B.条件反射C.进化论D.细胞学说【答案】C33、下列关于消防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煤气泄露充满室内时,应首先打开门窗通风B.当汽车因燃油泄露着火时,应立即用水浇灭C.电器因短路着火时,可用干粉灭火器扑灭D.当森林发生火灾时,可以用覆土方式扑救【答案】B34、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六年级的学生小枫与15岁的哥哥单独居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小枫父母予以训诫的应是()A.教育行政部门B.乡政府C.学校D.公安机关【答案】D35、人们常说“聪明早慧”,或者“大器晚成”,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个别差异性B.阶段性C.互补性D.顺序性【答案】A36、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发行的药典是()。A.《本草纲目)B.《丹经》C.《千金方》D.《唐本草》【答案】D37、孙老师给小华写了这样的评语:“填空题错了一题,其他题型全部答对,能够非常好地运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等知识,等级评定为优秀。”关于孙老师的做法,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孙老师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B.孙老师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C.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D.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答案】A38、超声肿瘤聚焦刀是A.第一类医疗器械B.第二类医疗器械C.第三类医疗器械D.特殊用途医疗器械【答案】C39、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制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这句诗描绘的是中国哪一种民间艺术形式?()A.春联B.年画C.窗花D.皮影【答案】C40、肾气不固可见的病证有A.遗精B.牙齿脱落C.遗尿D.脱发E.久泄滑脱【答案】A41、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该法不一致的是()A.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C.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答案】C42、专家指出,高糖、高蛋白饮食可促进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因糖在体内代谢中需大量维生素B,致使维生素B过多消耗,影响了钙的代谢,从而使眼球壁的弹性降低,眼轴变长,导致近视。钙是人体最活跃的元素之一,对神经肌肉的应激、神经冲动的传导等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若缺乏,易导致眼睛疲劳,进而发展成近视。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A.近视的产生,与人体缺乏钙等微量元素有关B.高糖、高蛋白饮食是促进近视发生的直接原因C.过多食糖影响钙的代谢D.近视的产生与过多消耗维生素B有一定关系【答案】B43、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制度。A.教育职员B.教育职员聘任C.专业技术职务聘任D.教师聘任【答案】C44、肾阳对机体的作用主要有A.温煦B.推动C.兴奋D.制约肾阴E.气化【答案】A45、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当前输入的文字显示在()。A.鼠标光标处B.插入点C.文件尾D.当前行尾【答案】B46、学生的()体现在学生入学后,自然地把老师作为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的对象,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A.主体性B.创造性C.依赖性D.向师性【答案】D47、肾精不足可出现的表现有A.小儿囟门迟闭B.小儿骨软无力C.牙齿松动脱落D.老年人骨质脆弱E.脑转耳鸣【答案】A4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A.靠教师B.靠社会C.靠学生D.靠法治、靠制度【答案】D4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A.学习成绩差的B.有残疾的C.生活能力差的D.社会能力差的【答案】B50、下列戏剧中,折子戏《苏三起解》节选自()。A.《玉堂春》B.《牡丹亭》C.《望江亭》D.《窦娥冤》【答案】A大题(共10题)一、材料:冯老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在班内开设了“读书小报”“手绘小报”“群星璀璨”“数学乐园”“精彩作文赏析”“我爱发明”等专栏,展示学生作品,激励学生,同时,她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而且作为评优的参考,深受家长的认同。小华的爸爸是维边军人,常年不在家。冯老师将小华的成长档案整理后寄给他,收到冯老师寄来的成长档案后,小华爸爸很激动。他给冯老师回信道:“因为您的倾情教育、精心培养,小华进步很大,看到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愧疚之余,更多的是对您的感激!您的付出难以回报,现寄上边疆的一点土特产聊表心意!”冯老师读着小华爸爸的来信很是高兴,随后也收到了小华爸爸寄来的土特产,她以小华爸爸的名义将寄来的土特产悄悄的寄给了小华的奶奶。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冯老师的教育行为。【答案】材料中冯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冯老师开设各种专栏来展示学生作品、激励学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等,都体现了她勤恳敬业、对工作高度负责,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冯老师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且将小华的成长档案整理后寄给常年不在家的小华爸爸,体现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冯老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内开设“读书小报”“手绘小报”等各种专栏,展示学生作品,激励学生,并且将学生的成长档案作为评优的参考,体现了冯老师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体现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材料中冯老师将小华爸爸寄来的土特产寄给了小华的奶奶,体现了冯老师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体现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二、材料:就中国古人对诗、礼、乐的理解看,我们很难分清它到底是属于美学还是伦理学的问题。比如,诗或《诗经》作为文学形式,它的基本价值在于审美和情感表达,是美学的,但自孔子时代始,其道德、政治喻义被历代经学家进行了无限发挥,《诗经》因此几乎成为社会风教和政教读本。与此一致,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但由其昭示的人的行为的雅化和群体活动的仪式化,则是审美的:乐是中国社会早期对诗、乐、舞等艺术形式的统称,其审美和艺术特性自不待言,但它预示的心性、社会乃至天地人神的整体和谐,却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也就是说,虽然按照现代学科划分,美与善或者美学与道德之间存在分界,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两者却是混融的,其一体性要远远大于分离性。但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美与善或美与德之间仍然存在差异。比如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评价上古乐舞《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则“尽美矣,又尽善也”。这一方面说明美与善不可相互取代,即美的未必就是善的,另一方面则说明善必然是从美出发的善,美对于道德之善而言具有奠基性和先发性。正是因此,自孔子以降,中国儒家向来主张以审美教育涵养道德教育,即以美储善。像在《论语·泰伯》中,孔子将人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一个人在幼年时代之所以要读诗,根本原因在于诗描绘的是人间的美好事物,诗的吟诵和学习能够兴发人性中美好的侧面,而这种人性的美好就是善。此后对于礼乐的修习,则同样是将道德行为与心性和增置于美的浸润和环绕之中。据此,所谓以美储善,就是通过美对善的渗透和包容,使美成为道德的容器和存在境城。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美的二次生成。人们相信,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形貌具有一体关系,良善的本性总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孟子曾讲,观察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的眼睛,因为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既不能掩饰其内在的人性之忍,也不能抑制他的道德之善。一个有德的人,只要“仁义礼智根于心”,就会“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使人的形貌成为道德的表象形式。基于这种看法,孟子认为涵养内在的“浩然之气”是培有君了之德的要务,被这种道德化的浩然之气充盈的状态就是美的状态,由此显现的形象的光辉就是崇高。据此可以看到,对于中国传统儒家来讲,美不仅在源发意义上成为人性向善生成的内部动因,而且也是道德外化的形式。在中国古代,美一方面涵养道德,另一方面引领道德:它在个体层面涉及以美立人问题,在国家层面涉及以美立国问题。一种美德共济、美善相乐的雅化国风正是借此得以形成。在美与德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者之所以以美和艺术作为国家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原因无非在于美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如《礼记·乐记》讲:“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也就是说,人生在世,天然地追求快乐,诗、歌、乐、舞是快乐的表现形式,由此引发的道德必然是有深邃人性根基的道德。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者之所以持之以恒地对其人民进行诗教和乐教,根本原因在于看到了美和艺术对人性之善的发蒙、滋养和化育作用。这是一种以“情深”为基础的文明,是由“和顺积中”而自然达成的“英华外发”。这种由美向德的自然生成,可以有效避免诸多道德教育弊端的出现。比如,美的内在充盈可以防止道德教育的空洞化和教条化,人对美的顺向接受可以缓解道德对人性的压力,美与德的贯通则可以解决因道德植入而使人性撕裂或异化的风险。从中国历史看,由儒家确立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之所以具有纵贯数千年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借助美和艺术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活化了社会伦理秩序,软化了诸多人伦规则的机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或者说,种审美化和艺术化的道德,必然是人性化、人情化的道德,也必然是人更乐于认同并能够恒久持守的道德。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更深刻地体认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1)【题干】在传统儒家看来,“美”与“德”的一体性体现在哪?根据文章简要概括。(4分)(2)【题干】以美有德的方式有何特点和效果?概括文章。(10分)【答案】三、材料:就中国古人对诗、礼、乐的理解看,我们很难分清它到底是属于美学还是伦理学的问题。比如,诗或《诗经》作为文学形式,它的基本价值在于审美和情感表达,是美学的,但自孔子时代始,其道德、政治喻义被历代经学家进行了无限发挥,《诗经》因此几乎成为社会风教和政教读本。与此一致,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但由其昭示的人的行为的雅化和群体活动的仪式化,则是审美的:乐是中国社会早期对诗、乐、舞等艺术形式的统称,其审美和艺术特性自不待言,但它预示的心性、社会乃至天地人神的整体和谐,却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也就是说,虽然按照现代学科划分,美与善或者美学与道德之间存在分界,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两者却是混融的,其一体性要远远大于分离性。但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美与善或美与德之间仍然存在差异。比如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评价上古乐舞《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则“尽美矣,又尽善也”。这一方面说明美与善不可相互取代,即美的未必就是善的,另一方面则说明善必然是从美出发的善,美对于道德之善而言具有奠基性和先发性。正是因此,自孔子以降,中国儒家向来主张以审美教育涵养道德教育,即以美储善。像在《论语·泰伯》中,孔子将人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一个人在幼年时代之所以要读诗,根本原因在于诗描绘的是人间的美好事物,诗的吟诵和学习能够兴发人性中美好的侧面,而这种人性的美好就是善。此后对于礼乐的修习,则同样是将道德行为与心性和增置于美的浸润和环绕之中。据此,所谓以美储善,就是通过美对善的渗透和包容,使美成为道德的容器和存在境城。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美的二次生成。人们相信,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形貌具有一体关系,良善的本性总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孟子曾讲,观察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的眼睛,因为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既不能掩饰其内在的人性之忍,也不能抑制他的道德之善。一个有德的人,只要“仁义礼智根于心”,就会“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使人的形貌成为道德的表象形式。基于这种看法,孟子认为涵养内在的“浩然之气”是培有君了之德的要务,被这种道德化的浩然之气充盈的状态就是美的状态,由此显现的形象的光辉就是崇高。据此可以看到,对于中国传统儒家来讲,美不仅在源发意义上成为人性向善生成的内部动因,而且也是道德外化的形式。在中国古代,美一方面涵养道德,另一方面引领道德:它在个体层面涉及以美立人问题,在国家层面涉及以美立国问题。一种美德共济、美善相乐的雅化国风正是借此得以形成。在美与德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者之所以以美和艺术作为国家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原因无非在于美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如《礼记·乐记》讲:“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也就是说,人生在世,天然地追求快乐,诗、歌、乐、舞是快乐的表现形式,由此引发的道德必然是有深邃人性根基的道德。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者之所以持之以恒地对其人民进行诗教和乐教,根本原因在于看到了美和艺术对人性之善的发蒙、滋养和化育作用。这是一种以“情深”为基础的文明,是由“和顺积中”而自然达成的“英华外发”。这种由美向德的自然生成,可以有效避免诸多道德教育弊端的出现。比如,美的内在充盈可以防止道德教育的空洞化和教条化,人对美的顺向接受可以缓解道德对人性的压力,美与德的贯通则可以解决因道德植入而使人性撕裂或异化的风险。从中国历史看,由儒家确立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之所以具有纵贯数千年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借助美和艺术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活化了社会伦理秩序,软化了诸多人伦规则的机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或者说,种审美化和艺术化的道德,必然是人性化、人情化的道德,也必然是人更乐于认同并能够恒久持守的道德。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更深刻地体认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1)【题干】在传统儒家看来,“美”与“德”的一体性体现在哪?根据文章简要概括。(4分)(2)【题干】以美有德的方式有何特点和效果?概括文章。(10分)【答案】四、王××,女,某乡镇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总体在班内居上游,只是数学成绩不稳定。五年级时在富有教学经验的数学教师刘老师的帮助下,她对学习数学充满信心,决心让自己的各科成绩都达到优秀。进入六年级后,刘老师请了病假,由刚从学校毕业的张老师担任他们的数学课老师。王××感到很不适应,第一次期中考试时,她只考了52分。在发数学试卷时,张老师读着名字和分数,让学生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一个一个到讲台上去领。当王××走到讲台上时,张老师拎着她的试卷大声说:“也长这么大了,才考这几分,知不知道丢人我看你呀,还不如回家种地去!”王××从此再也不愿意上张老师的课,数学成绩也没再及格过,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受到影响。小学毕业后,只好以高价生的身份到县二中就读。背景:①这所乡镇小学以考试成绩评估教师业绩,分数代表着教师的一切。②张老师刚从学校毕业,对教育规律一知半解,而且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经验,也急于得到学校承认。请分析上述案例,对事件本身进行理性分析,同时要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答案】在所有的自我概念中,自尊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与我们对自身的评价有密切关系。让学生成为一个有自尊或者自尊心强的人,对教育来说是一件大事。希望通过严厉的批评来使学生鼓起勇气,往往会事与愿违,学生要么因受到伤害而逃避或对抗,要么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而忽视教师的存在,认为教师的观点和所学的课程都无用。该案例中,王××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她因各种原因导致数学基础不太好,这是可以理解的。刘老师作为一名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给予她更多的是理解、关心和帮助,所以王××获得了将数学学好的信心。到六年级时,王××出现了不适应,数学成绩下滑,自信心本来就已不足,而张老师刻薄的言辞、当众的训斥犹如一盆冷水,让王××的自尊、自信受到严重打击。这种自尊的伤害不可避免地波及至她的各科学习,于是一个原本优秀、上进的学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解决此类问题过程中,学校领导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学校不应将学生的分数作为衡量教师优劣的唯一标准,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评价教师。量化考核的缺陷在于忽略了教师的人文价值,使教师们急功近利。张老师也应调整自己从事教育职业的心态,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需要把目光放长远,把教育作为体现生命价值的重要方式,一步步去经营;学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生命的支撑点,就能少几分急躁、多一些从容。分数是学生的个人隐私,在考试成绩出来后,教师不应将其对全班公布。教师可以在将分数分别通知个人后,与学生进行单独交流。对于像王××这样的学生,可与她共同商定符合其情况的学习计划。这样既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五、一位教师在布置课堂上书面作业后,发现有位男生伏在桌上迟迟未动笔。坐在旁边的女生忍不住说:“老师,×××趴在桌子上,他什么也没有做。”这时,老师委婉地说:“做作业之前是要进行认真思考的,可能他正在想问题呢!相信他考虑成熟以后是会提笔做作业的。”那位男生慢慢抬起头来,向老师报以感激的目光,拿起笔开始做作业。问题:请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答案】由于教学面对的是许多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人,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如何处理这些看似不起眼,却有可能给学生带来重大影响的问题,是一个教师不可回避的职责。在该材料中,这位教师没有草率地批评“迟迟未动笔”做作业的男生,而是巧设台阶,留给学生充分的余地,不仅体现出了高超的教学技巧,而且表现出了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这看似寻常的一个举动,却能极大地触动孩子的心灵,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努力向上的干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处置之妙,存乎一心。面对课堂意外情况,教师要不慌张,冷静处理,可巧借他山之石达到最终所期望的教学效果。六、运动会结束后,小华在周记中写下了周记的感受:这一次学校秋季运动会非比寻常,因为有一个特殊的项目,那就是班级的律操比赛。我们班余老师是一位比较要强的老师,听同学们讲,每次比赛,她都力争好成绩。大家熟悉的班级律操对我这个刚转来的新手来说。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有班干部向余老师建议,不让我参加比赛。我本想余老师会同意,反正学校并没有要求必须全班参加,再说我刚刚转来。但是余老师没有同意,在班上说:“咱们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班上一个同学都不能少!”我感觉余老师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我。眼见比赛日益临近,我很是着急,看得出与我们一同训练的余老师也很着急,余老师找到我,一边鼓励我一定行,一边亲自手把手教我律操的每一个动作。余老师腰不好,我看到余老师每次讲解示范动作弯腰时,总咬着牙,我更是认真的操练。在余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了班级的律操。【答案】余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值得我们学习。首先,体现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要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材料中,余老师让班级的每位同学都参与,并且亲自手把手地教,不断鼓励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体现了关爱学生。其次,体现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要求老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材料中,余老师以身作则,克服自己腰不好的情况,每次讲解示范动作,给学生做了很好地榜样,帮助学生短期内学会了班级韵律操。再次,体现了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求对工作高度负责,勤恳敬业。材料中,余老师是一个比较要强的老师,每次比赛都要力争好成绩,面对有困难的学生,余老师没有敷衍塞责,而是认真辅导,体现了爱岗敬业的相关要求。?最后,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求老师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余老师面对特殊的情况亲自示范不断鼓励,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比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相关要求。?总之,余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种精神值得大力弘扬,需要每个老师学习。七、世界各国文化都包含无形和有形两个层面,这二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称为“道”和“艺”。各种具体的学问,可称为“艺”;万物共通的道理,可称为“道”。在中国文化中,“道”和“艺”之间是统一不可分的关系,并着重强调“由艺臻道,以道统艺”,“求道”被作为一切“艺”的根本指归。“道”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被称为“道文化”也不为过,它以传道、明道、行道为指归,以求道、悟道、振道为根本,以载道为内涵,以达道为究竟。儒家将其表述为“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有心悟”,下学“人伦日用”,上达“天道性命”,就是说要从具体的“艺”上升到“道”,用“道”来指导“艺”。“艺”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丰富。孔子在《礼记》中多次提到要以“六艺”来教育青少年。“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指各种礼仪规范、唱歌、跳舞等,属于文艺范畴;射御包括射箭、骑马等体育运动,属于武艺范畴;书数指书法、算数、天文地理等知识,属于技艺范畴。因此,“艺”包含文艺、武艺、技艺等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朱熹《大学章句序》中提到:“人生八岁……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可见,古人从小就要学习诸多“艺”层面的知识,这对于提高个人修养非常重要。举例来说,武艺中的“射”在古代是相当被重视的活动,因为它不仅是简单的体育运动,通过这项活动还可以培养心性:射箭时必须身体端正,精力集中,心无旁骛,若射不中也当反躬自问,而非怨天尤人。古人通过简单的“射”提炼出了丰富的“道”的内涵。古代多数老百姓不识字,却懂得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观念就是从说唱、戏曲中学得的。传统戏曲作为一种“高台教化”,其中的正邪虽然过于脸谱化,但恰恰是这些让人们懂得了善恶之分。艺术的呈现和发展,一定要遵从“由艺臻道,以道统艺”的传统精神,努力恢复艺术陶冶性情、净化人心、提升人生、和谐社会的本来功能,不要让艺术异化为拼比技巧、追逐名利、刺激感官、煽动人欲、腐蚀心灵、污染社会的玩物。天地万物,道通为一。《中庸》中讲“道不远人”,但是不是人人都能感受到“道”的存在。“道”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的“气”,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精神、能量,跟具体操作层面的气功没有关系,而是一种无法用语言传达的精神力量。而各种门类的“艺”都是可见、可听、可感的,必须通过视、闻、摸,去体会内部所包含的道理,通过外在的形象,达到对其内在理念、观点的体悟与认同,得到更高层次的智慧。中国古典文化及其注重对“道”的领悟和把握,将这种更高层次的智慧视为文化之魂魄。我们可以从提倡、宣扬古典文化中门类丰富的“艺”入手,进而理解并体会更高层次的“道”,以达到恢复、增进、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道与艺》)问题:(1)【题干】文章认为中国文化中的“道”与“艺”分别有何特点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2)【题干】文章为什么说中国文化中的“道”和“艺”是统一不可分的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①道:是指万物共通的道理,是无形的;在中国文化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艺:是指具体的学问,是有形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丰富,包括文艺、武艺、技艺等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2)在中国文化中,“道”和“艺”之间是统一不可分的关系,强调“由艺臻道,以道统艺”,“求道”被作为一切“艺”的根本指归。?①中国文化的“道”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具体的“艺”要上升到“道”,用“道”来指导“艺”。?②古人从小要通过学习诸多“艺”层面的知识,来领悟其中丰富的“道”的内涵,这对于提高个人修养非常重要。?③古代多数老百姓不识字,但能从说唱、戏曲中懂得做人的道理,说明中国传统艺术陶冶性情、净化人心、提升人生、和谐社会的功能。?中国古典文化极其注重对“道”的领悟和把握,将这种更高层次的智慧视为文化之魂魄,但主张通过古典文化中门类丰富的“艺”入手,进而理解并体会更高层次的“道”。因此,中国文化的“道”和“艺”是统一不可分的。八、有调查显示,有81%的小学生对考试感到“非常”忧虑;63%的孩子担心会受到老师惩罚;44%的学生曾经有过被体罚的经历,并且男生比例比女生高;73%的儿童曾被家长体罚。此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沉重的家庭作业怨声载道。而压力过大就最终造成:超过1/3的学生每周至少一次头疼或者腹痛,最严重者一周有4次身体疼痛或不适。专家称,一味讲求竞争和有错必罚的教育理念带来的就是使学生精神过于紧张,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而减轻不必要的压力则是势在必行。请结合教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教育现象。【答案】该材料反映了学生作业负担沉重、教师家长唯分是举、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体罚学生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该材料中教师和家长的做法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事,淡化分数的警告、惩戒作用,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潜能优势,使学生个性健康、完善发展。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都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以分为导向,不以率为标准,不以考为法宝。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