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赤壁赋第二课时教案_第1页
2023年赤壁赋第二课时教案_第2页
2023年赤壁赋第二课时教案_第3页
2023年赤壁赋第二课时教案_第4页
2023年赤壁赋第二课时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知识带有温度。第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赤壁赋第二课时教案赤壁赋其次课时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文赋特点,诵读、品尝、鉴赏课文精致的语言。

2.积累文言学问,积淀文言语感。

3.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结合的境况,体验的情感,理解的人生感悟。

(说明:把握文赋的有关特点,留意把握节奏快慢和音调凹凸,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诵读;而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有助于进一步的品尝鉴赏课文的语言,体会遣词用字的妙处;体会通过精妙的语言描绘动人的情境,抒发情感,表达人生感悟。这些目标体现散文鉴赏方法的指导,也要求同学对思想情感有较深的体会和感悟,从而提升同学的文学素养。)

二、文言学问检查:

1.通假字

(1)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酒)

(2)山川相缪(通“缭”)

(3)冯虚御风(通“凭”)

(4)扣舷而歌之(通“叩”)

2.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

(2)顺流而东也(名作动)

(3)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动)

3.特别句式

(1)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2)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3)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4.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纵一苇之所如正襟危坐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而卒莫消长也

三、导入: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对苏轼的评价:

“苏东坡是一个不行救药的乐天派!一个宏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善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闲逛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苏轼曾在《自题金山画像》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感慨:“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四、写作背景

1、“乌台诗案”

苏轼由于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2、黄州生活:

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关心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在这里,他常常来赤壁矶头巡游远眺,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闻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依托课文解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字,疑难处作标记。

2、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用文中的词语高度概括的情感变化。

问题一:

1.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乐——愀(悲)——喜

六、赏析课文,理解哲理

细心设问,引导同学深化理解文章内容:

问题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

3、悲又从何而来?

4.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5.表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2.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良辰美景:

清风明月、碧水万顷、水天一色,宽阔旷远,呈现了一幅美丽的秋江夜游

图。赏心乐事:

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服飘逸、羽化

登仙的境界。

3、悲又从何而来?

从歌声中来:予怀渺渺,美人一方。(政治失意)从箫声中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吾生须臾,长江无穷;

一叶扁舟,沧海一粟。(生命短暂、渺小)

4.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变与不变:

水月人变逝者如斯盈虚如彼生老病死不变未尝往也卒莫消长代代相承

取与不取:苟非吾之全部,虽一毫而莫取!

共适万物: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5.表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开怀畅饮,兴尽入眠,忘情尘世,不知东方既白!

苏轼的悲情从哲学思辩中、从自然美景中解脱了出来,这种理性的思辩使他乐观旷达!、

七.课堂小结

1.写景、谈论、抒情的紧密结合。

结构

一层:夜游之乐

①泛舟赤壁,襟怀开朗(乐)景

二层:乐极悲来

②饮酒放歌,箫音怨慕(转悲)情③慨叹人生,苦短失意(悲)

三层:因悲生悟

④苏子作答,妙语解颐(转喜)理⑤主客尽欢,忘情尘世(乐)

2.人生的低谷,精神的高峰!

一路艰辛,一路坎坷,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而是选择乐观与豁达!赤壁记载了苏轼的崛起,赤壁沉淀的苏轼的不屈!赤壁诉说着苏轼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成熟是一种光明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最终停止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睬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法国《世界报》在全球范围内评比出的12位世界级杰出人物,苏轼成为中国唯一入选者,被授予“千古英雄”称号。

然而,正是这位备受后人景仰的文学巨匠,在其从政为官期间竟3次遭贬谪,行遍人间坎坷路,尝尽酸甜苦辣情,历尽排挤、打击和屈辱。

面对这残酷的命运,苏轼却始终挺直脊梁,笑看得失荣辱,用旷达之心铸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八.拓展阅读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一直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