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监测课件_第1页
描述性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监测课件_第2页
描述性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监测课件_第3页
描述性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监测课件_第4页
描述性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监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大学滕国兴1流行病学监测

(总论)Epidemiologicalsurveillance*苏州大学滕国兴2引言问题一: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防制疾病、促进健康、保护生存环境”。问题二:通过什么实现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答:1、研究、制定、落实“防制疾病、促进健康、保护生存环境”的策略和措施。2、“流行病学监测”问题三:什么是“流行病学监测”?问题四:怎样开展“流行病学监测”?*苏州大学滕国兴3学习目的掌握:流行病学监测的概念、目的、方式或种类、内容、实施步骤熟悉:流行病学监测的指标、监测点与监测对象的选择、质量的质量控制了解:流行病学监测系统、流行病学监测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发布和应用*苏州大学滕国兴4第一节

流行病学监测概述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一)何谓概念?1、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苏州大学滕国兴5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2、概念的基本内容概念的内涵(本质、定义):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或者是反映到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数量、范围):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或者说是反映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总和。

*苏州大学滕国兴6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3、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反变关系、属与种关系、相互制约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外延越大。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外延越少,内涵越多。*苏州大学滕国兴7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二)什么是定义1.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既通过简明的陈述揭示概念内涵。即解释概念: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功用定义、关系定义、操作定义等。*苏州大学滕国兴8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2.定义的成分:(三个)(1)被定义项(Dp):被揭示内涵的概念。在陈述句中一般是主语。(2)定义项(Ds):用来揭示被定义项的概念。在陈述句中一般是宾语。(3)定义联项:联结被定义项与定义项的概念。汉语中用“是”、“是指”“就是”、“即”、“所谓,就是”等表示。*苏州大学滕国兴9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3、定义的规则1)揭示本质属性:是指根本性的、基础性的、分子都具有的特有属性。(定义模糊)2)定义相应相称(Ds=Dp):Dp﹥

Ds或者Dp﹤Ds都是逻辑错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3)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直接包含[Ds=Dp(Ds)]或者间接包含[Ds→Dp→……Ds]都是逻辑错误(同语反复、循环定义)4)尽可能用肯定形式(定义模糊);5)定义要清楚明确:排除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定义模糊)。*苏州大学滕国兴10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三)流行病学监测的范围1968年,在21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确立了流行病学监测的地位,明确了流行病学监测的范围是一切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卫生问题有哪些?*苏州大学滕国兴11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苏州大学滕国兴12公共卫生问题人群健康状况生殖、人口、发育、体质、疾病、伤残、寿命、死亡、人类生存环境居室、居住、空气、饮水、饮食、气象、地理、生物、生态、学习、工作、医药、交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因素遗传、免疫、营养、行为、习惯、年龄、性别、民族、生理、心理;病源生物;声、光、热、电、摩擦、外伤、溺水、机械振动、电离辐射、噪声、尘埃、放射性物质;营养物质、化学物质、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三废污染、医药事故、误服误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疾病爆发、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苏州大学滕国兴13(四)流行病学监测的定义1992年,国际公共卫生监测大会指出:监测活动不仅包括资料收集、管理、分析和解释、报告与反馈等工作环节,更重要的是:从监测活动中得到的信息用于制定公共卫生活动计划,执行和评价公共卫生活动。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四)流行病学监测的定义“为了防制疾病、保护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对一定范围内的某一或某类公共卫生事件的有代表性的对象和内容,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长期、连续、准确地收集、核对、汇总、分析、解释,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各级领导机关、各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使决策机关所制定的防制疾病、保护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的策略和措施更加科学、有效。”*苏州大学滕国兴14*苏州大学滕国兴151、为制定和完善“防制疾病、促进健康、保护环境”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能及时地发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保护环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3、可预测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以便事先采取相应措施。4、评价防“防制疾病、促进健康、保护环境”的策赂和措施。5、为科学工作者选择科研方向提供信息。二、流行病学监测的意义*苏州大学滕国兴16重要性与必要性需求性与目的性系统性与整体性结构性与层次性关联性与动态性代表性与可行性三、流行病学监测的特点准确性与及时性长期性与连续性法制性与强制性实用性与生产性敏感性与特异性经济性与简明性*苏州大学滕国兴17这里只简单介绍与多数监测系统有关系的几个学科:流行病学、系统科学、

信息科学、控制理论、管理科学、

概率论与统计学、经济学、检验科学、临床诊断学、计算机技术、图像展示技术、网络技术、人口学、预测科学等。四、流行病学监测与其他学的关系*苏州大学滕国兴181、流行病学监测的重要性,被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人士、广大人民群众泛地关注。2、流行病学监测的对象特来越多,几乎包括公共卫生的各个方面。3、流行病学监测系统的组成和运转更加科学、有效。4、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在收集资料、报告资料、分析资料、发布信息等方面,手段更先进,速度更快捷。5、流行病学监测系统的监测资料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决策者主要依靠流行病学监测系统提供信息进行科学决策。6、用于流行病学监测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将大幅度提高。五、流行病学监测的展望*苏州大学滕国兴19第二节监测的实施步骤*苏州大学滕国兴20监测的实施步骤一、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确定监侧目的二、选定监测方式、内容和指标三、制定监测方案、制度和表格四、健全监测组织五、培训监测人员,统一监测方法六、落实监测地点和监测对象七、收集或检测监测资料八、整理、分析监测资料九、总结和发布监测资料十、利用监测信息*苏州大学滕国兴21一、流行病学监测的主要目的评价环境中的影响因素的强度、分布与发展趋势评价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强度、分布与发展趋势评价干预措施及其防病效果评价防制策略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生存环境质量揭示某些因素对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影响揭示媒介昆虫、患病动物的种类、数量、动态及疫情揭示人群疾病谱*苏州大学滕国兴22二、监测形式(一)按监测对象多少分全民监测全民监测也称一般人群监测或常规报告,是指流行病监测系统以监测区内全体人员为监测对象的监测形式。哨点监测哨点监测(sentinelsurveillance),是指流行病监测系统在监测区内按一定的抽样原则和程序,随机地抽取一定比例监测点(哨点),或在全体人员中随机地抽取一定比例人群,进行监测的监测形式。*苏州大学滕国兴23二、监测形式(二)按监测事件多少分综合监测综合监测(comprehensivesurveillance),是指一个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同时监测几个或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监测事件的监测方式。重点监测重点监测也称单事件监测或单病种监测,是指对监测区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事件或疾病所进行的全面而细致的监测。*苏州大学滕国兴24二、监测形式、(三)按收集监测资料的形式分主动监测主动监测(activesurveillance),是指根据特殊需要,由上级监测单位的监测人员亲自调查或收集有关资料,或者由下级监测单位的经专门培训的监测人员严格按上级要求调查或收集有关资料。被动监测被动监测(passivesurveilIance),是指下级监测单位或检测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上级监测单位上报监测资料,上级监测单位被动地接受监测资料。*苏州大学滕国兴25二、监测形式

(四)按监测内容多少分单环节监测单环节监测,是指监测系统所监测的每一个事件的监测内容,除基本情况外,在病因、病情、防制措施、流行因素、健康状况等主要内容中,选择一项内容进行监测。多环节监测多环节监测,是指监测系统所监测事件的监测内容,除基本情况外,在病因、病情、防制措施、流行因素、健康状况等主要内容中,选择多项内容进行监测。*苏州大学滕国兴26二、监测形式(五)按选择监测点方式分定点监测是指哨点监测中的监测点保持长时间的相对稳定,每一次收集监测资料都在确定的固定监测点中进行。轮转监测是指将确定的监测点分成若干批,每一次监测只在一批监测点中进行,下一次监测在另一批监测点中进行,监测若干此后将所有监测点轮转监测一遍,以此轮转往复。不定点监测是指每一次监测的监测点不固定、而是根据事先确定的抽样原则和方法随机地抽取一定数量的监测点进行监测。*苏州大学滕国兴27二、监测形式(六)按监测时间间隔分常年监测常年监测是指一年四季365天均开展监测工作的监测方式。全民监测多为常年监测定时监测定时监测是指每间隔一定的时间,开展一次监测工作的监测方式。非传染病监测系统多采用定时监测时时监测*苏州大学滕国兴28二、监测形式(七)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监视性监测(例行性监测、常规性监测)是指按照预先布置好的网点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应急性监测(特例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是指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监测。研究性监测(科研性监测)是指为了特定目的,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性的监测工作。*苏州大学滕国兴29二、监测形式(八)按监测内容划分病因监测病情监测死因监测健康状况监测伤残检测防制措施效果监测影响因素监测等*苏州大学滕国兴30二、监测形式九、按监测对象划分人群监测动物监测植物监测水质监测食品监测大气监测土壤监测药品监测等等。*苏州大学滕国兴31二、监测形式(十)按监测范围大小划分1、点区监测是指企事业单位或居民小区对本单位内部致病因子及职工或居民健康状况的监测。2、区域监测是指全国性的监测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级的监测。3、全球监测是指全球五大洲各国开展的监测。*苏州大学滕国兴32三、监测的内容基本情况监测病因监测病情监测死因监测健康状况监测影响因素监测伤残监测干预措施及其效果监测生存环境质量监测人口状况监测*苏州大学滕国兴33四、监测指标与监测技术监测指标的概念:能够反应监测内容变化的变量。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计数监测指标与计量监测指标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五监测指标的选择原则:快速、简便、经济、敏感、安全、真实、可靠检测方法的选择检测工具或试剂的选择诊断或判断标准的选择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苏州大学滕国兴34五、《监测方案》1、《监测方案》的起草2、《监测方案》应包含的内容:1)标题—监测范围、监测事件、监测内容、监测方式2)正文—监测目的、监测组织、监测方式、监测内容、监测指标、监测对象、监测人员、监测要求、监测信息的传递方式、监测信息的分析方法、监测信息的反馈形式等。3)附件—监测登记表、监测制度、检测或检查的判断或诊断标准及技术规范、监测任务等。3、讨论、修改、确定《监测方案》4、《监测方案》的公布——一般以最高卫生行政当局文件的形式下发。5、《监测方案》的修改与废止*苏州大学滕国兴35六、监测组织1、领导、决策机构——决定监测的方针、政策、审核计划方案。2、参谋、咨询机构——专家咨询委员会、智囊团3、管理、监督机构——具体负责管理、监督。4、执行、分析机构——执行监测工作。有业务领导责任;具体负责设计监测方案,汇总分析全国资料;业务培训,督促检查指导省下级级监测工作。

5、信息反馈、发布机构——*苏州大学滕国兴36七、监测点的选择原则——有代表性、可行性1、样本中不同状况的监测点占一定的比例,保证与监测区类似。

2、保证地理分布的均衡性。3、还要考虑到可行性,在抽到的监测点中,对不能胜任的监测点进行再次抽样选取。4、监测点的领导重视、人财物力许可、专业机构和人员合作、群众配合、交通便利。*苏州大学滕国兴37八、监测对象的概念监测对象是指采集监测样本的不同客体——人动物食物物品大气水等。*苏州大学滕国兴38九、监测对象的选择原则1、对监测内容的变化反应最敏感2、流动性小,依从性强3、具有代表性4、如果检测对象是人,监测对其有益无害。*苏州大学滕国兴39十、监测点及监测对象的数量1、按设计抽样调查的要求进行。

样本过大,则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工作量过大,容易因调查不够细致而造成偏性。样本过小时,可能所抽出的样本的代表性不够。

2、样本大小主要取决两个因素:①预期现患率:预期现患率高,样本可以小些;②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结果的精确性愈高,即容许误差愈小,样本要大些。*苏州大学滕国兴40十、监测点及监测对象的数量3、确定样本大小的办法:(1)凭经验:一般来说,监测范围大的监测点相对少些,监测范围小的监测点相对多些;多级抽样时,高级别的监测点相对多些,低级别的监测点相对少些;定性监测样本含量可少些,定量监测应多些;静态人群样本含量可少些,动态人群样本含量可多些计量资料样本含量可少些;计数资料应多些。

⑵评估算:按以下公式计算。计数资料:当d=0.1p时,则n=400Q/p

当d=0.15p时,则n=178Q/p

当d=0.2p时,则n=100Q/p*苏州大学滕国兴41十一、整理和分析监测资料审核、汇总监测资料统计指标的选择描述性分析趋势性分析干预性分析原因性分析*苏州大学滕国兴42十二、总结和发布监测资料监测总结的格式监测资料分发的对象监测资料分发的形式*苏州大学滕国兴43WHO定期将各方面资料加以整理、评价、分析、综合,编印成《疫情周报》(weeklyEpidemiologicalRecord)和多种刊物向世界各地发放。我国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编辑出版的期刊《中国疾病监测》(1992年改为《疾病监测》),反映全国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资料及疫情动态,交流各地疾病监测工作的经验。信息流通使应该了解信息的人能及时了解到,便于及时提出主动监侧方案,或对重要疫情做出迅速反应,也有利于科研人员明确工作重点和研究方向,进一步开放利用信息,使信息产生最大效益。总结和发布监测资料*苏州大学滕国兴44十三、监测资料的应用揭示事件的特点事件的预测、预报事件发生的原因确定敢于措施调整政策确定科研方向制定、优化干预措施制定规划和计划制定标准、法律法规确定工作重点*苏州大学滕国兴45第三节监测系统评价*苏州大学滕国兴46一、监测系统评价的概念评价是在精心估价,严格审议的基础上所做的判断,这种判断应引出切合实际的结论,以指导未来的工作评价是贯穿整个疾病监测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整个疾病监测过程的始终评价是针对目标,为了进一步完善计划,测量目标是否实现的工具二、评价目的为了确保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都能有效地被监测到避免重复设置,浪费资源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各类监测数据的有效交换和共享,促进监测资料的利用监测系统运作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提供有效的数据为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三、评价内容监测系统评估是对目前正在运转的监测系统进行评估,该部分包括:该监测系统的目标、明确该系统监测的事件在公共卫生的重要性监测系统的构成,包括该系统的操作程序、机构、人力和经费以及工作质量和机构及人员能力

判定该监测系统基本属性:简单性、灵活性、资料质量、可接受性、敏感性(能检测出不寻常的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阳性预测值、及时性和稳定性对监测系统改进提出建议*苏州大学滕国兴49四、评价监测系统的原则1、能否达到预期的监测目的:能否为“防制疾病、促进健康”这一最终目的服务2、能否有效地运转:监测系统所选择的监测方式、监测范围、监测内容、监测指标、监测对象等每一个属性是否与监测目的相适应。*苏州大学滕国兴50五、评价监测系统质量的标准对监测系统的质量、用途、费用及效益应定期进行评价,以便进一步改进监测系统。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了几条评价监测系统质量的标准:简明性、灵活性、可接受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代表性、时效性等。*苏州大学滕国兴511、简明性一个监测系统是否简明,主要看其组成和运转是否简单、明了,也就是说,只要能达到检测目的,监测系统的组成和运转程序越简单越好。*苏州大学滕国兴522、灵活性疾病监测系统的灵活性,是指当收集的信息发生了改变,特别是收集的信息量扩大时,或操作程序发生改变时,如传递信息由邮局传递改为联网传递、管理资料由人工管理改为微机管理等,只需投入少量的入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就能迅速适应新的情况。*苏州大学滕国兴533、可接受性疾病监测系统的可接受性,是指各级疾病监测组织、监测人员、检测对象对监测任务的接受程度,反映的是疾病监测系统所涉及人员的主观意愿。疾病监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往往涉及多个部门、许多单位和个人;需要长期、反复重复同一样工作,如果可接受性不强,就很难保证检测质量。*苏州大学滕国兴544、敏感性疾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报告病例占实际病例的比例。敏感性==a/(a+c)Χ100%比例越高疾病监测系统敏感性越好;二是能否反映出疾病的流行。不管报告病例占实际病历的比例高低,只要能准确地反映出监测区是否有所监测疾病的流行就是敏感的疾病监测系统。*苏州大学滕国兴55

金标准(标准诊断)有病无病合计诊+真阳性a假阳性ba+b断-假阴性c真阴性dc+d合计a+cb+dN*苏州大学滕国兴565、阳性预测值1)流行病学监测系统的阳性预测值,是指在被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中真实病例所占的比例。2)计算公式是:阳性预测值(PV+)=[a/(a+b)]×100%

对于流行病学监测系统来说,阳性预测值越大越好。*苏州大学滕国兴576、代表性监测系统的代表性,是指哨点监测的监测结果所描述的监测事件特征与监测区内该事件所实际呈现的特征的符合程度。*苏州大学滕国兴587、时效性监测系统的时效性,是指监测信息传递速度的快慢及有效性。可从下列己方面来评价一个监测系统的时效性:

1)从事件出现到被监测系统所监测出所用的时间;

2)从监测系统监测出事件到描述事件的基本特征所用的时间;

3)从监测系统监测出事件到决策机构或决策者收到监测信息所用的时间;

4)从决策机构或决策者收到监测信息到做出科学的决策所用的时间;

5)从决策机构或决策者做出决策到落实防制策略与措施所用的时间。*苏州大学滕国兴59六、评价监测系统的一般程序每一个监测系统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对一个监测系统进行准确评价又比较困难。可从下列六方面进行:1、对监测系统作概括了解,判断该监测系统所监测的事件是不是监测区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其所占的位置。2、对监测系统进行描述,其内容包括:监测目的、监测组织、监测制度、监测方式、监测内容、监测指标、监测对象、监测人员、监测信息的传递方式、监测信息的分析方法、监测信息的反馈形式等。

3、评价监测信息的利用情况,有多少机构利用了监测信息?根据监测信息做出了哪些决策、采取或修改了哪些更有效的干预措施?*苏州大学滕国兴60六、评价监测系统的一般程序4、用评价监测系统质量的七条标准对监测系统进行考核、评价。

5、用卫生经济的有关指标对监测系统的成本一效益关系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用较低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效益。

6、对监测系统做出综合性的评价,提出改进监测系统的具体建议,是所评价的监测系统不断完善。七、综合评价1、重要性在对人群卫生需求的比较基础上完成评估根据事件范围、紧迫性、事件的严重性、经济损失,预防效果和效率、解决问题的策略存在、资源的可得性排列优先重点在传染病监测中是否有爆发的可能来确定监测事件的公共卫生重要性测量指标----监测事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发病、死亡、存在爆发的危险);社会关注程度:有爆发危险的传染病、对社会安定性的影响;导致的经济损失

七、综合评价2、监测系统的运作列出收集该信息的法律依据和批准的机构描述该系统的操作程序,画出操作图执行监测的单位,包括背景、机构性质和人员构成描述监测系统的工作环节:资料收集、管理、分析解释和反馈资料收集过程中,有关隐私保护的规则描述该监测系统和其他监测系统的关系,如何和其他系统整合数据,及数据共享七、综合评价3、工作程序的描述资料收集该系统覆盖的目标人群,确定目标人群的方法和标准资料收集的期限、方式,以及资料收集的相关工具(调查表、卡、实验室采样)负责资料收集的人员,数量、背景数据管理资料录入、传输、清洗、保管、备份过程变量定义、标准、形式数据管理的规定和人员数据分析-分析指标、方法;由谁分析和分析人员的资历数据反馈

反馈的内容和形式七、综合评价4、执行单位和支持活动的描述背景、机构性质和人员构成从事监测的人员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以及收入机构和人员对监测工作的认识、是否愿意承担该项工作,对监测事件的定义、工作程序的了解程度对培训的规则、频次和教材七、综合评价5、对监测活动质量的评价现场数据收集及现场指导手册质量的评价对监测数据管理、分析和解释的质量评价对监测数据反馈(网站、纸质材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对培训教材、师资、授课质量进行评价七、综合评价6、监测系统的资源指直接用于运作监测系统的资源,也称为直接成本,包括人力资源和操作该系统的经费。具体测算方法是:估计在资料收集、管理、分析和反馈所花的时间,按人年,或人月计算在各个环节,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经费投入,包括一次性投入和常规投入经费支出设备和支持性费用:包括一次性购买设备,如硬件和软件费用,以及计算机支持、网络、实验费等常规费用:人员工资、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