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生态系统(shēnɡtàixìtǒnɡ)及其稳定性第一页,共47页。考纲内容能力要求命题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ⅠⅡⅡⅡ实验与探究能力1.近三年新课标卷主要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功能,食物链的书写,碳循环的形式,能量的输入、散失和流动特点以及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及其稳定性。2015年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命题趋势:以环境问题为切入点,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态系统稳定性、信息传递等,考查知识的理解与分析运用能力。第二页,共47页。第1节生态系统(shēnɡtàixìtǒnɡ)的结构第三页,共47页。一、生态系统(shēnɡtàixìtǒnɡ)生物群落(shēnɡwùqúnluò)组成(zǔchénɡ)成分

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____________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3.结构:____________和营养结构(__________________)。

4.功能:物质循环、____________、信息传递。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第四页,共47页。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jiégòu) 1.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2)生产者:自养(zìyǎnɡ)型主要(zhǔyào)成分

①同化类型:____________(主要是绿色植物)。 ②地位: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③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等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第五页,共47页。 (3)消费者: ①同化类型:____________(主要是各级动物)。 ②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 ③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zhǒngzi)传播等有重要作用。(4)分解者:异养型物质(wùzhì)循环①同化类型:______________(主要是营腐生生活(shēnghuó)的细菌、真菌)。异养型有机物无机物

②地位: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③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返回到无机环境中。第六页,共47页。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xíngchéng)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__________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gùdìng)。生产者物质循环、能量(néngliàng)流动

(2)食物网: 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功能:是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第七页,共47页。[判断正误]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yīdìng)是植物,消费者一定(yīdìng)是动物,分解者一定(yīdìng)是微生物。()2.假设水稻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dàotián)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数将减少。())3.在食物链中,起点总是生产者。(答案:1.×

2.×

3.√第八页,共47页。项目成分作用同化类型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需成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包括某些自养型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硫细菌等)无机物→有机物;光能、无机化学能→有机化学能;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自养型主要成分考点一生态系统(shēnɡtàixìtǒnɡ)的成分1.各成分的比较:第九页,共47页。项目成分作用同化类型地位消费者营捕食生活和寄生生活的各种生物(如菟丝子等)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异养型最活跃的成分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秃鹫等)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遗体、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异养型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 分(续表)第十页,共47页。2.各成分(chéngfèn)的相互关系:第十一页,共47页。方法(fāngfǎ)技巧生态系统(shēnɡtàixìtǒnɡ)模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 先根据(gēnjù)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gēnjù)两者中有“3”个或以上指出箭头的为“生产者”,有“3”个或以上指入箭头的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gēnjù)物质、能量流动关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判断出消费者和分解者。第十二页,共47页。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为生产者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第十三页,共47页。 ◎高考探究(tànjiū)◎考向1生态系统的成分[例1](2014年海南卷)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fēnjiě)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fēnjiě)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解析]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因此属于生产者。 [答案]D第十四页,共47页。在判断生态系统(shēnɡtàixìtǒnɡ)成分时,应明确的几个“未必”和“一定(yīdìng)” (1)生产者未必(wèibì)都是植物,植物未必(wèibì)都是生产者,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动物未必(wèibì)都是消费者,分解者未必(wèibì)都是微生物,微生物未必(wèibì)都是分解者。(2)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第十五页,共47页。考向2生态系统模式图中各成分(chéngfèn)的判断[例2](2015年甘肃天水一模)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xiàliè)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A→D→E→B D.E每增加(zēngjiā)1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kg的A第十六页,共47页。 [解析]图中A、C之间为双箭头,分别为生产者和大气中CO2的其中之一,由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均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流向大气CO2库,因此C为大气,A为生产者,则D、E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A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B错误;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图中B是分解者,C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yītiáo)食物链可表示为:A→D→E,题中要求“至少需要”,因此用20%的能量传递率计算,则至少需要A=1÷20%÷20%=25kg,D正确。[答案(dáàn)]D第十七页,共47页。【考点(kǎodiǎn)练透】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shēnɡtàixìtǒnɡ)的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大部分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一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shēngwù),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shēngwù)成分 D.一种生物(shēngwù)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shēngwù)成分第十八页,共47页。 解析:动物大部分属于消费者,也有小部分属于分解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yíngyǎng)级;细菌可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成分,如猪笼草既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又是消费者(能捕捉昆虫获得营养(yíngyǎng))。答案(dáàn):C第十九页,共47页。2.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guānxì)图,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xùshù),正确的是()A.a为消费者,消费者指的就是动物B.b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C.c只包含腐生细菌和真菌(zhēnjūn)D.a、b、c中任何两种成分都可构成生物群落第二十页,共47页。 解析:图中a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消费者多数指的是动物,但某些营寄生生活的植物或微生物也属于消费者,A错误;分解者中除了腐生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腐生动物,C错误;生物群落应为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而不是其中(qízhōng)的几种,D错误。答案(dáàn):B第二十一页,共47页。食物链草―→鼠―→蛇―→猫头鹰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考点二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jiégòu)——食物链、食物网1.食物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举例如下):2.食物链(网)模型(móxíng)图示:第二十二页,共47页。相关(xiāngguān)说明: 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有任何间断(jiànduàn)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②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属于(shǔyú)食物链的成分,不出现在食物链(网)中。

③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如兔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第二十三页,共47页。④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hányì)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yīɡè)种群。⑤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zhànyǒu)不同的营养级,如狼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⑥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第二十四页,共47页。 ◎高考探究◎ 考向1食物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 [例1](2015年海南(hǎinán)卷)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níbā)中的藻类 D.泥巴(níbā)中的大肠杆菌第二十五页,共47页。 [解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其中含有的食物链为“泥巴中的藻类→小虾→小鱼→大鱼”。藻类是生产者,属于第一(dìyī)营养级。[答案(dáàn)]C第二十六页,共47页。 考向2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 [例2](2013年广东卷)下图所示某湖泊(húpō)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chūxiàn)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jìngzhēng)中处于劣势第二十七页,共47页。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ruìjiǎn)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ruìjiǎn) [解析]鲈鱼与土著鱼之间是捕食关系;引入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后,土著鱼a、b的数量都下降,一定时期内浮游动物总量先急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相应地浮游植物锐减后再急升最后趋于稳定;鲈鱼以土著鱼为食,按能量传递(chuándì)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答案(dáàn)]A第二十八页,共47页。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qíngkuàng)分析 (1)处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jiǎnshǎo)的情况: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减少(jiǎnshǎo)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都减少(jiǎnshǎo),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jiǎnshǎo)的情况:天敌减少(jiǎnshǎo),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其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第二十九页,共47页。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下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捕食(bǔshí)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为鹰不只捕食(bǔshí)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第三十页,共47页。【考点(kǎodiǎn)练透】 3.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第三十一页,共47页。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dàxíng)植物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C.信息在鲤鱼(lǐyú)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D.鲤鱼(lǐyú)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解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自养型鞭毛虫和大型植物(zhíwù);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二、三、四、五营养级,共4个营养级。 答案:C第三十二页,共47页。4.(2015年广东(guǎngdōng)深圳模拟)某生态系统中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shēngwù),能使猫头鹰增多的是( A.蛇增多、鹿增多、草减少 B.鹿减少、蛇增多、鼠减少 C.兔减少、草减少、鼠减少 D.蛇减少、草增多、鹿减少第三十三页,共47页。 解析:猫头鹰数量增多的条件是流入猫头鹰体内(tǐnèi)的能量要增加。食物网中蛇的数量减少,即减少了与猫头鹰的竞争,对猫头鹰数量的增加是有利的。鹿的数量减少,使草的数量增多,草数量的增多引起鼠和兔的数量增加,这对猫头鹰数量的增加也是有利的。答案(dáàn):D第三十四页,共47页。 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dàibiǎo)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戊不一定(yīdìng)是微生物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第三十五页,共47页。 解析: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和丙是消费者,戊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群落包含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即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戊是分解者,有些动物(如蚯蚓)也是分解者,B正确;图中乙1和丙1,有共同的食物资源(zīyuán)甲,乙2和丙2有共同的食物资源(zīyuán)丙1,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由图知丁不会导致臭氧层破坏,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是含氟的气体,D错误。答案(dáàn):B第三十六页,共47页。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shēnɡtàixìtǒnɡ)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能进行①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shǔy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能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shǔy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C.分解者不能进行①过程D.分解者可以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第三十七页,共47页。 解析:图中过程①属于光合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自养型生物,其既包含光能自养型生物(如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又包含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过程②属于有氧呼吸,过程③属于无氧呼吸,能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的生物也可能是生产者。腐生异养的分解(fēnjiě)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但一定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fēnjiě)有机物,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答案(dáàn):B第三十八页,共47页。 3.下图为福建省某地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箭头和字母分别(fēnbié)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bùtónɡ)空间有利于a增加第三十九页,共47页。B.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yuánsù)转移量关系为a=b+c+eC.丙中的生物(shēngwù)可组成多条食物链D.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lèiqún)丰富度可用样方法

解析: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碳元素从大气进入生产者的量增加,即a(CO2)会增加;水稻处于生长期,则碳元素转移进入水稻的量大于转移出去的量;丙中的生物均为消费者,不能组成食物链,因为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答案:A第四十页,共47页。 4.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dìyī)、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下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下图乙所示。下列叙述(xùshù)正确的是()第四十一页,共47页。A.X营养级的生物(shēngwù)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zēngjiā)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xuǎnzé)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第四十二页,共47页。 解析:比较图甲、乙可以(kěyǐ)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即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据图无法判断生物数量的变化仅是由捕食对象专一或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引起的;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若某种生物因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数量减少,则另外两种生物的数量应该由于处于竞争优势而增加,但事实并非如此。答案(dáàn):A第四十三页,共47页。5.下图是某农田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