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1页
甘肃省白银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2页
甘肃省白银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3页
甘肃省白银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4页
甘肃省白银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白银市高职单招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在演替过程中()

A.水生生境变得中生一些而中生生境变得干旱一些

B.水生生境变成旱生生境

C.旱生生境变成水生生境

D.水生型的生境和早生型的生境都趋向于中生型生境

2.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3.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4.各种生物源所拥有的基因、各种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形成的生态过程,这就是生物的()。

A.适应性B.多样性C.调节性D.连续性

5.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A.竞争B.种内斗争C.捕食D.他感作用

6.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A.单元顶极理论B.顶极格局假说C.多元顶极理论D.以上都是

7.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A.温室效应加剧B.臭氧层破坏C.重金属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

8.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大多与生物学的方法相似,这是由于()。

A.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是从其他科学直接引入的

B.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

C.生态学研究层次不同引起的

D.生态学与其他科学相互交叉

9.阳性植物的特点是()。A.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B.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C.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D.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10.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

A.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

B.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反应冬眠

C.主动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移

D.增加脂肪,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

11.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冬小麦B.水稻C.菠菜D.大麦

12.在《中国植被》书中,中国植物分类的高级单位是()

A.植被型B.群丛C.群落D.群系

13.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A.熵值提高B.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大于1C.生态位加宽D.某小类群占优势的情形趋于减少

14.紧密林带()。

A.在林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涡流区

B.在林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低速区

C.在林稍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涡流区

D.在林稍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低速区

15.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气相型的是()

A.磷B.钙C.氮D.铁

16.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17.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频度B.密度C.多度D.优势度

18.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

19.在一个群落中,如果频度在21%~80%的物种比例增高的话,说明()。

A.群落中种的分布不均匀B.群落中结构的分布不均匀C.群落中能量的分布不均匀D.群落中信息的分布不均匀

20.人工栽种西瓜、果树等,常呈()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三者都不是

21.池塘里浮萍在短期内大量增加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属()。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种群平衡D.季节性消长

22.下面关于草食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被草食动物危害的程度,因损害部位、植物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

B.植物不能移动逃逸,因而只能被动地遭受食草动物的危害

C.牧场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场,而适当地放牧会产生积极作用

D.有些植物为阻止食草动物的“捕食”,会产生“防卫”反应,以减少自身的伤害

23.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在食物链传递时损失最小,人类应采取的食物结构是()

A.喝牛奶、吃牛肉B.禽蛋C.水产D.谷物

24.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

25.当一种植物最初侵入某地时,常呈()

A.随机分布B.集群分布C.均匀分布D.其他

26.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A.李比希最低率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27.有关种群容量,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A.种群容量指的是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

B.温、光、水、养分等因子或食物、空间等资源所构成的环境决定了种群容量

C.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减少

D.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的遗传特性也决定了种群容量

28.下列生物中()属于腐食动物。A.秃鹰B.麻雀C.老鹰D.黄雀

29.“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反映的是植物的()。A.他感作用B.边缘效应C.密度效应D.种间关系

30.根据有效积温法则,一种生物分布所到之地的全年有效总积温必须满足该种生物完成一个世代所需要的

A.K值B.T值C.N值D.T0值()

二、填空题(20题)31.根据质地,可将土壤分为沙土、壤土和______。

32.______是指长期生活在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生物,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繁殖方式都和其生存环境相统一。

33.“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对猎物______,总是在系统反馈调节机制的作用下,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

34.温带木本植物的休眠与光周期有关,______可促进休眠。

35.______既能在阳地生长,也能在较阴的地方生长,只是不同种类植物耐阴的程度不同而已。

36.在生物学的环境研究中,生物学更加重视_______的研究。

37.耐性定律是由美国生态学家______于1913年提出的。

38.由于周期性灾害的影响,群落发展的结果不能达到顶级阶段,这种群落称为______顶级群落。

39.林德曼效率又叫______。

40.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叫______。

41.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最初时期主要沿用______科学的方法,实验室研究是一种补充手段。利用实验室的条件能够______某种生态状态,观察生物的某种特征。

42.三基点温度包括最低温度、____________和最高温度。

43.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__________。

44.种群增长的基本型有J型增长和______。

45.土壤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______。

46.群落的数量特征有多度或密度、频率、盖度______和重要值。

47.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被称为______。

48.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______。

49.由于竞争,使森林群落随年龄的增加在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即谓森林群落的_______。

50.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A.正确B.错误

52.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生产总称为次级生产。()

A.否B.是

53.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是因为降水量太大。[]

A.正确B.错误

54.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不同,并且耐受性可以人为改变。()

A.否B.是

55.陆地生态环境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物组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A.否B.是

56.阳性植物的特点是光饱和点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57.酸雨是指空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使雨水pH小于7而形成的。()

A.正确B.错误

58.生态优势种最显著的特征是生物个体最大。()

A.正确B.错误

59.植物对昼夜温度交替变化的反应称为物候节律。()

60.如果种群数量在较长的时期内维持在同一水平,就说明该种群处于平衡状态。()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10题)61.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2.简述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

63.简述种间竞争的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64.简述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65.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66.简述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67.简述物质循环的调节。

68.简述水生原生演替的演替系列。

69.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

70.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

五、论述题(5题)71.论述与传统农业比较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72.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73.影响细胞增殖周期的因素有哪些?细胞增殖周期与许多医学问题密切相关,举例说明。

74.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75.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环境条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六、单选题(0题)76.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因子的是()

A.温度B.光照C.水分D.海拔

参考答案

1.D

2.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3.B

4.B

5.B

6.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

7.A

8.B

9.C阳性植物只有在足够光照条件下方能进行正常生长,光补偿点较高。

10.D

11.B

12.A

13.D

14.A

15.C

16.D

17.A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

18.D

19.A

20.B

21.B

22.B

23.D

24.B

25.A

26.A

27.C

28.A

29.C

30.A

31.粘土

32.生态适应性

33.过捕过捕

34.短日照

35.耐阴植物耐阴植物

36.小环境

37.谢尔福德谢尔福德

38.灾变性灾变性

39.十分之一定律十分之一定律

40.休眠

41.生物、模拟生物、模拟

42.【正确答案】:

最适温度

43.生态环境

44.S型增长

45.土壤肥力

46.优势度优势度

47.全球变暖

48.优势种

49.自然稀疏自然稀疏

50.绿色植物绿色植物

51.A

52.Y

53.B

54.Y

55.N

56.N

57.B

58.B

59.Y

60.A

61.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内,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生物地化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两部分内容。

地质大循环是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有机体内,生物有机体再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

地质大循环时间长,范围广,是闭合式循环。

生物小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利用。生物小循环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式的循环。

生物地化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62.共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共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

63.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也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特点是:(1)种类组成成分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动物种类及数量也多;(2)群落结构极其复杂,群落的形态结构和食物链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明显;(3)乔木一般有板状根、裸芽等特殊构造;(4)无明显的季相交替,一年四季生长旺盛,多四季开花。

64.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主要在两个方面:(1)减数分裂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在世代交替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性生殖是生物在长期进化历程中较无性生殖更为进步的一种繁殖方式。雌雄配子的融合,把不同遗传背景的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混在一起,其结果既稳定了遗传,又添加了诸多新的遗传变异,大大增强生物对千变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然而,如果没有一种机制使精卵细胞染色体数减少一半,那么精卵细胞的融合,将使染色体数倍增下去,细胞的体积也就不断地膨胀,细胞将不能适应环境而遭淘汰。减数分裂保证了生殖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单倍化,然后通过受精作用还原为二倍体。没有减数分裂,有性生殖将是不可能的。(2)减数分裂是遗传重组的原动力,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减数分裂也是遗传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如果没有遗传变异的话,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就会失去长期生存的能力。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两种方式发生遗传重组。一种是通过亲代染色体在单倍体细胞中的自由组合,产生的配子所含的染色体在组成上既有祖父的也有祖母的。第二种方式是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发生的DNA交换。这种遗传重组过程产生的单个染色体中既有父本的也有母本的基因。减数分裂就是通过这样两种机制产生遗传上独特的四个单倍体细胞,每个细胞都含有新重组的遗传信息。

65.答案见解析(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66.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1)土壤是许多生物栖居的场所;(2)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3)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4)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6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在自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就是说对某一种物质在各主要库中的输入和输出量基本相等。大多数气体型循环物质如碳、氧和氮的循环,由于有很大的大气蓄库,它们对于短暂的变化能够进行迅速的自我调节。

68.典型的水生演替系列依次是:(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2)沉水植物阶段;(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6)木本植物阶段。

69.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标志: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平衡,生物种类和数目相对稳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营养结构相互协调。

70.食物链是指在自然界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或者是生态系统中由食性关系建立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形成的一系列猎物与捕食者之间的锁链。在自然界食物链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直链由于生物间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而往往是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食物链是指在自然界,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或者是生态系统中,由食性关系建立起来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形成的一系列猎物与捕食者之间的锁链。在自然界,食物链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直链,由于生物间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而往往是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

71.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结合起来而建立的具有高功能、高效益的农业系统。生态农业的优点如下:①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②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农业生物,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又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物排放,使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③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生态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既为社会生产了数量多、质量好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又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农村经济。④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提高农民素质。生态农业是技术密集型农业,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多种经营,不仅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能够促进他们学习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7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

73.(1)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境中控制细胞增殖的因素,特别是各种生长因子。不少生长因子受体具有蛋白激酶活性,在生长调节中通过对各种靶蛋白磷酸化实现其对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另一是生长因子受体的传感机制,最终引起细胞内有关增殖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胞增殖;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