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湖北省黄冈市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冈市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实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依存的。我们的根据主要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里的论“劳动”等论述。该论述会造成美学领域的彻底革命,我们只消回顾一下以往统治西方美学的从康德到克罗齐那一系列的唯心主义大师的论点,把它们和马克思主义的论点细心比较一下,就会明白这个道理。马克思在下文又就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补充:自然中所含的人性的本质只有对于社会的人才存在;因为在社会里,自然对于人才作为人和人的联系纽带而存在。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辩证统一含有两点互相因依的要义:人之中有自然,自然之中也有人。人得到充分发展要靠自然得到充分发展,自然得到充分发展也要靠人得到充分发展。自然是人的肉体食粮和精神食粮的来源,是人的生产劳动的基础和手段。人在劳动中才开始形成社会。生产劳动就是社会性的人凭他的本质力量对自然的加工改造。中国先秦诸子有一句老话:“人尽其能,地尽其利。”“人尽其能”就是彻底的人道主义,“地尽其利”就是彻底的自然主义,不过这句中国老话没有揭示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互相因依,只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一种朴素的愿望。马克思却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且替共产主义奠定了一个稳实的哲学基础,实际上也替美学和艺术奠定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就是在讨论人与自然的统一时,马克思提出了“美的规律”,我们不妨细心研究一下马克思的原话:通过实践来创造一个对象世界,即对有机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就证实了人是一种存在。……动物固然也生产,它替自己营巢造窝,例如蜜蜂、海狸和蚂蚁之类。但一是动物只制造它自己及其后代直接需要的东西,它们只片面地生产,而人却全面地生产;动物只有在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才生产,而人却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也生产,而且只有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人才真正地生产;动物只生产动物,而人却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联系到它的肉体,而人却自由地对待他的产品。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到处把本身固有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恩格斯也是从生产劳动来看人和社会发展的。他一开始就说:“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人本身各种器官之中恩格斯特别强调了人手、人脑和语言器官的特殊作用。人手在劳动中得到高度发展,到能制造劳动工具时,手才“变得自由”,“所以人手不仅是劳动的工具,它还是劳动的产物”。人手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通过劳动愈来愈完善,愈灵巧:在这个基础上人手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这个实例就足够生动地说明艺术起源于劳动了。(摘编自朱光潜《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有删改)材料二:艺术是什么?原始人类时代,穴居野处,当时人类之生活,实极简单。他们一方面为满足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工具;一方面为满足情绪上的调和,而寻求一种相当的表现,这就是艺术。我们尤当特别注意的,就是音韵为声音的舞蹈之表现,舞蹈实为动作的音韵之表现。人类在本能上具有表现其悲哀与欢乐的一种表示。这种表示的方法,只有两方面:即呼叫与手势。由此产生患音与形式,为一切艺术原始之原素。人类所异于其他动物,就是能把这种声音与形式变化无穷,而成艺术上的两种倾向。前者由言语之应用,以音韵为中心而产生音乐与诗歌;所谓“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咏叹之”就是这种意思。后者由文字之应用,以形式为中心而产生装饰、建筑、雕刻、绘画诸类。舞蹈是含着音乐的节奏、形式的均齐两方面的一种表现。艺术是情绪冲动之表现,但表现之方法,需要相当的形式,形式之演进是关乎经验及自身,增长与不增长,可能与不可能诸问题。人类对此两方面比较完备,在表现方法上,积成一种历史的观念,为群体之演进,个体之经验绝不随个体而消灭的。人类对着自己的情绪,只有两种对付的方法:前一种在自身或自身之外,寻求相当的形式,表露自己的内在情绪,以求调和而产生艺术。后一种是在自身之内,设立一种假定,以信仰为达到满足的目的,强纳流动变化的情绪于固定的假定及信仰之中,以求安慰而产生宗教。宗教之构成,总含着特别的条件,而出世与超物质的思想,为其根本方法。艺术构成之根本方法,与宗教适相反。宗教与艺术同原始于人类情绪上之一种表现。艺术则适应情绪流动的性质,寻求一种相当的形式,在自身(如舞蹈歌唱诸类)或自身之外(如绘画雕刻装饰诸类)使实现理性与情绪之调和。(摘编自林风眠《艺术是什么》)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就是社会性的人凭他的本质力量对自然的加工改造。B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指人通过完善、灵巧的双手创作出绘画等艺术精品。C

.人通过劳动可创造一个超越了物质、肉体、个体的很自由、全面的对象世界。D

.艺术是用相当的形式来表现情绪冲动的活动,也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没有劳动,没有表达情绪的需要,不管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人类都难以产生优秀的艺术。B

.艺术只有采用相当的形式,如音乐、形象等,才有可能实现其表达情绪、满足情绪上的调和的目标。C

.舞蹈既是一种表现动作的音韵的艺术,也是一种表现形式的均齐的艺术,可以说它是一种综合艺术。D

.艺术构成的根本方法与宗教相反,不仅有适应情绪流动的感性,而且有出世与超物质的思想的理性。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艺术源于劳动”观点的一项是()A

.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成了文学“杭育杭育派”。B

.黄庭坚坐船经过三峡,看到船夫划桨一前一后、一来一去、一推一放、一附一仰的动作,由此悟得书法的用笔奥秘。C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借哈姆雷特的经典独白,莎士比亚完成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创作出巨著《哈姆雷特》。D

.民间音乐家阿炳,因患有眼疾而双目失明,自小经历凄苦的人生,这让他创作出象征自己人生命运的名曲《二泉映月》。4

.两则材料在论证时都采用了比较分析,试举例简要分析。5

.为什么说“艺术起源于劳动”?请结合材料一加以概括分析。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麻三爷和他的鹰仲维柯山连着山,岭靠着岭,山岭之上满眼里苍松翠柏,直指天际。这是鲁西南最大的一片天然林,管理它的则是双城岭林场。林场驻地设在双城岭的脚下,十多间老式石头房子,七八个其貌不扬的员工,可别小瞧他们,他们可都是直属于市林业局单位的国家正式职工。麻三爷就是林场的护林员。他在这深山老林里一待就是40年,由原本肌肤圆浑的后生,变成了尖嘴利眼瘦削的老人,把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交给了这片山林,而今仍孤身一人。三爷就要离开这片山林,到市“老年公寓”安享晚年了。听说,这待遇是林业局局长特批的。即将离开林场的三爷还有件最放不下的事情,那就是不知如何安置那只跟了他三十多年的老山鹰。那是一只本地的老山鹰,黑底白眉斑的头,下体白色,杂有数目不多的灰黑色小横斑,体长半米有余。说起三爷与这老山鹰,那还真有不少故事呢。那还是三爷来林场的第二年。当年轻的三爷巡林到老虎崖时,捡到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雏鹰,心慈的三爷就把它抱回林场养了起来。用药水擦拭伤口,喂水喂肉,清洗羽毛……三爷慈母般呵护着蜂鹰;用棍棒敲羽翅、脚爪钩喙来锻炼筋骨,一次次从高处抛下来练习飞翔……三爷严父般训练着雏鹰。终于,雏鹰成了能翱翔于蓝天的老山鹰,可它总不肯离开三爷。三爷巡山,山鹰便在三爷上空盘旋;三爷休息,山鹰便落在三爷脚边嬉戏;三爷走到哪儿,山鹰便飞到哪儿。那年,木材价格飙升,市场上松柏木的价格更是高得惊人,就有不少人动了盗伐山林的歪主意。那天,当三爷巡视到跑马岭时,只见五六个光头后生正挥动着刀斧肆无忌惮砍伐着林木。三爷大声制止,他们非但不听,还挥动着工具缓缓靠过来。“喔欧”一声尖利长鸣,几个后生的头皮被重重挠了一把,随即血流满面,惨不忍睹。后生们捂着伤口,惊恐地望着空中乌云般的山鹰,撒开两腿朝岭下逃去。还有个冬天、雪下得很大,三爷巡山不慎跌落老龙峡。山鹰便盘旋在老龙峡上空,凄厉的叫声就是在十多里外都能听到。听到老鹰鸣叫的人都说,那叫声揪心,瘆人!救三爷回来,人们发现山鹰的嗉子里全是血!商议老山鹰归宿的问题,两个月前就开始了:跟三爷回城里“老年公寓”,恐怕人家不接受;留在林场,除了三爷,它不跟任何人接近;送给爱心人士饲养,这一天三顿肉,谁喂得起?……老山鹰可顾不了这些,只管“嘭嘭嘭”地敲击着它那粗大的钩喙和爪子。这已不是二十年前的钩喙和爪子了。一厚层灰白色硬如石头的物质像枷锁一样,套在山鹰的钩喙和爪子外面,使之不再尖利,不再灵活。那次三爷让山鹰追前面不远处一只半大野兔、几番搏斗后,野兔竞从老鹰爪下逃脱了……几番周折,市动物园总算答应收留这只年迹古稀的老山鹰了,离开的时间与三爷离开林场同日。明天就要离开了,林场特地给三爷摆了欢送宾。喝酒、吃肉、喝山调子,三爷没有半点情致,整个心像被掏空了似的。耳膜里挥之不去的是老山鹰“嘭嘭嘭”的撞击声。三爷提了些水拿了些肉打开了山鹰住的小棚。甩动粗壮的脖子,重重击打钩喙;抬起硕大的脚趾,狠命地摔打鹰爪。三爷蹲下身,紧紧抱住山鹰脖子,悲戚戚流了好一阵子泪。嘭嘭——嘭嘭——三爷数着山鹰的“嘭嘭”声直到天明。太阳刚刚露出整个圆脸,市老年公窝、动物园的车也就到了林场。当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打开山鹰住的棚子时,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在场所有人:山鹰的爪子、钩喙全都白森森的,微微滴着血,那层厚厚的灰白色的硬东西,像一套精致的模具静静地摆在人们面前。“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老鹰复生的传说还真有。”动物园来的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嗫嚅道。“当一只鹰活到40岁时,它的喙会变得弯曲、脆弱,不能一击而制服猎物;它的爪子会因为常年捕食而变钝,不能抓起奔跑的兔子。传说真正的雄鹰,会忍着饥饿和疼痛日复一日敲打喙,直到脱落;同时,会将磨钝的爪子一个个拔出,直到长出新的锋利的爪子。当这痛苦的历程过去,老鹰可以重获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于天空。”三爷呆呆地听着,眼都不眨一下。催三爷上路的喇叭声再起,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老人竟变卦了……“我的山鹰有勇气重获新生,它理当属于山林;我虽然年老了,但还比得上一只山鹰,不走了,都不走了!——在这林子里,让这鹰再陪我30年!呵呵……”6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麻三爷要离开林场退休回家安享晚年了,陪伴了他多年老山鹰的归宿问题成了困扰麻三爷的心病。B

.人们都不愿意收留老山鹰。一是因为山鹰食量大,成本太高;二是山鹰年纪大了,没有多少价值。C

.麻三爷对老山鹰难分难舍,不仅因为山鹰有救命之恩,还因为他们在多年相处中成了彼此的依靠。D

.麻三爷在深山老林一待四十年,至今仍孤身一人,体现他默默奉献、忠于职守、淡泊名利的品质。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通过写鹰攻击坏人、为麻三爷呼救的情节,从一个侧面烘托了麻三爷工作环境的艰险。B

.“嘭嘭——嘭嘭——三爷……”这处细节写出三爷即将离去的不舍,对山鹰折磨自己的心疼。C

.“明天就要离开了……”划线句子运用比喻,形象写出麻三爷离开林场前内心的复杂感受。D

.小说语言简练、多用短句,如“山连着山,岭靠着岭”,寥寥数语写出此地崇山峻岭的特点。8

.这篇小说情节设置极为巧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

.小说结尾一再提到的“复生”“新生”具有多重意蕴,请联系全文进行探究。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上之为临淄王也,惠妃生寿王瑁,宠冠诸子。太子与瑶、琚会于内第,各以母失职有怨望语。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九龄曰:“陛下践作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蓉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上不悦。林甫初无所言,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官奴牛贵儿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琏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绝矣。(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B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C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D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至尊”即是此意。文中代指皇帝。B

.垂,副词,将近,将要,与唐代元稹的诗句“垂死病中惊坐起”中的“垂”的含义不同。C

.宦官,又称太监、中官,是宫内侍奉官。为防宦官干政,不同朝代对此官进行了规定。D

.侍郎,唐朝官吏制度沿袭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称宰相,六部的副职称侍郎。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九龄认为宰相身系社稷安危,担忧李林甫为相会成为国家之患,玄宗不听。B

.惠妃哭诉太子有结党谋害之心,唐玄宗欲废太子,张九龄却坚决反对,玄宗不悦。C

.李林甫假意鼓励众谏官言事,而随后杜班因言事被贬,诤谏的言路就此断绝。D

.在是否废太子上,李林甫当场没表态;惠妃为了达到目的,暗地派人拉拢张九龄。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2)

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14

.《资治通鉴》意为“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假如你是玄宗,你认识到“李林甫专权”运用了哪些手段?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南溪早春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半。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诗体现早春特点的自然景物有皇城中的滋润如酥的纤细小雨,远看朦朦胧胧、淡淡青青的草芽儿。B

.杨诗体现早春特点的自然景物有返绿的春柳、初绽的桃花、迟迟的暖日、徐徐的和风和充沛的春雨。C

.杨诗首联将春容的鲜妍与病翁的衰老对照,诙谐地表达诗人虽年已衰暮,却仍热爱早春景色的心情。D

.杨诗尾联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担忧:今年雨水太多,未能风调雨顺,担心像去年一样作物收成不好。16

.明人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卷二)试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比较以上两首诗的异同。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毕业前夕,临别赠言,老师郑重地写下《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勉励同学们要内外兼修、不断提升自我。(2)“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所以文艺创作者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如苏轼《赤壁赋》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源泉。(3)“

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疫病,一次次重创人类,也磨砺了人类的韧劲、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从加强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到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从多学科力量联手进行药品和疫苗研发,到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从“健康码”“云办公”等助力防疫,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实践证明,只要坚持科学防治,就能找到对症的“方子”、看清病毒的“样子”、走对防控的“路子”。大疫出良药,中医显身手。从应用“三药三方”等有效方剂,到采取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等防疫做法,中医药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有效防止患者从轻症转为重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方面作用更突出。抗疫,让全社会经历一次科学的洗礼。从传统媒体到网络空间,从社区横幅到农村大喇叭,防控知识科普遍地开花、,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等科学常识逐渐变成人们日常习惯。爱因斯坦曾说:“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当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我们应对风浪侵袭就有了理性的“压舱石”。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合乎逻辑、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七、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造成强对流天气的根本原因是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最典型的就是夏季午后的强对流天气。白天天气晴好,太阳辐射强,①

,此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近地面的空气受热后膨胀,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当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气温下降,②

。在水滴下降的过程中,如果③

,会继续被携升。如此反复,小水滴逐渐变成大水滴,直至高空气流再也无力支撑其重量,最终降落成雨。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夏季雷雨的水滴像从天空撒下的豆粒,而春雨绵绵,如丝绸般的帘幕。因为雨点大小主要是由空气的水汽含量和云中垂直运动的强烈程度决定而出现春夏雨量的不同。夏季,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很丰富,而且地面温度较高,空气的对流运动强烈,所以夏季的雨点更大。21

.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与时代共同奔跑,以奋斗逐梦圆梦,我们就没有什么河流不能跨越。B

.刘老师对小明说:“要记住,我们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C

.既然我们话不投机,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还是各回各家吧!D

.对我们的警告,请不要置若罔闻,要积极配合,而不是逃避。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八、材料作文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庄子》中讲了一个不龟手之药(一种防手冻裂的药物)的故事:宋国有一家人善于研制不龟手之药,但他们世世代代却只是用它来做和漂洗丝絮有关的事儿,得到的价值也“不过数金”;后来有一天,有一位客人用百金买下了它的制作技术,用它来服务于吴越交战中受冻的士兵,由此得到的价值是“裂地而封之”。世世代代以此为事,这是坚持俗见;不以此为事而以彼为事,这是突破俗见。俗见,往往是生活中的常理常情,它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和智慧。突破俗见意味着对此的超越和创新,有时甚至是颠覆。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以“坚持俗见与突破俗见”为主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B2.D3.C4.①材料(一)在论证“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的观点时,通过人与其他动物再制造的目的、条件、结果、标准等方面不同的比较,突出了人按照为他人精神、自然界等美的规律来制造的特点。②材料(二)在论述如何对待声音与形式等艺术的表现方法时,通过人与其他动物的对待方式的比较,突出了人能把声音与形式变化无穷的富于创造性的特点。③在论述人类对付情绪的方法时,通过艺术与宗教在与自身的关系、根本方法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艺术理性与情绪平衡的特点。5.①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的手、脑和语言器官在劳动中的到发展,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②人在劳动中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人通过劳动可创造一个超越了物质、肉体、个体的很自由、全面的世界。【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指人通过完善、灵巧的双手创作出绘画等艺术精品”错误,张冠李戴。根据“‘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人本身各种器官之中恩格斯特别强调了人手、人脑和语言器官的特殊作用。人手在劳动中得到高度发展……人手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通过劳动愈来愈完善,愈灵巧”可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指在劳动中人的器官特别是人手得到高度发展,成为劳动的产物。而“人通过完善、灵巧的双手创作出了绘画艺术精品”,论述的是劳动创造了艺术。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D.“

不仅有适应情绪流动的感性,而且有出世与超物质的思想的理性”错误。根据材料二“艺术构成之根本方法,与宗教适相反……艺术则适应情绪流动的性质”和“宗教之构成,总含着特别的条件,而出世与超物质的思想,为其根本方法”可知,“有适应情绪流动的感性”是艺术构成的根本方法,“出世与超物质的思想的理性”是宗教的根本方法。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题干中“艺术源于劳动”揭示的是艺术和劳动的关系,即劳动中产生艺术。A.

从抬木头的劳动中孕育了“杭育杭育派”文学。B.

黄庭坚从船夫划桨中悟出书法用笔奥秘。C.

没有体现“劳动实践”。D.

阿炳在凄苦经历中创作出音乐名曲。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动物固然也生产,它替自己营巢造窝,例如蜜蜂、海狸和蚂蚁之类。但一是动物只制造它自己及其后代直接需要的东西,它们只片面地生产,而人却全面地生产……”可知,在论证“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的观点时,通过人与其他动物再制造的目的、条件、结果、标准等方面不同的比较,突出了人按照为他人精神、自然界等美的规律来制造的特点。根据材料二“这种表示的方法,只有两方面:即呼叫与手势。由此产生患音与形式,为一切艺术原始之原素。人类所异于其他动物,就是能把这种声音与形式变化无穷,而成艺术上的两种倾向”可知,在论述如何对待声音与形式等艺术的表现方法时,通过人与其他动物的对待方式的比较,突出了人能把声音与形式变化无穷的富于创造性的特点。根据材料二“艺术构成之根本方法,与宗教适相反。宗教与艺术同原始于人类情绪上之一种表现。艺术则适应情绪流动的性质,寻求一种相当的形式,在自身(如舞蹈歌唱诸类)或自身之外(如绘画雕刻装饰诸类)使实现理性与情绪之调和”可知在论述人类对付情绪的方法时,通过艺术与宗教在与自身的关系、根本方法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艺术理性与情绪平衡的特点。5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他一开始就说:‘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人本身各种器官之中恩格斯特别强调了人手、人脑和语言器官的特殊作用”可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的手、脑和语言器官在劳动中的到发展,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根据材料一“……而人却全面地生产;……而人却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也生产,而且只有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人才真正地生产;……而人却再生产整个自然界;……而人却自由地对待他的产品。……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到处把本身固有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可知,人在劳动中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人通过劳动可创造一个超越了物质、肉体、个体的很自由、全面的世界。6

.B7.C8.①铺垫与照应。如写“三爷严父般训练着雏鹰”为后文山鹰两次勇敢救主作铺垫;后文动物园工作人员讲“老鹰复生”的传说,呼应上文山鹰因年迈爪子无力而让野兔逃脱的情节。②结局陡转。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写本来要退休养老的麻三爷被重生的山鹰打动,改变决定,要与它一起留下继续守护山林。这样的设置既制造了情节的波澜,又凸显了主旨。9.①山鹰的新生:山鹰以超强的意志力忍痛剥落磨钝的爪子上的厚厚的包裹,露出带鲜血的新生的瓜子,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力。②麻三爷的新生:三爷被山鹰的坚韧顽强的精神所震撼,生出老当益壮的豪情,生出雄鹰一般的激情,决心把暮年的时光贡献给毕生热爱的护林事业。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新生:山鹰不用去动物园而重回山林,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麻三爷则愿用余生守护山林守护山鹰,暗示了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共有一个家园。【解析】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B.“

没有多少价值”错误,无中生有。根据文章第11段,讲到几个方面的原因,回“老年公寓”,环境不允许;留在农场,山鹰不适应;送人,喂养成本高。并没有提到山鹰年纪大无价值。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C.“

运用比喻”错误,原句运用了三种手法:对比手法,宴会之欢与别离之悲对比;排比,喝酒、吃肉、唱山调子;夸张,整个心像被掏空了似的。表现面临与山鹰分别与自己多年坚守的岗位分离的痛苦与难舍。“像”字句表示猜测,并非比喻词。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情节设置手法的能力。本文围绕三爷与山鹰的关系,有多处伏笔与照应,三爷救山鹰,并“严父般训练着雏鹰”,为后来山鹰知恩图报,舍身救主伏笔;上文有山鹰因年迈爪子无力而让野兔逃脱的情节,下文用动物园工作人员讲“老鹰复生”的传说与之呼应。结局情节的斗转。写山鹰与三爷的三十多年深厚感情,促使了山鹰忍痛“复生”,最终使三爷看到山鹰“复生”而改变主意,留在山里,这一结局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9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意蕴的能力。小说结尾描述了山鹰忍痛“复活”,同时以动物园人员讲解传说来进一步印证,凸显了山鹰在古稀之年依然爆发出惊人的意志力,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奇迹,而这也是激发和唤醒麻三爷潜意识里的坚韧意志的外在力量;从另一个层面,也表现了麻三爷不服老,从山鹰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此时人与鹰有一种合二为一的意味,三爷亦如一只翱翔山林的雄鹰;最后一层,从人与鹰合一就可以联想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鹰不用被送去动物园(

人工圈养环境),获得自由的天地,而三爷也不用去陌生的老年公寓,选择继续留守山林,让精神获得归依。10

.B11.B12.C13.(1)李林甫白天黑夜地(只要有机会)在皇帝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诋毁张九龄),玄宗逐渐疏远了张九龄。(2)

而严挺之素来傲气清高,看不起李林甫的为人,最终也没去拜访他。14.①揣摩圣意,谄媚皇帝;②打击陷害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官员;③恐吓谏官不准上书言事。【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时玄宗做皇帝已有多年,逐渐放纵奢侈欲望,对处理政事也懈怠起来。而张九龄遇到事情,无论大小(

只要有不对之处)都要与玄宗极力争论。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玄宗的意图,每天都想着用来陷害张九龄的办法。“上在位岁久”,“岁久”的意思是“时间长”,“久”作“岁”的后置定语,不可断开,排除AC;“林甫巧伺上意”,“林甫”为本句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D。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以及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含义的能力。B.“

含义不同”错误。“垂死病中惊坐起”中的“垂”,副词,将近,将要;句意:在将要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的坐了起来。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

假意鼓励”理解有误。原文为“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可见李林甫是公然恐吓谏官,要谏官像不言不动的“立仗马”一样保全禄位。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日夜”,名词用作状语,白天黑夜地;“短”,诋毁;“浸”,逐渐;(2

)“素”,素来;“薄”,看不起;“诣”,拜访。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由“林甫巧伺上意”可知,揣摩圣意,谄媚皇帝;由“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日思所以中伤之”“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可知,打击陷害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官员;由“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可知,恐吓谏官不准上书言事。参考译文:先前,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向中书令张九龄的征求意见,张九龄回答说:“宰相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任命林甫为宰相,我恐怕以后会成为国家的祸患。”玄宗没有听从。当时张九龄正凭借文才受到玄宗的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还是表面上做出奉承迎合的样子。侍中裴耀卿与张九龄交好,李林甫一并憎恨他。这时玄宗做皇帝已有多年,逐渐放纵奢侈欲望,对处理政事也懈怠起来。而张九龄遇到事情,无论大小(只要有不对之处)都要与玄宗极力争论。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玄宗的意图,每天都想着用来陷害张九龄的办法。玄宗在做临淄王的时候,武惠妃生了寿王李瑁,李瑁受到的宠爱超过了其他皇子。太子曾与李瑶、李琚在私邸聚会,各自因为自己的母亲失宠说了一些怨恨的话。武惠妃哭着告诉玄宗:“太子暗中结交同伙,想要谋害我们母子,并且斥责了陛下。”玄宗大怒,把这件事告诉了宰相,想要废掉太子和鄂王、光王。张九龄说:“陛下登上皇位将近三十年了,太子和诸王都没有离开过深宫,每天都接受陛下的训诫,天下的人都庆幸陛下在位长久,子孙繁盛。现在三个皇子都已年长成人,没听说有什么大的过失,陛下怎么能一时因为那些没有依据的话,喜怒之间,就把他们全部废掉呢!况且太子是天下的根本,不可轻易动摇。陛下如果一定要那样做,臣下不敢接受诏令。”玄宗很不高兴。李林甫起初没说什么,退朝后却私下里对受玄宗宠幸的宦官说:“这种事情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要问外人!”玄宗仍然犹豫不决。武惠妃又暗中让官奴牛贵儿对张九龄说:“有废掉的就一定有扶立的,您如果能为这件事伸出援手,宰相可以长久担任下去。”张九龄斥责了牛贵儿,并把这些话禀告了玄宗,玄宗因此受到触动,所以直到张九龄罢相,太子的地位也没有动摇。李林甫白天黑夜地(只要有机会)在皇帝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玄宗逐渐疏远了张九龄。李林甫举荐萧炅为户部侍郎。萧炅向来就没有什么学问,曾经在中书侍郎严挺之面前把“伏腊”读为“伏猎”。严挺之对张九龄说:“尚书省怎么能允许有‘伏猎侍郎’呢!”因此萧炅被外调出京,担任了岐州刺史,所以李林甫怨恨严挺之。张九龄与严挺之交好,想要推荐严挺之,让他担任宰相,曾对他说:“李尚书正受到皇上的器重,你应该去登门拜访一下,与他亲近亲近。”而严挺之素来傲气、清高,看不起李林甫的为人,最终也没去拜访他。李林甫就更加恨他了。李林甫想要堵塞住玄宗的言路,独揽大权,就公开把谏官们召来说:“现在有贤明的君主在上,群臣顺从皇帝都来不及,哪里还用你们再多说什么!你们没有看见那些立在殿下的仪仗队用马吗?它们吃的是三品等级的粮料,但如果嘶鸣一声,就会立刻被赶下去,到那时后悔还来得及吗?”补阙杜琏曾经向玄宗上书谈论政事,第二天就被贬为下邽县令。从此向玄宗的直言规劝的道路就断绝了。15

.D16.(1)同:都是情景相生,情景交融。(2)异:①韩诗是先景后情,即景生情,先写早春春雨丰润、春草嫩绿的美丽景色,然后通过和杨柳堆烟的暮春景色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早春之美的赏爱之情。②杨诗是先情再景又情,融情于景,先抒虽是老病之身却对鲜妍的春容热爱有加之情,再写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之春景,结尾又翻出新情:衰翁所醉心的不仅仅是美好的“春容”,而且关乎民疾民瘼。【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

尾联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担忧:今年雨水太多,未能风调雨顺,担心像去年一样作物收成不好”理解错误。结尾表达了一份欣喜和祝愿,进入新年之后,新雨下的很足,看来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景,相比之下,去年虽然获得了季收,却不比眼下的好光景,真是风调雨顺,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抒情手法的能力。相同之处:都是情景相生,情景交融。韩诗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杨诗颔联写柳绿桃红的早春景色,颈联写衰翁在早春时节静居亭馆与漫步溪山的感受,尾联以春雨兆丰年收结,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不同之处:韩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前两句写景,首句以“润如酥”点出初春小雨,第二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早春之美的赏爱之情。杨诗,首联抒情,概述还家五年来的景况。春容的鲜妍与病翁的衰老适成对照,叹老中隐藏着不服老的情绪。这正是诗人虽年已衰暮,却仍然热爱早春景色的原因。颔联写柳绿桃红的早春景色。颈联写衰翁在早春时节静居亭馆与漫步溪山的感受。尾联转笔写情,写出新意。以春雨兆丰年收结,进入新年之后,新雨下得很足,看来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景,相比之下,去年虽丰收,恐怕还算不上最好的年景。说明“衰翁”所醉心的并不仅仅是美好的春容,而且关切着民生荣悴。17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沧海月明珠有泪/寄蜉蝣于天地蓝田日暖玉生烟/渺沧海之一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纷吾”“禁”“竭”“沧”“蜉蝣”“渺”“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18

.①向死而生(百折不挠)②家喻户晓(妇孺皆知)③蔚然成风(蔚成风气)19.只有坚持科学防治,才能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的“路子”。20.引用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①内容上强调科学的意义,论证了科学是人类对抗疫魔,战胜恐惧最有力的武器的观点,权威更有说服力;②表达上增添文采,使语言生动活泼,增强感染力。【解析】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此处指面对强大疫情,人类因之更乐观,更有毅力,可填“向死而生”“百折不挠”。向死而生:意指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