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化的视界及其价值_第1页
通俗文化的视界及其价值_第2页
通俗文化的视界及其价值_第3页
通俗文化的视界及其价值_第4页
通俗文化的视界及其价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俗文化的视界及其价值内容提要:通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系统中一支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形态,历史久远,影响力强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特别是今天,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娱乐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论文时常见诸报刊,但对通俗文化的性质和社会价值的研究,仍然众说纷纭,各执其辞。本文是关注这一问题的千虑之一得,不揣浅陋,以求教于专家。关键词:通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传播力场商品化通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建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今天,可以说是由现代媒介所传播的通俗文化,如电影、电视、视频广告、网络文学、娱乐中心……铺天盖地,无所不在。相对而言,目前对通俗文化在理论上的深入研究,还未全面展开。为了促进和引导通俗文化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从理论上去关注,去认识这一重要的文化现象,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对人们精神生活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何谓通俗文化什么是通俗文化,这至今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稍举几例。郑振铎先生:“何谓‘俗文学’?俗文学就是通俗文学,就是民间文学,也就是大众问学。换一句话,所谓通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①杨义先生:“所谓俗文化,是指在各领域,各民族广泛存在的富有泥土味的民风、民俗、民间技艺、世俗信仰和风俗心理。俗文化是一种日常身边的文化,无人不染有俗世的烟尘。”②多米尼•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一一例如,一系列一般都可以得到的人工制品:影片、录音带、服装、电视节目、传输方式等等。”③从以上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对通俗文化的性质的认识和界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立场,有人从历史形成的角度看,有人从媒介传播角度看,有人从意识形态角度看,可能各有所是,但分歧明显。当然,要对一个相对复杂的文化现象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歧是难免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对人类这种重要的精神文化现象,我们还要不断努力去认识去把握,给其明晰而准确的概括。首先,我们从“俗”的字义上来探讨:许慎的《说文解字》“俗,习也。从人,谷声。”汉代刘熙《释名•方言》:“俗,欲也,俗人所欲也。”④依此说,俗就是普通人平凡人的本能欲望的表现。本能欲望就是人的最基本感性需求、本能需要。这种感性诉求所追求的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快乐原则”。一般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喜悦、愉快的心理感受。这样,从很早起人类在艰苦繁重的劳作之余,就开始了最初的艺术活动。“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⑤这种歌谣,表现的是人本能性的生存需要,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应该是最早的通俗文化吧!实际上人类的审美活动是早于艺术活动的。人类在其物质生产如劳动工具的制作、劳动产品的加工中,逐渐萌发了审美意识,形成形式感,然后,脱离实用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歌舞、原始美术才成为表现人类精神自由的艺术活动。最初的艺术就是在下层普通民众中产生的,表达的就是普通大众的精神感受和愿望。英国当代美学家伊格尔顿认为“美学是作为有关肉体的话语而诞生的。……指的是与更加崇高的概念思想领域相比照的人类全部知觉和感觉领域。……审美关注的是人类最粗俗、最可能知的方面,而笛卡尔的哲学(post-Cartesian)却莫名其妙的在某种关注的失误过程中,不知怎的忽视了这一点。因此,审美是朴素唯物主义的首次激动一一这种激动是肉体对理论专制的长期而无言的反叛的结果。”⑥伊格尔顿在这里虽然针对的是欧洲大陆唯理主义哲学形而上的思维模式对人的感觉、感性的漠视的失误,但他明确提出了审美活动(包含通俗文化),是与人的肉体紧密相关的,是人的本能需求,生存需要的表现。人永远是感性的存在物,脱离不了基本的物质生存本性。(孟子:食、色,性也。)所以审美是关于人的肉体的话语,是理论形态。通俗文化是广大下层民众“最粗俗、最可能知的”本能和情感等方面生存体验简单直接的表现。因此,我们认为:通俗文化是人类最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感觉上的快乐与情感上的愉悦的精神表达符号。这就决定了通俗文化的娱乐性、消遣性的特点。我们是根据通俗文化的性质来认识和界定的,而不是从其产生、传播媒介或者表现范围来认识把握。通俗文化属于人类的审美活动吗?我想这是毫无疑义的,只是过去,西方美学的历史一直关注的是艺术一一精英文化的形式,还有一些人认为通俗文化是反审美的,并对其进行了深刻批判。然而,从今天来看,通俗文化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已经是大潮汹涌,成为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通俗文化和精英文化互相竞争,互相渗透,如果把通俗文化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排除在文化研究之外,我们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就会变得非常封闭和短视了。二、通俗文化的社会价值通俗文化如何产生,这关乎通俗文化的性质,也关乎通俗文化的社会价值。有人认为通俗文化就是民间文化,在史前人类活动中就已产生;有人认为通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是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大众传媒所促生的大众文化,这些认识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通俗文化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那些处于社会下层劳动大众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欲望要求而自发产生出来的,与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文化有明显的差别。如《诗经》里的《国风》与大小《雅》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式,也是最早的民俗文化与精英文化(官方文化),即雅与俗的区别。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楚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微,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⑦在这里,宋玉主要是比喻自己人格的“曲高和寡”,但也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已经有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区分,且表明了通俗文化的广泛性和流行性特点。其实,中国很多蔚为大观的精英艺术、高雅艺术都是从通俗文化中脱胎和分化出来的。像戏曲、诗、词、小说都是根源于民间文化和通俗文化的。鲁迅先生认为:“旧文学衰颓时,因为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是常见于文学史上的,不识字的作家虽不及文人的细腻,但他却刚健、清新。”⑧民间文化、通俗文化为精英文化、高雅文化提供了创作的契机或源头。因为通俗文化、民间文化是广大民众对现实生活直接真切的人生感受和体验,是普通人生存需要和理想愿望的表达和诉求。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对通俗文化的性质及其价值的争论是十分激烈的。一些人维护肯定通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及其价值,一些人否定其社会意义,认为通俗文化损害人的道德,不利于社会发展。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当时的通俗喜剧就持批评态度,认为喜剧可以使人“染上小丑的习气”。十七至十八世纪,西方社会结构、观念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封建领主的式微,资产阶级兴起,大众社会的形成,给艺术文化的产生和消费也带来重大变化,通俗文化方兴未艾,成为社会民众爱好追逐的一种娱乐方式。法国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对中世纪文化崩溃以后的个人境遇做了反思,他深深的被生活在一个没有信仰的世界中人的孤独感所震惊。在后封建社会情形下,人们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了避免被这些压力摧毁和迷失在孤独的恐惧之中,蒙田提出把消遣作为一条出路,因为“杂耍表演永远能使人得道慰藉、净化和排遣”。而在一个世纪后,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时代,商业文化遍地丛生,宗教的影响力衰减,人们心神不定,想摆脱各种束缚以追求幸福快乐,所以帕斯卡尔反对人们在自我毁灭中对娱乐文化的完全屈服。“这就是为什么在给他们那么多负担之后,我们还建议他们如果有时间放松一下的话,还应该从事娱乐和游戏,并且以此来充实时间。人心是多么空洞又充满了污秽啊!”因此,在蒙田看来,闲暇、娱乐是生存的保证;而对于帕斯卡尔来说,闲暇、娱乐则意味着自我毁灭。⑨德籍美国哲学家利奥•洛文塔尔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成员,始终坚持了该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纳粹上台后,他迁居到美国,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1947年,在伊利诺伊大学传播学研究所成立的大会上,受研究所第一任主任,传播学的开拓者威尔伯•施拉姆的邀请,作了有关文学传播的讲演。在其以后的学术生涯中,对文学社会学,通俗文化理论,批判传播理论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正是他这种学术背景和文化取向,洛文塔尔和其他法兰克福学派成员一样,对通俗文化的理解从属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认识,从属于对“文化工业”能够影响、控制民众思想和行为的观念,所以,他一直坚持了对通俗文化的批判态度。他提出:“与通俗文化相对应的概念是艺术。……前者是虚假的满足,后者则是通向更伟大的个体实现的真实体验(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谓‘净化’的意思)。艺术存在于行动之始,人们通过追溯的方式,真正把自己从与事物的神话关系中解放出来,这就是说,从那些他们曾经崇拜而现在才认识到的是美的事物中解放出来。体验美就是从自然对人强大的控制中得到自由。在通俗文化中,人通过抛弃每一件事物,甚至是对美的崇敬,从神话力量中把自己解放出来,他们拒绝超出既定现实的任何事物。”⑩可以看出,洛文塔尔对通俗文化是全盘否定的。他认为通俗文化没有艺术价值,体验不到个人生存的意义:自由。通俗艺术的所有媒介具有的自我特色是标准化、俗套、保守、虚伪、操纵消费者。当然,我们认为洛文塔尔及法兰克福学派对通俗文化的批判,在许多方面,和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精神文化的批判一样,是合理的,深刻的。特别是洛文塔尔作为一个社会学家、传播学家,他把问题的研究分析总是和个体表达、传播媒介、文化制度、社会体制以及政治模式都编织到一个独特的网络之中,从而建构成一个“传播力场”这一复杂的动力结构。他把艺术活动、通俗文化研究放置在这个“传播力场”中,将艺术文化与人的自由解放作为生存价值的基本追求,这样,他对资本主义艺术生产,包括通俗文化的商品化、工具化、复制化、娱乐化的现象的批评是理所当然的,发人深省的。今天,我们中国的文化市场商业化、金钱化、媚俗化也是非常严重的。可以说,洛文塔尔的批判对我们对现在通俗文化的性质和价值的思考还是有很大的启示意义的。当然,今天中国的“传播力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又不等同于洛文塔尔的时代。中国的社会现实与西方的社会状况也有巨大的差异。我们对通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的研究应该是从实际出发,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绝不是单纯的肯定或否定就了事的。洛文塔尔给我们启示的,绝不是简单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他研究通俗文化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三、通俗文化的现状及缺憾洛文塔尔的“传播力场”是我们分析认识通俗文化性质及其价值的一个重要思维方法。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1930-2002)又提出了“文学场”的概念,特别在他的著作中以详实、具体的文学作品的解析,对“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做了充分的论证。他认为:“艺术场是对艺术价值和属于艺术家的价值创造权力的信仰不断得到生产和再生产的场所。”⑪与洛文塔尔一样布尔迪厄的思想都在启示我们,对任何一种文化现象、艺术现象都不能做孤立的认识和评判。只有联系广泛的社会历史传统、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出版、发行制度、评价体系及意识形态认同等等,才可能得出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他否定艺术就是游戏,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并认为只有通过对艺术场的系统分析,才能真正揭示艺术作品生成、发展的原因,才能把握艺术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的高与低。今天中国社会的泛文化语境,也就是传播力场、艺术场如何呢?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时期,正从传统社会走向市场化经济的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的步伐正在加速前进。改革开放三十年,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正源源不断涌进中国。因特网、现代传媒、现代交通工具,已经使中国融入了世界格局之中。国际金融资本渗透在中国的各个行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城市化、农村人口的转移,造成几千万的劳动力大军和流动人口,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带来影响。中国艺术文化生产的市场化、商业化的格局初步形成,影视作品的制作、出版业、发行业、演出团体的原有体制已经改变而走向市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式微,主流文化缺乏信任,精英文化也走向边缘,通俗文化方兴未艾。虽然各种文化都不能脱离权力场的掌控,但今天,各种文化不是对立冲突的,而是渗透交叠,吸收融会,甚至很难分清什么是主流文化,什么是精英文化,什么是通俗文化。再也没有任何约定,不可违背的尺度,能够把艺术从通俗文化中区分出来。“艺术日益和经济相结合,这既是因为通过扩大艺术在广告中所起的作用而被用来鼓励人们消费,也是因为艺术本身也变成了商品。另一个方面是,后现代通俗文化拒绝尊重艺术的权利和特色。因此,艺术和通俗文化之间差别的崩溃,以及二者之间的交叉,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⑫另外,接受群体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八十年代以来的这一代,是视觉文化盛行。在电视、电脑的陪伴下长大的一代。他们对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疏远,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对网络的迷恋,对通俗文化的喜好,都是不争的事实。这些方面给通俗文化的产生、繁荣及其存在的缺憾也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我们认真认识和对待。首先,我们可以肯定,通俗文化对于活跃中国文化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电影产业,每年三百多部作品,大都是属于通俗文化的范畴。《英雄》、《天下无贼》、《疯狂的石头》,还有创下中国电影票房之最的《泰冏》,也是不折不扣的通俗文化范畴。如电视剧的帝王系列、诡谋系列、谍战系列、家庭伦理系列等等,基本全是通俗悲喜剧;还有其他如央视的春晚、流行歌曲演唱会、电视相亲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娱乐节目……可以说,这些丰富多彩的通俗文化,既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为文化产业的再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金,也活跃了文化市场。另外,这些千姿百态、形式各异的通俗文化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们欣赏的需要,给人们以愉悦和满足,丰富和调剂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正如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那样,通俗文化大行其道,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娱乐化和金钱化。有些通俗文化产品为了追求市场效应,生产了不少俗不可耐、甚至恶俗的产品。有些影视作品情节荒诞不经、故事老套重复、人物造型奇特怪异、思想肤浅、感情苍白,有些取得不错的票房,但这些粗制滥造的产品对人的精神情感的陶冶和提升毫无裨益,对人们的审美情趣是一种破坏,有些作品崇扬暴力色情、鼓吹金钱万能、是非不分、善恶混淆,把任何严肃的社会问题都娱乐化,消解和麻痹了人对现实的感受和认识,其对社会风气的败坏,对青少年人生信念的扭曲,都是不能等闲视之的。正如有人提出的:“我国社会历史状况以及独特的意识形态特点,当今决定了当今中国的大众文化除了依照商业准则,成为一种类似西方模式的'文化工业'外,还不能忘却今日中国文化独特的人文主体性、启蒙性与社会历史深度。今日中国的电影等'文化工业'除了追求利润的增长外,还不能漠视传统文化秩序井然的进步模式,以及传统文化的价值延续性和永恒观念,这样才能制造出当代中国'文化工业'的真正繁荣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