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版本,下载可自由编辑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学校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导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班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同学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知识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利用探索让同学把握连加计算的办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伴侣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导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班级上册《连加》

2、叙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展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展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展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办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索连加的计算挨次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本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挨次和办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普通习惯上是根据从左到右的挨次,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5+0+3=?

6、结束语

小伴侣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挨次及办法,你学会了吗?

学校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经受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悟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量物体的长度。

2、体味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体悟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活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教具预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一、创设情境

1、师生通过课前共同预备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

2、指导同学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绳子的长度。

同学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比较、挑选用哪些测量工具比较合适。(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3、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二、体悟探索

1、熟悉米,、知道1米有多长。

2、让同学以组为单位,直观体悟1米有多长。

3、同学在观看、沟通过程中熟悉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归纳:100厘米=1米1米=100厘米1m=100cm

4、让同学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的物品。

三、实践应用

1、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

2、同学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老师要与同学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3、展示书中5页练习题。

4、课外小作业:让同学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让同学自己操作既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调动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又可以为后面的测量做好铺垫,培养同学发散思维。

让同学充分发挥自主性,利用动手操作亲手感知,从实践中总结出“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做单位”。

对1米多长的绳子的测量以及1米20厘米的书写既是对用米做单位的再次体悟,又为后面的练习做好了铺垫。

让同学以一把米尺为准,直观体悟1米有多长。

这种徒手做动作既使同学感爱好,乐于参加的活动,又是让同学再次体悟,从而建立1米有多长的空间观念。

学校数学的教学设计篇三

一、概述

·学校数学一班级

·苏教版《数学》一班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熟悉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熟悉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学问与技能:初步熟悉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办法:进展初步的观看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光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光的良好习惯;体味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同学把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熟悉钟表面上的整时和临近整时。对于一班级的同学来说,时光既认识又生疏。有的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熟悉钟表的阅历,但他们认时光、看钟表的办法是零碎的、不详细的;也有的同学在学习与生活中时光观念差,对钟表的学问感到生疏。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提高、概括科学地熟悉钟表的办法,同时,对同学举行珍惜时光的教导,培养同学合理支配时光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挑选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同学自主探索和活动为主,让同学利用实际操作、亲手体悟,熟悉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学问展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同学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同学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同学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熟悉钟表面、熟悉整时刻、推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同学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究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同学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同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导技术创设丰盛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同学参加活动的爱好与欲望,使同学总能处于一种新鲜、高兴、欢乐的活动氛围中,亲手实践,大胆探究。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预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知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老师利用猜谜语,激活了同学剧烈的高兴感,营造了乐观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2、课件展示一些美丽的钟,老师提问:你们喜爱 它们吗?为什么?

同学回答后,老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美丽,还可以告知我们时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学问。

(二)动手操作,沟通,探索学问

1、熟悉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意给同学提供观看与思量,发觉与表述的空间,注意给同学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活同学自主参加的意识,培养同学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同学观看钟面,看看钟面上有的什么,然后小组沟通。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同学的自立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同学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觉、去再制造,使每个同学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展示3时的钟面,让同学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展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同学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办法吗?

小组研究看整时的办法,利用研究发觉同学共性化的思维,培养同学的语言表述能力。连一连:同学口头回答钟面时光,巩固看整时的办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光里,不仅培养了同学的语言表述能力,也将钟表学问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活了同学的学习爱好。

3、教学大约几时

展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三个钟面的时光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说一说:让同学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同学利用观看推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示同学注重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分。

2、把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光

这一环节利用让同学发觉、思量、研究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天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同学的视野,使所学学问融会贯穿,培养了同学的语言表述能力。

展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同学观看,看能提出什么问题?利用观看同学发觉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同学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光,然后同桌的学生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老师顺势教导同学要合理支配好自己的作息时光,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同学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支配的?

按照儿童的已有些生活阅历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盛了同学对时光的感性熟悉,使同学充分感触时光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同学对时光的观念,联系了同学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老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同学的活动

老师举行规律挑选

八、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同学感爱好的钟面,激起了同学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同学能较灵便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办法举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同学利用语言项目的学习,对熟悉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熟悉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同学把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九、协助和总结

老师的作用就在于引领同学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同学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老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同学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领同学观看、思量、沟通、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协助同学更好地理解新知。

学校数学基础的示范教学设计篇四

一、年级状况分析

利用一个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同学对数学学习的乐观性比较高,基础学问把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同学能乐观主动地参加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看、分析、自学、表述、操作、与人合作等能力。但部分同学思维不够灵敏、接受能力有显然障碍的同学,应当给与更多的关注,在教学中,要想尽方法利用创设开心的情境,努力激活他们的学习热烈,并逐步引领他们体味到胜利的乐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有: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熟悉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有:确定位置、圆。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有:复式折线统计图。还有就是找逻辑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上述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4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办法。教材考虑了高班级数学教学的学问量比中班级大,同学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班级强。教材适当调节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收拾与练习等栏目与板块。例题教学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办法和数学思想,“试一试”支配在各道例题之后,在容易的情境中再现或应用例题中的学问,起消化学问的作用。“收拾与练习”在回忆中突出基础学问,在收拾中建立认知结构,在练习中灵便应用学问,在探究与实践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我评价中反思学习过程与心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使同学正确理解一些学问的形成,牢固把握公式和办法。

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同学比较合理的、灵便的计算能力,进展同学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升综合运用所学数学学问解决容易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方面:

1、了解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关系,会求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熟悉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举行分数与分数、分数与小数间的`互化和大小比较。

4、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约分和通分的含义,灵便运用比较大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5、探究和发觉容易笼罩现象中的一些逻辑。

6、知道“行”与“列”的含义,用数对表示,能借助数对描述容易的行走路线以及容易的图形变化过程。

7、熟悉圆及其特征,把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初步把握计算容易组合图形面积的思量办法。

8、经受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同学乐观主动参加猎取学问的全过程,让他们熟悉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爱 数学,乐学数学。

2、形成对数学的深厚爱好,树立同学自尊心和自信念,提升同学的互相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领反思增进情感态度的进展。教学时注重引领同学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导同学要乐观参加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绝对的方式强化同学良好的学习态度。

4、制造让同学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味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活和庇护同学对数学的奇怪   心和求知欲。

五、教学措施

(1)仔细钻研教材,努力实践“互动课堂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培养同学自主学习。

(2)激活学习爱好,放手让同学主动探究,以基础学问切入口,培养同学的多种能力。

(3)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同学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4)切实做好“培优补偿”教导工作,特殊关注后进生和优秀生,注重培养同学的自信念使每位同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长进。

(5)教学中要注重学问面的扩展,以拓宽同学的视野,培养同学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6)注重和同学家长联系,将小学教导和家庭教导结合起来。

(7)准时发觉同学学习中的不足,加以弥补学问缺陷。

(8)培养同学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重计算办法的多样化,体悟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9)加强验算检查,养成习惯的培养。

学校数学教学设计篇五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同学学会用加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量并解决问题,按照本课的教学任务和特点,作如下设计:

1.关注课前复习。

为了使新知的学习顺当举行,在课前要支配复习题,为同学扫清计算方面的障碍,实现学问的自然迁移。

2.关注同学对算理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每列出一个算式都要提出“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让同学说出理由,引领同学对算理的理解,从而切实提升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备

老师预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1.小学运动会正在举行中,这些是为参与100米赛跑的运动员预备的题卡,你们也算一算吧!

课件展示题卡:(师指名口算)

9+4=8+8=8+4=7+9=2+8=

6+7=5+9=7+3=6+8=5+7=

2.主席台两边摆了不少鲜花,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盆。

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为本节课解决实际问题扫清计算的障碍;重临用加法解决问题的情境。

学校数学的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体悟数据的收集、收拾、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法收集和收拾数据。

2、初步熟悉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按照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容易的问题。

3、利用身边好玩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活学习的爱好,培养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悟数据的收集、收拾、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收拾数据;熟悉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熟悉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按照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教学办法:

研究法、观看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预备:

操行统计表、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学生们,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我们班上要出两个节目,大家觉得我们可以出什么呢?

生:歌唱、跳舞、绘画、走时装步。

师:不错,合唱、舞蹈、小品、乐器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我们可以从这四类节目中选出两个,我们怎么打算出哪两个节目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一班级时所学的统计学问。教师想让大家投票来打算,下面教师请每组研究出两个节目,等会投票。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索新知。(随时注重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

1、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我们要知道哪两个节目的票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来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师:小组研究收集数据的办法。(老师行间巡察,对办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开心的小组加五星)

师:下面请各小组汇报沟通各种办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容易的记录办法,谈谈为什么?

师:教师今日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办法正字法,下面组长就把研究结果在黑板上按“正”字的书写挨次画一笔画。(同学按大组挨次上台投票配上音乐伴奏曲)

2、收拾数据的过程

师:请大家收拾好每种节目的票数,再填到统计表中,我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收拾数据的过程。

师:为了能够使每种节目的数目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制作统计图。(小组研究汇报沟通,教师按照同学的汇报在条形统计图下板书节目种类。)师:0是起点,假如1格表示1票,则数轴上依次应标的数字是1、2、3。糟了,合唱的票数最多有8票,惟独5格,不够涂该怎么办呢?

师:下面请小组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生:(汇报沟通结果)一个格子不表示1票,而把它表示成两票刚好用4个半格子。

师:大家觉得他的办法可行吗?没错,我们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票。请大家分离在条形统计图上用这种办法表示出每种节目的票数。教师想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

师:一个格子表示几票要按照统计表中数量最多的项目和每竖行总共的格子数来确定。

3、描述、分析的过程

师:从黑板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了了什么?生:xx的票最多,xx的票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票?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个人或物,还可以按照详细的状况表示2个或3个甚至更多个人或物。

师:刚才大家的回答就是我们对统计表描述分析的过程(板书“描述、分析”)

三、联系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无数地方都要用到我们的统计学问,比如跟跟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回来,我们可以统计买的什么种类的商品最多;教师在班上要统计哪一组的五角星最多,哪一组的表现最优秀等等。回家后大家继续找一找能够用到统计的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四、描述分析。

这个案例能贴近同学生活,从同学感爱好的事例中选取素材举行教学。案例中,老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同学从认识好玩的“庆六一”开联欢会出节目动身。因为同学喜爱 的节目无数,可是出2个节目,产生举行统计活动的需要,必需从学生们喜爱 的节目中选取最多人喜爱 的2个节目。惟独利用统计才干确定出哪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