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备考:文言断句题的特点暨复习策略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湛然的话,对“句读”的理解是经典。湛然在《法华文句记》中写道:“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之以便诵咏谓之‘读。”“语绝处”就是一个话题有了完整的表达,即结构完整,表义准确。找到“语绝处”,就应该算是找到了句子。句子是用于理解的。而“读(dòu)”是用于“诵咏”的。于是今天的高考就干脆叫做“断句”了。十分明显,断句就是要对句子进行理解。高考的目的也就在此,而非其他。句子最富个性。富有个性的句子最富魅力。难怪,高考断句的设误要放在句子理解上。而句子的设误,又重点放在“动宾结构”上,这又是为什么?因“体”设误,更为科学。全国高考文言文选材是人物传记,它主要就是以人物为中心。于是一篇传记文就大量使用叙述句。而叙述句又是用于叙述人物或事件的行为、活动或变化过程的以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于是,文体因句而富于变化,句子因体而富于精彩。无疑,文句互衬,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大展风采。高考断句设误,一是从语段出发,实事求是,从语段出发找到适当的句子设误点,有足够的学理、充分的依据;二是更为科学便利,既要符合语法的“规则”,符合逻辑的“事理”,也要符合修辞的“格籍”,也要符合操作便当快捷的原则;三是易于维持适当的难度,以利于选拔人才。断句所涉及词语,归根到底,就是它是属上还是属下的问题。自然动宾结构为其提供了操作科学便利,也为分析语义提供了思考便利,同时也为粗心者设置好了易上当的陷阱,更为维持高考试题难度提供了一定保障。在语言运用中,动词的出现率最高。根据专家统计,现代汉语中,名词出现率为23%,动词出现率为26%,形容词的出现率为6.1%。这对古代汉语也大体适用。于是,语言运用中,动词最为活跃。这样就更应该注意动作行为与其客体的配搭,更应该注意动作行为与其工具或凭借的配搭。这其中,除了注意语法规则,还要注意语义关系。例如:“攘”表示偷盗,其宾语通常是指家禽和小家畜的名词;“窃”是指小偷小摸,暗中窃取他人财物。于是古代就有“月攘一鸡”和“入人园圃,窃其桃李”的说法。但是能说“月攘一鸡”“窃其桃李”,不能说“月窃一鸡”“攘其桃李”。又例如:劈木用斧,斩首用剑,可以说“斧以斯(劈)之”,“剑斩之”,却不能说“剑以斯之”、“斧斩之”。2014年至2020年,全国课标卷,共考19道断句题,设置误项共57项,设置误点共72个(包括相同的重复)。而动宾结构单独设误多达22个。如果把综合性的连动结构、兼语结构、主谓结构、修辞语句等等也算上,那么动宾结构设误就可高达47个,约占65.3%。因为连动结构、兼语结构里往往套有动宾结构,而设误又常常在动宾结构的地方。那主谓结构,从上一句或下一句看,就属于动宾结构设误。如“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2017年全国3卷10·A)其中,“选者”作后句的主语,应在前面断开。可设误时是把“选者”当成前面的宾语来挖坑设陷的。动宾设误在高考选择题中,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一种结构,全为叙述。这全在于断句的目的所在,文体所定,高考所需,设误所求。第二,动词全是及物动词(能带宾语的动词),如“进(晋升)”“镌(降职)”“胜(忍受)”,等等。第三,考查重点:常见易误。文言文课文中常见,选材文言中常见,试题中常考。常见而生使用价值。而多数又是容易出错的,这才有考查价值。虽然2016年卷3第4题考了“镌”,稍有些陌生,但所占比例极小,何况还有情境支撑。如在“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中,“镌”是指降级、削职。“多所糜费”是“镌与修者官”的原因,从因果关系推测,“镌”就是“降级、削职”。古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降职的词语有“窜”“逐”“流”“左迁”“迁谪”等等。第四,设误动宾,要求明确。这些地方都要求其结构上保证“完整”,句群上保持“一致”,语法上符合“规则”,逻辑上符合“事理”,修辞上符合“格籍”,客观上符合“实际”。总而言之,都是要求语用上符合“情境”。第五,人为割裂,无法讲通。断句的目的,全是为了正确理解句子。因此,断句后,字句必须能够讲得通。这其实就是要弄清句子的起止点,不要把句子点破。“如果把句子点破了,把这个句子的‘头安到上一个句子的‘脚上,或者把这个句子的‘脚安到上一个句子的‘头上,那句子必然讲不通了。”(蒋绍愚等《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下册)》第13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年5月第1版)例如:“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2019年1卷10·B)你看,“召置”是动词,“门下”是宾语,只有连在一起,结构才算完整,表义才算明确。“召置门下”的意思是“召到衙门任职”,这是一句话,主语仍是“吴廷尉”,这才符合情理。而且“门下甚幸爱”不符合情理,因为“幸爱”是指“宠爱”“器重”,只能用于上对下,于是只能在“门下”后断开,所以B项断句不恰当。又如“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康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2020年全国2卷10·D)“民讼诸府”意思是民向官府诉讼,状语后置句,“诸(之于)府”“之”是诉讼的宾语,“于府”做状语,修饰限制“讼”,其后断开。“不胜”是忍受不住,说明“考掠之惨”的情况,二者不能断开。如果在“不胜”后断开,那么造成“民讼诸府不胜”结构混乱,又导致“考掠之惨”结构残缺,且无法与后句“遂诬服”连接。于是“不胜”前应断开。因此,D项断句是错误的。复习断句,应该遵循循序渐进、重点突破的原则。首先不能直接做高考试题,一是不利于树立信心,二是不利于新旧联系。我们觉得应该从课本里抽取一些片段,组成试题,让学生谈谈其特点和作用,以生成断句知识。例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样点断,容易造成误解,将“却”当成转折连词,将“立倚柱”看成一体,将“怒发”理解为“发怒”,实际上是没有分清句子的结构,造成语义上的混乱当。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蔺相如于是握着璧后退几步,靠殿柱站着,气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第二,总结归纳,类化增智。例如:表示“推举”意义的文言实词:进、推、荐、举、贡、察。“推举”特征:①动词,作谓语,常带宾语;②宾语是有才的“人”;③强调自下循序向上推荐人才;④常有“推举”“荐举”“贡荐”“察举”“推荐”“举荐”等同义连用形式;⑤可以译为“推举”“举荐”等。进,泛指推举人才。推,按预定的要求认定、推举人才。荐,主动推举人才。举,推荐而致任用。贡、察是汉魏选官制的专用词:贡,向上进荐,一般不单用;察,经考察后予以举荐。(黄金贵主编《古代汉语文化百科词典》第103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①进,泛指推举人才。《齐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推举人才规劝君主,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②推,按预定的要求认定、推举人才。《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推举贤明而让能者,众官就会和谐)③荐,主动推举人才。“荐”常与“举”“推”连用,推荐相当于介绍,而荐举相当于选拔任用。《战国策·中山策》:“且张登之为人也,善以微计荐中山之君久矣,难信以为利。”(再说张登的为人,长期以来善于把一些小计谋进献给中山君,难以相信张登会给我们带来好处。)④举,推荐而致任用。力度更大于“荐”,侧重在推荐而致任用。《左传·襄公三年》:“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25届高三押题信息卷数学试题(三)
- 中医药的养生秘笈
- 加装电梯解除合同6篇
- 合同参考文本1-房地产买卖合同6篇
- 咸宁市市场配件区工程水暖电消防工程合同7篇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策略
- 2025年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度高科技电子产品区域独家代理合同
- 2025年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父母死后安葬协议书
- 发证机关所在地区代码表
- 奥托尼克斯计米器使用说明书
- 风生水起博主的投资周记
- 供水管网施工组织设计
- 最全的冷轧知识材质牌号分类及生产工艺
- 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安全培训
- 气化风机检修工艺规程
- 美女金喜善写真集
- 大学物理平面电磁波ppt课件
- 八年级下写字课
- 前列腺癌临床路径(最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