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名校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训练20题_第1页
全名校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训练20题_第2页
全名校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训练20题_第3页
全名校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训练20题_第4页
全名校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训练2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校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训练20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太傅,为古代辅佐天子的大臣。天子年幼或缺位时代理国务。B.《孝经》,阐述和宣扬孝道的儒家伦理经典,强调孝的“天经地义”。C.乞骸骨,古代年老臣子请求退职的婉辞,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D.乡党,古代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后来指家乡或同乡。【答案】A【解析】A项,“辅佐天子的大臣”错误,太子太傅,辅导太子,而非“天子”。故选A。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格尚未强壮,故称“弱冠”。B.太常,封建时代官职名称,后称为太常卿,主掌祭祀、朝会等礼仪事务。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科举等事务。D.致事,本指将治事权力交还给君王,表示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答案】C【解析】C项,“主管科举等事务”错误,“科举”归礼部。故选C。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对郡守的尊称,为郡的最高长官,后来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B.孝廉,即“孝顺廉正”。原是察举考试科目。明清变成对举人的雅称。C.茂才,西汉称“秀才”,汉代察举科目,东汉因避刘庄的讳而改称茂才。D.卒,大夫死的称谓。对于死亡,古代天子称崩,诸侯称薨,大夫称卒。【答案】C【解析】C项,“避刘庄的讳”错误,应为“避刘秀的讳”。故选C。4.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表达,正确的一项是()A.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束发、豆蔻、加冠、不惑、知命B.官职被贬用词:左迁、谪、除、去、黜、乞骸骨C.对人的尊称或敬称:殿下、竖子、麾下、丈人、先考、夫子D.科举考试等级从低到高: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答案】D【解析】A项,“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束发、豆蔻”错误,“束发”指男子十五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故应“豆蔻”在前,“束发”在后。B项,“官职被贬用词:……除、……乞骸骨”错误,“除”是授予官职,“乞骸骨”是告老还乡。C项,“对人的尊称或敬称……竖子”错误,“竖子”,小子(含轻蔑意)。故选D。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部是六部之一,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B.笏板是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用以记录君命、旨意或上奏的话的工具,以防止遗忘。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C.“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逃避黑暗政治、远离世俗生活的七位文士,有嵇康、阮籍、刘伶、山涛、向秀、阮咸、王戎,他们大多饮酒排遣苦闷,寻找精神寄托。D.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江表指长江以西地区,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答案】D【解析】D项“江表指长江以西地区”错误。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故选D。6.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B.合从:“从”通“纵”,与六国“连横”之策相对,是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C.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答案】B【解析】B项,合从:从通“纵”,与秦国“连横”之策相对,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故选B。7.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是参宿的分野,蜀是井宿的分野。B.唐代官员分为九品,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朱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白居易当时穿的青衫是黑色单衣,表明官职低。C.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D.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答案】A【解析】A项,“秦是参宿的分野,蜀是井宿的分野”错误。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故选A。8.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B.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故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因此亦用于指称太子。“帝在东宫时”指皇帝做太子时。C.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D.拾遗:唐代武则天时设置,职权为对皇帝进行规劝,并举荐人员。右拾遗属门下省,左拾遗属中书省。【答案】D【解析】D项,“右拾遗属门下省,左拾遗属中书省”错误。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故选D。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这句中的“公从之”中的“公”也是爵位名称。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部分大都是民间歌谣,“雅”部分是宫廷乐歌,“颂”部分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氓》属于“卫风”的内容。C.《史记》和《汉书》是两汉时期最重要的两部史书。《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体例,《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书成为后代正史的典范。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就是壬戌年,是干支历的六十甲子中的一年,“既望”指农历十六日。【答案】A【解析】A项,“……‘公从之’中的‘公’也是爵位名称”说法错误,该句中“公从之”中的“公”不是爵位名称,是对男子的尊称。故选A。10.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会元”。B.“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如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C.“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祚等等。D.“社日”,古代祭祀谷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答案】B【解析】A项,会试录取者称为“贡士”;C项,禅位是君王将帝位禅让给贤人或让位。不是皇帝登临皇位。D项,“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故选B。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各部首长称为尚书,副首长称为侍郎。部下设司,司的首长称为郎中,副首长称为员外郎。B.古代床有两用,既可以用作卧具,又可以用作坐具。如《孟子•万章上》“舜在床琴”,就是用作坐具。C.唐初设翰林院,这是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也是中央机关。负责为皇帝草拟诏令、应和文章。D.鼎是上古的烹饪器,钟鸣鼎食是贵族奢侈生活的一个方面。如王勃《滕王阁序》说:“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答案】C【解析】C项,“唐初设翰林院,这是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也是中央机关”错误,翰林院不是中央机关。故选C。1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孝廉不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孝廉”,在汉魏时期都是指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B.“左迁”是贬官的委婉说法,单用“迁”字则表示官职调动,如“再迁为太史令”“顷襄王怒而迁之”里均是。C.《项脊轩志》中“先大母”“先妣”中的“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妣”则指母亲。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东宫”则是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答案】B【解析】B项,“‘顷襄王怒而迁之’里均是”错误,“顷襄王怒而迁之”里的“迁”意思是“流放,放逐”,不是表示官职调动。故选B。13.下面句子中对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书常把五音和六律并举。律,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B.古代祭祀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牢,本是养牲畜的圈。C.薨,唐代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D.教坊司是管理民间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事务。【答案】D【解析】D选项“教坊司是管理民间音乐的官署”错误,应该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故选D。1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耄耋为八九十岁;期颐是一百岁;“花甲重开”为一百二十岁;“古稀双庆”是一百四十岁。B.古代所谓的“五礼”是五种礼的合称。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凶礼,冠婚的事为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平礼。C.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D.古人坐席也有讲究,所谓“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就是尽量把身体往后坐一点,表示谦恭;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一点,不因饮食而玷污坐席。【答案】B【解析】B项表述错误,古代“五礼”是指: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吉礼,冠婚的事为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凶礼。故选B。15.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答案】D【解析】D项,“‘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错误,“转”应该是关于职务调动的。故选D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C.《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答案】C【解析】C项,“《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错误,“《五经》”应为“《诗》《书》《礼》《易》《春秋》”。故选C17.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答案】A【解析】A项,“晦”指农历三十错误,“晦”应为“每月最后一天”。故选A18.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命运。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C.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答案】C【解析】C项,“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错误,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故选C19.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答案】A【解析】A项,“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错误,“吏部”应为“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科举是礼部掌管的。故选A。20.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