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考语文:小说文体特征与风格增分训练含解析_第1页
全高考语文:小说文体特征与风格增分训练含解析_第2页
全高考语文:小说文体特征与风格增分训练含解析_第3页
全高考语文:小说文体特征与风格增分训练含解析_第4页
全高考语文:小说文体特征与风格增分训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小说文体特征与风格增分训练含解析考点:1.冯骥才《大关丁(节选)》2.路翎《初雪(节选)》3.孙犁《吴召儿》4.萧乾《“上”人回家》与评论5.莱-巴尔莱塔《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考点研究】一、小说阅读特色训练——文本特征对小说文本基本特征和标题、主旨意蕴的考查,是近两年高考的热点。如“历史与现实”交织手法的分析,“科学”“幻想”的关系如何理解,如何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解读文本,都属于对小说文本基本特征的考查范围。二、常见小说“文本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人物、情节一般是虚构的,它不受时空限制,为了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作者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手段。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更加具体;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注重直观,浪漫主义注重想象;现实主义注重如实,浪漫主义注重夸张;现实主义注重实际,浪漫主义注重理想;现实主义注重现在,浪漫主义注重未来。3.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和“虚构”“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臆造和歪曲。“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合理安排“历史”和“虚构”,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4.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5.传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小说可以通过强烈的反差,详写其行为(叙述过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6.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现象挖掘深刻的社会内涵即以小见大,强调琐碎与深刻的鲜明对比,一般要充分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去思考。7.突出群体、淡化个体塑造群像,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环境氛围;这种写法使小说在叙述语言上有散文化倾向。8.对话体小说小说以对话为主体,使情节更加紧凑;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对话,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人物的论调隐含了作者的意图,易引发读者的思考。三、鉴赏小说文本基本特征“3注意”1.要注意以鉴赏表达技巧为基础在包括小说情节、人物、构思、手法、环境、主题风格、背景、读者在内的艺术领域内选择合适的角度作为探究点,不可遗漏,也不可强加。2.要注意以分析艺术效果为中心明确手法技巧与环境、情节、人物形象、主题之间的关系,探究时,把手法技巧与“效果”结合起来,但不可架空分析。3.要紧扣文本有理有据分析探究题的解答应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点:试题虽然是开放性的,但始终离不开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四、语言风格(作者叙述语言+作品人物语言)(一)整体分析分析语言的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蕴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绚丽华美;寓庄于谐,生动形象;平和冲淡,苍劲雄健;口语化(富有情趣),生活化(符合身份)。幽默讽刺:夸张、反语、仿词、双关、对比、漫画勾勒、化用、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同一行为多次重复。典雅庄重:语言平实沉稳,情感深沉厚实。采用典范书面语、古词语、成语、专用术语、长句复句。含蓄蕴藉:语言含义深刻,含而不露,言在此而意在彼;情感深沉厚重。清新明快:语言干净利落,直接了当,明白晓畅。生动形象:描写具体逼真,修辞新鲜活泼;句式变换,使行文变化有致。朴素自然:语言明白如话,通俗易懂;情感真挚。(二)具体分析1、豪放与柔婉(1)豪放。景象→境界开阔;动词→富有力度;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抒情→大多激越昂扬;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2)柔婉。对象→纤巧细致;情感→细腻缠绵;画面→色调柔和;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2、直露与含蓄(1)直露。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2)含蓄.表达情意→不直接: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3、质朴与华丽(1)质朴(平实)。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2)华丽(典雅)。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修辞手法→多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4、庄重与诙谐(1)庄重。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2)诙谐。语气→轻松幽默;修辞→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5、简洁与细腻(1)简洁。多用短句→语势流畅。(2)细腻。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考题对接】一、冯骥才《大关丁(节选)》大关丁冯骥才丁家原本是浙江绍兴的一个望族,燕王扫北来到天津,祖上在北城外南运河边弄到一个肥差----钞关的主事。丁家掌管这钞关在城北,人称“大关丁”。他家的大少爷丁伯钰也非比常人,他玩有玩的绝门,吃有吃的格色。就说吃。他不爱吃全聚楼的高丽银鱼,不爱吃天丰园的银沙紫蟹,不爱吃广东馆、宁波馆、京饭庄和紫竹林洋菜馆所有的名菜。丁大少爷口味个别,他顶爱吃一样,这东西吃不腻吃不够,却并不金贵,也不稀罕,街头巷尾到处见,就是——糖堆。人笑他“富人穷嘴”,他不在乎。坐着胶皮车穿过估衣街时,只要看到街口有小贩卖糖堆,立时叫停了车,打发车夫去买一根,坐在车上,大口“咔哧咔哧”嚼起来。这模样城北的人全都见过。一次,一位京城阔少问丁大少:“这糖堆在我们京城叫作糖葫芦。老佛爷也爱吃糖葫芦,你可知道?”丁大少摇头。京城阔少神气起来,笑道:“老佛爷吃的糖葫芦是仙品,与你们这儿街头货色可是一天一地了。”随后他顺口又说了一句、“现在京城鼓楼前九龙斋饭庄掌勺的王老五,在御膳房里干过,据说就给老佛爷蘸过糖葫芦。”等京城阔少一走,丁大少马上派两个能人,带许多银子,跑到京城把这退了役却正缺钱的御膳房的厨师请到了天津。待王老五到丁家院子当中、先支起火炉,架上铁锅,铺好石板和案板,随后把从京城带来的两个大包袱打开,将各种见所未见的干活的家伙,还有花花绿绿、奇香异味的食材,有章有法地铺开摆开。这阵势,叫四周围观的男仆女婢全都看傻了眼。丁大少咧开笑嘴,他家当院成了御膳房!他头次见糖堆还能做得这么晶亮悦眼,五彩斑斓,玲珑剔透,好似一串串小花灯。他叫人把蘸好的糖堆送到家中各房,自己挑了新奇俏皮的一串,张口一咬,立时觉得自己已经是老佛爷了。从此,他只要想吃老佛爷的糖葫芦,就用车把王老五从京城拉来。有一次他还在家摆上一桌糖堆宴,把城中一些吃过见过的大人物全请来。一席过后,便将明里暗里笑话他吃糖堆的臭嘴们全堵了。要说天津卫会吃加上会玩的,大关丁的丁大少顶了天。天底下无论坏事好事不会总在一个人身上,这叫物极必反。庚子年间,天降大祸,朝廷内乱,跟着是聚在紫竹林里的八国联军血洗了天津老城。大关丁家富得惹眼,便被联军抄得精光,此后他家的摇钱树---钞关也不叫干了。一下子,他从天上掉在了地上。联军屠城后不久,天就凉下来。大关丁只利几间没烧毁的破屋子,他一家好几口,饥肠饿肚,睡觉没被,没东西可卖。一天,他在估衣街上看见一个卖山里红的老乡,脑筋一动。他口袋只有几个铜子儿,便买了三五十个山里红,又去杂货店买了一小包糖,回家后切果、剔核、热糖稀,然后从堆在墙角的苇帘中抽出几根苇秆、剥去干皮,露出白秆,截断削尖,穿果蘸糖,拿到街上一卖,都说好吃,顷刻卖光。他攥着钱又去买山里红、买糖、做糖堆,这么来来去去,跑来跑去,快断绝了的一口气就这么一点点缓过来了。两个月后,大关丁居然有模有样站在估农街江西会馆对面一条胡同口卖糖堆了。看样子他有几个钱了。天气凉,他居然穿上了一件二大棉袄,头戴无檐毡帽,脚下蹬兔皮里子的一双毡靴。一根裹着厚厚一圈稻草的木杆上,插满红通通的糖堆。估衣街上平日总有几个卖糖堆的,可人嘴挑好的,很快都认大关丁的了。大关丁的糖堆果大,足实透亮,糖裹得又厚又匀,松脱不粘牙;吃他一串,赛别人两串。快到年底,丁大少手头阔绰些,开始在糖堆上玩起花活,夹豆馅的,裹黑白芝麻的,镶上各种干鲜杂果的,愈做愈好愈奇愈精,天津人吃了多少年的糖堆,还没吃过大关丁这些花样翻新的糖堆。这一来,大关丁又站了起来。于是,估衣街上天天能见到他。他富裕起来后,衣装也更像样。小瓜皮帽是用俄国的材料定做的,褂子裤子干干净净。他面有红晕,眸子发光。自己不再担糖堆挑子,专门雇一个人替他担。他大腹便便走在前边,右手不离一根长柄的花鸡毛的掸子。每到一个小胡同口,必朝胡同里边喊一声:“堆儿……”天津人卖糖堆,从来不吆喝“糖堆”两个字,只一个“堆儿……”。他人高腹圆,嗓门粗,中气足。一声可以直贯胡同深处。如果是死胡同,这个“堆儿"的声音撞到墙还会返回来。他身上总还有点当年大关丁的派头天津再没人贬他,反而佩服这人。人要阔得起,也得穷得起。阔不糟钱,穷就挣钱。能阔也能穷,世间自|称雄。(有删改)1.小说选自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全本》,有人评价其为“大俗大雅,藏于一市”,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大俗”和“大雅”的。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先写丁伯钰大少爷不爱吃各种高档酒楼的食物,与之后写他喜欢吃糖胡芦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他这一喜好的特别。B.作者在塑造大关丁这一人物时,用质朴的白描手法,不加渲染,不事铺陈,紧紧扣住人物的妙语绝招,一气呵成。C.小说后半部分,用大关丁的衣着和卖糖葫芦场景的变化,映照了他从“从天上掉到地下”到“又站起来了”的过程。D.小说中写丁大少邀请王老五做糖堆的情节,为后文写他落魄时自己做糖堆并加以翻新做了铺垫,同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小说写了大关丁哪几个主要的人生阶段,每个阶段分别呈现出他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一、冯骥才《大关丁(节选)》【答案】1.(1)大俗:①从内容上看,小说所写的是市井俗事,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天津民俗图画。②从语言上看,小说语言通俗、具有鲜明的天津方言特色。(2)大雅:从精神内涵上看,小说所写大关丁这一人物坚持独特的品位,做糖堆、行事打扮都讲究品质,在困境中不放弃追求,豁达自得,代表了藏格调于市井生活中的天津气质。【解析】本题中,题干“小说选自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全本》,有人评价其为·大俗大雅,藏于一市’,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大俗’和‘大雅’的”,作答本题,首先要对“俗”“雅”有个基本的了解。“俗”,指的是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以清末民初天津的市井生活为背景,创作素材多收集于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也就是说他的小说选材上,所写的都是市井俗事,比如本文中“坐着胶皮车穿过估衣街时,只要看到街口有小贩卖糖堆,立时叫停了车,打发车夫去买一根,坐在车上,大口‘咔哧咔哧’嚼起来”,“胶皮车”“糖堆”等描写,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天津民俗图画。语言上,由“天津人卖糖堆,从来不吆喝‘糖堆’两个字,只一个‘堆儿.....””可知,小说语言通俗、具有鲜明的天津方言特色。“雅”指的是从精神内涵上看,小说所写大关丁这一人物坚持独特的品位,比如“他顶爱吃一样,这东西吃不腻吃不够,却并不金贵,也不稀罕,街头巷尾到处见,就是——糖堆”、即使是做糖堆、行事打扮都讲究品质,如“丁大少手头阔绰些,开始在糖堆上玩起花活,夹豆馅的,裹黑白芝麻的,镶上各种干鲜杂果的,愈做愈好愈奇愈精”;在困境中不放弃追求,如文中作者对他的评价“天津再没人贬他,反而佩服这人。人要阔得起,也得穷得起。阔不糟钱,穷就挣钱。能阔也能穷,世间自称雄”,他豁达自得,代表了藏格调于市井生活中的天津气质。2.B【解析】B项,“作者在塑造大关丁这一人物时,用质朴的白描手法,不加渲染,不事铺陈,紧紧扣住人物的妙语绝招,一气呵成”说法错误。小说除了白描手法,也用到了很多细节描写。比如说文章后半部分描写他的穿着变化。3.①阔少阶段:会吃会玩、格调独特。不爱吃山珍海味却喜欢吃糖葫芦,为了吃糖葫芦不惜心力。②落魄阶段:贫穷无依、自立自救。面对生活的变故,突然从天上掉到地下,他依然通过自己的喜好谋求生计。③复兴阶段:手艺创新,世间称雄。他不断翻新糖堆,重新找回当年大关丁的派头。【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小说写了大关丁哪几个主要的人生阶段”,通读全文,结合“丁家原本是浙江绍兴的一个望族,……丁家掌管这钞关在城北,人称‘大关丁·他家的大少爷丁伯钰也非比常人,他玩有玩的绝门,吃有吃的格色”“大关丁家富得惹眼,便被联军抄得精光,此后他家的摇钱树---钞关也不叫干了。一下子,他从天上掉在了地上”“大关丁只利几间没烧毁的破屋子,他一家好几口,饥肠饿肚,睡觉没被,没东西可卖”“这一来,大关丁又站了起来”“他身上总还有点当年大关丁的派头”分析可知,小说写了大关丁“阔少”“落魄”“复兴”这样几个人生阶段。第二问,“每个阶段分别呈现出他什么样的形象特点”,结合“他不爱吃全聚楼的高丽银鱼不爱吃天丰园的银沙紫蟹,不爱吃广东馆宁波馆京饭庄和紫竹林洋莱馆所有的名菜。丁大少爷口味个别,他顶爱吃一样,这东西吃不腻吃不够,却并不金贵,也不稀罕,街头巷尾到处见,就是----糖堆”“等京城阔少一走,丁大少马上派两个能人,带许多银子,跑到京城把这退了役却正缺钱的御膳房的厨师请到了天津”分析可知,阔少阶段:会吃会玩、格调独特。不爱吃山珍海味却喜欢吃糖葫芦,为了吃糖葫芦不惜心力。结合“一天,他在估衣街上看见一个卖山里红的老乡,脑筋一动。他口袋只有几个铜子儿,便买了三五十个山里红,又去杂货店买了一小包糖,回家后切果、剔核、热糖稀,然后从堆在墙角的苇帘中抽出几根苇秆,剥去干皮,露出白秆,截断削尖,穿果蘸糖,拿到街上一卖,都说好吃,顷刻卖光”分析可知,落魄阶段:贫穷无依、自立自救。面对生活的变故,突然从天上掉到地下,他依然通过自己的喜好谋求生计。结合“快到年底,丁大少手头阔绰些,开始在糖堆上玩起花活,夹豆馅的,裹黑白芝麻的,镶上各种干鲜杂果的,愈做愈好愈奇愈精”“他身上总还有点当年大关丁的派头”“天津再没人贬他,反而佩服这人”分析可知,复兴阶段:手艺创新,世间称雄。他不断翻新糖堆,重新找回当年大关丁的派头。二、路翎《初雪(节选)》初雪(节选)路翎司机刘强和他的助手王德贵所在的汽车连,奉命从前线附近的地区往后方运送一批朝鲜老百姓。这些朝鲜人在敌人的炮火射程内顽强地生活了好久了,他们是因为紧急的军事情况而疏散的。刘强和王德贵的车子排在最后一辆开出,因为他们这一车全是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带着一群孩子和很多的零碎东西。在十一月末的严寒的黄昏里,天色很快地黑下来了,前沿的炮声激烈起来了,山谷里震荡着一阵阵巨大的、单调的回声。妇女们的这些零碎的日用的东西,引起刘强许多感触。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者来到他的家乡上海附近的时候,他的母亲和姐姐带着她们的篮子、罐子、大包小包爬上一辆拥挤的汽车,那时候他才十七岁,他讨厌这些破旧的东西,觉得它们没有价值,但是妇女们绝不肯丢掉它们。那时候他还不懂得在那些残酷的年代里人民生活的艰难。朝鲜妇女们的这些旧包裹,这些帘子、草席,这些盆子罐子,在他心里唤起了温暖的感情。这些东西仿佛在对他讲述着艰苦和贫穷,讲述着妇女们一两年来在炮火下的流血奋斗。放到车子上去的任何一件小东西,都叫他觉得这是对敌人的一个胜利。车上装得差不多了,他却继续在那里一件一件地往上搬着。看着这种情形,年轻的助手王德贵有些焦急了。“不行啦,再耽搁咱们要赶不过去啦。“行!”刘强决然地大声说,接着他用愉快的鼓动的口气说,“来吧,小王,想个办法替这位阿妈尼把背夹绑在车子后边……这样那两床炕席也放的下啦。”“这破炕席有什么用呀!”“老百姓过日子什么都有用的,——哪怕是破炕席,能丢在这里叫敌人一炮打掉么?”他的愉快而活泼的声音忽然变得严厉了,并且那闪耀的眼光向着王德贵瞪了一眼。从来不发脾气的刘强,个性其实是非常刚强的。王德贵本来想说:“叫炮打掉的东西多呢!“可是说不出口了。终于把所有的比较大的东西都安置好了。助手王德贵已经跑去发动了马达,他担心着,迟了公路上车多,赶不过封锁线。听见马达声,刘强就很沉重地向着司机台走去了,但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因为听见了车上面传出来一个婴儿的啼哭声。那孩子就在母亲的胸前愤怒地哭着。刘强叫那母亲把孩子给他,他说,可以把这婴儿带到司机台里面去。做母亲的迟疑了一下,但这时刘强已经伸手把孩子抱过来了。“辛苦啦,谢谢的……”那母亲激动地说“不谢!小王!”刘强喊着,为了免除那母亲的不安,他特别用一种愉快的、幽默的腔调大声喊道:“来,小伙子,咱们找到一个活儿干啦!”“这活主要是你的!“刘强愉快地说,不由分说地把孩子塞在王德贵的手里了。“这怎么好弄呢,我不会抱孩子呀!”那十八岁的青年助手说。“咄!”他说,“做这么回妈妈不委屈你,将来你还不是得有儿子!”王德贵很不满意——这老司机今天太婆婆妈妈了,妨碍完成任务怎么办呢——然而他仍然羞怯地笑了。他捧着孩子的那姿势实在笨拙,就像捧着一盆热水似的,车上的妇女们也都笑起来了。王德贵很不满意这些笑声,浑身热辣辣的。敌机临空了,照明弹一直从前面挂过来了。刘强的脸上马上有了凛然的、严肃的神气,司机台的门砰的一声关上了。迎着寒风,这台嘎斯车投入了公路上的激烈斗争。大雪纷飞……天渐渐地亮起来了。周围的景色,覆盖着雪的土坡、田地,大雪中倔强地弹起来的弯屈的黑色的树枝,可以模模糊糊地看见了。离目的地只剩下了十里路。车上的妇女们都醒着。她们披着被单和旧衣、默默地承受着这场大雪。这里就要到她们新的家了。忽然地那个用花格子头巾包着头的、浓眉毛的姑娘唱起歌来。几个年轻的妇女跟着唱起来,最后全车的妇女,都唱起来了。这一车冻僵了的、疲困的妇女,整夜都一声不响,顽强地抗击了那向她们袭来的敌机和严寒,现在唱起来了。她们就要到达她们新的家,她们欢迎这场雪,听着司机台里那个孩子的哭声,唱起来了。于是一下子这台军从困顿和沉默里醒来,被一种青春的、欢乐的、胜利的空气鼓舞着——最后这几里路,是载着歌声飞驰着自的。人们开始下车,被歌声和大雪所激动。司机和他的助手走了出来,在迷茫的大雪中笑着;司机的手里,捧着那个又睡熟了的孩子。大家沉默了,站在纷飞的大雪中。王德贵抱过了孩子并且把他高举了起来。大家看着王德贵手里的孩子,又看到刘强的染着血的大衣和苍白、微笑的脸。那个做母亲的奔上来接过她的孩子,眼泪流出来了。她抓住了王德贵的手,把她的头在他的肩上靠了一靠,又跑向刘强,把头靠在他的没有负伤的结实的右肩上。忽然地王德贵走向那个母亲,问着:“阿妈尼,这孩子他的姓名?”母亲来不及回答,有七八个声音叫起来了,说:“这孩子叫金贵永!”“金贵永,记着了!”王德贵红着脸说。“金贵永,再见吧!”刘强说,显出了王德贵先前见过的那种严肃的、沉思的、父亲般的神情,俯下头去,在那母亲的臂弯里吻着孩子的脸。迎着这飘落在她们的土地上的今年的最初的雪,妇女们静静地站着。大雪无声地、密密地降落着,这台车后面的那两条很长的黑色的车迹很快地就被大雪盖住了。一九五三年十月十六日,北京(有删改)1.有评论家说,《初雪》“兼顾历史真实与审美感受的最大化”。这篇小说展现了怎样的“审美感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插叙了刘强对日军侵略的记忆,既巧妙交代了刘强今天“婆婆妈妈”的原因,又控诉了战争的罪恶。B.小说写朝鲜妇女们在纷飞的初雪中激情高歌,表现了她们即将平安抵达的喜悦和对志愿军战士的由衷感激。C.小说写王德贵担心因收拾“破炕席”而耽搁行程,说明王德贵比刘强对此次运送任务有着更清醒的认识。D.小说写刘强“俯下头去”亲吻小男孩的脸,“一吻见真情”,流露出刚强严肃的刘强那父亲般的温暖柔情。3.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借助“严寒的黄昏”“很快地黑下来了”的天色、“前沿的炮声”、山谷里的“回声”等环境描写,渲染出严酷的战争气氛。B.小说写王德贵抱孩子姿势笨拙引起车上妇女们的哄笑,“很不满意”“浑身热辣辣的”等词句,形象刻画出王德贵恼羞成怒的心理。C.小说运用“抓住”“靠了一靠”“跑向”“靠在”等一连串动作描写,刻画出金贵永母亲对王德贵、刘强两位志愿军司机由衷的感谢。D.小说以雪景结尾,一方面,呼应标题,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另一方面,烘托出静谧平和的气氛,传递出胜利到达目的地后的喜悦。4.小说特别写了小男孩金贵永备受一行人关注呵护,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概述。二、路翎《初雪(节选)》【答案】1.①志愿军战士对朝鲜妇孺关心备至;朝鲜妇女天真淳朴,心怀感激,都展现了人性美。②雪景静谧祥和,雪中歌唱欢快乐观,都给人以画面(意境)美。③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冲破敌人封锁线,表现了崇高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①“来吧,小王,想个办法替这位阿妈尼把背夹绑在车子后边……这样那两床炕席也放的下啦”“老百姓过日子什么都有用的,——哪怕是破炕席,能丢在这里叫敌人一炮打掉么?”“刘强叫那母亲把孩子给他,他说,可以把这婴儿带到司机台里面去。做母亲的迟疑了一下,但这时刘强已经伸手把孩子抱过来了。‘辛苦啦,谢谢……’那母亲激动地说。‘不谢!小王!’刘强喊着,为了免除那母亲的不安,他特别用一种愉快的、幽默的腔调大声喊道”,志愿军战士体谅老百姓过日子节俭,能带上的都帮她们带上,见有孩子就帮忙带孩子,体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妇孺关心备至;“那个做母亲的奔上来接过她的孩子,眼泪流出来了。她抓住了王德贵的手,把她的头在他的肩上靠了一靠,又跑向刘强,把头靠在他的没有负伤的结实的右肩上”,朝鲜妇女天真淳朴,心怀感激,都展现了人性美。②“她们就要到达她们新的家,她们欢迎这场雪,听着司机台里那个孩子的哭声,唱起来了。于是一下子这台车从困顿和沉默里醒来,被一种青春的、欢乐的、胜利的空气鼓舞着——最后这几里路,是载着歌声飞驰着的”“大雪无声地、密密地降落着,这台车后面的那两条很长的黑色的车迹很快地就被大雪盖住了”,雪景静谧祥和,雪中歌唱欢快,体现了人们的乐观,都给人以画面(意境)美。③“敌机临空了,照明弹一直从前面挂过来了。刘强的脸上马上有了凛然的、严肃的神气,司机台的门砰的一声关上了。迎着寒风,这台嘎斯车投入了公路上的激烈斗争”“她们就要到达她们新的家”“人们开始下车,被歌声和大雪所激动”,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为了他人甘愿冒险,最终顽强地冲破了敌人封锁线,表现了崇高美。2.C【解析】C.“说明王德贵比刘强对此次运送任务有着更清醒的认识”错误,刘强对此次运送任务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只是他既要完成护送任务,也体贴与关爱朝鲜人民。3.B【解析】B.“形象刻画出王德贵恼羞成怒的心理”错误,原文中说“然而他仍然羞怯地笑了”,能看出他的羞怯,“他捧着孩子的那姿势实在笨拙”体现王德贵不会照顾孩子的窘迫,并非恼怒。4.①突出体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体贴与关爱。②有力控诉侵略战争的残酷与罪恶。③集中寄托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和希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刘强叫那母亲把孩子给他,他说,可以把这婴儿带到司机台里面去。做母亲的迟疑了一下,但这时刘强已经伸手把孩子抱过来了。‘辛苦啦,谢谢……’那母亲激动地说。‘不谢!小王!’刘强喊着,为了免除那母亲的不安,他特别用一种愉快的、幽默的腔调大声喊道”,刘强不忍心看着孩子被冻,又怕那母亲感到不安,于是他谨慎地做着善良的举动,突出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体贴与关爱。②“听见马达声,刘强就很沉重地向着司机台走去了,但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因为听见了车上面传出来一个婴儿的啼哭声。那孩子就在母亲的胸前愤怒地哭着”,战争让孩子遭罪,是战争让孩子遭受了这一切,有力控诉了侵略战争的残酷与罪恶。③“她们就要到达她们新的家,她们欢迎这场雪,听着司机台里那个孩子的哭声,唱起来了。于是一下子这台车从困顿和沉默里醒来,被一种青春的、欢乐的、胜利的空气鼓舞着——最后这几里路,是载着歌声飞驰着的”,孩子的哭声唤醒了人们,带来了青春的、欢乐的、胜利的空气,孩子代表着未来,人们对孩子的呵护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和希望。三、孙犁《吴召儿》吴召儿孙犁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我们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我们组织民校妇女学习,教她们识字、唱歌、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有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一个名字:“吴召儿!”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她红着脸转过身来,笑着问我:“念书吗?”“对!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大家注意!”她端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非常熟快动听。就是她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样一下就印进了我的记忆。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紧张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衰白、柿叶霜红的山地,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鹂的叫唤。十一月“反扫荡”。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不来。我跑到村长家里去找,村长散披着黑羊皮袄,看见我就笑着说:“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女的就女的吧,在哪里呀?”我说。一个女孩子跑出来。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真是,“村长也在抱怨,“这是‘反扫荡’呀,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吴召儿。“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她说,“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姑的家。“这都是我们的同志。”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老婆子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你爹给你买的新袄?”姑问。“他哪里有钱?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这一天夜里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一块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一清早放晴。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我去截免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我喊:“红棉袄不行啊!”“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生活里放光的。(选自《白洋淀纪事》,1949年11月,有删改)1.评论认为,孙型的《白洋淀纪事》系列小说以乐观态度描摹时代风云变幻,以浪漫笔调表现现实的严酷艰难,本篇也不例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文的乐观态度和浪漫笔调。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机关组织民校妇女参加识字、唱歌、碰球等活动,妇女们都兴高采烈,更显现了男女平等思想的深入人心。B.“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一句描写山高雨大,也表现出人定胜天的乐观主义精神。C.描写“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是对敌人与游击队交火的传神写照,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与嘲讽。D.吴召儿毫不犹豫向敌人迎上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这样的瞬间,生动体现了这位女性的英勇无畏和美丽动人。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我”在河边听到紧张激动的流水声和尚未飞走的黄鹂的鸣声,写出了山河的美好,也烘托了战前的紧张气氛。B.“村长”和“姑”两个次要人物,虽着墨不多,却是形象描写,生动鲜活,富有个性,表现老百姓对抗战的全力支持。C.小说结尾写吴召儿投击手榴弹,但不知是否牺牲,留下了悬念,表达了作者坚信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英雄会永被铭记。D.这篇小说语言抒情浓郁,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人物、景物细腻独到的审美感受,体现了作品“诗化小说”的创作特点。4.抓住关键对象表现美是“荷花淀派”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简要分析本篇多次描述“红棉袄”的好处。三、孙犁《吴召儿》【答案】1.①小说内容与情感上体现了乐观主义精神。穿的是单薄的衣裳,吃的是倭瓜,住的是牛棚马圈,物质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军民却快乐地学习、生活和战斗,表现了抗敌军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②小说在艺术手法上体现浪漫主义气息。描写一位美丽、活泼的年轻劳动女性吴召儿,给充满血与火的战争增添了浪漫气息;写景上,充满乡土气息,画面感强;语言上,清新优美,质朴生动,抒情味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内容及鉴赏作品艺术风格、评价审美特征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可知,需要从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气息两方面进行答题。那么就需要从文中筛选出能体现这两个方面特点的相关信息。孙犁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荷花淀派”作品语言清新、朴素,心理描写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乐观主义精神方面,体现在内容和感情上,如物质条件艰苦,穿的是单薄的衣裳,吃的是倭瓜,住的是牛棚马圈,人们却都是在快乐地生活战斗。文章描写“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等。浪漫主义气息方面,体现在写景上,充满乡土气息,画面感强;语言上,清新优美,质朴生动,抒情味浓。如“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激动的水流的声响……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鹏的叫唤”“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等。体现在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上,写战争,选取的主人公是穿“红棉袄”的美丽活泼的女孩,故事很有画面感,如“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美丽、活泼的年轻劳动女性吴召儿,给充满血与火的战争增添了浪漫气息。2.D【解析】A.“男女平等思想的深入人心”错误,这是表现出一种乐观精神,更表现出融洽的军民鱼水之情。B.“人定胜天”错,这是暗示抗敌形势的艰险,反衬抗敌斗争的乐观主义精神。C.“对敌人与游击队交火的传神写照”错,还没有交火,这是对敌人行军的漫画化描写。3.A【解析】A.“烘托了战前的紧张气氛”错,在打仗的间隙还能够欣赏鸟叫声,烘托了一种乐观情绪。4.①串联了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烘托吴召儿美丽热情、活泼率真、乐观机智、勤劳勇敢的人物形象。③“红棉袄”与乱石山特定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给小说增加热烈靓丽的生命色彩,蕴含了英雄生命火热永恒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物象的作用如下:对人物形象起到烘托作用,对小说情节起到推动串联的作用,对主旨起到凸显的作用。首先应该到文中找到有关“红棉袄”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些内容在形象、情节以及主旨方面的作用。“红棉袄”和女孩吴召儿有关:在这乱石山中,她笑着,像突然开出一朵红花,表现了她的美丽乐观;她的红棉袄“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体现了她的勤劳率真;“我要伪装起来!”表现了她的机智;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她活像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以上对红棉袄的描写均烘托了吴召儿的人物形象。由“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可知,红棉袄为单调的山间景致增添了一抹色彩,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红棉袄与乱石山特定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代表生活的亮色,蕴含了英雄生命火热永恒的主题。吴召儿被派去做向导时穿着红棉袄,到姑家落脚时被问到红棉袄的来历,最后又反穿着红棉袄截击敌人,“红棉袄”作为线索,串联起故事情节,步步引导着故事的发展走向。四、萧乾《“上”人回家》与评论文本一:“上”人回家萧乾“上”人先生是鼎鼎有名的语言艺术家。他说话不但熟练、词儿现成、而且四平八稳、面面俱到。他的语言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概括性——可就是听起来不怎么具体,有时候还难免有些空洞啰唆;其二是民主性――他讲话素来不大问对象和场合。总之,他满口离不开“原则上”“基本上”。这些本来很有内容的字眼儿,到他嘴里就成了口头禅,无论碰到什么,他都“上”它一下。于是,好事之徒就赠了他一个绰号,称他作“上”人先生。这时已是傍晚,“上”人先生还不见回家。他的妻子一边照顾小女儿,一边烧着晚饭。忽听门外一阵脚步声,说时迟,那时快,“上”人先生推门走了进来。做妻子的看了好不欢喜,赶忙迎上前去。妻:今儿个你怎么这样晚才回来?上:主观上我本希望早些回来的,但是出于客观上难以逆料、无法控制的原因,以致我实际上回来的时间跟正常的时间发生了距离。妻(撇了撇嘴):你干脆说吧,是会散晚啦,还是没挤上公共汽车?上:从质量上说,咱们这10路公共汽车的服务水平不能算低,可惜在数量上,它还远远跟不上今天现实的需要。妻(不耐烦):大丫头还没回来,小姐子直嚷饿得慌。二丫头,拉小妞子过来吃饭吧!(小妞子刚满三周岁,怀里抱着个新买的布娃娃,一扭一扭地走了过来。)妞:爸爸,你瞧我这娃娃好看不?上:从外形上说,它有一定的可取的地方。不过,嗯,(他扯了扯娃娃的胳膊)不过它的动作还嫌机械了一些。妞(撒娇地):爸爸,咱们这个星期天去不去公园呀?上:原则上,爸爸是同意带你去的,因为公园是个公共文娱活动的地方。不过——不过近来气候变化很大,缺乏稳定性,等自然条件好转了,爸爸一定满足你这个愿望。妻(摆好了饭菜和碗筷):吃吧,别转文啦!(正吃着饭,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推门走进来,这就是“大丫头”,她叫明,今年上初三。)明:爸爸,(随说随由书包里拿出一幅水彩画,得意地说)这是同学送我的,听说是个青年女画家画的。你看这张画好不好?上(接过画来,歪着头看了看):这是一幅有着优美画面的画。在我看来(沉吟了一下),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一点,自然跟画家在艺术上的修养是分不开的。然而在表现方式上,还不能说它完全没有缺点。明:爸爸,它哪一点吸引了你?上:从原则上说,它既然是一幅画,又是国家级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那么,它就不能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明(不服气):那不成,你得说是什么啊!(然后,眼珠子一转)这么办吧,你先说说它有什么缺点。上:它有没有缺点,这一点自然是可以商榷的。不过,既然是青年画家画的,那么,从原则上说,青年虽然总有她生气勃勃的一面,却也必然有她不成熟的一面。这就叫作事物的规律性。明:爸爸,要是你问我为什么喜欢它呀,我才不会那么吞吞吐吐呢。我就干脆告诉你。我喜欢芦苇旁边浮着的那群鸭子。瞧,老鸭子打头,后边跟着(数)一、二、三、四……七只小鸭子。我好像看见它们背上羽毛的闪光,听到它们的小翅膀拍水的声音。上:孩子,评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你怎么能只抓住一个具体的部分?而且,“喜欢”这个字眼儿太带有个人趣味的色彩了。明(不等“上”说完就气恼地插嘴);我喜欢,我喜欢。喜欢就是喜欢。我总归还告诉了你我喜欢它什么,你呢?你“上”了半天,(鼓着嘴巴,像是上了当似的)可是你什么也没告诉我!妻:大丫头,别跟你爸爸费嘴啦。他几时告诉过谁什么!(选自1957年《人民日报》,有删改)文本二:随着时代的发展,萧乾希望能在更广大的现实人生中探求真知,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和时代中去。恰在此时,萧乾认识了巴金,这是萧乾的另一个“师傅”,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位师傅。巴金是一位有着强烈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作品始终与时代的脉搏相呼应,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巴金一再叮嘱萧乾“一个对人生、对现实社会没有深刻理解的人极难写出忠于时代的作品”,总是启发萧乾“走出童年回忆那个狭窄的主题,写点更有时代感的东西”。在巴金的启发下,萧乾意识到了自己早期作品题材狭窄、缺少时代感的缺陷,决心把创作视野放宽一些。由于一种新因素的介入,他的创作开始呈现出别样的品格。巴金是一位敏感、单纯、热情而富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热情、酣畅,极富有感染力。满乾觉得“他是用心灵蘸着血和泪直接同读者对话的一个作家,不是用华丽的词藻而是用真挚的感情来直扑人心的”。巴金非常强调情感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强调与生活相一致的情感的艺术表现,他要求萧乾带着情感去写作,每当他读到萧乾满蕴情感的作品时,总是由衷地感到高兴。巴金是小说创作的大家,故事情节纷繁复杂,人物形象各具特色,缜密严谨的长篇结构已经成为他创作的基本体式。而萧乾的小说,则情节简单,人物单一,结构小巧,和巴金的小说比较起来不够大气。巴金从自己的创作习惯和审美倾向出发,常常期望萧乾能写出一些长篇来,但萧乾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摘编自郑娟《文化合力与理性超越——浅论萧乾小说创作与京海文化》)1.请结合文本二对萧乾小说的评论,以“简单与不简单”为题写一则关于《“上”人回家》的文学小评论,列出评论要点,并作简要分析。2.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人先生是鼎鼎有名的语言艺术家。”这样的开头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B.文章借助了舞台剧本的写作方法,人物语言特别具有个性化,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体现了作者的生活洞察力。C.文章在对话中塑造人物形象:针对一幅画,“上”人先生与其女儿都发表了看法,凸出了“上”人先生的鲜明个性。D.文章以“‘上’人回家”而不是以““上'人在家”为题,能够启发读者思考“上”人先生在家庭以外的生活表现。3.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上”人先生的妻子说“他几时告诉过谁什么”,是说“上”人先生从来不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别人,而总用“基本上”之类的语言搪塞。B.“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例如“书稿到年底基本上可以完成”,意思是书稿的主体结构可以完成,但还需要大量材料进行充实。C.“抽象名词+上”是在现实语言环境中被大量运用的结构,表示“某某方面”,“上”可以看作词缀,例如“主观上”“客观上”等。D.巴金的《家》通过对“家”的描述,求真向善,辐射出当时中国的现实状况,萧乾的《“上”人回家》无论选材还是主题都一脉相承。4.萧乾把巴金称作他的“挚友、畏友、益友”,请结合文本二对此作简要说明。四、萧乾《“上”人回家》与评论【答案】1.①情节简单,人物关系简单。小说情节仅仅围绕一户人家晚饭时间的人物对话展开,且涉及的人物也只有妻子、丈夫、女儿,没有其他人物。②表达的主题不简单。小说在对话中展现了“上”人先生的个性,让读者可以一窥其在生活中的无原则、无是非的态度,主题深刻,引人思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根据题干所给标题“简单与不简单”可知,评论可分为两部分,应结合文本二分别评论《“上”人回家》在“简单”与“不简单”方面的体现。根据材料二“萧乾的小说,则情节简单,人物单一,结构小巧”可知,这是萧乾小说特点之一,结合《“上”人回家》具体表现有:小说只写“上”人一家晚饭时间一家人的日常对话,对话内容围绕“上”人回家晚的原因,娃娃好不好看,一幅水彩好不好等问题展开,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人物只有妻子、丈夫、两个女儿。根据材料二“他要求萧乾带着情感去写作,每当他读到萧乾满蕴情感的作品时,总是由衷地感到高兴”可知,萧乾的作品蕴涵情感,这一点可以结合《“上”人回家》的主题评论。小说中,大丫头说“你‘上’了半天,可是你什么也没告诉我”,结合“上”人在回答问题时的话语,可知“上”人先生无原则、无是非的个性特征,作者对这一人物形象是持讽刺的态度,同时引人思考生活中对待原则、是非的态度,主题深刻。2.A【解析】A.“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以及“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皆错。下文所写不是表现“上”人先生是语言艺术家,开头这句话不联系下文看不出是讽刺,因而不能说是奠定了感情基调。3.C【解析】A.“从来不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别人”错,“上”人先生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想法,他是个缺乏思想的人。B.“但还需要大量材料进行充实”错误,“书稿到年底基本上可以完成”的意思是书稿的主体部分可以完成,但还需要打磨细节。D.“一脉相承”错误,萧乾的《“上”人回家》无论选材还是主题都没有继承巴金的《家》,《家》选择的是封建大家庭,主题是反封建,《“上”人回家》虽然也是以家庭生活为依托,但写的是现代家庭,讽刺的是无原则、混淆是非的生活态度。4.①巴金指导萧乾进行文学创作,完全无私,一片挚诚,故为“挚友”。②巴金的创作态度与方法是令人敬佩生畏的,且巴金对萧乾寄予期望,要求严格,故为“畏友”。③巴金的指点帮助,使得萧乾在文学上进步巨大,故为“益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巴金一再叮嘱萧乾”“总是启发萧乾”可知,巴金指导萧乾进行文学创作,完全无私,一片挚诚,故为“挚友”。巴金启发萧乾“走出童年回忆那个狭窄的主题,写点更有时代感的东西”,“他要求萧乾带着情感去写作”“巴金从自己的创作习惯和审美倾向出发,常常期望萧乾能写出一些长篇来”,可见,巴金对萧乾寄予期望,要求严格,故为“畏友”。根据“在巴金的启发下,萧乾意识到了自己早期作品题材狭窄、缺少时代感的缺陷,决心把创作视野放宽一些。由于一种新因素的介入,他的创作开始呈现出别样的品格”“每当他读到萧乾满蕴情感的作品时”可知,巴金的指点帮助,使得萧乾在文学上进步巨大,故为“益友”。五、莱·巴尔莱塔《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骑士跳栏!”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玉兔食菜!”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山羊爬坡!”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