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答案(重点题)
单选题(共50题)1、学习《拿来主义》,教师把“真正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作为教学重点。下面对该教学设计的分析正确的是()。A.教师应从杂文主题和作者思想角度选取重点B.重点的确立没有考虑学生学习杂文时的困难C.教师认识和理解了杂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D.教师应该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重点【答案】C2、学习完高中语文课文《过秦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中“云、响、景”用法相同的句子,以下不恰当的一项是()。A.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C.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答案】B3、阅读《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A.教师授之以“渔”,着重锻造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B.以王蒙对课文内容的评点为范例,让学生从典型性的评点中逐步掌握了评点的方法和要求C.本节课着重以小组讨论探究分析人物形象、性格,以此达成教学目标D.以教材为例,让学生学习小说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答案】C4、阅读《绿色蝈蝈》一课的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A.在整节课中.学生的活动占据了主要地位.师生成为彼此的倾听者和交流者B.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较少,对文本内容解读有脱离阅读文本之嫌C.在学生介绍作者法布尔之后,教师直接要求学生谈一谈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教师急于把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强加给学生,比较生硬D.对文本的鉴赏局限于第5自然段.体现了教师抓住重点段落进行重点赏析的教学思想【答案】D5、阅读下面《散步》的片段教学设计,按照要求答题。A.该教师设计的第一步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意B.该教师自拟题目的设计是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文章的深意C.该教学设计侧重了对文章重点段落的感受、理解D.该教师教学设计的内容即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答案】C6、阅读两位教师教学《背影》的课堂小结,按要求答题。A.教师甲的总结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B.教师乙的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主要思想感情C.教师甲的总结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实现D.教师乙的总结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答案】C7、某教师上作文课时,搬来一把椅子坐在学生面前,然后拿出一支烟,慢腾腾地抽起来。学生都看傻了,沉默不语。三分钟后,教师熄灭烟头说:“请同学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当教师犯错时’。”对这一情境创设的方式判断正确的是()A.形象的语言B.新奇的游戏C.模拟的行为D.真实的事物【答案】C8、研读修辞的知识时,为使学生了解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教师搜集了古代文人运用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A.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自居易《琵琶行》)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答案】C9、阅读《茶馆》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A.该案例中的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课堂B.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并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力C.教师根据自己经验得到的分析与解读可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D.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产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但无法使学生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和体验【答案】A10、教师开设“古文中的修辞手法”专题活动,指出在诸多修辞手法中不直接说出事物本身,而用与其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被称为借代。借代的本体与借代的事物对象之间的特征具有相关性。教师举出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请学生选出运用了借代这一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诗句中,符合要求的是()。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答案】B11、学习完《观沧海》后,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默写诗歌《观沧海》。”下列对该作业设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该作业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及自主性B.该作业更适用于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C.该作业有助于学生体会诗歌的声韵美D.该作业重在及时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答案】B12、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讲究语言精确并恰当【答案】C13、教师设计“报告文学”专题阅读,准备向学生介绍以下篇目。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A.周立明《动物游戏之谜》B.夏衍《包身工》C.林庚《说“木叶”》D.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答案】B14、在教授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鲁迅的杂文集作品,以下举例不恰当的是()。A.《且介亭杂文》B.《而已集》C.《坟》D.《彷徨》【答案】D15、学习文言文句式时,有一位学生对宾语前置句进行了整理。下列不应出现在其整理结果中的一项是()。A.大王来何操B.古之人不余欺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答案】D1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写作”教学提出具体教学建议,教师学习这一教学建议并采取以下教学行为,其中教学行为最恰当的一项是()。A.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文章按要求加工并整理成册,运用PPT进行展示B.教师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上完成800字的作文,课外练笔至少1万字C.教师灵活组织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D.教师要求学生模仿文言文进行写作,掌握文言文的写作特点【答案】A17、在“经‘典’广告语”学习活动中,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运用典故的广告语。下列学生搜集的广告语中,没有运用典故的是()。A.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B.世外桃源怡园寻,安居乐业好家园C.胶鬲生涯,桓宽名论;夷吾煮海,傅说和羹D.美味引来天下客,酒香引出洞中仙【答案】D18、阅读《山中访友》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A.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通过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进入作品描写的意境B.强化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习惯。使之一步步深入课文.深刻体会作者理锯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也融会贯通了人文主义教育C.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充满深情的对话式描写的D.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同,所以要表达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故这里训练表达,学生的合作不如独自完成要好【答案】D19、某教材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中设置了“初高中文言文中的成语”专题。下列作品与成语对应全部正确的是()。A.《离骚》:七月流火《陈涉世家》:鸿鹄之志B.《醉翁亭记》:百废俱兴《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C.《庄子·秋水》:望洋兴叹《赤壁赋》:杯盘狼藉D.《劝学》:锲而不舍《孙权劝学》:豁然开朗【答案】C20、教授完《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准备推荐一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作品来加深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理解,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A.《丑小鸭》B.《灰姑娘》C.《红舞鞋》D.《卖火柴的小女孩》【答案】B21、学习课文《春》,教师讲解文句“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补充运用该修辞手法的其他例句,从而引导学生对该修辞手法加以理解。下列适合的是()。A.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B.老人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彭荆风《驿路梨花》)C.花朵儿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宗璞《紫藤萝瀑布》)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叶圣陶《苏州园林》)【答案】C22、阅读某教师有关《雨巷》一课的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诗歌教学应在情境渲染下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B.情境教学法是诗歌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C.诗歌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D.语文课是开放的,同一内容可从多角度解读【答案】C23、学习《琵琶行》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经典琵琶演奏曲《霓裳》,在音乐声中说:“在自居易时代,‘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请大家随着这琵琶声走进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然后,教师播放范读录音。对该教学导入的评价不恰当的是()。A.该诗情感浓厚、意蕴丰富,适合运用情境导入B.教师用琵琶曲来渲染氛围,唤起学生情感共鸣C.凄冷的画面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沉闷凄冷的氛围D.导入能成功引出课题,离不开教师的适时引导【答案】C24、李清照《醉花阴》中有词云:“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下列对“人比黄花瘦”的妙处解说得较为恰当的是()。A.“西风”起时的黄花本已很瘦,而此时人比黄花还瘦,以花衬人,更为生动传神地表达出“销魂”之深B.黄花娇小瘦弱。人比黄花瘦是说人比黄花更好看C.“人比黄花瘦”中将花与人相比,突显出人更加瘦弱D.花人相映,互为衬托;以人比花,更为形象【答案】A25、外国文学名著阅读课上,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请学生总结高老头的结局。下列总结正确的是()。A.高老头得到女儿的侍奉,颐养天年B.高老头认清女儿的面目,断绝父女关系C.高老头被女儿抛弃,中风惨死D.高老头原谅了女儿,重享天伦之乐【答案】C26、以下有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规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B.学会辩论,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C.学习鉴赏诗歌、散文、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D.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写评论性文章【答案】A27、以下是某次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设计的自由辩论会环节。阅读活动步骤,回答问题。A.听讲、诵读、复述、答问、讨论、辩论、演讲等是常见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B.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教学,其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但是差异性不大C.合理的口语交际教学评价能引导学生开展口语交际实践,锻炼口语交际能力D.教师应从辩论会的组织准备、辩论技巧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给予学生具体指导【答案】B28、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课时,教师看到学生为诗中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所动容,于是趁机组织学生开展“古代诗词中的爱情”主题研究,并给出了一些示例。下列诗句中不符合爱情主题要求的是()。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B.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C.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D.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答案】B29、学习《离骚》时,教师组织学生拓展阅读《九辩》《九思》和《九歌》,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A.加强经典文章或段落的记诵,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感情B.感受作品情感,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C.以上几篇文章都被收录于《楚辞》,有助于学生对“楚辞体”的学习和把握D.抓住写人和记事的不同方式,提高鉴赏能力【答案】C30、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A.这段教学实录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分析烛之武形象特点”这一教学目标B.在完成语意理解的基础上,从重读字词切入,再结合人物的生平分析人物形象的教学思路抓住了文本特点,深入浅出C.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这段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借助语言还原事物本象的能力D.教师采用一读、二读、三读的方式,层层推进,指导学生慢慢地读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课堂的主体【答案】D31、教学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教师讲到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时,要求学生整理其他富有哲理的诗句。下列学生整理的笔记正确的是()。A.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答案】B32、教师准备在班级内组织一场“科学知识小博士”主题竞赛,要求学生提前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下列不适合学生阅读的是()。A.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B.梅涛《生物入侵者》C.何其芳《秋天》D.黄天祥《落日的幻觉》【答案】C33、老师在讲解通假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特举出以下例子,下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发闾左適戍渔阳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答案】D34、阅读某教师《高中语文古诗文文学史观的实践路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A.当今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空间得到大力拓展B.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最重要资源C.实地考察、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丰富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对家乡意义深远D.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开拓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答案】D35、教师教学《游褒禅山记》时,讲到这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具有因事说理、以小见大的特点。教师举出以下示例,请学生找出与《游褒禅山记》具有相同特点的文章。下列文章符合要求的是()。A.《小石潭记》(柳宗元)B.《醉翁亭记》(欧阳修)C.《登泰山记》(姚鼐)D.《石钟山记》(苏轼)【答案】D36、教学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教师准备联系其他抗日战争题材的课文渗透爱国教育,下列不合适的是()。A.孙犁《芦花荡》B.艾青《我爱这土地》C.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D.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答案】C37、教学《赤壁赋》后,教师提出中国古代诗文有“穷而后工”的说法,并让学生讨论这种现象,从古代文学家中找出更多相类似的例子。对这一做法,分析准确的是()A.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B.意在让学生理解“创作”与“生活”的关系C.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写作素材D.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答案】B38、阅读《蜀道难》教学随笔片段,按要求答题。A.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了解课文B.语文教学内容不在于“大而全”,而在于“小而深”C.诗歌教学强调反复诵读,朗读是培养语文语感的重要方式D.语文教学需善于利用注释及其他助学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答案】A39、阅读《故都的秋》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抓住“故都”这个切入点,整篇文章的基调就被抓住了,流露出作者对北平的怀念之情B.文章标题为“故都的秋”,这只是作者个人的一种偏好用法,无需做过多的探讨C.运用换词法,对比“故都”与“古都”的区别,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用意,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D.这种问题式导入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答案】B40、学习《岳阳楼记》,教师讲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出这两句文意互相交错,上下互文,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又找出一个例子让学生加以体会,下列适合的是()。A.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答案】D41、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过的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效果.并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作为示范,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散步》),连用两个“太迟”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春天的盼望已久,因为母亲冬天过得太艰难,可见“我”对母亲的爱B.“等到惊蛰一犁土的春播时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了。”(《榆钱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C.“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夏》),采用比喻,突出了太阳的毒热与烈日的威势D.“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羚羊木雕》),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裤子上的裂缝比作伤疤,将“我”内心的愧疚表现得更强烈【答案】C42、赏析诗歌意象是学习古诗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完杜甫的《登高》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其所表达的情感。下列意象中,与意象“猿啸”所表达的情感较为一致的是()。A.明月B.大雁C.菊花D.芭蕉【答案】D43、(2018年真题)理中丸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其处方的君药是()A.党参B.炮姜C.饴糖D.土白术E.炙甘草【答案】B4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A.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生发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迁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升学生思维品质B.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了有机联系,将读和说两种能力要求合理整合。将课堂知识积极向课外拓展延伸C.反复提到“和原文衔接”“和原文一致”“和原文中心思想吻合”等要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D.教师通过教学小结将学生思维发散开来、既巩固了当堂课的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答案】C45、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装在套子里的人》后有一道“研讨与练习”题,第一题是“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A.知识系统B.练习系统C.助读系统D.范文系统【答案】B46、学习《兰亭集序》时,教师在课堂上亲笔撰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字体(行书),“大家说说,有我国‘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作品是什么?”(《兰亭集序》)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作品,让学生感知行书行云流水之美。“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作品写了什么内容。”对该教学行为的分析不恰当的是()。A.导入形式新颖,有助于展示教师的特长B.课堂上撰写作品,时间略长,导入稍显拖沓C.导入比较好地引入了教学内容D.丰富了课堂,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答案】A47、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专题研究,为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教师给出一些示例让学生分类。下列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C.范增数目项王D.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答案】C48、在某教师在教学前幻灯片出示了以下文字:A.沈雁冰B.沈从文C.老舍D.夏衍【答案】D4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A.积累·整合B.感受·鉴赏C.思考·领悟D.发现·创新【答案】B50、下面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的作业练习,阅读并回答问题。A.第一题意在让学生归纳矛盾冲突的发展脉络.了解林冲是怎样被“逼上梁山”的B.第二题意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进而理解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C.第三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D.第四题意在扩展学生阅读量,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丰富知识,增加积累【答案】D大题(共10题)一、富贵不能淫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③岂不诚④大丈夫⑤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⑥。”孟子曰:"是焉⑦。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⑧也,父命之⑨;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⑩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注释:①[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②[公孙衍(yan)]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③[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④[诚]真正,确实。⑤[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⑥[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⑦[焉]怎么,哪里。⑧冠(guδn)]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⑨[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⑩[戒]告诚。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夫子]这里指丈夫。[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以顺从为常法,妻妾应遵守的规则。妾妇,泛指妇女。旧时婚姻中,男女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女子须服从夫家,这是错误的封建伦理。孟子借此类比纵横家不立足于仁、义、礼等准则,只知道曲意逢迎的行事作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一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一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一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指“仁”“礼”“义"?([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预习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思考探究一、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二、《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三、翻译下列句子。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富贵不能淫,贫贱能移,威武不能屈。四、《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颂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单元介绍【答案】二、案例:溢彩流金的岁月①随着时间的流逝,童年那金色的梦幻也悄然而逝了。今天,闭上眼睛忆起那圣洁、天真的童年生活,我仿佛又回到那流金溢彩的时光里……②我的童年大多是在老家度过的,那湛蓝的天空、那空旷的绿野、那绚丽的花朵,还有柔婉的溪流,都是我童年时期最好的朋友。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那个月夜里,小河边清脆的笑声……③当夜被温柔的风哄睡以后,我和小伙伴们便出发了。请不要问去干什么,先听听这夜的絮语吧:油蛉在浅唱,蟋蟀在低吟,那入夜的小虫也在呢喃,偶尔从树林里传来一两声鸟儿的梦呓.和着小溪流动的“叮咚”声,组成了一曲夜的交响乐。踩着这曲子的节拍,我们悄悄地摸到了小河边。小河微波荡漾.被月儿的清辉笼罩着,尤如披上了一件神秘的面纱。垂柳倒映在水中,缠绵悱恻。啊!多美的夜景呀!我和小伙伴几乎要把这迷人的夜色陶醉了。④我们开始行动了,小伙伴把挂着蚯蚓的鱼钩扔进河里,就小声地跑到不远的地方静静等着.仿佛看见了钓上来了活蹦乱跳的鱼儿们。半夜里,我们被突然的鸡啼声惊醒,迅速地爬起来去看我们设下的铒。当提起沉沉的鱼竿,看到鱼钩上的鱼儿时,我们高兴得笑了起来。这笑声传了很远很远.远到了现在的我的心里。⑤这让我不禁有了新的思索。成长似乎是转瞬即逝的,成长的回忆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我们尘封在心里,但细想起来,却又让人回味无穷。成长是一曲刚健的歌谣。成长的过程中有着噪动与喧腾,追逐与奋争,而这就是成长的旋律,拔节声声,节奏铮铮。成长是一道炫目的彩虹。成长的过程中有着色彩与纷繁,百感与多情,而这就是成长的杰作,七彩纷呈,饱满丰富。⑥成长的故事有很多,但一旦过去就再不能经历第二次,因为岁月无可回头。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这流光溢彩的岁月,把握当下的每一秒,努力奋进,为实现未来的千百个好梦而努力奋进!问题:请结合具体内容对该习作作简单评析。【答案】本篇习作内容丰富,框架合理。作文中既有叙事,又有写景;既有抒情,又有述理;不仅将事、物、人与情、景、理极好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安排得自然有序,从事入理,符合逻辑。例如作者在前半部分着重讲述了童年半夜钓鱼的趣事,此部分情景交融,亲切生动;而后由童年不再,只有回忆来生发对成长的意义的思考,最后引出要珍惜时光、把握当下的道理,使文章主旨得到升华。习作在结构上也十分完整.以“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安排全文内容:先总述点出“流光溢彩的时光”,再分叙童年这“流光溢彩的时光”中的趣事与“流光溢彩的时光”带来的思考,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此外,本篇习作的大部分语句中用词准确,修辞生动,通过拟人、比喻等多种手法的融合交叉,呈现出一幅幅让人如临其境的画面,体现出小作者较好的语文功底。同时习作中也有需要予以改进的地方。比如第④段中写钓鱼的趣事。既然前文提出“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那个月夜里,小河边清脆的笑声”,那么就应当在记叙这件事时进行详叙,通过展现出这一童年趣事的“趣”来表现出其对于“我”的意义.表现出那“清脆的笑声”在“我”的记忆中的深刻。小作者在改进这一部分时,可通过增加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以细节描写来感知人物形象.进一步完善作文内容。文中还存在错别字和病句现象,小作者需要加以注意。三、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守住文化最后的净土①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用以区分其他民族的最显著的特点不是武器,不是权势,而是语言,是我们从开口说话到死亡一直都不能割舍的母语。②以前很不理解,明明都是说英语,为什么还偏偏要分出一个英式英语,一个美式英语呢大都是同一种语言.干嘛还要创造一些彼此不能互相理解的词来增加沟通的难度呢③直到我渐渐长大,便开始懂了,甚至还有些同情那些美国语句。可能你会问,不论在哪一个方面都是居世界先列的超级大国的美国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呢但我认为,美国虽然有钱。却也贫瘠得很。说得夸张一点,就是除了钱,穷得什么都没有了。他们没有文化,没有语言,虽然强大,却没有自己的历史。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理解美国人非要创造出一个关式英语的道理了吧!④对,那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母语。对于当年那一批来到美国的英国人来说,他们早已不是英国人了。在远离了那个地方后,再也不能以英国人自居,自然也不能再说那里的语言了。所以他们选择了美式英语。独立,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一个宣言。独立,更是一种符号,一种语言。所以.在我看来。美国真正的独立是从美式英语开始的。⑤在我的认识中,文化一直就是一种混乱不清的理念,我们口吾声声说要守住中国的根,守住中华怏怏大国几千年的文化.可是该怎么守⑥我还记得早几年,爸爸的一个好朋友偕妻女回大陆,他很早就去了香港,并在那里成家立业。他的女儿与我年纪相仿,却始终不曾开口说话。某一次,我听见她和她爸爸的对话,纯正的英语让我很是羡慕。事后,我跟爸爸说了自己的看法,爸爸却说了句我当时听不懂的话,他说“她已经不是中国人了”。⑦直到过了很久的今天,我才明白爸爸那句话的含义,一个连国语都不会说的人,注定是一个回不了家的游子,俳徊走四方,却找不到根的感觉,很是可怜的。⑧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自下而上发展之根,是文化最后的净土。我们可以抑制肯德基,可以忘掉怎么拿筷子,但要记住,不要忘记母语,不要忘记——我是中国人。⑨守住母语,守住文化最后的净土,守住华夏之根。问题:【答案】第⑤段中的错别字为“怏怏大国”中的“怏怏”,应改为“泱泱”;第⑦段中的错别字为“俳徊”中的“俳”,应改为“徘”。第⑧段中的病句为:我们可以抑制肯德基,可以忘掉怎么拿筷子,但要记住,不要忘记母语,不要忘记——我是中国人。语义矛盾,应改为:我们可以不抑制肯德基,可以忘掉怎么拿筷子,但要记住,不要忘记母语,不要忘记——我是中国人。四、阅读七年级课文《济南的冬天》两个教学环节,完成下面题。环节一:走进济南度冬天1.课堂导入。不管你住在北京,住在伦敦,还是住在热带,住在温带,只要你读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你一定会对济南这座城市神往不已,一定会渴望到济南去度过冬天,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济南度过诗意的冬天吧!2.简介老舍。3.你认为济南的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文中一个词来表达。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形成共识——“温晴”。4.从各段中找出扣住“温晴”描写的句子并梳理课文内容。师生共同梳理出如下内容:阳光朗照的山摇篮暖和安适薄雪覆盖的山雪草水纹花衣城外远山小村水墨画冒着热气的水不结冰环节二:万水千山也温情1.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山山水水都在温和晴朗之中,它们也应该有了情感,有了生命的感动,也应该温情脉脉了,正所谓万水千山总是情。找出文中这样的关句。读一读,品一品表达之妙,教师预设如下句子:【答案】(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其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层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为后续深入学习、赏析课文、品味作品情感做铺垫。题干环节—属于课堂教学中的整体感知环节。环节—围绕“温晴”梳理课文内容,其主要作用有: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逐步分析并理解济南的冬天的最主要特点是“温晴”;②引导学生梳理各段内容,在掌握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设计——文章第一段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中间段落绘山景、描水色都是分写,最后一段总结收束全文;③引导学生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从重要词句、文章结构等方面着手,分析文本的学习方法。(2)《济南的冬天》作为一篇作者精心锤炼而成的散文作品,其文字背后蕴藏着深沉而独特的情感。学生需要在学习鉴赏散文的过程中,通过细细品味其中的语言以及表现手法的方式来体会作者蕴藏于其中、表达于其外的情感,感受文章的独特魅力。在环节二中,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写山水的美句,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与分析中,品味文句之美及其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一步感受冬天济南的山水特点,从而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赞美与热爱之情。此外,教师要求学生自主找出文中含“情”的美句,品读其表达之妙,间接引导学生体悟并掌握通过品味语言来展开散文阅读鉴赏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五、案例:【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故乡》中的人物形象,知道了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本节课我们也借鉴这种手法,探究文章的主旨。【比较阅读】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回顾这段文字:“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读着这段优美的文字,我们眼前浮现出一个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小英雄形象。说到少年,《社戏》中也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请大家比较《社戏》中的少年和《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找出他们的相似点。年龄:和“我”年龄相仿,十一二岁。生活环境:离海边不远的偏僻的农村。生活状况:无忧无虑。和“我”的关系:和“我”以哥弟相称,与“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性格特征:活泼、勇敢、热情、纯真……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他们非常相似,我们可以把少年闰土看成《社戏》中那群少年中的一个。他们都是“我”在故乡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是充满阳光的、美好的少年。【讨论续写】当年的小英雄闰土长大后,却变成了一个迟钝麻木的“木偶人”。二十年后,《社戏》中这群孩子在故乡见到“我”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答案】(1)主要考察教师对于比较阅读的理解,较为开放,考生可根据教育学、语文教学相关理念进行做答。(2)讨论续写环节一来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来活跃课堂气氛,形成较好的启发式教学环境。六、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最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①有人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豪迈壮阔的边塞才是风景。而你微微低头,看见的野花朵朵,嗅到的芬芳阵阵不也是风景吗有人说,千山横断,万川并流,震撼激昂的山水才是风景,其实蓦然回首,身边的小桥流水不也很美吗②世界上并不缺少风景,熟悉的地方也处处充满风景,所缺的只是一双灵动的双眸,一双善于捕提每一屡惊鸿之美的眼睛。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让一代金主马踏中原、游目江南之志的柳永可谓是没落失意,空有一不留神便溢得满纸词句灵动生辉的才华,却只落个柳屯田的“大”名。当他无意功名、寄情诗词之时,他募然发现,风景其实一直跟随自己,“才子词人”在自己的世界也可以“自是白衣卿相”。他的才华得到无数人的认可,够了够了,能获得后世一句“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赞誉,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美这是每一个诗人所追求的最美风景——百姓的认同。所谓“浮名”,哪比得上“浅斟低唱”有了这最美的风景,柳永在诗词的世界里也可以登基称王。④“大师绝代风华,天才卓尔不群”,人们以为出书千万,稿费万千,便是一个作家所追求的最美的风景,可是,真正的作家却知道,最美的风景其实是在自己身边。只要有一本好书,一领草席,在破庐中也有美丽的风景。当别人在围城里寻找风景,钱锺书却在围城之上沾沾自喜,因为他身边有书,有着最美的风景。“文革”之中,他便是靠着书籍怡然自得,哪管世间几多烦恼,大师自在风景之中。⑤“迷,则乐境为苦海,如水凝为冰;悟,则苦海为乐境,犹冰涣作水。”《菜根谭》中的一句话道破天机。许多人苦苦追求风景,却不知道风景就在自己身边,只是自己身于其中,反而看不见风景。⑥身边处处有风景,只不过你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用心捕捉,你会发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也是美妙无比的风景,你所追求的风景其实近在咫尺。⑦当你不断奔跑去追逐落日的余晖、天边的彩霞,你认为那才是最美的风景,请暂时驻足,望望脚边的池塘,那里也有天光云影,那里也有最美的风景。⑧当你在人生路上匆匆奔跑,追寻风景,请驻足静心,用心探寻,风景就在你身边。问题:请从第②③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查看材料【答案】第②段“每一屡”中的“屡”应改为“缕”,第③段“募然”中的“募”应改为“蓦”。第④段中的病句为:当别人在围城里寻找风景,钱锺书却在围城之上沾沾自喜,因为他身边有书,有着最美的风景。成语使用错误,应改为:当别人在围城里寻找风景,钱锺书却在围城之上怡然自得,因为他身边有书,有着最美的风景。七、吴均《与朱元思书》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课后练习一、背诵课文。二、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三、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单元介绍本单元为八年级下册的古诗文单元,共选入九篇古代诗文。另外八篇是《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山坡羊·潼关怀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答案】1、《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写景的侧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则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的主要特征,又使文章描写详略得当,轻重有度。2、(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用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过程与方法:①学习文言文,侧重阅读,反复读,熟读成诵;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骈文,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抓住山水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独特情感体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2)确立依据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文本内容与特点、八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确立以上三维目标。具体依据如下:①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的要求.设计以上三维目标。②《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作为名誉古今的山水小品,《与朱元思书》是初中学生学习骈文的重要开始。作者以简练明快的笔墨,用140字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学生需要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了解骈文知识,掌握其中词句意义,学习其抓住山水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同时领略作者爱慕自然、归隐自然的高洁志向。③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与基础的古文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这一时期的学生仍处于身心的发展成长过程中,因此需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认知、丰富知识,在积极的朗诵中掌握朗读技巧,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培养出健康端正的人生态度。3、《与朱元思书》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一)学生仿读八、阅读七年级课文《济南的冬天》两个教学环节,回答下列问题。环节一:走进济南度冬天1.课堂导入。不管你住在北京,住在伦敦,还是住在热带,住在温带,只要你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你一定会对济南这座城市神往不已,一定会满望到济南去度过冬天。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济南度过诗意的冬天吧。2.简介老舍。3.你认为济南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形成共识——温晴。4.从各段中找出扣住“温睛”描写的句于,并梳理课文内容。师生共同梳理出如下内容:阳光朗照的山摇篮暖和安适薄雪覆益的山雪草水纹花衣城外远山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送别 作文课件
-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语文上册精讲同步课堂(统编版)
- 西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文案创意与写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模式识别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结构力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舞台实践与服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举一反三系列专题4.5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含答案)
- 西华师范大学《教师礼仪》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年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
-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兄妹4人继承房产协议书范文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期中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GB/T 44692.2-2024危险化学品企业设备完整性第2部分:技术实施指南
- 学位英语4000词(开放大学)
- 护理病侵入性肺曲霉菌病案临床病例呼吸科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 期中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