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福建中考语文质检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参考下载_第1页
【新编】福建中考语文质检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参考下载_第2页
【新编】福建中考语文质检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参考下载_第3页
【新编】福建中考语文质检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参考下载_第4页
【新编】福建中考语文质检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参考下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小中高精品教案试卷PAGE2制作不易推荐下载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文言文阅读(2018.福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乙】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节选自《孟涂文集》)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强也()(3)学学半()(4)而或不达于事()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B.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C.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D.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4.(1)甲文阐述的观点是“”;乙文阐述的观点是“”。(2)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文章的论述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答案】1.(1)甘美(2)勉励(3)教(教的意思)(4)有时(有的)2.A3.(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4.(1)教学相长(也)君子学必好问(2)示例1:学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才能知不足,才能不断完善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信陵君杀晋鄙①,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②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③谨受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注]①晋鄙:战国时魏国将领。②卒然:猝然,突然,这里指“马上”。③无忌:信陵君的名。1.解释下列加点词。(1)臣之妻私臣私:(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3)人之有德于我也德:(4)臣愿君之忘之也愿: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妾畏臣人之憎我也B.皆以美于徐公吾有德于人也C.闻寡人之耳者臣闻之曰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大德也3.翻译下列句子。(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4.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劝说”的文章。邹忌和唐雎劝说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他们劝说的目的各有什么不同?请概括。【答案】1.(1)偏爱(2)当面指责(3)恩德(4)希望2.D3.(1)满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2)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您)马上就要会见赵王。4.两人都采用委婉劝谏(迂回劝说)的方式。邹忌是为了劝说齐威王能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实现齐国大治。唐雎是为了劝说信陵君在赵王面前不要居功自傲,要谦虚低调。参考译文:魏国的信陵君杀死晋鄙,解救了邯郸,击败了秦军,保存了赵国。赵王亲自到邯郸郊外迎接信陵君。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事情有些是不可以知道的,有些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些是不可以忘记的,有些是不可以不忘记的。”信陵君说:“你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我憎恨别人,是不可以知道的;别人对我有恩德,是不可以忘记的;我对别人有恩德,是不可以不忘记的。如今您杀死了晋鄙,解救了邯郸,击败了秦军,保存了赵国,这是很大的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马上就要会见他,我希望您把这件事情忘掉。”信陵君说:“无忌我恭敬地领受您的教诲。”

(2018.莆田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①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栖②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注]①范蠡[lǐ]:人名,越国大夫。②保栖:守卫居住。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臣之妻私臣私:(2)时时而间进间:(3)且以报越且:(4)战者逆德也逆: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B.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C.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D.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4.简要分析邹忌和范蠡劝谏的方式和结果有什么不同?【答案】1.(1)偏爱(2)偶然(偶尔)(3)将要(4)违背2.C3.(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越国打算在吴国未发兵之前去攻打吴国。4.甲文中邹忌委婉劝说,齐威王乐于纳谏,齐国大治;乙文中范蠡直言劝谏的方式,越王不听良言,越国大败。参考译文:越王勾践三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越国打算在吴国未发兵之前去攻打吴国。范蠡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违背道德,争先打仗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阴谋去做违背道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越王说:“我已经做出了决定。”于是举兵(进军吴国)。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只率领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在会稽,吴王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2018.泉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说苑》:常枞①有疾,老子往问焉。常枞张口示老子曰:“舌存乎?”曰:“存。岂非以其软邪?”“吾齿存乎?”曰:“亡矣。岂非以其刚邪?”常枞曰:“天下事皆尽矣。”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吴亮《忍经》)[注]①常枞:据传是老子的老师。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阅十余岁阅:(3)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3)老子往问焉问:(4)常枞张口示老子曰示: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B.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C.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D.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2)亡矣。岂非以其刚邪?4.甲文作者和乙文的常枞在揭示“天下事”相关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1)经历,经过(2)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3)慰问,问候(4)给……看2.C3.(1)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找到了(石兽)。(2)不在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太刚硬了吗?4.甲文以讲述用不同方法寻找石兽的故事的方式揭示道理;常枞通过舌存齿亡的现象设喻说理。参考译文:《说苑》记载:常枞有病,老子去问候他。常枞张开嘴给老子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我的牙齿在吗?”老子说:“不在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太刚硬了吗?”常枞说:“天下的事都在这里了。”坚硬的好像暴横,柔软的好比仁义;刚的容易坏,柔的却存下来了。(2018.三明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⑤拜而死。(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张世杰:宋军将领。③泫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⑤乡:同“向”,面对。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淫:__________(3)天祥泫然出涕涕:__________(4)吾事毕矣毕: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B.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C.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D.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4.乙文中,文天祥哪些表现体现了甲文中孟子的有关“大丈夫”的思想主张?请简要分析。【答案】1.(1)真正,确实(2)使……迷惑,使……惑乱(3)眼泪(4)完成A3.(1)(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2)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天祥),带他一起到厓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4.答案要点:①文天祥见元将拒行叩拜礼,②文天祥拒绝写信招降张世杰,③文天祥不因国亡而有二心,拒绝元将高官许诺,④文天祥不食不寝,以死效忠,从容就义。这些均体现了孟子讲仁义、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的大丈夫思想,更表现了大丈夫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的精神。参考译文: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天祥),带他一起到厓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着把它放在一边。弘范攻破厓山后,元军大摆酒宴犒军,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家灭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弘范认为他的话合乎正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在途中,八天没有吃东西,却没有死,于是又开始进食。到了燕京,客馆的人招待供奉得十分丰盛。文天祥不睡觉,一直坐到天亮,于是把文天祥转交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起来。……文天祥临刑的时候很从容,对看守他的士兵说:“我的使命完成了!”朝南方跪拜而从容就义。(2018.厦门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孟子》)【乙】墨者有钜子①腹䵍②,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节选自《吕氏春秋·去私》)[注]①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家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②腹䵍tūn:人名。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3)此所以禁杀伤人也所以:(4)人之所私也私: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B.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C.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3.将文中画横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2)不许惠王,而遂杀之4.(1)甲文运用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舍生而取义”的观点;乙文主要通过来刻画腹䵍的形象。(2)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对“义”的理解。【答案】1.(1)通“避”,躲避(2)假如,假使(3)用来(4)偏爱2.A3.(1)并非(不仅仅)只有贤德的人(贤人或贤者)有这样的心。(2)(腹䵍)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4.(1)①比喻(对比);②对话(语言描写)(2)示例:甲文中孟子认为的“义”是比生命更重要的大义、正义,能给予人不苟且偷生、不避祸患的勇气。乙文中腹䵍认为的“义”是原则、公正、正义,他因此大义灭亲,维护了法律的正义性。我认为两文的“义”内涵虽稍有不同,但都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2018.漳州质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破之,用代陶瓦②。比屋皆然,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