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屏原理结构及分类_第1页
电容屏原理结构及分类_第2页
电容屏原理结构及分类_第3页
电容屏原理结构及分类_第4页
电容屏原理结构及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容屏原理结构及分类第一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平板电容基本原理两个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会形成电容。定义:平行板电容C:正比于两平行板相对的面积A,正比于两导体之间介电数K,反比于两导体之间的相对距离D;电容屏原理真空介电常数第二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电容触摸屏检测原理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会影响电路整体电容特性。简单的说就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第三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电容屏分类感应电容式表面电容式投射电容式自电容式(可实现单点+手势)互电容式(可实现多点)第四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投射式电容触摸屏分类根据其扫描分类:一般分自电容、互电容两种。自电容:扫描X/Y电极与地构成的电容。互电容:扫描X/Y电极之间的电容。第五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表面电容式(Surface

Capacitive

Touch)SCT面板是一片涂布均匀的ITO层,面板的四个角落各有一个电极(UR,UL,LR,LL)与SCT控制器相连接。首先SCT控制器必须先在SCT面板上建立一个均匀的电场,是由IC内部的驱动电路对面板进行充电来达到。当手指触及屏时,四边电极发出的电流会流向触点;电流强弱与手指到电极的距离成正比。此时IC内感测电路会分别解析四条联机上之电流量,并依照图中的公式将触碰点的XY坐标推算出来。第六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七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1、透光率不均匀,存在色彩失真的问题,还造成图像字符的模糊。

2、均匀沉积的ITO还会导致枕形失真

3、当较大面积的手掌或手持的导体物靠近电容屏而不是触摸时就能引起电容屏的误动作,在潮湿的天气,这种情况尤为严重。

4、用戴手套的手或手持不导电的物体触摸时没有反应,这是因为增加了更为绝缘的介质。

5、当环境温度、湿度改变时,环境电场发生改变时,都会引起电容屏的漂移,造成不准确。

6、最外这层极薄的玻璃,正常情况下防刮擦性能非常好,但是易碎。枕形失真表面电容式-缺点第八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需要1个或多个被蚀刻的ITO层.ITO层通过蚀刻形成多个水平和垂直电极,由一个电容式感应芯片来驱动。该芯片既能将数据传送到主处理器,也能自己处理触点的XY轴位置。通常,水平和垂直电极都通过单端感应方法来驱动,即一行和一列的驱动电路相同,称为‘单端’感应(自电容)。另外,一根轴通过一套AC信号来驱动,而穿过触摸屏的响应则通过其它轴上的电极感测出来。这种方式称为‘横穿式’感应,因为电场是以横穿的方式通过上层面板的电介层从一个电极组(如行)传递到另一个电极组(如列)(互电容)。投射式电容屏第九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十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ITO图案形状菱形条形三角形三角形第十一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下图为PCT等效RC电路与手指触碰前后的X2导线上的侦测波形。

当手指接近或接触到屏时,会在屏上增加一个电容量(Cf);对这个RC振荡电路而言,Cf的出现意味着振荡的周期变长而频率降低。通过计算手指触碰前后X2导线上的振荡周期与频率的改变,PCT控制器因而可辨别出触碰的位置,甚至还能分辨手指与屏的距离(即提供Z轴信息)。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在玻璃表面用ITO制作成横向、纵向电极阵列,并分别与地构成电容,此电容为通常所说的自电容,即电极对地的电容。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时,手指的电容将会叠加到屏体电容上,使屏体电容量增加。在触摸检测时,自电容屏依次分别检测横向与纵向电极阵列,根据触摸前后电容的变化,分别确定横向坐标和纵向坐标,然后组合成平面的触摸坐标。自电容的扫描方式,相当于把触摸屏上的触摸点分别投影到X轴和Y轴方向,然后分别在X轴和Y轴方向计算出坐标,最后组合成触摸点的坐标。自电容式-原理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如果是单点触摸,则在X轴和Y轴方向的投影都是唯一的,组合出的坐标也是唯一的;如果在触摸屏上有两点触摸并且这两点不在同一X方向或者同一Y方向,则在X和Y方向分别有两个投影,组合出4个坐标。显然,只有两个坐标是真实的,另外两个就是俗称的”鬼点”。因此,自电容屏无法实现真正的多点触摸.自电容式-鬼点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自电容触摸屏缺点:优点:

扫描速度快,扫描完一个扫描周期只需要扫描X+Y(X和Y分别是X轴和Y轴的扫描电极数量)根缺点:

1、在使用的第一次或环境变化比较大的时候需要校准。

2、有“鬼点”效应,无法实现真正的多点触摸。

3、直接受温度、湿度、手指湿润程度、人体体重、地面干燥程度影响,受外界大面积物体的干扰也非常大,容易产生“漂移”。

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用ITO制作横向电极与纵向电极,它与自容的区别是两组电极交叉的地方将会形成电容,也即这两组电极分别构成了电容的两极。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时,影响了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量。检测互电容大小时,横向的电极依次发出激励信号,纵向的所有电极同时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横向和纵向电极交汇点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触摸屏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当人体手指接近时,会导致局部电容量减少,根据触摸屏二维电容变化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就因此,屏上即使有多个触摸点,也能计算出每个触摸点的真实坐标。互电容式-原理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互电容触摸屏优缺点:优点:

1、在无需校准。2、避免“鬼点”效应,可以实现真正的多点触摸。

3、不受温度、湿度、手指湿润程度、人体体重、地面干燥程度影响,不会产生“漂移”现象。缺点:扫描时间与自容的扫描方式相比相对来讲要长一点。需要扫描检测X*Y个数据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CTP基本组成CTP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CoverLens对CTP模组进行保护当手指触摸时,与sensor之间形成一定的距离,以让手指与sensor形成电容Sensor接收controlIC发出的脉冲信号,以在整个平面上形成RC网络当手指靠近时形成电容FPC连接Sensor与ControlIC连接ControlIC与主机第十九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CTP结构第二十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结构

CoverGlass+FilmSensor特点此结构使

用单层FilmSensor,ITO图案一般为三角形,支持手势但不支持多点触摸。

优点成本低、时间短;特光性好,并且sensor总厚度薄,常规厚度为0.95mm。缺点

以单点为主,不能实现多点触控,抗干扰能力较差。Ps:OCA:光学透明胶或者无基才光学胶

CTP结构(G+F)OCA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结构

CoverGlass+FilmSensor+FilmSensor特点此结构使用两层FilmSensor,ITO图案一般为菱形和矩形,支持真实多点。

优点准确度较高,手写效果好,支持真实多点;sensor可以做异形,开模成本低,时间短;总厚度薄,常规厚度为1.15mm;抗干扰能力强。缺点

透过率没有G+G的高。

CTP结构(G+F+F)OCAOCA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结构

CoverGlass+GlassSensor特点

此结构使用一层GlassSensor,ITO图案一般为菱形和矩形,支持真实多点。

优点准确度度较高,透光性高,手写效果好,支持真实多点;缺点

开模成本高,打样周期长,可替代性差;受撞击Glasssensor易损坏,并且Glasssensor不能做异形;厚度较厚,一般厚度为1.37mm

CTP结构(G+G)OCA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CTP不同结构对照表

不同结构性能参数对比结构G+FG+F+FG+G厚度薄,一般为0.95mm薄,一般为1.15mm厚,一般为1.37mm透过率好,一般90%左右稍差,一般86%以上好,一般90%左右抗冲击性好好较差触控效果单点+手势触控精准、多点触控精准、多点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主流的触控技术单片玻璃式触控技术OGS屏幕技术内嵌式触控技术In-cell技术On-cell技术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目前较有实力的显示面板厂商倾向推动On-Cell或In-Cell的方案,主要原因是其拥有显示屏生产能力,即倾向于将触摸层制作在显示屏;而触控模组厂商或上游材料厂商则倾向于OGS,即将触控层制作在保护玻璃上,主要原因是具备较强的制作工艺能力和技术。两者的共同点均可以减少贴合次数,这样也就可以达到节省成本提升贴合的良品率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单片玻璃式触控技术

OGS触控技术(Oneglasssolution)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在保护玻璃上直接形成ITO导电膜及传感器的技术。一块玻璃同时起到保护玻璃和触摸传感器的双重作用优势(1)节省了一层玻璃成本和减少了一次贴合成本;(2)减轻了重量;(3)增加了透光度。OGS在成本、适用尺寸、技术成熟度方面,相比in-cell和on-cell具有明显的优势,仅在轻薄化上略逊于in-cell,但随着切割及强化工艺提升,差距将会不断缩小;在厂商布局层面,OGS工艺门槛较低,更有利于传统触控模组厂商和盖板厂商进行整合,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OGS全贴合技术:使得其拥有了非常好的透光性,使屏幕亮度提升,屏幕显示更加通透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内嵌式触控技术内嵌式触控则是将感应线路基板与显示面板整合,根据感应线路的不同位置,又分为in-cell与on-cell两种。in-cell的感应线路位于显示面板内部液晶像素中。on-cell的感应线路则位于显示面板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间形成简单的透明电极图案或AMOLED的封装玻璃表面第三十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二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In-cell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