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8篇)_第1页
2023年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8篇)_第2页
2023年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8篇)_第3页
2023年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8篇)_第4页
2023年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8篇)一、“百家争鸣”局面消失的缘由及评价

1、缘由: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见。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进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汲取、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进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进展的根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惜,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疼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见“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进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见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见“性本善”。

荀子也主见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汲取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反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见。

(2)庄子,继承和进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见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肯定的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进展趋势。

2023高二历史必修三学问点篇二

一、时间:17、18世纪

二、背景:①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气进展的严峻障碍。②自然科学的进展。

三、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四、内容:一用、二批、三毁灭、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一)英国(发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

观点:(1)社会契约制造君权国家;(2)人民授予君权;(3)人民肯定听从民选君权;(4)支持专制王权,可以干预私有财产;(5)宗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评论:提出最根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封建落后意识。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观点:

(1)国家政权不应干预私有财产

(2)主见君主立宪制,权力分属议会、君主。

(二)法国

地位:启蒙运动中心

缘由:资本主义进展到较高程度,封建专制制度严峻。

代表:

1、伏尔泰:(1)评价天主教会,但主见信仰上帝。(2)反对君主专制,主见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提出三权分立原则;(2)权力制约与平衡。

3、卢梭:(1)“社会契约”论;(2)“人民主权”说。

4、狄德罗百科全书派。

六、影响:

(一)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

(二)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三)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高二历史必修三学问点超全整理篇三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进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讨论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见: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讨论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标准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见: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认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表达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学问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见:

(1)提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盼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学问”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熟悉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讨论,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讨论“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抱负国》一书,他依据才智品德而不是根据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见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许多错误,但他鼓舞人们独立理性思索。为理性主义的进展奠定了根底。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许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殊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历史必修三学问点篇四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进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汲取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进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见,又称“三教合一”,主见以儒学为主和并汲取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头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领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缘由: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稳固,宋代统治者提倡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绽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见: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见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见: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见: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见;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消失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冲突日益锋利,社会动乱担心,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进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见: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熟悉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进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熟悉和实践的关系。

2023高二历史必修三学问点篇五

兴旺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化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消失,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赵过)、耧车(播种工具);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曲辕犁(江东地区)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地区);耕耙技术(南方地区)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浇灌工具:翻车(曹魏时马钧改制)、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农业的精耕细作的意义: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的运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进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缘由: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消失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缘由)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实立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男耕女织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精耕细作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根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夫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奉献

消极①小农经济比拟脆弱,简单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富强的缘由,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展缓慢和长期连续的重要缘由

高二历史必修三学问点总结篇六

宋明理学

【学问梳理】

一、三教合一

1、儒学:在汉武帝的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汲取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进展。

2、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汲取儒学精神,渐趋中国外乡化。

3、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儒学影响,主见“贵儒”又“尊道”。

4、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5、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既尊道、立佛、崇儒。

二、程朱理学

1、背景:隋唐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北宋儒学大师韩愈领先提出复兴儒学。

2、内容:

(1)二程的思想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提出“格物致知”的熟悉论。

(2)朱嘉的思想

①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人性与天理全都。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特征: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为核心。

4、本质: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供应理论依据。

5、地位:

(1)把儒学进展到一个新阶段,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学术影响到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还传及欧洲。

三、陆王心学

1、南宋时期陆九渊的思想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2)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3)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思想

(l)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强调内心反省,用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高二历史必修三学问点总结篇七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自然哲学。泰勒斯(公元前7世纪)。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创立了朴实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表达了古希腊人开头具有自办法识,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二、熟悉社会。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

1、背景。(1)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进展;(2)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泼;(3)此前已经开头具有的自办法识和精神的觉醒。

2、代表: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人的打算作用;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认为学问是公民参加公共事务和演说力量的根底。

3、评价。积极: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根本内涵;以培育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为自己的任务;强调人作为熟悉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认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气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消极: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无视人们熟悉的共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给主观随便性和极端个人主义翻开了便利之门。

4、希腊人文精神的根本内涵:熟悉社会,提倡疑心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打算作用。

三、熟悉人自身。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同时代)。人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才智,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强调学问的作用,学问即美德,提倡“知德合一”。影响(1)开创了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成为一门讨论“人”的学问。(2)崇尚学问和自由探究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提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熟悉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创立了规律学,经过严密的分析、概括、推理,最终才得出结论。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表达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2023高二历史必修三学问点篇八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疗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