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复习讲义_第1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讲义_第2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讲义_第3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讲义_第4页
八年级物理复习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复习讲义

刖S

1关于八年级物理复习讲义的几点说明,本讲义主要列有四大部分。

一、物理学习方法与技巧;(p2-3)

二、中考物理常被知识汇总;(p3-6)

三、主要知识点单元总结,共28个单元,八年级上下各14个;(p7-131)

四、中考相关专题学习提高,并附模拟训练;(P131-206)

2本讲义的几点特色。

一、讲义紧扣考试大纲,涵盖了中考要求的所有知识点;

二、知识讲解层次鲜明,规律技巧点拨到位。

三、按照中考教学知识体系划分单元,每单元又划分若干讲,每讲中分四部

分“知识概述”“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难点知识剖析”“典型例题学习”。

四、专题学习将物理思想与方法相结合,将易混点、易错点惊醒系统讲解,

精选例题,独特分析,规范解答。

一物理学习方法技巧

一、学好物理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基础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概念(定义),基本规律(定律),基本方法。

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这个概念是怎样引入的?定义如何?有什么物理意

义?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

“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

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如:对于“凸透镜’'一节的概念的理

解,“透镜”就是可以让光"透''过的光学元件,所以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关于“凸

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则从透镜的形状和“凹、凸”两个字的形状上找相似点,而关于“焦点”

则是利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可以把地面上的纸“烧焦”这个角度去考虑。在理解的基础上,用

科学的方法,把学过的大量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记忆下来,成为自己知识信息库中

的信息。前面学过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学过的东西记住了,到时才能从大脑信息

库中将信息提取出来。反复自我检查,反复应用,是巩固记忆的必要步骤。有人以为,理解

了就一定能记住,这是对人的思维和记忆规律的误解。一个人的一生见过、理解过无数的事

物,但只有那极少数(有人统计认为不足5%)经常反复作用在我们头脑中,而且反复应用的

事物,我们才能记住。所以每次课后的复习,单元复习,解题应用,实验操作,学期学年复

习等,都应有计划做好安排,才能不断巩固自己的记忆。

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

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而分析综合与比

较的方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特别是解决物理问题时,分析综合方法应用更为普遍,

如下面介绍的顺藤摸瓜法,发散思维法和逆推法就是这些方法的具体体现.

(1)顺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从已知条件推论其结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大多数的

题目的分析过程都用到。

(2)发散思维法,即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规律的多种表述,这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并联电路的

电阻是“越串越大,越并越小”,串连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3)逆推法,即根据所求问题逆推需要哪些条件,再看题目给出哪些条件,找出隐含条件或

过度条件,最后解决问题。

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没有积极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们从初中开始,

就要养成积极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

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上课以听讲为主,

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

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

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

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木”。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

行编号,以后要经常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四、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

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

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

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

固所学知识。

要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注意知识的运用,你得到的知识还是死的,只

有通过具体运用,才能扩展和加深自己对的知识理解,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考物理常备知识汇总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xlO5Km/s=3xlO8m/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

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C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x103Kg/m3=lg/cm3=l.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C,冰的熔点0℃,

水的比热容4.2x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x105Pa=10.3m高水柱。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时间(t):秒⑸面枳(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

温度⑴: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质量(m):千克(Kg)密度(p):千克/米3(Kg/m3)。力(F):

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

效率(11)

单位换算

1nm=l0-9m,1mm=10-3m,lcm=l0-2m;ldm=0.1in,lKm=103m,1h=3600s,1min=60s,

1Kwh=3.6x106J.1Km/h=5/l8m/s=l/3.6m/s,lg/cm3=103Kg/m3,lcm2=10-4m2,

lcm3=l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4(10-3),.微(10-6),K千(103),M兆(106)

公式

1.速度v=s/t;2.密度p=m/v;3.压强P=F/s=pgh;

4.浮力F=G^|p=p液gV排=G(悬浮或漂浮尸F向上-F向下=G-F<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尸Pt;7.功率p=W/t=Fv;

8.机械效率『W有/W总=611隔=6/赤=6/(6+0动尸fU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

作功);

物理学家与贡献

姓名贡献

安培:安培定则(右手定则)

牛顿(力)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色散、经典物理奠基人

托里拆利托里拆利实验T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

沈括固体传声、磁偏角

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浮力)、杠杆平衡原理

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原子行星(核式)模型

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

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

(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记住两个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

衡原理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地理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重力会

随位置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m,v无关,但会随状态、温度而改变;惯性是物体

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快慢都无关;比热容是物

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和温度无关;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物质种类、

长短、粗细、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

4、科学探究有7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5、物理方法是在研究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有类比法、等效

替代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如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

只让其中个因素(即变量)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I与U、R的关系、探究蒸发

与什么因素有关)。等效替代法(如求合力、求总电阻),模型法(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磁

感线,光线),

6、会基本仪器工具的使用:刻度尺、钟表、液体温度计、天平(水平调节、横粱平衡调

节、游码使用)、量筒、量杯、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测电

笔、电能表。

7、传播介质:声音:除真空外的一切固、液、气体.

光:真空、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

8、常见的(1)晶体(有一定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研、蔡、各种金属

9,(2)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10、常见的(1)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常见的导热体:金属,不良导热体:空气,水,木头,棉花等。

常见的新材料有纳米材料、超导材料、记忆合金、隐形材料。

11、运动和力的关系:①.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a受平衡力:保持静止。b受非平衡力:

沿合力方向运动

②.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a受平衡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受非平衡力:如果力的方向与

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如

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将保持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力

平衡,合力为0;物体受非平衡力将改变运动状态。

物体做功的条件:有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12.常见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手影游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

队,检查物体是否直可闭上只眼。射击时的瞄准,“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确定视野(一

叶障目),判断能否看见物体或像

常见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潜望镜,自行

车尾灯(反射器)。

常见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等物体,鱼民叉鱼时要向下叉。放在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

折。透过篝火(水气)看到的人会颤动。看日出。海市蜃楼,放大镜,星星在眨眼睛(闪烁)。

13成像:⑴成实像:小孔成像(太阳光斑);照相机(电影);幻灯机(凸透镜u>f)

⑵成虚像:①平面镜成像:照镜子、潜望镜、水中的倒影、光滑表面上的影子;②透镜

成像:放大镜(老花镜)看物体、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近视镜);③折射现象:看水中的物

体:透过水和玻璃看物体、琥珀

⑶成放大的像:凸透镜u<2f时成的像

⑷成缩小的像:凸透镜u>2f所成的像、凹透镜成的像

⑸成等大的像:平面镜、潜望镜、凸透镜u=2f成的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的虚像。

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F>〈2F时)

14力方向大小

重力(G):竖直向下G=mg=pvg

压力(F):垂直指向受压面F=G(物体放在水平面匕且在竖直方向上不受其它外力忖)

支持力(N):垂直接触面向外N=F压(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摩擦力⑴: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4F拉(物体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拉力(外力)(F):与用力方向一致(如与绳子、手方向一致)

合力(F合):与大力相同F合=F1+F2=(同一方向尸F1—F2(相反方向)

浮力(F浮):竖直向上F浮=G排=p液gv排

15.常见的扩散现象(本质是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1)、用盐水腌蛋,蛋变咸。2)、

八月遍地桂花香。3)、墨水(糖、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满杯水都变黑(甜、咸)了。4)、长期

放煤的墙角处被染黑了。5)、在水果店能闻到水果的香味,吵菜时闻到菜香味。(闻到各种

味道都是扩散)。6)、蒸发、升华也是扩散现象:酒精涂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樟脑丸过

段时间变没了。

16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大压力;③用滑动代替滚动。

如(1)塑料瓶盖的边缘常有一些凹凸竖直条纹(2)在冰封雪冻的路上行驶,汽车后轮常要缠防

滑链,(3)自行车刹车把套上刻有花纹的塑料管(4)刹车轮胎上印有花纹(5)手握油瓶要用很大

的力(6)鞋底有花纹(7)捆重物用麻绳(8)克丝钳口刻有花纹(9)拿起重物要用力(10)车陷在泥

里,在轮胎前面垫-一些石头和沙子

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更光滑。③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

油,气垫,磁悬浮。④用滚动代替滑动。如:(1)搬动笨重的物体时,人们常在重物下垫滚

木,(2)给机器上润滑油(3)自行车轴上安着轴承(4)向锁孔里加一些石墨或汕,锁就很好开

17.解释常见惯性现象:A、甩掉手上的水。B、汽车到站前关闭发动机仍能前进一段

距离。C、在行驶的列车上行走的人,火车突然刹车时会向前倾倒D、汽车行驶时,坐在前

排的人必须系上安全带,以防紧急刹车E、飞机投弹要命中目标,必须在未到目标正上方时,

就提前投掷F、用铲子把煤抛进煤灶内G、摩托车飞跃障碍物H、拍打衣服,使附着在衣服

上的灰尘掉下来I、抖掉理发师围布上的头发J、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18.增大压强的方法:①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口常磨得很薄)②医生注射用的针尖做得

很尖③铁钉越尖越容易敲进木块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啄木鸟的嘴很尖⑥滑冰的冰鞋要

装冰刀

减小压强的方法:①骆驼的脚掌比马要大几倍②拖拉加(坦克)要加履带③坐沙发比坐

凳子舒服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书包带常做得很宽⑥运载钢材的大卡车比普通汽车的轮

子多⑦滑雪要用滑雪板⑧钢轨下铺枕木⑨房间的地基要比地血上的墙更宽

三知识点单元总结

1长度的测量

-、知识概述

物理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测量.所以,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

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学习物理的必要准备,本周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测量最重要

的初步知识——长度的测量,让学生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一些特殊的方法测量物

体的长度.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正确使用刻度尺

1、刻度尺使用前要做到“三观察”:

(1)零刻线;

(2)量程;

(3)分度值.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1)刻度尺的方法:尺沿着所测长度,并且刻度紧贴该长度.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

(3)精确测量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正确记录测量结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三)误差

1、减小误差的方法:

(1)改进测量仪器;

(2)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常用方法)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1)误差在测量中是不可避免的,只可减小,不能消除;

(2)错误是由于测量过程中操作不正确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而且是必须避免

的.

三、难点知识剖析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1m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299792458

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除米以外,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

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m)、纳米(符号为nm).它们同米

的换算关系为:

1km=1000m=10'm

1dm=O.1m=Wm

1cm=O.01m=10-2m

1mm=O.001m=10-im

1um=O.000000101=10-111

1nm=0.0000000001m=10-9m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刻度尺的外形如图所示.使用刻度尺前我们应先观察:

刻度尺外形图

(1)它的零刻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线在最左端,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20cm,也就是说

它最多能测20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cm.

3、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贴在所测长度上,如图甲所示.

(2)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重合或是平行,不能将刻度尺斜放,这样结果不准确.如

图甲是正确的,乙是错误的.

(3)零刻线磨损时,要从其他刻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

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所示.

零刻线磨损的尺也可使用

(4)正确读数

这一部分应包括两方面内容,--是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如图所示.否则读出

的数值是极不准确的.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二是我们在读数时总会有一个估读值.当物体长度正好卡在刻线上时,我们读的估

读值为零,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下图甲所示,其读数应为2.50cm,不能读作2.5cm,

若长度在两刻线之间,我们读数时的估读值就不为零,记录时要把估读值记上,如下图

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2.42cm.读估读值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不能再向下读

了,因为估读值本身已经不准确了,因此再读出的值是没有意义的,不应读取.

甲乙

(5)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将数字和单位都写上,只写数字或只写单位是没有用的.这

一点你特别要注意,不仅在写长度结果时,只要是有单位的物理量,都应在表述时写明

单位.

在这里,我们还要理解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误差的问题.因为估读的问题,我们测

量的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是误差.因为操作和估读等现象的存

在,误差是必然存在的,不可消灭的.但误差可以被减小,方法就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

长度测量中常常遇到一些不便直接测量的问题,例如,测一张纸的厚度,细铜丝的

直径,硬币的直径,测一段曲线的长度等需要用刻度尺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间接测量,以

下介绍三种常用方法.

“化曲为直的替代法”可用于测一段曲线的长度,如测地图上一段海岸线的长度,

可用一根不会伸缩的柔软细线重合在待测曲线匕在细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然

后将细线放直,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长度就是待测曲线的长度.对比较长的曲线,可

用一个轮子先测出它的周长,再根据轮子沿曲线滚动的圈数就可算出曲线的长.

“测多量少的累计法”可用于测量微小物体的长度.当被测长度较小,而测量工具

精确度不够时,可将较薄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后再计算求出单一长度.如测

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的直径时均采用此法.

“辅助手移法”即对于形状不平直的物体,要测量其某部分的长度,可利用三角板

等辅助工具来测量,如测圆锥体的高,乒乓球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硬币的直径等可

借助一些简单的辅助器材(如三角板、直尺等)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平移”到刻度

尺上,从而可由刻度尺上读出该物体的长度例如测小瓶、锥体、圆台的高等可用三角板、

刻度尺如图的放置来测量.

【典型例题】

例1.小宇在家中建立了家庭物理实验室,他先用一个瓶口水杯,一张厚纸片,一支筷子

和一些水,请你帮助他用现有知识设计几个有趣的实验。

解析:

1.杯里倒上水,把筷子斜放在水杯里,筷子看上去从水面处弯折了。

2.杯里倒满水,把纸片剪成杯口大小(比杯口稍大)放到杯上,用手按住纸片,迅速

使杯子倒过来,松手。看到水并没有溢出来.

评注:在家里建立家庭实验室是个非常好的培养我们对物理的兴趣和锻炼观察、思维能

力的手段,在家里现有一些废旧的生活用品都可以直接或经过改装变成我们的实验仪器,快

去动手做一做吧!

例2.如下图所示,该物体长度是()

A.10.94cmB.10.9cm

C.2.9cmD.2.94cm

解析:选A、B项是误把物体右端示数当做物体长度,选C项是没有估计值。

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时,被测长度数值上就等于其两端所对刻

度值之差。本题中物体左端所对刻度值是8.00cm,右端所对刻度值为10.94cm,所以物体的

长度为10.94cm—8.00cm=2.94cm。所以应选D项。

答案:正确选项为D

启示:(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弄清刻度尺的分度值是非常关键的;(2)用刻

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不一定非要让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只要认清物体两端分别

对齐的刻度值,知道被测长度总等于其两端所对应刻度值之差就行。

例3.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26cm==m

解析:要做好单位换算的题目,首先必须把单位换算关系弄清楚,即把大小单位之间

的进率关系记清楚,其次抓住单位的“换”和“算”两个字做文章。26cm是26个1cm,

,11

1cm=--ITI-----

100,所以26cm是26个100m,这就由厘米换算成米了。

1

X—

其正确的解答为:26cm=26100m=0.26m

说明:本题考查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也考查基本的记忆能力和运算能

x-----m=0.26机

力。解题的关键是:(1)记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26cm理解为26100;

(3)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单位和数字一起进行乘、除运算。

单位换算题目的解题规律可简单归纳为:“数不变,单位换,进行算”。

数不变进行算

-1、W

26cll1=26*--------m=0.26m

100个

单位换

例4.在学校运动会中测量跳高成绩时,应选取的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A.分度值是1cm的15cm皮卷尺

B.分度值是1mm的1.5m钢卷尺

C.分度值是1mm的米尺

D.自制一根分度值是1cm的硬杆长尺

解析: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第一步要看测量的具体需要,确定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

度,再根据测量要求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第二步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种类的长度测量

工具。

正确答案:D

说明:解答本题很容易出现错选B和C,其思维障碍是不会抓住测量的具体要求,没有

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误认为分度值越小越好,解决的方法是:①从理论上掌握选用刻度

尺的方法;②在实际中多动手、动脑,将学到的物理知识联系实际。

例5.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

是米()

A.一名学生的身高为16.3

B.一支铅笔的长度为0.175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D.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为1.9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估测长度的能力,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

10—20cm,0.175m=17.5cm,符合常识,因而B选项是正确的,A、C、D选项中,若以m

为单位,显然不符合生活常识,是错误的。故选B

评注: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只写数字未标明单位是初学物理者最易犯的错误

之一,要正确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多积累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值,如人

的身高、课木的厚度、课桌的高度等作为解题的依据。

例6.找出下图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的错误之处。

解析:正确放置刻度尺的方法是贴、平、齐,即(1)刻度尺有刻度线的边跟被测物体

紧贴。(2)刻度尺跟被测物体的边平行。(3)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跟被测

物体的起始端对齐。

本题要求指出错误之处,即只需指出错误的地方就可以了。如解答时写成“①应该对齐

零刻度线;②尺应该与被测物体平行;③刻度尺的刻度线应该紧贴被测物体”,则变成“改

正错误之处”反而不符合题目要求。故本题的错误之处:①被测长度起始端没有对好零刻度

线;②尺面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③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2运动的描述

一、知识概述

(一)复习第一章的知识,灵活使用刻度尺,正确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熟记长度单位

间的换算.

(二)学习第二章前两节的知识: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匀速

直线运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参照物的选择

(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研究对象本身除外)

(2)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物体,被选作参照物以后就假定为不动.

(3)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三)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快慢不变,方向不变(对同一参照物)的运动.

三、难点知识剖析

(-)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S

V-•一

3、公式:*

4、速度单位:m/s,km/h等.

换算关系:lm/s=3.6km/h.

(二)平均速度

1、变速运动: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

2、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7.

说明: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才有意义.

四、典型例题学习

例题1、2003年5月25日,我国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

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

用。定位卫星是一种地球同步卫星,地球上的人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这时人们选择

的参照物是()

A.地球B.月球

C.太阳D.行星

解析:地球上的人观察导航定位卫星,觉得卫星是静止的,地球上的人是从自身角

度出发,也就是以和自身连在一起的地球作为参照物进行观察比较的。由于导航定位卫

星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导航定位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答案:A

例题2、火车的速度为72km/h,汽车的速度为18m/s,贝lj()

A.火车的速度大B.汽车的速度大

C.两者的速度一样大D.无法确定

解析:比较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必须使速度的单位相同。因为lm/s=3.6km/h,所

以汽车的速度以千米每小时作为单位是v=18X3.6km/h=64.8km/h<v火=72km/h。

答案:A

例题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速度为6m/s,那

么物体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m/sB.4.8m/s

C.5m/sD.6m/s

解析:要求物体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必须用物体通过的全部路程除以通过全

部路程所用的时间。

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HH。

与■力■三

通过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与一。

通过全部路程所用时间4为。

2r2”吗2x4n的x&n/ij。

V-——1------------------4J8mft

通过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14++如曲+6*。

答案:B

3运动的计算

一、知识概述

1、测平均速度,计算平均速度

*,■

2、从基本公式v变形得到公式s=vt或.\来计算时间、路程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应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运动问题。

1、速度

物体运动的快慢涉及到两个因素:一是运动的路程,一个是运动的时间。日常生活

中,人们常采用规定相同的运动路程,比较物体的运动的时间。物理学中采用规定相同

的运动时间,比较物体的运动路程,为此引入了速度这个物理量,即速度是表示物体运

动快慢的物理量。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时刻和任何地点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因此在匀速直

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只知道物体运动的时间或

通过的路程,是无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的。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时间4即物体的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它通过这段路程所

用的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表示该物体在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

任何时刻的运动情况,它不是由路程长短或时间多少决定的,而是由i这个比值决定的,

因此,比较不同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

3、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为了粗略地反映做变速运动的

s

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入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其公式是“7。

虽然平均速度的公式跟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相同,但物理意义是不同的,匀速直线

运动的速度I可以表示这个物体在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任何时刻的

运动情况,它不是由路程长短或时间多少来决定,而是由;这个比值决定的。而变速直

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的r,则只能表示物体所求的那段路程的大体快慢情况,或者说平均

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而不能反映某一时刻的运动情况。由

于选取的时间或路程不同,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它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

任何-一段时间的运动情况。

4、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情况下二者不相同。如某物体在3时间内以速度v,匀速

--十―

运动,接着在心时间内以速度内匀速运动。这个物体的速度平均值为“.2。平均

速度应当根据在4+4时间内通过路程求出,即平均速度“+匕。很

容易看出,只有在4这样的特殊情况下,速度的平均值与平均速度才相等。

5、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表示吗?

«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用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

工来表示运动的快慢,从道理上讲是完全可以的。实际上,在赛跑、竞走和游泳比赛中

£

就是用这类办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是假如把速度定义为;,则速度越大,多

i工

值越小;速度越小,?值越大,这样人们很不习惯。而定义7,速度大,:的值也

大;反之,速度小,t的值也小,人们更习惯。

三、难点知识剖析

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情景,利用公式进行多步计算。

例1、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丫=5八,有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B.由s=v•t,有s与v成正比,与t成反比

C.由t=s/v,有t与s成正比,与v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答:

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恒定的,它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运动时间

越长、速度越大,运动的路程也越长。运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路程的长短和运动速度的

大小。所以B、C正确。

小结:抓住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的特征分析。

例2、在一次人工爆破中,用一条96cm长的导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

火线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线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

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的安全区?

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公式7》多种方法做出比较

得出结论。

解法一:(比较时间)

已知.q-OL&M/s.与-,。』.

求:t„t2

4•一-9—.如

f25001!

.-*1"--------*1lnOnQf

Vt>>t2

・,•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二:(比较路程)

已知:Si=96cm,VFO.8cm/s,v2=5m/s,s2=500m

求:s/

..4h500M

4■立■=■...——IONONJ

解:/必〃

s/二Vit尸0.8cm/sX100s=80cm

Vs/<s>

・••人能跑到安全区

例3、(2004•上海)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

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如下图(a)、(b)所示。

(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做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

______秒。

(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米。

(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

解析:题中给的路程一时间图象表示的是物体在各时刻所对应的位置坐标。图象上

两点所对应的时刻差表示物体在这两点之间运动的时间,所对应的位置坐标差表示物体

在这两点间通过的路程,而物体的运动速度由则两点间的位置坐标差和时刻坐标差的比

值确定,即若路程一时间图象是直线,则可得出“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

等”,即物体做匀速运动。

在图(a)中找到甲车对应0.6m路程的两点,可得出它对应的运动时间为6s,图(b)

中AB对应的路程为s=l.8m-0.6m=1.2m;在图(a)中任取一段时间0〜6s,它对应的位置

N・生・"“痴-0.imfe

坐标为0m、0.6m,则•6i。在图(b)中任取一段时间0〜6s,它对应

电--1L垢-O^nrfi

的位置坐标为0m、1.2m,贝IJ坛由。故有v.Rv,。

答案:⑴匀速(2)1.2⑶小于

归纳点评:图象法是物理研究中的种方法,能直观地描述两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

系。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纵坐标、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找出相互对应的

坐标,然后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例4、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

其沿着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图片。

第一张骐片第二张照片第三张奥片第四张燮片第五张骐片第六张型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列表如下:

照片序号123456

时间t/s010203050

路程s/mm12.022.2

048.7

(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运动,蜗牛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是

mm/s,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为mm/s。

解析:由图可看出蜗牛运动的起点在刻度尺的1cm处,而非0刻度;所以第4张照片

对应的路程为44.3mm—10mm=34.3mm,第5张照片对应的时间为40s,第6张照片对应的路

程为61.2mm。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在相等的时间内蜗牛所走的路程并不相等,所以蜗牛

的运动是变速运动。蜗牛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

*22Jmm.,,.

”-----------------IJlmmH

/30«

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为

V---.\22nuxii

t50>。

答案:(1)

时间t/s01020304050

路程s/mm12.022.234.348.

061.2

7

(2)变速1.111.22

归纳点评:此题既考查速度的计算、长度测量的知识,同时还考查了记录和处理实

验数据的能力。永远不要忘记测量物体长度的起点,正确记录所对应的路程和时间,根

据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进行计算处理。

例5、李瑾同学正常步行20s走了24m的路程,求他步行的平均速度?如果她正常步

行,从家到学校要走lOmin,那么她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m?学校到电影院有

1.2km,李瑾正常步行去电影院大约用多少时间?

分析:①在找“已知”、“求”的基础上,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从求入手,正确

选用计算公式。

②题目中的s、t和v是对同一段路程或时间而言的,若在另一段路程或时间还有

问题需解决,则s、t和v就要用脚标加以区别。

解题步骤:

已知:s,=24m,ti=20s,t2=10min=600s,s3=l.2km=1200m

求:V、S2、ta

v-文

解:4ffl,

<2-L2m/sxfiOOs-720M

.*31200^

h------------------lOOOr

♦v1.2Kfs

答:李瑾正常步行速度是L2m/s;家到学校720巾;她从学校走到电影院用了1000s。

4声

一、知识概述

本周我们学习声的有关知识,首先我们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

需要什么条件,有多大的传播速度等;接着我们来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决定乐音特征

的三个因素;最后我们介绍超声与次声的特点及应用。

二、重难点

(-)重要知识点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

度有关。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才为340m/s。

4、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

噪声。

5、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幅

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来表示。

6、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震动快慢有关,物

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7、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用Hz表示。

8、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响度、音调和音色是决定乐音特征的三

个因素。

9、减小噪声影响的途径:(产生一传播一接收)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10、超声与次声。

三、典型例题:

例1、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有发声体存在

B、发声物体在空气中振动

C、发声物体在真空中振动

D、人看到了发声物体的振动

解析:

正确答案是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如果没有介质,尽管物体振动,人们也听不到

声音,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人们听到声音是由于介质将声波传播到人们的耳朵,引起耳膜的振动,使得人们可

以听到声音。

例2、工人甲在一根较长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工人乙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可

听到()

A、一次敲击声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D、四次敲击声

解析: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人在铁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第•

次是从铁管中传来的,第二次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答案:B

例3、甲同学在钢管一端敲击一下,乙同学用耳朵贴在钢管的另一端听,若乙听到两次

响声,则钢管至少有多长?

解析:

甲敲击钢管,使钢管振动,并引起空气振动,声音沿钢管传播比沿空气传播得要快,

这样传到乙同学的耳朵里就有先后,但是要时间差不小于0.1s,耳朵才能区分两个声

音。

设钢管长为L,声音在钢管中1s能传播5200m,声音在空气中Is能传播340m,则声

音在钢管中传播的时间,.五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前‘,由于

%一*.LQ.口

3405200-,则L236.4m,即钢管至少要36.4m长,才能听到两次响声。

例4、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解析:

正确答案是D»女高音和男低音,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它是由声源的

频率决定的;而“独唱”和“轻声伴唱”出现的“高”和“低”,指的是响度,它是由

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例5、一位同学晚上在家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取下面哪种方法()

A、让家人把耳朵塞住

B、用棉被把电视机包住

C、把音量开关调至最小,不让电视发出声音

D、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

解析:

要想电视发出的声音不影响家人的休息,就要设法减弱声音。其基本途径有:①在

声源处减弱,如说将音量开关调小;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将门窗关好;③在人耳处减

弱,本题中要想既不影响自己看电视,又不影响家人休息,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耳机插匕

自己用耳机听。故本题答案为D»

5声音的利用

一、知识概述

本周我们了解什么是回声,回声的形成。知道人区别回声和原声最小时间。掌握回

声的利用。

二、重难疑考点剖析

(-)重难点知识讲解:

1、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在界面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2、人区别两次声音的时间△t/0.1s

人区别回声和原声的时间,△t'O.1s.

但产生回声和听到回声、分辨回声不是一回事。产生回声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有障

碍物就存在回声,但我们不一定能够分辨原声和回声。由于人耳只能区分相隔0.1s以上

时间的两个声音,所以当回声返回的时间不到0.1s,人就无法听到回声;在空的教室里

说话,回声返回的时间为零点零几秒,说话的人可以感到回声加强了原声;在坐满人的

大厅里说话时,因为人和衣物吸收了声波,回声现象就不那么明显。

3、声源发出声波和被障碍物反射回的声波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即回声的速

度与原声的速度相同。

4、声的利用

(1)总的说来,人们对于声的利用有两大类:一是利用声传递信息,二是利用声

传递能量。

(2)超声波的利用:与声音(可听)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有广泛的应用。具体来说,超声波的利用一般有以

下几个方面:

①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声呐装置,测定物体在水

中的位置。

②利用超声波能够成像的原理可制成B超仪,它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③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可测量物体的速度。

④利用超声波使器物中的污垢产生剧烈振动,可制成超声波清洗器。

⑤利用超声波的穿透力强,可制成超声波探伤仪,用来检查金属内部的缺陷。

⑥利用超声波的功率大,来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状态,或者加快这种变化的过程。

(二)难疑考点剖析

1、如何理解声的概念

(1)声的概念:声指的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它不一定能被人们

听见。它包括频率在20Hz以下的次声波和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超声波。人们听见的声

叫做可闻声,通常习惯称为声音。

(2)声波:次声、声音和超声都是声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通称为声波。对

于声波的划分是习惯上的、近似的。其实,接近20Hz的强次声也能被人听到。对于高于

20000Hz的超声,不少人也能听到,因此,对声波的划分不能绝对化地去理解。

2、利用回声测距离

用超声波做成声纳,发出超声波,到接收返回的超声波所用时间为t,则从波源到

S=-vt

障碍物的距离2.

如例1所示

3、人要听到自己的回声,则障碍物到人的最小距离应为:

S=—»<

2且t>0.Is

S之^X340M/SX0.k=17M

三、解题方法技巧点拨

例1、利用超声波可测海洋的深度,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L5X10,m/s,若船

上发出信号6秒钟后在海面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底的深度是多少?

点拨:

回声测距离超声波测距离。利用声源的声波传播到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t,和声速

V,计算出声音传播的路程,再算出需要测的距离。

解:

声音在6秒钟传播的路程:

S=vt=l.5X10'm/sX6s=9X10'm

/=—S=-X9X1O3M=4.5XIO?M

海底的深度22

例2、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有()

A.买西瓜时,拍拍西瓜听听声音就可知道西瓜是否是熟的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

C.老师听到教室里的说话声就知道是哪位同学在说话

D.利用“B超”可以获知孕妇体内胎儿的发育状况

解析:

是否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首先要明确怎样才叫传递能量,它与声传递信息是声的

两个不同的应用。声传递信息指通过声音告诉我们某个事件或者消息,而声传递能量指

通过声的方式传递一种类似于力量的东西,它可以造成一些除感官以外的其他影响。A

是利用声音特征来区分成熟西瓜与未成熟西瓜,属于信息方面的利用;B是利用超声除

去体内结石,属于传递能量方面的利用;C是根据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来区

分是哪位同学在说话,属于传递信息方面的利用;D是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答案:B

例3、小明站在行驶和船上对着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s听到回声,若船行驶速度

为4m/s,空气中声速是340m/s,问小明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多远?

解析与解:

小明乘船从A到B听到回声,

则S时+S,.-2AC

,幽3J《呐”—幅崂=—x(340x2—4x2)m=336m

5c22

若船远离悬崖,则S=344m.

例4、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