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教案名师优秀教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教案名师优秀教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百分数的意义》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理解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良好的数感。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学方法总结法、讨论法、小组合作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姚明投篮的图片,谈话:知道这是谁吗?你知道姚明的哪些信息?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共享。指名说一说。(姚明的篮球打得很好)谈话:我们班也有篮球打得很好的同学,那你知道他们三个人说的投篮技术最好吗?拿出导学案,说一说你的思考。(导学案中的问题:要知道三场中谁的投篮技术最好,你认为可以怎样比较?为什么)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比较方法,例如先算出三场中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再进行比较。二、自主探究1.学生汇报,指名说说16/2513/203/5分别表示什么?2.引入百分数提问: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的投篮技术最好吗?组织交流时,让学生说清楚比较的过程和结果。指出: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指名叩打改写的结果,教师作相应的板书。3.揭示百分数的意义提问:64/100表示那两个量比较的结果?那个量是那个量的一百分之六十四?让学生分别说一说65/100604/100的含义。指出: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作百分比或百分率。4.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学生自学教材P85页第二段的内容。提问: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什么?师范64%的读、写方法,并要求学生模仿着读一读、写一写。学生把65/100604/100改写成百分数,并读一读。5.课件出示,读出每个百分数,并说说每个百分数的含义一瓶果汁中,苹果汁占60%葡萄汁占40%雪花啤酒的酒精度是3.2%茅台酒的酒精度是52%6.课件出示练习十四第2题学生按要求写出横线上的百分数,再说说每个百分数的含义。提问:根据体重的百分数,你对我国的西部地区有哪些新的了解?三、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1.课件出示: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说说为什么。⑴一堆煤97/100吨,运走了它的70/100。(2)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明确97/100吨不能用百分数表示,因为百分数表示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而97/100吨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量。2.通过刚才的思考,你知道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吗?课件出示表格,学生思考后回答。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不能表示具体的量。四、巩固提升1.课件出示: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①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②一个梨重15%千克。()③今天参会人数是座位数的106%,说明开会时有人要自己搬椅子进会场。()指名回答,说出理由。2.根据下面每个百分数的意义填空。(1)学校合唱队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5%。学校合唱队中那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00,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六年级一班学生的近视率是20%。六年级一班学生中,()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0%。2.游戏中的百分数游戏规则:音乐响起开始写,音乐结束停止写,写到10个表示完成计划任务,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好,你能用百分数说出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吗?3.请用百分数妙解成语。半壁江山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我的新家我做主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家庭规划和建设。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认识它们不同的种类和性能,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3、采用分工合作的研究方式,解决规划设计中的实际问题。4、通过调查、讨论、购物等活动,让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与初步的理财意识。二、教学重点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认识它们不同的种类和性能,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收集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了解其不同的型号。2、制作多媒体课件。3、电视机、卷尺。4、介绍等离子电视机和液晶电视机的录像。(二)学生准备L、了解家庭常用电器的多种不同类型。2、了解等离子电视机与液晶电视机的区别。四、教学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用PPT先播放城市变化、飞速发展的情景,再伴随优美的音乐欣赏优雅、宁静的新居环境。(2)教师提问: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家都乔迁新居,过着幸福生活。乔迁新居后家中应该有哪些变化?(3)学生交流;(4)教师引导:很多新家会添置物品,包括家用电器。随着科技发展,有很多新型的家用电器已经具备更多更先进的功能,值得我们去选购,让我们参与家庭的规划和建设,做新家的小主人。(5)板书课题:我的新家我做主。2、学习探究,掌握家用电器的选购方法。(1)出示新家的平面图,认识结构,学生指出家庭常用电器应该放置的合适位置。(2)用PPT播放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图片,让学生说说哪些是和自己家一样的,哪些是不同的。老师和学生交流不同类型的家用电器的信息,共同完成课本“填一填,写一写”。(3)出示教室里的电视机,让学生观察并估猜它的尺寸大小,再用尺子量一量,从课本中查出它属于什么规格。(4)了解屏幕尺寸后,请多个学生用平时在家看电视的距离站在电视机前,对照课本知识争当“护眼标兵”。(5)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等离子电视机和液晶电视机的资料,分成辩论两方阵,假设自己是一种电视机地经销商,各自推销自己的电视机,说特点,说优势,双方进行短时辩论。(6)教师播放录像:等离子和液晶两种电视机,比较优劣,汇总表格。(7)PPT出示思考题:张小路搬新家,需要为客厅和房间添置彩电,她准备8000元,请帮助她选择合适型号的电视机。(8)学生分组讨论:采购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9)学生“头脑风暴”,交流考虑的各种因素,填写课文第2页的采购因素排序图。(10)归纳指导,板书要领:符合实际、品质优秀、价格合理。3、实践操作,合作调查。(1)、教师谈话:书本中介绍了彩色电视机的很多知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彩色电视机的选购方法,用同样的方法选购其他家用电器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准备?让我们一起拟定一份“家用电器的市场调查计划表”,为新家更好地选择家用电器,更合理的建设做准备。(2)、分组讨论,确定调查的家用电器品种。(3)、教师引导,拟定计划时要周密考虑:如何保证小组调查成功?调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4)、师生共同讨论如何有效地分工合作;采访的联系注意点;资料收集、记录、汇总的小窍门。(5)、完成“家用电器调查计划表”。选好组长,分配落实小组每个成员的任务,选用双休日或假期时间完成信息收集和调查任务。4、成果交流,总结得失。(1)、学生交流完成的调查小报告。(2)、集体汇总一份家庭常用电器的选购方案。(3)、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设立奖项,评出“合作优胜”组、“调查成果显著”组、“积极解决问题”组等,激励学生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步和获得成功。2、做家用电器的小主人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阅读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的重要性。2、掌握阅读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的正确方法。3、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科学合理地使用家用电器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掌握阅读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地正确方法。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家用电器实物、遥控器和说明书。2、学生准备:家用电器的说明书。四、教学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节,导入新课。(1)故事介绍生活中的“马虎人”:如添置了新电器,胡乱按钮;昂贵的价格买回电器,只会使用最简单的功能。(2)学生讨论导致原因,说说阅读说明书的重要性。(3)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分组讨论,明确认识、掌握阅读重点。(1)、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某同学的说明书文件收藏夹。展示多种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教师引导:我们在安装、使用、维修家用电器时,都要用到这本“说明书”,所以,要妥善保管好。有的家庭用一个文件夹把所有的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都依次夹在里面,便于查阅,这是个好方法。引导学生评议这样保管的好处。建议借鉴这一做法。(2)小组讨论:你阅读过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吗?你是怎样阅读的?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经验教训?建议阅读过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的学生可多谈一些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认识阅读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的重要性。(3)了解说明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归纳说明书中大体包括3个组成部分:一,安全注意事项。二,结构说明。三,操作使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这几方面,掌握阅读的重点。3、竞赛比拼,实践操作。(1)学生自学空调遥控器操作方法和步骤。进而研究电视机的使用说明书。(2)小组代表比赛操作。教师规定操作项目,要求学生看懂说明书并做一做。比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看懂,操作规范。结合操作讨论“注意事项”。(3)评比得出“规范操作优胜”。(4)小组选定一种家用电器,研究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概括要点并记录下来。(5)分组交流,汇总成一张总表。表扬准确概括、掌握要领到位的小组。(6)作业布置:选择一种校园内的电器设备,书写一份使用注意事项,张贴在电器设备旁,帮助和提醒使用操作的人。4、小结学习,拓展延伸。(1)学完后可推选一名代表谈谈小组内的学习收获。(2)探究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在使用前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的?例如:药品、衣物、食品、玩具等。(3)鼓励学生回家后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广泛阅读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说明书。可再家长的指导下边阅读边动手操作。(4)鼓励学生将家中的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进行归类摆放,养成良好的物品归类习惯。3、学习使用家用电器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享受高科技生活的情感。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电视机,认识它们不同的种类和性能,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3、采用认真阅读课本或说明书的方式,学习使用电视和机顶盒。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彩色电视机与机顶盒的连接及使用方法。二、教学重点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电视机,认识机顶盒,掌握电视机和机顶盒的连接方法。三、教学难点正确连接电视机和机顶盒。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收集各种电视机的图片,了解不同种类的电视机。(2)制作多媒体课件。(3)电视机、机顶盒。(4)介绍等离子电视机和液晶电视机的录像。2、学生准备:(1)了解电视机的多种不同类型、机顶盒的作业。(2)等离子电视机与液晶电视机的区别。五、教学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用PPT先播放介绍电视机不断发展的录像,出示家庭中常见的电视机。(2)教师谈话:是否喜欢看电视?平时喜欢看什么节目?让学生充分交流,引发学生的兴趣。(3)教师引导:很多新家会添置物品,包括电视机。随着科技发展,我们都看上了数字电视,非常清晰,今天让我们学习使用电视机,收看数字电视。(4)板书课题:学习使用电视机2、学习探究,了解使用电视机的注意事项。(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再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后了解到了什么知识。(2)引导学生了解电视机摆放时周围应留一定的空间,以利于通风透气和方便接线。(3)小组讨论:观看电视节目时,多少距离最合适,激励“护眼标兵”。(4)介绍保护电视机的方法:不频繁开关,注意防雷,介绍使用电视机防雷装置。(5)归纳指导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板书要领:预留空间、散热、防雷。3、实践操作,学会方法。(1)教师谈话:刚才我们了解了彩色电视机的很多知识,现在我们家里都在看数字电视,你知道观看数字电视时,除了彩色电视机,还要什么设备?(2)出示数字电视机顶盒,介绍彩色电视机和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连接方法。(3)学生分组操作,掌握连接方法。(4)教师引导,操作时要注意观看使用说明书,了解各个接口的用途。(5)选好组长,安排小组每个成员的操作任务,教师巡回指导。4、总结评价,交流得失。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方程单元教学要求:本单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ax-b=c,ax+b=c等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x=c等方程的解法。难点:会列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关键:使学生能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正确解答。第一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启发: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4、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5、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交流中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1要求学生接着例题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最后让学生写出答句。6、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7、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引导学生关注:1)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2)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3)解出方程后,要及时进行检验。二、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做练习一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么做,依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时,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3、做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4、做练习一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的。三、作业做练习一的第4、5题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板书设计:教后记:第二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2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解方程4x,12,5023x-1.02,0.36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尝试练习师:刚才的两道题同学们完成得很好,这道题你们还能自己解决吗,试试看。30x?2,360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全班交流。指名学生说一说,解这个方程是第一步需要做什么,这样做依据了等式的什么性质,三、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一第7题(1)师: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你能根据这个公式列出方程吗,指名列方程,全体独立解答,集体订正。(2)学生自己列方程解答,全班交流订正。2、练习一第8题引导学生把杨树与松树有关的信息分别列表整理,再结合列表找出数量关系。3、练习一第9题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分析熟量关系,是结合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生独立解答,订正。4、练习一第10题师学生简单介绍相关天文知识后,学生独立解答。5、练习一第1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字母分别表示晓玲出生时的身高与体重。6、练习一第12、13题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再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说一说你这一节课的学习收获。五、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第三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3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知道北京的颐和园吗,那里有着迷人的风景,特别是昆明湖的美更是让人难以忘怀,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2指名读题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师:你能有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集体交流。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x号呢,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师: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指名学生了出方程,鼓励学生独立求解。集体交流解答方法。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3、师: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4、学生独立完成为能够第4页练一练。三、巩固练习1、解方程2x+3x=603.6x-2.8x=12100x-x=198师: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二第2题提示学生要对结果进行化简。3、完成练习二第3-5题学生独立解答。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记忆依据了怎样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四、全课小结者皆可我们学习了列怎样的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交流小结。五、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板书设计:4教后记:第四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同时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解方程18x,2x,605x+6x,12.16.6x-5x=84x-x=241.5x-x=11.9x+0.4x=9.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选择一题指名说说怎样做的,依据是什么。二、提高练习1、练习二第7题出示题目:指名读题师:这是一道什么问题的应用题,(相遇问题)你知道小明和小丽各自所走的路程与总路程有什么关系吗,指名说一说等量关系式。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2、练习二第8题师:相距182千米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这道题与第7题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后列出等量关系式并解答。集体订正。3、练习二第9、10题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及等量关系。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4、练习一第1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时说一说是根据那个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的。5、完成思考题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意见并列式解答。可提示:甲比乙多跑了一圈说明了什么,三、全课小结说一说你这一节课的学习收获。四、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5板书设计:教后记:第五课时:整理与练习(1)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与整理,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进一步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理清解题思路。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组织小组讨论:实物投影出示小组讨论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小组自由讨论,师参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二、练习与应用1、解方程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核对。追问:在解“180,6x,330”这样的方程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在解“27x,31x,145”这样的方程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在得出方程的解后,我们还需要做什么,(要求学生选其中一题进行检验)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指名读题提问: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与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与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提醒学生用不同的字母分别表示题中的两未知量)全班交流。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三题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提问:小树从3月1日到9月1日共经过了几个月,长高了多少,启发:你能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吗,(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口答)板书:小树原来的高度,6个月长的高度,现在的高度(平均每月长的高度×6个月)6要求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检验。全班核对。4、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指名读题,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提问: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板书:制版费、印刷费提问:其中印刷费是怎样得到的,(板书:每本印刷费×本数)完成板书:制版费,每本印刷费×本数,印制画册的总费用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全班核对。三、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四、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教后记:第六课时:整理与练习(2)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方程和应用方程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寻找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巩固练习1、练习二、5启发学生回忆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以及周长公式。小组讨论:说说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集体核对。(第二题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列出“2x,1.5×2,9”,也可以列出“x,1.5,9?2”)2、练习二、6指名读题小组讨论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指名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地铁一号线地上部分长度×2,0.7千米,地下部分的长度)学生独立列出方程出解决,要求学生写出检验过程。7集体核对。3、练习二、7指名读题生独立解决,集体核对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请学生口答检验过程。4、练习二、8先让学生独立算算自己在体育上测试百米跑步时的速度大约每秒是多少米。出示第八题,生独立解决后根据数据说说感想。5、思考题启发:取了若干次后,红球正好取完,白球还有10个,说明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二、课堂作业练习二、9、10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3)教学目标:1、在探究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能力。2、使引导学生围绕评价指标客观评价自己。找出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探索与实践组织学生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探索与实践”第11题先让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要画出符合题意的三角形,必须先求出什么,小组讨论解决后操作。小组成员交流成果。课件出示。第12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割的方法,再动手分一分。操作完成后让同组同学互相测量分成的两段的长度,并交流方法。全班交流。第13题(课前要求学生课前进行测量活动)首先交流学生课前准备情况。重点考查数据的合理性。二、评价与反思组织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自评与小组内的互评。三、作业完成补充习题中的内容板书设计:教后记:8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要求: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常用的计量单位,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知识,掌握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和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具准备: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二、探究新知: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2、出示例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得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指导学生观察、测量。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9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通过观察得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5、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6、出示例2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7、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三1-4题。第1题引导学生说说第三个图形有什么特别之处。你是怎样知道的,第4题可先让学生判断出摆出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互相指一下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再说说分别是多少厘米。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完成练习三第5题。尝试自己做一个长方体。板书设计:教后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强化对长方体面和棱特征的认识。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和难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教学准备:10长、正方体模型、课件、长、正方体形状的纸盒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二、探究新知(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出示正方体纸盒: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沿着棱剪,冰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学生尝试操作。小组里交流。(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学生独立操作。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3)完成练一练第1题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4)完成练一练第3题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6题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2、完成练习三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连现实的思考过程。3学有余力时可完成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需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的大小有什么联系,让学会僧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五、作业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11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二、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谈话才我们刚才我们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致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三、应用拓展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2、做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3、做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体重的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答地(20)题。4、做练习四第51题先让学生根据表中列述的数据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将结果填入表中。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过程和方法,说12说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各要注意什么,四、全课小结同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五、作业练习四第3、4题板书设计:教后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教学目的和要求: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长方体模型、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谁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指名回答。提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正方体呢,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5:指名读题。启发思考: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计算呢,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集体交流订正。2、出示练一练第1题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这张的商标纸的面积就是那几个面积的面积之和,明确就是求侧面积。然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3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集体交流。指名说说怎样想的。2、完成练习四第6题学生自己读题。启发思考:解答这个问题是求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独立解答。3、完成练习四第8题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如果要给教室进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积,再结合题目进行解答。4、完成练习四第9题先画出台阶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求五级台阶占地多少平方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求铺瓷砖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列式,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五、作业练习四第10题思考题(选做)板书设计:教后记: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学内容:教学第19-20页的例6、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五1-4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教具:大小不同的水果、玻璃杯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立体图形,大家都掌握得不错。这节课14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进行几个小实验,考考大家的眼力,愿意接受挑战吗,让我们来试试看。二、操作探究1、学习例6(1)教师出示一个空杯,给空杯倒满水。再出示一个同样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同样大,装的水也是一样多吗,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往空杯中装入一个桃,将满杯的水往装桃的杯中倒,直至倒满。问:杯子中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呢,引导学生发现桃占去了一定的空间。(2)教师出示两个水果,分别装入两个空杯,倒满水。你觉得倒入几号杯里的水多,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验证。将两个杯中的水果取出,以验证哪个背的水多。进一步明确:桃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荔枝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3)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水果,分别装入三个空杯,倒满水。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子里,在倒满水,哪个杯子里水占的空间大,引导学生比较、推想。操作验证。(4)师指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追问:你能举例比较两个物体的体积吗,指名学生回答,再同桌互相举例。2、学习例7(1)出示两盒书引导学生观察,那个盒子里的书的体积大一些,学生比较后回答。师:你们看,书的体积大,也就是书盒所能容纳的书的体积大。这个书盒就是一个容积。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板书:容积追问:这两个书盒,谁的容积大一些,为什么,(2)试一试下面那个玻璃杯的容积大一些,你能想办法比一比吗,师:什么是玻璃杯的容积,你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比较方法,指名汇报。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借助示意图,先由学生进行直接判断,再通过操作演示验证。指名说说,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2、完成练一练第2题引导学生根据容积的意义进行解释。3、完成练习五第1题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说说三堆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154、完成练习五第2题。独立思考,指名回答5、完成练习五第3题。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同桌互相检查交流。6、完成练习五第4题先让学生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再回答问题,集体交流。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这节课哪些地方值得大家注意,五、作业完成《同步》相关练习。板书设计:教后记:体积和体积单位(2)教学内容:这节课主要是学习例8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教具:正方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模型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指名说说,全班交流。二、探究新知(1)出示如例8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你能说说什么是它们的体积吗,指名答。观察这两个图形,你知道他们哪个的体积大吗,学生猜测。当学生有争议时,引导:想一想,我们学习平面图形时,是怎样比较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突出:可一想把它们分割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再进行比较。小结: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16我们已经知道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根据这些推想出有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吗,根据学生发言,逐次板书:常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随板书出示相应的模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立方米)认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带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量一量它们的棱长各是多少。板书: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体积有多大,身边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认识立方米(先让学生根据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概念,猜想一个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想象1立方米有多大(教师用棱长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3)说明:升和毫升也是体积单位。不过它是用来计量液体的体积的。直观演示:1立方分米就等于1升。由此得出;1立方厘米等于1毫升。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同桌互相或一说,集体交流。2、完成练习五第5题指名说说三个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完成练习五第6题学生自己数一数,集体交流。4、成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五第8题思考题板书设计:教后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17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与难点:利用公式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教具:长、正方体模型、课件、长、正方体形状的纸盒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长方体模型,您能告诉大家这个长方体体积是多少,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吗,教师演示,学生感知这个长方体模型的体积(每层有4个,共3层,一共是12个),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就是12立方厘米。揭示课题:对一些不可以分割的长方体,我们有没有办法计算的他体积呢,(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操作探究,发现规律学生按照要求用正方体搭出四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号。让学生观察,并作小组交流。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用了几个小正方体,不数,你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和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的方法比一比。根据所搭的长方体填表:(表格略)根据表格,引导分析,发现规律。比较每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和计算小正方体个数的方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和他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再次探索,验证猜想出示例题10,让学生摆一摆,再数一数,看看一共用多少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组织交流,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个结果与你刚才的猜想是否一致,如果让你摆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你能说出要用几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吗,学生思考后回答。引导概括,得出公式提问: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吗,如何求长方体的体积,交流的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宽高,你能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吗,V=abh启发引导。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你能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让学生尝试,再交流得出结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学生阅读教材第26页,说说正方体体积的字母公式。应用拓展,巩固练习18做“试一试”先指名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再独立计算。交流时先说说公式,再说说怎样列式。做“练一练”第1题。观察题中的图形,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或棱长,在独立完成。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选择几个式子说说其表示的意思,再口算。课堂作业:做练习十六第1~3题。板书设计:教后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统一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认识两种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会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数学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勇超先贤的信心和决心。教学重点与难点:会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以史料引入新课1(古代数学家求长方体体积的方法(课件展示:西汉末年我国古代数学家编撰了一本不朽的传世名著《九章算术》(这本书共九章,其中一章叫商功章,它收集的都是一些有关体积计算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就是说,先用边长乘边长得底面积,再乘高就得到长方体的体积(2(提出探究性问题((1)看完这段叙述,你想到什么,(2)这段文字中描述的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底面积指的是哪一个面的面积,(3)古代数学家是怎样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它与我们今天掌握的计算方法相同吗,为什么,(4)怎样将这个长方体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怎样计算,二、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1(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上面4个问题,然后讨论(或同桌或小组)最后全班讨论、交流、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19(1)第(1)个问题是开放的,学生的回答会是多角度的(如,有的会从数学本身的角度出发,想到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有的会感受到数学是一种悠久的文化;有的会感受到数学是有的会仰慕祖先的睿智,从而激发自己努力寻探数学宝库的信心等等。(2)弄清“底面”、“底面积”的含义(当学生知道图中长方体的特征之一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后,让他们指出图中哪一个面是底面,说说这个底面积怎样求(学生回答后,课件将这个底面涂上颜色(并标上底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积,长×宽,边长×边长(告诉学生,一个长方体的6个面中,任何一个面都可以做底面,不一定要以水平放置的面做底面(应根据问题中的需要来决定,哪一个面利于问题的解决,就确定那个面为底面((3)推出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提问:“你们掌握的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再问:“古代数学家是怎样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学生回答后在上面计算公式的下方对着写: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引导学生对照两个公式,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及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古人和今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是一致的,两个公式可以写成如下形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2(推出正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1)课件展示学生讨论前面第(4)个探究性问题的答案:将长方体的高减少到和底面边长相等时,这个长方体就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体((2)让学生说出这个正方体的底面(课件随即涂上颜色),然后推出这个正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高3(归纳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教师指着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提问:“这两个公式能统一起来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写上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统一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三、应用统一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1(做书上“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作业,对正时用课件显示答案(提醒学生正确书写体积单位“立方厘米”。2、练习六第4题结合教室实物讲解占地面积的含义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练习六第5题课件展示:什么叫“横截面”,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所得的截面叫横截面,这个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底面是相同的。20学生在理解了什么是“横截面”后,让其独立完成第5题。4、练习六第8题课件展示题意:一个长方形的操场??在上面铺上10厘米厚的三合土形成一个扁扁的长方体情境??再铺上4厘米厚的煤渣形成一个更薄一些的长方体的情境。课件展示后让学生独立作业,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受到了那些启发,五、布置作业:练习六的第6、7题(板书设计:教后记: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具:课件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请画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上(”学生6人一组,回忆并再次经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2)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可请1,2名学生代表他们的小组上台述说,并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图??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画上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来(二、探究新知1、推导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猜猜看,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你们能应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来吗,要求每个小组将推出来的结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纸盒表示出来(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索、推导(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纸上画出100个小格,然后贴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块的6个面上(这样,就得到一个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数学模型。(2)展示推导过程请1,2名学生上台述说他们的推导过程: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21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并将他们做好的模型进行展示。(2)展示推导过程请1,2名学生上台述说他们的推导过程: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并将他们做好的模型进行展示((3)全班归纳总结: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将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分割成1000个棱长1立方厘米的过程,并在示意图下醒目地写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或写在黑板上)3(推导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提问:“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2)学生独立思考(可提示:在脑子里想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再将这个正方体分割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想想可分割多少个,(3)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教师用课件显示出来(或写在黑板上)。4(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提问: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它排列出来,然后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2)引导学生观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并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想好后在书上填空。5(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1)让学生说一说,到目前为止,所学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各有哪些,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的,(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大小的;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2)提问:“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同吗,”学生回答后将书上第31页上的表格填完整,集体订正。三、练习应用1、完成练一练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指名说说换算思路。2、完成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引导学生说说面积单位换算与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将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相邻的低级单位的名数的一般方法(师板书):高级单位的名数×1000,相邻的低级单位的名数四、全课总结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回忆时可按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顺序来叙述。本节课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会应用体积之间的进率进行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五、作业练习七第3、4题板书设计:22教后记: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2)教学目标:1、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谁能说一说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它与面积单位、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二、巩固练习1、做练习七的第5题。学生看图算出两堆木块的体积。引导学生思考:每堆木块的体积与它右边的容器的容积有什么关系,再来进行推算。2、做练习七的第6题。学生独立作业时,再三提醒学生认真审题。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做练习七的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是引导学生注意每一个计算结果的单位写得是否正确。4、做练习七的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想的,5、做练习七的第9题。学生读题后,先集体进行分析,在引导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6、做练习七的第10题。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说说从里面量的数据和从外面量的数据分别有什么关系,然后再由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觉得那些地方值得我们引起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四、作业测量自己家中一件长方体(或正方体)型的物体,算一算它的体积是多少23立方米。板书设计:教后记:整理与练习(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本单元所学1、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什么叫表面积,3、什么是体积,4、什么是容积,5、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哪些?6、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通过回答上述问题,回顾本单元的有关概念。二、做练习:1、填空:(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相对的棱长度(),相对的面()。(2)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它的棱(),每个面()。(3)长方体或正方体()叫做它们的表面积。(4)物体所占()叫做物体的体积。(5)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叫做容器的容积。进一步巩固上面复习的内容。请学生说出填表方法;填完后,集体订正。3、单位的化聚:243.6平方米=()平方分米3.6立方米=()立方分米35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8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50立方分米=()立方米4.3升=()毫升=()立方厘米5200毫升=()升=()立方分米先填空,然后指名回答;说出填空的根据。三、作业:P331、2板书设计:教后记:整理与练习(2)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总结教师: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师用课件出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bh教师:由上面两个体积计算公式概括成的总公式是什么,指名让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二、课堂练习1(做教科书第34页的第4题(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全班学生独立填表,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个空格里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2(做教科书第34页的第5题(3、做教科书第34页的第6题(先请一位同学读题,然后教师提问:这道题的第一个问题实际求的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呢,25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4、做教科书第34页的第7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交流时指名说说每一问实际上是求什么。6(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可以让几个学有余力的学生共同讨论一下。结合正方体的特征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三、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四、作业给同桌出一份本单元的检测题。要求自己先作出答案。板书设计:教后记:整理与练习3教学内容:开展“探索与实践”和“评价反思”,完成书本第35页第8、9题。教学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教学准备:学生预先回家准备第8、9题。教学过程:第八题可以先出示一个用橡皮泥球和小棒做成的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它的特点再结合对长方体框架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时,应该怎样选料。做好后组织相应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选料时的思考过程。第九题事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好相关数据,课上进行计算和交流。评价与反思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四、作业:练习册相关作业板书设计:26教后记:第三单元分数乘法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利用本单元所学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重点:分数乘法意义和计算法则。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关键:通过应用题从整数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结合示意图进行教学。分数乘整数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开始来学习分数的计算方法,大家喜欢学吗,复习:1、5个1是多少,怎样列式,(多媒体示题)21232222、,,,,666999学生做完1后,提问:整数乘法的意义做完2后,提问这两道题各有什么特点,222,,这道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999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组织探究1、教学例1出示例1,教师出示图,标注出长是“1米”教师: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这个已知条件吗,出示问题: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吗,学生涂色。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列怎样的算式,随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27333,,101010教师:求3个3相加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你会列式吗,1033×3或3×1010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提问:这个算式中的3是什么数,式中的3是什么数,10教师:由此可以看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多媒体示)二、探索学生尝试计算启发:33。1033的积是多少,你能联系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说明吗,1033333,3,393,,1学生试做得出:提问:分子上的3+3+3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3)教师板书:3339(米)3101010进一步启发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提问:333由此你发现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分母不变,只31010用分子与整数相乘)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书上的结语。教师:以后计算分数乘整数时,不必再写加法算式,直接根据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就行了。为了计算简便,乘法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2、解决例题的第(2)题出示:小芳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评点时明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时,要约分成最简分数。结计算方法。引导:比较刚才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数与证书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交流。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三、练习1、做“练一练”第1题。学生按要求在图中涂色,然后列式计算。2、做“练一练”第2题。指名板演3、做练习八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列出了哪几道算式,列出的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4、做练习八第3-5题。订正时说出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突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28法算。四、总结本节课学习了那些3521178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二、探究新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例2出示例2的图,然后出示条件:小芳做了10朵绸花,其中引导学生理解:“其中12是红花,是绿花。251”是什么意思,21,然后出示问题212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红花有多少朵,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学生可能列式:10?2=5(朵)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中的1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229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学第(2)题,怎样解决(2)绿花有多少朵,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圈一圈,借助圈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10?5×2=4(朵)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求10朵的是多少也可以用10×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出:计算10×2可以先约分52来计算。5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小组讨论:10朵的少。计算10×2,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52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5乘2,求出2份是多少。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三、练习1、做练一练的第1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2、做练一练的第2题。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3、做练习八第6-11题。四、总结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五、作业《同步》相关的题目板书设计:教后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读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30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具体情景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例3中的条形图。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图中的数量关系。如:把黄花看作单位“1”,红花是黄花的把红花看作单位“1”,,黄花是红花的二、组织探究1、教学例3出示题目: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1,红花比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租赁合同变更条款
- 莲藕配方做法课程设计
- 自媒体运营基础课程设计
- 瓦斯地质课程设计
- 舞蹈工作室健身课程设计
- 网络课程设计软件
- 液压元件课程设计
- 电信行业美工工作总结
- 仓储物流卫生安全控制
- 证券保管协议三篇
- 2024中煤矿山建设集团(国独资)招聘200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综合检测卷)(附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2
- DL∕T 5210.6-201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6部分:调整试验
- DL∕T 802.2-2017 电力电缆用导管 第2部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电缆导管
- 锚索张拉记录表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Python复习备考题库(含答案)
- 《生物安全培训》课件-2024鲜版
- 部编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课前预习单
- 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表
- JTG-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 2024年4月自考02799兽医临床医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