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那陵郭勒河流域重点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及室内工作技术要求-毕业论文_第1页
柴达木盆地那陵郭勒河流域重点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及室内工作技术要求-毕业论文_第2页
柴达木盆地那陵郭勒河流域重点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及室内工作技术要求-毕业论文_第3页
柴达木盆地那陵郭勒河流域重点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及室内工作技术要求-毕业论文_第4页
柴达木盆地那陵郭勒河流域重点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及室内工作技术要求-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柴达木盆地那陵郭勒河流域重点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及室内工作技术要求(内部资料、注意保存)柴达木盆地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组2011年3月目录TOC\o"1-2"\h\z\u1总则 12资料收集 12.1收集内容 12.2资料整理 33水文地质地面调查 33.11:5万水文地质调查内容 33.2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方法 114水文地质钻探施工的技术要求 124.1水文地质钻探施工编录的技术要求 124.2水文地质试验的技术要求 134.3资料整理 155浅井及槽探工程 156样品采集 166.1水样 166.2同位素年龄 186.3岩土样 206.4易溶盐 206.5碳氧同位素 206.6氧同位素 216.7粘土 226.8孢粉 236.9微体 246.10土壤常量分析 256.11微量元素和重金属 256.12裂变径迹 286.13古地磁 297地下水动态长观 307.1观测内容 307.2观测点布设 307.3观测方法 317.4地下水位动态长观 318野外记录水文地质剖面及实测水文地质剖面要求 318.1野外记录及表格剖面图及平面图要求 318.2实测剖面图要求 31PAGE141总则本细则是对设计中未尽事宜与要求的补充说明,是对野外及室内各项工作方案的进一步细化,立求各技术人员统一工作方法、统一思路、统一认识,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作业。柴达木盆地那陵郭勒河流域重点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是地调局下达的新一轮水文地质调查评价的任务,技术含量较高,与一往的水文地质普查工作有很大程度的不同。本次水文地质普查是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总结,找出存在前人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对本次工作的特点和目的、任务,充分突出本次工作的重点,全面高质量的完成本次野外和室内工作,所以要求全体技术人员除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规程执行外,还要认真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严格要求自己,以人为本,工作中要一丝不荀,以求实的工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切技术工作以设计、细则为基准,力戒传统、习惯的做法,高标准、严要求完成本次的那陵郭勒河流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任务。2资料收集那陵郭勒河流域水文地质工作从点到面,从水文地质调查、普查、水源地勘查历经40余年,截止目前共提交多编水文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其中,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3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水源地勘查1份,各类钻孔近20余眼。调查区水文地质资料相对丰富,为本次水资源评价工作典定了较坚实的资料基础,收集、整理、分析前人资料,作好已有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是本次水资源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2.1收集内容收集那陵郭勒河流域已有的主要资料为: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气象水文资料;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各类水文地质勘查、水资源评价、研究成果资料;地下水长观等资料。2.1.1水文那陵郭勒河水文站资料,其中有青钾盐源集团公司从那陵郭勒河引水资料。2.1.2社会经济那陵郭勒河下游为格尔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要收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等。2.1.3水文地质⑴基础水文地质条件a.含水介质类型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介质及简要的说明文字。b.地下水类型与埋藏条件包括潜水、承压水分布范围,潜水位埋深、承压水顶、底板埋深和承压水头(水压)等资料。c.水文地质参数包括K、T、μ、S等参数。d.富水性松散岩类孔隙介质区的单井涌水量。e.水化学水化学类型图,矿化度等。f.水文地质控制点主要是已有的勘探孔、探采结合孔和部分有控制意义的民井等。各控制点的基本资料:点号、点性、坐标、高程、勘探深度、勘探时间、揭露的主要地层(时代和厚度),试验含水层的主要岩性,抽水试验的成果资料(降深与对应的涌水量),水位埋深,试验计算得出的主要水文地质参数及计算公式,水化学分析成果表等。g.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分布图(包括水位、水温、水量和水质),各动态点(水位、水温、水量和水质)的系列动态资料。h.同位素同位素样点,每个样点应收集:点号、坐标、高程、取样时间、样点控制的含水层深度、分析成果等。⑵水资源a.地表水资源那陵郭勒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不同保证率(25%、50%、75%、95%)的径流量;统计时间段的最大径流量、最小径流量及其年份。b.地下水资源河水单位长度的入渗系数、潜水蒸发强度、泉水溢出量、水源地开采量、侧向流出量。c.总水资源地下水补给资源(包括与出山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补给资源和由地表水转化的重复水资源)、总水资源(包括与出山地表水不重复的总水资源量和重复计算评价的总水资源量)、可开采地下水资源等。2.2资料整理所收集的资料按文字、表格、图件三大类进行整理,所有文字包括各类卡片、成果报告等扫描后全部转换成Word格式,建立原始资料库和成果资料库,并将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编辑后打印成册;各类表格扫描后转换成Excel电子表格格式,建立测流断面、钻孔资料、水质分析、长观资料等统计一览表(Excel格式);各类图件包括钻孔柱状图、水文地质剖面图、水利水电工程平面位置图、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以上各资料进行登计分类造册,以便查阅。3水文地质地面调查3.11:5万水文地质调查内容3.1.1前第四纪地质及构造地质调查内容勘查区前第四纪地层主要分布于那陵郭勒河以南的基岩山区,主要有元古界和华力期侵入岩地层出露。野外期间,主要调查近平原区前第四纪地层的形成时代、岩性、颜色、矿物成分、胶结物、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充填物、破碎程度、产状要素、富水性等特征;山区前第四纪地层原则上不再进行调查。对地质构造的调查以断层为主,调查内容见表(2-1)。对一些露头好的断层面及指向性的构造要进行素描和拍照。表2-1断层野外调查内容一览表调查内容解释及举例断层两盘的地层及其产状变化如走向断层引起的地层效应;横向断层引起的地层效应断层面产状直接测量,根据断层“V”字判定,借助于伴生构造判定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主要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牵引褶皱、擦痕、阶步、羽状节理、两侧小褶皱、断层角砾岩等。断层的宽度断层的组合形式如正断层的地堑和地垒、阶梯状断层、箕状构造;逆断层的单冲型、背冲型、对冲型、楔冲型、双冲构造3.1.2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调查内容那陵郭勒河流域内流水地貌、风成地貌等较发育,相应形成的第四纪堆积物普遍,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在野外调查过程中,要以点代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3.1.2.1地貌类型的分类与调查⑴地貌类型的分类原则①形态成因相统一,先成因后形态的原则;②分类的逻辑性原则,在分析地貌形态和成因类型、规模大小及其从属关系的基础上,按先群体后个体、先综后分、先粗后细、先大后小的原则逐级划分。⑵地貌的形态类型①流水地貌(表2-2)表2-2流水地貌类型一览表类型一般特征流水地貌流水侵蚀地貌峡谷谷底狭窄以河床为主,谷坡较陡峻,谷深常达100米窄谷谷底宽度小于1公里宽谷指谷底宽度大于1公里干沟谷季节性流水河谷,干旱季节河底干涸无水古河床指以往河流变迁所遗留的古河道。堆积物多为颗粒粗大的砂砾石层或砂层流水堆积地貌冲积平原阶地堆积厚度较大,其分选性、磨圆度均好,层理清晰,具多元结构,岩相变化在垂向上或水平方向上均呈一定的分带规律冲洪积平原地形开阔平坦,微向河谷中心倾斜,沿山麓展布,其上发育有少数冲沟,局部地段沼泽发育洪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山前地带和山地内宽谷盆地的两侧,形成洪积扇,沉积物粗细相间,具典型的多元相结构冲洪积台地主要分布于大河宽谷并具支流宽谷盆地中,由于两侧经常有较大支沟洪积物沉积于盆地的边缘,后经切割造成洪积台地主要分布于较大支沟沟口前缘地带,由暂时性流水作用堆积,后经切割而成②风成地貌(表2-3)⑶地貌的观测与描述①地貌单元的调查:成因类型,分布状况(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和形态特征(海拔高度、起伏高度、地形坡度、水系平面分布特征、分水岭的高度、变迁及破坏程度、切割深度等)及演化趋势。表2-3风成地貌一览表类型一般特征风成地貌风蚀地貌岩漠主要发育于基岩裸露地带,受风蚀作用,细粒物质被带走,留下基岩部分。常有风城、雅丹、石蘑菇等地形生成砾漠各种成因的碎屑堆积物,经强风吹蚀,带走细砂,粘土,留下砾石而成泥漠发育于干燥区的低凹地带,系携带粘土颗粒的暂时性流水,经蒸发干涸后,留下淤泥而成风蚀洼地指松散堆积层经风吹蚀而成的巨大洼地。呈椭圆形、马蹄形、新月形等,常成排分布,洼地背风一壁陡峭,迎风壁平缓风蚀谷风沿暂时性水流形成的沟谷吹蚀而成,其特征是无一定的谷形,或为狭长的壕堑,或为宽广的谷地,底部崎岖不平风积地貌新月形砂丘及砂丘链指在两个相反风向交替出现,而其中一风向占优势的条件下形成的砂丘,两个以上的新月形砂丘相连,形成新月形砂丘链沙垄该沙垄丘体平直,略有弯曲,延长达数百米,或更长,垄顶形如鱼背,两坡较对称,坡度15-25°,垄间低洼开阔沙梁指和地面平行的风通到阻碍时,风力减弱甚至消失,所携带的沙堆积成与障碍物平行(与风向垂直)的梁状沙堆沙地平铺沙地系松散堆积物经风改造而成,沙地表面具风成波痕,向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②河谷地貌的调查:河谷谷底和河床纵向坡度变化情况,各地段横剖面的形态、切割深度及谷坡的形状(凸坡、凹坡、直坡、阶梯坡等)、坡度、高度和物质组成,谷底和河床宽度及植被发育状况等。③河流阶地的调查:阶地级数及高度、阶地的形态特征(长、宽、坡向、宽度、阶面的相对高度和起伏状况以及切割程度),阶地的地质结构(组成物质、基座及基座的层位、岩性,堆积物的岩性、厚度及成因类型)及其在纵横方向上的变化情况,阶地的性质及组合形式;④对水系应重点查明:水系的变迁和改造(流向突变、水系的迁移等),水系的排列形式(树枝状水系、格状水系、平行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扇状水系、弧状水系及不对称状水系),流域面积增减,河源侵蚀程度,水系切割程度,分水岭的迁移,断头河,劫持弯,风口等河流袭夺现象的调查;⑤对风沙堆积地貌应重点调查:风沙来源(扬砂区),沙丘的类型、形态及其分布规律,风沙的移动方向和速度,沙丘的演化趋势等。3.1.2.2第四纪沉积物的观测描述及地层的划分方法⑴第四系松散土的划分标准①天然土(砾石)类的划分(表2-4)表2-4天然土(砾)的划分一览表类别粒级标准及含量标准卵砾类土大于2mm的颗粒重量超过总土量的50%,漂石(块石)、卵石(碎石)、砾石砂类土大于2mm的颗粒重量不超过总土重的50%,粘粒含量不超过6%,砂土、粉土粘性土大于2mm的粘粒重量不超过总土重的50%,粘粒含量超过6%,亚砂土,亚粘土,粘土②松散土的粒组基本分类(表2-5)③粘性土野外鉴定方法(表2-6)⑵第四纪碎屑物的命名第四纪碎屑物的命名用二元命名法和三元法。砂砾沉积物二元命名法以(砂0.002~2mm)、砾(>2mm)的含量(%)为依据(表2-7)命名。三元命名以砂粒(0.02~2mm)、粉砂粒(0.002~0.02mm)、粘粒(<0.002mm)的含量(%)为依据(表2-8)命名。表2-5土的粒组分类一览表粒组名称粒径范围(mm)颗粒累计百分含量(%)漂石(块石)>200径粒>200mm者超过全重的50%卵石(碎石)200~20径粒>20mm砾石20~10(粗砾)径粒>10mm10~5(中砾)径粒>5mm者超过全重的50%5~2(细砾)径粒>2mm者超过全重的50%砂粒粗砂2~0.5中砂0.5~0.25细砂0.25~0.l>0.1mm颗粒累计含量超过75%粉砂0.1~0.05>0.1mm颗粒累计含量小于75%粉粒粗0.05~0.01细0.01~0.005粘粒0.005(依塑性指数(Ip)将粘性土分为:粘土Ip>17、亚粘土17>Ip>7、亚砂土3<Ip≤10表2-6粘性土野外鉴定方法一览表亚砂土亚粘土粘土润湿时用刀切无光滑面,切面较粗糙稍有光滑面,切面较规则切面非常光滑,有粒腻的阻力用手捻摸时感觉感觉有细颗粒或感觉粗糙,有轻微的粘滞感或无粘滞感仔细捻摸感觉有少量颗粒,有滑腻感,粘滞感湿土用手捻摸时有滑腻感,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的存在感粘着程度一般不粘手或干燥后一碰就掉能粘着物体,干燥后较易剥离湿土极易粘着物体(包括金属与玻璃),干燥后不易剥离湿土搓条情况能搓成2~3mm的土条能搓成0.5~2mm的土条能搓成小于0.5mm的土条,手持一端不致断裂表2-7第四纪沉积物的二元命名名称含量砾石含砂砾砂砾砾砂含砾砂砂一般称砂砾砾石(%)>9575~9550~7525~505~25<5砂(%)<55~2525~5050~7575~95>95注:定名时,应根据由粗到细的顺序,以最先符合者定名。表2-8中国制土壤颗粒分级及质地分类表土壤颗粒分级土壤质地分类标准颗粒直径(mm)粒组名称质地名称所含各粒组的百分数砂粒1~0.05粗粉粒0.05~0.01粘粒<0.001>10石块砂土类粗砂土细砂土面砂土>7060~7050~60———<3010~33~1粗砾细砾1~0.250.25~0.05粗砂砾细砂砾壤土类粉砂土粉土>20<20>40<30粉壤土粘壤土>20<20<40<30砂粘土>50—>300.05~0.010.01~0.005粗粉粒细粉粒粘土类粉粘土壤粘土粘土———30~3535~40>400.005~0.001<0.001粗粘粒细粘粒⑶地层的调查①测制地层控制剖面,确定标志层;②确定地层的成因类型、时代、层序及接触关系;③测定地层的产状、厚度及分布范围;④调查不同地层的透水性、富水性及其变化规律。⑷对第四纪地层的观察与描述①颜色:注意原生与次生、干与湿、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颜色变化,描述一般副色在前、主色在后;②岩性:砾石类:砾石的成份、粒径(最大、最小、一般)、分选性、磨圆度、形状、表面擦痕、风化程度、百分含量等;砂类:物质成份、颗粒形状、粒度、磨圆度、压密程度和湿度状况次生矿物成份及胶结状况;土类:干湿的物理状况,特殊成因土的特殊现象(如泥炭层中的泥炭的气体,腐烂程度等)。并用简易方法进行野外命名;③结构与构造:应详细观察描述地层剖面的结构特征(如冲积物层的二元及多元结构,洪积层的犬牙交错结构和透镜体夹层,水平层理,斜层理等)与均匀程度,碎屑混入物的成份(应特别注意“泥砾”现象),砂的松散和胶结状况(胶结程度、胶结类型、胶结物)以及砾石的排列方向等;④特殊夹层:地层中的含矿层、泥炭质、淤泥层、结核层、纹泥层、胶结砂层及古土壤层等在地层剖面中的位置与特征及颜色、成份、形态、分布状况与围岩的过渡关系等;⑤化石:产出层位、名称(野外不易定名时要指出大类,如蜂类等)、数量、形态大小、保存状况、石化程度、分布状况等;⑥各层接触关系与岩相变化:接触类型(冲刷接触、明显接触、突变接触或逐渐过渡)与特征,界面上有无冲刷痕迹和砾石。对突变接触,应注意观察是沉积条件的改变或是长期沉积间断;⑦对重要的第四纪露头点所处的地貌部位,应作素描,信手剖面或照相,对代表性的第四纪地层要采集平测平样和岩土样。⑸第四纪地层的划分由于第四纪地层主要是以陆相为主的松散堆积物,形成时间短,化石不易保存,岩相变化大,因此,对第四纪地层的划分要依据前人资料进行划分。3.1.2.3新构造运动的调查在勘查区内新构造运动要利用物探、遥感分析等进行综合观察和分析,以研究其运动的性质及发展规律。另以前人对区域新构造运动研究为基准,本次在已往研究程度上加以研究和分析。3.2.2对各类水点的调查内容3.2.2.1地表水调查⑴河流溪沟调查①名称、位置、形态(宽度、长度和深度)、水情要素(水位、流速、流量、水温、水化学等)、冰情(畅流期和封冻期、冬季是否冻透)、周围地形地貌特征;②在河入图处、出图处、补给较大的入湖处和较大支沟上、中、下游、引水口等河段,选择典型的位置测制水文地质剖面,沿剖面线可布置浅井,查清河床组成物质及阶地发育情况,了解河水与地下水的关系,并用流速仪法、三角堰法或浮标法测定其流量;③查清河水物理性质(色、嗅、味、透明度),并通过取样分析、查明河水水质特征;④通过访问和搜集水文站资料、查明流量动态特征。⑵湖泊调查(本区没有仅供参考)①湖泊的名称、形态特征(形状、长度、宽度、岸线长度、岸线的发展、面积、深度、容积等)、成因(自然湖、人工湖),周围的地形地貌特征;②湖泊类型(表2-9)和湖水的性质(水温、水色、透明度、湖水水质特征);③通过地面调查、取样等手段查明湖水与地下水的关系;表2-9湖泊类型划分表划分指标类型特征成因自然湖泊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形成人工湖泊人为作用下形成按湖水的进出情况无源湖无地表水注入补给有源湖外流湖经常有径流从湖中流出的吞吐湖既有河水流入湖内,又有湖水流出闭口湖无水流从湖中排出矿化度淡水湖湖水矿化度<1000mg/l微咸水湖湖水矿化度1000~3000mg/l咸水湖湖水矿化度>3000mg/l④条件许可时查明湖水体的进出水量,判断其发展趋势;各入湖的河流支沟沟口和湖水出口处系统测流。3.2.2.2地下水露头的调查⑴水井、钻孔的调查①井孔的位置、井孔口高程、深度、结构、口径及其所处的地貌部位;②了解井孔所揭露的地层剖面,确定含水层的位置、厚度和富水性;③测量水位、水温,选择有代表性的井孔进行简易抽水试验,并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必要时设立动态长观;④地下水已被开发利用的地区,要采取实测与访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充分搜集和利用以往调查登记的井孔资料,查明水质、水量的变化规律。⑵泉的调查①泉口位置、高程、所处地貌部位;②泉水出露处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涌出地面时的特点(呈一股或几股涌出还是呈片状向外渗出),查明泉的类型(上升泉或下降泉,单泉或泉群、温泉、矿泉等),判断补给泉水的含水层,绘制水文地质剖面图;③泉水的物理性质,测量水温和流量,观察泉眼附近各种痕迹,了解流量的稳定性;④泉眼附近有特殊的泉水沉淀物时,应进行肉眼鉴定,必要时进行扩泉(布浅井)并采集沉淀物、水质分析样;对具代表性的泉点,应在调查的基础上,设立动态长观。⑶沼泽、湿地调查①位置、类型、分布范围(形态、面积)、所处地貌部位;②成因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关系,地表特征(植被覆盖度等);③沉积物特征(岩性、厚度等),必要时布置浅井进行揭露并采集水样。3.2.3植被(草场)调查3.2.3.1植被调查⑴在野外观测植被类型、生长状况、覆盖度与地形地貌、地下水位、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⑵在野外观测植被的覆盖度、生长高度和立体结构。⑶草场植被组成成分调查。不同类型的草场具有不同的植被组成,在草场资源调查时,通常采用组成草场植被的优势种、亚优势种及其生活型、枝叶型、生活力等项内容,来描述草场植被组成成分的个体特征。⑷草场资源调查①草场资源的类型、面积、分布,草场资源的等级,草场载畜潜力。②调查退化草场的分布,面积及其退化程度。3.2.3.2草场退化情况的调查草场退化是柴达木盆地干旱区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草场退化调查要搞清那陵郭勒河流域草场退化的程度、范围、面积以及退化原因,并提出改良及防止进一步退化的具体措施。3.2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方法⑴水文地质调查是在前人水文地质成果和本次开展的1∶5万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平原区前人已进行过水文地质研究,随着近几十年来盆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特别是青海盐湖钾肥集团公司从那棱郭勒河引水至察尔汗盐湖,河水对地下水补给量的减少,地表、地下水的补径排均发生了变化,使流域下游地下水位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对冲洪积扇细土带植被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地下水位埋深降低与植被的生长也是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调查时采用1∶5万地形底图。⑵水文地质路线调查以穿越路线为主,重要地段辅以追索路线,路线尽量穿越不同水文地质单元。水文地质界线和观测点采用GPS精确定位。⑶地下水水位调查应及时填写机井、民井调查表,观测水位、孔深、孔径等要素。孔(井)采用GPS精确定位,用钢卷尺或电表测量水位埋深、孔(井)台高,孔(井)口高程尽量采用原水准测量高程,无水准高程的用1∶5万地形图内插。⑷地下水水质调查按有关采样规程执行,同时观测水位、孔深等要素,采样孔(井)采用GPS精确定位。⑸水资源调查①地表水资源调查采用实际调查与收集资料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实际调查时,采用流速仪、浮标法对河域进行测量,小的沟谷采用堰板测量;②地下水开采量调查采用实际调查与收集资料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实际调查时,填写开采井调查表,主要填写开采现状(开采时间、开采方式、开采频率、日开采量、年开采量,开采以来水位、水质、水量等的变化情况),并观测静止水位、动水位、出水量、孔径、孔深等要素。开采井采用GPS精确定位。③泉水资源调查调查泉或泉沟的出露位置、条件与含水层岩性、地貌及地质构造的关系;确定泉的类型:上升泉、下降泉、断层泉、接触泉、溢出泉等;测量泉水流量,大泉沟用流速仪测量,小泉用堰板测量;判断泉水的补给源;现场观察泉水流向,接合访问了解泉水迁移情况,了解泉水量是否有减少和增加的情况;调查泉水水质,填写泉水调查表;泉采用GPS精确定位;典型泉点进行泉水动态长观。4水文地质钻探施工的技术要求4.1水文地质钻探施工编录的技术要求⑴钻孔的位置与口径位置:应按单孔设计的目的与要求,组织有关人员现场踏勘、进行定位;口径:按单孔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实施,特殊情况,可变更单位设计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施工。⑵循环液(泥浆)的要求对松散地层,可根据其松散程度,采用不同程度的粘性浆钻进,对有含水层位,而要进行抽水试验的钻孔,严禁在含水层位直接倾入粘土块钻孔。⑶取心粘性土的平均岩心采取率应大于70%(单层不小于60%),砂性土平均岩心采取率要不小于40%(单层不小于30%),松散的砂石层,平均采取率应大于30%。最大无心间隔,不得超过1m,取心特别困难的特殊层位,无心间隔不得大于3m。采取的孔内岩心应认真填写岩心标签,岩心按顺序排列,不得杂乱无序。⑷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主要观测泥浆的消耗变化、初见水位、钻具陷落、塌孔等现象。⑸孔深校正①深孔施工:每100m校孔深一次,允许误差0.3m,超差者须加以更正;②对100m以内钻孔,终孔时校孔深一次;③终孔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一般钻进到基岩后终孔),如须变更(加深),应由主要负责人下达《钻孔施工任务变更通知书》。⑹测斜每钻进100m测斜一次,孔斜要求小于1°,小于30m⑺钻孔成井后的下管与填砾①一般按照单孔设计要求执行;②滤水管下入长度:在100m以内的浅孔中,滤水管长度应与含水层厚度等齐,大于100m的深孔,当含水层超过30m时,下入滤水管可采用30m;若含水层的富水性较差时,下入滤水管长度,可适当增加10~30m;③砾料直径应大于滤水管缠丝间的最大缝隙,一般0.5~20cm之间,砾料须干净,过筛,磨圆度较好;④填砾前,应换出稠泥浆,换出后采用边用清水冲洗边用填砾的方法填至含水层面之上。⑻止水调查区内勘探孔止水为暂时性止水,一般以套管的检查、海带、粘土综合止水,止水部位一般须有止水台阶,止水后须进行效果检查。⑼洗孔质量①用不同工具反复洗井后,进行抽水试验,最后两次试验抽水在相同水位下降的单位涌水量之差不超过15%;试验抽水时的出水量,不应小于正式抽水时的出水量;②抽水开始后10分钟,抽出的水要水清砂净。⑽水文地质钻探编录编录钻探描述有以下内容:岩性定名,描述内容(包括颜色、结构构造、磨圆度、分选性、层间相互关系及层理性质、天然湿度、化石、透水性等),冻土层及季节性融化层划分,隔水岩组与含水岩组的划分。4.2水文地质试验的技术要求本次钻探工作的水文地质试验为抽水试验,目的是求取相关水文地质参数,为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依据。4.2.1抽水试验的任务及类型⑴抽水试验的任务①含水层的钻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之间的关系;②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③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含水层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关系;④影响半径的大小,降落漏斗的形状及扩展情况;⑤判断含水层的边界条件等。⑵抽水试验的类型按地下水流向垂直集水建筑物运动基本性质,分为稳定流、非稳定流两种类型。4.2.2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钻孔抽水试验的要求:⑴抽水时水位、涌水量及水、气温的观测①涌水量观测与水位观测同时进行;②观测时间间隔为1、2、2、2、5、5、5、10、10、10、10、20、20、20、30、30……,以后30分钟观测一次;③水温2小时观测一次;④抽水结束时进行孔深测量,静止水位观测⑵量水设备一般采用堰箱和提桶量取;⑶水位降低值,涌水量稳定的要求①水文地质勘探孔,做两个落程或三个落程抽水试验,稳定时间为8小时;②水位降深值不应小于1m,各落程间隔不应小于1m;③水位、水量、变化幅度不应过大,一般为定流量,变降深;④停泵后,应进行恢复水位的观测;⑤钻孔涌水试验的要求:一般水头较高时,做三次不同降低值的涌水试验,涌水量和水头值可用实测法和计算法确定。4.2.3洗孔用9m3/分钟压风机,抽水用深井潜水泵,须满足深度要求,洗孔时要考虑沉没系数,一般不应小于50%~60%,最低不能小于30%,4.2.4为了详细研究工作区的地质-水文地质剖面,除在钻进过程中,必须按规定的岩心采取率取心外,还应进行土样、水样的采取。土样的取样间隔以分层取样为原则,具体取样要求和取样数量以单孔设计书为准。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水样的取样以单孔设计书和常规要求执行。水文地质钻探的定位:以GPS定位仪进行定位,并详细记录钻孔所在地县、乡、村等位置名称。钻孔终孔的封孔:终孔后须进行现场的整理,尽量以恢复原有的植被为目的,封孔须达到单孔设计要求。野外验收:以达到勘探目的为原则,须经项目负责人全面审核后方可收工。4.2.5地表水入渗试验在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在河水补给地下水的地区内,选择有代表性河段,取上中下三个测流断面,进行测流,测流断面间距一般要求在2km4.3资料整理⑴原始资料的整理要及时,完整;⑵参数计算要根据水文孔类型(潜水或承压水水孔,完整井还是非完整井,淹没式还是非淹没式)正确选择公式;⑶根据含水层的水力性质,分布范围,补给和排出条件,过滤层与含水层的比例关系,完整的与非完整的确定,钻孔半径的确定,来计算水文地质的参数,推算统一降深,统一口径时的最大涌水量。5浅井及槽探工程布置原则:浅井主要了解地层、岩层、地下水位,并了解全新世以来环境演化历史;槽探主要了解土壤类型、厚度及其营养成分。施工要求:⑴浅井:深≤5m,口径长1.2m,宽0.8m,井壁尽量要平直与地面垂直,遇到地下水尽量挖到静止水位以下约30cm;⑵槽探:规格长2m×宽1m×深3m计6m3编录要求:记录浅井、槽探深度、长度、宽度,必要时绘制剖面素描图,除进行地层、岩性、地层水位等详细描述外,还要进行土壤类型、植被类型的描述,并对土壤厚度和井、槽附近的草场类型,植物种属及范围进行记录。取样要求:一般要求分层取样(土样),为了解全新世以来地层及地质环境演化历史,必要时可加密取样,水样的采集以常规全分析和简分析为主,必要时可采取专项分析样。资料管理:详细填写相关表格,绘制剖面图,并进行GPS定位。6样品采集样品主要有水样、岩土样、水同位素、全矿物、粒度、易溶盐、碳氧同位素、孢粉样、土壤常量养分、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等,取样点主要安排在冲洪积平原。下面就样品采集的具体工作细则分别详细论述之。6.1水样全分析和简分析⑴分析项目=1\*GB3①全分析分析项目:PH值、游离CO2、氯离子、硫酸根、重碳酸根、碳酸根、氢氧根、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总硬度、总碱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负硬度、总矿化度、铵根、全铁(TFe、二价和三价铁离子)、亚硝酸根、硝酸根、可溶性二氧化硅、耗氧量、硼。=2\*GB3②简分析:PH值、游离CO2、氯离子、硫酸根、重碳根、氢氧根、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负硬度、总矿化度。⑵水样分类:=1\*GB3①原水样:是指水样采取后,不加任何保护剂,即原样保存于容器中的样品,供测定游离CO2、PH值、碳酸根、重碳酸根、氢氧根、氯离子、磷酸根、硝酸根、氟、溴、总硬度、钾、钠、钙、镁、钼、砷、铬(六价)、固形物、灼烧残渣、灼烧减量等项目的水样。=2\*GB3②碱化水样:是指PH值在9以上和加碱碱化的样。=3\*GB3③酸化水样:是指水样采取后,要加酸酸化的样品,如测定铜、铅、锌、镉、锰、全铁、镍、总铬、钒、钨、汞、锶、钡、铀、镭、钍、硒、可溶性二氧化硅等项的水样。⑶采样容器的选择与净化要求=1\*GB3①容器的选择:原样水样,要求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塑料瓶取样,测定硼的水样,必须用聚乙烯塑料瓶取样。碱化水样,要求用聚乙烯塑料瓶取样。供测定酚、氰和硫化物的水样,要求用硬质玻璃瓶取样。=2\*GB3②容器净化:新启用的硬质玻璃瓶和聚乙烯塑料瓶,必须先用10%的硝酸溶液泡一昼夜后,再分别选用不同的洗涤方法进行清洗。硬质玻璃瓶的净化:采样前先用10%的盐酸洗涤,再用清水洗涤或自来水冲洗,蒸馏水冲洗3次。聚乙烯塑料瓶的净化:采样前先用10%的盐酸或硝酸洗涤,也可用10%的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洗涤后,再用自来水冲洗或清水洗净,蒸馏水冲洗3次。洗净的不变样的空容器,在现场取样时,要先用待取的水样洗涤2~3次(细菌水样除外)。⑷各类水源的采样要求:=1\*GB3①露天水源(泉水、河流、湖泊、水库)取样将样瓶浸入水中,瓶口于水面下10~30cm,然后拉开瓶塞,使水样缓缓的注入容器内,并防止砂粒、污物、有机物等带入瓶内。采取流动的泉水时,应在岩层有水流出的地方或水流汇集的地方取样,如取样前需挖坑或清理水泉,必须待水澄清和流量稳定后,方能取样。=2\*GB3②沼泽取样:应在可以推测地下水流量大,贮水多而深又荫蔽的地方取样,必要时,可挖坑,严防污泥及悬浮物进入瓶内。=3\*GB3③抽水井中取样:应先抽水数分钟,使停留在管中的水完全排出,并让瓶内水更新数次,然后取样。在自喷井中取样,直接从喷流上采样。=4\*GB3④水井和竖井中取样:采样前尽可能从井口抽出1~2倍水柱体积的水,再取样。如果井内的水没有明显的停滞现象,不必先抽水,可直接取样。=5\*GB3⑤专门钻井中取样:在为取样而专门打的钻井中,对钻进时用过冲洗液或洗井,必须先抽水,待井内水位稳定和水的化学成分稳定(化学成分稳定与否,可根据定时测定氯离子含量来确定),然后方可取样。⑸采样数量与稳定剂见表6-1表6-1采样数量与稳定剂样品名称取样数量(ml)加入试剂全分析样1000500空白样(原样)加1:1H2SO45ml(NH4)2SO42g简分析500原样专项分析侵蚀性CO2250大理粉2gCuPbZn分析样5001:1HNO35g硫化物样50020%Zn(AC)210mlNaOH(固)2粒⑹分析水样采好后,必须在瓶上贴好标签,再用砂布、石腊严密封闭,标签上立即填写编号,取样地点、时间、岩性、深度、水温、气温、浊度、水源种类、化学处理及分析要求(测定项目)。6.2同位素年龄测定地下水年龄时,所用的测定年代的物质是溶于水中的无机碳,它们以CO2、HCO3-和CO3-三种形式存在,因此用C14测定年代方法所测定的地下水年龄,实际上是地下水中溶解的无机碳年龄,通常认为地下水中的无机碳在与土壤中CO2隔绝后,便停止与外界14C的交换。因此,所谓地下水年龄,一般也指地下水开始与土壤CO2由于不同起源溶解的无机碳具有不同的14C初始浓度,因而有测定地下水年龄时必须弄清它们的成因问题,并要进行相应的校正。因此在对14⑴确定取水量:碳在地下水中的以CO2、HCO3-和CO3-等形式存在,而以HCO3-离子形式为主,为了确定取水样的体积,法国学者olive等(1987)根据经验绘制了地下水中HCO3-含量与取水量关系图(如下图),在现场测得地下水中HCO3-含量后,可以由下图上较快确定取水量的最佳体积。例如:当HCO3-离子含量330mg/l时需取水样60l;200mg/l时,取水样100l左右;含量小于200mg/l时,取水样200l或更多,总之宁可多取一点,也不可太少。否则会给样品制备和测量工作带来困难。⑵地下水采集与处理:沉淀法取水样可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所设计的取样容器(如图);也可就地取材,使用塑料桶(最好50l的大桶。假若容积不够大时,可用几个桶分装的办法,来处理同一个水样,以满足实验室要求,具体取样过程如下:①把所需水注入专门的容器中,也可以分装在数个塑料桶内。②在容器中加入5g硫酸亚铁(FcSO47H2O)或分成数等份分别放在各桶中搅拌均匀。③在容器中加入50ml20NNaOH或(100ml10NNaOH)溶液使溶液PH值≥10,这时水中的碳将全部以碳酸根的形式存在。此后加入500ml饱和氯化锶(SrCL26H2O)或氯化钡(BaCL22H2O)溶液,搅拌10~15分钟,盖好盖子,使其与大气隔绝,以防止空气中CO2混入,溶液静止后,可见大量白色沉淀,其反应式为: Sr2+(Ba2+)+CO32-PH值≥10Sr(Ba)CO3↓(白色)④为了加速沉淀,可向容器中加入40~50ml聚丙烯酰胺(可用5g聚丙烯酰胺溶于1000ml煮沸的蒸馏水中即可),充分搅均,此时沉淀物变成絮状物迅速下沉,大约10分钟后,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锶或氯化钡溶液,以检查沉淀是否完全,加入快速沉淀剂可大大缩短取样时间,一般30~40分钟就可以取一个水样。⑤最后打开容器下部放水阀门,将沉淀收集在1L的塑料桶中,如果采用大塑料桶沉淀,可用虹吸方法将上部清液移出倒掉,并将几个桶的沉淀物集中到一个小桶内,密封好盖子(桶内最好盛满溶液不留空隙),再送化验室处理。=6\*GB3⑥填写送样单、编号、水温等,要求测定同位素年龄。⑶地下水年龄计算与碳酸盐稀释效应校正:为了求得地下水的真实年龄,必须对碳酸盐稀释效应进行相应的校正,目前主要有下列几种校正方法:=1\*GB3①、统计学方法;=2\*GB3②、化学模型方法;=3\*GB3③、根据δ13C值校正方法。由于篇幅有限,下面就统计学方法进行介绍:根据vogtl(1970)统计200多个地下水14C年龄测定结果,得出绝大多数水样14C初始浓度为现代碳的80-90%,平均值为85%,因此它建议用F=85%作为14CT=8267ln(A0/A×85/100)=8267(Ln(A0/A)+Ln(85/100))△TO-1.35×ρ3校正系数表明:由于初始浓度A0被稀释0.85倍,未校正年龄值比实际年龄值偏老1.35×103a(A为样品Geyh(1972)根据欧洲地区400多个水样的14C年龄测定的结果得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14C初始浓度为50~70%,黄土地区为85%,结晶岩地区为90因为地下水本身是一个混合体,水中含碳物质在水体运动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受到混合,所以地下水形成的14C目前本细则尚缺HCO-3含量的现场测试方法,建议取水样时以200l或更多一些为好,以满足样品制备和测试工作的需要。6.3岩土样粒度分析⑴取样要求:采集粗砂至砂质粘土作为样品,不宜在粗碎屑岩中采样;⑵样品重量:500~1000g(砂质岩石200g、泥质岩石500g、碳酸盐、膏盐1000g);⑶取样密度及包装:取样密度视研究程度及剖面岩性结构而异,一般要求沿剖面逐层采集。采好样品后装入塑料袋中,外面再用棉纸包装即可。⑷可按>0.1mm、0.1~0.5mm、0.05~0.01mm、0.01~0.005mm、⑹采样点同时要采薄片样,观察胶结物的性质,以便决定解离方法,无法分离的样品,最后只有用薄片来作粒度测定。6.4易溶盐易溶盐的取样要求,取样数量及包装运送,都与扰动土的采样方法一样,只是填写分析项目时,填上易溶盐即可。注:可溶性盐的简易测定:应用定性反应来测定土壤中的氯化物、硫化物和碳酸钠的存在,测定方法如下:在试管中放入土壤2~3g,用蒸馏水浸透,土水比为1:5,经强烈振荡1~2分钟,在水浸提液中加入KNO30.5ml(10~15%浓度),使试管静止,然后将澄清移至干净的试管中,以备测定。加入硝酸银(AgNO3)后,如有絮状沉淀产生就证明土壤中有氯化物。加入氯化钡(BaCL2),如有硫酸钡(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硫酸盐。加入几滴洒精酚酞溶液后,如呈樱桃红色,确定有碳酸钠(Na2CO3)存在。6.5碳氧同位素⑴碳同位素表示方法:δ13c=[13C/12C(样)-13C/12C(标)]/[13C/12C(标)]×1000‰⑵主要用途:①计算地质温度。②判别矿床中的无机碳和有机碳。③判别淡水和海水碳酸盐。④测定成矿流体(气--液包体)的碳同位素组成。⑤作为找油和气的标志。⑶采样方法及样品数量:①地质计温的样品有碳酸盐岩、含石墨的变质岩、方解石、石墨、卤水、含碳地下水、含碳气体和植物。②碳酸盐岩样品重0.5~1g(不含有机碳),碳酸盐矿物样品或贝壳样品重0.5g。样品需过200目。③测矿物包体碳同位素组成的样品主要是石英和硫化物(不含碳矿物),重工业150g,粒度0.25~0.5mm,纯度>98%。附包体成分、大小,CO2含量及测温等资料。④包装与运送:送样时需附详细送样单,内容:样品编号、样品名称和重量、采样地点、采样点的地质描述(附地质图)、样品的岩石描述、采样目的、测试方法及分析要求、送样单位、送样人、送样时间。6.6氧同位素表示方法:δ18O=[18O/16O(样)-18O/16O(标)]/[18O/16O(标)]×1000‰其中:18O/16O(标)=19972×10-6⑴主要用途:①计算成岩温度。②判别花岗岩的物质来源。③判别蚀变及矿化热水的来源。⑵分析要求①测定样品的18O、16O;②计算样品的δ18O‰。③计算同位素平衡温度。⑶采样方法:①计算成岩温度最常用共生矿物时,所测定的矿物要采同一岩石(或矿石)中同一世代的相邻矿物(同位素平衡)、样品不能有蚀变、变质、交代。最好在紧挨两共生矿物接触面等距离用钻微孔的办法来获取样品,单个矿物样品重0.2g,纯度98%以上。②计算碳酸岩石海水温度主要用腕足类及软体动物贝壳化石。化石要新鲜,无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及后期水的交换(贝壳保持氧同位素封闭系统)。③判别岩石物质来源最好用单矿物(也可用全岩)。所测样只要新鲜(无后期蚀变、变代、变质),正常(石英和长石δ18O‰差值小于2)。单矿物重0.3g,纯度以上,粒径<0.3mm。④判别热水来源主要用矿物包体。第一种是加热法,用不含氧元素的矿物,如氟化物,硫化物,在矿物中不能有次生包体,样品重100g以上,粒径0.2~0.5mm。第一种是压碎法,可用氧化物或硅酸盐矿物,不能有次生包体,一般要求试样灰单晶,把单晶切成1×1×5cm的块体,每个样品2~⑤为了查明矿物中的水是否就地循环水供给的,可以采集矿泉水50~100ml,就地装入干净的磨口瓶中,瓶口封腊包装。⑥送样同碳的同位素。6.7粘土⑴原状土:①土样的物理力特性测试项目包括:颗粒分析、比重、单位容量、含水量、孔隙比、饱和量、渗透系数、稠度、相对密度、压缩系数、相对沉下系数、天然倾斜角、剪力、无侧限、灼热、加酸反映、泾化性、自重湿陷系数、压缩模量、湿陷起始压力。=2\*GB3②采样要求:无专门采样器采取原状土样,我们用下列方法采样,即方便又经济,在予计采样地点的四边用合适的工具将它和母体分割,后再分离其下部,将采的土样,按采样要求的大小规格小心修样,注明上下标志。③采取土样的数量:应根据试验项目与方法确定,一般要求如下:(a)物理性试验:砂类土或粘性土,原状结构20×20×20cm立方体一个或直径9cm,高25cm的圆柱体一个。(b)力学性试验:砂类土或粘类土,原状结构:20×20×20cm立方体2个或直径9cm,高25cm的圆柱体一个。(c)土样的封装保存及运送:无论从钻孔、探井或坑槽中采取的原状土样,必须保持天然结构和含水量,立即用胶布或纱布包好,再用腊密封(融腊温度不宜过高),防止水份蒸发,并注明上下方向,土样放入木箱或土样盒,箱盒内空隙可用砂、松土或棉纸填塞,但切忌硬填塞而造成损坏或无法取出土样。(d)取样后及时填写试样标签及送样委托单,然后连同样品送实验室,送样单上注明取样时间、地点或工程项目、深度、地质时代及成因、以及主要特征的描述,并附上一份取样剖面或柱状图,注明取样层位。(e)原状土样严防振动、日晒、雨淋和冻结。⑵扰动土样的采取=1\*GB3①分析项目:土化学成份分析样:SiO2、Fe2O3、TiO2、AI2O3、FeO、CaO、MgO、MnO2、SO3、P2O5、K2O、Na2O及烧失量等。土可溶盐分析样:PH、易溶盐、中溶盐、难溶盐、全盐量、有机质等。=2\*GB3②取样要求和包装:扰动土样的采取,特别要注意其代表性,按要求数量将土样装入袋中(布或塑料袋),如需保持天然含水量的土样,必须腊封,砾石及砂类土,应用四分法缩分取样。立即填写编号、取样地点、时间、要求分析项目、送样单位等。=3\*GB3③取样数量:一般0.5~1.0Kg,如需击实试验,取样25Kg。⑶粘土矿物制备样:不得少于500g,填写标签和委托单。6.8孢粉孢粉一般赋存在泥炭、页岩、泥岩、粉砂岩及淤泥中,岩石颜色一般为黑、灰、绿色,次为黄色,粗粒碎屑岩入红色岩层一般含孢粉很少,但分选性差的碎屑岩或红色岩层中例外。应尽可能选择标准地质剖面及钻孔,系统采取孢粉样。应在富含孢粉的岩层中采样,如遇含动植物化石岩层,务必取样。样品重量要求500g左右,采样密度视研究程度而异,但一般不少于每0.5~1m采一个样。在露头上采样时,应剥去风化层,在岩心中采样时,应剥去泥浆及岩粉。样品采好晾干后,应立即装入干净的塑料袋中,封口包严,以防现代花粉进入。外面再用棉纸包好。填写标签、采样日期及其它。要求通过孢粉的分析统计资料,提供地层时代划分意见。6.9微体⑴方法特点:微体化石(含小壳化石)指大小从1μm~1cm的化石,主要包括有孔虫、介形虫、纺缍虫,钙质超微体浮游生物,牙形刺、放射虫、硅藻、硅质鞭毛藻、孢子、花粉等,一般通过处理制样,再用显微镜观察。⑵主要用途:=1\*GB3①研究古生物的分类、命名、进化与古生态;=2\*GB3②确定地层的时代及地层对比;=3\*GB3③恢复古海洋、古气候、古环境。⑶要求:=1\*GB3①鉴定样品中微体化古的种属,并描述其特征(附化石照片及素描图);=2\*GB3②统计样品中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合及演化(附各类统计表);=3\*GB3③对地层的时代及古环境作出判断。⑷采样要求:=1\*GB3①研究化石的时间(年代)变化,须沿着地层层序的方向采样(切层采样法);=2\*GB3②研究化石的空间(环境)变化,顺着同一地层展布的方向采样(顺层采样法);=3\*GB3③不论是须层或切层采样,各样点的间距应大致相等,样品间距根据研究精度而定,一般要求为10~100m;=4\*GB3④有孔虫、介形虫、纺缍虫,浮游生物,主要采泥质、泥砂质及钙质岩,牙形刺主要采泥质岩、钙质岩及硅质岩;放射虫、硅藻主要采泥质岩、硅质岩;花粉,孢子主要采泥质岩、炭泥质及煤。=5\*GB3⑤每个采样点沿地层展布方向,以10cm—几米的间距,取几—10cm3的沉积物,聚合成一个样品;=6\*GB3⑥采样时,要除掉表面风化部分,挖出新鲜岩石作为试样;=7\*GB3⑦对于疏松的土质样品,在野外须用试样袋封装;=8\*GB3⑧送样时附寄标本采样点的地质图或剖面图。6.10土壤常量分析为了查明长江源区牧草的生长情况,必须对区内的土壤进行常量养分分析,其取样有如下特点:⑴不是从整个剖面分层取样,而是在腐植层中取样;⑵不是单点取样,而是多点取样,加以混合取其均值进行分析;⑶这种取样方法,可以避免典型取样波动性较大的弱点,而且有普遍的、代表面较广的优点;⑷样品数量:0.5~1.0Kg⑸包装:将样品按数装入塑料袋或布袋中;⑹填写标签,要求进行土壤常量养分分析。6.11微量元素和重金属6.11.1微量元素⑴微量元素概念,微量元素是指不作为体系中任何相的主要组分(化学计算)存在的元素,在样品中含量不超过1%,常以PPm(百万分之一)表示。⑵主要用途:=1\*GB3①了解岩石(矿石)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为找矿提供信息;=2\*GB3②了解成岩(成矿)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3\*GB3③划分或对比地质体;=4\*GB3④为研究岩石的成因及温压条件提供信息。⑶分析要求:=1\*GB3①常分析的元素有:Pb、Li、Be、Nb、W、La、Y、Sc、Ce、Ga、Zr、Th、Sr、Ba、V、Co、Cr、Zn、Mo、Au、As、Ag、Sn、Sb、Hg、Bi、F、Cl、B、Rb、Ta、U、Hf等,具体分析项目根据样品的用途增减;=2\*GB3②对于岩石学研究样品,分析精度要比元素在该类岩石中的丰度值高一个数量级,对于找矿样品,分析精度比该元素的工业品位高一个数量级。分析误差不得超过20%。⑷采样要求:=1\*GB3①每个地质体至少需要5个以上样品;=2\*GB3②每个样品重500g左右,由同一露头上5块左右的小块组合而成;=3\*GB3③样品要新鲜、纯净(无风化、无外来包体、脉体);=4\*GB3④填写送样单、标签、分析项目等。6.11.2重金属测年样:6.11.2.1ESR(电子自旋共振)⑴主要用途:可给出断层活动年龄区间,最晚一次活动的近似年龄;⑵取样要求:样品包括各类第四纪化学沉积物(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硅酸岩)、生物化石及石英颗粒。化学沉积物可测年龄范围几百年到1~2百万年;石英颗粒几千年至2~3百万年。⑶样品数量:化学沉积物和生物化石样:50~100g;石英颗粒样:100~2000g;⑷包装及运送:将采集好的样品如数装入样袋中,填写好标签、分析项目、送样单等。6.11.2.1热释光(又称热发光)热释光是固体受到幅射激发而积蓄的能量被加热释放的结果。无机晶体或矿物质在幅射电离下,一部分能量以晶体发热的形式消耗掉,另一部分则通过使物体内部的电子排布结构发生激发,错位以储藏能量,使这些激发电子重新排列必定伴随有光的释放。用加热方法使受激电子重新排列时固体物质所释放出来的光叫热释光,具有热释光特性的物体叫磷光体。地质样品中绝大多数都含有微量的天然放射性元素U238、Th232、K40等,这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达`109年,因此可以作为每年提供固定剂量的放源,另外各种样品中还含有一定数量具有记录幅射剂量本能的磷光体石英和长石等晶体(一般多选择石英测试)。在放射源和磷光体共存的样品中,磷光体就忠实地记录了该样品所吸收的自然幅射累积剂量D。只要把测得的幅射累积剂量D除以放射源每年提供的固定剂量R,就可得到地质样品的年龄A。A=D/R热释光方法适应的年龄大约为1千年至1百万年,此方法除可测定年龄外,还可以用于地层对比。⑴采样要求=1\*GB3①采样对象主要为含≤0.1mm粒径的石英岩样,原样采集的重量取决于原样含石英颗粒的多少,原样要保证可分离出同一粒级石英颗粒1~2g为宜,一般取1~2Kg即可。如能在古土壤层或风化层间断面层中采样则更好。=2\*GB3②热释光样品本身要求不能受阳光及白炽灯光照射,不能受高于40℃温度刺激,因此在地表剖面中采样必须在距地表以下50cm深处采取。对于钻孔取样,由于在每个回次的底部,为了卡死岩心,几乎停止了水的循环,故各回次底部岩心受热较高,不宜采样,应在各回次岩心的中上部采取(要注意不能采上一回次的残留岩心)。亦应剥去泥浆及岩粉。=3\*GB3③热释光样品要求用分离提纯的石英(纯度95%以上)进行测试,提纯石英重量要求1~2g。=4\*GB3④样品必须及时采取,特别是不要使岩心受到阳光照射,对晚上取出的岩心,最好在黎明时采样,白天的岩心要求从岩心管中打出后立即采取。=5\*GB3⑤采样后先用塑料袋包装封口,然后装于黑布袋中(或用黑布包装)封好。=6\*GB3⑥如果样品含有大量小于0.005mm粒级的石英,应同时采取一块重200g左右的样品,在野外及时称重、封、装塑料袋送往实验室测定含水量(湿度),以便对年固剂量R进行修正。测湿度样品不能再作为热释光样品。=7\*GB3⑦不要在地下水活动强烈的层位中采样,含水砂不宜作测年的主要样品,因为地下水会使天然放射性物质迁移而改变天然放射性。=8\*GB3⑧室内破碎原样时,不应猛烈敲砸和研磨,以防止产生压力摩擦热释光效应,破碎后的样品可放置一个月左右,故产生的压力和磨擦热释光自然消失。⑵分离提纯石英要求=1\*GB3①分离提纯石英时,要保留原样50克,连同纯石英一起送往接受单位,以便测定放射源每年提供的固定剂量R。=2\*GB3②分离提纯石英时,一切操作均需在红光或黄光下进行,绝对不能受阳光或白炽灯光照射,亦应避免40℃以上的温度刺激。提纯石英重量要求1~2g(粒度0.1mm左右,即140~220间)纯度为95%以上,仍需用黑纸或黑布包装。⑶送样时,应附送样单及钻孔详细分层柱状图标明采样位置,送样单上应注明每个样品的含水量(湿度),要求测定样品所代表的地层年龄。6.11.3光释光:采样要求同热释光6.11.31414C采样总的要求:尽量选择含碳量最高的地层(如木头、木炭、泥炭、碳酸盐淤泥、碳酸盐粘土等),且未遭受再搬运,地下水污染和风化者。⑴木头和木炭(取样重量200g):是14C⑵泥炭(重量不少于500g):采样时尽量选择不受地下水或大气污染的泥炭层、若泥炭层较厚,可在其顶、底部各取一个样品,以便测定泥炭层开始形成和停止形成的年龄,一个泥炭样品的最大厚度不超过5~6cm。若泥炭含水量较高,可在避免污染的情况下晾干后包装,如其中含有木头、种子、骨头、贝壳及其他考古样品,应注意收集。但要剔除泥炭中的后期植物根系,以获取可靠的年龄数据。⑶在天然剖面中取样,应剥去表面风化层,取新鲜部分,从钻孔中取样时,应首先清除泥浆及岩粉,对淤泥样品加5%盐酸滴试起泡剧烈后,证明碳酸盐含量较高,方可采取。取样重量为淤泥1500克、贝壳200克、石灰华500~1000克、苏打或天然碱500~1000克、骨头800~1500克、土壤2000~5000克。⑷采样中要注意基本保持封闭的状态,应避免采取从周围水系中带来的碳酸盐碎屑,否则会使年龄偏高,亦应避免采集盆地边缘部因周边水中带来的碳酸根与碳酸盐矿物发生碳交换的样品,否则会使年龄偏低。⑸14C⑹送样时,应附送样单、采样位置、编号等,要求测定样品所代表的地层的年龄。6.12裂变径迹238U自发裂变爆裂成两个碎片,它们穿越固体时能在矿物晶格中崩裂形成一条受严重损伤的狭窄径迹。径迹的数目与诱发它的铀的含量成比例,所以铀含量和径迹的密度是确定数字年龄的两个必备条件,通常用蚀刻来增加裂迹径迹,以便在光学显微镜下计算其数量。100KaB.P.之内的年轻年龄计算,由于径迹密度小,计数时间要长,而使分析带有很大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