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部分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含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陕西省榆林市2023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零能耗建筑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不是不消耗能源,而是通过各类技术,让建筑自身产生的可再生能源大于或等于其所消耗的能源。
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位于浦东新区顾唐路。这座五层办公楼的能源补充主要依靠光伏屋顶和一处光伏幕墙,日前获得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颁发的“零能耗建筑证书”,成为全国首个零能耗模块化建筑。“根据项目前期测算,这座建筑每平方米用电量约为26千瓦时,发电量约每平方米33千瓦时,未来可实现能耗自给自足,同类型传统建筑每平方米用电量在70到80千瓦时。”专家介绍说。
以零能耗建筑为代表的绿色建筑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日前,上海已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节能低碳建筑落地。如建立健全各类建筑设计能耗和碳排放限额体系,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深入开展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和能效对标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加快推进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先进节能低碳技术,推动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
(摘编自《上海首个“零能耗建筑”本月底建成》)
材料二:
近零能耗建筑的“门槛”,首先在于其精细化的设计。专家认为,相比常规设计方法,零能耗建筑会利用一些模拟能源的软件,通过不断进行测算、反复调整参数等来实现。其次,作为一个集成系统工程,发展节能建筑需要大幅度提升节能产品和设备的性能,包括节能门窗、保温材料等关键部品和设备的发展。而国内关于近零能耗建筑产业链的产品相对较少,这也是导致其造价较高的原因之一。未来通过市场调节,相信会有大量产品,尤其是国产化产品出现。此外,近零能耗建筑对施工的精细化程度要求比较高,需要进行专业化培训,近零能耗建筑在施工工艺上与传统建筑有很大不同,目前我国近零能耗建筑的施工过程依然存在缺少合格施工人员等问题。在专家看来,要让更多人主动选择近零能耗建筑,除了培育技术和市场化手段外,也需要大家来了解这方面技术,并需要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支持。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支持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的有关政策,各地也正在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着手积极制订相关的目标,如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河北等省市相继从财政补贴、非计容面积奖励、绿色信贷、鼓励尚未开工建筑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多种方式激励推广超低节能建筑的开发建设。
“十四五”期间是近零能耗建筑逐步试验、推广的阶段,2025年到2030年应该达到普及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形成一种既达到低碳目标、又适宜乡村实际情况、且能减少造价的建筑技术体系,可以在农村推广,降低能耗,服务乡村振兴。”
(摘编自《零能耗建筑离我们还有多远?》)
材料三:
在节能建筑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从低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被动式房屋、近零能耗建筑到2016年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推出的零能耗建筑,这一过程显示了建筑节能效率的不断提高。虽然每个国家对各个阶段的节能建筑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但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无论是超低能耗还是近零能耗,他们都是为了达到如同美国的LEED、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对于节能率“数量”上的要求。
从学界到政府都清楚地认识到,发展建筑节能并不只是单纯地减少化石能源和碳排放这么简单,应对未来极端气候挑战的意义更加深远。首先,如果能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现建筑的零能耗,那么就可以为城市建设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奠定基础,还能够减少城市能源供应系统设施的成本投入。其次,净零能耗建筑具备不依赖外界而“自我循环”的可能,这对于未来抵御极端气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实现建筑或建筑群的“自我循环”将意味着实现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打造人工生态环境的可能性,为未来人类不依赖于地球环境而在星际生存创造条件。
(摘编自孙彤宇、刘莎、史文彬《净零能耗建筑的未来意义及其实施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近零能耗建筑,还是零能耗建筑,都需要消耗能源,只不过其能源由自身产生。
B.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是我国首个零能耗建筑,这体现了上海零能耗建筑业走在全国前列。
C.近零能耗建筑的“门槛”比传统建筑要高,体现在设计精细化和工程集成系统化等方面。
D.世界各个国家在节能建筑上都以美国的LEED、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衡量标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依靠光伏屋顶和一处光伏幕墙补给能源,补给能源等于消耗能源,每平方米用电量几近传统建筑的三分之一。
B.近零能耗建筑产业链的产品的价格可通过市场来调节,以后国内制造的这类产品量会远超国外制造量,价格也会随之上下浮动。
C.我国对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很重视,不仅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颁布各项政策,以各种方式对超低能耗建筑进行激励推广。
D.只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均实施了零能耗建筑,达到建筑或建筑群的“自我循环”,那么,这个区域范围的人工生态环境就形成了。
(3)我国在近零能耗建筑上还须从哪些方面发力?请简要说明。
陕西省宝鸡市2023年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目前的史书记载,我国已知的最早开始藏冰的朝代是西周。西周设有“凌人”这么一种官职,专门负责“掌冰”。
《诗经》曾经有这么一句:“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这个“凌阴”其实就是古人挖的冰窖。上世纪70年代,河南滑县就发掘出了战国时期韩襄王的冰窖。据史书记载,曹操修的“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百四十五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
古人一般会储存多少冰呢?一般来说,会储存夏天用冰量的三倍。这是因为古代条件有限,无论密封有多好,最终都免不了有一部分冰会融化,冰块除了夏天给皇帝后妃以及贵族们直接消暑降温外,还会被用来各种冰镇食物,或者直接饮用。
(摘编自华夏收藏网《生活中的化学》)
材料二:
198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皮耶尔弗兰科·德蒙蒂斯(PierfrancoDemontis)领导的一项研究通过计算机模型,首次预言水或许有一个超离子冰的相位。
30年之后,在罗切斯特大学的激光力学能实验室,科学家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激光之一对准了一滴水。激光发射,形成的冲击波让水滴的压力达到了大气压的数百万倍,温度也升高至几千摄氏度。通过X射线,科学家发现,水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呈现出全新的形态!冲击波里的水并没有成为过热液体或气体,而是凝固、结晶成冰。研究证实了具有奇异性质的水的新相位——“超离子冰”(superionicice)的存在。不同于我们见过的冰,超离子冰是黑色的、温度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的一半,密度也是普通冰的4倍。
(摘编自《环球科学·两千多度时,冰变成了黑色》)
材料三:
在自然水城中,冰通常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融化,大约是0到10℃,这也是团队主要希望探索的温度区间。他们惊讶地发现,冰在不同温度条件的融化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形状。
具体来说,在非常寒冷的温度下,也就是约5℃之下,冰会呈现出朝下的尖端形状,类似于冰柱,但冰的表面是光滑的,没有起伏。在高于约7℃的温度条件下,冰会形成类似的基本形状,但上下颠倒,尖端向上。对于介于两者之间的温度,冰的表面融化出了波浪和波纹状的图案,这种图案被称为流痕,在自然的冰山和其他冰面上都能找到它们。科学家发现,冰在不同温度条件的融化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形状,这些形状差异是水流的变化造成的,而水流的变化则取决于温度。
我们都知道,水和其他液体一样,它们的密度都会随着温度下降而上升。但水还有一个独一无二之处,和其他液体都不一样的是,液态水的密度在大约4℃时会达到最大值,随后它的密度反而会降低,直到冻结。因此,水的密度比冰更大。
(摘编自雷夫·里斯特罗普等《异常对流在融化的冰中会诱导切割出尖顶和扇贝形状的冰型》)
照片显示了在不同环境水温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形状的冰
(图片来源:NYU’sAppliedMathematiesLaboratory)
4.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B.
C.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冰块直接用于消暑降温,西周的“凌人”专门负责“掌冰”,我国最早的藏冰从西周时期开始。
B.水的形态有三类——液态、固态、气态,液态水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会化为气态。
C.水的密度在大约4℃时会达到最大值,随后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因此,水的密度比冰更大。
D.古人在冰窖里存冰是为了夏天给皇帝、后妃及贵族们用,所以会储存夏天用冰量的三倍。
6.罗切斯特大学激光力学能实验室超离子冰的发现,给科学研究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数据来看,北京“以数字谋开放”确实底气很足。2019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位居全国首位;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达13464.2亿元,同比增长14.4%。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杨松说,北京不仅具有雄厚基础,而且有着巨大潜力,作为蓬勃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内部区域开放格局也在加速优化,除了西城区的金融、海淀区的教育、朝阳区的国际交流等传统优势之外,东城、通州、大兴、昌平等区也纷纷发力,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
在重点功能区规划上,北京将根据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未来规划,提出立足中关村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字贸易港”和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集群;立足朝阳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打造数字经济和贸易国际交往功能区;立足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打造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摘编自王俊岭《发力打造全球服务贸易新标杆》)
材料二:
世贸组织9月17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服务贸易晴雨表”报告显示,在全球服务贸易整体下滑情况下,服务贸易关键行业表现出了韧性,并出现温和增长;从近期服务贸易实际活动趋势看,全球服务贸易基本面仍强劲,预示全球贸易或早日复苏。
报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服务贸易表现仍远低于趋势水平。航空客运最新指数为49.2,出现该指数有记录以来最大跌幅,显示该行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但令人欣慰的是,航空客运业最近似已趋于稳定。从其他分类指数看,集装箱航运指数、建筑业指数和全球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均已显示好转迹象。此外,金融服务指数为100.3,是唯一高于趋势水平的分类指数。
(摘编自杨海泉《全球服务贸易关键行业出现温和增长》)
材料三:
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心性用于评价网络中的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和地位,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变量。常见的中心性评价指标有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特征向量中心性。点度中心性为相对点度中心性反应,可以比较不同规模网络中节点的中心程度,由于贸易存在双向性,因此点度中心性又分为点入中心性和点出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则代表节点中介能力的强弱,节点的中介能力越强,其在网络中的重要性越大;特征向量中心性则描绘与单一节点相邻的节点的重要程度。我们抽取2012年和2018年的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分析上述指标,得到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心性排名(前十位国家),如表1所示。
表1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心性排名
点出中心性点入中心性中间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
2012年2018年2012年2018年2012年2018年2012年2018年
美国美国美国美国英国美国加拿大加拿大
德国英国英国英国美国英国爱尔兰爱尔兰
英国德国德国法国德国德国比利时比利时
比利时法国法国德国法国法国意大利瑞士
法国意大利意大利比利时比利时爱尔兰瑞典意大利
意大利比利时爱尔兰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瑞士瑞典
加拿大日本加拿大日本爱尔兰瑞士俄罗斯法国
爱尔兰中国瑞典瑞士意大利加拿大法国俄罗斯
瑞士加拿大荷兰中国丹麦日本德国德国
荷兰瑞典瑞士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英国
网络联系强度代表各邻近节点之间的关联程度的强弱,其综合考量了节点间存在联系的时间长度、亲密程度和感情强度。在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分析中代表国家的贸易强度,一国系数越大,到说明该国对外数字服务贸易的强度越大。本文采用网络聚类系数描绘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联系强度,抽取2012年、2015年、2018年的相关数据,排名前十位国家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数字服务贸易网络联系强度排名
国家2012年国家2015年国家2018年
新西兰2500新西兰2618新西兰2735
匈牙利2174捷克2434匈牙利2721
捷克2172匈牙利2433捷克2718
波兰2154芬兰2416芬兰2698
希腊2028希腊2270南非2697
南非2022南非2263丹麦2695
芬兰2006丹麦2238俄罗斯2690
丹麦1997波兰2236波兰2586
奥地利1991俄罗斯2229澳大利亚2669
俄罗斯1985澳大利亚2208巴西2652
中国(第17名)1890中国(第14名)2183中国(第16名)2550
(摘编自温湖炜《全球数字服务贸易格局及中国的贸易地位分析》)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市以数字谋开放,数字经济发展多点开花,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数据表现亮眼。
B.北京立足于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着眼未来,计划在重点功能区规划上通过打造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等谋开放。
C.受疫情影响,全球服务贸易表现整体下滑,但服务贸易关键行业出现了温和增长,全球贸易迎来提前复苏。
D.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心性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变量,其中,特征向量中心性是常见的中心性评价指标之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航空客运行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航空客运指数仅为49.2,创下历史最大跌幅纪录,该影响还将持续。
B.比较不同规模网络中节点的中心程度,应以点度中心性为首要评价指标,中间中心性和特征向量中心性为次要。
C.2012年和2018年中国的中间中心性均未进入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心性排名前十位,表明中国在网络中介能力方面较弱。
D.一国数字服务贸易网络联系系数越大,说明该国对外数字服务贸易节点与其他国家节点间存在联系的时间越长。
6.请根据表2,简要分析中国的数字服务贸易网络联系强度情况。
陕西省汉中市2023届高三教学质量第一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日前发布《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这份报告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充分肯定了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贡献,有助于推动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世界传统医学更深入地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更好保护世界各国人民健康。
这份世卫专家评估会报告指出,使用中医药有利于降低轻型或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的风险;对轻型和普通型病例,与单纯的常规治疗相比,中医药在作为附加干预措施时,可缩短病毒清除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尽早使用中医药可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预后。
(摘编自郑汉根《推动中医药为全球抗疫作出更大贡献》)
材料二:
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多、比例高是上海本轮疫情的明显特点。“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治疗,西医无症状,中医有证候。”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说。例如一些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没有新冠肺炎的症状,但可能会有倦怠无力、舌苔腻、大便黏滞不爽、脘腹胀满等中医症候表现,在这个阶段及时用中医药干预,起到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使其不成为确诊者,也促进核酸快速转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陈跃来介绍,中医药在此次抗疫过程中深入参与新冠救治全过程,不仅在快速改善症状和减少转重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在预防、康复乃至心理调摄等方面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疫情以来,向市民推荐发放了多种防疫中成药、中药代茶饮或汤剂,这些成熟的方药大多具有清热化湿、扶正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人体的抗疫能力,而且安全有效,适用人群广,便于较大范围的推广使用,将有助于尽快阻断疫病的传播。
(摘编自赵逸赫、许东远《中医药有效参与上海抗疫》)
材料三:
记者了解到,针对疫情,治疗方案迅速确定,对症状较重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中西医协同治疗;对无症状感染者、轻症及症状较轻的普通型,以中医为主,并且效果良好。
临沧市中医院院长唐贞力用“早准精防”总结这次抗疫经验。“早”是第一时间中医介入。“准”是准确分型。“精”指一人一方、精准治疗。“防”指对重点人群,分类制定预防方。
云南省中医专家组表示,两年多来,云南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在治疗中,对重型、危重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人一策,促进重症向轻症转变;对轻型、普通型患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阻断向重症发展。中医药的干预范围从重点人群,扩展到隔离点及重点封控区,中药汤剂受到民众欢迎。
“不管是助力湖北、上海抗疫,还是本省‘动态清零’,云南中医药的贡献不容小觑,云南中医人总结了12字抗疫经验诀。”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姜旭说。
“提早介入”。中医专家闻令而动,根据患者病症变化,修订完善中医药防治方案、调整充实中医药队伍,始终做到提早介入,及时全程指导。
“辨证施策”。结合病例患者寒热虚实、病位脏腑、气候变化及个体差异,辨证论策,单人单方,及时调整组方用药,做到精准救治。
“全程参与”。让中医药全流程参与预防、治疗、康复。针对密接者,成立“治未病”专家组,进驻隔离点,单人单方。针对次密接、特殊工种等,运用几个基础方形成“预防汤剂”,规模性服药。针对康复期人员,扶正化湿,力促病毒排出。
(摘编自《提早介入辨证施策全程参与中医药成为云南抗疫“利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为全球抗疫作出更大贡献。
B.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没有新冠肺炎的西医症状,但可能会有一些中医证候表现,及时用中医药干预,会取得较好疗效,使其不成为确诊者,促进核酸转阴。
C.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对无症状感染者、轻症及症状较轻的普通型,以中医为主,对症状较重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
D.中医药不仅能快速改善症状和减少转重率,在预防、康复乃至心理调摄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行全过程中医药康复,能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疫情期间向市民发放的防疫中成药、中药代茶饮或汤剂,具有清热化湿、扶正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抗疫能力,有助于尽快阻断疫病的传播。
B.对于确诊病例,要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重视中西医协同救治,结合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一人一策,辨证论治,并及时调整组方用药,做到精准救治。
C.使用中医药可缩短轻型和普通型病例的病毒清除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能避免轻型或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的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D.中医强调“治未病”理念,运用中医药早期进行干预,干预范围从重点封控区,扩展到隔离点及重点人群,用中医药筑起防疫屏障受到广大民众欢迎。
6.针对新冠疫情,中医药有哪些抗疫经验?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陕西省咸阳市2023年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10月12日,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第一批国家公园分布在我国西北、西南、东南、东北,均处于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区域。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体现了高起点和严要求,向着建立系统的国家公园体系迈出了坚实步伐。
首批国家公园,有一个共同点是都具有典型的生态功能代表性,如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整体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了全国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
第一批国家公园只有5个,是因为这些区域的体制改革卓有成效,基本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的任务。随着体制改革的进行,还会有更多资源条件也达标的试点区成为国家公园。
(摘编自《第一批国家公园来了,这个公园有啥不一样?》)
材料二: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也有所不同。自然保护区以严格保护为主要手段,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公园更强调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要求的生态保护模式,不仅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更从满足人们探索、认知自然和观赏、体验自然美景的需求出发,充分发挥自然文化资源的观赏、教育和游憩的功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使社区受益,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良性互动,逐步走出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以说,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生态保护,但相比于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的特殊之处在于“向公众开放”,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提供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当然,开放到何种程度,游憩观赏区如何建设,都不能影响生态保护这一首要功能。
(摘编自杨锐《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有啥不同?》)
材料三:
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建立国家公园。此后,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方案意见的陆续出台,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推进。
2021年以来,中央政府全面加强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积极、快速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中国国土面积辽阔,物种、群落、生态和景观多样性显著,这为建设大面积的国家公园提供了先天条件。中国人口众多,现有乡村护林员170多万人,这使中国能够聚人力之利推动并保障国家公园的有效治理。
过去这些年,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朱鹮从7只增至5000余只,曾经野外消失的麋鹿总数突破8000只,藏羚羊从不足7万只增加到30万只,大熊猫野外数量从1114只增加到1864只……如今国家公园的设立,将进一步巩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绩,有助于更好地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摘编自赵尹凡《国家公园助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四:
公园,顾名思义是游憩的地方,国家公园的建立最初源于这样的想法,并被定义为“为造福人类所建立的公众公园和游乐场”。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虽然最初没有被直接命名为国家公园,但它在实践中一直被称为“国家公园”,并且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古老的国家公园。
自黄石国家公园以后,尽管个别国家以不同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园,但内涵也不尽相同。而从保护景观和发展旅游这样一个基本点出发,经过100多年的历程,基本形成了现代国家公园的理念:国家公园是国家自然资源储备;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是保护和展示国家自然和历史宝藏的服务机构;建设国家公园就是以国家机器为手段,依法保护生态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使之成为子孙后代的自然财富。
(摘编自朱永杰《国家公园的前世今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首批国家公园共有5个,纵贯南北6个纬区,从热带到寒温带,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陆域。
B.因为三江源等五大区域的体制改革卓有成效,率先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所以成为首批国家公园。
C.国家公园除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外,还能够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良性互动,所以比设立自然保护区更有意义。
D.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随着一系列相关方案意见出台,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工作将日臻完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关键区域都设了第一批国家公园,这些国家公园面积宽广,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具有典型的生态功能代表性。
B.为公众提供足够的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游憩的机会,提供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这些是国家公园的特殊之处。
C.近年来,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绩可观,如朱鹮从七只增至数千只,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以有效维护。
D.建成公众公园和游乐场是建立国家公园的最初设想,现在,借助国家机器依法保护生态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等现代国家公园的理念已基本形成。
6.我国发展建设国家公园有哪些有利条件?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陕西省2023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然万物不仅为人类的生息繁衍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也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心灵慰藉。有形有色的自然很容易引起人类的关注,同时,也使得我们开始进一步欣赏自然,将其描摹图绘,或是为了形象记录,或是为了美学欣赏。世界各地一直都保留着图绘自然的传统,我们可以把这一类绘画统称为“博物绘画”。既然称其为“博物”,那么这类绘画一定要反映画者对自然的观察,呈现出自然物的显著特征,换言之,博物绘画不一定描绘得最为逼真,但一定要将其最鲜明的特征表现出来。这种以真实观察为基础的绘画,传统上主要用于图像化的记录自然物,或是艺术化的捕捉自然美。随着科学的兴起,博物绘画分化出新的功能,用以辅助自然科学研究,最常见的便是生物科学绘图。
博物绘画在中国古已有之,我们的祖先很早便以绘画的形式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动植物。例如,五代宫廷画家黄签所绘《写生珍禽图》颇具艺术表现力,画家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清代蒋延锡所给《塞外花卉图》中,记录下他在塞外观塞到的66种野生花卉。在传世的大量绘画作品中仍不乏博物绘画,它们还有待于人们深入发掘。
中国博物绘画在二十世纪初才真正走向独立发展,伴随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科学性的博物绘画逐渐为国人所熟知。这类服务于科学研究的绘画被应用于我国自然科学等研究领域,其中创始性的代表画家是冯澄如。他在二十世纪前期绘制了中国最早一批生物科学绘图,并创新性地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西方科学绘图形式相融合。新中国成立后,这类博物绘画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的生物资源普查以及动植物志书的编纂推动了生物科学绘图的发展,这类博物绘画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代表性的成果便是历经半个多世纪陆续出版的《中国植物志》和《中国动物志》,两套丛书汇集了众多画家的数万幅作品,由此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生物科学绘画风格。进入21世纪,随着大型动植物志书编纂工作的完成,服务于科学的博物绘画创作进入低潮阶段,但全社会对自然生态的持续关注,赋予了博物绘画新的使命:逐渐从单一服务于科学研究转变为对公众的科学普及和艺术熏陶。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之前从事专业科学绘图的画家逐渐使自己的创作风格更贴近大众审美需求,以达到科学与艺术宣传并举的效果。
现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到图绘自然的活动之中。与之前经过培训的专业科学绘图画家不同,他们有着各自的艺术背景,并巧妙地将自身具备的艺术技能融入创作当中,使得现阶段博物绘画展现的主题和艺术风格有了极大的拓展。这两个博物绘画的主要创作群体不断融合交流,是当前博物绘画发展的好兆头。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也为博物绘画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契机。这门描绘自然的艺术将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补充,人们将在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视觉图景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重断审视自然,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摘编自王钊《图绘自然博物绘画在中国》)
材料二:
摄影,能够把植物植株的形状、色彩等非常真实地呈现出来。但也恰恰是这种真实的还原,画面中的信息就非常多,导致我们对这种植物特征的把握受到影响。但是手绘就不同了。手绘可以清晰地画出一株植物的特征,尤其是植物叶片的形状、纹路等,手绘可以画得非常清晰,而我们都知道,叶片的形状和纹路,往往是辨认植物的重要依据。这里面其实涉及手绘与摄影不同的技术特点。摄影要突出一个叶片的形状和纹路,主要靠光线明暗等来勾勒,而手绘的基本手段是线条,有比线条表现纹路更直接、更有优势的吗?
手绘可以把人眼看植物的视野画到纸面上,而摄影只能拍摄出取景框里的景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手绘图会感觉很自然、很“开阔”,而照片却容易有一种局促感。另一方面,摄影一个画面只能拍一个视角,并且遵循客观透视的规律,任何角度都会有某些位置的变形。而人在手绘时,可以把多个视角的信息画在一起,并且可以以人的“主观透视”,让任何位置都不变形。手绘植物既可以把一株植物的各个方面如叶、花、茎等不同部位任选画在一个画面上,也可以把植物不同季节的状态画在一个画面上,如把春天的叶与秋天的果画在一起。而摄影在这两方面都难以做到,只能拍多张不同的照片。尤其在时间上,手绘可以画此时的植物,也可以画彼时的植物,画出人对植物的记忆。而摄影在这方面就办法不多了。
(摘编自张连友《发现手绘的价值》)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博物绘画用以辅助科学研究是随着科学的兴起才具有的功能,传统的博物绘画不过是为了图像化的记录自然物或艺术化的捕捉自然美。
B.我国最早的博物绘画可以追溯至五代时期,当时的宫廷画家黄签在绢素上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已经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C.冯澄如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西方科学绘图形式相融合,绘制了生物科学绘图,是将博物绘画应用于我国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创始性画家。
D.摄影,能够逼真地表现植物形状、色彩,只要通过光线明暗的勾勒,就可以突出一株植物的特征,尤其是植物叶片的形状、纹路。
5.下列选项,不属于博物绘画的一项是()
A.宋徽宗赵佶御笔彩绘的《芙蓉锦鸡图》《五色鹦鹉图》。
B.清代宫廷洋画家郎世宁将西洋画与中国画相互融合,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绘制的《花鸟图册》。
C.十八世纪日本汉学家冈元凤对《诗经》中动植物进行图释,用笔精细、描摹真切的《毛诗品物图考》。
D.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包含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牲畜、车轿船只、房屋建筑的《清明上河图》。
6.如何推动中国博物绘画更好地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陕西省渭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Ⅰ)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几年,很多高质量产地农产品热销全国,农民的收入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数据显示,在一部分畅销农产品产地,网购的成交额增速数倍高于所在城市整体的增速,成为消费增量的重要动力。
(摘编自《2022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发展指数报告:县域农村“新消费”蓬勃发展》)
材料二:
站在全新的“赶考路”上,乡村振兴、城乡协同发展的号角越吹越响亮。广大基层干部要握牢“三农”这把时代“火炬”,更要“目光向下”,努力挖掘广袤乡村土地中的无限潜力与后劲。
在长久以来的实践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与发展,引导村民开展基层自治,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将建设美好生活的“受益者”转化为“建设者”“参与者”,把人民时关好本来的内任转变为动力,以能乡村振乃蓬勃发展。
基层干部要把握政策方向,落实补贴等激励政策,主动联系“种粮大户”“种菜大棚”等乡村农村“头部”成员,积极与当地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科技企业保持信息互通,将先进的数字化、科技化农业生产方式引入田间地头,为农业生产注入“数字能量”,助力农业高效发展。
基层干部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把握其中的“黄金分制点”,既要抓经济,也要保环境。除了做好退耕还林、落实休渔期制度等“基本功”,也要探索巩固、美化人居环境的“新技巧”。
(摘编自杨诚《以“三个抓手”助力“三农”发展》)
材料三:
引才是人才事业的基础,只有各类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乡村,才能彰显乡村活力。一则,要从高校引才,注重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导向,让年轻人怀揣梦想、带着情怀到乡村干事创业。二则,要做好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引流、回流工作,把好的理念、经验、阅历转化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组织建设的具体做法。
人才并非一出生就被贴上了“人才标签”,而是要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成长,才能在各自的领域成为领军人物。因此,要做好人才培育,让更多人不断充沛知识,增长才能,达到人才标准。
引才、育才是前提,留才是关键,只有真正留住人,留住人心,乡村的发展才会实现良性循环,乡村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摘编自毛龙《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源动力”》)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多高质量产地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成交额节节高升,这成为农村整体消费增量的主要原因。
B.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未来他们对荔枝、木瓜的需求量将大于对葡萄、草莓等水果的需求量。
C.县域农村网购荔枝、木瓜等水果的年均增长率较高,说明农村食品消费走向尝鲜吃好,也说明县域农村消费已全面升级。
D.近3年,全国各区域的农村网购用户数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东北地区的增长速度相比其他地区最为突出。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经济助力农产品“生产+消费”环节,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村地区人民生产水平和消费实力的提升。
B.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应积极开展基层自治,不仅使农民成为建设美好生活的受益者,更成为建设者和参与者。
C.保护环境是基层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而探索巩固、美化人居环境的“新技巧”是保护环境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D.壮大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既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奔赴基层就业,也要做好退役军人和致富带头人引流、回流工作。
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式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该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陕西省榆林市2023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零能耗建筑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不是不消耗能源,而是通过各类技术,让建筑自身产生的可再生能源大于或等于其所消耗的能源。
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位于浦东新区顾唐路。这座五层办公楼的能源补充主要依靠光伏屋顶和一处光伏幕墙,日前获得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颁发的“零能耗建筑证书”,成为全国首个零能耗模块化建筑。“根据项目前期测算,这座建筑每平方米用电量约为26千瓦时,发电量约每平方米33千瓦时,未来可实现能耗自给自足,同类型传统建筑每平方米用电量在70到80千瓦时。”专家介绍说。
以零能耗建筑为代表的绿色建筑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日前,上海已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节能低碳建筑落地。如建立健全各类建筑设计能耗和碳排放限额体系,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深入开展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和能效对标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加快推进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先进节能低碳技术,推动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
(摘编自《上海首个“零能耗建筑”本月底建成》)
材料二:
近零能耗建筑的“门槛”,首先在于其精细化的设计。专家认为,相比常规设计方法,零能耗建筑会利用一些模拟能源的软件,通过不断进行测算、反复调整参数等来实现。其次,作为一个集成系统工程,发展节能建筑需要大幅度提升节能产品和设备的性能,包括节能门窗、保温材料等关键部品和设备的发展。而国内关于近零能耗建筑产业链的产品相对较少,这也是导致其造价较高的原因之一。未来通过市场调节,相信会有大量产品,尤其是国产化产品出现。此外,近零能耗建筑对施工的精细化程度要求比较高,需要进行专业化培训,近零能耗建筑在施工工艺上与传统建筑有很大不同,目前我国近零能耗建筑的施工过程依然存在缺少合格施工人员等问题。在专家看来,要让更多人主动选择近零能耗建筑,除了培育技术和市场化手段外,也需要大家来了解这方面技术,并需要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支持。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支持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的有关政策,各地也正在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着手积极制订相关的目标,如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河北等省市相继从财政补贴、非计容面积奖励、绿色信贷、鼓励尚未开工建筑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多种方式激励推广超低节能建筑的开发建设。
“十四五”期间是近零能耗建筑逐步试验、推广的阶段,2025年到2030年应该达到普及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形成一种既达到低碳目标、又适宜乡村实际情况、且能减少造价的建筑技术体系,可以在农村推广,降低能耗,服务乡村振兴。”
(摘编自《零能耗建筑离我们还有多远?》)
材料三:
在节能建筑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从低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被动式房屋、近零能耗建筑到2016年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推出的零能耗建筑,这一过程显示了建筑节能效率的不断提高。虽然每个国家对各个阶段的节能建筑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但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无论是超低能耗还是近零能耗,他们都是为了达到如同美国的LEED、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对于节能率“数量”上的要求。
从学界到政府都清楚地认识到,发展建筑节能并不只是单纯地减少化石能源和碳排放这么简单,应对未来极端气候挑战的意义更加深远。首先,如果能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现建筑的零能耗,那么就可以为城市建设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奠定基础,还能够减少城市能源供应系统设施的成本投入。其次,净零能耗建筑具备不依赖外界而“自我循环”的可能,这对于未来抵御极端气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实现建筑或建筑群的“自我循环”将意味着实现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打造人工生态环境的可能性,为未来人类不依赖于地球环境而在星际生存创造条件。
(摘编自孙彤宇、刘莎、史文彬《净零能耗建筑的未来意义及其实施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近零能耗建筑,还是零能耗建筑,都需要消耗能源,只不过其能源由自身产生。
B.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是我国首个零能耗建筑,这体现了上海零能耗建筑业走在全国前列。
C.近零能耗建筑的“门槛”比传统建筑要高,体现在设计精细化和工程集成系统化等方面。
D.世界各个国家在节能建筑上都以美国的LEED、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衡量标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依靠光伏屋顶和一处光伏幕墙补给能源,补给能源等于消耗能源,每平方米用电量几近传统建筑的三分之一。
B.近零能耗建筑产业链的产品的价格可通过市场来调节,以后国内制造的这类产品量会远超国外制造量,价格也会随之上下浮动。
C.我国对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很重视,不仅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颁布各项政策,以各种方式对超低能耗建筑进行激励推广。
D.只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均实施了零能耗建筑,达到建筑或建筑群的“自我循环”,那么,这个区域范围的人工生态环境就形成了。
(3)我国在近零能耗建筑上还须从哪些方面发力?请简要说明。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探究。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原文内容,进而概括作答。
【解答】(1)D.“世界各个国家在节能建筑上都以美国的LEED、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衡量标准”错误,根据原文“他们都是为了达到如同美国的LEED、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对于节能率‘数量’上的要求”,可知,美国的LEED、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不是衡量标准。
故选D。
(2)A.“每平方米用电量几近传统建筑的三分之一”错误,根据原文“同类型传统建筑每平方米用电量在70到80千瓦时”,可知,原文是与同类型的传统建筑相比。
B.“近零能耗建筑产业链的产品的价格可通过市场来调节”错误,根据原文“并需要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支持。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支持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的有关政策,各地也正在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着手积极制订相关的目标,如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河北等省市相继从财政补贴、非计容面积奖励、绿色信贷、鼓励尚未开工建筑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多种方式激励推广超低节能建筑的开发建设”,可知,除了市场之外,还需要政府。
D.“那么,这个区域范围的人工生态环境就形成了”错误,根据原文“实现建筑或建筑群的‘自我循环’将意味着实现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打造人工生态环境的可能性”,可知,原文是指一种可能性。
故选C。
(3)根据原文“专家认为,相比常规设计方法,零能耗建筑会利用一些模拟能源的软件,通过不断进行测算、反复调整参数等来实现。其次,作为一个集成系统工程,发展节能建筑需要大幅度提升节能产品和设备的性能,包括节能门窗、保温材料等关键部品和设备的发展。而国内关于近零能耗建筑产业链的产品相对较少,这也是导致其造价较高的原因之一。未来通过市场调节,相信会有大量产品,尤其是国产化产品出现”,可知,我国在近零能耗建筑上还须通过市场调节去把控软件价格,达到精细化设计。
根据原文“近零能耗建筑对施工的精细化程度要求比较高,需要进行专业化培训,近零能耗建筑在施工工艺上与传统建筑有很大不同,目前我国近零能耗建筑的施工过程依然存在缺少合格施工人员等问题。在专家看来,要让更多人主动选择近零能耗建筑,除了培育技术和市场化手段外,也需要大家来了解这方面技术”可知,我国在近零能耗建筑上还须对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以及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
根据原文“并需要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支持。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支持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的有关政策,各地也正在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着手积极制订相关的目标,如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河北等省市相继从财政补贴、非计容面积奖励、绿色信贷、鼓励尚未开工建筑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多种方式激励推广超低节能建筑的开发建设”,可知,我国在近零能耗建筑上还须国家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支持。
答案:
(1)D
(2)C
(3)①我国在近零能耗建筑上还须通过市场调节去把控软件价格,达到精细化设计。
②我国在近零能耗建筑上还须对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以及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
③我国在近零能耗建筑上还须国家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支持。
【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
陕西省宝鸡市2023年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目前的史书记载,我国已知的最早开始藏冰的朝代是西周。西周设有“凌人”这么一种官职,专门负责“掌冰”。
《诗经》曾经有这么一句:“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这个“凌阴”其实就是古人挖的冰窖。上世纪70年代,河南滑县就发掘出了战国时期韩襄王的冰窖。据史书记载,曹操修的“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百四十五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
古人一般会储存多少冰呢?一般来说,会储存夏天用冰量的三倍。这是因为古代条件有限,无论密封有多好,最终都免不了有一部分冰会融化,冰块除了夏天给皇帝后妃以及贵族们直接消暑降温外,还会被用来各种冰镇食物,或者直接饮用。
(摘编自华夏收藏网《生活中的化学》)
材料二:
198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皮耶尔弗兰科·德蒙蒂斯(PierfrancoDemontis)领导的一项研究通过计算机模型,首次预言水或许有一个超离子冰的相位。
30年之后,在罗切斯特大学的激光力学能实验室,科学家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激光之一对准了一滴水。激光发射,形成的冲击波让水滴的压力达到了大气压的数百万倍,温度也升高至几千摄氏度。通过X射线,科学家发现,水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呈现出全新的形态!冲击波里的水并没有成为过热液体或气体,而是凝固、结晶成冰。研究证实了具有奇异性质的水的新相位——“超离子冰”(superionicice)的存在。不同于我们见过的冰,超离子冰是黑色的、温度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的一半,密度也是普通冰的4倍。
(摘编自《环球科学·两千多度时,冰变成了黑色》)
材料三:
在自然水城中,冰通常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融化,大约是0到10℃,这也是团队主要希望探索的温度区间。他们惊讶地发现,冰在不同温度条件的融化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形状。
具体来说,在非常寒冷的温度下,也就是约5℃之下,冰会呈现出朝下的尖端形状,类似于冰柱,但冰的表面是光滑的,没有起伏。在高于约7℃的温度条件下,冰会形成类似的基本形状,但上下颠倒,尖端向上。对于介于两者之间的温度,冰的表面融化出了波浪和波纹状的图案,这种图案被称为流痕,在自然的冰山和其他冰面上都能找到它们。科学家发现,冰在不同温度条件的融化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形状,这些形状差异是水流的变化造成的,而水流的变化则取决于温度。
我们都知道,水和其他液体一样,它们的密度都会随着温度下降而上升。但水还有一个独一无二之处,和其他液体都不一样的是,液态水的密度在大约4℃时会达到最大值,随后它的密度反而会降低,直到冻结。因此,水的密度比冰更大。
(摘编自雷夫·里斯特罗普等《异常对流在融化的冰中会诱导切割出尖顶和扇贝形状的冰型》)
照片显示了在不同环境水温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形状的冰
(图片来源:NYU’sAppliedMathematiesLaboratory)
4.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B.
C.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冰块直接用于消暑降温,西周的“凌人”专门负责“掌冰”,我国最早的藏冰从西周时期开始。
B.水的形态有三类——液态、固态、气态,液态水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会化为气态。
C.水的密度在大约4℃时会达到最大值,随后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因此,水的密度比冰更大。
D.古人在冰窖里存冰是为了夏天给皇帝、后妃及贵族们用,所以会储存夏天用冰量的三倍。
6.罗切斯特大学激光力学能实验室超离子冰的发现,给科学研究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答案】4.A5.C
6.意义:发现了新的研究视角,促使更多科学家探索冰的奥秘,这种研究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启示:①前人预言但尚未证实的问题,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起点。②运用创新思维,通过改变实验条件,会有新的科学发现。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根据材料三约5℃之下,冰会呈现出朝下的尖端形状,类似于冰柱,但冰的表面是光滑的,没有起伏。在高于约7℃的温度条件下,冰会形成尖端向上的冰柱,其表面是光滑,没有起伏。对于介于两者之间的温度,冰的表面融化出了波浪和波纹状的图案。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古代的冰块直接用于消暑降温”错,根据材料一,古代冰块的作用除了夏天给皇帝后妃以及贵族们直接消暑降温外,还会用冰做成各种冰镇食物,或者直接饮用;“我国最早的藏冰从西周时期开始”错,材料一“根据目前的史书记载,我国已知的最早开始藏冰的朝代是西周”。
B.“液态水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会化为气态”错,根据材料二“温度也升高升至几千摄氏度!X射线瞬间穿越水滴”“通过X射线,科学家发现,水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呈现出全新的形态。冲击波里的水并没有成为过热液体或气体,而是凝固、结晶成冰”可知,液态水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不一定会化为气态,温度足够高也会凝固、结晶成冰。
D.“所以会储存夏天用冰量的三倍”错,材料一只是说“古人一般会储存多少冰呢?一般来说,会储存夏天用冰量的三倍。这是因为古代条件有限,无论密封有多好,最终都免不了有一部分冰会融化,冰块除了夏天给皇帝后妃以及贵族们直接消暑降温外,还会被用来各种冰镇食物,或者直接饮用”,可见,选项中说的前后无因果关系。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1)根据“研究证实了具有奇异性质的水的新相位——‘超离子冰’(superionicice)的存在”“通过X射线,科学家发现,水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呈现出全新的形态!冲击波里的水并没有成为过热液体或气体,而是凝固、结晶成冰”“在自然水城中,冰通常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融化,大约是0到10℃,这也是团队主要希望探索的温度区间。他们惊讶地发现,冰在不同温度条件的融化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形状”可知,科学家发现了新的研究视角,促使更多科学家探索冰的奥秘,这种研究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根据“通过计算机模型,首次预言水或许有一个超离子冰的相位”“研究证实了具有奇异性质的水的新相位——‘超离子冰’(superionicice)的存在。不同于我们见过的冰,超离子冰是黑色的、温度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的一半,密度也是普通冰的4倍”可知,前人预言但尚未证实的问题,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起点。
根据“科学家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激光之一对准了一滴水。激光发射,形成的冲击波让水滴的压力达到了大气压的数百万倍,温度也升高至几千摄氏度。通过X射线,科学家发现,水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呈现出全新的形态!冲击波里的水并没有成为过热液体或气体,而是凝固、结晶成冰”可知,运用创新思维,通过改变实验条件,会有新的科学发现。
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数据来看,北京“以数字谋开放”确实底气很足。2019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位居全国首位;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达13464.2亿元,同比增长14.4%。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杨松说,北京不仅具有雄厚基础,而且有着巨大潜力,作为蓬勃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内部区域开放格局也在加速优化,除了西城区的金融、海淀区的教育、朝阳区的国际交流等传统优势之外,东城、通州、大兴、昌平等区也纷纷发力,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
在重点功能区规划上,北京将根据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未来规划,提出立足中关村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字贸易港”和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集群;立足朝阳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打造数字经济和贸易国际交往功能区;立足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打造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摘编自王俊岭《发力打造全球服务贸易新标杆》)
材料二:
世贸组织9月17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服务贸易晴雨表”报告显示,在全球服务贸易整体下滑情况下,服务贸易关键行业表现出了韧性,并出现温和增长;从近期服务贸易实际活动趋势看,全球服务贸易基本面仍强劲,预示全球贸易或早日复苏。
报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服务贸易表现仍远低于趋势水平。航空客运最新指数为49.2,出现该指数有记录以来最大跌幅,显示该行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但令人欣慰的是,航空客运业最近似已趋于稳定。从其他分类指数看,集装箱航运指数、建筑业指数和全球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均已显示好转迹象。此外,金融服务指数为100.3,是唯一高于趋势水平的分类指数。
(摘编自杨海泉《全球服务贸易关键行业出现温和增长》)
材料三:
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心性用于评价网络中的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和地位,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变量。常见的中心性评价指标有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特征向量中心性。点度中心性为相对点度中心性反应,可以比较不同规模网络中节点的中心程度,由于贸易存在双向性,因此点度中心性又分为点入中心性和点出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则代表节点中介能力的强弱,节点的中介能力越强,其在网络中的重要性越大;特征向量中心性则描绘与单一节点相邻的节点的重要程度。我们抽取2012年和2018年的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分析上述指标,得到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心性排名(前十位国家),如表1所示。
表1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心性排名
点出中心性点入中心性中间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
2012年2018年2012年2018年2012年2018年2012年2018年
美国美国美国美国英国美国加拿大加拿大
德国英国英国英国美国英国爱尔兰爱尔兰
英国德国德国法国德国德国比利时比利时
比利时法国法国德国法国法国意大利瑞士
法国意大利意大利比利时比利时爱尔兰瑞典意大利
意大利比利时爱尔兰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瑞士瑞典
加拿大日本加拿大日本爱尔兰瑞士俄罗斯法国
爱尔兰中国瑞典瑞士意大利加拿大法国俄罗斯
瑞士加拿大荷兰中国丹麦日本德国德国
荷兰瑞典瑞士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英国
网络联系强度代表各邻近节点之间的关联程度的强弱,其综合考量了节点间存在联系的时间长度、亲密程度和感情强度。在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分析中代表国家的贸易强度,一国系数越大,到说明该国对外数字服务贸易的强度越大。本文采用网络聚类系数描绘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联系强度,抽取2012年、2015年、2018年的相关数据,排名前十位国家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数字服务贸易网络联系强度排名
国家2012年国家2015年国家2018年
新西兰2500新西兰2618新西兰2735
匈牙利2174捷克2434匈牙利2721
捷克2172匈牙利2433捷克2718
波兰2154芬兰2416芬兰2698
希腊2028希腊2270南非2697
南非2022南非2263丹麦2695
芬兰2006丹麦2238俄罗斯2690
丹麦1997波兰2236波兰2586
奥地利1991俄罗斯2229澳大利亚2669
俄罗斯1985澳大利亚2208巴西2652
中国(第17名)1890中国(第14名)2183中国(第16名)2550
(摘编自温湖炜《全球数字服务贸易格局及中国的贸易地位分析》)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市以数字谋开放,数字经济发展多点开花,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数据表现亮眼。
B.北京立足于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着眼未来,计划在重点功能区规划上通过打造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等谋开放。
C.受疫情影响,全球服务贸易表现整体下滑,但服务贸易关键行业出现了温和增长,全球贸易迎来提前复苏。
D.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心性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变量,其中,特征向量中心性是常见的中心性评价指标之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航空客运行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航空客运指数仅为49.2,创下历史最大跌幅纪录,该影响还将持续。
B.比较不同规模网络中节点的中心程度,应以点度中心性为首要评价指标,中间中心性和特征向量中心性为次要。
C.2012年和2018年中国的中间中心性均未进入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心性排名前十位,表明中国在网络中介能力方面较弱。
D.一国数字服务贸易网络联系系数越大,说明该国对外数字服务贸易节点与其他国家节点间存在联系的时间越长。
6.请根据表2,简要分析中国的数字服务贸易网络联系强度情况。
【答案】4.C5.C
6.①中国在所抽取的三个年份中网络联系强度均未进入贸易网络前十名。表现最佳的年份排在第14名。
②中国网络联系强度值逐年增高,但中国在样本期间的网络联系强度排名无明显上升趋势。
③中国与现有伙伴国之间的数字服务贸易强度在全球中仍处于相对较弱地位,应加速推进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合作。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全球贸易迎来提前复苏”错误。由材料二“从近期服务贸易实际活动趋势看,全球服务贸易基本面仍强劲,预示全球贸易或早日复苏”可知,原文说的是“预示全球贸易或早日复苏”。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创下历史最大跌幅纪录,该影响还将持续”错误。由材料二“航空客运最新指数为49.2,出现该指数有记录以来最大跌幅,显示该行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但令人欣慰的是,航空客运业最近似已趋于稳定”可知,原文说的是“出现该指数有记录以来最大跌幅”,无法判断是不是历史最大跌幅;又说“但令人欣慰的是,航空客运业最近似已趋于稳定”,不能说“还将持续”。
B.“应以点度中心性为首要评价指标,中间中心性和特征向量中心性为次要”错误,无中生有。由材料三“点度中心性为相对点度中心性反应,可以比较不同规模网络中节点的中心程度,由于贸易存在双向性,因此点度中心性又分为点入中心性和点出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则代表节点中介能力的强弱,节点的中介能力越强,其在网络中的重要性越大;特征向量中心性则描绘与单一节点相邻的节点的重要程度”可知,文中没有说明哪项评价指标为首要或次要。
D.“说明该国对外数字服务贸易节点与其他国家节点间存在联系的时间越长”错误。由材料三“网络联系强度代表各邻近节点之间的关联程度的强弱,其综合考量了节点间存在联系的时间长度、亲密程度和感情强度。在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分析中代表国家的贸易强度,一国系数越大,到说明该国对外数字服务贸易的强度越大”可知,网络联系强度是综合考量了节点间存在联系的时间长度、亲密程度和感悟强度,并不是系数越大,节点间存在联系的时间就越长。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图表内容的能力。
中国2012年的网络联系强度是1890,排名是17,2015年的网络联系强度是2183,排名是14,2018年网络联系强度是2550,排名是16。中国在所抽取的三个年份中网络联系强度均未进入贸易网络前十名,表现最佳的年份是2015年,排在第14名。
中国2012年的网络联系强度是1890,2015年的网络联系强度是2183,2018年网络联系强度是2550,网络联系强度值逐年增高,但中国在样本期间的网络联系强度排名无明显上升趋势。
结合“在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分析中代表国家的贸易强度,一国系数越大,到说明该国对外数字服务贸易的强度越大”可知,一国系数越大,到说明该国对外数字服务贸易的强度越大,而中国在所抽取的三个年份中网络联系强度均未进入贸易网络前十名,表明中国与现有伙伴国之间的数字服务贸易强度在全球中仍处于相对较弱地位,应加速推进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合作。
陕西省汉中市2023届高三教学质量第一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日前发布《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这份报告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充分肯定了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贡献,有助于推动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世界传统医学更深入地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更好保护世界各国人民健康。
这份世卫专家评估会报告指出,使用中医药有利于降低轻型或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的风险;对轻型和普通型病例,与单纯的常规治疗相比,中医药在作为附加干预措施时,可缩短病毒清除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尽早使用中医药可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预后。
(摘编自郑汉根《推动中医药为全球抗疫作出更大贡献》)
材料二:
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多、比例高是上海本轮疫情的明显特点。“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治疗,西医无症状,中医有证候。”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说。例如一些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没有新冠肺炎的症状,但可能会有倦怠无力、舌苔腻、大便黏滞不爽、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重型商用车配件批量采购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销售激励计划协议3篇
- 2024年软件开发与维护合同:某互联网公司与软件开发公司之间的软件开发及维护协议
- 2024年货物装卸服务合同6篇
- 2024食用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战略联盟合同3篇
- 2024年酒品买卖合同范本
- 2024砂石行业绿色供应链整合与购销合同协议3篇
- 2024年汽车座套个性化定制与销售合同3篇
- 2024琴行钢琴租赁合作协议书3篇
- 2024年高端精密仪器代工与维修合同
- 10《吃饭有讲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二次函数综合(含答案)
- 拆除铝合金门窗及附窗安全协议书
- -长峰医院火灾事故教育
- GB/T 4706.59-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59部分:口腔卫生器具的特殊要求
- 《经济法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笔试历年职业技能测验典型例题与考点解析含答案
- 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区域矿产负责任供应链的尽职调查指南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令GSP管理》课件
- 2024年618调味品销售数据解读报告-星图数据x味动中国组委会-202406
-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手术配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