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新高考)
语文·答题卡
语文第4页(共6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第5页(共6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第6页(共6页)
语文第1页(共6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第2页(共6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第3页(共6页)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新高考)
语文
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主张人定胜天”错误,材料一中只提到“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没有说是“人定胜天”,选项于文无据。C.“追求自然情趣和出世情怀”以偏概全,材料一原文有“暗香盈袖,月色满庭,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岸芷汀花,村桥野亭,体现了远离尘嚣的出世情怀;水光浮影,悬岩危峰,暗示了山林隐逸、寄老林泉、清高出世的追求”,还有“闲适生活”。D.“严格对称”错误,材料一原文为“规则谨严”。故选A。
2.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A.“对自然美的重视甚至可以不加改变而保持其自然形态”错误,材料一原文为“与西方比较,中国园林重视自然美,虽有人力在原有地形地貌上的加工,甚至可能全由人工造成,但追求‘有若自然’的情趣”,是“甚至可能全由人工造成”,选项于文无据。B.“在对中国园林外在形式进行设计、加工时追求以情为先、触景生情”错误,材料一原文为“创作时以情入景,欣赏时则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是在欣赏时。C.“只有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才能创造出来”错误,材料一原文为“又需要一个在人工修饰方面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选项缺少“在人工修饰方面”的限制,表述不准确。故选D。
3.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彰显中国建筑理念之优”错误,材料一原文为“在中国,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以至整座城市,都强调规则对称,但园林却是自由的。西方则刚好相反,建筑群和城市往往自由多变,而园林却规则谨严。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没有比较谁更优。C.“从效法自然的角度反映了中国园林善用‘借景’之法寄寓感情的特点”错误,反映的是“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表明园林的自然美。D.“如出一辙”错误,材料二原文为“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这些都是人工“手法”创造的艺术意境,不是“道法自然”。故选B。
4.①坦伯尔主要强调中国园林需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工修饰方面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二者缺一不可。②黑格尔则认为中国园林是自然风景优秀元素的合成,是一种再现自然的绘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完全不规则的花园,它们比任何其他形式的都更美;不过,它们所在的地段必须有非常好的自然条件,同时,又需要一个在人工修饰方面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可知,坦伯尔主要强调中国园林需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工修饰方面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二者缺一不可。结合“黑格尔也认为中国园林不是一般意义的‘建筑’,而‘是一种绘画,让事物再现自然形状,力图摹仿自由的大自然……湖、岛、河、假山、远景等都纳到园子里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可知,黑格尔则认为中国园林是自然风景优秀元素的合成,是一种再现自然的绘画。
5.①“自然”角度:朝爽亭坐山临水,体现“有若自然”的情趣。②“借景”角度:亭居园中至高点,可“俯借”满园春光之景;亭下临一池秋水,可“镜借”天光云影。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中国园林重视自然美,虽有人力在原有地形地貌上的加工,甚至可能全由人工造成,但追求‘有若自然’的情趣”分析,“登临”“秋水”表明朝爽亭坐山临水,从“自然”的角度体现“有若自然”的情趣。
结合“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这就是所谓‘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分析,朝爽亭可“借景”,亭居园中至高点,可“俯借”满园春光之景;亭下临一池秋水,可“镜借”天光云影。
6.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他生前就想要将他的青铜作品介绍到有伟大青铜文明的中国”错误,原文是“这又仿佛是罗丹生前的一桩心愿”,“仿佛”二字说明并非罗丹心愿,只是作者感受。故选B。
7.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只剩下罗丹为他们塑造的形象”错误,原文说“我眼前掠过的首先不是他们的著作”,首先想到是雕塑,但没有忘记他们的著作。故选C。
8.①正面描写,描写思想者的正面,突出沉思的形象特点;②比喻,形象地写出思想者的背面肌肉发达、雄健有力的特点;③对比,将罗丹的创作与但丁作品的原型进行对比,突出罗丹的创作理念,他认为雄健的身体才有产生雄健思想的力量;④侧面描写,通过作者对思想者的深刻感悟,表明其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写作手法的能力。“他坐在岩石之上,全身赤裸,蜷曲着自己;他一手握拳抵住下颚,咬肌紧张地正陷入沉思”是直接具体地描写思想者,属于正面描写,以突出沉思的形象特点;“在这面宽厚、雄健的脊背上,组织明确的肌肉群如汹涌的波涛正有节律地涌动起伏”运用比喻修辞,把组织明确的肌肉群比作汹涌的波涛,形象地写出思想者的背面肌肉发达、雄健有力的特点;“使我忽然明白了罗丹在创作之初何以能摆脱诗人但丁原型的束缚,把身着裙装、面庞清癯的苦行僧形象换成了今天的《思想者》”使用对比手法,将罗丹的创作与但丁作品的原型进行对比,突出罗丹的创作理念,他认为雄健的身体才有产生雄健思想的力量;“继而又想到,面对一件伟大的作品,人们都在人云亦云时,议论的或许都是它那被观众(或读者)自己程式化了的正面吧,对于它的背面却每每会粗心地忽略过去,尽管作者曾经苦心用尽地去经营它的背面。如今一个完整的《思想者》终于给了我能够思想的力量”是侧面描写,通过作者对思想者的深刻感悟,表明其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
9.①呼应题目与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②强化作者感情,表达了对罗丹的崇敬之情;③卒章显志,突出了罗丹作品具有能使人不约而聚的感召力;④深化主题,强调思想着的时光才是难忘的。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是罗丹约会了我们,是共赴罗丹之约”与标题“罗丹之约”、前文“我们本是共同赴了罗丹之约而来”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我一直相信,在我们各自的心里,都深深地感谢着罗丹”,强化作者感情,表达了对罗丹的崇敬之情;“是罗丹约会了我们,是共赴罗丹之约”,突出了罗丹作品具有能使人不约而聚的感召力,卒章显志;“我们得以收获悠远而长久的思想的时光”,深化主题,强调思想着的时光才是难忘的。
10.BFL【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动身,发粮赈济饥民,并抓住主谋将其治罪,党羽于是散去。“遂行”中“遂”是副词,意为“于是,就”;“行”作谓语,结构完整,在“行”后断开。“发粟赈给”与“禽首谋者治之”是希怿赈饥、治乱的两个举措,之后才使得“其党遂散”,因此在“给”后断开。“禽首谋者治之”中,“禽”与“治”作谓语,“之”指“首谋者”,作宾语,结构完整,在“之”后断开。故选BFL。
11.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C.“‘俾’字含义不同”错误,“俾”字含义相同,都是“让、使”。句意:让他引诱罗世传杀了李元砺来赎自己的罪。/又嘱咐提学让他进入县学。故选C。
1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任职平江府时,授计何光世引诱罗世传诛杀李元砺以赎罪”错,原文“升本路帅兼漕事……有何光世者,能知贼动息,希怿授光世计,俾诱世传诛元砺以自赎”,可见“授计何光世引诱罗世传诛杀李元砺以赎罪”是在“升本路帅兼漕事”时。故选D。
13.(1)辛弃疾爱意气用事,僚吏们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只有赵希怿敢直言且无所避忌。
(2)奸民暗中串通贼寇,私下用粮食接应他。赵希怿抓住奸民后并加以处治,贼人缺粮,于是就离开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气”,意气用事;“与”,动词,此处可译为表明;“独”,只有。(2)“潜”,暗中;“阴济以粮”,状语后置;“乃”,于是。
14.(1)治人:①体恤下属,属县官员苦于赋税繁重,替其补足税额;②知人善任,挺身举荐受韩侂胄牵连的同事。(2)治政:①依法办事,强调法律的公平,依法处理犯有黥罪而逃跑的强盗。②任江西茶盐提举,亲自审理恶少聚众抢劫案,擒首犯惩治,余众散走。(3)爱民:①关心爱护百姓,发粮赈济饥民;②任太平州知州时,为恢复民力,减少折帛价,减少专卖酒的数目。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1)治人:根据“属邑候官苦税重,每不登额,希怿稽核公帑羡钱以足之”,可得出:体恤下属,属县官员苦于赋税繁重,替其补足税额;根据“同寅有坐侂胄党者,诸司莫敢荐,希怿贤其人,请以荐己者荐之”可得出:知人善任,挺身举荐受韩侂胄牵连的同事。
(2)治政:根据“改太平州通判……希怿言……自是皆减死论”可得出:依法办事,强调法律的公平,依法处理犯有黥罪而逃跑的强盗。根据“迁江西茶盐提举。岁饥,恶少聚劫,希怿将自临按……禽首谋者治之,其党遂散”可得出:任江西茶盐提举,亲自审理恶少聚众抢劫案,擒首犯惩治,余众散走。
(3)爱民:根据“发粟赈给”可得出:关心爱护百姓,发粮赈济饥民;根据“移知太平州,希怿为倅日,习知其民利病,遂损折帛价,减榷酤额,以苏民力”可得出:任太平州知州时,为恢复民力,减少折帛价,减少专卖酒的数目。
参考译文:
希怿字伯和,是燕王八世孙。考中淳熙十四年进士。赵汝愚任福建统帅,赵希怿做他的属官,曾说:治人如修身,治政如理家,爱民如同对待兄弟。取喜爱的古今官方著作辑为一编,说:“这是我的老师。”赵汝愚赞赏他,推荐给上司辛弃疾。辛弃疾爱意气用事,僚吏们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只有赵希怿敢直言且无所避忌。属县候官苦于赋税繁重,常常达不到规定的数额,赵希怿核计公库余钱代他交足。辛弃疾也推荐他的办事能力。赵汝愚掌权,调赵希怿任江东运司干办。
同僚中有人因是韩侂胄的党羽而获罪,各部门没人敢举荐他,赵希怿认为那人贤能,请求举荐自己的人举荐他。改任太平州通判。在此之前,处以黥刑的强盗逃跑,被抓住处死。赵希怿说:“强盗中只有免于死罪而逃跑的斩首,现在因为黥罪而处死,不是公平的法律。”从此全部免除处死。
升江西茶盐提举。年中闹饥荒,品行恶劣的年轻人聚众抢劫,赵希怿将要亲临审察,幕僚极力阻止他,他不听从,说:“我赵希怿不去,饥民最终得不到粮食,并且会招来祸乱。”于是动身,发粮赈济饥民,并抓住主谋将其治罪,党羽于是散去。升本路帅兼漕事。黑风峒罗世传侵犯郴阳,奸民暗中串通贼寇,私下用粮食接应他。赵希怿抓住奸民后并加以处治,贼人缺粮,于是就离开了。不久,李元砺侵犯郴阳,陈廷佐侵犯南安,又诱使罗世传与他们会合,抢劫掠夺到龙泉。有个叫何光世的人,能知道贼寇的行踪,赵希怿教授何光世计策,让他引诱罗世传杀了李元砺来赎自己的罪。功未成,赵希怿改任平江府知府,之后罗世传果然捆绑李元砺来进献,陈廷佐势单力孤,也投降了。
改任太平州知州,赵希怿为副职时,熟知那里百姓的利害,于是减少折帛价,减少专卖酒的数目,来恢复民力。不久请求授祠禄官,升端明殿学士,换任昭信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退休。嘉定五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追赠少保,封为成国公。
15.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惊”并非“惊惧”,而是震惊,震撼。诗人为边塞豪壮的景象而“惊”:汉营中笳鼓喧喧,震天动地;边塞万里的积雪,飘扬的旌旗等景色雄奇伟丽;虽然烽火连天,但是蓟门稳如磐石,异常雄壮,这一切,让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灵震撼。让他心潮翻涌。另外,“国家处于战乱之中”的说法也不妥,从诗中看不出这一点。故选A。
16.示例一:我认为“惊”是诗眼。“惊”是震惊、震撼之意,严整的军容、荒寂的环境、紧张的战事和险要的地势都震撼着诗人的心,使他产生了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爱国之志。
示例二:我认为“望”是诗眼。“望”是远看之意,前两联写望中所见之景,颈联由望而产生联想,尾联抒发望后所感,表达报国之志。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诗眼的能力。
认为“惊”是诗眼:首联先写诗人登临燕台,见到壮丽景色,却着一“惊”字。客心为何而惊?是因为“笳鼓喧喧汉将营”,体现出军营中号令的严肃。中间四句进一步具体地描绘了登台所见的荒寂环境和紧张情况。前三联通过写雄壮奇丽的景象,抒发了内心的“惊”,即震惊、震撼,壮怀激荡,从而激发了尾联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故“惊”是诗眼。
认为“望”是诗眼: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首联起句“燕台”,是“望”的出发点,第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唐朝将士的座座军营;颔联写万里雪原,寒光闪闪,曙光初照,旌旗猎猎;颈联写望见沙场的烽火,再写蓟城重镇,山海拱卫,稳如磐石;尾联写“望”后之感,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祖咏用这两个典故,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更有豪气顿生之感。全诗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故“望”是诗眼。
17.(1)老鱼跳波瘦蛟舞舞幽壑之潜蛟(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如“幽壑”“钩”“萧”等。
18.①生生不息②五彩缤纷③水泄不通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形容太行山民间文化,由后面的“一代代”可知,文段中体现的该文化的特点是不断繁衍,哺育着太行儿女成长,因此可用“生生不息”。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②处形容窗花剪纸,根据下一段“朵朵盛开在家家户户的窗棂上的五颜六色的窗花”,可用“五彩缤纷”。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③处作动词“围”的补语,形容现场人很多,可用“水泄不通”。水泄不通:连水都流不出去,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泄:排出)。
19.家家户户的窗棂上,五颜六色的窗花朵朵盛开,它们都来自民间剪纸艺人的刻刀下,来自蔚县人一个个踏实奋斗的日子里。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先提取句子主干,“窗花来自刻刀下和日子里”。
然后将这个主干拆分成两个句子,一是“窗花来自……刻刀下”,插入定语“民间剪纸艺人的”,即“窗花都来自民间剪纸艺人的刻刀下”;二是“窗花来自……日子里”,插入定语“蔚县人一个个踏实奋斗的”,即“窗花来自蔚县人一个个踏实奋斗的日子里”。
接着把“朵朵盛开在家家户户的窗棂上的五颜六色的窗花”改成以“五颜六色的窗花”作主语的分句,即“家家户户的窗棂上,五颜六色的窗花朵朵盛开”。
最后整理语序,得到:家家户户的窗棂上,五颜六色的窗花朵朵盛开,它们都来自民间剪纸艺人的刻刀下,来自蔚县人一个个踏实奋斗的日子里。
20.“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意思是“花灯之多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原词描述正月十五元宵灯节的盛景,文中借来写出了“打树花”的壮丽绚烂,描绘出了观赏表演的狂欢景象,表达作者的欣赏、赞叹之情,使读者体会到奇幻壮观的气氛。引用古诗词增添了文采,增强了文段的感染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所引词句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上阕开头,意思是“花灯之多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原句形容元宵佳节的盛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开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
此处引用词句,将“火树银花”的景象比作东风吹散千树繁花,流星雨降落大地。内容上,照应前文“成百上千的铁水珠在冰冷的城墙上炸裂开来,绽放出金花朵朵”,写出“打树花”的壮丽绚烂,描绘出了观赏表演的狂欢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技艺的赞美。
艺术效果上,引用古诗词能够增加文采,增强感染力。
21.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把握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文中“钝感力”中引号作用为特定称谓。A.“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中引号表直接引用。B.“标准”中引号作用为特殊含义。C.“慈祥”中引号作用为反语讽刺。D.“汕优63”中引号作用为特定称谓。故选D。
22.示例:
①睡眠维持障碍逐渐变多
②我们如何来改善睡眠呢
③人的体温也会随之降低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从前文“另一种叫睡眠维持障碍,简单理解就是能睡着,但是夜间会多次醒来,有效睡眠不足”及后文“睡眠的片段化情况增加”可知,填入内容应是“睡眠维持障碍”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多,故可以填入“睡眠维持障碍逐渐变多”。
第二空,从后文“有专家提醒,入睡之前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和心态很重要,安神定志是基本的治法。学会向外倾诉和释放坏情绪……”可知,这些都是关于如何改善睡眠的内容,故填入内容应是关于如何改善睡眠的问题,而此处要填入一个问句,故可以填入“我们如何来改善睡眠呢”。
第三空,根据“夜晚身体新陈代谢减缓,产生的热量减少”可知,填入内容是这些原因最后产生的结果,又根据后文“凌晨左右会达到最低点”可知,这里主要是说人的体温会降低,故可以填入“人的体温也会随之降低”。
23.【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引用维特根斯坦的名言,“我贴在地面步行”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和人生要沉稳务实,一步一个脚印;“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浮躁轻率,虚无缥缈,毫无依托。从句中可以看出哲学家的观点:赞同沉稳务实的人生追求,鄙弃浮躁轻率的人生选择。
材料二中尼采认为从半高处看世界更美,是因为视野开阔,又可催人奋进,最大可能延展生命。“半高处”指身处半山腰,仰可见山峰之雄奇,俯可察山脚之隽秀,由此延展到人生处世的体验及启迪。山腰的优点相较于山脚,既欣赏了沿途的风景,又亲历了登山之艰难与快乐,在付出中增加了生命的厚度。爬至山腰视野开阔,又超越了山脚的安于现状,心甘平庸。而相较于山顶,有催人奋斗的动力,更大可能地延展生命。
材料三引用王安石的诗句,意在说明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或者登高才能望远,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综合看来,在立意方面,可以写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要有高远的志向和格局,又要有沉稳务实的行动,可以写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要注重过程中的真实美好的体验,从而有保持持久奋发的生命动力。
行文思路上,可采用总分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只有胸怀远大,才能找到人生中为之奋斗的事业;而只有在脚踏实地中,我们才能一步一步接近理想。然后从两方面具体论述,考生可以写新时代,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理想和信念的鼓舞下不断进取,这是成功的内在动力;又要有脚踏实地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理想、信念不懈奋斗,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最后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国家民族的未来联系起来,远大的理想让我们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脚踏实地”我们才不会沉湎于虚无的梦境,因此,仰望星空是我们捕捉梦想的开始,脚踏实地则是我们让梦想成真的途径。
立意:
沉稳务实的人生最美。
勇攀高峰,登临绝巅。
(2)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3)高远的格局,踏实的行动。
例文:
无限风光在险峰
百年前,当林则徐登临鼓山,于云波浩渺中慨叹“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时,便是在阐述一个亘古不灭的真理:去吧,向着峰顶进发,当你历尽劫波,登临绝巅,全世界都将为你欢呼喝彩。
尼采认为,人生绝美的景色,不在山顶与山脚,而在半高处。其实不然。“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山腰的风景固然独享一分恬然宁静,然较之峰顶,却少了一些胸襟与气魄。峰顶的壮美,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也是历经千磨万击仍岿然不动的苦尽甘来。从个人到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不正是在这勇攀高峰的过程中,滚滚而前的吗?
勇攀高峰,追求的是心中一份抱负,一份向往。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探索未知的最深切的渴望,这种渴望与名利的追逐、肉欲的餍足完全不同,因此,人类才能将足迹遍布陆地与海洋,甚至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星空。正是这样一种向峰顶前进的不知足的精神,才造就了如今缤纷多彩的世界。
勇攀高峰,收获的是一份眼界,一份胸襟。井蛙只知观天,夏虫不可语冰,狭隘的眼界只能带来同样狭隘的气量。然而当你登上峰顶,世界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副崭新的模样,如此的广博浩瀚,在喟叹自身渺小之余,更迸发出无穷的探索热情。“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跳出狭小的格局,拨开层层迷雾,你会见到不可思议的美丽。
勇攀高峰,需要的是一份勇气,一份毅力。多少人在峰顶前倒下,他们沉湎于山脚的安全,流连于山腰的舒适,于是雄心锐减,意志消磨,曾经如火的热情成了一潭死水,掀不起半点波澜,最终“死于安乐也”。而对于拼搏者来说,在奋斗中牺牲比消磨斗志而死去好上千倍。有着这样的大无畏精神,即使最终没能登临山巅,这般经历也将成为人生中最美的风景,纵死亦无憾!
在山巅之上有无数曼妙的风景,它不是大自然秘藏的宝藏,而是一份慷慨的馈赠,等待着有大抱负、大胸怀、大毅力的人来接受。当你历尽艰辛,百炼成钢,终将登临绝巅。那么,你,准备好了吗?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新高考)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以至整座城市,都强调规则对称,但园林却是自由的。西方则刚好相反,建筑群和城市往往自由多变,而园林却规则谨严。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显然,中国人崇奉的“天人合一”“天地为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和生活情趣,对园林的构思创意起了根本性作用。
与西方比较,中国园林重视自然美,虽有人力在原有地形地貌上的加工,甚至可能全由人工造成,但追求“有若自然”的情趣。园林中的建筑也不追求规整格局,而效法路亭水榭、旅桥村楼,建筑美与自然美相得益彰。大自然本身就是变化多趣的,但自然虽无定式,却有定法,所以,中国园林迹求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其中自有严格的章法,只不过非几何之法而是自然之法罢了,是自然的典型化,比自然本身更概括、更典型、更高,也更美。中国园林不仅停留于形式美,更进一步通过显现于外的景,表达出内蕴之情。
园林的创作与欣赏是一个深层的充满感情的过程。创作时以情入景,欣赏时则触景生情,这情景交融的氛围,就是所谓的意境。暗香盈袖,月色满庭,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岸芷汀花,村桥野亭,体现了远离尘嚣的出世情怀;水光浮影,悬岩危峰,暗示了山林隐逸、寄老林泉、清高出世的追求。
这些,都是文人学士标榜的生活理想。因此,中国园林的高下成败,最终的关键取决于创作者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高下文野。
1685年,英国著名学者坦伯尔针对西方的几何式园林说:“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完全不规则的花园,它们比任何其他形式的都更美;不过,它们所在的地段必须有非常好的自然条件,同时,又需要一个在人工修饰方面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他还写道:“中国的花园如同大自然的一个单元”。此时,欧洲所流行的园林,正像凡尔赛花园的建造者勒诺特所说的,却是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黑格尔也认为中国园林不是一般意义的“建筑”,而“是一种绘画,让事物再现自然形状,力图摹仿自由的大自然。它把凡是自然风景中能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包括湖、岛、河、假山、远景等都纳到园子里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它具有再现自然的性质,而不再是不再现任何东西,只抽象地表现出一种氛围的“建筑”。
歌德则用诗一样的语言称赞中国人:“在他们那里,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你经常听到金鱼在池子里跳跃,鸟儿在枝头歌唱不停,白天总是阳光灿烂,夜晚也是月白风清。月亮是经常谈到的,只是月亮不改变自然风景,它和太阳一样明亮。”他在这里谈的,很大程度上都指的是中国园林。
(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
材料二:
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片,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作“隔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维),“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这就是所谓“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逼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扩大了境界)。园中凿池映景,亦是此意。
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项重要的领域。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园林对“有若自然”情趣的追求,受“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对自然美的重视甚至可以不加改变而保持其自然形态。
B.在对中国园林外在形式进行设计、加工时追求以情为先、触景生情,通过要素的选取、加工和组合寄寓外景以内蕴之情。
C.坦伯尔认为中国的花园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园,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才能创造出来。
D.中国园林通过布置、组织、创造和扩大空间来丰富空间美感,《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便是运用园门、假山等创造艺术意境的。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不仅在中、西方园林之间,还在二者的建筑群和城市之间进行比较,借中西方之间的对比,彰显中国建筑理念之优。
B.材料二使用“分景”的概念,并以颐和园长廊的作用为例加以证明,意在强调中国园林建筑善于处理空间的艺术。
C.材料一中歌德所说的“金鱼在池子里跳跃,鸟儿在枝头歌唱”,从效法自然的角度反映了中国园林善用“借景”之法寄寓感情的特点。
D.材料二中沈复所言的有关大小、虚实、藏露等关系的观点,从美感特点来说,与材料一所论中国园林追求“道法自然”的观点如出一辙。
4.坦伯尔与黑格尔对中国园林艺术性的理解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4分)
5.艺圃是苏州一座极具特色的明代小园林,园中至高点有座朝爽亭,亭内的槛联这样写道:“漫步沐朝阳,满园春光堪入画;登临迎爽气,一池秋水总宜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朝爽亭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罗丹之约铁凝
早春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罗丹作品要来中国了,这些作品将先后在北京和上海展出。
在法国,在巴黎瓦雷诺大街的罗丹博物馆,当坐落在庭院内的《思想者》被一辆蓝色大吊车长长的吊臂轻轻吊离基座装进木箱时,数百名法国艺术名人默默注视着他,无数的摄像机和照相机镜头一齐对准了他的缓缓升起。他们为他送行,他们都知道,这座巨大的铜像斑驳的雕塑自1906年安放在这里以来,从未离开过故乡。现在他就要出走,而且是第一次远足。他初次远足选定的目标便是东方的中国。
把法国最伟大的青铜作品介绍到具有伟大的青铜文明的古老中国,也许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这又仿佛是罗丹生前的一桩心愿,因为神秘的东方艺术也曾经给过他强烈的震撼。
于是我便乘火车去北京看罗丹。
小时候我就看过罗丹,当然那只是些印刷品。其中两件作品给我的印象最深:一件是身披宽大睡袍,显出任意散漫的巴尔扎克;一件是筋肉松弛的裸体雨果。少不更事的我曾经很不明白为什么罗丹要将两位大作家弄成这样。在孩子的眼中,他对他们二位显得太随意了。成人之后才发觉罗丹是多么坦率地对待了他这两位法国朋友,而他这两位朋友又是多么坦率地要求罗丹把他们弄成这样。有本书中曾经提到,巴尔扎克认为罗丹只有把他弄成这模样,他才是真正的巴尔扎克。于是至今每当人们提及巴尔扎克和雨果时,我眼前掠过的首先不是他们的著作,而是罗丹手下的那个“他们”。我想这便是他们作为艺术家和作家的共同卓识与见地吧,是这种卓识和见地掠夺了观众的记忆。罗丹具备这种掠夺观众记忆的力量,他掠夺了我的记忆,他在我心中就日渐伟大起来;他占有了我的记忆,我的记忆里便永远有了罗丹。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我在中国美术馆门前安静地排着队等待购买门票。长长的队伍一直保持了少有的顺和与规矩,似乎来看罗丹的人们是有约在先的,人们在一瞬间变得相互友好和理解了。
然后,我首先看见了《思想者》,他被安放在美术馆庭院的正中,他正面向着熙熙攘攘的大街和一片片古老的灰瓦屋顶。他坐在岩石之上,全身赤裸,蜷曲着自己;他一手握拳抵住下颚,咬肌紧张地正陷入沉思。这本是一个众人熟知的形象,这个几乎有点程式化了的姿势乍一看去,甚至没能唤起我的新奇之感。而当我绕到他的背后时才真正地激动起来,我惊讶于罗丹在思想者脊背上所倾注的良苦用心:原来在这面宽厚、雄健的脊背上,组织明确的肌肉群如汹涌的波涛正有节律地涌动起伏,使我忽然明白了罗丹在创作之初何以能摆脱诗人但丁原型的束缚,把身着裙装、面庞清癯的苦行僧形象换成了今天的《思想者》。在这位肌肉发达、强壮雄健的思想者身上或许融入了艺术家全部痛苦而又美好的理想吧?他渴望从雄健的身体里发生雄健的思想,或者只有如此雄健的身体才有产生雄健思想的力量?罗丹不忽略思想者的头颅,但他更倾心于支撑这头颅的躯干。于是即使思想者的一面脊背也成了表现这雄健思想不可缺少的因素。于是我在他的被观众冷淡着的脊背上初次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思想者,在这面脊背上,他那紧张而痉挛着的每一个细胞都使我生出一种全新的幸福感。我很为这一瞬间,这个我独自占有的瞬间而满足。继而又想到,面对一件伟大的作品,人们都在人云亦云时,议论的或许都是它那被观众(或读者)自己程式化了的正面吧,对于它的背面却每每会粗心地忽略过去,尽管作者曾经苦心用尽地去经营它的背面。如今一个完整的《思想者》终于给了我能够思想的力量。
能够思想着是美丽的。有力量思想的人也必是幸运的吧?
我感觉到了幸运,这幸运来自一个完整的《思想者》;我感觉到了幸运,还在于在《思想者》面前我与我的两位同行不期而遇。他们是山西作家蒋韵和李锐夫妇,他们说,他们也是专门乘火车赶来北京看罗丹的。虽然山西、河北两省相邻,我们却已有几年不见。
我们惊喜地互相注视着,眼前掠过陌生的观众,身后有《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和克洛代尔美丽的躯干。罗丹包围了我们,令我们忽然意识到,我们本是共同赴了罗丹之约而来,只有罗丹才有如此的魅力吸引我们从各自的城市聚到这里。
我们惊喜地互相注视着,不提罗丹,也不提他为我们创造出的一切神奇。我们甚至没说什么话,我好像害怕这份奢侈的突然消失,又仿佛在罗丹面前我们无须语言,我们都已明了思想着才是美丽的。
人生的奢侈却原来是极为有限的,《思想者》们能够远涉重洋落座于古老的北京已经不易,我能够亲眼目睹这些人类的奇迹,我还能够在这奇迹面前与久违了的外省友人相遇,这已算得上是人生的奢侈之一。要紧的不在于这奢侈转瞬即逝,要紧的在于你真的奢侈过,即使罗丹已回故乡,即使友人也离你而去。
入冬时节,蒋韵从山西打来电话又说起罗丹,她告诉我说,我们去看罗丹那天是3月10日,那天是她的生日。
我一直相信,在我们各自的心里,都深深地感谢着罗丹。是罗丹约会了我们,是共赴罗丹之约,使我们得以收获悠远而长久的思想的时光。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写众多法国艺术名人为《思想者》送行,表现了《思想者》巨大的艺术魅力,为下文写“我”在参观时被其感染做铺垫。
B.东方艺术曾给罗丹强烈的震撼,他生前就想要将他的青铜作品介绍到有伟大青铜文明的中国,而今《思想者》首次远足便来到中国。
C.排队买票时,温暖舒适的天气与“我”心境相契合,有序的购票队伍更让“我”感受到了罗丹及其作品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巨大影响。
D.《思想者》被安放在美术馆庭院正中,凸显其重要地位,但“我”对其已经熟知,觉得其姿势有点程式化,甚至没能唤起新奇之感。
7.文中关于“我”看罗丹印刷品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两件罗丹作品是巴尔扎克和雨果,但当时“我”不明白罗丹的意图。
B.成人后“我”理解了罗丹把巴尔扎克和雨果塑造成随意的样子是一种坦率,二人也要求如此。
C.罗丹作品把“我”原有的关于巴尔扎克和雨果的记忆抹去了,只剩下罗丹为他们塑造的形象。
D.作者用“掠夺”一词,有力地表现了罗丹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表达对罗丹艺术的赞美之情。
8.作者在描写罗丹的《思想者》时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其艺术效果。(4分)
9.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希怿字伯和,燕王八世孙。登淳熙十四年进士第。赵汝愚帅福建,希怿为属吏,尝言:治人如修身,治政如理家,爱民如处昆弟。取古今官著惠爱者缉为一编,曰:“是吾师矣。”汝愚嘉之,荐于宪辛弃疾。弃疾尚气,僚吏不敢与可否,希怿独尽言无所避。属邑候官苦税重,每不登额,希怿稽核公帑羡钱以足之。弃疾亦荐其能。汝愚当国,调江东运司干办。
同寅有坐侂胄党者,诸司莫敢荐,希怿贤其人,请以荐己者荐之。改太平州通判。先是盗黥而逃者,捕得处死。希怿言:“强盗特贷命而辄逃者斩,今黥罪致死,非法之平也。”自是皆减死论。
迁江西茶盐提举。岁饥,恶少聚劫,希怿将自临按,幕属力止之,不听,曰:“希怿不出,饥民终不得食,且召乱矣。”遂行发粟赈给禽首谋者治之其党遂散。升本路帅兼漕事。黑风峒罗世传寇郴阳,奸民潜通贼,阴济以粮。希怿捕治之,贼乏食,乃去。未几,李元砺寇郴,陈廷佐寇南安,复诱罗世传与合,劫掠至龙泉。有何光世者,能知贼动息,希怿授光世计,俾诱世传诛元砺以自赎。功未竟,移知平江府,其后世传果缚元砺以献,廷佐势孤,亦降。
移知太平州,希怿为倅日,习知其民利病,遂损折帛价,减榷酤额,以苏民力。已而乞祠,迁端明殿学士,换昭信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致仕。嘉定五年卒,年五十八,赠少保,封成国公。
(节选自《宋史·赵希怿传》,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遂A行B发C粟D赈E给F禽G首H谋I者J治K之L其M党N遂O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汝愚嘉之”的“嘉”是赞美,赞许的意思,与《师说》中“余嘉其能行古道”的“嘉”字含义相同。
B.黥,又称墨刑,是在罪人面上或额头上刺字,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水浒传》中的林冲曾经受过此刑。
C.“俾诱世传诛元砺以自赎”的“俾”是让、使的意思,与《促织》中“又嘱学使俾入邑庠”的“俾”字含义不同。
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宋代对于官吏致仕的条件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汝愚非常赏识赵希怿,把他推荐给上司辛弃疾,辛弃疾对赵希怿的办事能力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B.赵希怿的同事因受韩侂胄的牵连,各个部门都不敢推荐,赵希怿请求举荐自己的人举荐他。
C.赵希怿任江西茶盐提举时,一些恶少聚众抢劫,赵欲亲自审理,幕僚极力劝阻,但他毅然照自己的想法做。
D.赵希怿任职平江府时,授计何光世引诱罗世传诛杀李元砺以赎罪;最终贼人陈廷佐势单力孤,也来投降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弃疾尚气,僚吏不敢与可否,希怿独尽言无所避。
(2)奸民潜通贼,阴济以粮。希怿捕治之,贼乏食,乃去。
14.赵希怿曾说:“治人如修身,治政如理家,爱民如处昆弟。”他是这么做的吗?请举例回答。(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望蓟门祖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燕台:相传为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②三边:泛指边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登临燕台,着一“惊”字,点明诗人是因为国家处于战乱之中而惊惧忧思。
B.颈联将战争烽火与胡地月光相连,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反而显得意境壮阔。
C.尾联借班超投笔从戎、终军请缨杀敌的典故抒发了想主动请缨、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D.本诗从军事上落笔,运用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
16.有人认为本诗的诗眼是“惊”,有人认为是“望”,你认为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和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都借助蛟舞动作,极写音乐感人至深,有异曲同工之妙。
(2)《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的宫室依地而建,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重型商用车配件批量采购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销售激励计划协议3篇
- 2024年软件开发与维护合同:某互联网公司与软件开发公司之间的软件开发及维护协议
- 2024年货物装卸服务合同6篇
- 2024食用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战略联盟合同3篇
- 2024年酒品买卖合同范本
- 2024砂石行业绿色供应链整合与购销合同协议3篇
- 2024年汽车座套个性化定制与销售合同3篇
- 2024琴行钢琴租赁合作协议书3篇
- 2024年高端精密仪器代工与维修合同
- 2024年更新版:精准农业无人机植保服务合同
- 2024年度中国医院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 智联招聘行测题库及答案
- 前程无忧测评题库及答案
- 【MOOC】有机化学-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二水石膏转化为半水石膏的研究
- 中医特色治疗进修汇报
- 阑尾炎内镜治疗
- 《2025年日历》电子版模板年历月历工作学习计划横版整年带农历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2025年中国铝合金铸件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