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4高考倒计时15天知识梳理和抢分训练6(含答案)(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1页
(新高考)2024高考倒计时15天知识梳理和抢分训练6(含答案)(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2页
(新高考)2024高考倒计时15天知识梳理和抢分训练6(含答案)(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3页
(新高考)2024高考倒计时15天知识梳理和抢分训练6(含答案)(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4页
(新高考)2024高考倒计时15天知识梳理和抢分训练6(含答案)(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2024高考倒计时15天知识梳理和抢分训练6(含答案)(语言文字运用Ⅰ)2021高考倒计时15天知识梳理和抢分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Ⅰ专题梳理和预测抢分训练

专题梳理

一、衔接连贯

高考在“连贯”这一考点上有3大题型,分别是语句复位题、语句排序题、语句补写题。现在高考将语句复位与成语、语病组合在一个语段材料中考查,体现了“以情境任务为试题主要载体,以综合考查为命题导向”的高考命题原则。总的来说,语句补写题难度最大,其次是语句排序题,语句复位题相对容易。连贯的考查无非两个方面,一是逻辑思维,二是语言组织的规律,即“事理”和“文理”。事理往往表现为“思路”和语段的“中心”,而文理主要体现为词语、句式等的运用,目的是使句子更加通顺流畅。“连贯”考点的考查,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2020年高考全国卷IⅡⅢ、江苏卷和浙江卷都考查这一考点,选择题3分,主观题6分。2021年1月份,第三批新高考改革八省适应性考试联考卷对连贯的考查是以衔接选择题形式和补写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的,应引起重视。在此我们对“语句补写题”做重点讲解。

《考试说明》对压缩语段的要求:考查的是将一段话进行正确的筛选、提炼、概括的能力。要求做到语句简洁、语言简练、不遗漏主要信息,特别要注意字数的要求。能力等级E,表达应用。2020年高考全国卷工、Ⅱ、Ⅲ和新课标卷都考查了压缩语段,分值5分。

应考策略>>>

补写型语言表达连贯题。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是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的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注意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

补写型语言连贯题要注意:①读懂题目要求,辨明有效信息。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语境进行分析比照,合理推断补写内容。考虑陈述对象或话题的一致性。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句子关系。搞清整个语段或句子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看关联词语,注意段首句总领下文,中间句承上启下,结尾句多有结论。③注意推导合理,联系背景资料。结合上下文和自己了解的相关资料,注意补写句要主旨一致,意境、色彩等符合要求。要从试题形式和内容入手进行分析,总结出最好答案。④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等错误,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

二、修辞手法

《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借代、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九种。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顾考查。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第19题考查了鉴赏分析比喻的能力,共3分。

句子的表达效果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的能力层级。能力层级为D级。2020年新高考全国①卷第20题考查比较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同时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共3分。这也是多年未曾考过的题型。考生备考时需要加强。

2021年1月份,第三批新高考改革八省适应性考试联考卷对修辞的考查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对句式的考查虽然也是主观表达题,但要求用某种句式概括段意,和2020山东真题卷分析表达效果明显不同,应引起重视。

应考策略>>>

(1)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应用及修辞效果。

(2)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同时要和仿句、扩句等各类语言应用的考题结合,注意修辞格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绝不能孤立地学习修辞。

(3)正确运用修辞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如,议论文是为了说理,说明文是为了介绍知识,散文是为了写景抒情等。

(4)修辞应用的难点,往往不在形式方面,而在内容方面,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揣摩上,平时多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会大有用处。

(5)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差。

三、病句辨析

《考试大纲》对病句的要求是“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次为E:表达应用。该考点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一般有四处错误,分值是4分。病句考查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类型,没有固定考查哪一种或哪几种类型。但是,每种类型中有一些常见易考的考查点,这是考生备考病句题的重中之重。

2021年1月份,第三批新高考改革八省适应性考试联考卷对病句的修改是对语段中划线的句子进行修改,与2020山东真题有所不同,望引起重视。

应考策略>>>

①增主要用于成分残缺等类型的病句。

②删删去多余的内容,主要用于成分多余、重复、啰唆、自相矛盾等类型的病句。

③换主要用于搭配不当等类型的病句。

④调主要用于语序不当等类型的病句。

⑤简,语句简洁。是指修改病句时尽量做到语句简练,不拖泥带水,不用冗长句子掩盖语病。

点石成金>>>

修改病句,首先要辨析、查出句子的毛病所在,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修改。修改的原则是既要改正句子的错误,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

1.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

2.保持句子的原意。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

3.方法得当。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特别要强调的是,修改病句时,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尽量保持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对象一致。

【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杏树易活,并不需要精心照料。我小时就曾将杏核埋到地里,每天浇水,蹲着等待,不几日杏核就会发芽,小孩的好奇心总是很快消灭,可是家里的鸡们还喜欢去啄那些新绿,杏树后来到底也没活下来。有次朋友带我去了杏园,()只是在半山腰平整出几亩条状地,再将树苗栽下罢了。正是春天,杏树的苞蕾刚刚绽开,满山白洼洼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真是美妙。过河上山,才发觉山上好冷,树上的花,都在颤抖,村得黑色山体愈发深浓,神情凝重,仿佛刚被火熏过,缓转头来,用眼前的花定定神,才有活下去的勇气。枝上扑簌簌的白色花瓣,在风中转眼就被吹落,只剩蕊心一点黄,颤巍巍抖着。突然觉得杏花是即便伤、即便死都要葆有尊严的花,像流水虽已枯竭,干扑扑的沙底,依旧保留湿润的、活着的气息。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可以说是园,也可以说是山。

B.说是园,其实就是山。

C.杏园就在山上。

D.杏园和山连成一片。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C.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18.B【选项分析】从后文中的“只是在半山腰平整出几亩条状地”及“过河上山,才发觉……”等可以看出杏园是建在山上的,再结合括号后的“罢了”可知,括号内的语句应突出杏园根本就不像园,因此B项衔接最恰当。

19.C【选项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愁绪比作“一江春水”;B项,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人比黄花还消瘦;C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当作人,说“花不语”;D项,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孤帆代指船。

20.可是小孩的好奇心总是很快消失,家里的鸡们还喜欢去啄那些新绿,杏树后来到底也没活下来。(3分)

【解题思路】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好奇心”与“消灭”搭配不当,可将“消灭”改为“消失”;二是关联词“可是”语序不当,“小孩的好奇心总是很快消失”与“家里的鸡们……也没活下来”之间不是转折关系,而画横线的句子与前面的“杏树易活”“每天浇水,蹲着等待”是转折关系,可将“可是”移至“小孩”前。

【强练抢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秋日的下午,搬一把椅子,到庭院的水泥台上小愁。用火炉烧沸的滚烫的水潮一壶“碧螺春”,斜倚在靠在墙根下的椅子里,小瓷杯被我捏在手里,轻轻地啜饮。淡淡的清香,随着袅袅升腾的一缕烟雾,蔓延开来。看小院上空的懒懒飘移的白云,看掠过天空的银色的机翼,看几串圆溜溜的黑紫的葡萄在黑褐色的藤蔓上晃悠,照暖的阳光铺洒下来,碎金流银。七星瓢虫爬到身上,摇头晃脑若有所思,忽然展翅飞走了;一只青虫蠕动着胖胖的身子,奋力爬树;两只妈蚁沿着墙根疾行,触碰到一起,进退不得。静谧,恬淡。门外有人路过,先是一阵喧嚣,一会儿又渐行渐远,最后归于静寂。

而今,别离小屋已有十余年,午夜梦回,多次梦见她的倩影。小屋简陋,却赠我宁静,慰藉我的心灵,最重要的是,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让我在喧嚣繁杂的俗世中,不经意间,时时忆起那美好的过往,从而,内心变得柔软起来。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她恰悦了我的精神,丰盈了我的灵魂,给予我一段恬适淡然的桃源生活

B.她怡悦了我的精神,丰盈了我的灵魂,我拥有了一段恬适淡然的桃源生活

C.她给予我一段恬适淡然的桃源生活,我的精神怡悦了,我的灵魂丰盈了

D.她给予我一段恬适淡然的桃源生活,怡悦了我的精神,丰盈了我的灵魂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18.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从主语一致的角度考虑,可以排除B、C两项。从语序的角度考虑,D项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顺序,语序更恰当,据此可排除A项。故选D。

19.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赋予瓢虫人的动作、情态。选项A、C、D中有“怨”“偷眼”“断魂”“无情”“护花”之词,都是写人的词语,用来写物,故均为拟人修辞。B项未使用拟人修辞,故选B。

20.【示例】斜倚在靠在墙根下的椅子里,捏着手里的小瓷杯,轻轻地啜饮。(3分)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从“斜倚在靠在墙根下的椅子里”和“轻轻地啜饮”来看,这几句的主语都是“我”,都是省略了主语“我”的句子,“小瓷杯被我捏在手里”的主语是“小瓷杯”,与前后两句的主语不同,把这个被动句改成主语是“我”的主动句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塞腰鼓是根植于黄土地的艺术。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有“塞北锁钥”之称。相传驻中在此的士兵以腰鼓当作作战工具,用来庆贺胜利、传递信息、擂鼓助威。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担为主,重担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担。鼓棱落下的瞬间,百十个白羊肚手巾齐齐挥舞着红绸。这种艺术刚柔并济,屈伸自如,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将舞蹈、武术、体操等融为一体。安塞腰鼓尽显男子阳刚之美。()当下,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冲击,但安塞腰鼓仍以其独有的魅力在世界广为传播。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3分)

A.黄土地人民不屈服的坚韧意志在雄浑的鼓声中展示,高原人民朴实悍勇的独特个性在雄壮的呐喊中张扬。

B.黄土地人民在雄浑的鼓声中展示不屈服的坚韧意志,高原人民在雄壮的呐喊中张扬朴实悍勇的独特个性。

C.雄浑的鼓声展示着黄土地人民不屈服的坚韧意志,雄壮的呐喊张扬着高原人民朴实悍勇的独特个性。

D.雄浑的鼓声将黄土地人民不屈服的坚韧意志展示,雄壮的呐喊张扬着高原人民朴实悍勇的独特个性。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18.C

19.B(借代,“百十个白羊肚手巾”代指鼓手。)

20.示例一:相传驻守在此的士兵把腰鼓当作作战工具,用来传递信息、擂鼓助威、庆贺胜利。示例二:相传驻守在此的士兵以腰鼓为作战工具,用来传递信息、擂鼓助威、庆贺胜利。(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真正有真情实感的创作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在当今时代,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获取图像极为便捷,(),这样创作的作品就会变得程式化、冷漠化,难以打动人心。黑格尔认为,形式只是内容的容器。有才能的艺术家要走进生活,亲近人民,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感人作品。

文艺工作者要承担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时代责任。几千年前,这种责任就已经被我们的先辈意识到了,并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质兼优的格局与审美。如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用鲜明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否定和批判的,使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

B.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

C.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被丢掉了

D.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被丢掉了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18.B(括号前语句的主语是“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而“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的主语是“艺术的根”,与括号前语句的主语不一致,据此排除A、C两项;B、D项的主语一致,都是“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而D项后半句改换了主语,故选B。)

19.A(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将“形式”比作“容器”。A项,比喻;B项,拟人;C项,夸张;D项,借代,以“朱门”代指豪门之家。故选A.)

20.修改示例: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意识到了这种责任,并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质兼优的主张。(画横线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偷换主语,“并提出了……的主语应是“我们的先辈”,而不是“这种责任”;二是搭配不当,“提出”不能与“格局与审美”搭配。)(修改一处1分,两处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参照给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乡村老井,多年缄默不语,但家家户户挑水担子吱呀吱呀的叫唤,就是它曾经的咏叹。()。妇女们在它身边择菜浣衣,孩童们在它身边嬉戏追逐,男人们也喜欢在劳作间隙,聚在它身边歇歇身体,抽一袋旱烟。老井像慈祥的祖母,只是默默地注视、聆听,有了想法也含进肚里,只在水面泛起一层微澜。

收完一季又长出一季的庄稼,家家户户园子里的蔬菜,天旱时哪一棵不曾被老井滋润过浇灌过。婴儿落生后品咂的第一口人间甘露,老人临殁时润唇的最后一滴尘世清泉,一代代村民,谁不是喝着老井的水,把这卑微而又不凡的一世走完。甘甜的老井,就是一个村庄最大的神袄和最尊崇的福气啊!然而,如今它却走向暮年。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乡村老井熟知从前庄户人家的家长里短、喜乐愁烦,可它多年寸步不移

B.熟知从前庄户人家的家长里短、喜乐愁烦,多年寸步不移的是乡村老井

C.多年寸步不移的乡村老井却熟知从前庄户人家的家长里短、喜乐愁烦

D.乡村老井,多年寸步不移,可它熟知从前庄户人家的家长里短、喜乐愁烦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18.D

19.A

20.把“神祗”亏“福气”互换位置。(“最尊崇”与“漏气”搭配不当,“神祗”与“福气”互换位置,搭配得当,3分)

21.①进补的策略也应不同②多喝热粥没有错(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③就没有必要进补(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家里老旧的手摇纺车,构造十分简单,有底座、转轮、摇柄和定子四部分组成,除了用金属制作定子,其余都是木质材料的。转轮和定子之间以绳弦连接,摇动手柄,驱动定子,即可纺出线来。

每到棉花采收季节,母亲把采摘下来的棉花,捡了又捡,晒了又晒,弹好之后,又撕成一绺一绺的,搭上梃子,搓成棉穗。然后,用干净的包袱一兜,以备纺线时取用。纺好的线,母亲抽空络线,经过浆线、经线,土法染成红、黄、蓝三种颜色。多道工序过后,就上机织布。织布机就是《木兰辞》里“唧唧复唧唧”的那种,“砰砰”的机杼声和梭子欢快的“呱嗒”声,和谐而有节奏。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常常在我面前纺线。母亲自然地坐在纺车前,右手转动摇柄,左手捏着棉穗,向左后上方缓缓抽动,然后,再向前送出,往复之间,棉线就缠绕在定子上了。母亲的身影和纺车转动的影像,被煤油灯光照射在老屋的墙上,是一幅流动的画。多少次深夜醒来,那“吱扭吱扭,嗡……嗡……”,“吱扭吱扭,嗡……嗡……”的纺车声,就萦绕在耳畔,好像一首催眠曲,使我心境安静,很快就再入梦乡。

18.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引用《木兰辞》中的诗句,引发读者的想象,穿越时空,令人回味。

B.拟声词的使用,调动了读者的感观,令人仿佛置身于母亲织布的现场。

C.运用夸张手法,把机杼和梭子写得活灵活现,突出了母亲技艺高超。

D.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语言表达自然准确,饱含深情,意蕴深厚。

19.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吱扭吱扭,嗡……嗡……”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随着跨省旅游的恢复,人们纷纷憧憬出门旅游休闲,或走进山林,或驰骋草原,或畅游大海……

B.一阵雨过后,天边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色彩明艳的蒙古包如同一朵朵娇艳的鲜花绽放在翠绿的草原上……

C.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就描写了贴春联过春节的情景。

D.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18.【参考答案】C(3分)

【试题分析】“运用夸张手法”不准确。

19.【参考答案】D(3分)

【试题分析】D项与原句中的省略号用法均为表示声音的断断续续。A项,表示列举的省略;B项,表示语意未尽;C项,表示引文的省略。

20.【参考答案】“有底座、转轮、摇柄和定子四部分组成”改为“由底座、转轮、摇柄和定子四部分组成”或“有底座、转轮、摇柄和定子四部分”;“除了用金属制作定子”改为“除了定子是用金属制作的”或“除了用金属制作的定子”。

【试题分析】句子存在两处语病。“有……四部分组成”句式杂糅,可修改为“有……四部分”或“由……四部分组成”;“除了用金属制作定子,其余都是木质材料的”句式杂糅,结构混乱,可将“除了用金属制作定子”修改为“除了定子是用金属制作的”或“除了用金属制作的定子”。

(3分。修改正确1处1分,2处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①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唐人讲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a)。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就在我面前浓妆淡抹。

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②,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③桐叶虽不及它大,(b),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__④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适当密密层层寥寥可数未免

B.适当密密麻麻寥寥可数不免

C.合适密密层层寥寥无几未免

D.合适密密麻麻寥寥无几不免

19.下列选项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辞手法相同的-项是(3分)

A.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C.-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

D.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20.请依次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8.A

19.B(题干句为拟人,A为比喻,B为拟人,为借代,D为夸张)

20.a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b可是数目繁多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算起,用汉字记录的汉语书面语,已经有3500年的历史。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在汉语书面语里,①。但这种局面在100多年来发生了变化。在今天的汉语书面语里有三种不可或缺的成分都是外来的,分别是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标点符号。

阿拉伯数字源于印度。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因此被欧洲人称作“阿拉伯数字”。它在我国的应用则大概始于辛亥革命。为了规范汉语书面语里数字的用法,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部委,于1987年1月发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根据《规定》,汉语书面语在下列情形一般要用阿拉伯数字:统计表中的数值;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分、秒;计量数;代号、代码和序号;等等。

拉丁字母源于塞姆字母(或翻译为“闪米特”)。塞姆字母是由公元前20世纪居住在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的塞姆人,在古代埃及圣书字的基础上,吸收吉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的原理创造的拼音文字。塞姆字母的一支演变为希腊字母,传到罗马帝国就成为了罗马字母。在罗马帝国时期,因为它被用来书写拉丁语,所以也叫拉丁字母。明朝万历3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把拉丁字母带到了中国。清朝末年,西学东渐,②。在今天,汉语书面语已经无法拒绝拉丁字母。

传统的汉语书面语里只有句和读两种符号,但③,要由读书人一边读一边加上去。到了近代,白话文的应用日趋广泛,于是引进西方的标点。1918年《新青年》正式开始使用新式标点符号。1990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公布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包括16种标点符号。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略加调整而成。

18.根据文中论述,判断下列句子不符合阿拉伯数字使用规定的一项是()

A.但这种局面在100多年来发生了变化

B.公元前20世纪

C.明朝万历32年

D.包括16种标点符号

19.下列文中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A.1987年1月发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

B.代号、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