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3页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4页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五校联考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国古典戏曲有着独特的美育范式,戏曲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声腔和形象,因可愉悦感官心灵,又能感化人心而彰显出重要的美育价值。勃兴于元明的古典戏曲几经历史演化,逐渐形成并突出了两种美育功能:和心悦性之“陶情”与礼乐教化之“风教”。“陶情”是古典戏曲美育传统的主题之一。戏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经过高度提炼后,在戏曲舞台上呈现出华丽的角色造型、精彩的“唱念做打”和曲折的戏曲冲突,无不激发观众看戏、听戏和品戏的兴趣,促成他们在感官继而在心理层面产生基于审美共识的情感共鸣。在创作与鉴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中,戏曲和心悦性的美学价值被强调,并将戏曲的情感力量化作“以美育人”的媒介,完成了古典戏曲美育的审美实践。“风教”也是古典戏曲美育功用的体现。古典戏曲于内容上秉承了“兴观群怨”“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从而在基调上确定了“厚人伦,美风化”的美育宗旨。劝善惩恶、辨明是非、弘扬忠孝等,皆是古典戏曲呈现“教化”意义的美育主题。以“美风化”为文化革命,古典戏曲也完成了“劝使为善,诫使勿恶”的德育实践。通过文本呈现、声律传唱以及舞台传播,古典戏曲借“陶情”与“风教”功用,提供了一个理解戏曲审美文化的模本,使得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美育范式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能够得以延续。戏曲承载教化意义的天然功利性能够被持续性地激活潜藏能量,主要源于因变则通、因通则久,在通与变并行的演进逻辑中,持续绽放着艺术魅力。通者,指千古不变之精神传统。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之时代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也是国人生成并坚定文化自信心的理论基石之一。变者,指依时代语境而适时更新的美育内涵。基于映射不同时代民族精神的问题意识,古典戏曲的美育内涵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封建王朝时期,戏曲美育的路径选择是高台教化。在抵抗外辱和寻求民族出路的抗争时代,戏曲美育观则立足思想启蒙立场,宣扬“启蒙”与“救亡”精神。20世纪80年代以降,戏曲美育的首要目标已经被提升为追求戏曲的艺术美,尤为注重传承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让古典戏曲走进课堂、走向大众,弘扬并传播其艺术魅力,又成为当前戏曲美育的重要课题。戏曲美育如何通过弘扬民族文化使命的合法性,在新的时代语境里焕发新的生机?通过“回头看”,我们可以从戏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中获得文化自信,但最根本的美育任务,还在于“向前看”,即植根传统而在成就上总结,在总结上批判,在批判上创新,以适应新时代中国文化美育体系建构的需要。简单地说,“回头看”和“向前看”分别指向古典戏曲的自信与创新问题。古典戏曲流传下来大量经典作品,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基因的延续,保护和传承这些经典戏曲作品,一则可明确与坚定戏曲文化自信的方向,二则可凸显传统伦理价值观,恢复泛审美时代日益消融的人文精神,从而承担起育新人、展形象的美育使命。当今社会,考量并重估经典戏曲作品的当代价值,还应具有反思意识,充分考虑到戏曲美育传统能否被容纳进新经验中进行传递,过去的现实关怀能否在这个时代引发共鸣等现实问题。在经典作品既往道德评价的价值标准上融入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正是“文化自信”命题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求。(摘编自刘玲华《文化自信与古典戏曲美育观的理论重构》)材料二: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也许可以类比汉赋到唐诗,唐诗到宋词,宋词到元曲,虽然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学高峰,但是各个时代之间又有一种文化精神的血脉流淌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戏曲”是否也有可能转化为具有当下审美品格的“现代戏曲”呢?历史地看,无论文学艺术的哪一个门类,转化就是发展,创新就是继承,形态有变,基因永恒。我们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同时,还应该强调文化自省。自信是底气、是根基,自省是扬弃、是创新。在社会形态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转变之际,提炼于过去生活生产方式与情感交流方式的传统戏曲,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不是简单地批评时代、抵制创新,而是在承认传统戏曲程式系统于表现现代生活方面存在局限性的同时,想方设法完成创作思维的转变,通过实践,实现中华戏曲艺术发展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古典音乐可以转化为现代音乐,古典舞蹈可以转化为现代舞蹈,西方的古典歌剧可以催生出现代音乐剧,中国传统戏曲也有可能孕育出现代戏曲。(摘编自罗怀素《文化自信与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声腔和形象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主要舞台表现形式,既可以愉悦感官心灵,又可以感化入心,体现出独特的美育范式。B.戏曲的教化意义能持续地被激活,主要因为它在演进中既有千古不变的精神传统,又能依时代语境适时更新美育内涵。C.在当今时代,要想使戏曲美育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焕发生机,一方面要“回头看”,一方面要“向前看”,缺一不可。D.传统戏曲以可以类比汉赋到唐诗,唐诗到宋词,宋词到元曲,也能转化为具有当下审美品格的“现代戏曲”。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戏曲勃兴于元、明,从那个时期起古典戏曲陶冶、风教的美育功能就已经形成。B.进入数字化时伐,戏曲美育的首要目标将是追求戏曲的艺术美,强化戏曲的陶冶功能。C.古典戏曲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延续,我们既要保护和传承,又要带着反思意识去考量并重估经典作品的当代价值。D.古典与现代可以相互转化,西方古典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也可转化。3.结合材料,下列关于戏曲的论述中最能体现古典戏曲美育观的一项是()A.观其所述曰忠、曰孝,有补于世。(元·周德清)B.本色者为词人之词,否则为文人之词。(明·李开先)C.剧场即一世界,倘演者不真,则观者之精神不动。D.极粗极俗之语,未尝不入填词,但宜从脚色起见。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今日,某市政法系统干部集中观看戏曲《窦娥冤》,请结合材料谈谈盛传不衰的《窦娥冤》怎样体现“通”和“变”?【答案】1.D2.D3.A4.①首先指出中国古典戏曲具有“陶情”“风教”两大美育功能并具体阐释;②接着从“通”与“变”的角度论证戏曲教化功能延续的原因;③最后提出既要坚定文化自信,更要反思创新才能让戏曲美育焕发生机。5.①“通”:《窦娥冤》因传递出是非、爱憎、善恶的道德价值而盛传不衰,这是它的“通”。②“变”:今日观看《窦娥冤》,更是为了鉴往知来,从中吸取具有教育意义、符合新时代价值观的精神要素,为今所用,这是它的“变”。【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D.“也能转化为具有当下审美品格的‘现代戏曲’”错误。根据原文“当今社会,考量并重估经典戏曲作品的当代价值,还应具有反思意识,充分考虑到戏曲美育传统能否被容纳进新经验中进行传递,过去的现实关怀能否在这个时代引发共鸣等现实问题”可知,应是我们要去考量并重估经典戏曲作品的当代价值,而不是戏曲自己可以去转化。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从那个时期起古典戏曲陶冶、风教的美育功能就已经形成”错误,根据原文可知,中国古典戏曲的美育功能是在戏曲几经历史演化后逐渐形成的。B.“强化戏曲的陶情功能”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提到强化陶情功能,而是说“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让古典戏曲走进课堂、走向大众,弘扬并传播其艺术魅力,又成为当前戏曲美育的重要课题”。C.“古典与现代可以相互转化,西方古典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也可转化”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古典音乐可以转化为现代音乐,古典舞蹈可以转化为现代舞蹈,西方的古典歌剧可以催生出现代音乐剧,中国传统戏曲也有可能孕育出现代戏曲”可知,“西方古典歌剧”是可以催生“现代音乐剧”而不是“中国传统戏曲”。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A.谈戏曲的风教功能,体现了古典戏曲的美育观。B.戏曲本色论,谈戏曲与生活的关系,与“陶情”“风教”两种美育观无关。C.谈戏曲表演,与美育功能无关。D.谈戏曲创作中人物语言,与美育功能无关。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提出中国古典戏曲具有“陶情”和“风教”两种美育功能;第二段分别具体论证戏曲是怎样实现“陶情”和“风教”功能的。第三段提出“陶情”与“风教”的功用使古典戏曲的“美育范式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能够得以延续”,引出第四段关于古典戏曲教化功能得以延续“主要源于因变则通、因通则久”的论证;第五、六段围绕“戏曲美育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里焕发新的生机”这一问题,指出既要“回头看”,在积淀与传承中获得文化自信,更要“向前看”。因此可以分成三部分,前两段为第一部分,中间两段为第二部分,最后两段为第三部分,即总结、批判、创新。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及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风教功用的“通”,“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之时代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也是国人生成并坚定文化自信心的理论基石之一”可知,《窦娥冤》中传递出的是非、爱憎、善恶的道德价值,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时至今日仍盛传不衰、应积极传承、学习、践行的美德,可知这是它的“通”。根据原文“基于映射不同时代民族精神的问题意识,古典戏曲的美育内涵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让古典戏曲走进课堂、走向大众,弘扬并传播其艺术魅力,又成为当前戏曲美育的重要课题”“基于‘通’与‘变’的演进逻辑,古典戏曲美育观在今天既对‘发现美’有所传承,又踏上了深入‘探索美’的新征程”,可知今日我们观看《窦娥冤》,并不仅仅是去了解过去的历史,更是要鉴往知来,从中吸取具有教育意义、符合新时代价值观的精神要素,引领人们的精神追求。(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歌声王愿坚我们钻进兴凯湖①边荒凉的原始森林,已经整整三天了。1935年的晚秋,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茅草早已枯黄了,在积年的腐土上,又压上了厚厚的一层落叶。太阳已经落到西边山后去了,天渐渐昏暗起来,骚乱稍稍平息了些,森林慢慢安静了。只有那“哗——哗——"的松涛在晓风的激荡下,更起劲更单调地响着,间或有几只归林的飞鸟吱喳地叫两声,整个森林显得更加阴森更加寒冷了。我望望他俩。老赵半睡半醒地躺在那里,一会儿睁开眼睛,呆滞地望望树林梢头那一小片蓝天。小孙②耷拉着个脑袋,两手不停地抚摸着那支小马枪的枪托,半天,蹦出了一句话:“这……都怨我啊!要不是我……不小心,我们也不会暴露。”说着,抽抽搭搭地哭起来。老赵长长地吐了口气,直盯盯地望着小孙的脸问道:“你今年十几了?”“十七。”小孙慢慢地抬起头,“你年轻,又没有受伤,你得活看,我们俩往东那么一打……”他的话没说完,就被小孙气愤地打断了:“你……别说这个!咱死,死在一起,埋,理在一堆……”话一时顶住了,谁也不再说什么,林里更静了。一阵风过处,“吧嗒吧嗒”两颗松塔落在地上,骨碌骨碌滚到小孙的脚边,一只毛茸茸的小松鼠跟着蹿下来。它并不怎么怕人。它扒着树干,不停地摇着它那长长的尾已,瞪着一对小眼好奇地瞧着我们。小孙捡起松塔,下意识地往里面瞅了瞅,随手丢给了松鼠,那家伙轻轻一纵,抓起松塔跑走了。又是一阵沉默。突然,老赵翻转身,挣扎着爬起来,吃力地把他那只受伤的胳膊哆哆嗦嗦地向我伸过来。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一切全明白了。我把他那只手紧紧握住。接着,又一只手很快地落到了我的手上。三只手紧紧地扣在一起,一件决定我们命运的大事就这样在一瞬间无言地决定了。老赵抽回手,从挎包里掏出了一颗手榴弹,放在嘴里猛一下咬开了盖子,像摆一只酒瓶子似的,矗直地放在我们中间,然后把弹弦轻轻地钩了出来。老赵向我们询问地看了一眼,说:“想想看,还有什么事该做?时间还来得及;天快黑上来了,敌人一时怕还不敢进来。”“没有。”我摇了摇头。我只把驳壳枪往胸前放了放,从衣服里子里拿出那张一直没舍得毁掉的临时党证,叠了叠,压在枪的表尺底下——让它们和我的心脏一块儿炸掉吧!对面,小孙也在窸窸窣窣地收拾什么,他把脑袋探向我这边,肯求似的低声说:“老董,咱俩换个地方坐吧!”他一面往我这边爬,一面解释说:“我爹临死的时候这么说过:‘就是牺牲了,也要脸朝东死去——我们的祖国在那边!’”这话说得我心里一紧一紧的。我刚想安慰他几句,猛地,老赵把一只手重重地按到了我的肩膀上,使劲晃着:“听!快听!”松涛在吼着。在这海潮似的涛声里,隐隐约约地有一种奇异的声音汇合着兴凯湖上的风吹送过来。这是一个人在唱歌。歌声,不怎么高亢,也并不悠扬,它低沉而又坚决地涌进森林,压过了松涛,冲进了我们的心。歌子是用我很不熟悉的语言唱出来的。一时,我简直弄不清这是什么歌子,只觉得它是那么亲切,那么耳熟,但很快,歌声和我心里的一支歌曲共鸣了,是它,是它!就在一年以前,我刚走进党的队伍的时候,在鲜红的党旗下面,和同志们一道,我第一次唱起这一支歌。这以后,我们曾经唱着它欢庆过战斗的胜利,也曾经唱着它把战友的尸体葬进墓穴……是多么震撼人心的歌声啊!和着这歌声,歌词从心底里流出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歌声和着松涛,合成了一个巨大的音响,摇撼着整个森林。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和着这歌声低唱起来。老赵揽着我的肩膀,紧贴着我的脸,嘴巴在哆嗦着,歌词从他那皴裂的嘴唇上吐出来: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做一次最后的斗争!……小孙抱住了老赵,越唱声音越高。我们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唱啊,唱啊。唱了一遍又一遍。歌声和泪一道,从心里涌出来!不知什么时候,老赵已经不唱了。他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地扶着树干站起身来,目不转晴地盯着我,呵斥似的说道:“不对!不对啊,老董!”他用力摇着手榴弹,“我们能活着出去,我们一定得活着出去!”他说出了我心里的话。想起刚才我们那样软弱无力和那种绝望的打算,我感到脸上一阵发烧。“好!”我也霍地站起身说,“四班长,你下命令吧!”“没有什么好说的。继续跟着那边唱,一个人也要把这个歌唱到底,这就是战斗命令!”他转身向着小孙,“把枪准备好,你走头里。突出包围圈就往林子里钻。”事情像刚才那样突然地决定了。小孙紧握着小马枪走在前面,我把老赵背起来,我一手拄着木棍,一手提着驳壳枪;老赵手里握着手榴弹,我们轻步走下山包。背后,歌声还在响着,歌声像只看不见的大手,推送着我们在这昏黑的森林里摸索前进。……黎明时分,在林中的一块空地上,一堆通红的篝火燃烧起来了。在篝火近旁,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嚼着新爆开的爆米花,我们放开嗓子纵情地歌唱起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1957年10月5日【注】①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为中俄两国界湖。②小孙:朝鲜人,随父亲越过鸭绿江来到中国,一起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主人公是身处极其恶劣环境中依然坚持斗争的“抗联”战士。B.小孙不想扔下战友独自突围,他说的“死在一起”是此刻三个人的共同心愿,表现了战友之间深厚的友情。C.“一件决定我们命运的大事”,指三个人决定引爆手榴弹殉国,这件“大事”为后文突出歌声的作用张本。D.“我”拿出临时党证,想与党证共存亡,这一细节生动表现出“我”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营造了寒冷阴暗的氛围,带给人们一种压抑的感觉。B.老赵“像摆一只酒瓶子似的”将手榴弹放在三人中间,说明其赴死的从容。C.三个人依偎在一起齐唱《国际歌》,歌声激昂而感人,凸显了信念的坚定。D.结尾的篝火象征战士对未来的热切希望,深化了团结才能战胜敌人的主旨。8.小说中插入了对小松鼠的细致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9.刘熙载《艺概》有言:“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本文是怎样将抽象的“歌声”表现得具体可感的?【答案】6.B7.D8.①小松鼠的出现为险象环生的战场带来一丝生机,暗示了故事的发展可能出现转机;

②借小孙与小松鼠之间的互动,表现小孙活泼好奇的天性,丰富了人物形象;

③宕开一笔,一改紧张的氛围,舒缓了节奏,使得行文张弛有致,增加了小说的曲折性、抒情性与可读性。9.①以景物描写衬托歌声,松涛激荡澎湃却被歌声压过,衬托出歌声的震撼人心;

②以具体事物比喻歌声,将歌声比作一只看不见但强有力的大手,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歌声的力量;

③以人的精神改变表现歌声,歌声赋予战士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他们具备了克服困难而求生的勇气。【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是此刻三个人的共同心愿”错误。从文中“你年轻,又没有受伤,你得活看,我们俩往东那么一打……”等处来看,并非是三个人的共同心愿,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深化了团结才能战胜敌人的主旨”错误。结尾的篝火象征着希望,“深化了团结才能战胜敌人”无中生有。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品中文学形象的能力。由“一只毛茸茸的小松鼠跟着蹿下来。它并不怎么怕人。它扒着树干,不停地摇着它那长长的尾已,瞪着一对小眼好奇地瞧着我们”分析可知,小松鼠出现在险象环生的战场,舒缓了紧张的氛围,再结合后文“背后,歌声还在响着,歌声像只看不见的大手,推送着我们在这昏黑的森林里摸索前进”“黎明时分,在林中的一块空地上,一堆通红的篝火燃烧起来了”,小松鼠的出现为险象环生的战场带来一丝生机,暗示了故事的发展可能出现转机。由“小孙捡起松塔,下意识地往里面瞅了瞅,随手丢给了松鼠,那家伙轻轻一纵,抓起松塔跑走了”分析可知,借小孙与小松鼠之间的互动,表现小孙活泼好奇的天性,丰富了人物形象。从情节上看,“他的话没说完,就被小孙气愤地打断了:‘你……别说这个!咱死,死在一起,埋,理在一堆……’”“话一时顶住了,谁也不再说什么,林里更静了”此时的气氛应是紧张而沉重的,小松鼠的出现,一改紧张的氛围,舒缓了节奏,使得行文张弛有致,增加了小说的曲折性、抒情性与可读性。【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结合“松涛在吼着。在这海潮似的涛声里,隐隐约约地有一种奇异的声音汇合着兴凯湖上的风吹送过来。这是一个人在唱歌。歌声,不怎么高亢,也并不悠扬,它低沉而又坚决地涌进森林,压过了松涛,冲进了我们的心”分析可知,以景物描写衬托歌声,松涛激荡澎湃却被歌声压过,衬托出歌声的震撼人心;结合“背后,歌声还在响着,歌声像只看不见的大手,推送着我们在这昏黑的森林里摸索前进”分析可知,以具体事物比喻歌声,将歌声比作一只看不见但强有力的大手,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歌声的力量;结合“歌声和着松涛,合成了一个巨大的音响,摇撼着整个森林。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和着这歌声低唱起来。老赵揽着我的肩膀,紧贴着我的脸,嘴巴在哆嗦着,歌词从他那皴裂的嘴唇上吐出来: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做一次最后的斗争!……”“我们能活着出去,我们一定得活着出去!”分析可知,以人的精神改变表现歌声,歌声赋予战士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他们具备了克服困难而求生的勇气。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伍子胥者,楚人也。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其后四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噽。太宰噽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吴王信用噽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其子于齐鲍牧,而还报吴。吴太宰噽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噽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噽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节选自《史记·伍子胥传》,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B.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C.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D.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疾,指慰问生病的人。“问”与《师说》中“犹且从师而问焉”的“问”字含义不相同。B.属,托付。“属”与《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的“属”字含义相同。C.爱信,喜欢信任。“爱”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字含义不相同。D.微伺,暗中观察。“微”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的“微”字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时,吴主准备攻打齐国,伍子胥以比喻之论,晓之以理,认为这一做法不可取。后吴王凯旋,疏远了伍子胥。B.当再次讨伐齐国时,越王既出兵助力吴王,又重金贿赂太宰,伍子胥预料吴国将亡,趁奉命使齐之际,把儿子托付给齐国鲍牧。C.太宰在吴王前极尽诽谤之能事,认为子胥为人凶残,猜忌心重。太宰还以吴王两次伐齐的事来做文章,从此吴王开始怀疑伍子胥。D.在子胥自尽之后,吴王狂怒不止,将他的尸体装在用皮革做的袋子里,任其漂在江上。吴人怜悯伍子胥,为他在江边建立了祠堂。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4.伍子胥自刎前表达的哪几层意思让吴王“闻之大怒”?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0.D11.B12.C13.(1)自认为是先王的谋臣,如今不被重用,常常闷闷不乐心中怀有怨恨,希望大王早做打算。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或头顶重物行走了。14.①谀臣作祟,朝廷不安宁;吴王被蒙蔽,反杀忠臣。②自己劳苦功高,吴王却恩将仇报。③不信忠言,不用忠臣,吴必将为越所灭。【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现在却听信些花言巧语去攻打齐国。攻占齐国,就好像得到一块石田,毫无用处。希望大王能后齐国而先攻打越国;如果不这样,后悔就来不及了。“贪齐”是“信其浮辞诈伪”的结果,“而”是连词,所以“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间不能断开,而“破齐”是假设的情况,应单独断开,排除AC;“不然”是一个词,“不这样”,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一词多义及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二者含义不同。慰问生病的人;请教问题。句意:吊唁死去的人,慰问生病的人。/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B.错误,二者含义不同。托付;一类人。句意:便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你们都将要被他俘虏。C.正确,二者含义不同。喜欢信任;吝啬。句意:便越来越信任和喜欢越国。/百姓都认为大王您吝啬。D.正确,二者含义不同。暗中;没有。句意:况且我派人暗中注意着伍子胥。/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从此吴王开始怀疑伍子胥”错。原文“微子之言,吾亦疑之”,可见吴王在此之前就对伍子胥有疑心。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为”,认为;“见”,被;“怨望”,怨恨;“图”,打算。(2)“谨”,认真地兴办;“庠序”,学校;“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以孝悌之义申之;“颁”,通“斑”。【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谗臣噽为乱矣!王乃反诛我”可得出答案①谀臣作祟,朝廷不安宁。吴王被蒙蔽,反杀忠臣。依据“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可得出答案②:自己劳苦功高,吴王却恩将仇报。依据“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可得出答案③:不信忠言,不用忠臣,吴必将为越所灭。参考译文:伍子胥是楚国人。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新君地位虚弱,便出动军队向北讨伐齐国。伍子胥劝谏道:“勾践每餐不超过两个荤菜,吊唁死去的人,慰问生病的人,打算将来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必定成为吴国的隐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就像人有了腹心的疾病一样。而大王不先消灭越国而去攻打齐国,不是大错特错吗!”吴王不听,进攻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于是威慑邹、鲁二国的国君而归。这样吴王就越来越不相信伍子胥的谋略。又过了四年,吴王要向北讨伐齐国,越王勾践采用子贡的计谋,率领他的军队协助吴国,又给太宰噽进献了贵重的宝物。太宰噽屡次接受越国的贿赂,便越来越信任和喜欢越国,整天替勾践向吴王说话,吴王信任采用伯噽的计谋。伍子胥劝谏道:“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现在却听信些花言巧语去攻打齐国。攻占齐国,就好像得到一块石田,毫无用处。希望大王能后齐国而先攻打越国;如果不这样,后悔就来不及了。”吴王不听,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临行之前,对他的儿子说:“我屡次劝谏我们的大王,但大王不听,我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吴国的灭亡了。你和吴国一起灭亡,那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于是,便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自己回到吴国报告情况。吴国的太宰伯噽早就与伍子胥不和,于是进谗言说:“伍子胥为人生硬凶暴,猜疑少恩,他的怨恨不满恐怕会成为大祸。前次大王准备伐齐的时候,伍子胥就认为不能伐,大王最终伐齐大获成功。伍子胥因为自己的计谋没有被采纳,反而产生了怨恨情绪。现在大王又再次讨伐齐国,伍子胥执拗强谏,诽谤败坏大王的伟业,只希望吴国失败来证实自己计谋的高明。如今大王亲征,出动全部军队去伐齐,而伍子胥因为计谋不被采用,于是谢绝,假装生病不去。大王您不可不防备,这是很容易起祸端的。况且我派人暗中注意着伍子胥,他出使齐国的时候,竟把他的儿子托付给了齐国的鲍氏。做人臣的,在国内不得意,在国外投靠诸侯,自认为是先王的谋臣,如今不被重用,常常闷闷不乐心中怀有怨恨,希望大王早做打算。”吴王说:“没有你这番话,我也怀疑他。”于是,吴王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属镂剑,说:“你用这把剑自尽。”伍子胥仰天长叹道:“啊!奸臣伯噽在作乱,大王竟要杀掉我。我曾令你父亲称霸。当你还没有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各公子争抢,若非我拼死跟先王力争,你几乎不能立。你已经即位,想要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却不敢奢望。现在你今天竟然听信奸臣的恶语要杀害长者。”于是对他的门人说:“我死后,你们须在我的墓旁种满梓树,等它们长大后就做成棺材(来埋葬吴国死难战士的英灵);再挖出我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的军队攻入姑苏灭掉吴国。”于是自刎而死。吴王听说了伍子胥的话后,大为愤怒,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用皮革做的袋子里,漂在江上。吴人怜悯伍子胥,为他在江边上建立了祠堂,并因此命名为伍子胥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冬至杜甫年年至日①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杖藜②雪后临丹壑,鸣玉③朝来散紫宸④。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注】①至日:冬至日。②杖藜:拐杖。③鸣玉:古时官员所骑马上要镶佩玉器作为装饰,马行走时发出碰撞之声。④紫宸:唐大明宫中的紫宸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久滞他乡,时时遭受穷困和愁苦的磨缠。B.颔联写旅居之地远在天涯,但当地人节日中的好客热情带给诗人热闹欢乐。C.颈联以自身孤老之处境对比出仕在朝的官员,虚实结合,极具画面感。D.尾联中,“三秦”指长安和朝廷,“路迷”表达了诗人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16.首联中的“长为客”是全诗的纲领,以下三联都注重与之呼应。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1)颔联:“天涯”点出了旅居之地僻远;因为“长为客”,“穷愁”缠身,诗人才会形容“独老”。(2)颈联:身临“丹壑”,遥想“紫宸”,是久客异乡的诗人对故乡和朝廷的思念。(3)尾联:“心折”“路迷”之慨,正是由于久客难归。【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当地人节日中的好客热情带给诗人热闹欢乐”理解错误。“天涯风俗自相亲”的意思是这万里天涯的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这里不是写当地人节日中的好客热情带给诗人热闹欢乐,而是增添了诗人对故土家园的思念。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颔联“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落笔即写诗人自己旅居之境况:“天涯”点出了旅居之地僻,“自相亲”是与其客居生活有关。冬至本应在家,摆上好菜,温壶好酒;可是诗人一家人却正在江上四处漂泊。“自相亲”呼应首句“长为客”,正因长时间作客他乡,才会有这样的体会。颈联“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写诗人在这个风俗自亲的冬至日里,拄杖而行,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通过写诗人在雪后拄着杖藜面对山沟,想起戴着鸣响的佩玉上朝,散朝后离开皇宫的往事,表现了诗人长期漂泊的年老孤独和久客异乡对故乡和朝廷的思念。尾联“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中,之所以“路迷”,正是由于久客难归,这一句则又是扣住首句“长为客”来写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路途产生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所以,全诗围绕“长为客”这一主题,把杜甫晚年那种漂泊生活的苦与愁,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而且在表达上,诗人注重诗的每一句都遥相呼应,所以读完这首诗时,读者仿佛真的感受到了那股冷气与愁绪。因为诗人年年“长为客”,故而“路迷”难归;因为他有无法摆脱的“穷愁”,所以他才会“形容独老”、肠断“心折”;正因为他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因此他才有“心折”“路迷”之慨,这首诗就是这样情浓意切,读来有浑然一体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念奴娇·过洞庭》下片中,写景与诗人心境和谐共生的句子是“_____,_____”。(2)《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问题,他想通过军事强国来达到“_____,_____”的目的。(3)“流水”,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时蕴含着诗人深邃的人生思考,有时又承载着不尽的悲情愁绪,如“_____,_____”。(4)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从所见转到所感,从阔大转到狭小,从登临的喜悦转到身世的凄凉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答案】①.孤光自照②.肝肺皆冰雪③.可使有勇④.且知方也⑤.六朝旧事随流水⑥.但寒烟衰草凝绿(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⑦.亲朋无一字⑧.老病有孤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孤、勇、衰、凝。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春天走了,百花开始凋谢,黛玉对于时序的移动特别敏感,相对于冷静理性的人物,林姑娘就特别____。大观园是贾宝玉心中的人间仙境,也就是人间的太虚幻境,大观园的女孩子和百花一样,到了春暮就开始凋谢了。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的时候喝了仙酒与仙茶,“万艳同杯,千红一窟”,与《葬花吟》的意义也是对照的,《红楼梦》中常有这种点醒意喻之笔。《葬花吟》中有很多黛玉感伤自身之语。“质本洁来还洁去”,黛玉是最要高洁、____的女孩子。“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她诗一般的灵魂,不但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而且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不如埋葬它,化作春泥更护花。“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沟渠。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黛玉写这些骤然看来好像自怜自哀,其实不止,她已经敏感地感受到自己的命运,“花落人亡两不知”,是人世间最____的事。《葬花吟》不光是黛玉的自挽诗,也是挽一切美好短暂的东西,挽那些落花,也代表对短暂繁华的一种哀悼,对文明高峰即将走下坡的哀悼。伤春悲秋的抒情诗传统,到此时是个顶点。18.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她诗一般的灵魂,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即使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B.她诗一般的灵魂,因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何况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C.因她诗一般的灵魂,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何况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D.她诗一般的灵魂,因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即使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20.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葬花吟》是《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埋葬落花时所吟,一首《葬花吟》道出了无尽悲愁。请你结合原著简要分析其葬花时伤感的原因。【答案】18.多愁善感孤高自负无可奈何19.D20.①前夜去宝玉处,晴雯不开门,黛玉错疑在宝玉身上,失望伤心。②寄人篱下的命运。③多愁善感的个性。④正逢饯花之期,由落花飘零联想到自身处境。【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能力。第一空,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细腻、敏感,应填“多愁善感”;多愁善感:一般是指一个人心思细腻、感性,内心情感容易受别的事物影响。第二空,所填内容应与顿号前“高洁”语意相近,表现林黛玉品性高洁孤傲之意,故可填“孤高自负”。孤高自负:生性孤独,自许甚高。第三空,这里强调的是“花落人亡两不知”是人世间最不能改变的事情,没有任何办法改变,故此处可填“无可奈何”。无可奈何:指毫无办法。【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不但……而且”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两个句子构不成递进关系,“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之间是因果关系,可以把“不但”改成“因”;“飞到天尽头”是假设情况,关联词语应用“即使”。A.“因”语序不当,主语一致,应把“因”放到主语之后;B.“何况”使用不当,“飞到天尽头”是假设情况,“即使”表假设,更符合句意;C.“因”语序不当,主语一致,应把“因”放到主语之后;“何况”使用不当,“飞到天尽头”是假设情况,“即使”表假设,更符合句意。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整体把握的能力。“黛玉葬花”源于《红楼梦》二十七回中黛玉跟宝玉的误会,本来宝黛在一处嬉笑,谁知宝玉中途被袭人以老爷有事叫走了。黛玉由此牵肠挂肚,怕他被责骂,所以晚饭后来看他。谁知宝钗先进门,她看了会水禽,门就锁了;更巧的是晴雯刚和碧痕吵架,听见黛玉敲门,以为是丫头在敲,使使性子不给黛玉开门,更巧合的是黛玉第二遍说“是我,还不开么”,偏生晴雯就是没听出黛玉声音,黛玉为此对宝玉产生误会,再听见宝玉、宝钗等人嬉笑送别,而自己竟然连心爱之人的门槛都不得入,所以更是伤心难耐。黛玉虽然有贾母的疼爱,但始终觉得自己是外孙,有寄人篱下之感,不然,通常收到别人送的礼物,普通人都是先感谢一番。表达谢意,然后欣赏礼物,表达自己对礼物的喜爱,然而黛玉却敏感地感觉到这是大家挑剩下的,她在乎的不是那份钗花,而是在意那份被在乎的感觉,所以,不管有多么丰富的物质生活,在精神上她是有所欠缺的,这种欠缺来自她寄人篱下的生活所致。林黛玉孤高自许,精神上表现出一种傲岸不羁的气概。但她又表现得如此的多愁善感,见花掉泪,见月伤心。林黛玉深深同情落花的结局,对落花感到伤感,但更让她伤感的是,由此联想到自己飘零流落,寄人篱下,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现状,又和落花有什么两样呢,由此,她感到了深深的悲伤和苦闷,难以自制。这些都是她葬花时伤感的原因。(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机器人手术系统是集多项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综合体。外科医生可以利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远离手术台的情况下①,装有照相机和其他外科工具的机械臂将实施切断、止血及缝合等操作,外科医生只需坐在手术室的控制台上,观测和操纵机械臂工作。通常,实施开放式外科手术出血量多,需要输血;而机器人做手术则②,无须输血,患者1天即可出院。一些外科医生操纵名为“达·芬奇”的机器人系统做心脏外科手术。该机器采用最先进的主仆式远距离操作模式,灵活的“内腕”可消除医生手的颤抖,特有的三维立体成像系统,在术中能将手术视野放大15倍,大大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平稳性。但机器人做外科手术③,尽管降低输血率可以节省金钱,但是购买机器也会增加成本。它们需要维护,有些设备还是一次性的,这些都会导致机器人外科手术比普通手术更贵。21.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横线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B.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D.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答案】21.C22.①操纵机器进行手术②出血量相对较少③成本是比较高的【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处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的含义。A.表示特定称谓。称鲸鱼的外形是极为理想的“流线型”。B.表示直接引用。引用匾额上的内容“敕造宁国府”C.表示特殊含义。“招牌”的含义是表示什么云就是什么天气。D.表示突出强调。“只能”“才是”加引号表示强调的词语。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根据下文中的“外科医生只需坐在手术室的控制台上,观测和操纵机械臂工作”可知,机器人手术系统中,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台操纵机器进行手术,故此处可填“操纵机器进行手术”之类的内容。第②处,上下文有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而”,且根据横线前的“出血量多,需要输血”和横线后的“无须输血”,可以推断机器人做手术出血量较少,故此处可填“出血量相对较少”之类的内容。第③处,根据后文中的“购买机器也会增加成本……手术更贵”可知,机器人做外科手术成本是比较高的,故此处可填“成本是比较高的”之类的内容。此外,拟写答案时,注意字数限制。四、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各具功用的镜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