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_第1页
吉林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_第2页
吉林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_第3页
吉林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_第4页
吉林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2010~2012)

吉林省简称吉,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南隔图们江、鸭绿江与朝鲜为邻,东与俄罗斯接壤,内陆与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相接。全省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2012年末总人口2750万人,人均GDP达到43415元,万元GDP能耗为0.89吨标准煤。“十二五”中期(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的综合排位呈波动下降趋势,2012年排名第22位,比2010年下降了1位,在全国处于劣势地位。7.1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7.1.1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结果2010~201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排位和排位变化情况及其下属2个三级指标和18个四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如表7-1-1所示;生态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势情况,如表7-1-2所示。表7-1-12010~201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得分、排名及优劣度分析表项目

指标2012年2011年2010年综合变化得分排名优劣度得分排名优劣度得分排名优劣度得分变化排名变化趋势变化生态环境竞争力46.315中势45.915中势46.613中势-0.3-2持续↓(1)生态建设竞争力21.020中势20.619中势21.220中势-0.20波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个数17.216中势17.216中势17.216中势0.00持续→公园面积7.221劣势6.521劣势6.521劣势0.70持续→园林绿地面积16.318中势16.718中势16.718中势-0.40持续→绿化覆盖面积8.922劣势8.921劣势8.921劣势0.0-1持续↓本年减少耕地面积79.410优势79.410优势79.410优势0.00持续→自然保护区个数9.622劣势9.321劣势9.321劣势0.3-1持续↓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重33.67优势33.38优势33.38优势0.31持续↑野生动物种源繁育基地数1.424劣势1.519中势1.519中势-0.1-5持续↓野生植物种源培育基地数4.95优势1.913中势1.913中势3.08持续↑(2)生态效益竞争力84.310优势83.911中势84.79优势-0.3-1波动↓工业废气排放强度91.18优势92.011中势92.011中势-0.93持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89.211中势88.612中势88.612中势0.61持续↑工业烟(粉)尘排放强度87.216中势72.520中势72.520中势14.74持续↑工业废水排放强度71.212中势72.613中势72.613中势-1.51持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90.015中势89.816中势89.816中势0.21持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强度93.010优势93.111中势93.111中势-0.11持续↑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强度100.01强势100.01强势100.01强势0.00持续→化肥施用强度45.422劣势48.922劣势48.922劣势-3.60持续→农药施用强度84.116中势88.516中势88.516中势-4.40持续→|Excel下载表7-1-12010~201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得分、排名及优劣度分析表表7-1-2201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度结构表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数强势指标优势指标中势指标劣势指标优劣度个数比重(%)个数比重(%)个数比重(%)个数比重(%)生态环境竞争力生态建设竞争力900.0333.3222.2444.4中势生态效益竞争力9111.1222.2555.6111.1优势小计1815.6527.8738.9527.8中势|Excel下载表7-1-2201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度结构表2010~201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的综合排位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12年排名第15位,比2010年下降了2位,在全国处于中游区。从生态环境竞争力要素指标的变化趋势来看,有1个指标处于波动保持趋势,即生态建设竞争力;有1个指标处于波动下降趋势,为生态效益竞争力。从生态环境竞争力基础指标的优劣度结构来看,在18个基础指标中,指标的优劣度结构为5.6∶27.8∶38.9∶27.8。中势指标所占比重大于强势和优势指标的比重,表明中势指标占主导地位。7.1.2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比较分析图7-1-1将2010~201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与全国最高水平和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由图可知,评价期内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得分普遍高于45分,且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不大,说明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图7-1-12010~201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指标得分比较从生态环境竞争力的整体得分比较来看,2010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得分与全国最高分相比有19.1分的差距,但与全国平均分相比,则高出0.2分;到了201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得分与全国最高分的差距缩小为18.8分,高于全国平均分0.9分。总的来看,2010~201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与最高分的差距呈缩小趋势,表明生态建设和生态效益水平不断提升。从生态环境竞争力的要素得分比较来看,2012年,吉林省生态建设竞争力和生态效益竞争力的得分分别为21.0分和84.3分,分别比最高分低30.6分和12.2分,分别低于平均分3.7分和高于平均分7.7分;与2010年相比,吉林省生态建设竞争力得分与最高分的差距扩大了0.3分,生态效益竞争力得分与最高分的差距扩大了1.0分。7.1.3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变化动因分析二级指标生态环境竞争力的变化是三级要素指标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三级要素指标变化又是四级基础指标变化作用的结果。三级和四级指标的变动情况如表7-1-1所示。从要素指标来看,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的2个要素指标中,生态建设竞争力的排名保持不变,生态效益竞争力的排名下降了1位,受此影响,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持续下降了2位。从基础指标来看,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的18个基础指标中,上升指标有8个,占指标总数的44.4%,主要分布在生态效益竞争力指标组;下降指标有3个,占指标总数的16.7%,主要分布在生态建设竞争力指标组。上升指标的数量大于下降指标的数量,但受其他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评价期内吉林省生态环境竞争力排名下降了2位。7.2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7.2.1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价结果2010~2012年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排位和排位变化情况及其下属6个三级指标和56个四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如表7-2-1所示;资源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势情况,如表7-2-2所示。表7-2-12010~2012年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得分、排名及优劣度分析表项目

指标2012年2011年2010年综合变化得分排名优劣度得分排名优劣度得分排名优劣度得分变化排名变化趋势变化资源环境竞争力47.010优势46.711中势45.610优势1.40波动→(1)水环境竞争力43.725劣势42.724劣势43.423劣势0.3-2持续↓水资源总量10.719中势7.023劣势14.816中势-4.0-3波动↓人均水资源量1.116中势0.719中势1.613中势-0.5-3波动↓降水量19.817中势12.623劣势20.118中势-0.31波动↑供水总量18.819中势20.319中势19.521劣势-0.72持续↑用水总量97.71强势97.61强势97.61强势0.10持续→用水消耗量98.91强势98.71强势98.41强势0.50持续→耗水率41.91强势41.91强势40.01强势1.90持续→节灌率9.027劣势5.627劣势3.629劣势5.42持续↑城市再生水利用率1.922劣势1.821劣势0.815中势1.1-7持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81.114中势83.114中势85.613中势-4.5-1持续↓生活污水排放量89.110优势88.410优势86.413中势2.83持续↑(2)土地环境竞争力25.518中势26.217中势25.917中势-0.4-1持续↓土地总面积10.913中势10.913中势10.913中势0.00持续→耕地面积45.98优势45.98优势45.98优势0.00持续→人均耕地面积64.23强势64.33强势64.33强势0.00持续→牧草地面积1.611中势1.611中势1.611中势0.00持续→人均牧草地面积0.211中势0.211中势0.211中势0.00持续→园地面积11.324劣势11.324劣势11.324劣势0.00持续→人均园地面积5.922劣势5.822劣势5.722劣势0.10持续→土地资源利用效率2.020中势1.920中势1.720中势0.30持续→建设用地面积59.218中势59.218中势59.218中势0.00持续→单位建设用地非农产业增加值6.623劣势6.124劣势5.722劣势0.9-1波动↓单位耕地面积农业增加值7.524劣势8.124劣势8.724劣势-1.20持续→沙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91.620中势91.620中势91.620中势0.00持续→当年新增种草面积13.29优势22.86优势19.17优势-5.9-2波动↓(3)大气环境竞争力83.44优势82.48优势82.94优势0.60波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84.98优势86.39优势85.47优势-0.5-1波动↓地均工业废气排放量97.49优势97.410优势97.810优势-0.51持续↑工业烟(粉)尘排放总量81.610优势70.720中势67.213中势14.43波动↑地均工业烟(粉)尘排放量89.610优势81.618中势82.911中势6.71波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77.27优势77.77优势78.38优势-1.01持续↑地均二氧化硫排放量93.810优势94.110优势95.49优势-1.6-1持续↓全省设区市优良天数比例74.816中势78.713中势78.714中势-3.9-2波动↓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69.115中势72.513中势76.911中势-7.8-4持续↓(4)森林环境竞争力39.711中势39.811中势40.511中势-0.80持续→林业用地面积19.214中势19.214中势19.214中势0.00持续→森林面积31.012中势31.012中势31.012中势0.00持续→森林覆盖率59.89优势59.810优势59.810优势0.01持续↑人工林面积28.419中势28.419中势28.419中势0.00持续→天然林比重80.08优势80.08优势80.08优势0.00持续→造林总面积3.528劣势4.927劣势12.323劣势-8.8-5持续↓森林蓄积量37.66优势37.66优势37.66优势0.00持续→活立木总蓄积量38.86优势38.86优势38.86优势0.00持续→(5)矿产环境竞争力15.215中势13.719中势13.122劣势2.17持续↑主要黑色金属矿产基础储量6.913中势4.714中势3.114中势3.91持续↑人均主要黑色金属矿产基础储量11.19优势7.513中势4.915中势6.26持续↑主要有色金属矿产基础储量12.314中势10.215中势10.813中势1.6-1波动↓人均主要有色金属矿产基础储量19.710优势16.210优势17.110优势2.50持续→主要非金属矿产基础储量0.122劣势0.123劣势0.123劣势0.01持续↑人均主要非金属矿产基础储量0.123劣势0.123劣势0.123劣势0.00持续→主要能源矿产基础储量1.119中势1.220中势1.520中势-0.41持续↑人均主要能源矿产基础储量1.518中势1.618中势1.518中势0.00持续→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90.39优势88.711中势85.412中势5.03持续↑(6)能源环境竞争力74.910优势75.012中势67.76优势7.2-4波动↓能源生产总量92.816中势93.316中势92.513中势0.3-3持续↓能源消费总量75.811中势75.612中势76.313中势-0.42持续↑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61.517中势63.321劣势58.217中势3.30波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93.63强势90.65优势91.43强势2.20波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67.813中势72.212中势64.914中势2.91波动↑能源生产弹性系数49.523劣势68.816中势48.819中势0.6-4波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85.87优势63.320中势45.62强势40.2-5波动↓|Excel下载表7-2-12010~2012年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得分、排名及优劣度分析表表7-2-22012年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度结构表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数强势指标优势指标中势指标劣势指标优劣度个数比重(%)个数比重(%)个数比重(%)个数比重(%)资源环境竞争力水环境竞争力11327.319.1545.5218.2劣势土地环境竞争力1317.7215.4646.2430.8中势大气环境竞争力800.0675.0225.000.0优势森林环境竞争力800.0450.0337.5112.5中势矿产环境竞争力900.0333.3444.4222.2中势能源环境竞争力7114.3114.3457.1114.3优势小计5658.91730.42442.91017.9优势|Excel下载表7-2-22012年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度结构表2010~2012年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的综合排位呈波动保持,2012年排名第10位,与2010年排位相同,在全国处于上游区。从资源环境竞争力的要素指标变化趋势来看,有1个指标处于上升趋势,即矿产环境竞争力;有2个指标处于保持趋势,为森林环境竞争力、大气环境竞争力;有3个指标处于下降趋势,为水环境竞争力、土地环境竞争力、能源环境竞争力。从资源环境竞争力的基础指标分布来看,在56个基础指标中,指标的优劣度结构为8.9∶30.4∶42.9∶17.9,强势和优势指标所占比重显著高于劣势指标的比重。7.2.2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比较分析图7-2-1将2010~2012年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与全国最高水平和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由图可知,评价期内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得分普遍高于45分,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说明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保持较高水平。图7-2-12010~2012年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指标得分比较从资源环境竞争力的整体得分比较来看,2010年,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得分与全国最高分相比还有13.6分的差距,与全国平均分相比,则高了2.7分;到2012年,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得分与全国最高分的差距缩小为12.2分,高于全国平均分2.5分。总的来看,2010~2012年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与最高分的差距呈缩小趋势,继续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从资源环境竞争力的要素得分比较来看,2012年,吉林省水环境竞争力、土地环境竞争力、大气环境竞争力、森林环境竞争力、矿产环境竞争力和能源环境竞争力的得分分别为43.7分、25.5分、83.4分、39.7分、15.2分和74.9分,比最高分低23.4分、14.2分、15.4分、30.5分、36.2分和10.6分;与2010年相比,吉林省水环境竞争力、大气环境竞争力、森林环境竞争力、矿产环境竞争力和能源环境竞争力的得分与最高分的差距都缩小了,但土地环境竞争力的得分与最高分的差距扩大了。7.2.3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变化动因分析二级指标资源环境竞争力的变化是三级要素指标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三级要素指标变化又是四级基础指标变化作用的结果。三级和四级指标的变动情况如表7-2-1所示。从要素指标来看,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的6个要素指标中,只有矿产环境竞争力的排位出现了上升,而水环境竞争力、土地环境竞争力、能源环境竞争力的排位呈下降趋势,森林环境竞争力、大气环境竞争力呈保持趋势,受指标排位升降的综合影响,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呈波动保持趋势。从基础指标来看,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的56个基础指标中,上升指标有16个,占指标总数的28.6%,主要分布在矿产环境竞争力等指标组;下降指标有15个,占指标总数的26.8%,主要分布在水环境竞争力和大气环境竞争力等指标组。排位下降的指标数量略低于排位上升的指标数量,其余的25个指标呈波动保持或持续保持,2012年吉林省资源环境竞争力排名呈波动保持。7.3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分析7.3.1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评价结果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排位和排位变化情况及其下属2个三级指标和16个四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如表7-3-1所示;环境管理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势情况,如表7-3-2所示。表7-3-1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各级指标的得分、排名及优劣度分析表项目

指标2012年2011年2010年综合变化得分排名优劣度得分排名优劣度得分排名优劣度得分变化排名变化趋势变化环境管理竞争力35.127劣势37.026劣势35.026劣势0.1-1持续↓(1)环境治理竞争力12.227劣势15.423劣势17.222劣势-4.9-5持续↓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3.526劣势12.525劣势8.820中势4.8-6持续↓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13.925劣势8.725劣势45.515中势-31.6-10持续↓废气治理设施年运行费用6.526劣势8.327劣势8.328劣势-1.82持续↑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12.919中势5.421劣势8.524劣势4.45持续↑废水治理设施年运行费用9.523劣势7.725劣势9.426劣势0.13持续↑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投入资金16.312中势51.59优势20.611中势-4.3-1波动↓本年矿山恢复面积8.819中势0.926劣势1.726劣势7.17持续↑地质灾害防治投资额3.522劣势1.825劣势0.824劣势2.82波动↑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722劣势32.414中势32.914中势-20.2-8持续↓土地复垦面积占新增耕地面积的比重24.413中势24.413中势24.413中势0.00持续→(2)环境友好竞争力52.926劣势53.827劣势48.924劣势4.0-2波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5.824劣势16.822劣势17.321劣势-1.5-3持续↓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4.620中势6.817中势4.817中势-0.2-3持续↓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76.325劣势72.926劣势61.926劣势14.41持续↑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9.422劣势81.220中势77.720中势1.6-2持续↓城市污水处理率87.026劣势87.619中势79.125劣势7.9-1波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45.829劣势49.228劣势44.528劣势1.3-1持续↓|Excel下载表7-3-1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各级指标的得分、排名及优劣度分析表表7-3-22012年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度结构表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数强势指标优势指标中势指标劣势指标优劣度个数比重(%)个数比重(%)个数比重(%)个数比重(%)环境管理竞争力环境治理竞争力1000.000.0440.0660.0劣势环境友好竞争力600.000.0116.7583.3劣势小计1600.000.0531.31168.8劣势|Excel下载表7-3-22012年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度结构表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的综合排位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12年排名第27位,比2010年下降了1位,在全国处于下游区。从环境管理竞争力的要素指标变化趋势来看,有1个指标处于持续下降趋势,即环境治理竞争力;有1个指标处于波动下降趋势,即环境友好竞争力。从环境管理竞争力的基础指标分布来看,在16个基础指标中,指标的优劣度结构为0.0∶0.0∶31.3∶68.8。强势和优势指标所占比重显著小于劣势指标的比重,表明劣势指标占主导地位。7.3.2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比较分析图7-3-1将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与全国最高水平和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由图可知,评价期内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得分普遍低于37分,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处于较低水平。图7-3-1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指标得分比较从环境管理竞争力的整体得分比较来看,2012年,吉林省环境治理竞争力和环境友好竞争力的得分分别为12.2分和52.9分,比最高分低37.6分和35.0分,且分别低于平均分13.0分和11.1分。与2010年相比,吉林省环境治理竞争力得分与最高分的差距扩大了3.5分,但环境友好竞争力得分与最高分的差距缩小了6.2分。7.3.3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变化动因分析二级指标环境管理竞争力的变化是三级要素指标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三级要素指标变化又是四级基础指标变化作用的结果。三级和四级指标的变动情况如表7-3-1所示。从要素指标来看,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的2个要素指标中,环境治理竞争力的排名下降了5位,环境友好竞争力的排名下降了2位,受指标排位升降的综合影响,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下降了1位,其中环境治理竞争力是拉动环境管理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从基础指标来看,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的16个基础指标中,上升指标有6个,占指标总数的37.5%,主要分布在环境治理竞争力指标组;下降指标有9个,占指标总数的56.3%,主要分布在环境友好竞争力指标组。排位上升的指标数量小于排位下降的指标数量,2012年吉林省环境管理竞争力排名下降了1位。7.4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分析7.4.1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评价结果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排位和排位变化情况及其下属2个三级指标和21个四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如表7-4-1所示;环境影响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势情况,如表7-4-2所示。表7-4-1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各级指标的得分、排名及优劣度分析表项目

指标2012年2011年2010年综合变化得分排名优劣度得分排名优劣度得分排名优劣度得分变化排名变化趋势变化环境影响竞争力72.714中势71.217中势66.526劣势6.212持续↑(1)环境安全竞争力83.34优势77.612中势59.926劣势23.422持续↑自然灾害受灾面积74.416中势76.313中势72.114中势2.3-2波动↓自然灾害绝收面积占受灾面积比重95.22强势81.511中势38.227劣势57.125持续↑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87.710优势88.710优势0.031劣势87.721持续↑发生地质灾害起数99.49优势99.88优势94.819中势4.710波动↑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99.810优势99.96优势21.829劣势78.019波动↑地质灾害防治投资额4.022劣势1.824劣势0.824劣势3.22持续↑突发环境事件次数99.55优势99.07优势98.111中势1.36持续↑森林火灾次数95.613中势93.415中势99.38优势-3.7-5波动↓森林火灾火场总面积97.811中势26.127劣势99.77优势-1.9-4波动↓受火灾森林面积98.811中势98.58优势100.04优势-1.2-7持续↓森林病虫鼠害发生面积84.310优势97.99优势79.310优势5.00波动→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率75.713中势87.09优势28.927劣势46.814波动↑(2)环境质量竞争力65.124劣势66.625劣势71.222劣势-6.1-2波动↓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75.913中势77.312中势88.615中势-12.62波动↑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69.720中势73.820中势78.813中势-9.1-7持续↓人均工业烟(粉)尘排放量75.419中势60.124劣势70.724劣势4.65持续↑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50.921劣势56.417中势69.013中势-18.1-8持续↓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77.610优势77.815中势78.819中势-1.19持续↑人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5.916中势66.518中势68.627劣势-2.711持续↑人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00.01强势100.01强势100.01强势0.00持续→人均化肥施用量13.629劣势15.628劣势14.228劣势-0.6-1持续↓人均农药施用量60.925劣势71.623劣势73.121劣势-12.2-4持续↓|Excel下载表7-4-1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各级指标的得分、排名及优劣度分析表表7-4-22012年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度结构表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数强势指标优势指标中势指标劣势指标优劣度个数比重(%)个数比重(%)个数比重(%)个数比重(%)环境影响竞争力环境安全竞争力1218.3541.7541.718.3优势环境质量竞争力9111.1111.1444.4333.3劣势小计2129.5628.6942.9419.0中势|Excel下载表7-4-22012年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度结构表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的综合排位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12年排名第14位,比2010年排位上升了12位,由全国下游区升入中游区。从环境影响竞争力的要素指标变化趋势来看,环境安全竞争力处于持续上升趋势,环境质量竞争力处于波动下降趋势。从环境影响竞争力的基础指标分布来看,在21个基础指标中,指标的优劣度结构为9.5∶28.6∶42.9∶19.0。中势指标所占比重高于强势和优势指标的比重,表明中势指标占主导地位。7.4.2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比较分析图7-4-1将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与全国最高水平和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由图可知,评价期内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得分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升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持续上升趋势,说明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水平趋于提高。图7-4-1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指标得分比较从环境影响竞争力的整体得分比较来看,2010年,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得分与全国最高分相比还有21.4分的差距,与全国平均分相比,低了5.9分;到2012年,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得分与全国最高分相差16.8分,高于全国平均分2.1分。总的来看,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与最高分的差距呈缩小趋势。从环境影响竞争力的要素得分比较来看,2012年,吉林省环境安全竞争力和环境质量竞争力的得分分别为83.3分和65.1分,比最高分低3.7分和29.6分,前者高出平均分9.1分,后者低于平均分2.9分;与2010年相比,吉林省环境安全竞争力得分与最高分的差距缩小了26.7分,环境质量竞争力得分与最高分的差距扩大了6.1分。7.4.3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变化动因分析二级指标环境影响竞争力的变化是三级要素指标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三级要素指标变化又是四级基础指标变化作用的结果。三级和四级指标的变动情况如表7-4-1所示。从要素指标来看,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的2个要素指标中,环境安全竞争力的排名上升了22位,环境质量竞争力的排名下降了2位,受指标排位升降的综合影响,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排名呈上升趋势,其中环境安全竞争力是环境影响竞争力排位上升的主要因素。从基础指标来看,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的21个基础指标中,上升指标有11个,占指标总数的52.4%,主要分布在环境安全竞争力指标组;下降指标有8个,占指标总数的38.1%,平均分布在环境安全竞争力和环境质量竞争力指标组。排位上升的指标数量大于排位下降的指标数量,2012年吉林省环境影响竞争力排名呈现持续上升趋势。7.5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7.5.1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评价结果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排位和排位变化情况及其下属2个三级指标和19个四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如表7-5-1所示;环境协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势情况,如表7-5-2所示。表7-5-1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得分、排名及优劣度分析表项目

指标2012年2011年2010年综合变化得分排名优劣度得分排名优劣度得分排名优劣度得分变化排名变化趋势变化环境协调竞争力58.524劣势64.84优势63.85优势-5.3-19波动↓(1)人口与环境协调竞争力48.825劣势58.53强势56.09优势-7.2-16波动↓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长率比差24.027劣势100.01强势95.42强势-71.4-25波动↓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率比差32.029劣势55.325劣势61.423劣势-29.4-6持续↓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增长率比差50.720中势87.72强势56.722劣势-5.92波动↑人口自然增长率与能源消费量增长率比差90.14优势72.623劣势72.622劣势17.518波动↑人口密度与人均水资源量比差3.126劣势3.126劣势4.226劣势-1.00持续→人口密度与人均耕地面积比差61.54优势61.54优势61.64优势-0.10持续→人口密度与森林覆盖率比差64.211中势64.212中势64.312中势-0.11持续↑人口密度与人均矿产基础储量比差5.730劣势5.730劣势5.530劣势0.20持续→人口密度与人均能源生产量比差97.06优势97.15优势95.99优势1.13波动↑(2)经济与环境协调竞争力64.920中势69.012中势69.010优势-4.1-10持续↓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与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长率比差65.624劣势84.510优势100.01强势-34.4-23持续↓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率比差25.730劣势31.522劣势46.125劣势-20.5-5波动↓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与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增长率比差54.227劣势74.412中势49.420中势4.8-7波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与能源消费量增长率比差86.97优势92.95优势97.73强势-10.7-4持续↓人均工业增加值与人均水资源量比差61.221劣势62.621劣势65.520中势-4.3-1持续↓人均工业增加值与人均耕地面积比差78.014中势75.814中势74.014中势4.10持续→人均工业增加值与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比差67.713中势65.312中势54.114中势13.61波动↑人均工业增加值与森林覆盖率比差85.210优势83.311中势81.513中势3.63持续↑人均工业增加值与人均矿产基础储量比差58.822劣势60.722劣势62.021劣势-3.2-1持续↓人均工业增加值与人均能源生产量比差58.314中势57.114中势57.315中势1.11持续↑|Excel下载表7-5-1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得分、排名及优劣度分析表表7-5-22012年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度结构表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数强势指标优势指标中势指标劣势指标优劣度个数比重(%)个数比重(%)个数比重(%)个数比重(%)环境协调竞争力人口与环境协调竞争力900.0333.3222.2444.4劣势经济与环境协调竞争力1000.0220.0330.0550.0中势小计1900.0526.3526.3947.4劣势|Excel下载表7-5-22012年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度结构表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的综合排位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12年排名第24位,比2010年下降了19位,由全国上游区降到下游区。从环境协调竞争力的要素指标变化趋势来看,有1个指标呈波动下降,即人口与环境协调竞争力;有1个指标呈持续下降,为经济与环境协调竞争力。从环境协调竞争力的基础指标分布来看,在19个基础指标中,指标的优劣度结构为0.0∶26.3∶26.3∶47.4。强势和优势指标所占比重低于劣势指标的比重,表明劣势指标占主导地位。7.5.2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比较分析图7-5-1将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与全国最高水平和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由图可知,评价期内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得分普遍低于65分,且呈波动下降趋势,说明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图7-5-1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指标得分比较从环境协调竞争力的整体得分比较来看,2010年,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得分与全国最高分相比还有6.3分的差距,但与全国平均分相比,则高出4.5分;到2012年,黑龙江省环境协调竞争力得分与全国最高分的差距扩大为9.9分,低于全国平均分1.9分。总的来看,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与最高分的差距呈扩大趋势。从环境协调竞争力的要素得分比较来看,2012年,吉林省人口与环境协调竞争力和经济与环境协调竞争力的得分分别为48.8分和64.9分,比最高分低28.3分和17.6分,分别低于平均分2.4分和1.5分;与2010年相比,吉林省人口与环境协调竞争力得分与最高分的差距扩大了5.2分,经济与环境协调竞争力得分与最高分的差距扩大了6.3分。7.5.3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变化动因分析二级指标环境协调竞争力的变化是三级要素指标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三级要素指标变化又是四级基础指标变化作用的结果。三级和四级指标的变动情况如表7-5-1所示。从要素指标来看,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的2个要素指标中,人口与环境协调竞争力的排名波动下降了16位,经济与环境协调竞争力的排名持续下降了10位,受指标排位升降的综合影响,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下降了19位,其中人口与环境协调竞争力是环境协调竞争力排名下降的主要因素。从基础指标来看,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的19个基础指标中,上升指标有7个,占指标总数的36.8%,主要分布在人口与环境协调竞争力指标组;下降指标有8个,占指标总数的42.1%,主要分布在经济与环境协调竞争力指标组。排位上升的指标数量小于排位下降的指标数量,2012年吉林省环境协调竞争力排名波动下降了19位。7.6吉林省环境竞争力总体评述从对吉林省环境竞争力及其5个二级指标在全国的排位变化和指标结构的综合分析来看,“十二五”中期(2010~2012年)环境竞争力中上升指标的数量小于下降指标的数量,上升的动力小于下降的拉力,使得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的排位波动下降了1位,在全国居第22位。7.6.1吉林省环境竞争力概要分析吉林省环境竞争力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及变化如表7-6-1所示,5个二级指标的得分和排位变化如表7-6-2所示。表7-6-1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一级指标比较表年份

项目201220112010排名222021所属区位下游中游下游得分49.150.148.7全国最高分58.259.560.1全国平均分51.350.850.4与最高分的差距-9.1-9.4-11.4与平均分的差距-2.2-0.7-1.7优劣度劣势中势劣势波动趋势下降上升—|Excel下载表7-6-1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一级指标比较表表7-6-2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二级指标比较表项目

年份生态环境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环境管理竞争力环境影响竞争力环境协调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201046.61345.61035.02666.52663.8548.721201145.91546.71137.02671.21764.8450.120201246.31547.01035.12772.71458.52449.122得分变化-0.3—1.4—0.1—6.2—-5.3—0.4—排位变化—-2—0—-1—12—-19—-1优劣度中势中势优势优势劣势劣势中势中势劣势劣势劣势劣势|Excel下载表7-6-2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二级指标比较表(1)从指标排位变化趋势看,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综合排名在全国处于第22位,表明其在全国处于劣势地位;与2010年相比,排位下降了1位。总的来看,评价期内吉林省环境竞争力呈波动下降趋势。在5个二级指标中,有1个指标处于上升趋势,为环境影响竞争力,这是吉林省环境竞争力的上升动力所在;有3个指标处于下降趋势,为生态环境竞争力、环境管理竞争力、环境协调竞争力,其余1个指标排位呈波动保持。在指标排位升降的综合影响下,评价期内吉林省环境竞争力的综合排位下降了1位,在全国排名第22位。(2)从指标所处区位看,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处于下游区,其中,资源环境竞争力为优势指标,生态环境竞争力、环境影响竞争力为中势指标,环境管理竞争力、环境协调竞争力为劣势指标。(3)从指标得分看,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得分为49.1分,比全国最高分低9.1分,比全国平均分低2.2分;与2010年相比,吉林省环境竞争力得分上升了0.4分,与当年最高分的差距缩小了,但与全国平均分的差距扩大了。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二级指标的得分均高于35分,与2010年相比,得分上升最多的为环境影响竞争力,上升了6.2分;得分下降最多的为环境协调竞争力,下降了5.3分。7.6.2吉林省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结构,如图7-6-1和表7-6-3所示。从图7-6-1可以看出,吉林省环境竞争力的四级指标中上升指标的比例大于下降指标,表明上升指标居于主导地位。表7-6-3中的数据进一步说明,吉林省环境竞争力的130个四级指标中,上升的指标有48个,占指标总数的36.9%;保持的指标有39个,占指标总数的30%;下降的指标为43个,占指标总数的33.1%。虽然下降指标的数量小于上升指标的数量,但在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评价期内吉林省环境竞争力排位下降了1位,在全国居第22位。图7-6-1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动态变化结构图表7-6-3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排位变化态势比较表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数上升指标保持指标下降指标变化趋势个数比重(%)个数比重(%)个数比重(%)生态环境竞争力生态建设竞争力9222.2444.4333.3波动→生态效益竞争力9666.7333.300.0波动↓小计18844.4738.9316.7持续↓资源环境竞争力水环境竞争力11436.4327.3436.4持续↓土地环境竞争力1300.01184.6215.4持续↓大气环境竞争力8450.000.0450.0波动→森林环境竞争力8112.5675.0112.5持续→矿产环境竞争力9555.6333.3111.1持续↑能源环境竞争力7228.6228.6342.9波动↓小计561628.62544.61526.8波动→环境管理竞争力环境治理竞争力10550.0110.0440.0持续↓环境友好竞争力6116.700.0583.3波动↓小计16637.516.3956.3持续↓环境影响竞争力环境安全竞争力12758.318.3433.3持续↑环境质量竞争力9444.4111.1444.4波动↓小计211152.429.5838.1持续↑环境协调竞争力人口与环境协调竞争力9444.4333.3222.2波动↓经济与环境协调竞争力10330.0110.0660.0持续↓小计19736.8421.1842.1波动↓合计1304836.93930.04333.1波动↓|Excel下载表7-6-32010~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排位变化态势比较表7.6.3吉林省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各级指标的优劣势变化及其结构,如图7-6-2和表7-6-4所示。从图7-6-2可以看出,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的四级指标强势和优势指标的比例略大于劣势指标,表明强势和优势指标居于主导地位。表7-6-4中的数据进一步说明,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的130个四级指标中,强势指标有8个,占指标总数的6.2%;优势指标为33个,占指标总数的25.4%;中势指标50个,占指标总数的38.5%;劣势指标有39个,占指标总数的30%;强势指标和优势指标之和占指标总数的31.5%,数量与比重均大于劣势指标。从三级指标来看,四级指标中强势指标和优势指标之和占四级指标总数一半以上的有大气环境竞争力这一个指标,占三级指标总数的7.1%。反映到二级指标上来,没有强势指标,优势指标有1个,占二级指标总数的20%,中势指标有2个,占二级指标总数的40%,劣势指标有2个,占二级指标总数的40%,吉林省环境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在全国位居第22位,处于下游区。图7-6-2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力优劣度结构图表7-6-42012年吉林省环境竞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