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学案_第1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学案_第2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学案_第3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学案_第4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单元讲述的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显著增强。1.1978年以来我国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祖国统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2.改革开放的主要进程3.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了解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成果及其意义。2.概述改革开放的主要进程;把握改革与开放的内在联系;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全面客观地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3.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了解港澳回归的经过,理解“一国两制”构想和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的重大进展,知道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诸多因素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思想上没有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党和国家的工作一直在徘徊中前进。(2)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启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1)主题报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2)主要内容。①中心转移: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②路线重立: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③传统恢复: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④历史判断:审查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3)意义。①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1)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2)措施。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干部得到平反。②改正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等。4.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1)内容: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意义: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重要的思想基础。5.修订宪法(1982年)(1)内容: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2)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二、改革开放进程1.第一阶段:1978—1992年。(1)改革。农村1978年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2)开放。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3)理论成果。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第二阶段:1992—2001年。(1)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财政等方面的体制改革。(2)开放: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3)理论成果: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3.第三阶段:21世纪以来。(1)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2)2010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1)构想。①提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②含义:在祖国统一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实践。①香港问题的解决: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②澳门问题的解决:1987年中葡签署联合声明;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3)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1981年叶剑英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1992年海峡两岸的海基会和海协会形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1993年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重要一步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高票通过,表现了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2015年两岸领导人自1949年以来首次会面1.结合教材第181页图片“《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论员文章”,思考:该评论员文章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何历史意义?答案:意义: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2.阅读教材第182页“邓小平在刘少奇追悼会上致悼词”图文,思考:(1)刘少奇冤案是哪一年哪一次会议得到平反的。(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原则是什么。这一系列拨乱反正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怎样的影响。答案:(1)时间:1980年。会议: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2)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影响:有效调动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3.结合教材第184页图片“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和“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思考:(1)香港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时间。(2)两个地区的政权交接有什么重大意义?答案:(1)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4.结合教材第186页图片“习近平、马英九历史性握手”,思考:(1)写出习近平、马英九历史性握手的时间及其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地位。(2)概述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典型事例。答案:(1)时间:2015年。地位: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2)发展历程: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1993年,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重要一步。1.思考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经过40余年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共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方向。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2.学思之窗:想一想,这一系列协议的签署及实施,对深化内地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起到怎样的作用。答案: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及多个补充协议,是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作出的特殊安排,反映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与作为单独关税区的香港和澳门之间建立起更为紧密的经贸关系,体现了中央政府和祖国人民对香港、澳门的关心和支持。这一系列协议能够为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提供实际帮助。3.问题探究: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答案:第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促进全党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二,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解决了1957年以来没有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第三,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开始积极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同时,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开始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总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我国开始了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第四,讨论了民主法制问题,强调在集中统一领导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的同时,还必须有充分的民主。而为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第五,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和实际工作的领导来说,邓小平已经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总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深化拓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1)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2)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3)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4)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2.特点(1)所有制结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其基本标志。(2)宏观调控: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3)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二、“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与意义1.基本内涵(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实行“两种制度”。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照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