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c3d11b747e98bc1e9f6c527a9b7e24/50c3d11b747e98bc1e9f6c527a9b7e241.gif)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c3d11b747e98bc1e9f6c527a9b7e24/50c3d11b747e98bc1e9f6c527a9b7e242.gif)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c3d11b747e98bc1e9f6c527a9b7e24/50c3d11b747e98bc1e9f6c527a9b7e243.gif)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c3d11b747e98bc1e9f6c527a9b7e24/50c3d11b747e98bc1e9f6c527a9b7e244.gif)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c3d11b747e98bc1e9f6c527a9b7e24/50c3d11b747e98bc1e9f6c527a9b7e2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
1.电源和电流...............................................................1
2.导体的电阻...............................................................5
3.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9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5
5.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9
1.电源和电流
一、电源
1.定义:能够把电壬从正极搬运到负极的装置。
2.作用:(1)维持电源正、负极间始终存在电势差。
(2)使电路中的电流能够持续存在。
二、恒定电流
1.恒定电场: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
2.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在恒定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荷定向加
速运动,但在运动过程中与导体内不动的粒子不断碰撞,碰撞的结果是大量自由
电荷定向移动的平移速率不随吐回变化。
3.恒定电流:大小、方包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4.电流
(1)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2)公式:/=力。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常用的电流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uA)。
1mA=10-3A,1uA=10-6Ao
(4)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考点1:对电源的理解
1.电源的作用
(1)从电荷转移的角度看,电源的作用是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持续地定向移
动。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搬运电荷的过程是非静电力做功的过程,从而将
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形成电流的三种电荷
形成电流的三种电荷为自由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其中金属导体导电时定
向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液体导电时定向移动的电荷有正离子和负离子,气体
导电时定向移动的电荷有自由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
【例1】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把电子由负极搬运到正极,保持两极之间有电
压
B.电源把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过程
C.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D.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会形成持续的电流
B[在电源内部,电源把电子由正极搬运到负极,这一过程要克服静电力做
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电荷的定向移
动才形成电流,选项C错误。电路中要形成持续的电流,既要有电源,电路又要
闭合,两者缺一不可,故选项D错误。]
规律方法
有电源不一定得到持续的电流,要得到持续的电流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电路中有电源。
(2)电路还必须是闭合的,即必须用导体将电源连接起来。
考点2:不同导体中电流的计算
1.金属导体中电流的计算
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只有自由电子,运用/=*算时,q是某一时间内通
过金属导体横截面的电子的电荷量。
2.电解液中电流的计算
电解液中的自由电荷是正、负离子,运用/=子计算时,0应是同一时间内正、
负两种离子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
3.环形电流的计算
环形电流的计算采用等效的观点分析。所谓等效电流,就是把电子周期性地
通过圆周上各处形成的电流看成持续不断地通过圆周上各处时所形成的电流。对
周期性运动的电荷,常取一个周期来计算等效电流。利用/=^=舞等效电流。
【例2】如图所示,电解池内有一价的电解液,时间f内通过溶液内截面
S的正离子数是反,负离子数是上,设元电荷为e,以下解释中正确的是()
A.正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方向从/-8,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方向从
B.溶液内正、负离子向相反方向移动,电流抵消
C.溶液内电流方向从4f5,电流强度/=与
D.溶液内电流方向从4-8,电流强度1=5+?e
思路点拨:(1)电流的方向:与正离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与负离子定向移
动方向相反。
(2)通过某一截面的电荷量为通过该截面正、负离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
D[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也是电
流方向,A、B错误;有正、负电荷反向经过同一截面时,[=]公式中q应是正、
负电荷电荷量绝对值之和,故电流方向由/指向8,C错误,D正
确。]
规律方法
求电流的技巧
(1)要分清形成电流的电荷种类,是只有正电荷或负电荷,还是正、负电荷
同时定向移动。
⑵当正、负电荷都参与定向移动时,正、负电荷对电流的形成都有贡献。
考点3: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1.推导过程
如图所示,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为“,自由电
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外电子的电荷量为e,则时间I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
电荷量q=neSvt,由/=q可得:
I=neSvc
导体左端的自由电子到达右端
2.与/=,的区别
是电流的决定式,即电流的大小由n、e、S、-共同决定,其中e
是单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而7=/是电流的定义式,其中q是通过导体横截面
的电荷量(不是通过单位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3.三种速率
(1)电流的传导速率等于光速,为3X10'm/s。
(2)电子定向移动速率,其大小与电流有关,约为
(3)电子热运动速率,其大小与温度有关,约为IO,m/s。
【例3】(多选)有一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流经其中的电流为/;设每
单位体积的导线中有〃个自由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e,此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
为外在△力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可表示为()
A.nvSXtB.nv»t
思路点拨:(1)电子数等于总电荷量除以每个电子的电荷量,所以求出通过
横截面的电荷量,即可求出电子数。
⑵单位体积内的电子数已知,只要求出时间内有多少体积的电子通过
横截面,即可求出电子数。
4)二二二的
I------1=必£----►!
AC[因为/=E,所以q=I*△t,自由电子数目为/丫=9=92C正确,
Atee
D错误;又因为电流的微观表达式为/=小始,所以自由电子数目为川=g=/9
ee
nevSkt_
==nvS△t,A正确,B干日供0]
规律方法
用电流的微观表达式求解问题的注意点
(1)准确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式中的『是指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
率,不是电流的传导速率,也不是电子热运动的速率。
(2)/=〃65/是由/=。导出的,若〃的含义不同,表达式的形式也会不同。
2.导体的电阻
一、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电流的比值。
2.定义式:R==«
3.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物理量。
4.导体的代/图像的斜率反映导体虫阻的大小。
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1.探究电路
(V)-....;;'•(¥)•••;;--©■■■;
---------Il---/----i
1SR
2.探究原理
a、b、c、d四条不同的导体串联,电流相同,因此,电阻之比等于相应的
电压之比。
3.探究过程
(1)6与a只有长度不同,比较a、8的电阻之比与长度之比的关系。
(2)。与a只有横截面积不同,比较a、c的电阻之比与横截面积之比的关系。
(3)d与a只有材料不同,比较a、d的电阻是否相同。
4.探究结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定量关系,与电阻的材料也
有关。
三、导体的电阻率
1.导体的电阻: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A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
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电阻定律:R=0(
3.电阻率P的相关因素
(1)与导体材料有关: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
(2)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①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影响,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②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制作电阻温度计。
③当温度降低到特别低时导体电阻可以降到0,这种现象叫作超导现象。
考点1:对电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对电阻定律的理解
(1)公式仁是导体电阻的决定式,如图所示为一块长方体铁块,若通过
电流为7i,则片=。3;若通过电流为入,则及=
beab
12
h
b
⑵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
(3)电阻定律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的规律。
2.4=《与勺比较
1U
公式R=P飞
电阻的决定式电阻的定义式
提供了求电阻的方法,并
说明了电阻由导体的哪些因素决定,可以说
不能说电阻与〃和/有关
区别A与/成正比,与S成反比
系
只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
适用于纯电阻元件
的电解液、等离子体
R=对7?=彳补充说明了导体的电阻不取决于〃和I,而是取决于导
联系U?.Z
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例1】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导线/和6,如果把其中的一根4均匀拉长
到原来的2倍,把另一根导线对折后绞合起来,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多少?
思路点拨:(1)导线拉长2倍后,导线的。不变,/变为原来2倍,体积不
变,S变为原来的巳。
(2)/?、P、1、S满足
[解析]金属导线原来的电阻为拉长后=27,因为体积勺/S
s
不变,所以s'=5,R'=)三一=4〃飞=4几
/r7/2R
对折后/"=~9s"=2S,所以7?”=P•则R':R"=
16:lo
[答案]16:1
[一题多变]
上例中,若将变化后的48两个导线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则它两端的电压
之比为多少?
提示:两电阻串联时,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故电压之比为16:1。
规律方法
应用R=题的技巧
(1)明确导体的形状改变后,电阻率不会发生变化。
(2)导体的形状改变后,体积不变,由/=/:=/£确定乙与1、、W与S的
关系。
(3)由R=。1确定电阻关系。
考点2:电阻R和电阻率O的比较
电阻不电阻率P
物理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0大,
意义小,R大,阻碍作用大导电性能差
决定由导体的材料、温度决定,与导
由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因素体的形状无关
单位欧姆(。)欧姆・米(Q•m)
P大,斤不一定大,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不一定大;R大,P不一定
联系
大,导电性能不一定差
【例2】(多选)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作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有电流通过时
才具有电阻
B.虽然q],但是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中的电流无关
C.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D.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
BD[导体的电阻率由材料本身性质决定,并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导体的电
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中电流大小无关,A、C错误,
B正确;电阻率反映材料的导电性能,电阻率常与温度有关,存在超导现象,D
正确。]
规律方法
电阻与电阻率的辨析
(1)导体的电阻越大,说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能说明导体的电
阻率一定越大。
(2)电阻率越大,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差,但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不一定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和决定电阻率大小的因素是不同的。
3.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实验1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
一、游标卡尺
内测量爪
1.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
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
度少1mm。
2.精度:对应关系为10分度0J.mm,20分度0r05mm,50分度&曾mm。
3.读数:若用x表示由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4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
主尺上某一刻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达为(x+小精度)mm。
二、螺旋测微器
1.原理:测微螺杆厂与固定刻度8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mm,即旋
钮〃每旋转一周,尸前进或后退Umm,而可动刻度£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
转动一小格,生前进或后退0.01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mm。读数
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2.读数: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整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小数部分由可
动刻度读出。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
刻度数(估读一位)X0.01(mm)o
实验2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一、实验原理和方法
由7?=。]得。=牛,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人横截面积S和金属
QJ.
丝的电阻兄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0。
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电路原理如图
所示。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1,用螺旋测微器量得金属丝的直径,
算出横截面积So
3.将测量的数据代入公式。==7求金属丝的电阻率。
二、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
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三、实验步骤
1.直径测定
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仝丕回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
值〃,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5=干。
2.电路连接
按如图所示的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长度测量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
求出其平均值h
4.U、/测量
把上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节到最左端,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
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和〃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5.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四、数据处理
1.在求兄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
(1)用花=: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用小/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
_2jrj
将记录的数据上、1、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式0=伤=
五、误差分析
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
来源之一。
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处接法,测量值
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
六、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
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电流表、待
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导线的
两”而。
3.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
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反复
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
4.测金属导线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
5.闭合开关S之前,一定要将原理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
6.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不宜过大(电流表用。〜
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
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7.求兄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凡=羯出各次的测量值,
再取平均值;第二种是用图像(住/图线)来求出。若采用图像法,在描点时,要
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
【例1】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
和高度,测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cm,高度为
mm0
[解析]游标卡尺读数为d=12mm+4xj;mm=12.20mm=l.220cm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2=6.5mm+36.1X0.01mm=6.861mm。
[答案]1.2206.861
规律方法
(1)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读数结果10分度为XX.Xmm一位小数,20分度
和50分度为XX.XXmm两位小数,换算单位时只需要移动小数点,最后一位
数字即使是0也不能抹掉。
(2)螺旋测微器需要估读,读数结果为X.XXXmm三位小数,需要特别注
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
[例2]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现有量程为3V、内阻约为3k。
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1Q的电流表。采用分压电路接线,图
甲是实物的部分连线图,待测电阻为图乙中的周,其阻值约为5Qo
甲乙
(1)测用阻值的最优连接方式为导线①连接(选填"a”或"b”)、
导线②连接(选填"c”或
(2)正确接线测得实验数据如表,用作图法求得曲的阻值为Q。
UN0.400.801.201.602.002.40
I/N0.090.190.270.350.440.53
(3)已知图乙中凡与国是材料相同、厚度相等、表面为正方形的两导体,国
的边长是彳的木,若测兄的阻值,则最优的连线应选(填选项)。
A.①连接a,②连接cB.①连接a,②连接d
C.①连接b,②连接cD.①连接b,②连接d
[解析](1)由于实验测量的是一个小电阻,故电流表应外接,因此导线①
接a,由于采用分压电路,故导线②应接儿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力的小/图线如图所示,图线的斜率即为电阻力的大
小,由图像可知,8=4.6Qo
(3)设片的边长为/,厚度为力,电阻率为P,根据电阻定律,得用=。厂=
hl
1
后的阻值金=04=4=七,故测量后的电路同测量"的电路,故选项B
h1h
小
正确。
[答案](Dad(2)作图见解析,4.6(4.4〜4.7均可)(3)B
规律方法
(1)作图像时,应使大多数的点在直线或平滑的曲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尽量
均匀分布在它们的两侧,误差较大的点舍去不用。
(2)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关系
①偶然误差: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
产生的。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采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可减小偶然误差。
②系统误差:由于仪器本身不精密,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
的。通过校准仪器或改进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原理可减小误差。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各处电流相等: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流
1=1,=12='''=1„/=1+72~1---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电压
u=u,+u,+-+unU=U\=lk=…=u"
总电阻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
总电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之和:
阻k=1+兄+…+兄11,1,,1
R用人必
二、电流表和电压表
1.表头
小量程的电流表,通过表头的电流可以从刻度盘上读出来。
2.表头的三个参数
满偏电流4、满偏电压%内阻&根据欧姆定律,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
是U*=4兄。
3.改装
(1)电压表改装:测量较大的电压时,将表头上串联一个较大的电阻,就改
装成了电压表。
(2)电流表改装:测量较大的电流时,将表头上并联一个较小的电阻,就改
装成了量程较大的电流表。
考点1: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总电阻的比较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A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7?总
〃个相同电阻A并联,总电
〃个相同电阻A串联,总电阻斤总=切?R
不阻R迄=%
同
斤总大于任一电阻阻值斤总小于任一电阻阻值
点
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串联时,总电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
阻接近大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接近小电阻
相
多个电阻无论串联还是并联,其中任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总电阻也随
同
之增大或减小
点
2.串、并联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分配关系
(1)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
推导:在串联电路中,由于U、=I、R\,&=1风&=hRrUn=LR,,I=I\=
u„u
1=...=£,所以有[='=...=-=-=/Tc
RnR&
(2)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
推导:在并联电路中,U\=I\R\,&=Ia,4=4兆…〃,=/£,,〃="=-=
Un,所以有1限=工述产…=LR"=I忠R怠=U。
【例1】由四个电阻连接成的电路如图所示。七=8Q,尼=4Q,兆=6。,
兄=30o
a,____b_____c
T总-
Ri修凡
(1)求a、d之间的总电阻;
⑵如果把42V的电压加在a、d两端,则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思路点拨:(1)分清四个电阻的串、并联关系。
(2)流过发和兄的电流与其电阻值成反比。
[解析]⑴由题图可知几尸np襦=£2和\ZQQ=2Q。
故兄,=兄+后+花.=8Q+4Q+2Q=14。。
U42
(2)由欧姆定律知Z=—=—A=3A,
Kad14
即为通过小、石的电流。
设通过尼、兄的电流分别为人、L,
则由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得Z而=2圈;
又4+乙=3A,解得人=1A,4=2Ao
[答案]见解析
[一题多变]
上例中,如果将1A的电流通过a、d电路,则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是
多少?a、d之间的总电压是多少?
提示:U\=IR\=8V
U尸IR?=4V
〃=〃=7■兄产2V
爆=〃+〃+〃=14Vo
规律方法
解决简单混联电路的方法
(1)准确地判断出电路的连接方式,画出等效电路图。
(2)准确地利用串、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特点。
(3)灵活地选用恰当的物理公式进行计算。
考点2: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
表改装小量程的表头G(却凡)改装小量程的表头G(4,凡)改装
比较揄
成电压表成电流表
内部电路nXF
扩大后量程USR)I牛L
A的作用分压分流
U
〃的阻值R=~y—&4
电表的,fu。RR*tDIK
“=4+7?或R、=7凡一斤+用或吊_I
总内阻4
【例2】有一电流表G,内阻用=100。,满偏电流《=1mA。
(1)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3V的电压表,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装后
电压表的内阻是多大?
(2)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改
装后电流表的内阻是多大?
[解析](D由题意知电流表G的满偏电压
改装成量程为0〜3V的电压表,当达到满偏时,分压电阻斤的分压
UR=U—4=2.9V
所以分压电阻乃=牛=需7。=2900。
改装后电压表的内阻A=4+E=3000Qo
(2)改装成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当达到满偏时,分流电阻发的分流
11t=I—I$=0,599A
所以分流电阻4与心0.167Q
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耳=万上产0.167。。
[答案]⑴2900。30000(2)0.167Q0.167Q
规律方法
电表改装问题的两点提醒
(1)无论表头G改装成电压表还是电流表,它的三个特征量“、人、凡是不
变的,即通过表头的最大电流4并不改变。
(2)电表改装的问题实际上是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计算问题,只要
把表头G看成一个电阻凡即可。
(3)改装后的电压表的表盘上显示的是表头和分压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改装
后的电流表表盘上显示的是通过表头和分流电阻的总电流。
5.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一、认识多用电表
1.功能:多用电表可用来测量直流电流、直流电压、交变电流、交变电压
以及电阻。
2.外部结构
(1)外形图如图所示
表
头
指
针
定
位
螺
丝
选
择
开
关
(2)表的上半部分为表盘,最上面的刻度线为电阻的刻度线,下面相邻电速、
电压刻度线。
(3)下半部分是选择开关,其周围标有测量功能的区域及量程。
(4)纽表笔插入正接柱,黑表笔插入负接柱。
二、使用多用电表
1.机械调零:使用前应该调整指针定位螺丝,使指针指到零刻度。
2.选量程:使用时应先将选择开关旋转到与被测物理量对应的位置上并选
择合适的量程。
3.不使用的时候应该把选择开关旋转到OFF位置。
4.测直流电压
(1)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至直流电压挡,所选量程大于所测电压估计值。
(2)将多用电表与所测元件并联,红表笔接触高电势端。
5.测直流电流
(1)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至直流电流挡,所选量程大于所测电流估计值。
(2)将被测元件的一端从电路中断开,将多用电表在断开处串联在电路中,
注意电流从红表笔流入多用电表。
6.测电阻
(1)选挡位:选择适当倍率的欧姆挡,使测量时表针落在刻度盘的中间区域。
(2)欧姆调零: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右端电
阻零刻度处。
(3)读数:将刻度盘上的读数乘以选择开关所指的倍率即可得到被测电阻的
阻值。
7.数字式多用电表
如图所示是数字式多用电表,数字式多用电表的测量值以数字
形式直接显示,使用方便。数字式多用电表内都装有电子电路,这
样可以使电表对被测电路的影响减到最小,同时还具有多种其他功
能。
三、误差分析
1.电池用旧后,电动势会减小,内电阻会变大,致使电阻测量值偏大,要
及时换电池。
2.欧姆表的表盘刻度不均匀,估读时易带来误差。
3.由于欧姆表刻度的非线性,表头指针偏转过大或过小都会使
误差增大,因此要选用恰当挡位,使指针指中值附近。
4.读数时的观测易形成偶然误差,要垂直表盘正对指针读数。
四、注意事项
1.读数
(1)选挡:测量电压、电流时,指针偏到接近满偏位置误差较小,测量电阻
时,指针偏到中间刻度左右处误差较小。测量时选择相应测量项目的合适挡位,
指针转到恰当位置时再读数。
(2)读数:欧姆挡是倍率,即读出的示数再乘以挡上的倍率,电流、电压挡
是量程范围。
2.测量直流电流:应先把待测电路断开,然后把多用电表串联在待测电路
中测量。切记不要用电流挡去测量电压。
3.测量电阻
(1)测量电阻之前应该先把两表笔金属杆接触,调整“欧姆调零旋钮”,使
指针指向“0”。改变不同倍率的欧姆挡后必须重复这项操作。
(2)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两手不能同时接触表笔的金属部分。
4.无论作何测量,都必须将选择开关旋至正确位置。测试过程中,不准带
电旋转选择开关。
5.每次使用完毕,应将开关旋至“OFF”位置或交流电压最高挡。
6.多用电表长期不用时,应将表内的干电池取出。
【例1】用如图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要用到选择开关K和两个部件
S、To
T
请根据下列步骤完成电阻测量:
⑴旋动部件(选填“S”“K”或"T”),使指针对准电流的“0”
刻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技术及管理策略
- 3 桂花雨(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2023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2.1 配方法第3课时 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
- Unit 6 Food Lesson 1(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001
- 2025房地产委托合同书范本
- 2023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十四章 圆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 切线长定理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001
- 2《我爱我们的祖国》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 Unit1 Making friends Part C Make a mind map of making friends(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我是什么》(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2025关于招标合同的报告
- 四川省自贡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英语期末试题(含答案无听力音频及原文)
- 2025-2030年中国汽车防滑链行业竞争格局展望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新版
- 2025年生物安全年度工作计划
- 通用电子嘉宾礼薄
- 技能大赛题库(空分)
- 污水处理厂设备的操作规程(完整版)
- GB/T 28419-2012风沙源区草原沙化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 GB/T 22077-2008架空导线蠕变试验方法
- DDI领导力-高绩效辅导课件
- 水泥罐安装与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大学语文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