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阅读心得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fc27e328f08b393ab7374651ef14492/efc27e328f08b393ab7374651ef144921.gif)
![边城阅读心得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fc27e328f08b393ab7374651ef14492/efc27e328f08b393ab7374651ef144922.gif)
![边城阅读心得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fc27e328f08b393ab7374651ef14492/efc27e328f08b393ab7374651ef144923.gif)
![边城阅读心得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fc27e328f08b393ab7374651ef14492/efc27e328f08b393ab7374651ef144924.gif)
![边城阅读心得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fc27e328f08b393ab7374651ef14492/efc27e328f08b393ab7374651ef1449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边城阅读心得边城阅读心得1
《边城》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和善。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今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爱上秀丽纯洁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爱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劳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或许永久不回来了,或许明天回来!〞
《边城》寄予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这部小说通过对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哀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友爱、邻里之间的和善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苦痛,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翠翠与傩送这对相互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和权势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情感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爽而健康。不仅对两个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给予热切的赞扬,而且也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表达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在现今的时代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是那样的生疏和功利。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好像都卷入你争我夺的潮流当中。在建筑物空间越来越狭小的同时,人与人的心灵同样显得狭窄;在交通便利的今日,人与人来往的'途径是那样的便捷,但人的沟通却是那样的困难。一道墙,不单是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居住场所,也同时隔绝了人心灵的来往;一扇防盗门,好像避开了外人的闯入,但同时也囚牢了自己与外界的联络。
而在《边城》里面让我们看到的是人的淳朴、勤俭、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多少年。年纪虽那么老了,原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在写到主人公翠翠的时候是:“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到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常在渡船上遇陌人对她有所留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沉着容的在水边玩耍了。〞文章在写到掌管水码头顺顺时说:“这个大方洒脱的人,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高兴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为人却那么公正无私……既正直和平,又不爱财〞。在说到两位年青人的时候,又写得是那样受人欢迎:“牢固如小公牛……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而更让人称奇的那只小狗也非常显得乖巧、懂事:“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本应当是圆满美妙的家庭,在母亲与父亲相聚不得志而前后离世下,翠翠从小就过着与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他们的孤独与悲凉时不时的涌流心头。“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烧成桃花色的薄云〞、“听着渡口飘来那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几薄薄凄凉。〞、“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思考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其中,还让我们看到不幸的是,作为“水鸭子〞的大老却在水中淹死;以歌声让翠翠的心翱翔的二老却离家出走;与翠翠朝暮相处、形影不离的爷爷,又在雷鸣夜晚中悄悄离世……这一切的发生,犹如一个个巨石压抑着翠翠幼小的心灵。在《边城》结尾,想通过二老“或许明天回来〞来点燃翠翠心灵的一时期望。但“这个人或许永久不回来了〞又岂不是给她一种无限的困惑、迷茫。一个从小就遭受人生凄惨命运的心灵,本想寻得一处关爱、挽救的归宿,却始终得不到实现。这也岂不成了很多人的写照?
《边城》对于我,除了心灵和人性的回来感,更多的却是,它将我带回到童年的阳光里去。那里有我的爷爷,他给与我的爱浓的化不开也忘不掉,于是记忆当中,永久抹不去的,那暖暖的感觉,随着翠翠的一声声“爷爷〞被触动着。
边城阅读心得2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评价,《边城》都堪称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之作。
《边城》所写的故事虽简洁,但却极美。在湘西边疆荣峒附近住有这样一户人家:爷爷,少女翠翠和一只善解人意的狗。翠翠从小就和摆渡的爷爷相依为命。长大后有一年的端午节,翠翠上街看湘西人竞赛划龙舟,遇见了当地管码头船总的次子傩送,在少女纯净的心灵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然而后来托人说媒的是船总的大儿子天宝,兄弟俩同时爱上了翠翠。根据当地的风俗,兄弟俩人要在溪边的山上唱山歌,让翠翠从中选择。但天宝自知不是弟弟傩送的对手,于是在失望之余坐船远行,不料葬身于漩流之中。傩送因父亲一时不愿把间接弄死长子的姑娘娶进家中为媳也负气出走。这一连串的事件让爷爷很惊异,他在为翠翠的命运担忧,他不期望翠翠有和她母亲一样的凄惨遭受,但最终在一个雷电交加之夜死去。只剩下翠翠和黄狗孤独的守着渡船,她还在等待着自己心中所思的人回来。然而“这个人或许永久不会来,或许明天回来!〞整部小说就在这哀伤的气氛中结束。
读完《边城》之后,让人觉得它更像一首动人的爱情诗。语言具有一种自然,清爽的风格。其次最重要的也是最令人惊讶的是沈从文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十分透彻,以至于让有的女性读者感叹说,沈从文是个男的,怎么能够把女孩子的心里琢磨的那么透呢?小说中有几处都写到了少女翠翠在初涉爱情时的迟疑,羞涩而又心动的微小心里。如文章中提到的第一个到她家来提亲的天宝。“翠翠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佬,不曾把头抬起,心咚咚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旧剥她的豌豆且顺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望着他们在流水中从沉着容的流去,自己俨然了很多。〞这里惟妙惟肖地刻画了翠翠的惊慌和失望,掩饰的心里过程,让人难以忘记。
在沈从文的笔下,这是一个和谐统一的世界。无论是翠翠,爷爷,天宝,傩送······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显现的是一个与都市生活完全象对立的性格:自然,淳朴,强劲而又热情。笔下描绘的'湘西风情渗透了剧烈的乡土爱情。文章里不仅有动人的爱情故事,还有绚丽的湘西民族风情与迷人的景色。在这里,过端午节赛龙舟中富有激情的场面;男青年求婚时要向姑娘唱山歌的风俗,尤其描绘了这个深受古文化的影响的地方,把节日娱乐与当地古老的思想结合为一体的传统,这在肯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现代小说的表现内容。
可以说,没有沈从文,就没有那使人能融入其中的《边城》。没有《边城》,也就没有我们此时与翠翠的同思念,等待······
边城阅读心得3
“这个人或许永久不回来了,或许明天回来。〞最终,《边城》的结局还是令人忧愁的。翠翠结束了懵懂的青涩,没有爷爷的陪伴,只有黄狗和她度过今后的等待,或永久,或短暂。沈从文就用这淡淡的忧愁为这篇流淌于文字间的写意画卷起了画轴,浪漫,忧愁……永久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大自然的美令人陶醉,大自然养育出的子民更令人赞美。翠翠这大自然的女儿更是迷人。她生长于重义轻利,安信自约的淳朴风气中,又得山川灵秀,秀外慧中,自然分外绰约动人。读过《边城》后,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美。但《边城》的基调是愁闷的,这个风景如画,人情美妙的世界,有它的悲伤。本应是圆满的家庭,因父母的相聚不得而相继离世后,翠翠便从小就过着与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他们的孤独与悲凉不时地涌入心头。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听着渡口飘来那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考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是那个女孩子〞。这种愁闷,无迹可求却又无所不在,遍布于全身的怅惘,却找不到其痕迹。
秀丽之所以令人忧愁,是因为它太秀丽,而太秀丽,就必定令人生成无比疼惜之意。因为它太秀丽,以至于你很担忧——你会担忧它终有一天会逝去的,或者被破坏掉。
秀丽总是愁人的。
边城阅读心得4
《边城》是写发生在20世纪30年月的故事,小说以边城小镇为背景,描写的川湘地区边城的风土人情。故事的主人公叫翠翠,以她唯美的爱情故事呈现船家女小翠的和善纯净。这部小说在近代文学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汪曾祺曾经说过:“除了鲁迅,没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从这个评语可以看出沈从文在文学的地位。
《边城》描写了一个世外桃源,边城小镇除了秀丽的自然风光外,小镇人民生活自由,民风淳朴,相亲相爱宛如一家人,《边城》谱写了爱与美的赞歌。这与我们现代生活形成了对比。很明显,沈从文描写的小镇的纯美是隐藏了对现代社会传统美德缺失的批判,呼吁人们对中华传统美德继承。我们现代社会中充斥着名利、功利、金钱,人跟人之间的相处久显得不是那么纯粹。小镇的婚配风俗没有让翠翠有好的爱情归宿,小说的最终以渡船为生的翠翠,翘首以盼,等待傩送的归来,刻画出主人公翠翠对爱情的忠贞。这一幕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信任傩送会回来的,翠翠会有美妙的将来。这也是对封建婚嫁风俗的.不满和批判。
现代自由社会我们的爱情、婚姻都是自由的,我们应当为我们生活在这个自由美妙社会而庆幸,至少我们如今没有婚姻包办,童养媳,指腹为婚了。如今我们是以人为本的文明社会,人们享受着自由社会的便利的同时,却丧失了部分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应当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做一个爱国爱党,做人坦荡,做事光明,待人真诚,有远大志向,有气节的中国人。
边城阅读心得5
读沈从文《边城》之随想昨晚看完了沈从文的《边城》,说不出的感觉,心里似乎有点堵。庆幸自己生活在今日——一个可以不必再压抑情感、不再那么缓慢的时代。当然,也被文中秀美、恬静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风所深深吸引,仿若自己也成为边城的一员,呼吸着那里纯净的空气。其实,了解一个社会的生存状况,从男女之间的婚恋关系中最可明晰,虽呈现的是男女间的关系,可暴露的却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道德的状况。男女间那源于自然的神秘吸引,中间隔着整整一部人类的艰辛历史。
秀丽的边城,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其实还是一个人性受束缚程度较低的环境,可是,我们依旧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身上感受到深刻的历史痕迹——那已经深植于中国人血脉中的痕迹。翠翠,一个青涩、情窦初开的女孩儿,她的羞怯是自然的、不做作的,但却是中国几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个女人血液中的沉淀——是的,是经济文化的产物,而非原初性的;是属于东方的,而非人性的;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而非动物的本能。是的,那深刻在女性血脉中的面对男性的自卑,那压抑真实感情、等待美好降落的被动,都是人类几千年历史所给予女性的性别特质。
那位深爱着孙女、渴望孙女能够得到美好的和善、可爱的老船夫,亦无法跨越历史和时代所给予他的局限性。为了孙女的亲事,他内心所呈现出的渴望、焦虑、自尊、自卑、掩饰、吞吞吐吐、欲说还休、矛盾、挣扎——是那样令人痛心和无奈。是的,他岂是在与自己的内心斗争?他是在与整整一部人类历史较量,他怎能超越时代给孙女一份自己把握的了的美好?——最终,老船夫带着一生巨大的遗憾走了,他无法把握女儿的美好,亦无法把握孙女的美好。而翠翠,除了等待美好,还能有第二条可以通向美好的'路吗?其实,这岂是发生在一个边城的故事?这莫非不是中国几千年来天天在发生的故事?那坐在溪边高岩上默想的又岂是翠翠?那莫非不是千百年来很多渴望美好的女人?
是的,谁能把握自己的美好?谁又能跨越历史享有不受时代束缚的美好?男人与女人的真正相遇,中间真的是隔着千山万水、隔着一部厚重而困难的人类成长史。可那样的一天真的值得期盼、值得憧憬,因为,那是人性真正解放的日子,那是人类走出历史阴影的日子,那是人类不仅在物质上也是在精神上真正丰盈的日子——尽管路还很长,但值得人类不竭地追求和憧憬。
突然就被那些大胆直白的、洋溢着青春喜悦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间那一点不古典、一点不含蓄的“我爱你〞深深打动!竟至要流泪了——因为想到了翠翠。
边城阅读心得6
因着“爱〞与“美〞的特质,我被沈从文身上那股独特的气质所吸引,既富于幻想,又在心灵上积淀着沉痛隐忧。他是个很喜爱强调自己农村背景的,在《习题》里他这样写道:“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傲慢,也不自贬,乡下人按例有根深蒂固永久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读完《边城》,我才好像向他迈进了一大步,理解了他心中的“爱〞,领悟了他笔下的《美》。小说中湘西秀丽的风景画和清爽、淡远的牧歌情调深深感染了我。
在小说中,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青山绿水,美不胜收。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化着茶峒白塔下两个相依为命的摆渡人。外公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翠翠情窦初开,和善而纯洁。他们依着绿水,伴着黄狗,守着渡船,一直往船客展示着边城乡民的古道热肠。谁又能想到,在这古朴而绚丽的湘西画卷中,铺衍的竟是一个秀丽而凄凉的爱情故事。翠翠与外公失散,幸得美少年傩送相助,从今翠翠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无法明言的心事。正是“以我心换你心,始知相忆深〞而愿“两心永相依〞的美妙爱情的萌芽,谁知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翠翠。为了成全傩送与翠翠,天保外出闯滩,不幸遇难,傩送也因此离开翠翠驾舟出走。疼爱着翠翠并为她的将来担忧的外公最终经不住如此打击,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溘然长逝。翠翠守着渡船深情地等待着那个用歌声把她的灵魂载浮起来的年轻人,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翠翠也知道“这个人或许永久不回来了,〞她也希冀,“或许明天回来!〞,令人无限感慨。
翠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那双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以及她清亮纯净的性格。她天真和善,温顺恬静,在情窦初开之后,便矢志不移,执着地追求爱情,痴情地等待着情人,不管他何时回来,也不管他能不能回来。那白塔绿水旁翠翠伫立远望的身影,是如此的娇艳灿烂!我虽理解傩送的出走,却也不能释怀他的出走,因着他的决定最终让一个人的悲剧变成了三个人的悲剧!这不禁令我想起韦庄的那首《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一寸相思一寸灰,翠翠的爱情不若词中女子那般冲动炽烈,却也分外耀眼,志不行夺。她一生都在用她那份脉脉的温情守候一段飘渺的期望,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段爱情,是如此可悲、可叹、可敬!
此外,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也鲜亮可爱,跃然纸上。古朴厚道的`老船工、豁达大度的天保,豪爽慷慨的顺顺,热诚质朴的杨马兵……他们都是美妙道德品性的象征,都表达了理想人生的内涵。这里的人们无不轻利重义、守信自约;酒家屠户,来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风;“即便是娼妓,也经常较之讲道理和羞辱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比起物欲横流、纷繁冗杂的社会,这里俨然是一派桃源仙境,令人无限神往。
读完《边城》,不能不被沈从文笔下湘西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美妙的文化精神所打动。那幽碧的远山、溪边的白塔、翠绿的竹篁、质朴的百姓以及这美妙的边城所发生的那段爱与守候的故事,将永久在我心中闪烁美妙的人性光芒!
边城阅读心得7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或许永久不回来了,或许‘明天’回来〞!
这是《边城》的结尾,并未直接点明翠翠最终会如何,而是留下遐想,令读者回味,大体上讲,这个故事是一个悲剧,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前的边城是美妙的.,翠翠与祖父在临溪的白塔下渡船,无拘无束的生活,而傩送则与他的大哥在端午节上捉鸭子,他们过着如童话般美妙的生活。
可一切,都随着时间而改变,祖父去世,大老也离开了人间,正是这种种因素,导致翠翠与傩送无法真正生活在一起,可也正是这一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如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才能更加震撼人心,这莫非不是悲剧中的美吗?
而傩送去流浪却也正是情理之中,是因为他与大老相比较导致大老南下,间接导致大老死亡,他对于大老是愧疚的,他的确十分喜爱翠翠,可这也同时是他的内心十分纠结,惟有出去,离开这里,才有可能洗刷这份愧疚,如若不离开,两人反而会因为大佬而无法真正美好,并未点明结尾,傩送是否会回来,留下一个谜,使人遐想,“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不正是悲剧中的美吗?
翠翠的爱是超越世俗的,不求于名利,可这如此接近于自然的爱,却无法真正收获结果,她是十分喜爱二老的,可她并未去争取,她所做的只是等待,他的祖父为她争取,可闹出了误会,间接导致祖父的死亡,可这也更加坚决她自己“等〞的决心,无人再会帮她,她的“等〞也不知等来的是“美好〞或是“孤独〞,这纯真、自然的爱令人哀痛,却也令世俗中的人震惊,原来还有这么美的爱!这不是悲中的美吗?
每一个故事都有结尾,而对于《边城》,或许以悲结尾,才会更好吧,令人惊叹于美妙,更惊叹于美妙的破裂,悲剧的美,才令人更加深刻。
边城阅读心得8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旧清亮透亮,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边城》里的文字总是不经意的撩拨着我的心弦,文中到处浸润着湘楚景色,到处是淳厚质朴的风味人情,字里行间飘散着一种淡淡的诗意。读起它时你便会被悲伤围绕,像是触及到了什么,是怀念儿时那个有着暖阳的冬日午后?还是如今这个让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疆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便是沈从文先生带给我们的他的边城,一座静默的城,一座质朴的城,一座宿命的城,从开始到结束好像都在悄悄的隐忍着什么。翠翠,这个像观音一样的女孩子,她就是这座城的化身,从恋上了那个在梦中可以用歌声将她带到很远地方的人儿开始,她便选择了静默,虽然内心起伏不定,外表却始终如一。文中的结局疼爱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悄悄相爱的青年恋人离去。翠翠依旧重复着母亲的命运,惟有等待,“那人或许永久不会回来,或许明天就会回来。〞
沈从文先生从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着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灵世界,融入湘西这片纯朴美丽的土地,融入那群温良率直的人们中,他用诗一般的`语言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伤,呼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这般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为何取名《边城》,在心里它就这么“遥远〞吗?还是在沈从文先生心灵深处正守护着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不都有一座“边城〞吗?或许那座悲天悯人的城已经随着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深思索。
边城阅读心得9
《边城》是很久以来我就很想了解的一部小说,可是不知怎么总是不记得去读它,是自己太忙吗,似乎不是,是对它的渴望程度不够吗,可我真的喜爱它。直到有一天偶然的与它邂逅,那种兴奋劲我真不知如何描述,我只对同学说了一句话:“始终以来我都在图书馆找一本书,可是我总想不起来它叫什么,今日我最终明白了,原来是它!〞有人说他是山里飘来的一阵风,还带真新奇泥土的气息。当我翻开《边城》的第一页,我就切身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实含义,立刻我似乎置身其中,深呼一口气,感觉是那样的清爽愉悦,让自己很放松!我的心也就从今刻跟这的笔尖跳动着,慢慢的认识的那个小镇,那条河,那里的人们,当然还有老船夫,翠翠,挪送……好像我已成为了他们的朋友,随其乐而乐,随其忧而忧!
如今的社会物质生活充裕,可是心灵的世界好像并未与物质同行,因此“无聊’〞,“孤独’〞,“空虚〞成为了我们大多数人口头禅。我也不例外,我时常在这个物质横行的世界中感到疲乏不堪,心力交瘁,而《边城》便是我寻找已久的.一片净土,让我疲乏的心找到了一个可以停留的驿站!与如今的世界相比,《边城》里的世界好像什么都没有,或许是人间与天堂的差异,可是哪个是人间,哪个又是天堂呢?信任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是不统一的。假如将《边城》比做一个杯子,就似乎韩寒一样,我也好想从《边城》这个杯子里窥出理想世界的影子。走进《边城》的世界,总是想找一些词汇去描述它,可我总是失败了,因为任何华丽的辞藻在此都变得淡然无味,它们切实与这里的一切都不相符。最终我决定换过一个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曾说过人物是顺着小说的世界而生的。翠翠那如水一样柔情,明净的双眸,如那个世界的天空一样空灵,宽阔的心;老船夫的和善,尽职;挪送的勤劳英勇;天宝的直爽,憨厚……一切的一切或许就是一个“净“吧,我并不知我这样的概括是否得体,但它真是我真实的感觉。因为每次读完《边城》后我的心灵就如春雨洗涤过的大地纯净无比,那种感觉真好!
谈论一个世界,当然不行或缺的便是那个世界中人们的三观。我很大胆的猜想或许那里的他们并不知这个名词的含义,可是他们却用他们的行动谱写着他们的三观。他们乐天安命,他们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情感,而金钱只是辅助它的一个次要工具,他们通常不在乎与其生活无关的其他世界……如此,就是他们的“三观“,或许,和如今人们的三观相比有人会笑话他们的无知,可是,当你认真阅读之后,你还会笑话他们吗,莫非你没有从中发觉什么吗,它和众多专家高调提出的三观不有许多相似之处吗?
边城阅读心得10
一口气,读完《边城》。在这样一个静谧的潇潇落雪的午后,被一只温婉温柔的南国之手、被幽若辰星的一个目光,牵引着,穿越70年的时空,走进古朴的湘西“茶峒〞,走近一条河溪、白塔,走近一个摆渡的老人,走近一个天生天养水晶般纯净的女孩子,走近一条乖巧忠诚、通人性的黄狗……
我知道,那是沈从文的世界,是他魂牵梦萦的一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听课评课记录
-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名师听课评课记录(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 生物医药产业园监理合同(2篇)
- 电力价格调整合同(2篇)
- 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7.1 谁先走》(3)-北师大版
-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小结练习》听评课记录5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听评课记录1
- 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总复习2-北师大版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听评课记录
- 必修3《政治与法治》 选择题专练50题 含解析-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 二零二五版电商企业兼职财务顾问雇用协议3篇
- 课题申报参考:流视角下社区生活圈的适老化评价与空间优化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 《openEuler操作系统》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17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图示图集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成因及治理
- 道教系统诸神仙位宝诰全谱
- 中国经济转型导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课件
-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第三版 Book 2 unit 8 教案 讲稿
- 村务公开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