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内容。本章内容与第1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从个体水平上阐述稳态的维持。而本节结合插图并通过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从细胞水平阐明了体内神经信息的本质。此外,教材结合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的介绍,从微观到宏观描述了神经调节的机制。其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而且比较抽象,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介绍了突触的结构,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二、学情分析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三、课标分析(一)课程标准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3)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提高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3.情感目标(1)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2)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五、教学设计思路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师生谈话结合讨论的方法,回顾学习反射、反射弧及神经元的功能和结构特点,理解反射弧的完整性,为解决难点铺平道路。3.多媒体展示辅助、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比较、讨论等师生互动式教学,揭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原理,突破教学重难点—归纳小结并反馈矫正。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比较说明法、归纳法等2.教学手段:多媒体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新课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精彩的NBA进球视频。这些球员助攻、进球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魅力,也看到了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播放微课视频,内容包括反射的概念和类型、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兴奋的概念等;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五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媒体实例图片:小猴吮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话梅止渴。2.兴奋的传导(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媒体给出电刺激神经,用电流计测量时,电位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把兴奋的产生过程与电流和电信号的变化联系起来;(媒体展示神经纤维传导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静息时和兴奋时,神经纤维膜上的电位是怎样的?2.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3.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4.膜外和膜内的电流方向各是怎样的?5.静息电位的产生与哪种离子的流动有关?动作电位呢?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并归纳: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部位又不断依次恢复原静息电位。兴奋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完整演示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过程.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结论:传递特点──双向性(2)兴奋的传递:阅读教材1819页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思考以下问题:1.兴奋在本细胞内传导方向如何?2.神经元如何将产生的兴奋传到其他“细胞”呢?是通过神经元树突还是轴突传出去的?还是都可以,是随机的呢?3.什么是突触小体?突触由哪些结构组成?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方向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5.兴奋是以什么信号传递的?传递速度怎样?为什么?6.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什么?传到突触后膜后引起的效应是什么?7.神经递质是蛋白质吗?按功能分,有哪两类?8.神经递质发生作用后,其去向是什么?如果神经递质未被破坏而一直起作用,会有什么结果?(演示动画)教师阐述: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过程、特点、原因、效果等(3)比较兴奋的传导小结: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兴奋的传导,对于反射的发生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结合动画演示)当感受器受到一定刺激后就产生兴奋,引起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的改变,形成局部电流;当局部电流沿神经纤维传导到轴突末梢的突触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兴奋传导是膜电位变化→递质的释放→膜电位变化的一体化过程。课外探究与思考1.探究局部麻醉药物的可能作用机理。2.试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与电流在金属导线上的传导速度。激发学生兴趣,让大脑快速进入思考状态。思考以下问题:1.球员之间是如何传递信息的?2.队员通过眼、耳获得的信息,是如何经过自身的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的?3.球员们需要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学生回答: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并并分析:小猴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狗熊飞车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话梅止渴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思考兴奋与电流变化的关系。学生观看媒体动画,并回答问题,之后结合讨论得出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在细胞未受刺激时,也就是静息状态时,膜内的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梯度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离子载体通道蛋白被激活,Na+离子通透性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倒转,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学生分析:静息时,由于K+离子外流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由于Na+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外迅速发生了一次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学生: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并就膜外和膜内情况分别说明。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在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学生回答并总结出: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学生听讲并理解记忆学生归纳并总结:兴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学生观看动画,并思考回答问题:1.由刺激点双向传导,传导细胞的各处;2.单向传递,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3.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4.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5.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细胞之间传递速度慢6.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特定情况下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7.其化学本质多种多样,如乙酰胆碱、肾上腺素、氨基酸、一氧化氮等8.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学生完成表格: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细胞间的传递信号形式电信号电→化学→电传导速度快慢传导方向双向单向实

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学生根据给出的填空,回答问题,复习本节课所学。学生课外思考并分析为引入新课作铺垫。让学生通过回忆初中所学,有利于前后知识的衔接,便于下一步更好的学习。展示图片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利用媒体动态展示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具体讨论和分析引导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与物理学科相结合分析,使能够体现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方向是双向的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外探究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八、板书设计2.2神经调节(一)基本方式:反射──概念、分类、结构基础(二)兴奋的传导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性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2.细胞间的传递:单向性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情分析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激素的调节》授课效果分析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本节课在以下几个环节有效提高了课堂效果:1.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观看NBA球员助攻视频后,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分析,球员之间的配合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从而引出本节课。分析学生感兴趣的实力能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的学习状态,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之全神贯注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2.教学方法以突出问题为中心问题驱动本节课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内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整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其中主要是问题—探究式教学。这样的处理,实现了探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唤起了学生能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设环境和条件,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部分,学生有初中的基础和平时的生活体验,比较容易理解,因此采用了先观看微课视频,之后通过问题反思和实例的方法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本部分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入,从而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部分,首先通过实例分析兴奋与电位变化的关系,然后用动画展示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及传导过程,让学生了解基本过程,之后用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难点问题步步分析,深入探究,激发学生参与度和思维的同时,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部分,首先用问题串,引导学生看书,然后动画展示神经元的结构、突触小体的结构以及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让学生对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充分探究。以问题为本的学习不仅能够将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综合起来,而且学生所习得的知识也可以和真实生活情境联系起来。通过把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激发学生的认知的冲突和思维的活跃性,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并在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探究式教学,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正确评价他人和自己,使学生真正成为问题的发现者,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探究式教学将被动的接受转变成主动的解决问题,逐渐使学生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辩证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等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3.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本节课抽象难懂的情况,在多媒体中使用了大量的动画和视频,通过多媒体课件与教学设计的完美整合,力求把抽象的知识形象话、生动化,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增加了课堂容量和思维量,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让不同层次的学得到发展,实现了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主体地位,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内容。本章内容与第1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从个体水平上阐述稳态的维持。而本节结合插图并通过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从细胞水平阐明了体内神经信息的本质。此外,教材结合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的介绍,从微观到宏观描述了神经调节的机制。其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而且比较抽象,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介绍了突触的结构,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评测练习1.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2.右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3.用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测定电位变化,阴影部分表示冲动传导的部位,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4.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A.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准确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B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错误叙述是(

)A.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神经突起及突触数量将会增多B.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C.在传入神经纤维中兴奋只能由树突→胞体→轴突方向传导D.传出神经元的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兴奋会向轴突两端进行传导7.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8.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9.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10.电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右上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现在E处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受到剌激后,E处膜内外电位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A.内负外正,向下

B.内负外正,向上C.内正外负,向下

D.内正外负,向上11.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把下列陈述中正确的填入括号内

①若在a点上剌激、神经就发生兴奋,从这一点向肌肉方向传播,肌肉就收缩

②如果给予相同的剌激,剌激a点与肌肉之间的距离越近,肌肉收缩就越强

③神经纤维传播兴奋的大小,与剌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定的

④当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急剧发生变化,钾离子流入细胞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12.下图Ⅰ、Ⅱ、Ⅲ表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图Ⅰ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c及图Ⅲ中g为同种结构B.图Ⅰ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Ⅱ中d及图Ⅲ中g为同种结构C.图Ⅰ中b为突触后膜,只能是图Ⅲ中e结构D.兴奋在图Ⅰ、Ⅱ、Ⅲ中的传递方向分别为a→b、d→c、e→g13.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a、d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b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为神经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下列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A.刺激c、a点中间任何一点,都可检测电位变化B.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C.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部位c受损D.如果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14.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15.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_____。

(4)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_________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识别,引起反应。可见“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这种细胞膜外结构称为__________。

(5)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_________;刺激b处,肌肉____________。

16.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_______________,③称为_____________。

(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_______(用字母表示)。因为神经元之间兴奋地传递只能是_________方向的。

(3由甲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甲图中总共有_________个突触。

(4)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

]__________中。

(5)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

]中释放的_________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17.图A表示神经元之间兴奋传导的过程,图B是图中⑤结构的部分放大。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的③为________、④为________、⑤为________,共同构成________。(2)结构②中所含的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________,信息传递的方向为________(用图中的序号表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构成结构⑤的基本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静息时,结构⑤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肌肉突触时,储存在________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________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2)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______,X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________,但该病患自身的产热量________散热量。(3)在“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都是________,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4)由上述分析可知,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有________________等。19.下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d表示________;最简单的反射弧由________种神经元组成。(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膜外。(3)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4)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根据该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则说明传出神经元受损。如果,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则说明部位d受损。如果,则说明骨骼肌受损。【参考答案】1.C2.C3.A4.B5.B6.C7.A8.D9.B10.C11.D12.A13.C14.A15.(1)感受器

d

胞体膜或树突膜

(2)神经递质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B神经元持续兴奋

(4)高尔基体

糖蛋白

糖被(5)不收缩

收缩16.(1)效应器

神经中枢

(2)c、e

(3)胞体或树突3(4)⑧线粒体

(5)⑨

神经递质(递质)17.(1)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2)神经递质③→④→⑤(或③→⑤)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脂质和蛋白质(或磷脂和蛋白质)(4)内负外正18.(1)突触小泡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并分解未被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减少(2)减少增加高等于(3)抗原(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19.(1)神经肌肉接点或突触2(2)低于(3)钾离子通道(4)在c处不能测量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在c处测量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骨骼肌收缩骨骼肌不收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后反思一、教学设计本节的教学设计主要以问题为牵领,以问题探究为主要内容,教师只是在引领而不是灌输,一堂课下来学生甚至会感觉到是自己在教老师。因为不断的提问会让学生始终处于思考状态,所有的结论都是通过讨论、分析和探究得到的,这样的知识才能真正的扎根在学生的头脑中,极强的成就感会激发学生的信心,这样当老师面对学生的时候,就不再众口难调了,不是老师推着学生走,而是学生跟着老师走,师生齐步走,共同学习、教学相长,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也更加顺理成章。二、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实施力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合作式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增长知识,培养学生获得基本的学习技能,并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渗透于教学内容之中,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并且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得恰到好处,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注意了学生的知识获得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