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高新区(智造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报告(2022年版)_第1页
淮南高新区(智造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报告(2022年版)_第2页
淮南高新区(智造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报告(2022年版)_第3页
淮南高新区(智造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报告(2022年版)_第4页
淮南高新区(智造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报告(2022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1概述 11.1评估任务由来 11.2评价目的 51.3评估内容 51.4编制依据 51.5区域评估适用年限 62评估区域 72.1评估区域位置及范围 72.2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及保护对象 72.3规划概述 152.4规划实施情况 343评估内容 523.1基础评估 523.2拓展评估 994四个清单 1324.1空间准入清单 1324.2环境质量管控清单 1334.3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清单 1404.4环境准入清单 1444.5应用途径 1465跟踪监测计划和管理要求 1495.1环境监测计划 1495.2环境管理要求 1526附图、附件 1636.1附件目录 1636.2附图目录 163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11概述1.1.1评估区域发展历程安徽淮南工业园区(原淮南新河工业开发区)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孜镇西南部,南倚瓦埠湖,北临谢李矿区。2006年2月2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合肥庐阳工业园区等省级开发区的批复》(皖政秘[2006]22号)文件,批准设立安徽淮南工业园区,批复面积为1平方公里,规划用地范围东至孟岗、南至园艺场、西至新河戚东、北至新河薛洼,主导产业为纺织、建材、食品。2006年7月10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第九批落实四至范围的开发区公告》中确定的安徽淮南工业园区四至范围与上述规划用地范围一致。200707年18号公告---《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06年版)中明确了安徽淮南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为纺织、建材和食品。2007年10月淮南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完成了《安徽淮南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2008年4月3日,原安徽省环保局以环评函[2008]311号文对该规划环评出具了规划环评的审查意见。目前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已建设完毕,园区内道路交通设施较好,已修道路主要有合淮阜高速公路(过境)、省道102、谢八路(东西部第二通道),园区西北部现有110KV李郢孜变电站1处,园区北部110KV和220KV电力线交错密布,供排水管网、高压电网已基本覆盖,同时实现了电信、网络通达。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淮南工业园区是淮南市谢家集区重要的工业发展平台,是支撑谢家集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西部城区的重要工业园区,对于加快区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起到了较大的支撑作用,目前园区2.5平方公里核心规划区范围内企业已基本布满,扩区建设淮南工业园区是加快区域发展的主要手段。因此,安徽淮南工业园区申请扩大园区面积,并于2013年7月17日获得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安徽淮南工业园区扩区规划面积初步意见的函》,认定2013年8月安徽淮南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安徽淮南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为了协调园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安徽淮南工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2业园区管委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发[2011]9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和省环保厅有关文件精神和规定,于2013年9月9日正式委托安徽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开展安徽淮南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14年5月6日,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对《安徽淮南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批复文号为皖环函[2014]618号。2014年9月,省政府将安徽淮南工业园区和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整合为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9月,市政府按照打造“园中园”的总体思路,将原“淮南工业园区”正式更名为“淮南高新区智造园区”(见附件《关于淮南工业园区管委会更名为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管委会的批复》淮编办[2015]9号)。1.1.2评估任务由来根据《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推行“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工作的通知》(皖环发[2021]23号)中相关要求,应在省级及以上各类经济功能区(包括产业集聚区、特别政策区、各类开发区等)推行“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改革,加强规划环评宏观管理,落实环境影响区域评估,衔接“标准地”改革,指导制定环境准入标准清单,以“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模式优化环评审批监管方式,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灵活创新,在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基本任务包括:(一)强化环境影响区域评估与规划环评的衔接联动。(二)完善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成果,提出各地可在2020年度环境影响区域评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规划环评、跟踪评价成果及园区现状等,完善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成果,主动免费提供给区域内入驻的项目使用。基于上述要求,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拟重新开展环境影响区域评估工作。本次评估主要内容结合园区新一轮产业发展规划环评成果及园区现状等,补充评价区域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包括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地质、水文、声、生态、土壤等调查内容),开展区域污染源调查,补充项目建设所依托的环保基础设施,现有环境问题及整改建议,评估区域内政策、标准、规范、规划要求等,并补充定空间准入、环境质量管控、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环境准入清单“四个清单”,以进一步完善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成果,编制完成《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供区域内入驻的项目使用。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3表1-1评估区域发展历程简介年限审批内容面积范围主导产业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合肥庐阳工业园区等省级开发区的批复》(皖政秘[2006]22号)文件,批准设立安徽淮南工业园区核对面积为1平方公里规划用地范围东至孟岗、南至园艺场、西至新河戚东、北至新河薛洼纺织、建材、食品2007年10月原安徽省环保局以环评函[2008]311号文对该规划环评出具了《安徽淮南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1平方公里规划用地范围东至孟岗、南至园艺场、西至新河戚东、北至新河薛洼纺织、建材、食品获得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安徽淮南工业园区扩区规划面积初步意见的函》扩区后规划面积为.15平方公里北起谢八路(东西部二通道)、南至102省道,东起新庄南路,西至新河泄洪沟机械制造、高新技术、新型材料013年8月委托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安徽淮南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2013-2020年)》.15平方公里北起谢八路(东西部二通道)、南至102省道,东起新庄南路,西至新河泄洪沟机械制造、高新技术、新型材料日委托安徽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开展安徽淮南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5平方公里北起谢八路(东西部二通道)、南至102省道,东起新庄南路,西至新河泄洪沟机械制造、高新技术、新型材料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4日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对《安徽淮南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批复文号为皖环函[2014]618号.15平方公里北起谢八路(东西部二通道)、南至102省道,东起新庄南路,西至新河泄洪沟机械制造、高新技术、新型材料2014年9月省政府将安徽淮南工业园区和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整合为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9月关于淮南工业园区管委会更名为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管委会的批复---淮编办[2015]9号).15平方公里北起谢八路(东西部二通道)、南至102省道,东起新庄南路,西至新河泄洪沟机械制造、高新技术、新型材料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5根据区域资源、环境特点,识别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以及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环境要素,确定环境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预测与评价规划实施可能对区域环境质量、当地生态系统等产生的影响,综合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分析规划实施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可达性,形成规划优化发展建议,提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环境准入和跟踪评价方案,协调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为规划决策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依据。本次评估工作内容包含对区域内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监测因子覆盖主要污染因子及区域内发展产业的相关特征污染因子。此外,评估内容还包括园区自然地理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及生态功能、环境敏感区及重要生态功能区布局及入园建设项目依托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可行性以及其他可供项目环评引用的成果;结合三线一单、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等,制定空间准入、环境质量管控、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环境准入清单等“四个清单”,提出相应行业和环境要素的管理要求等。1.4.1项目环评相关编制依据评估区域内项目环评编制所需的相关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范文件,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范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规范,以及评价区域相关规划文件见《安徽淮南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4.2区域评估编制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3)《关于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的指导意见》(皖建审改办[2019]8号);(4)《关于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加快推进区域评估工作的函》(皖建审改办函[2019]51号);(5)《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开发区“标准地”改革的指导意见》(皖政办秘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6(6)《安徽省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四最”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皖四最办[2020]3号);(7)《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区域评估工作的通知》(皖环发[2019]85号);(8)《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快落实环境影响区域评估工作的通知》(皖环函[2020]412号);(9)《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推行“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工作的通知》(皖环发[2021]23号)。年限区域评估报告适用年限原则上应与评估成果中现状监测数据有效期(3年)保持一致。评估成果中监测数据超过3年的,可在补充监测后修订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新开展规划修编、跟踪评价的,可一并开展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编制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72评估区域2.1评估区域位置及范围2.1.1评估区域位置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原安徽淮南工业园区)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孜镇西南部,南倚瓦埠湖,北临谢李矿区。评价区域北起谢八路(东西部二通道)、南至102省道,东起新庄南路,西至新河泄洪沟,原批准规划面积为1.00平方公里,2013年扩区面积为2.15平方公里,总的规划用地面积约为公里。2.1.2评估区域范围2013年7月17日获得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安徽淮南工业园区扩区规划面积初步意见的函》,认定安徽淮南工业园区扩区后规划面积为3.15平方公里。即北起谢八路(东西部二通道)、南至102省道,东起新庄南路,西至新河泄洪沟,总的规划用地面积约为3.15平方公里。评估区域位置及范围见附图1、附图2。2.2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及保护对象2.2.1环境敏感区及重要生态功能区布局根据现场调查以及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内容核实,评价区域均不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及重要生态敏感区,评价区域生态类型主要区内城市生态系统及区外农业生态系统,无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等生态服务功能区。评估区域范围与周边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示意图见附图4生态保护红线图。表2-1生态保护红线基本情况表序号相对评价区域名称相对园区位置距离/km1淮南高新智能园瓦埠湖SW22八公山风景区NW环境保护目标本次评价在现场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区域内、外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见下表及附图5园区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8表2-2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保护目标名称坐标敏感点类型方位规模(人)环境功能及保护级别11#戚郢孜116°53′25.37″,32°33′42.55″居民点园区内西南/人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中二类区要求22#九丫椿116°53′30.10″,32°33′38.33″居民点园区内西南/人33#柏井洼116°53′53.28″,32°34′6.36″居民点园区内北部/44#高郢孜(规划居住区北)116°53′59.57″,32°34′4.56″居民点园区内北部/25人55#小东郢孜116°54′14.68″,32°33′52.32″居民点园区内北部/人66#孟岗116°54′0.88″,32°33′44.12″居民点园区中部/人77#李郢孜实验小学116°54′8.81″,32°34′9.41″学校N45100人88#陆家圩116°54′6.49″,32°34′18.20″居民点N0户130人99#下郢116°54′30.66″,32°33′59.09″居民点N40人10#小刘庄116°54′54.14″,32°34′5.22″居民点NE25011#鲁家塘梢116°54′50.62″,32°33′49.62″居民点E人12#新庄孜116°54′26.81″,32°34′26.28″居民点N65013#新范圩子116°54′49.58″,32°34′27.97″居民点N960人14#小店孜116°54′2.28″,32°34′32.11″居民点N6200户130人15#范圩小区116°54′21.41″,32°34′40.93″居民点N930人16#河东小区116°53′54.90″,32°34′41.19″居民点N640人9环境保护目标名称坐标敏感点类型方位规模(人)环境功能及保护级别17#河西小区116°53′43.31″,32°34′35.14″居民点N4202500户8000人18#春申北苑小区116°53′55.29″,32°34′47.83″居民点N人19#淮南市第十六116°53′33.27″,32°34′39.54″学校NW820300人2020#李郢孜新村小区116°53′19.37″,32°34′51.70″居民点NW2500户8000人2121#谢家集区第二116°53′4.86″,32°35′3.49″学校NW300人2222#吴郢孜116°52′49.34″,32°35′5.92″居民点NW2080人2323#沈郢孜116°54′32.23″,32°34′47.83″居民点N人2424#李郢孜镇116°54′44.60″,32°34′50.96″居民点N2525#三号桥116°55′12.05″,32°34′42.96″居民点NE2626#上尹116°55′29.14″,32°34′53.32″居民点NE人2727#北梨园村116°56′1.02″,32°34′52.64″居民点NE231025人2828#塘底下116°56′7.99″,32°34′39.50″居民点NE25002929#隗店村116°55′47.71″,32°34′29.84″居民点NE25人3030#刘老郢孜116°55′20.47″,32°34′22.52″居民点NE0人3131#后郢孜116°55′15.68″,32°34′4.93″居民点E660人3232#孙郢孜116°55′35.09″,32°33′40.40″居民点E3333#吴家老郢116°55′48.01″,32°33′37.35″居民点E人3434#毛庄116°55′46.62″,32°33′55.71″居民点E3535#鲁郢116°56′15.41″,32°33′49.50″居民点E2200人3636#鲁南村116°55′53.27″,32°33′18.60″居民点E环境保护目标名称坐标敏感点类型方位规模(人)环境功能及保护级别3737#孤堆回族乡116°55′12.89″,32°32′56.03″居民点300200户650人3838#刘家维坊116°55′11.88″,32°33′16.42″居民点650人3939#鲁家圈行116°55′11.77″,32°32′27.30″居民点00人4040#南牌坊116°55′24.21″,32°32′18.77″居民点4141#塘下116°55′33.40″,32°32′12.78″居民点21904242#施庄116°54′58.27″,32°32′20.46″居民点4343#潘湖集5″居民点4444#湖西村116°54′34.84″,32°32′3.84″居民点4545#杨镇村116°55′13.50″,32°31′55.19″居民点23000户130人4646#王圩孜116°54′5.79″,32°33′1.16″居民点S3004747#鲁上郢116°53′59.99″,32°32′49.05″居民点S7200人4848#孙老郢村116°53′51.26″,32°32′43.58″居民点S0人4949#小南乡116°53′54.04″,32°33′3.38″居民点S5005050#王小郢116°53′50.34″,32°33′16.21″居民点S人5151#新河村116°53′22.16″,32°33′20.79″居民点S6400人5252#薛家洼116°53′32.88″,32°33′19.61″居民点S705353#杨郢孜116°53′30.02″,32°33′2.51″居民点S610人5454#刘郢116°53′27.08″,32°32′49.91″居民点S5555#南岗116°52′50.10″,32°33′23.75″居民点W420人5656#下庵116°52′52.81″,32°33′42.17″居民点W2755757#尚庵村116°52′44.32″,32°33′45.11″居民点W4900户130人5858#北东方116°52′24.02″,32°33′28.86″居民点W980人环境保护目标名称坐标敏感点类型方位规模(人)环境功能及保护级别5959#南东方116°52′20.62″,32°33′16.42″居民点W人6060#老郢孜116°52′0.56″,32°33′21.72″居民点W00人6161#施嘴村116°51′58.32″,32°33′30.59″居民点W00人6262#北郢116°51′51.77″,32°33′41.80″居民点W0户130人6363#施咀村116°51′46.52″,32°33′53.79″居民点W0户130人6464#张洼116°52′26.76″,32°33′53.01″居民点W6565#张家岗116°52′35.64″,32°34′0.92″居民点W880人6666#砂里岗116°51′52.54″,32°34′18.98″居民点W0户130人6767#莲花塘116°52′14.45″,32°34′35.10″居民点NW人6868#沈塘116°52′34.52″,32°34′35.98″居民点NW0户130人6969#桂山116°52′19.09″,32°34′51.37″居民点NW2220人7070#陈郢116°52′37.14″,32°34′20.03″居民点NW人7171#骏艺艺术学校1116°52′47.72″,32°34′33.62″学校NW100人7272#张圩116°52′59.99″,32°34′12.32″居民点NW720人7373#小北洼116°52′59.83″,32°34′3.85″居民点W480人7474#李洼116°53′17.71″,32°33′57.94″居民点W457575#北路岗116°54′46.79″,32°33′19.47″居民点园区内东南/7676#蔡郢孜(规划居住区南)116°54′6.64″,32°33′20.31″居民点园区内南部/7777#工业园区管委会116°53′40.13″,32°33′33.50″/园区内西南//环境保护目标名称坐标敏感点类型方位规模(人)环境功能及保护级别7878#二十店村116°53′7.40″,32°34′35.49″居民点NW0户130人7979#小鲁郢116°55′55.08″,32°34′12.60″居民点NE人80#赖山村116°54′8.35″,32°34′51.67″居民点N81#小区116°54′2.82″,32°34′57.63″居民点N人82#放响村小区116°53′48.26″,32°34′54.61″居民点N200户650人83#李郢孜中心医院116°53′46.98″,32°34′46.44″院N/1淮河评价河段/N5000大型河流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2瓦埠湖水源地W700大湖3东淝河/W小型河流4新河泄洪沟/W20/GB3838-2002《地表水准5许桥水库/E/暂未划定水功能区11#戚郢孜116°53′25.37″,32°33′42.55″区内保护目标园区内西南/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22#九丫椿116°53′30.10″,32°33′38.33″区内保护目标园区内西南/人33#柏井洼116°53′53.28″,32°34′6.36″区内保护目标园区内北部/44#高郢孜(规划居住区北)116°53′59.57″,32°34′4.56″区内保护目标园区内北部/25人55#小东郢孜116°54′14.68″,32°33′52.32″区内保护目标园区内北部/人环境保护目标名称坐标敏感点类型方位规模(人)环境功能及保护级别66#孟岗116°54′0.88″,32°33′44.12″区内保护目标园区中部/人775#北路岗116°54′46.79″,32°33′19.47″区内保护目标园区内东南/876#蔡郢孜(规划居住区南)116°54′6.64″,32°33′20.31″区内保护目标园区内南部/977#工业园区管委会116°53′40.13″,32°33′33.50″区内保护目标园区内西南//7#李郢孜实验小学116°54′8.81″,32°34′9.41″与园区毗邻的保护目标N45100人8#陆家圩116°54′6.49″,32°34′18.20″与园区毗邻的保护目标N0户130人9#下郢116°54′30.66″,32°33′59.09″与园区毗邻的保护目标N40人11#鲁家塘梢116°54′50.62″,32°33′49.62″与园区毗邻的保护目标E人50#王小郢116°53′50.34″,32°33′16.21″与园区毗邻的保护目标S人51#新河村116°53′25.08″,32°33′23.72″与园区毗邻的保护目标S6400人52#薛家洼116°53′32.88″,32°33′19.61″与园区毗邻的保护目标S7074#李洼116°53′17.71″,32°33′57.94″与园区毗邻的保护目标W45环境保护目标名称坐标敏感点类型方位规模(人)环境功能及保护级别规划区范围及其周边地下水环境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规划区范围及其周边土壤环境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规划概述2.3.1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规划概述基本情况(1)规划区位置、范围、面积①规划范围北起谢八路(东西部二通道)、南至102省道,东起新庄南路,西至新河泄洪沟,总的规划用地面积约为3.15平方公里。②近期规划建设范围园区近期建设范围主要集中在园区的西部,规划用地面积约为2.83平方公里,远期规划用③远景规划建设范围远景规划总规划用地面积约为9.60平方公里,北至东西部第二通道;南至规划纬一路;西至新河泄洪沟;东至许桥水库。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淮南市产业发展现状,确定形成以机械制造、高新技术、新型材料为主导的特色产业(2)功能定位淮南市重要的都市型产业园区;淮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体化发展的园区;西部产城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平台。(3)规划目标总体发展目标:以都市工业为主导,建设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产业转移承接园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实现低碳、环保型的新型发展,成为谢家集区乃至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产业空间组织(1)规划结构构建“一廊分南北、水绿间五区、产城一体化、联动高新区”的空间组织结构。“一廊分南北”:即以合淮阜高速公路和商杭高速铁路为主的基础设施走廊为界,统筹近远期发展,将园区进行分离。“水绿间五区”:充分利用城市自然水系和地形地貌,形成生态化组团发展模式,构筑支撑园区总体发展的五大功能组团。“产城一体化”:规划强化产业与居住服务区域的紧密结合,尤其是与李郢孜镇、孤堆回族乡、滨湖新城等生活组团的联系,强调生活、工作、交通、游憩的功能混合,减少通勤交通和产业区配套。“联动高新区”:产业发展与高新区加强合作,成为与高新区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区。(2)功能组团:为便于规划控制与管理,结合总体规划布局,综合考虑近、远期发展,将园区划分为五个功能组团。北部生活配套组团——与李郢孜镇区相呼应,主要沿谢八路(东西部第二通道)形成线形公共配套服务带,以商业和居住功能为主体,在新前郢路和李园路交汇处西北侧设置商业用地。纺织服装产业组团——以振淮蓬帆和浙江旺龙为基础,引进纺织服装等相关产业类型,形成园区重要的产业支撑之一。机械制造产业组团——以普特机械和金德实业为基础,大力引进煤机制造、装备制造等产业,壮大园区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形成园区产业支撑。传统产业组团——现有产业基本集中于该组团,在限制污染和高能耗产业入园的基础上,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升级,逐步引导企业向都市型产业方向发展。新型材料产业组团:以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为基础,进行标准化厂房研究和建设,为中小企业的入园提供便利,大力发展新型材料产业,壮大产业园区的规模力量。产业布局图见附图8评估区域规划产业布局图。2.3.2评估区域其他相关规划及政策文件相符性分析规划实施以来“三线一单”落实和执行情况由于园区原规划环评编制时间较早,报告书中未对“三线一单”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仅对开发区规划实施阶段产业发展提出入区行业及项目控制条件建议。评价依据《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淮南市“三线一单”编制文本》,对园区的“三线一单”进行符合性分析。(1)生态保护红线淮南市谢家集区区域面积270.6km2,其中红线面积47.85km2,占比17.68%。项目所在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类型为Ⅲ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Ⅲ-5淮河中下游湖泊洼地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由下图可知,本园区全线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园区与生态红线位置图(2)环境质量底线①大气环境质量底线环境质量底线是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区域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准线。环境质量底线落实情况如下:1)执行标准:园区属于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2)达标情况: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6.4.1.1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指标为SO2、NO2、PM10、PM2.5、CO和O3,六项污染物全部达标即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淮南市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区域,超标污染物为PM10、PM2.5、O3,因此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已突破上线。②地表水环境质量底线1)执行标准:地表水淮河、瓦埠湖、东淝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新河泄洪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2)达标情况:本次评价共布设7个补充监测断面,结果表明淮河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III类标准要求。新河泄洪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③声环境质量底线1)执行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3、4a类标准。2)达标情况:根据监测结果,本次监测期间,园区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居住片区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值要求,工业片区满足3类标准值要求,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满足4a类标准值要求。因此,规划实施未引起区域声环境质量底线突破。④地下水环境质量底线1)执行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2)达标情况:根据现状监测可知,各项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的要求。本次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园区及周边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因此,没有突破地下水环境质量底线。⑤土壤环境质量底线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1)执行标准:区内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2)达标情况:各监测点土壤监测因子浓度均能够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用地筛选值标准的要求。环境质量底线指标见下表。表2-3环境质量底线一览表大气环境序号项目环境质量底线1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2硫酸雾、Pb、苯并芘、氟化物苯并芘、氟化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甲苯、二甲苯、苯乙烯、HCl、硫酸雾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18)表D1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执行;Pb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日均值)《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年均值)。地表水环境序号水体环境质量底线1淮河中Ⅲ类水质标准;2瓦埠湖3东淝河4新河泄洪沟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声环境序号位置环境质量底线1园区内各声功能区GB类、3类、4a类标准。地下水环境序号位置环境质量底线1园区内及周边浅层地下水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土壤环境序号位置环境质量底线1园区内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3)资源利用上线①水资源利用上线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目前,总用水量约109.525万m3/a,按单位面积用水量可知,到规划末期,用水量不会突破规划预测的730万m3/a水量。因此,所需水资源量可得到保障,区域水资源量可以承担园区规划的继续实施。②土地资源利用上线园区规划用地总面积3.15km2。现状建设用地主要有工业区、居住区、市政建设用地区、公共建设用地和绿化用地区,现状已实施的建设用地面积为1.89km2,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60.2%。待开发用地性质已经确定,以工业用地、绿化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为主。因此,后续开发将不会突破剩余的可建设用地范围,不会对土地资源造成压力。(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原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提出的禁止发展类型主要有:国家明令禁止建设或投资的、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的建设项目;规模效益差、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影响严重的建设项目。根据园区发展现状回顾评价结论可知,入区企业(含现有、在建及拟建企业)及其所含项目均未包含《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中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或禁止类项目。因此,园区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园区规划实施过程中,基本落实了上轮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中行业准入要求。园区大量存在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等非主导行业企业,在后续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主导产业发展目标,严格控制与主导产业不相符企业入驻,限制与规划主导产业不相符企业的发展规模,或通过企业技术改造减少此类企业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提高园区引入的产业与与主导产业的相符性。与《安徽省主体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1)主体功能划分情况《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将全省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类主体功能区。根据《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谢家集区属于淮(南)蚌片区,该片区是皖北城镇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包括淮南市5个市辖区和蚌埠市4个市辖区。功能定位: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煤化工及化工新材料基地和创新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全省重要的生物医药基地。——加快蚌埠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骨干、中心镇为节点的城镇体系;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巩固提升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淮南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城市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建设成为沿淮经济带重要的现代化大城市。——加强重点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煤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基地、商贸物流及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兴建具有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功能的农业科技园(区)。推进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及土地复垦。(2)符合性分析园区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园区主导产业为机械制造、高新技术、新型材料,因此规划实施符合《安徽省主体功能规划》的要求。与《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符合性分析(1)主体功能划分情况淮南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范围为淮南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6区1县,分别为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毛集区和凤台县,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淮南市市区所辖范围,包括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和潘集区。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城市发展总体目标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重点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煤炭生产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继续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建设能源科技创新城市;凭借“三山三水”(“三山”指八公山、舜耕山和上窑山,“三水”指淮河、瓦埠湖和高塘湖)的良好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宜居生态城市和文化旅游名市。产业发展策略为:改善工业结构,健全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转移的工业项目,促进工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以重化工、大型机械设备、机电为主的重工业体系;扩大轻纺工业、日用商品的生产规模。产业布局:(1)第一产业:在淮河以北地区,稳定凤台、潘集、毛集等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在淮河以南地区,扩大蔬菜、水产、水果、苗木的种植面积。在保障区域水环境质量前提下,在焦岗湖、采煤沉陷湖等水域发展淡水养殖业;以乡镇为区块,采用农业合作组织方式发展规模化的家禽、家畜饲养业,积极促进高塘湖和瓦埠湖周边地区特色农业的规模化经营。(2)第二产业:按照“北重(煤碳、电力、煤化工产业)南轻(高新技术产业)、东新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现代制造业)西传(传统制造业)”的原则安排工业。在淮河以北地区,建设“三大基地”,统筹协调淮河干流和支流的水源保护区,合理布局煤炭开采与采选(包括煤产品深加工)、电力工业、煤化工等产业;工业发展应考虑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减排要求,严格控制发展造纸、陶瓷、印染等高污染类产业;在中心城区,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医药制药、纺织工业、电气机械、食品加工制造业、新材料类和环保产品制造业等。分期有序地将旧城的传统工业门类归并和集中,建设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山南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台——八公山产业走廊以及淮南工业园区等四个转型产业基地,作为未来淮南市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3)第三产业:结合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和新区启动,建设商业中心区块,加强中心城区商业服务中心建设,积极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完善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商业中心、启动山南新区商业中心建设;配套完善居住区、居住小区的商业服务网点建设;依托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发展,逐步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在山南新区建设高教园区;依托“三山三水”积极培育旅游业,建设八公山旅游经济圈,加强中心城区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结合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促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改善民生;引导毛集镇、上窑镇、曹庵镇、朱马店镇等重点小城镇的商贸发展。符合性分析①产业布局相符性:园区内现状不含化工企业,主导产业为机械制造、高新技术、新型材料与淮南市城市性质、主要职能等定位相符,因此园区产业布局符合《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的要求。②规划建设相符性:现状规划商业用地及居住用地等区域用地,与《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规划用地区域位置不符,后期应尽快根据上位规划内容修编园区规划,使其与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相符。详见附图9园区与《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对比关系图。与《淮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淮环通〔2022〕46号符合性分析第四节总体目标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现状成效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环境风险管控和能力建设得到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制度和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绿色发展全方位融入生产和生活,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和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考核要求;地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地表水劣Ⅴ类断面比例、城市黑臭水体比例、地下水质量Ⅴ类比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考核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排: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完成上级下达的减排任务。——生态保护修复持续稳固:生态质量指数、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完成省下达目标。——环境安全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完成省下达目标。展望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高;空气质量根本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水生态恢复取得明显成效,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恢复,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基本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五节实施高水平保护,守护好环境安全底线(一)强化精准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综合治理工业大气污染。推进煤炭、电力、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和特别控制要求。全市能源环境战略立足煤炭,围绕工业大气污染治理,鼓励燃煤机组超净排放改造。新建工业园区以热电联产企业为供热热源,优先发展天然气热电联产;现有经济开发区等工业集中区应实施热电联产或集中供热改造,将工业企业纳入集中供热范围,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核准审批新建热电联产项目要求关停的燃煤锅炉必须按期淘汰。深入治理移动车船尾气。加快车船结构升级,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港口码头、铁路货场等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主要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在工业园、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物流集散地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老旧燃气车辆;开展燃料油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国Ⅵ排放标准和相应油品标准;扎实推进油品储运销和移动源排放达标工作,清理取缔黑加油站点、流动加油车。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推进老旧柴油车深度治理,安装污染控制装置、配备实时排放监控终端,并与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联网,协同控制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稳定达标的可免于上线排放检验。强化在用车排放检验和维修治理,推进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I/M)制度,完善“天地车人”一体化的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污染防治,开展非道路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移动机械摸底调查,推进排放不达标工程机械、港作机械清洁化改造和淘汰。全面控制城乡扬尘污染。加强城市建成区扬尘网格化管理,开展降尘量监测,实施降尘考核;严格施工和道路扬尘监管,继续提升施工扬尘“六个百分百”,推广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强化施工扬尘监管,推广运用车载光散射、走航监测车等技术,检测评定道路扬尘污染状况;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深入开展禁燃区散煤禁烧及煤场清理专项行动。坚持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完善“源头-过程-末端”治理模式,推行基于反应活性的VOCs减排策略,实施“一行一策”、“一企一策”精细化治理,逐步推进全市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汽修等涉VOCs重点企业实施源头低VOCs替代。强化设备密闭化改造,全面加强含VOCs物料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敞开液面逸散以及工艺过程等五类排放源VOCs管控。进一步深化末端治理设施提档升级,强化末端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有条件的工业集聚区建设集中喷涂工程中心,配备高效治污设施,替代企业独立喷涂工序。实行分区管理、协同减排,开展专项整治,实施更为严格减排比例要求。到2025年,臭氧上升趋势等到遏制,PM2.5浓度持续下降,完成省下达的任务。2.持续推进“三水统筹”推深做实河(湖)长制。以加强水环境治理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河长责任体系,建立河长办与污染防治办公室联动工作机制,压实河长水环境监管和水环境质量改善的责任,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一库一策。深入开展河湖“五清”(清理非法排污口、水面漂浮物、底泥污染物、河湖障碍物、涉河违法建设)专项行动,优化巡河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选优配强民间河长和河湖“生态管家”,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模式。持续巩固入河排污口整治。制定实施入河排污口全面排查整治方案,优化入河湖排污口布局;综合运用无人机航测和人员现场勘查,应查尽查,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建立完善入河排污口名录;按照“一口一策”推进整治,强化执法监管,对造成入河排污口超标且经整治仍不能稳定达标的工业企业依法依规实施关停搬迁;实施入河污染源、排污口和水体水质联动管理,强化排污许可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推进排污口在线监测能力,加快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统筹推进城乡污水收处。推进各县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制订管网改造方案并逐步实施,推进老旧小区、企事业单位雨污分流改造,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强化控源截污,加快推进箱涵截污改造。强化航运污染控制,进一步完善船舶污染物(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接受转运处置体系,持续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全市水体实行船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零排放”。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一轮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鼓励企业依法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减少源头水污染物产生。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深入推进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工作,强化对涉水排放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检查。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全收集和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对安徽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徽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安徽淮南毛集经济开发区、安徽凤台经济开发区、安徽寿县经济开发区 (安徽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以及其他工业集聚区的环保基础设施进行排查,做到“三明确”,即明确各企业废水预处理、集聚区污水与垃圾集中处理、在线监测系统等设施是否达到要求。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需满足“两必须”要求,即企业废水排放及园区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必须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不得超标、超许可量排放;工业废水必须经过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后方可进入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符合性分析:园区主要涉及VOCs的行业有机械制造、塑料制品制造等,园区针对VOCs治理开展了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专项行动;企业项目产生有机废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内容落实相关的治理措施,目前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企业项目生产废水不外排。园区内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水进入雨水管网,生活污水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本次评价将根据新的管控要求,进一步强化空间管控,并结合环境目标的要求,对园区规划提出进一步优化调整建议。本次评价以环境质量为核心,落实文件要求的环境治理与污染源达标排放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重大工程等,确保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与《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园区所在范围以新增建设用地、有条件建设用地为主,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园区在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中的位置见附图10园区在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中的位置。与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与相关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符合性分析对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安徽省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环大气[2017]121号)、《安徽省关于全面打造水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等相关政策要求,本项目的政策相符性分析汇总见下表。安徽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山南新区)智造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26表2-4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相符性分析政策名称具体内容园区发展现状分析结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一、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一)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园区现状无燃煤锅炉,且未新建燃煤锅炉。部分使用燃气企业为与燃气公司签订协议进行供气。符合(二)深化面源污染治理。综合整治城市扬尘。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应进行地面硬化。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大型煤堆、料堆要实现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推进城市及周边绿化和防风防沙林建设,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园区建成区内道路己实施硬化,道路每日清扫保洁,维持路面清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实现绿色施工。符合三、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九)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开发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园区入驻企业各项目生产技术、单位产品物耗、能耗、产排污量、水资源利用情况基本符合相应的清洁生产要求。列入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目录企业均按要求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符合四、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増加清洁能源供应(十三)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加大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煤层气供应。京津冀区域城市建成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区域要加快现有工业企业燃煤设施天然气替代步伐;到2017年,基本完成燃煤锅炉、工业窑炉、自备燃煤电站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任务。园区现状无燃煤锅炉,且未新建燃煤锅炉。部分使用燃气企业为与燃气公司签订协议进行供气。符合五、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十六)调整产业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重大项目原则上布局在优化产业园和重点产业园。(十七)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园区位于淮南市总体规划范围内,属该规划明确的产业发展区,属于重点开发开发区。现状总量控制因子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评价建议将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纳入区域总量控制指标。符合27安徽省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一)推进政府绿色采购,要求家具、印刷等政府定点招标采购企业优先使用低挥发性原辅材料,鼓励汽车维修等政府定点招标采购企业使用低挥发性原辅材料;将低VOCs含量产品纳入政府采购名录,并在政府投资项目中优先使用;引导将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胶粘剂等纳入政府采购装修合同环保条款。(二)督促指导企业对照标准要求开展含VOCs物料(包括含VOCs原辅材料、含VOCs产品、含VOCs废料以及有机聚合物材料等)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敞开液面逸散以及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环节排查整治,对达不到要求的加快整改。指导企业制定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规程,细化到具体工序和生产环节,以及启停机、检维修作业等,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健全内部考核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生产。(三)企业在无组织排放排查整治过程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含VOCs物料全方位、全链条、全环节密闭管理。储存环节应采用密闭容器、包装袋,高效密封储罐,封闭式储库、料仓等。装卸、转移和输送环节应采用密闭管道或密闭容器、罐车等。生产和使用环节应采用密闭设备,或在密闭空间中操作并有效收集废气,或进行局部气体收集;非取用状态时容器应密闭。处置环节应将盛装过VOCs物料的包装容器、含VOCs废料 (渣、液)、废吸附剂等通过加盖、封装等方式密闭,妥善存放,不得随意丢弃。园区主要涉及VOCs的行业有机械制造、塑料制品制造等,园区针对VOCs治理开展了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专项行动;企业项目产生有机废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内容落实相关的治理措施,因此,园区有机物污染管控措施与《安徽省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相协调符合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四、深化园区和集群整治,促进产业绿色发展7月15日前,各城市根据本地产业结构特征、VOCs排放来源等,重控制重点行业,组织完成涉VOCs工业园区、企业集群、重点管控企业排查,明确VOCs主要产生环节,逐一建立管理台账。同一乡镇及毗邻乡镇交界处同行业企业超过10家的认定为企业集群,VOCs年产生量大于10吨的企业认定为重点管控企业。各地要重点排查以石化、化工、制药、农药、电子、包装印刷、家具制造、汽车制造、船舶修造等行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重点排查以制药、农药、涂料、油墨、胶粘剂、染料、日用化工、化学助剂、合成革、橡胶轮胎制造、有机化学原料制造等化工行业,使用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和其他有机溶剂的家具、零部件制造、钢结构、铝型材、铸造、彩涂板、电子元器件、汽修、包装印刷、人造板、皮革制品、制鞋等行业为主导的企业集群。五、强化油品储运销监管,实现减污降耗增效加大汽油、石脑油、煤油以及原油等油品储运销全过程VOCs排放控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重点推进储油库、油罐车、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园区主要涉及VOCs的行业有机械制造、塑料制造制造等,园区针对VOCs治理开展了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专项行动;企业项目产生有机废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内容落实相关的治理措施,因此,园区有机物污染管控措施与《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相协调。符合28加大油气排放监管力度,并要求企业建立日查、自检、年检和维保制度。储油库应采用底部装油方式,装油时产生的油气应进行密闭收集和回收处理,处理装置出入口应安装气体流量传感器。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一、主要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VOCs污染防治管理体系,重点区域、重点行业VOCs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VOCs排放量下降10%的目标任务,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重点行业治理任务(一)石化行业VOCs综合治理。全面加大石油炼制及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行业VOCs治理力度。(二)化工行业VOCs综合治理。加强制药、农药、涂料、油墨、胶粘剂、橡胶和塑料制品等行业VOCs治理力度。重点提高涉VOCs排放主要工序密闭化水平,加强无组织排放收集,加大含VOCs物料储存和装卸治理力度。废水储存、曝气池及其之前废水处理设施应按要求加盖封闭,实施废气收集与处理。密封点大于等于2000个的,要开展LDAR工作。积极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或低反应活性的原辅材料,加快工艺改进和产品升级。优化生产工艺,制药行业推广生物酶法合成技术。加快生产设备密闭化改造。对进出料、物料输送、搅拌、固液分离、干燥、灌装等过程,采取密闭化措施,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加快淘汰敞口式、明流式设施。重点区域含VOCs物料输送原则上采用重力流或泵送方式,逐步淘汰真空方式;有机液体进料鼓励采用底部、浸入管给料方式,淘汰喷溅式给料;固体物料投加逐步推进采用密闭式投料装置。严格控制储存和装卸过程VOCs排放。鼓励采用压力罐、浮顶罐等替代固定顶罐。真实蒸气压大于等于27.6kPa(重点区域大于等于5.2kPa)的有机液体,利用固定顶罐储存的,应按有关规定采用气相平衡系统或收集净化处理。实施废气分类收集处理。优先选用冷凝、吸附再生等回收技术;难以回收的,宜选用燃烧、吸附浓缩+燃烧等高效治理技术。水溶性、酸碱VOCs废气宜选用多级化学吸收等处理技术。恶臭类废气还应进一步加强除臭处理。加强非正常工况废气排放控制。(三)工业涂装VOCs综合治理。加大汽车、家具、集装箱、电子产品、工程机械等行业VOCs治理力度,重点区域应结合本地产业特征,加快实施其他行业涂装VOCs综合治理。强化源头控制,加快使用粉末、水性、高固体分、辐射固化等低VOCs园区主要涉及VOCs的行业有机械制造、塑料制品制造等,园区针对VOCs治理开展了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专项行动;企业项目产生有机废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内容落实相关的治理措施.符合29含量的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重点区域汽车制造底漆大力推广使用水性涂料,乘用车中涂、色漆大力推广使用高固体分或水性涂料,加快客车、货车等中涂、色漆改造。工程机械制造大力推广使用水性、粉末和高固体分涂料。电子产品制造推广使用粉末、水性、辐射固化等涂料。加快推广紧凑式涂装工艺、先进涂装技术和设备。汽车制造整车生产推广使用“三涂一烘”“两涂一烘”或免中涂等紧凑型工艺、静电喷涂技术、自动化喷涂设备。汽车金属零配件企业鼓励采用粉末静电喷涂技术。集装箱制造一次打砂工序钢板处理采用辊涂工艺。工程机械制造要提高室内涂装比例,鼓励采用自动喷涂、静电喷涂等技术。电子产品制造推广使用静电喷涂等技术。有效控制无组织排放。涂料、稀释剂、清洗剂等原辅材料应密闭存储,调配、使用、回收等过程应采用密闭设备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采用密闭管道或密闭容器等输送。除大型工件外,禁止敞开式喷涂、晾(风)干作业。除工艺限制外,原则上实行集中调配。调配、喷涂和干燥等VOCs排放工序应配备有效的废气收集系统。推进建设适宜高效的治污设施。喷涂废气应设置高效漆雾处理装置。喷涂、晾(风)干废气宜采用吸附浓缩+燃烧处理方式,小风量的可采用一次性活性炭吸附等工艺。调配、流平等废气可与喷涂、晾(风)干废气一并处理。使用溶剂型涂料的生产线,烘干废气宜采用燃烧方式单独处理,具备条件的可采用回收式热力燃烧装置。(四)包装印刷行业VOCs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塑料软包装印刷、印铁制罐等VOCs治理,积极推进使用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替代,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建设高效末端净化设施。重点区域逐步开展出版物印刷VOCs治理工作,推广使用植物油基油墨、辐射固化油墨、低(无)醇润版液等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和无水印刷、橡皮布自动清洗等技术,实现污染减排。强化源头控制。塑料软包装印刷企业推广使用水醇性油墨、单一组分溶剂油墨,无溶剂复合技术、共挤出复合技术等,鼓励使用水性油墨、辐射固化油墨、紫外光固化光油、低(无)挥发和高沸点的清洁剂等。鼓励包装印刷企业实施胶印、柔印等技术改造。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加强油墨、稀释剂、胶粘剂、涂布液、清洗剂等含VOCs物料储存、调配、输送、使用等工艺环节VOCs无组织逸散控制。含VOCs物料储存和输送过程应保持密闭。调配应在密闭装置或空间内进行并有效收集,非即用状态应加盖密封。鼓励重点区域印刷企业对涉VOCs排放车间进行负压改造或局部围风改造。30提升末端治理水平。包装印刷企业印刷、干式复合等VOCs排放工序,宜采用吸附浓缩+冷凝回收、吸附浓缩+燃烧、减风增浓+燃烧等高效处理技(五)油品储运销VOCs综合治理。加大汽油(含乙醇汽油)、石脑油、煤油(含航空煤油)以及原油等VOCs排放控制,重点推进加油站、油罐车、储油库油气回收治理。重点区域还应推进油船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深化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重点区域加快推进年销售汽油量大于5000吨的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推进储油库油气回收治理。(六)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VOCs综合治理。各地应加大涉VOCs排放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综合整治力度,加强资源共享,实施集中治理,开展园区监测评估,建立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对涂装类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如机械制造、电子产品、汽车维修等,鼓励建设集中涂装中心,配备高效废气治理设施,代替分散的涂装工序。对石化、化工类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行泄漏检测统一监管,鼓励建立园区LDAR信息管理平台。对有机溶剂使用量大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如包装印刷、织物整理、合成橡胶及其制品等,推进建设有机溶剂集中回收处置中心,提高有机溶剂回收利用率。对活性炭使用量大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鼓励地方统筹规划,建设区域性活性炭集中再生基地,建立活性炭分散使用、统一回收、集中再生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活性炭不及时更换、不脱附再生、监管难度大的问题,对脱附的VOCs等污染物应进行妥善处置。强化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