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深度研究与中期策略报告(下)_第1页
有色金属行业深度研究与中期策略报告(下)_第2页
有色金属行业深度研究与中期策略报告(下)_第3页
有色金属行业深度研究与中期策略报告(下)_第4页
有色金属行业深度研究与中期策略报告(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色金属行业深度研究与中期策略报告(下)稀土&磁材行业:磁材需求回暖,稀土供给温和增长稀土的发现始于18世纪末期,当时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又很稀少,因而得名为稀土。稀土元素是周期表中IIIB族钪、钇和15个镧系元素的总称。事实上,地壳中稀土元素并不稀少,即使是丰度最低的镥,在地壳中的含量比金要高出200倍。根据稀土元素间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的某些差异和分离工艺的要求,研究者将稀土元素分为轻、重两组,由于从钆(Gd)开始4f亚层上新增电子的自旋方向发生改变,因此两组的分法以钆为界。虽然钇的原子量仅为89,但由于其离子半径在其它重稀土元素的离子半径链环之中,其化学性质更接近重稀土元素,因此也将其归入重稀土之列。(1)轻稀土(又称铈组):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2)重稀土(又称钇组):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

(Lu)、钪(Sc)、钇(Y)。稀土元素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使之具有其他金属元素所不具备的光、电、磁、热及生物学特性。基于此,稀土元素及其合金、新材料被广泛运用于电子、通信、能源、化工、航空、军事等领域,有些领域由于稀土的应用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稀土价格复盘:需求回暖,支撑价格再次走强三月以来稀土价格震荡下降,近期稀土价格再次走强。因工信部约谈,影响上下游心态,2022年3月以来下游观望情绪加重,市场成交稀少,价格低位震荡调整;但稀土开采总量控制形成的供给约束,以及特有不可替代性,让这种供需矛盾长期存在,稀土的价值不会随约谈而改变,随着下游需求逐渐复苏,近一周以来,稀土价格有所回暖。虽然短期内价格弹性减弱,但我们认为后续市场稀土价格有望保持温和增长。稀土供给:2024年氧化镨钕供给有望超10万吨国内矿山:南北双寡头格局形成,2022年稀土开采冶炼控制指标有望上涨20%供给格局由六大集团掌控转变南北双寡头格局,2022年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有望保持20%以上增长。此前,我国已形成以中铝集团、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南方稀土为主导的行业格局。其中,轻稀土只有北方稀土一家,其它几家均为重稀土公司。本次整合后,根据2022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中国稀土集团合计拥有轻稀土开采量2.91万吨,占总量的32.58%;中重型稀土开采量0.78万吨,占年度总量的67.89%;冶炼分离量为3.46万吨,占年度总量的35.58%,总量占比规模与2021年变化不大。北方稀土公司,拥有轻稀土开采量6.02万吨,同比增长36.44%,增速基本保持稳定,因此我们预计2022年北方稀土开采总量将达到136915吨,全国轻稀土开采总量将达到183337吨,增速延续2021年的23%。离子型稀土矿,自2018年以来配额一直保持在19150吨,预计2022年离子型稀土矿配额将延续此配额,因此我国2022年稀土开采总量有望达到205813吨,同比增长22.5%。我们预计未来配额增量主要集中在轻稀土,根据矿山稀土氧化物中镨钕比例,测算氧化镨钕供给量,同时考虑到钕铁硼废料回收,废料中镨钕含量按25%匡算。海外矿山:海外矿山产能增量有限目前海外在产矿山包括Lynas、MountainPass、以及Ilukaresourceslimited。其中,MountainPass产能稳定在4万吨,已基本满产,2025年后才有扩产计划,未来增量整体有限;Lynas产能2.5万吨,但历史产量从未超过2万吨;根据2021年报,Ilukaresourceslimited生产独居石-锆石精矿(其中独居石占比20%),第二期90%独居石精矿项目,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投产。缅甸稀土供给受其国内政局动荡以及疫情影响有所缩减,根据USGS数据,2021年缅甸稀土产量2.6万吨。伴随高强度开采,我们认为未来受制于环保、政局等因素影响缅甸整体增幅有限。格陵兰岛稀土开采则受到当地政府抵制,未来供给存疑。稀土需求:低碳经济拉动高性能磁材的长期需求新能源汽车成需求风口磁材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材料。磁性材料作为关键电子元器件的基础核心材料,应用市场主要集中在电子元器件、组件和终端电子整机产品。汽车工业是磁性材料最大和最具活力的市场,磁性材料大量应用到了汽车电机、车体、车身底盘和信息部件的各个方面,使汽车部件的效率大幅提高。磁性材料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核心材料,市场空间巨大。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磁性材料高端化和需求风口的到来将成为未来行业新型增长点。永磁材料,又称硬磁材料,是具有宽磁滞回线、高矫顽力、高剩磁,一经磁化即能保持恒定磁性的材料,具备转换、传递、处理、存储信息和能量等功能,应用范围广泛,如电声、选矿、能源、家用电器、医疗卫生、汽车、自动控制、信息技术等领域。永磁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永磁材料、铁氧体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主要用于制作小型磁性元件。软磁材料又称柔性磁材,具有矫顽磁力小、容易磁化与退磁,相比永磁材料,软磁材料磁导率高,在较低的外部磁场强度下就可获得大的磁感应强度及高密度磁通量,同时矫顽力小、易退磁化,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起到导磁作用,实现电路的电能参数变换,应用于小型变压器、继电器、电感铁芯、继电器、音频视频磁头、磁屏蔽罩、电机定子转子、电感元件等众多领域。软磁材料主要包括金属软磁、铁氧体软磁等。永磁材料:高性能电机核心材料1)铁氧体永磁材料铁氧体又称铁淦氧或磁性瓷,属于非金属磁性材料,是磁性的三氧化二铁与其他一种或多种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氧化物(或正铁酸盐)。磁力通常为800-1000高斯,永磁铁氧体是一种具有铁磁性的金属氧化物,铁氧体的电阻率比金属、合金磁性材料大得多,而且还有较高的介电性能,高频时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因而铁氧体已成为高频弱电领域用途广泛的非金属磁性材料。铁氧体永磁材料与钕铁硼永磁材料相比,钕铁硼磁性更强,但铁氧体永磁材料原料为铁红、碳酸锶、碳酸钡等,资源相对丰富、价格较为低廉,耐温性、耐氧化性能更好,性能稳定,不需要做防氧化涂层保护,经常用于变频家电、电动工具、音响喇叭、汽车等领域。永磁铁氧体目前仍是应用最广泛、产量最大、最主流的磁性材料,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数据,近年来中国永磁铁氧体产量始终保持在50万吨以上,2018年为最高的54.5万吨,为历史峰值水平;

但受贸易摩擦、疫情等因素影响,2019、2020年回落至52.8、50.4万吨,2021年回升2.4%达到51.6万吨。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统计,全球铁氧体永磁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日本主要包括日立、TDK株式会社等;韩国主要包括双龙、韩国太平洋等。我国铁氧体永磁产量约占全球75%以上,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江浙、广东、安徽、四川地区,其中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占比达61%。大部分企业产能规模较小,我国铁氧体永磁材料生产企业有340余家,其中年生产能力在1000吨以下的企业占45%左右,1000-3000吨的企业占25%左右,3000-5000吨企业约占21%,10000吨以上的企业约20家,约占9%。汽车是永磁铁氧体最大消费领域。永磁铁氧体主要应用市场有电机、扬声器、微波炉、传感器等零部件,其中电机用永磁铁氧体市场需求占比约为62%左右,是永磁铁氧体最大的应用市场;按终端分类,汽车消费约占60%,家电占33%,其他7%。主要永磁铁氧体企业情况。2)稀土永磁稀土永磁材料是指稀土金属和过渡族金属形成的合金经一定的工艺制成的永磁材料,是对相关产品性能、效率提升较为明显的重要基础材料,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应用量较大,目前已成为稀土新材料中最大的消费领域。稀土永磁材料具有高磁晶各向异性和高饱和磁化强度,是当前矫顽力最高、磁能积最大的一类永磁材料。自20世纪60年代面世以来,稀土永磁材料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并伴随着磁性能的三次重大突破。第一代稀土永磁材料以SmCo5合金为代表,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以Sm2Co17合金为代表,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以Nd2Fe14B合金为主要代表。其中,第一代和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统称钐钴永磁材料,第三代统称为钕铁硼永磁材料,钕铁硼磁材是目前当之无愧的“磁王”。钕铁硼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磁性强等突出优点,是迄今为止性能价格比最佳的磁体材料,与传统电励磁绕组电机相比,采用钕铁硼的永磁电机在转子绕组功率损耗、电机重量以及电机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般永磁电机的平均节电率高达10%以上,专用永磁电机的节电率可高达15%~20%,与钐钴永磁材料相比,钕铁硼永磁材料在磁性能和生产成本方面具备较大优势,能够满足大规模、多规格的工业化生产需求,目前已成为产量最高、应用最广泛的稀土永磁材料。但对比铁氧体永磁,稀土永磁材料具有不耐氧化、耐温低、价格高等缺点,更多用在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变频家电。全球稀土磁材产量和消费看中国,尤其是供应端。2020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消费分别占全球总量的90.2%和71.0%。2015年至2020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由约13.47万吨增加至19.62万吨,复合年增长率约为7.8%,据Frost&Sullivan预计,2025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将达约28.42万吨,2020年至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7.7%。受下游行业需求持续增加刺激,中国稀土永磁材料消耗量呈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至2020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消耗量由约10.35万吨增加至约14.87万吨,复合年增长率约为7.5%。据Frost&Sullivan预计,未来五年稀土永磁材料的消耗量可能以约8.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达到2025年的22.47万吨,且增速超过全球整体增速,其中对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政策推动钕铁硼永磁产业发展。2013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提出将“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列入鼓励发展产业;2015年《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提出将稀土永磁体制造技术、高技术领域用稀土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等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2017年《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重点发展高端稀土功能材料;2021年提出《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要求2023年高效节能电机年产量达到1.7亿千瓦,在役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20%以上,但目前渗透率仅为个位数,空间巨大。国内从事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企业较为集中,大部分为上市公司,主要有中科三环、正海磁材、金力永磁、大地熊、宁波韵升、英洛华等,国外企业主要有日立金属、TDK、信越化学、德国VAC等。软磁材料:受益新能源需求高速增长软磁性材料是磁性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种类最多的材料之一,发展历程经历了金属软磁材料——铁氧体软磁材料——非晶软磁材料——纳米晶软磁材料的过程,软磁材料因具有磁电转换的功能,广泛应用于变压器、电感电容、逆变器等领域,下游包含电力电网、新能源车、新能源发电、消费电子、5G通讯、家电等诸多行业。各类软磁材料根据自身特性应用于不同的下游领域,部分领域形成直接竞争。硅钢主要用于发电机、电动机定转子、电力变压器铁芯等,非晶合金凭借节能优势已开始在变压器铁芯等领域对硅钢进行替代。坡莫合金主要用于磁放大器、磁调制器、扼流器、高频开关电源变压器等。铁氧体、纳米非晶等主要用于高频电子电力元器件,包括各类电容、电感等,可应用于通信、家电、新能源车、无线充电等领域,纳米晶合金在部分领域与铁氧体形成直接竞争,铁粉芯主要用于逆变电感器、高频功率扼流圈、谐振电感、高频电子变压器等。全球软磁铁氧体产量近年来保持稳定,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日本,我国软磁铁氧体产能规模约占全球的70%,日本在技术上领先。我国铁氧体软磁最常见的是锰锌铁氧体和镍锌铁氧体,分别占总产量的比重为70%和10%,此外,镁锌铁氧体占比为8%,锂锌铁氧体占比为6%。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截至2020年底,我国从事软磁铁氧体生产的企业共约230多家,初具规模的企业约100多家。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规模在500吨,1000吨以上的企业约80家,约10家企业能达到上万吨的产能,3万吨产能的公司只有横店东磁和天通股份两家。1988年,日立金属率先完成纳米晶合金材料的研发,截至目前全球纳米晶合金产业化的历程仅30余年。纳米晶材料得益于其高饱和磁密、高磁导率、高居里温度的材料优点,相比较于铁氧体软磁材料,在追求小型化、轻量化、复杂温度的场景下,有着显著优势,主要用于生产电感元件、电子变压器、互感器、传感器等产品,可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新能源发电、家电以及粒子加速器等领域,特别是近年来纳米晶合金材料在新兴产业领域无线充电模块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等应用的逐步推广,纳米晶合金材料有望迎来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根据QYResearch出具的《2020-2026全球与中国纳米晶软磁材料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15-2019年全球纳米晶软磁材料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产量从2.15万吨增长至3.02万吨,市场规模从1.65亿美元增长至2.4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05%。金属磁粉芯包括铁粉芯、高磁通粉芯、铁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