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313页《氓》《离骚》整合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自我徂尔,三岁食贫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夙兴夜寐,靡有朝矣3.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即我谋即:就,靠近B.将子无怒将:愿,请C.无与士耽耽:沉溺,沉醉D.女也不爽爽:舒服,畅快4.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以尔车来 B.以望复关C.作《师说》以贻之 D.以我贿迁5.下列对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太息:叹息B.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盛大的样子C.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随流水消逝D.长余佩之陆离陆离:修长的样子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1~6段,完成文后题目。(16分)6.下列对选段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选段中通篇采用概述式的笔法,选择地坛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些对象,通过与时间和历史、自然和生命的对话,深刻地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B.夕阳残照地坛的断壁颓垣,时间的伟力、岁月的无情、宇宙的浩渺、历史的凝重,衬托出个体的微不足道。C.选段写作风格独特,在内容上打破了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间隔,以思辨为主导,从始至终自由洒脱而又饱含情感,容量丰富,内涵饱满。D.“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含蓄深挚地刻画出作者与地坛的同病相怜及精神交流。7.文中“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两句,看似平淡、重复,其实含意丰富。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4分)8.第5段描写了地坛的什么特点?结合第3段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眼中的地坛是怎样的?这折射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态?(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6分)文本一:①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②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③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天的苦心安排。”④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⑤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待过。有时候待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待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天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天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文本二:①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②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③有一天大雾迷漫,世界缩小到只剩了园中的一棵老树。有一天春光浩荡,草地上的野花铺铺展展开得让人心惊。有一天漫天飞雪,园中堆银砌玉,有如一座晶莹的迷宫。有一天大雨滂沱,忽而云开,太阳轰轰烈烈,满天满地都是它的威光。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坛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摇了轮椅,一次次走来,逃也似地投靠这一处静地。④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⑤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⑥那安静,如今想来,是由于四周和心中的荒旷。一个无措的灵魂不期而至,竟仿佛走回到生命的起点。⑦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恰如庄生梦蝶,当年我在地坛里挥霍光阴,曾屡屡地有过怀疑:我在地坛吗?还是地坛在我?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节选自史铁生《想念地坛》)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史铁生用“宿命”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自己与地坛冥冥之中的缘分,虽然相逢具有偶然性,但相逢让彼此联系更紧密。B.史铁生想通了“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之后,便不再对自己的不幸耿耿于怀,转而庆幸并感激自己的遭遇。C.文本二写“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表现出地坛幽静又生机盎然,这也是作者说自己主要想念地坛的安静的原因。D.文本二写“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表明地坛已经融入作者的生命,作者获得了彻底的宁静,不愿再去地坛。1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从两个层面展现了作者的心路变化,表达的中心从“地坛”变化到“家”。B.“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作者将“死”和“节日”联系起来,在反差中体现出作者面对死亡时乐观豁达的心胸。C.文本二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己当初身在地坛,获得了生命的成长,并且多次对“我与地坛”的关系进行了思考。D.文本二写“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与上文照应,表明此时的作者只要想到地坛,便能够超越形体和时空的限制。11.文本一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古园中那些“任谁也不能改变”的事物?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12.对于史铁生而言,地坛意味着什么?请结合文本一、二简要概括。(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6分)那个冬天我走进地坛彭程读到《我与地坛》后,我专门骑车去了一次地坛公园。冬日的寒冽中,我用了半天时间,走过整个公园,每隔一会儿,就要擦拭一下被嘘出的热气弄模糊了的眼镜片。虽然过去也来过,但此次它大不一样了,只因为被史铁生描写过,便仿佛成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我寻找作品里描写过的那些场所,想象他的轮椅曾经停在什么位置,哪里是歌唱家练嗓子的地方,那对从中年慢慢地变为老年的夫妻,每天散步时是从哪个门进入公园。在漫长的日子里,作者史铁生坐在轮椅上,望着面前的空旷和静谧,思考他的苦难和命运、他的活着的理由、他可能的救赎之路。对于他,这注定是一个无法摆脱但又必须厘清的纠缠。二十一岁那年,命运就判决他下肢瘫痪,只能终身坐在轮椅上,死亡之日才是解脱之时。时时刻刻,他体验着一种面临绝境的、即将被吞噬的感觉,仿佛一只脚踏在悬崖边缘松动的碎石上,仿佛面对剃刀寒光闪闪的锋刃。史铁生的最初反应,与处于类似境遇的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对命运不公的抱怨甚至是忿怒:凭什么是我来承受这样的苦难?但这样的情绪并无助于改变这一个坚硬的事实。无奈中他只能平静下来,努力让自己思考,试图弄明白一些事情。时间并未能平复伤痛,但有助于让他认识伤痛。从那一个一次次与荣誉擦肩而过的长跑者身上,从那一个漂亮但弱智的小姑娘身上,他看到了造物者的不讲道理,看到了偶然性的随意捉弄,看到了苦难的无所不在。他明白了,“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而由谁来充任这样的苦难角色,谁去体现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实在是没有理由可讲。这个命题同时还有着一个分蘖:那么,要不要活下去?也是在长久的思索后,作者领悟出:“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这样想过之后,他安心了许多,接下来的问题便是需要思考怎样活了。终于,写作接引了他,成为他每天愿意继续观看晨曦和夕阳的最重要的动机。按照他的说法,“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或者,“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这是他使自己获得拯救的道路,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寻到。自此他沿了这条道路艰难地行走,就像独自摇着轮椅跨过公园里的沟沟坎坎。终于,在走进这个园子15年之后,他拿出了这一篇《我与地坛》。这是一朵在炼狱的黑暗中开放的花朵,却闪动着属于天堂的奇异光亮。这一点赋予了它罕见的品质。说到底,最终支撑起他残缺的生命的,是一种存在意义感的获得。我想到了奥地利精神医学家、“意义疗法”的创始人维克多·弗兰克的著作《活出意义来》。作为当年纳粹集中营中的一名囚犯,他展现了被关押者们的两种前景——或者死于疾病冻馁,或者最终被推进焚尸炉,没有别的选择。每个人都面对同样的境遇,但意识选择的不同将他们分别开来。那些能够始终保持某种目的感的人,从肉体到精神都显得更健旺,甚至挨过了最为艰难的日子。哪怕这种目的是多么渺小,如努力保存下家人的一张合影,设法看一眼囚室外一棵绽放新叶的小树。所以弗兰克反复引用尼采的一句话:“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作为写作者的史铁生的卓越,也正是建立在这一点上。他自写作中发现了意义,从而获得了抗衡苦难的力量。残疾促使他思考,思考让他窥见了生存的本质,得以平静地看待和接纳苦难,达成了与自己命运的和解。这是一种窥见命运底牌后的开悟和坦然,绝非肤浅浮泛的乐观主义所能比肩的。事实上,几乎可以说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反复思索和表达的都是以生与死、坠落与升腾为内核的一个话题群落,在具体作品中又体现为不同的伸延或变异。而这一篇作品,无疑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命运给了史铁生一副烂牌,他却将它打得至为出色。这种感悟并不是仅仅对作者自己才有意义,否则就不会有那样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从对自身残疾的思考生发开去,他进一步揭示了残疾是一切生命共同的、本质的困境。它不仅仅限于肢体器官的残缺,而是有着广阔的指向——对于美貌、健壮、聪明而言,丑陋、病弱、愚钝也是一种残疾,如此等等。因此,地坛是他个人的救赎之所,而他从这里获得的觉悟,也将会成为读者寻求自身超度的一种导引,一个力量之源,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不可能来到这座园林。此后多年中,我又去过几次地坛公园。最后一次,记得是在一个深秋的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斜洒在祭坛上,黄霭霭一片,遍地飘落的树叶散发着清新而苦涩的气味。虽然史铁生已经辞世多年,但他笔端吐露出的文字,仿佛此刻视野中的光亮,无声而广阔地漾荡开去,在一方方灵魂的田亩中流布氤氲。他描写过的这个地方,已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处所,而是一个精神的朝圣之地,加持和祝福都在无声地进行着。(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读过史铁生的作品后冒严寒重游地坛公园,有了一种与过去不同的全新感觉。B.文章详细引述弗兰克的作品,目的是强调再苦难的人生也都要保持某种目的感。C.作为一切生命共同困境的残疾,并非仅限于肢体器官的残缺,还应包括更多的方面。D.地坛公园已然“是一个精神的朝圣之地”,这句话是对史铁生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14.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叙述性标题,交待了特定的时序和场景,这为全文确立了一个独到的抒写视角。B.作者将对史铁生的钦敬之情与生命的感悟有机结合,情理交融,情感真挚而富有哲思。C.文章描绘公园冬日的情景,描写公园的深秋,虽然着墨不多,却富有意蕴,耐人回味。D.本文思维缜密,层次清晰,叙议转换自然;语言不求工而自工,优美隽永,含蓄蕴藉。15.史铁生瘫痪后,是怎样摆脱纠缠、完成自我救赎的?请结合文本进行概述。(4分)16.概括“这是一朵在炼狱的黑暗中开放的花朵,却闪动着属于天堂的奇异光亮”一句的含意,并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6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甘茂者,下蔡人也。事下蔡史举先生,学百家之术。因张仪、樗里子而求见秦惠王。王见而说之,使将,而佐魏章略定汉中地。惠王卒,武王立。蜀侯辉、相壮反,秦使甘茂定蜀。还,而以甘茂为左丞相,以樗里子为右丞相。秦武王三年,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甘茂曰:“请之魏,约以伐韩,而令向寿辅行。”甘茂至,谓向寿曰:“子归,言之于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奭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武王召甘茂,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斩首六万,遂拔宜阳。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武王竟至周,而卒于周。其弟立,为昭王。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复归之韩。向寿、公孙奭争之,不能得。向寿、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茂惧,辍伐魏蒲阪,亡去。樗里子与魏讲,罢兵。甘茂之亡秦奔齐,齐使甘茂于楚,楚怀王新与秦合婚而欢。而秦闻甘茂在楚,使人谓楚王曰:“愿送甘茂于秦。”楚王问于范蜎曰:“寡人欲置相于秦,孰可?”对曰:“臣不足以识之。”楚王曰:“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对曰:“不可。茂诚贤者也,然不可相于秦。夫秦之有贤相,非楚国之利也。且王前尝用召滑于越,而内行章义之难,越国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国乱而楚治也。今王知用诸越而忘用诸秦,臣以王为钜过矣。”于是使使请秦相向寿于秦。秦卒相向寿。而甘茂竟不得复入秦,卒于魏。(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B.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C.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D.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18.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家等。B.周室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一个世袭王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时期。C.息壤是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山海经》:“洪水滔天,鯀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也用来指沃土。D.江东,一个人文地理名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定义,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文中的“江东”是指会稽等吴越之地。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甘茂才学出众,足智多谋。甘茂得到张仪、樗里子、秦惠王、秦武王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他也在攻取汉中、平定蜀乱中施展才能,胜利而归,随即被委以左丞相的大任。B.甘茂尽心事主,审时度势。秦武王向甘茂表达一统天下的雄心之后,甘茂巧妙利用秦国与魏国、韩国之间的错杂关系,破除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阻碍,取得了攻韩战争的胜利。C.甘茂聪明睿智,深谋远虑。出师攻韩以前,甘茂不仅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艰巨性,更认识到谗言的危险性。为此,甘茂用与秦王结盟的方式来抵御谗言,实现了既定目标。D.甘茂善谋大略,不擅内斗。甘茂在受到诋毁之后借机出逃,先后到了齐国和楚国,甚至有机会被楚怀王任命为丞相,最终却因为召滑搞乱越国的前车之鉴遭遗弃,死于魏国。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2)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国乱而楚治也。今王知用诸越而忘用诸秦,臣以王为钜过矣。21.秦国最终任用向寿为丞相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四、古代诗歌阅读(共1小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桃夭《诗经·周南》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②,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③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④。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夭夭:形容草木茂盛。②归:出嫁。③(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④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其实”本意是树上结的桃子又多又好。在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儿育女,让夫家人丁兴旺。B.此诗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每一章第二句的变化最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得以发展、加深,但也有重复单调之感。C.全诗三章,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D.此诗反复用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23.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描写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离骚》中,表明诗人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阅读《诗经》,是经年已久的爱好,且阅读的热情并不随时光流逝而消退。阅读的理由很简单,我——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小女人,从少女时就有轻轻的怀想,渴慕做一名布衣乌鬓的古代女子,在打湿了花朵与衣襟的月色下,安静而忧伤地等候可以带给自己幸福的良人。每当那些神秘而优美的诗名顺流而下,御风而来,我的心幕上便恍若上演着尘封已久的往事。那是一场轻快且世俗的爱恋,在关关雎鸠的应和中,美丽的女子不再漫步云端,她美目四盼,唇边带笑,长发飞扬,裙裾飘飘,于清风流水中驾一叶扁舟,采几束荇菜,女子灵动的指尖流淌着醉人的光阴。当夏日淡黄的荇菜花堆满船舱,女子的笑容吸引着斯人。一低头,便可听见心灵深处悠远的回响,那是斯人在叹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时,他尚不知在日后绵长的思念中,女子的倩影是如何一点点蚕食他的睡眠,更不知当他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之时,星夜中另一颗因爱而纤弱的心,也彻夜难安。25.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B.“今天下午又要考试了,——快看,那边发生了一场车祸!”赵明明喊道。C.他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精力旺盛——是最好的班主任人选。D.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26.文中画横线句“女子的笑容吸引着斯人”表达直白,缺乏想象力,请加以修改。要求: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4分)27.“女子的倩影是如何一点点蚕食他的睡眠”一句中,运用“蚕食”这个词语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0分)走在园中,我看到阳光将围墙斜切下的阴影,他曾在那里沉思默想。他在这里度过了狂躁而绝望的青年时光,也在这里积聚起中年的深厚思想,()。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他与地坛融为了一体。我登上方泽坛的青石台阶,这里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坛台,史铁生因无法登临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我想我应替他去拜谒祭坛。坛台上,青铜方鼎默默无语,凝重伫立。此时天空寥廓,四野空旷,微风朗日,如沐慈悲。我忽然感受到一种灵魂的坦荡,一种信念的力量。虽然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站立的人灵魂更高,身影更长。他对生活深沉的爱,对人生真谛的探寻,像正午的阳光照亮了许多人幽暗的心灵角落。2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熟悉这里的一切,这里的一切也熟悉他B.这里的一切熟悉他,他也熟悉这里的一切C.他和这里的一切互相之间都非常熟悉D.这里的一切与他,互相之间都非常熟悉2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1分)地坛离我家很近。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我总得到那古园里去,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__①__,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__②__,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飘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31.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排比、比喻、拟人 B.对偶、比喻、排比C.对偶、借代、排比 D.排比、借代、夸张3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仿佛我就是为了等这古园,等这历经沧桑的四百多年的古园。”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3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七、语言表达。34.端午节要到了,学校要求每班准备一期以“纪念屈原、学习屈原、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的黑板报,请结合《离骚》所涉及的内容,为黑板报设置三个板块,并拟出三个小标题。要求:每个小标题8个字,由两个四字短语构成;三个小标题中必须还有一处使用除对偶以外的修辞格。(6分)35.用三个关键词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每个关键词限两个字。(3分)《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乡,数千年间一直滋养着我们民族最深沉的情感世界。如果要问它何以如此源远流长?可能就是因为它几乎是随时随处都能给人带来感动,让人平添力量,在艰难之中顽强地成长。与《诗经》为伴,人的平凡生命也能充满蓬勃的诗意;而《诗经》中有关风俗的诗篇,无疑也是这部诗集中的一抹特别炫烂的色彩。36.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端午节”下定义。(不超过35个字)(5分)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端午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D项,“叙事诗”错误,应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2.【答案】C【解析】A项“黄”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黄”。B项“贫”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D项“夜”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3.【答案】D【解析】爽:差错,过失。4.【答案】A【解析】A项为介词,用。B、C、D三项都是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5.【答案】B【解析】浩荡:荒唐。6.【答案】A【解析】A项,“作者在选段中通篇采用概述式的笔法”错误,选段中有不少细节描写。7.【答案】①强调了“我家”与地坛实际距离确实很近;②更加充分地表达了“我家”与地坛的彼此缘分之深;③更加突出了地坛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地坛就是“我家”,是作者的精神家园。【解析】注意理解句中“近”的含义,不单单是距离的近,更应该指地坛与“我”内心的“近”。8.【答案】第5段描写了地坛充满生机活力的特点。作者眼中的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折射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应该有所作为的信念。【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苦闷、绝望到碰撞出一条生路的过程。正是地坛这种包孕着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活、沉寂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给了作者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作者感受到的是地坛在看似沉寂、荒凉、萧瑟、苍幽之下的那种醇厚深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味。9.【答案】A【解析】B项“转而庆幸并感激自己的遭遇”错,史铁生只是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遭遇,并非“庆幸并感激自己的遭遇”。C项“这也是作者说自己主要想念地坛的安静的原因”错,作者想念地坛的主要原因是“那安静,如今想来,是由于四周和心中的荒旷。一个无措的灵魂不期而至,竟仿佛走回到生命的起点”。D项“不愿再去地坛”错,文本二说“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是作者的灵魂里住着一个地坛,不必再去地坛,而不是“不愿再去”。10.【答案】D【解析】“表明此时的作者只要想到地坛,便能够超越形体和时空的限制”错,应当是作者只要想获得精神的宁静,就能够仿佛仍身在地坛一样,很快进入到宁静的状态。11.【答案】(1)写古园中那些“任谁也不能改变”的事物,交代了作者到园子里去的原因,这些不变的事物让作者能够回忆起当初的美好时光,让他的内心得到些许的安慰。(2)古园中那些“任谁也不能改变”的事物,给了作者思考的空间,给了作者一个灵魂的栖息之地。(3)正是这些“不变的事物”让作者懂得了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让他懂得了生命真正的意义。12.【答案】(1)地坛对于史铁生来说是一个可以包容自己、允许自己滞留于此的收容之地;(2)地坛对于史铁生来说还是他精神的庇护所、生命的启迪者,是他的人生导师。13.【答案】B【解析】B项,“强调再苦难的人生也都要保持某种目的感”分析偏颇。由原文第六段可知,文章引述弗兰克的作品,是为了表明:“懂得‘为何’而活”是史铁生成为卓越的写作者的前提。14.【答案】C【解析】C项,“描绘公园冬日的情景”错,文章没有描写公园冬日的情景,“冬日的寒冽中,我用了半天时间,走过整个公园,每隔一会儿,就要擦拭一下被嘘出的热气弄模糊了的眼镜片”,这里并无描绘,只是简单交待时间地点状况,文中主要是想象和议论抒情。15.【答案】①他平静下来,让自己思考,接受苦难,充任世上苦难的角色;②经过长久地思考,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决定安心地活下去;③找到了活下去的方式,与写作结缘,走上写作的道路;④发现了写作的意义,获得了抗衡苦难的力量,成为卓越的写作者。16.【答案】①《我与地坛》虽是一位残疾人在面临绝境时完成的作品,却体现出对生命的深度思考,有着感人的艺术魅力。②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作品”比喻为“花朵”,“瘫痪后的苦难”比作“炼狱的黑暗”,“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比作“闪动的光亮”,“美好的人生”比作“天堂”。17.【答案】A【解析】按照“……,……也”判断句的结构,排除B、D;“名曰县”句意完整,“曰”后不可断开,排除C。18.【答案】C【解析】C项,“息壤是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错,文中的息壤是地名。19.【答案】D【解析】D项,“甚至有机会被楚怀王任命为丞相”错,由文中“楚王问于范蜎曰:‘寡人欲置相于秦,孰可?’”可知,楚怀王是想要送甘茂回秦国担任秦国丞相。20.【答案】(1)终于让丞相甘茂带兵攻打宜阳。打了五个月却拿不下宜阳,樗里子和公孙奭果然提出了反对意见。(2)我考虑大王的功绩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辉煌的地步,其原因就是越国大乱,而楚国大治。现在大王只知道把这种谋略用于越国却忘记用于秦国,我认为您(派甘茂到秦国任相)是个重大的过失。21.【答案】①向寿曾因攻韩、和魏之事立功;甘茂从秦国出逃,给自己带来信任危机。②楚怀王为使自己受益,凭借与秦国的亲近关系极力促成向寿为丞相,从而排挤掉甘茂。【解析】参考译文:甘茂,是下蔡人。曾侍奉下蔡的史举先生,跟他学习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通过张仪、樗里子的引荐得到拜见秦惠王的机会。惠王接见后,很喜欢他,就派他带兵,去帮助魏章夺取汉中地区。惠王死后,武王即位。秦公子蜀侯辉和他的辅相陈壮谋反,武王就指派甘茂去平定蜀地。返回秦国后,武王任命甘茂为左丞相,任命樗里子为右丞相。秦武王三年,武王对甘茂说:“寡人想乘着垂帷挂幔的车子,通过三川之地,去看一看周朝都城,即使死去也算心满意足了。”甘茂(心领神会,便)说:“请允许我到魏国,与魏国相约去攻打韩国,并请让向寿辅助我一同前往。”甘茂到魏国后,就对向寿说:“您回去,把出使的情况报告给武王说‘魏国听从我的主张了,但我希望大王先不要攻打韩国’。事情成功了,全算作您的功劳。”向寿回到秦国,把甘茂的话报告给武王,武王到息壤迎接甘茂。甘茂抵达息壤,武王问(他先不攻打韩国)是什么缘故。甘茂回答说:“宜阳,是个大县,上党、南阳财赋的积贮经时很久了。名称叫县,其实是个郡。现在大王离开自己所凭据的几处险要关隘,远行千里去攻打它们,取胜有很大困难。如今我是个寄居此地的臣僚。樗里子和公孙大奭二人会以韩国国力强为理由来同我争议攻韩的得失,大王一定会听从他们的意见,这样就会造成大王欺骗魏王而我将遭到韩相公仲侈怨恨的结果。”武王说:“我不听他们的,请让我跟您盟誓。”终于让丞相甘茂带兵攻打宜阳。打了五个月却拿不下宜阳,樗里子和公孙奭果然提出了反对意见。武王召甘茂回国,打算退兵不攻了。甘茂说:“息壤就在那里,(您可不要忘记)。”武王说:“有过盟誓。”于是调集了全部兵力,让甘茂进攻宜阳,斩敌六万人,终于拿下了宜阳。韩襄王派公仲侈到秦国谢罪,同秦国讲和。武王终于通过了三川之地到了周都,最后死在那里。武王的弟弟即位,就是昭王。甘茂终于向秦昭王提出,把武遂归还给韩国。向寿和公孙奭竭力反对这么做,但没有成功。向寿和公孙奭因此而怨愤,常在昭王面前说甘茂的坏话。甘茂恐惧,怕有不测,便停止攻打魏国的蒲阪,乘机逃亡而去。樗里子与魏国和解,撤兵作罢。甘茂逃出秦国跑到齐国,齐国派甘茂出使楚国,楚怀王刚刚与秦国通婚结亲,对秦国亲热得很。秦王听说甘茂正在楚国,就派人对楚王说:“希望把甘茂送到秦国来。”楚王向范蜎询问说:“我想在秦国安排个丞相,您看谁合适?”范蜎回答说:“我的能力不够,看不准谁合适。”楚王说:“我打算让甘茂去任丞相,合适吗?”范蜎回答道:“不合适。甘茂的确是个贤才,但不能到秦国任丞相。秦国有贤能的丞相,不是楚国的好事。况且大王先前曾把召滑推荐到越国任职,他暗地里鼓动章义发难,搞得越国大乱,因此楚国才能够开拓疆域,以厉门为边塞,把江东作郡县。我考虑大王的功绩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辉煌的地步,其原因就是越国大乱,而楚国大治。现在大王只知道把这种谋略用于越国却忘记用于秦国,我认为您(派甘茂到秦国任相)是个重大的过失。”于是楚王派使臣去请求秦王让向寿在秦国任相。秦国终于让向寿担任了丞相。甘茂最终也没能够再到秦,后来死在魏国。22.【答案】B【解析】B项,“有重复单调之感”错,重章叠句是《诗经》的常用手法,有着韵律美和节奏感。23.【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三峡学院《设计构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学院《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学院《酒店运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学院《班主任工作与学生教育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经济数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跨境电商物流与报关》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茶叶产品差异策略研究报告
- 茶包制作课程设计
- 2021一级建造师《工程法规》考试模拟题(附答案)
- 苍蝇防治培训课程设计报告
- 2024年工程承包合同协议书模板
- 第五节 错觉课件
-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无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水煤浆行业发展规模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4中国石油报社高校毕业生招聘6人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国际船舶买卖合同(散货船)
- 电玩城员工服务培训
- 旅游合同范本大全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下(判断题)
- 数学零距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成长赛道参赛作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