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有些甚至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下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鲁迅选自《且介亭杂文》1.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2.区分观点和材料,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3.品味和体会本文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第一课时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等。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风筝》选自《朝花夕拾》选自《呐喊》选自《朝花夕拾》选自《野草》《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雪》选自《野草》《故乡》选自《呐喊》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6卷,属鲁迅后期杂文。《且介亭杂文》1935年12月编订,收入了1934年鲁迅创作的杂文。在这本杂文集的命名中,鲁迅用了“损形”的修辞手法,“且介”分别是租界二字的一半,即“租界”的意思。当时,鲁迅生活在上海北四川路,这是帝国主义越过租界范围以后修筑马路的区域,被称为半租界。鲁迅以杂文集名告诉读者,这些杂文创作于“半租界的亭子间”,表达了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无比愤懑之情。杂文:

不像一般的议论文那样地说理,而是用文艺性的笔调,形象化手法来议论说理。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特点:a、篇幅短小,取材广泛。b、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c、冷嘲热讽、幽默风趣。d、说理生动、议论生动。驳论:用正确的观点披露或驳斥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阐明和确立正确的观点。一般结构和形式:1、指出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树靶子)2、批驳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3、指明错误的实质或危害(打倒靶子)了解议论文的常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驳论文写作思路

树靶子

打靶子

摆论敌论点

驳论敌论点论据论证

立观点证明自己观点读一读课文朗读后,正字音,明字义正字音:慨(kǎi)叹

省(xǐng)悟诓(kuāng)骗诬(wū)蔑脂(zhī)粉

脊(

)梁抹(mǒ)杀抹(mā)布拐弯抹(mò)角前仆(pū)后继

状元宰(zǎi)相

搽(chá)明字义: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势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诳骗:说谎话骗人。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名誉。怀古伤今:怀念古代的社会,哀叹现实的社会,用以表示那种悲观厌世,到退还右的思想情绪。为民请命:替老百姓说话。埋头苦干:专心地下苦功夫做事。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应用奋斗,不怕牺牲。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追求佛法,后来比喻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地大物博:文中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自学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小组讨论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这个错误观点是由那些论据得到的?2、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3、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作者得出结论是什么?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这个错误观点是由那些论据得到的?对方的错误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论据:①总自夸“地大物博”;②只希望国联;③一味求神拜佛;2、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3、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作者得出结论是什么?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依据:从古至今有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中国的脊梁: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合作探究朗读3—8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反驳敌论点的。直接反驳:信地信物信国联――曾经有又失掉“他信力”(仿词)求神拜佛―――――发展着“自欺力”间接反驳: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从古至今中国的脊梁。巩固提高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的错误论调?

用了驳论证的方法,即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观点,然后正面立论:“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检测1.给下列词中划线的字注音。慨叹()省悟()

搽脂抹粉()()

诓骗()诬蔑(

)抹()杀抹()布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1)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玄虚:

(2)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