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复习之小说知识体系建构//小说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歌当中被诗人运用较多。常见的意象,如梅兰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相思,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等等。但意象却并不单是诗人的专利,也常常在小说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如鲁迅先生的《药》,就设计了“药”这么一个典型意象。《白鹿原》中的纯洁的“白鹿”也被赋予了美和善的终极意义。还有《红楼梦》中的“石头”,《聊斋志异》中的“花妖狐媚”,《满月儿》中的“月”和“花”等等。这些意象要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要么就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双琴祭》中,“双琴”是一个典型的意象,这个意象既是全文的线索,也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预演》一文通篇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作者时刻关注并体现文章主旨的主要人物“老同学”努格扎尔并未出场,“老同学”的现实处境与思想性格都是通过“我”的回忆,特别是“老同学”一双儿女“爸爸妈妈的游戏”得以间接展示出来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种以“绿叶”衬托“红花”的侧面描写常常比正面描写更显创作机智,能够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小说中的对话//小说中的对话是动作的压缩与延展,可以拓宽行动的范围,阻止并延展行为,增加行为的强度。作为行动的言说会提示读者,小说中的人物之所以讲话,是因为他们想要推进自己的目标。人物口中说出的每一个词和短语,之所以被说出,一定是因为人物想通过它推进自己的目标。对话是从一个握有话语权的人物开始指向另一个有话语权的人物,无论他们各自的目的到底多大多小,只要存在冲突,对话就能奏效。对话不是现实生活的言谈,对话是一种风格化的言谈,作者通过人物将目的加诸其上。小说并不仅仅想要捕捉现实,也不是在拍纪录片,要做的是利用感觉上似乎真实的东西来创作一种想要实现的效果。作为不同于生活中漫无边际的百般无聊的言谈,小说中的对话有五种功能:1.呈现故事信息;2.展示人物;3.奠定基调;4.设计场景;5.传达主题。人的语言也像人的意识一样,有表层和深层之分。优秀的作家,总是能通过两者之间的错位,形成一种张力,使人物更加立体。孙绍振教授曾说,对话的最高艺术效果就是由对话与潜对话的错位结构造成。凡是写的精彩的对话,都有心口误差的特点。找准小说中对话与潜对话发生错位的地方,理解其表层语义和深层语义的同时,去挖掘导致错位的原因。如文中的“回去可以买,同样的!”“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怎么办呢,再上去拿。”和末尾母亲所说的那句“……这种事以后多着呢。”便是此类对话的典范。//“物哀”美学与川端康成//“物哀”美学由本居宣长提出,最经典的一段论述如下: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身体力行地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里把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进一步说,所谓辨清,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辨清了,依着它的情致感触到的东西,就是物之哀。比如说,看到樱花盛开赏心悦目,知道这樱花的赏心悦目,就是知道事物的情致。心中明了这樱花赏心悦目,不禁感到“这花真是赏心悦目啊”,这感觉就是物之哀。然而不论看到多么赏心悦目的樱花,都不觉得赏心悦目,便是不懂事物的情致。这样的人,更无缘于“好赏心悦目的花呀”的感触,这是不懂得物之哀。物哀既是物感(见物有感),又是怜悯又是嗟叹,既感于外物又感于情事,但归根结底又是一种淡淡的愁绪,有一种宿命感与命运无常的感叹,有时候作为“主体”的人是隐而不现的。川端康成的小说恰恰深刻地反映了日本这种传统美学的意味。论者认为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在他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不仅如此,他的内容与死亡密不可分,他的叙事技巧又偏重于各类意象,本文中的“雨”“红叶”等等乃至诸多的“幻影”都是他爱用的意象,而意象的组合既有东方禅宗意味的一种思考方式,又和西方意识流小说有着贴近之处。因此在内容和形式以及美学风貌层面而言,这篇小说都是一篇极其具有难度的小说。前文用了一种意识流的方式,写的是山上红叶的幻象,红叶之美恰是物哀之感的书写。而后文写的回忆中穿山茶花和服女孩的临终毋宁说写出了一种普遍的生命的无常,美丽而又脆弱。可是别府律子又作为一种异质性的力量而存在,她畏缩、她孤独,最终选择逃避接受治疗,她的生死如何,留下了悬念。一段插叙之后,又进入了雨声的描写,又是近乎一种意识流,关键在于动与静的思考。也许生命既是流动也是永恒的暂住,悄然无声的视觉形象与淅淅沥沥的雨声也是可以转化的。而“我”最终遇到了别府律子的不和悦的目光,又展现了她异质性的存在的一面,她此时是否又在嫉妒别人生命的美好圆满呢?但我却没有与她相认。作者想表达的是生与死,幸福与不幸,虚幻与真实本来就是共生呢?还是说这也是禅宗“无常”“生灭”之体现呢?大可保留一点想象的余地。//独特的外聚焦叙事视角//兹维坦·托多罗夫说:“构成故事环境的各种事实从来不是‘以它们自身’出现,而总是根据某种眼光、某个观察点呈现在我们面前。”叙事视角把叙述者对故事的感知经验局限于某一个局部主体意识,从而把整个叙述置于这个局部主体意识的能力范围之内。其重要性由此体现:从两个不同的视角观察同一个事实,就会写出两种不同的事实。内聚焦、外聚焦、零聚焦指的就是叙事视角,它是由法国文学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提出的一种叙事视角较为常见的分类方式。叙事视角的称谓在各种文学理论家那里叫法各异,诸如:视点、聚焦、叙述角度等。外聚焦的叙述者以一种“非人格化”的冷漠态度叙述其“所见所闻”。仅限于描写可见的行为而不加任何解释,不介入到故事中任何人物的内心活动中去。外聚焦的叙述者与其人物的关系相当“疏离”,这位叙述者保持着高度的冷静,十分严格地将叙述控制在对人物外在言行的描述上,不但不透露其对人物的评价,甚至没有兴趣去“打听”人物的来历,叙述者只管叙述一幕幕由人物的言语和行为构成的场景。从抹除叙述者的痕迹这一点而言,外聚焦远较无聚焦和内聚焦来得明显。外聚焦叙述者通常将小说人物的对话、动作、语气、语调、表情、服饰所联系着的深层信息交由读者去发现、鉴定。就这点而言,外聚焦叙述是一种戏剧化的叙述。在海明威这个可以多重讲述的故事中,人们可以借助想象从对话出发想象出无数的故事,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表现空间及主题意蕴。外聚焦小说留有许多“空白点”与“不定点”,易造成外聚焦小说是“非人格化”“中立”“客观”的错觉,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理解难度。实际上,优秀的外聚焦作品并非纯粹的“现象记录”,而是以富有创造性的叙述、以尽可能简约的表层信息来传达尽可能丰富、复杂、微妙的深层信息。富有创造性的外聚焦作品重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创造性的建构,读者对其所留下来的“未定点”或“空白点”须加以想象性的“还原”。//人物线索法//人物线索就是通过某一个人物在文章中的反复出现,来串起众多的人和事,从而使文章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人物为线索的这个“人物”必须是个体,他(她)在文中的地位,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比较多的是后者,因为通过这种人物线索,有利于观察主要人物,塑造并衬托主要人物。以人物为线索的文章,一般以写人为重点。线索人物与主要人物要有一定的关系,如邻居、朋友、师生、同学、亲戚等,而且要在文中把这种关系交代清楚,以增加牵线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人物线索法多用于叙事类文章中,在具体运用时,通常以某个人物自身的活动过程来串起众多的人和事。小说《“这是你的战争!”》以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为人物线索,孟弗之的牵线过程: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弗之微笑答道→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这里始终以孟弗之这一人物为主要脉络,由他自己直接出场活动表演,既塑造了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又使行文起伏跌宕、曲折多姿,从而将小说情节不断推向高潮,很有艺术魅力。运用人物线索法构设全文,要注意一点,就是要讲究笔墨的详略。如果以主要人物为线索,他(她)就处于核心地位,就可以对其尽情泼墨,其他次要人物则应点到为止,笔墨轻描淡写,重在映衬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情节的“伏笔”与“突转”//“伏笔”与“突转”是小说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元素。“突转”就是指剧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转折,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情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包括“由顺境至逆境,或由逆境至顺境”。一个故事是否精彩,取决于它是否足够地抑扬顿挫、跌宕起伏。而怎么样才能让故事跌宕起伏呢?除了文字本身的感染力、带动力,需要的就是像“抖包袱“一样的突转。当然如果转的太急,可能会生硬,起不到很好的故事效果。也可以说,突转转得好不好,归根结底,应是伏笔的功效。
伏笔,是指在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伏笔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突转”是人物命运由顺境转入逆境的转折,正是这种转折改变了人物的命运,打破了人物生活的平衡,引起了人物性格的变化。这就需要不断地铺垫场景、铺垫人物性格,然后等待最后一击(突转),促使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形成高潮。本文中情同兄弟的朋友鲍勃和吉米,二十年来,他们谁也不曾忘记过在同样的时间、地点再次见面。前文写了鲍勃对自己和朋友命运的展望和分析,通过人物对话中的层层铺垫,本以为两人为了真挚的友谊而努力能够见面,结局却发现命运把他们分别放在了法律天平的两端,而吉米最终选择履行警察的职责,情节令人回味。//分析微型小说的主题思想//因为篇幅短小,微型小说主题必须十分鲜明,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微型小说的题材不可能是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它撷取的都是生活场景中的一个小片段,是人情世态的高度浓缩。微型小说集中反映了生活中的复杂矛盾与尖锐冲突,触及生活的本质,迸发绚丽的火花。它常常是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以小事件或平常现象反映重大的或感人的主题。所以阅读微型小说时,必须由背景到情节,由情节到人物,分析、概括出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小说《中彩之夜》而言,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有: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梳理小说情节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个部分,充分理解“父亲”“母亲”“我”等几个不同人物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在对比映衬中认识他们各自的心路历程与理想追求。②联系作品典型环境的精当描写:人能主动地影响环境,人也是环境的产物。家境的贫穷困苦与父母的诚实守信是“中彩之夜”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是“我”这个人物不断成长的典型环境。③有时还须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的动机:作者通过这个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他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一个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能够确保一个家庭行稳致远的优良家风。//场景描写//场景描写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写法:着意突出主题,或明示,或暗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使作者的倾向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同时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恬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作用:场景描写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小说第5段是精彩的场面描写,突出了各色人等在短短3分钟内的不同表现,列车长的敷衍塞责、工作人员的依赖思想、乘客的惯性思维在这场闹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心理描写的方式(一)//在写作时,深入刻画人物心理,可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角色的转变更加流畅。通过人物心理委婉地表达主旨,可使读者有更深层的共鸣和对主旨的理解。心理描写包括如下几种方式:一、直接描写这是最为常见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想”字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想”字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冒号”等作为标示。如文中“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这是“我”的朋友直接道出的心声,不想“我”长大,是对“我们”友谊的珍重。二、抒情独白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如文中“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心里装着朋友的两人有着共同的心理,含蓄表达不会轻易浪费食材而辜负朋友的情谊。再如“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的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直接倾诉,“朋友”的意蕴在于通过互赠礼物和彼此祝福,以获得心灵的联系。三、梦境描绘梦境是人所思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如文中最后一段以虚写描绘出物是人非的梦境,表达了“我”对朋友的不舍、眷恋以及愧疚之情。四、心理分析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如文中在“我”上军校后,深深感慨“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此处心理分析即是主题,哲理深刻,引人深思。//心理描写的方式(二)//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心理描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就善于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以揭示人物内心:一个眼神和动作都成为传达心灵世界的媒介。小说心理描写的方式还有以下几种:五、暗示表现1.动作暗示通过恰当地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如文中“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这是内心所想在动作上的无意识体现,才有“她吓得毛骨悚然”,顺理成章。2.神态暗示一个人的神态变化往往是在特殊事态的刺激下产生的心理波动而引发的脸部表情的变化,所以它始终和人物的心理状况联系在一起。成功的神态描写,最能反映出人物内心活动、性格特点的神态。“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这种神态变化的简洁描写,将看信前后都已经绝望的安娜心灵上所受的打击,精神的全面崩溃刻画得入木三分。3.语言暗示鲁迅说:“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这里所说的“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就是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抓住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进行描写,就能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文中安娜的自言自语,两次出现“到那里去!”“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上帝,饶恕我的一切!”从这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出她的内心活动,由此更加剧了人物的悲剧性。4.感官刺激“心理学”中将人的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几类。在文学作品中只要抓住了人物瞬间的感受,任何一种感觉的描写都可以起到体现人物心理状况的作用。如文中“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此时安娜心里早有预感,表面上“撕开”的是信,但内中“撕开”的分明是她的心,这里调动触觉感官体现出她没有信心和希望而至绝望的心理。六、环境衬托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的景物描写要求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紧扣人物的心理,最好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墨,将人物的悲喜之情恰当地衬托出来。如文中第一段火车进站的环境描写,写出周围的人头攒动与喧嚣鼎沸,“人化的自然”,渗透着安娜的特定心情,心绪不宁又难于回归平静,暗示人物悲剧的命运;第六段的场面描写从侧面客观突现安娜安娜恍惚、神经质的心理状态,增添文章的悲剧氛围,引发读者思考。七、幻觉展现式这种人物心理的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的主题。如文中“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这是对安娜临死前心头幻觉的描写,黑暗破裂,欢乐呈现,体现出对幸福与欢乐的追寻的美好愿望,同时又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和黑暗。//欧享利式结尾//小小说“欧˙享利式结尾”的显著特点就是一个“巧”字。巧就巧在“出人意外,扣人心弦”,小说全篇的情节设计都是围绕着结尾处的“临去回眸”。读者以为情节东向演进,结果却西向而行,抖包袱,亮底牌,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乎情理之中。这种结尾,打破了情节发展惯用的结构手法,给人以新奇感,深化了主题,增加了容量。我们这里赏析的《月白湖荡》就是这样,“张叔叔不是什么通讯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的跳转看似突如其来,其实早有伏笔。“棒子等着小王叔叔送信来,等来的却是一个陌生人。”“小鬼子的东洋马比新四军的马更高更大,跑起来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快多了。”“棒子很高兴,看看这匹骏马,又摸摸那匹。”故事情节的意外跳转彰显了人物的思想性格,铺垫充分、针线密实的前呼后应又使故事情节的意外跳转符合人物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事理逻辑。人物个性鲜明,语言清新自然,小说可读性强。//鉴赏小说的语言//鉴赏小说的语言,一是指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二是指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修辞技巧、刻画人物技巧、遣词造句的技巧等。另外,也指赏析作品语言的色彩特点,如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的特点。技法总结: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三角度”1.从描写技巧角度判定分析:分析语言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出独特个性特征这一方面的魅力。2.从语言运用的手法角度判定分析:分析语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锤炼、句式(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与散句的运用等)特点及效果。3.从语言风格角度判定分析:分析语言的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蕴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绚丽华美等特点。//写不厌的“母题”//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有些生活哲理和思想感情是能够跨越时空而存在的。这些反复在小说中出现人类的精神现象和基本行为,被称为“母题”。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其实就是对这些母题的一种个人阐述与发挥。母题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连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它不因时间或地域的不同而变化,从而表现出某种超然的客观性。而每篇小说的主题都蕴涵着作家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显示了作家的主观倾向性。《圣诞夜的歌声》这篇小说就表现了爱,表现了亲情,它们可以超越贫富,温暖不同国籍的读者。//小小说创作中的艺术真实性//对于小小说而言,巧合和意外是常见的特点,制造巧合和意外需要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底,否则,“巧合”就成为“苟合”,就会变成虚假的编造,失去艺术的真实性。《冷脸》多处产生“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巧合与意外。冷脸之“冷”的由来,利用“传言”来写,从而印证“没人知道他的事”;冷脸是“相声杀手”,便从北京“请来”高手与冷脸对决;“自打毛猴走后,没人再敢往南门外说相声”,冷脸便奇怪地消失……看似平淡,但波澜迭生;看似离奇,却在情理之中。在这样奇妙的情节中,读者深刻领略了“冷脸”这个人物内心真实的人性美。//矛盾冲突//矛盾冲突,通俗地说就是正反两个方面都有强烈的愿望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并付诸实际的行动。矛盾冲突总是以征服对方或者被对方征服的方式达到新的平衡。小说中的矛盾冲突有四个主要的类型:情感冲突、利益冲突、性格冲突和观念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可以表现为人与人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以及人物内心的冲突。许多时候,各种不同的矛盾冲突彼此纠结,具有复杂性和变化性。《少男》一文的矛盾冲突首先表现为年龄与身份极不相称的性格冲突:河生“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却因为“父亲去世”与“母亲提议”,“户主换上了他的名字”,“有事无事蹙着眉头。在弟弟妹妹眼中,他俨然一副小父亲的样子”。其次,还有因姐姐订亲所引发的情感冲突以及姐姐将要“变成别人家的人”而引发的利益冲突。准姐夫退亲,使河生觉得这“对他们全家都是一个严重的耍弄和侮辱”,这应该算是观念冲突。此外,人物内心的情感纠结也很值得仔细玩味:河生一方面抗拒姐姐的订亲,另一方面又因“想起姐姐说的关于女同学的话,心里悄悄泛起一种从未有过的东西,有些柔软,有些滋润,还有漫无边际的忧愁……”,对家庭利益的维护与对爱情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污水处理厂扩建补充合同
- 无人驾驶技术研发招投标文件
- 人才公寓物业公司招标公告
- 信息技术意见箱管理
- 生态园林景观基础设施施工合同
- 零售设备维护
- 大型机械制造起重机施工合同
- 2025版杭州汽车租赁合同与杭州民宿租赁管理协议3篇
- 2025软件产品销售合同书
- 体育馆环境卫生工招聘合同
- 苏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学情评估模拟试卷(含答案)
- 中国传统节日《元旦节》课件
- 趣味可拓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
- TCALC 003-2023 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
- 屋面彩钢板檩条安装施工方案
- 病例讨论麻醉科PPT课件
- EBZ220A掘进机幻灯片
- 集体跳绳赛规则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运动方案设计
- 1、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自查制度(学校食堂)
- SCH系列通径壁厚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