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全解(原文+赏析+考点默写)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全解(原文+赏析+考点默写)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全解(原文+赏析+考点默写)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全解(原文+赏析+考点默写)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全解(原文+赏析+考点默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全

解(原文+赏析+考点默写)

-----------------------------------------------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全解

必背诗词

01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诗作通过对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的描写,反映了诗人怀才

不遇的苦闷、愤慨和不平,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

执着追求的精神。

2.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诗中借用了姜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

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

业的愿望。

3.《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

精神追求。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首先,在结构上,本诗采用跳跃式的结构,揭示了诗人感情的

激荡起伏、变化复杂。其次,本诗开篇就以夸张的手法领起,

极写宴会的丰盛;“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巧

用比兴手法,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同时,作者还巧用典故,引用姜尚、伊尹、宗意等历史人物的

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与苦闷,同时又执着理想的情

感。最后,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不懈追求的坚定

信念是本诗的主旋律,这是本诗浪漫笔法的重要体现。

默写考点

L诗中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的动作细

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2.诗中形象生动地描写“行路难”的句子是: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3.诗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句子是:长风

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0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

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

神。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

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

和乐观精神。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运用

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用典(闻笛赋、烂柯人)。

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

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3.诗人

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

又有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

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一句中,诗人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

而“千帆”“万木”比喻在诗人被贬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这两句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

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默写考点1.诗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句

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2.诗中蕴含哲理,

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前头万木春。

03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这首词借中秋

赏月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怀念,抒发了自己政治失意的苦闷,

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2.“高处不胜寒”

有怎样深刻的含义?这句词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

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相争、钩心斗角;没有志同

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含义。3.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

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

词句。梳理作者的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

怎样的思考。这首词开篇饮酒赏月,“明月几时有”的发问,表

现出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今夕是何年”的发问,作者

想象月宫今夕的情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回答含

蓄地流露出作者在现实中苦闷难遣,欲求解脱的情绪。“何似

在人间”则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心态。“照无眠”“何事长向别

时圆”是作者在借月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其中暗含不能和

亲人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点明这是人生和自然的规律,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豪

迈的胸襟。末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表达了词人对亲

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词人把对兄弟的

情感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乐观向上、

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默写考点1.词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

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2.词中“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是指“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0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

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说: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

台湾一定能回归祖国。4.词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课外诵读

04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鉴赏品析

1.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

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2.“月是故乡明”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是最明亮

的;明明是自己的心理感受,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不合情理,因为它极深刻地

表现了诗人微妙的心理,突出其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默写考点

L诗中似是概括叙述,实为触景生情,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

图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的句子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

雁声。

2.诗中运用对仗,抒发怀念家乡之情的千古名句是:露从今夜

白,月是故乡明。

3.诗中概括叙述兄弟分散,沉痛抒发手足情的句子是:有弟皆

分散,无家问死生。

4.诗中概述动乱后果,抒发痛惜之情的句子是: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05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

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

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鉴赏品析

1.本诗颔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颔联通过对“人去

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这些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

故宅的萧条、冷清、寂寥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

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2.诗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贬长沙之事,表达了自己无罪被

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默

写考点1.诗中写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

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的句子是: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2.诗中描写宅前徘徊,暮

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的句子是:寂寂

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胫名口.解/R后0WqGQ0由0sB电仔啰Q0®四qQ0电歹/0日电门£?电

0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

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鉴赏品

析1.赏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联写自己被

贬的原因,不卑不亢,磊落坦荡。“朝奏”而“夕贬”可见获罪之

快,“九重天”可知君心难测,“路八千”体现出路途遥远。2.颈联

借景抒情,是千古传唱的名句,请简要分析一下它好在哪里。

诗人把情感寄托在眼前的景物上,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表现出

崇高的牺牲精神。一句四顾,一句瞻前,不独系念家人,更多

的是伤怀国事。“家何在”中,有诗人的血泪;“马不前”里,流

露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的无穷感慨。苍凉的景色,雄

阔的境界,悲惨的现实,诚挚的感情,共同酿造出醇似美酒的

一联,千古传唱。默写考点1.诗中诗人陈述自己因直言进谏而

“朝奏夕贬”的句子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2.诗中表达了诗人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但还是愈老弥坚,

使人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气概的句子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

将衰朽惜残年!3.诗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句子是:至

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07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

月,人迹板桥霜。棚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

雁满回塘。鉴赏品析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脍炙人口

的名句,请做简析。晨起早行,故乡渐远,其中的艰难与愁苦

可想而知。但诗人的感情是含蓄的,他暂且不去想旅途之苦,

转而关注眼前的景物,用精炼的词语、绘画一样的技法,捕捉

到最真实的感受。纯然写景,不说辛苦愁思,而意味自在其中。

2.从全诗看,尾联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内容上,表

达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诗人才离开家

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其中凫雁来回游动,

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结构上,与首联中的

“客行悲故乡”相照应。默写考点1.诗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

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句子是: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2.诗中把早行情景写得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

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3.诗中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

景物的句子是:棚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08咸阳城东

楼[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I。溪云初起日沉

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

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鉴赏品析1.“一上高城万里

愁,,中的,,愁,,字有什么作用?愁,思乡,怀古。一个“愁”字奠定

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代“愁”的缘由,引起

下文。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颈联写城楼下近景,虚实

结合。强调过去的深宫禁苑,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

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

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默写考点1.

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

“万里”推向“千古”的句子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

汉宜秋^2.现在常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千古

名句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09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

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鉴赏品析1.“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请简单赏析。这

一联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谐音),写对爱情

的至死不渝,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2.尾联中的两个典故

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蓬山”是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

所思女子住处;“青鸟”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指

信使。第一个典故表明两人见面很难,第二个典故则是期待双

方互通音讯。默写考点1.诗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

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诗中寄托作

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句子是:相见

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3.诗中写男女离别后的担心,

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

应觉月光寒。

10行香子[北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

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

围墙,隐隐茅堂。场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鉴赏品析1.这首词以什么顺序展

开景物描写?词人笔下的景物具有哪些特点?以词人的游览

顺序展开景物描写。词人笔下的景物具有色彩明丽、生机勃发

的特点。2.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通篇用语流转自然,给人以明快之感。上阕结句写花,

下阕结句写莺、燕、蝶,画面一动一静,互相呼应,使全篇结

构匀称,回环往复,意趣盎然。诗人用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

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醉人的田园春景。默写考点1.词中描写

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兴趣正浓地信步漫游村庄,欣赏着春天

的风光,表现词人喜爱农村景色的句子是:倚东风,豪兴徜徉。

1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

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鉴赏品析1.这首词中

词人通篇言“愁”,你是如何理解词人的各种“愁”的?词中的“愁”,

有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有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还有词人怀

才不遇、报国无门之哀愁。2.下阕以“却道,天凉好个秋”,结尾,

有何作用?"却道'天凉好个秋”'生动地表现了词人遍尝辛酸之

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结尾这句形式轻佻洒脱,实则十分含

蓄,充分表达了词人之“愁”的深沉博大。默写考点1.词中表现

了作者历尽世事艰难,满腔愁苦却无从说起的复杂况味的句子

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全解

必背诗词

01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

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感。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

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

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

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

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颔联和

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

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

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

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诗人的彷徨、

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

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默写考点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

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

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

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

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02黄鹤楼[唐]崔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

萋鹦鹉洲I。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鉴赏品析1.

主题概述。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

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2.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

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黄鹤楼》前两联,均

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

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

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首联从神话传说

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

神秘莫测。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

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

迹。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

的情感。3.全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全诗以一“愁”字作

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

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意境相照应,从而以起伏辗转的文

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默写考点1.唐代诗人崔顾在《黄鹤楼》中

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

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颍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

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崔颖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

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上使人愁。4.唐代诗人崔颍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

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03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

候骑,都护在燕然。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诗作叙述了诗人出

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

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

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

露出一种豁达情怀。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的含义,

这两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

地,随风飘卷,诗人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

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的因为负

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

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

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

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

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3.《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

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

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这两句诗

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

感。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

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

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

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最后,这两

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

引人想象。“直”“圆”二字的“锤炼”之处就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

富有视觉感;其自然之处,在于符合塞外现实的情境。“烽烟”

多用狼烟,有轻直、聚集的特点,是“孤烟”,不会相互纠缠,

故在无风的时候,能够“直”冲云天;苍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

即将没入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这也符合我们日常观察落日

的视觉感受。“自然”之处还在于,这两句诗所写的独特景象,

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外很自然地就会捕捉到的。默

写考点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

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采用对比手法,点明时

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

雁入胡天。

2.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

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王维在《使

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

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

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5.征蓬出汉塞,归

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

郁心情。6.由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

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

城闭”。7.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

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8.《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

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

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9.《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

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0日Q浮々0方0所/4口Q&V与0于6Q华〃4伊◎夕/0。电夕d电

04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

乡水,万里送行舟。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此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抒

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无限眷恋的真挚感

情。2.细读诗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

视角的转换,体会诗人心境的变化。诗人乘舟东下,随着船只

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颔联以移动的视

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

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向着广阔

的原野奔腾而去。山岭本是静止的事物,却如影随形,竟至于

消失,这里作者化静为动,使景物富于动态;江水本在河道中

奔涌,却仿佛流入辽远无际的荒原,显得视野辽阔,境界高远。

颈联则以静止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

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明月映入水中,如同

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的澄净明澈。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

黄昏时的景象,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这两

联的景物,或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景色优美,

正是作者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表现出作

者远游异乡、闯荡世界的兴奋心情。但随着离乡越来越远,对

故乡的思念之情就越来越浓,最后一联则转入思乡之情的抒发。

默写考点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

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

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李白在《渡荆门

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旦

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

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5.《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

漫(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

色彩或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旦

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05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

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

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鉴赏品析L

主题概述。诗作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

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之情。2.赏析颔联中

“争”“啄”两个字的妙处。这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细致传神地

刻画出了一幅早莺争着飞向朝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

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3.同是春天,初春、仲春、

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

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钱塘湖春行》一诗围绕初春来写,

描绘了西湖明媚的春光。很多词语都能看出初春景象来,如“早

莺”“新燕”自不必说,“几处”说明早莺尚少;“争暖树”说明是乍

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

尚未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儿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

“浅草才能没马蹄”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默写考点1.抓住

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几处

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

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4.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

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燕啄春泥。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

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6.(通

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

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7.写出诗人观景的处

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Z?QPZ?Q方口口“0Oo'夕Q05/G仔0a夕004夕夕0

06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

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鉴赏品析1.

主题概述。诗作描写诗人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明

诗人避开尘世的喧嚣后,在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获得了自由

和恬静的心境。2.诗作中“心远”一词应当如何理解?该词统摄

全诗,不仅对前三句进行了总结性的说明,而且开辟了后面几

句诗的境界,正因为“心远”,无世间事物缠身,所以诗人能够

在东篱下悠然采菊,于闲暇中望山,欣赏群鸟在夕阳中还巢的

美丽景色。大自然的和谐,倦鸟还林的情景,给诗人以感触。

诗人能够陶醉其中,是因为他的心灵超脱尘俗,融于自然。3.

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

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

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

的想法。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

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

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

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

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默写考点1.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

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

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回

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现了

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

篱下,悠悠见南山。4.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明作者

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WQ5.《饮酒(其五)》中与“可意会,不可言传”(表现

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意境相似的句子是:此中有真

意,欲辨已忘言。6.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

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

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7.表明诗人摆

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

无车马喧。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

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

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07春望[唐]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阳春三月所看到的沦陷中的

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思亲的思想感

情。2.试赏析千古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前句写花,

写所见,是感伤国事;后句写鸟,写所闻,是感伤家事。花鸟

本是赏心悦目、无限美好的事物,诗人却观花落泪,闻鸟惊心,

以乐景衬哀情,突出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的深沉。3.诗作主要

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情景交融。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

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

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

书”、搔“白头”),情中有景。诗中的景物有声有色,构成了有

纵深感的多维艺术空间。这空间是诗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景物

融合的具体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默写考点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

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

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

泪,恨别鸟惊心。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

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诗

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5.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

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感时花施泪,恨别鸟惊心。6.杜

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

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

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7.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

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

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

不胜簪。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

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感时花施泪,恨别鸟惊心”o

/90aQ@Q夕夕0P0。夕号日电华〃Q步夕03夕。wg夕夕Q

08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

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鉴赏品析1.

主题概述。这首诗歌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极力描绘悲壮惨烈的战

斗场面,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

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2.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

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

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

呈现的画面。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

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

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

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3,结合本诗具体说说作者

是如何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的。一般说来,

描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色彩浓艳的词语,而李贺的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黑色、金色、胭脂色和紫

色等,不仅鲜明,而且浓艳,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

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

以色感人,而不只是勾勒轮廓。默写考点1.诗中写战云笼罩,

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

摧,甲光向日金鳞开。3.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

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

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4.抒发誓死报

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5.“鱼

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

壮美。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

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

《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09赤壁

[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这首咏史诗借对赤壁

之战的评述,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苦

闷,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

报国无门的郁闷。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

些认识?作者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

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一、无从施展的无奈。

3.“以小见大”是《赤壁》这首诗主要的写作特点,诗中是如何

具体表现出来的?诗人由一支小小的、沉埋于泥沙中的“折戟”

想到了历史往事,想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及当时

风云人物,可谓想象力丰富,含蓄而别致。“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句尤其精妙,诗人没有正面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

吴国灭亡的局面,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以

小见大。这种写法很能发人深省,既有情味,又有韵味。默写

考点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

前朝。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

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

响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在《赤壁》

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东风

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

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

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

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

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6.杜牧的《赤壁》一诗中,

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作者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

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

深锁二乔。7.《赤壁》中表现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抒发奇想,

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的两句诗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

深锁二乔。

/00Q班々Q份电40Q国射◎白电P/Q◎电⑷q0&0步启00电信*/电

10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

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这首词记述了梦中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

答,暗含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表达了词人对理想境界的

追求和向往。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

识?作者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

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3.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蓬舟吹取三山去”?这一句反映出词

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她在社会现实中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又没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所以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缥缈的仙境,

梦想有机会乘风而起,到那没有纷争、远离尘世的地方去。默

写考点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

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

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3.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

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

和、关心民瘦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

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4.

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用路途遥远

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

痛苦感受。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

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

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6.词中

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

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

舟吹取三山去。□课外诵读11庭中有奇树《古诗

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鉴赏品析1.从全诗看“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有什么作用?卒章显志,点名诗旨;升华情感,

令人回味。2.体味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

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

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默写考点1.《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

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2.《庭

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现对远行人的

思念的诗句是: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3.《庭中有奇树》

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4.《庭中有奇树》中表达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

宽慰,点明全诗主题的句子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2龟虽寿[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媵蛇乘雾,终为土

灰。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鉴赏

品析1.诗的开篇写“神龟”“腾蛇”有什么作用?诗人以“神龟”“腾

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

规律。2,赏析“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两句笔力遒劲,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表现了曹

操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以及统一天下的抱负和雄心。现常用来

表示一个人虽然年纪大,却胸怀大志,意欲有所作为,因而能

够激起有识之士的感慨和共鸣。默写考点1.作者用比喻的方法,

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

(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媵蛇乘雾,终为土灰。2.曹操的《龟虽寿》:最能

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

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3.《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

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4.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

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诗

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召0g海启鸟60少一◎0Q用城。门口用/Q0电⑷力0炉0朝0日d电

13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

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

寒?松柏有本性。鉴赏品析1.诗作颔联连用两个“一何”,各突

出了风声和松枝的什么特点?第一个“一何”突出了谷中风的迅

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2.这是一首咏物

诗,标题却是“赠从弟”,有何用意?本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

赞扬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

现诗人坚贞自守的品格,也有对堂弟的劝勉之意。默写考点1.

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描

写风狂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2.与陈毅诗

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风

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3.《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

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4.诗中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坚贞志节的诗句:冰

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5.《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

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主旨

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6.《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

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松

柏有本性。口14梁甫行[三国魏]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

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鉴赏品析1.诗作主要运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歌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

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残破荒凉的

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2.“柴门何萧条,狐

兔翔我宇。”这两句在是各种有什么作用?这两句环境描写衬

托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他们的恐惧与凄楚,承接前

文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感慨,深化了主题。默写考点1.《梁

甫行》一诗中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的句子是:八方各

异气,千里殊风雨。2.《梁甫行》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

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的句子:剧哉边海

民,寄身于草野。3.《梁甫行》写出了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

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4.《梁

甫行》中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

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的句子:柴门何萧条,狐

兔翔我宇。U15浣溪沙[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

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鉴赏品析1.这首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

么内容?上阕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易逝;下

阕写落花、归雁,抒发伤春怀人之情。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

来”是伤别。该句景物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景中寓情,赋中有

比,含蓄地抒发了伤别怀旧之情。默写考点1.晏殊的《浣溪沙》

中,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

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

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

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

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

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抒发惜春伤时之情并给人以哲理性

启迪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5.晏殊

《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

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

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追忆难忘欢聚,感

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7.

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小园香径独徘徊。8.时光流逝,不

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

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表示慨叹。016,采桑子[宋]欧阳

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鉴

赏品析1.这首词上阕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

景?出现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描绘了一

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图。2.词的

下阕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词人什

么感情?动静结合的手法。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

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

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

“动”,而西湖愈显幽静。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

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默写考点1.从视觉和听

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绿水逶

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

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3.把

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无风水面

琉璃滑。17相见欢[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

泪过扬州。鉴赏品析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

是对朝廷苟且偷安,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2.赏析词的下阕。

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

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

也是无望的感叹。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

的泪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默写考点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

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

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3.朱敦

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

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

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口18如梦令

[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

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鉴赏品析1.试赏析“惊

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船行速度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

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小词仅用三十余字就讲述了一个如此曲折的“故事”,洋溢

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默写考点1.《如梦令》中景色迷人,

乐不思“宿”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

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上翠绿

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

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

入藕花深处。4.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

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全解

必背诗词

01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鉴赏品析

1.主题概述。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

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

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

此句是写观沧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