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描述,最合理的是()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D.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详解】A、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B、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任意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错误;C、形态、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有可能是复制来的两条染色体,C错误;D、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肯定是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D。2.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哪一时期的细胞,可能不含X染色体()A.受精卵 B.精细胞 C.极体 D.卵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为XY。【详解】A、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为XX或XY,A不符合题意;B、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X或Y,B符合题意;C、极体分为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极体的染色体组为XX或X,C不符合题意;D、卵细胞的染色体组为X,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图,虚线表示赤道面,其中建构错误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B、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粒)分裂,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B正确;C、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D、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同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不存该种情况,D错误。故选D。4.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A.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交换B.一个极体形成两个极体C.细胞质均等分裂,产生四个卵细胞D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答案】C【解析】【分析】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姐妹单体的分离。【详解】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交换,A不符合题意;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一个极体(第一极体)分裂形成两个极体(第二极体),B不符合题意;C、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都不均等分裂,只产生1个卵细胞,同时产生3个极体,C符合题意;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D不符合题意。故选C。5.下面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卵中的全部DNA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配子多样性的主要原因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详解】A、受精卵中的核DNA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细胞质DNA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配子多样性的主要原因,B正确;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D、受精卵(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对于维持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A。6.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身高与体重 B.棉花的细绒与长绒C.猫的白毛与蓝眼 D.兔的长毛与短毛【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同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详解】A、人的身高和体重不是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棉花的细绒与长绒不是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猫的白毛与蓝眼不是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兔的长毛与短毛是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7.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纯合子和杂合子杂交后代也会出现纯合子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基因型不相同的生物,表型可能相同D.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型可能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1、表现型是生物的性状表现,基因型是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一般来说杂种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详解】A、纯合了和杂合子的杂交后代也会出现纯合子,如AA和Aa杂交后代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A正确;B、隐性性状是指杂种子一代未表现出的性状,即在显性纯合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B错误;C、基因型不相同的生物,表型可能相同,例如:AA和Aa个体的基因型不同,但表型相同,C正确;D、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型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B。8.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体内某个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发生的变化。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和发生交叉互换后,该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的精细胞分别有()A.2种、4种 B.2种、2种 C.4种、4种 D.4种、2种【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往往彼此缠绕发生交叉互换,交叉互换使得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进而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没有交叉互换的情况下,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两种类型的四个精细胞,分别是AB、AB、ab、ab;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以形成四种类型的四个精细胞,分别是AB、Ab、aB、ab。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孟德尔在研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内容不属于假说的是()A.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B.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既不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由于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所以F1测交后代的数量比为1:1【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据此提出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假说,其内容为: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详解】A、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之一,与题意不符,A错误;B、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且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既不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属于假说内容,与题意不符,B错误;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属于假说的内容之一,与题意不符,C错误;D、由于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所以F1测交后代的数量比为1∶1,属于演绎推理过程,不属于假说,D正确。故选D。【点睛】10.豌豆是两性花,自然条件下自花传粉。现有一批豌豆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4。将这批种子播种后自然生长,结实率相同,子代中AA∶Aa∶aa的比例是()A.4∶4∶1 B.3∶2∶1C.2∶2∶1 D.7∶6∶1【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所以AA的个体后代都是AA,Aa的个体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A:Aa=1:4,AA占1/5,Aa占4/5,豌豆自然状态下通过自花传粉繁殖,子代AA占1/5+4/5╳1/4=2/5,Aa=4/5╳1/2=2/5,aa=4/5╳1/4=1/5,所以AA:Aa:aa=2:2:1。故选C。11.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四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A.1/4 B.1/8 C.1/16 D.0【答案】C【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详解】杂交的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可以分解成Aa×AA、Bb×Bb、Cc×CC、Dd×dd四个分离定律问题。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2×1/2×1/2×1/2=1/16。故选C。12.水稻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抗病(E)对感病(e)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HhEe的水稻与“某水稻”杂交,子代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感病=3:3:1:1,则“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HhEe B.hhEe C.hhEE D.hhee【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高秆和矮秆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高秆:矮秆=1:1,说明亲本为测交类型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Hh×hh;抗病与感病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中抗病:感病=3:1,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Ee,综合以上可知,亲本水稻的基因型是HhEe×hhEe,故B正确。【点睛】本题关键能运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再选出正确的答案。13.已知某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周围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这株玉米的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答案】C【解析】【分析】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然条件下可自交,也可杂交。若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不管自交还是杂交,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均只产生AB一种配子。【详解】A、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自然条件下可自交,也可杂交。若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不管自交还是杂交,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均只产生AB一种配子,AABB×AABB→AABB,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AABB的基因型,A正确;B、AABB×AAbb→AABb,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AABb的基因型,B正确;C、由于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是AB,所以后代的基因型中肯定会出现A和B的基因,后代不会有aaBb的个体,C错误;D、AABB×aabb→AaBb,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AaBb的基因型,D正确。故选C。14.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去除父本的雌蕊B.两者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均属于假说演绎法C.前者遵循分离定律,后者不遵循D.两者均能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A、前者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去除母本的雄蕊,不需要去除父本的雌蕊,A错误;B、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均属于假说—演绎法,B正确;C、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都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D、孟德尔时期,未提出基因一词的概念,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不能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B。15.果蝇的灰身基因对黑身基因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基因对白眼基因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纯合黑身红眼雌蝇与一只纯合灰身白眼雄蝇杂交得F1,F1再自由交配得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2中会产生白眼雌蝇B.F1中无论雌雄都是灰身红眼C.F2中雄蝇的红眼基因都来自F1的父方D.F1中雌蝇都是灰身红眼,雄蝇都是灰身白眼【答案】B【解析】【分析】伴性遗传概念: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和性别相关联,叫做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也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详解】A、假设体色由A/a控制,眼色由B/b控制,一只纯合黑身红眼雌蝇(aaXBXB)与一只纯合灰身白眼雄蝇(AAXbY)杂交,F1是AaXBXb、AaXBY,再自由交配,由于没有aXb的雄配子,F2中不产生白眼雌蝇,A错误;BD、F1是AaXBXb、AaXBY,都是灰身红眼,B正确,D错误;C、F2中雄蝇的红眼基因都来自F1的母方,C错误。故选B。16.如图表示果蝇的部分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在某条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果蝇的基因全部位于8条染色体上B.图中白眼基因与朱红眼基因是等位基因C.精细胞中一般不可能同时存在白眼基因与朱红眼基因D.红宝石眼基因在细胞中可能存在4个【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这些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均为非等位基因。【详解】A、果蝇的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果蝇的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此外在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基因,A错误;B、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图中白眼基因与朱红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是非等位基因,B错误;C、白眼基因与朱红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因此精细胞中可能同时存在白眼基因与朱红眼基因,C错误;D、红宝石眼基因在体细胞中可能存在4个,如红宝石眼纯合子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时含有4个红宝石眼基因,D正确。故选D。17.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婚配,其女儿正常B.男性患者与正常女子婚配,其女儿均正常C.女性患者与正常男子婚配,儿子都正常,女儿都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的致病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患者多余男患者;连续遗传;“男病母女病,女正父子正”【详解】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以男患者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都是患者,A错误;B、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患者必定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女儿,因此其女儿都是患者,B错误;C、女性患者与正常男子婚配,若女患者是纯合子,其子女都是患者;若女患者是杂合子,其子女50%正常,50%患病,C错误;D、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人群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致病基因,D正确。故选D。18.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子代中雌蝇为红眼,雄蝇为白眼,但偶尔出现极少数例外子代。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如下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B.亲代白眼雌蝇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C.具有Y染色体的果蝇不一定发育成雄性D.例外子代的出现源于母本减数分裂异常【答案】B【解析】【分析】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2、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详解】A、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子代中雌蝇为红眼,雄蝇为白眼,可判断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A正确;B、白眼为隐性,因此正常情况下亲代白眼雌蝇只能产生1种类型的配子,B错误;C、由图可知,XXY的个体为雌性,具有Y染色体的果蝇不一定发育成雄性,C正确;D、例外子代的出现是源于母本减数分裂异常,出现了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或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D正确。故选B。19.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是均和性别决定有关,如红绿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等;并且生殖细胞中并不是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细胞新陈代谢必需的酶的基因在每个细胞中均得到表达。
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3、X和Y为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也就是说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详解】A、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A错误。
B、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
C、不同的细胞里面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生殖细胞也是活细胞,具备正常的生理活动,与此相关的基因也需表达,并不是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C错误。
D、X和Y为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也就是说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D错误。
故选B。20.下图是甲、乙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甲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这两个家庭之间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孩子是A.1和3 B.2和3C.1和4 D.2和4【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母亲色盲XbXb,父亲正常XBY,这样的家庭,不可能出生色盲女儿,据此答题。【详解】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甲家庭的父亲的X染色体上有正常的显性基因,并能将其传给女儿,所以甲家庭不会有色盲女儿,那么2不是甲家庭的孩子;虽然单独分析乙家庭,3、4、5都可能是他们的子女,但其中的3和5不可能是甲家庭的孩子。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子代的患病情况,对伴X隐性遗传特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1.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同属于RNA病毒,都可以使烟草患病。将TMV的RNA和HRV的蛋白质外壳混合后感染烟草叶片,使烟草患病,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能检测到TMV的RNA和蛋白质B.能检测到HRV的RNA和蛋白质C.能检测到TMV的RNA和HRV的蛋白质D.能检测到HRV的RNA和TMV的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决定RNA病毒的遗传性状。蛋白质不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不能决定RNA病毒的遗传性状。【详解】将TMV的RNA和HRV的蛋白质外壳混合后感染烟草叶片,使烟草患病。由于RNA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感染烟草时,RNA进入烟草细胞,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面,故由于RNA来自TMV,因此能检测到TMV的RNA和蛋白质,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若一个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0.2,则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分别是()A.0.2和0.2 B.5和5 C.5和1 D.0.2和1【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所以一条链中(A+G)/(T+C)=0.2,则其互补链中(T+C)/(A+G)=0.2,整个DNA分子中(A+G)/(T+C)=1。【详解】根据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A和T配对,C和G配对)可知,碱基数目A=T,C=G,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值为0.2,则其互补链中(T+C)/(A+G)=0.2,故互补链中该比值与原链呈倒数关系,即该比值为5,在整个DNA分子中是1,ABD错误,C正确。故选C23.下图是“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锥形瓶内的培养液中有含32P的物质,以便用32P标记噬菌体B.离心前搅拌②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C.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以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留在外面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答案】B【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本实验是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因此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会侵入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增殖,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不能用放射性标记的含32P的物质,A错误;B、过程②为搅拌,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B正确;C、若只有沉淀物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证明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不能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留在外面,C错误;D、若实验中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或培养时间过长,造成部分大肠杆菌裂解,含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释放后在上清液中,D错误。故选B。24.DNA复制保证了亲子代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得到的2条子代DNA链的序列是相同的B.1个DNA分子复制1次产生4个DNA分子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D.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链【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分子的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DNA分子的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详解】A、复制得到的2条子代DNA链的序列是互补的,A错误;B、1个DNA分子复制1次产生2个DNA分子,B错误;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C正确;D、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链,D错误。故选C。25.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B.查哥夫发现了DNA中嘌呤含量与嘧啶含量相等C.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平行关系,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答案】D【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对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分析,推断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对果蝇眼色性状实验研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孟德尔在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中,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学统计分析,A正确;B、查哥夫发现的DNA中嘌呤(A+G)含量与嘧啶(T+C)含量相等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提供依据,B正确;C、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对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分析,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平行关系,推断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D错误。故选D。26.下列关于DNA、染色体、基因的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A.复制后每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B.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C.三者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D.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成对存在【答案】C【解析】【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每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这样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A正确;B、每条染色体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但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据此可推测,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B正确;C、基因和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基本结构单位除了脱氧核苷酸之外,还有氨基酸,C错误;D、基因在每个DNA分子上成单存在,在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成对存在,D正确。故选C。27.下列关于真核生物中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B.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基因与生物体性状遗传无关D.基因不可能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答案】B【解析】【分析】1、绝大多数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属于DNA的一个片段;2、基因通过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详解】A、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也可能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A错误;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绝大多数是DNA,少数为RNA,B正确;C、基因通过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故基因可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遗传,C错误;
D、RNA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RNA片段,D错误。故选B。28.某种小鼠的毛色受A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等位基因控制,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已知基因型为AYAY的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AY、A、a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B.基因型为AYa和Aa的个体杂交,F1有2种表型C.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F1可同时出现鼠色与黑色个体D.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杂交,F1出现鼠色个体的概率为1/2【答案】D【解析】【分析】复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相对应的位置上存在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题意分析,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AYAY胚胎致死,因此小鼠的基因型及对应毛色表型有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Aa(鼠色)、aa(黑色)。【详解】A、基因AY、A、a为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的位置上,A错误;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有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aa(黑色),即有3种表现型,B错误;C、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黑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a(黑色),则不会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C错误;D、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其比例为1:1或AYA(黄色)、Aa(鼠色),其比例为1:1,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且鼠色个体的概率为1/2,D正确。故选D。29.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A.去掉DNA片段,研究其表现型的效应B.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现型的效应C.设法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DNA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答案】C【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30.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如图),向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含有两种细菌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试管中加入的是S型细菌的DNA,而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试管中有S型细菌和R型细菌两种细菌,A正确;B、试管中加入的是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DNA酶将DNA水解,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试管中不会出现S型细菌,只有R型细菌一种,B错误;C、试管中加入的是蛋白质,而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因此试管中不会出现S型细菌,只有R型细菌一种,C错误;D、试管中加入的是多糖,而多糖不是转化因子,因此试管中不会出现S型细菌,只有R型细菌一种,D错误。故选A。31.有关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每次抓取前都要将小桶内的彩球摇匀C.每次抓取的彩球不能放回原桶中再进行下一次抓取D.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数量不一定要完全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B、每次抓取前都要将小桶内的彩球摇匀,保证每个小球被抓取的概率相等,B正确;C、每次抓取的彩球要放回原桶中,摇匀后再进行下一次抓取,保证每个小球被抓取的概率相等,C错误;D、由于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故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数量不一定要完全相等,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模拟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注意实验过程中相关操作的细节,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32.DNA指纹技术在案件侦破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从案发现场提取DNA样品,可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其中的生物学原理是()A.不同人体内的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B.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碱基种类不同C.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五碳糖种类不同D.不同人体内的DNA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详解】A、不同人体内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细胞质中,A错误;B、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碱基相同都是A、T、C、G,B错误;C、不同人体内的DNA所含的五碳糖相同,均为脱氧核糖,C错误;D、DNA指纹根据人与人之间的遗传信息不同,遗传信息储藏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也就是所含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故选D。33.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B.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C.分离定律也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D.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答案】B【解析】【分析】分离定律是对一对相对性状适用,自由组合定律是对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适用的。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无论多少对相对独立的性状在一起遗传,再怎么组合都会先遵循分离定律。【详解】A、根据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A正确;B、基因的分离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C、自由组合定律中,其中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所以可以利用分离定律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C正确;D、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B。【点睛】34.以DNA分子的一条链5′-…-A-T-C-…-3′为模板,经复制后的子链是()A.5′-…-G-A-T-…-3′ B.5′-…-T-A-G-…-3′C.5′-…-A-T-C-…-3′ D.5′-…-T-A-C-…-3′【答案】A【解析】【分析】1、DNA分子是两条链,两条链之间是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即A−T、G−C。2、DNA分子是两条链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详解】DNA分子复制时,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G与C),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且合成的子链与母链的方向是相反的,因此经复制后的子链是5′-…-G-A-T-…-3′,A正确。故选A。
35.下图①~⑤是用某种方法在显微镜(不用染色)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A.图中细胞分裂顺序为①→③→②→⑤→④B.图①细胞内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C.图③细胞同源染色体之间可能互换D.图④⑤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示是在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其中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细胞分裂时序排序为①→③→②→⑤→④,A正确;B、图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导致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③),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互换而发生重组,C正确;D、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⑤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36.番茄的圆果与长果是一对相对性状,科研人员用番茄的圆果植株与长果植株进行杂交,杂交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合亲本子代表现型长果(株)圆果(株)①长果(♀)×圆果1(♂)0845②圆果1(♀)×长果(♂)0838③圆果2(♀)×圆果2(♂)213641(1)由组合______均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是显性性状。(2)第①组的子代与长果植株杂交称为______,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这一杂交可检验______。(3)若组合②的子代与组合③的子代中圆果植株杂交,子代中长果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答案】(1)①.①②③②.圆果(2)①.测交②.长果:圆果=1:1③.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或F1的基因型或F1是否为杂合子(3)1/6【解析】【分析】分析表格:番茄的圆果与长果是一对相对性状(设控制为基因B与b)。根据组合①②,长果(♀)×圆果1(♂)→后代全是圆果,圆果1(♀)×长果(♂)→后代全是圆果,组合①②为正反交,子代的表型一致,圆果为显性性状,长果为隐性性状。组合①长果(♀)、圆果1(♂)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BB;组合②圆果1(♀)、长果(♂)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bb;根据组合③,圆果2(♀)×圆果2(♂)→长果:圆果=1:3,说明圆果是显性性状,长果是隐性性状;组合③圆果2(♀)、圆果2(♂)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小问1详解】根据组合①②,长果(♀)×圆果1(♂)→后代全是圆果,圆果1(♀)×长果(♂)→后代全是圆果,说明圆果为显性性状,长果为隐性性状;根据组合③,圆果2(♀)×圆果2(♂)→长果:圆果=1:3,说明圆果是显性性状,长果是隐性性状,由组合①②③均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圆果是显性性状。【小问2详解】番茄的圆果与长果是一对相对性状(设控制为基因B与b),组合①长果(♀)、圆果1(♂)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子代的基因型为Bb,第①组的子代(Bb)与长果植株(bb)杂交称为测交,Bb×bb→Bb:bb=1:1,长果:圆果=1:1,测交可检验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或F1的基因型或F1是否为杂合子。【小问3详解】组合②圆果1(♀)、长果(♂)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组合②的子代的基因型为Bb;组合③圆果2(♀)、圆果2(♂)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组合③的子代圆果植株的基因型为2/3Bb,1/3BB,子代中长果植株(bb)所占的比例是2/3×1/4=1/6。37.下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2n=4)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图2中①~④表示该动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b、c分别表示某时期一个细胞中三种物质或结构的相对数量。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丙处于______分裂______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填序号)。(2)图1中的丁对应图2中的______(填序号)时期,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3)该动物体内进行正常的细胞分裂,染色体数目最多为______。【答案】(1)①.减数第一次②.后③.丁(2)①.③②.次级精母细胞(3)8【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乙为有丝分裂后期,甲为细胞分裂间期,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2中的①、④中c为0,所以c为染色单体;②中a:b=2:1,说明a是DNA,b是染色体。【小问1详解】图1中的丙,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细胞两级,因此处于减数第一次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丁。【小问2详解】图1中的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对应图2中的③。根据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均等分裂,故该动物为雄性,因此丁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小问3详解】该动物体内进行正常的细胞分裂,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应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乙图,为8条。38.某DNA分子由1000个碱基组成,且两条链均被15N标记,其中一条链上的G+C所占的比例为40%。如图表示该DNA分子的部分片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①②③共同构成的物质的中文名称是______。(2)洋葱根尖细胞能发生DNA复制的场所有______。DNA复制过程中,能使碱基之间的化学键断裂的酶是______,复制时是以DNA分子的______条链为模板进行的。(3)将该DNA分子置于不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三代,第三代中被15N标记的DNA分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该复制过程共需要消耗游离的④的数量为______个。【答案】(1)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①.细胞核、线粒体②.解旋酶③.两(3)①.1/4②.1400【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鸟嘌呤,④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小问1详解】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鸟嘌呤,由①②③共同构成的物质的中文名称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小问2详解】洋葱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其细胞内能进行DNA复制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DNA复制过程中,破坏碱基之间的氢键所用的酶是解旋酶;DNA复制时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该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标记,复制三代后,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个,不含15N的DNA分子有6个,因此被l5N标记的DNA分子所占的比例是2/8=1/4;该DNA的一条链上的G+C所占的比例为40%,因为两条链的G和C配对,则整个DNA的G+C所占的比例也为40%,该DNA分子含有G的数量为1000×40%÷2=200个,复制三代,需要消耗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二手住宅自助买卖合同
- 橱柜企业生产设备融资租赁二零一四年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二手房买卖定金给付合同
- 2024年度电梯故障预警与维修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昌平区企业扶持与发展合同
- 船用设备及配件买卖合同(04版)
- 二零二四年度科技成果转化合同
- 2024电商与快递企业合作共赢框架协议3篇
- 二零二四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合同(标的知识产权保护)
- 医院廉洁购销合同
- 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五个专题作业
- GB/T 43247-2023遗体收殓运输卫生技术规范
- 2022年贵州公安厅事业单位笔试试题及答案
- 图书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 《广东省数据资产合规登记规则(试行)》(征求意见稿)
- 吻合器的原理、种类及操作
- 手术室运用PDCA循环提高手术送检标本规范率PDCA成果汇报
-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分水果
- 大众朗逸2011款说明书
- 2.1 流程的探析 课件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 电泳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