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材之困:国学应该学什么_第1页
国学教材之困:国学应该学什么_第2页
国学教材之困:国学应该学什么_第3页
国学教材之困:国学应该学什么_第4页
国学教材之困:国学应该学什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教材之困:国学应该学什么?摘要:3月中旬,北京某公立小学的一位家长向学校发出公开信,请求校方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背诵《弟子规》,并提出“我的孩子应该有不背《弟子规》的权利”。事件迅速发酵,引发学界和教育界的持续讨论。近年来,从官方到民间,对国学教育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各种“读经”活动从幼儿园到大学乃至企业中流行开来,出版机构使出浑身解数编著各种国学教材,诚可谓对过去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一种拨乱反正。一直以来,国人崇尚对传统文化进行“精华”与“糟粕”的两分法,究竟哪些内容能登入现代教育的大雅之堂,哪些内容应该弃之如敝屣,需要教育家和学者们的火眼金睛去筛选。然而一本《弟子规》即可引发如此广泛的争议,遑论在五千年的典籍中大浪淘沙。次圆桌讨论,收集各方意见,希望能为教育主事者和实践者提供某些参考。《弟子规》并非文化垃圾徐梓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很多人对《弟子规》非常推崇,过去称它是“开蒙养正之最上乘”姑且不论,现在也有人说它是“圣学的骨干”,是传统文化的根本。很多地方在实施国学教育时,往往从教授《弟子规》开始。坦率地说,在众多传统的蒙书中,我并不喜欢《弟子规》。但是,对于一些人无底线地贬斥《弟子规》,直斥《弟子规》是文不过是闹剧、笑剧和悲剧,我也很不赞同。践行。这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很多人对《弟子规》的批评,着眼的是后一种意义。我们甚至可以说,它不仅有普时性,而且具有普世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轻诺,进退如此等等,无论是古代君子,还是现代公民,都有必要据此做,依此行。即便我“勿”字,这对于养成学生批判的精神、质疑的习性、任何时候都独立自主用运自己理性,的确无益。制作用。但正如美国爱家协会主席杜布森博士所说,“没有堤岸的河流,不过是一片沼泽。”河流是需要有堤岸去约束的,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需要规范和引导,而不能完全放任,这也是“教育”二字的应有之意。朗上口,听起来铿锵悦耳,孩子们喜闻乐道。国学训导与自主精神不冲突郭齐勇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博导讲“蒙以养正”或“正蒙”,即开蒙的时候一定要端正。这是说,由有德的家长与老其中,脍炙人口、传之久远的蒙学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幼学琼林》等,还有一些家训、家书等读物,都是“正蒙”的好教材。“四书”及其他典籍中都有不少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教育我们如何立志有恒,如何做一个对民族、对人类有用的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它在教育富家子弟要有家庭责任感,现过去一些有名的自然科学家,如华罗庚先生、李国平先生也都善诗词书法,分重大。“顺民传统经典已相对定型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孔家店”“四旧”,欲将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我们吃过这种亏,现在对传统文化重新重视,在基础教育中增加更多内容,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是很有必要的。“国学”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被清楚界定的词,“国”既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国学”更准确的说法是“优秀传统文化”。但应注意的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不是让每个人都按古人的方式做人做事,而是培养一个有“根”的现代人。对《弟子规》等教材的争论由来已久,过去就有人提出改造经典,写出《新十三经》《新弟子规》,但总体上都不成功,不被大众接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作为有数百年沉淀的传统教材,要对它们重理解,将其作为行为参照,指出其是非利弊。实际上,传统文化经典是相对定型的,从四书、五经,到七经、九经、十三经,经典在被不断筛选定型,总体来说,没有太多新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灵活教学,注重理解,目标是筑牢现代人的根基。幼儿园阶段不应有教材幼儿园的孩子不处于知识学习的过程他们应该以游戏为主,可以在游戏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一旦灌输,容易僵化,如果作为知识去教孩子就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但在中小学生阶段对传统文化有一定量的诵读是必要的即便当时不一定能理解其内涵但到了一定的人生境遇或许就能理解。最典型的例子是孔子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只有到了相应年龄才能理解那时候就会觉得孔子说的话是经典。切勿错将糟粕当精华王立华全国百佳幼儿园园长、儿童教育专家“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典型的“超前教育”,这些枯燥、艰涩、沉闷、不知所云的文字,不但不是在以《弟子规》为例,它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语言形式属文言文,从儿童心理学而言,幼小儿童很难接受。幼儿期应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抽象文字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而《弟子规》的行文方式晦涩难解、枯燥抽《弟子规》全文1080字,用了43个“勿”字,这种教训、诫条式的口吻,与孔子“”的乐学原则相反。它宣扬的是成人“反面教材”存在明显的硬伤,我最担心的是一些教师和家长把糟粕当精华,灌输给孩子。中国人应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但不要把眼光只局限在上述传统读物上,有人说,孩子读经不需要理解,只要背诵就好,长大了他自然会明白。实际上,不求甚解、鹦鹉学舌的结果,通常是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后又迅速遗忘,白白国学教育的评估尤为重要祝安顺中华书局副编审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主任实际上,对于《弟子规》之类的少儿读本,不是强调要恪守它的所有行为方“是一种浓浓的感恩之情。来推崇,这可能是它成为众矢之的的一个原因。呛。个问题:首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其次,谁来教,是语文老师、德育老师还是历史老师?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学中,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再次,是怎么教的问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是如何评估教学质量。开展经典诵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