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防制基础-寄生虫病基础(牛病防制技术)_第1页
牛病防制基础-寄生虫病基础(牛病防制技术)_第2页
牛病防制基础-寄生虫病基础(牛病防制技术)_第3页
牛病防制基础-寄生虫病基础(牛病防制技术)_第4页
牛病防制基础-寄生虫病基础(牛病防制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牛羊寄生虫病基础知识寄生虫病中的基本概念1.寄生虫

寄生是自然界中某些生物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是生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类型。两种生物(动物)长期或暂时的结合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通过这种生活方式获得了利益(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同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生活方式就是寄生生活,简称寄生。获得利益的那种动物称为寄生虫,或者说营寄生生活的动物就是寄生虫。2.宿主在构成寄生生活方式的两种动物中,受到损害的那种动物被称为宿主。(1)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繁殖阶段所寄生的那个动物就是该种寄生虫的终末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所寄生的那个动物就是该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2)贮藏宿主有些寄生虫的虫卵或幼虫进入某种动物体内后,能在其体内保存生命力和对原宿主的感染力,但不能继续发育和繁殖,该动物被称为贮藏宿主。(3)带虫者指体内有一定数量的虫体存在而在临床上无任何症状的家畜。其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感染初期的家畜,二是自愈或治愈后的家畜。(4)保虫宿主多宿主寄生虫可以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从兽医流行病学角度看,野生动物被称为家畜寄生虫的保虫宿主。(5)媒介指在脊椎动物宿主之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低等动物。通常指的是传播血液原虫的吸血节肢动物。3.寄生虫病由动物性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就是寄生虫病。有三大特点:(1)慢性病状态绝大多数寄生虫病发病缓慢,死亡率较低。(2)重复感染绝大多数寄生虫病可以使已被感染的宿主发生再次感染。(3)急性感染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寄生虫病都呈慢性病经过,有些寄生虫病在被感染者是初次大量感染的情况下就会呈现急性发病。谢谢!寄生虫病的防治寄生虫病的防治同样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和“防重于治”的方针,进行综合防治。1.预防措施(1)预防性驱虫根据各地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的季节动态及气候环境变化,选择在发病高潮到来之前应用化学药物对家畜进行驱虫,以达到家畜受危害最小、病原扩散最小的目的。(2)消灭疾病传播所需的中间宿主或媒介要根据中间宿主或媒介的生物学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3)粪便生物热处理就是将粪便堆成一定的体积密封,通过其中产生的热量和氨气将虫体或虫卵杀死。无论是健康家畜的粪便还是患病家畜的粪便,都应进行生物热处理。(4)保护易感动物即要对家畜采取一些保护性的措施。一是使用化学药物,如在皮下埋植或在反刍兽的瘤胃中投放药物慢性释放控制装置,以防止寄生虫感染。二是使用寄生虫疫苗(虫苗)或抗体。(5)加强检疫防止病原扩散。2.治疗措施治疗患病家畜不仅是挽救患病家畜的措施,而且通过治好了病畜可以减少病原体对环境的污染,有积极的预防意义。(1)治疗原则特效药物驱虫与对症治疗相结合。在运用这个原则时,要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来确定是先用特放药物驱虫还是先对症治疗。特效药物驱虫是治本,对症治疗是治标。特效药物的选择原则是高效、低毒、广谱、价廉、使用方便。(2)驱虫注意事项

用药量要按规定剂量准确投放。应在专门场所内进行驱虫,并在其中停留3~5d,使被驱除的虫体全部排放在该场所内。所有排泄物、分泌物都要进行生物热处理并对驱虫场所进行消毒。大规模驱虫之前,必须先进行小群试验,以取得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经验。谢谢!寄生虫病防控有寄生虫暂时或长期寄生在动物体表或体内,并从宿主上摄取营养,从而引起的疾病。寄生虫病互利共生: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偏利共生:共栖,无害寄生寄生生活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宿主:寄生虫所寄生的动物危害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脏器、皮毛)

毒性作用

动物死亡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寄生部位:内、外寄生时间:暂时性、永久性、定期性对宿主的选择性:专一宿主、非专一宿主需要宿主的数量:单宿主、多宿主寄生虫的类型终末宿主:成虫期或有性繁殖阶段中间宿主: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宿主的类型补充宿主:第二中间宿主贮藏宿主:不发育但保持感染性保虫宿主:野生动物又叫发育史,指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一个完整循环过程。直接发育型间接发育型寄生虫的生活史生活史可分为若干阶段:线虫:卵、幼虫(一期到五期)、成虫

直接发育、间接发育

吸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幼虫-成虫绦虫:

圆叶目绦虫卵-(中间宿主)-绦虫蚴(囊尾蚴、似囊尾蚴)-(终末宿主)-蚴虫-成虫

假叶目绦虫卵-六钩蚴-中间宿主-...........棘头虫:卵-(中间宿主)棘头虫-棘头体-棘头囊(感染性阶段)-脱囊-成虫原虫: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卵囊-(孢子生殖)-孢子囊-子孢子-(裂殖生殖)-裂殖体-大小配子-(有性繁殖)-卵囊昆虫:

蜱螨:卵-幼蜱-若蜱-成蜱(不完全变态)

节肢动物:卵-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适宜宿主感染性阶段感染途径与接触机会体内移行宿主抵抗力

举例:华支睾吸虫(胆管、淡水螺、淡水鱼虾)、蛔虫(小肠、移行3-4期)、姜片吸虫(小肠、扁卷螺、水生植物)完成生活史的条件遗传年龄屏障体质饲养管理免疫系统宿主对寄生虫生活史的影响形态上:跳蚤善跳跃、蚊子刺吸式口器、线虫绦虫的线状或带状身体。附着器官进化生理机能上:消化器官简单、生殖能力加强(雌雄同体、每天产卵几十万)、对体内环境的抵抗力增强、代谢机能的适应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概念:研究寄生虫病发病原因、条件、传播途径、发生发展规律、流行过程及转归的学科。基本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诊断血液检查体表检查治疗性诊断死后剖检血清学检查(间接血凝、ELISA)粪便检查(虫卵、虫体)寄生虫病的诊断确诊所需器材:光学显微镜、漏斗、烧杯、100目筛子或纱布、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青霉素瓶虫卵及卵囊吸虫卵绦虫卵线虫卵控制和消灭传染源驱虫:药物选择,驱虫时间,驱虫场所,粪便处理,驱虫效果评价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环境卫生,轮牧,消灭中间宿主提高畜禽抵抗力

科学化养殖,饲料,合理放牧,提高抵抗力。寄生虫病的控制一、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定期驱虫。要在虫体成熟前驱虫。选择合适的驱虫药驱虫场所要在专门的场所进行,经常更换驱虫药品,防止耐药性。成年牛羊,幼龄动物分开饲养抗原虫药,磺胺类不能长期使用为狗等动物驱虫,并限制活动,及时清理狗粪。驱虫效果评价寄生虫病的预防二、切断传播途径1.搞好圈舍环境卫生,保持饲草清洁干燥,饮水清洁。坚持每天清粪便垫圈,粪便污物运到妥善场地堆积发酵。2.开展灭蝇灭鼠工作,防止携带传播。3.做好消毒工作。4.减少接触中间宿主的机会,消灭中间宿主。5.改善生活习惯,不给犬猫喂生肉及内脏6.发现病畜及时隔离,外地引入种畜首先要隔离观察,隔离前驱虫三、提高自身的抗病力1.加强饲养管理,补充全价日粮,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2.减少应激3.免疫预防低剂量虫体感染(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灭活虫体或提取物提纯抗原免疫基因工程虫苗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不得使用违禁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避免药物的乱用和滥用,但是药量要足按疗程使用在选择应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大群预防和治疗前,首先必须选择少数几只作药物驱虫试验,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大群投药,避免大批动物发生药物中毒事故。

用药注意事项寄生虫病的诊断诊断寄生虫病需要综合运用下列各类方法:1.临床诊断法充分利用视、触、叩、听、喚等方法搜集症状,分析病因。2.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全面了解病畜的生活环境、使役状况、发病季节、流行状况、传播者的出没规律等,详细地了解和分析有关资料,常能对确立诊断提供重要根据。3.药物诊断法

在没有条件继续做出更确切的诊断时,可根据前两步做出的初步诊断进行用药治疗,根据疗效进行判断。4.实验室诊断法利用各种实验手段,查找到虫体、虫卵或抗体,从而为确诊提供证据。5.剖检检查法剖检对蠕虫病确诊意义特殊,通常是应用全身性蠕虫学剖检法以确定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作为确定诊断的根据。还可根据宿主的病理变化来判断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和程度。谢谢!寄生虫病的流行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传染来源通常是指寄生有某种寄生虫的病畜、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贮藏宿主、保虫宿主、带虫者和媒介。病原体(虫体、虫卵或幼虫)通过这些宿主的粪、尿、血液,以及其他排泄物、分泌物不断排出体外,污染环境。2.传播途径

指寄生虫从传染来源传播给它的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其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排到外环境中的虫体(卵)经适宜的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及媒介转变为感染性虫体形态的过程。二是感染性虫体经适当的途径进入易感动物体的过程,此即感染途径。寄生虫的感染途径概括起来有以下数种:(1)经口感染(2)经皮肤感染(3)接触感染。(4)经胎盘感染(5)经媒介感染3.易感动物每一种寄生虫都有其特定的宿主范围,这是长期进化所形成的。有的一种寄生虫只有一种易感动物,有的一种寄生虫可以感染多种动物。谢谢!寄生虫的危害寄生虫和宿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既相互适应又相互斗争的关系,并且贯穿于寄生生活的全过程。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开拓生存空间”,即在侵入、移行和定居的过程中,对宿主产生损伤。

2.夺取营养

寄生虫到宿主体上生活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获得食物来源。其获得营养的方式,因虫体种类的不同而不同。3.毒素作用寄生虫在其寄生生活期间排出的代谢产物和分泌产物以及虫体死亡崩解产物都对宿主产生毒素作用。4.引入或激活其他病原体可通过寄生虫接种、带入、激活其他病原体,降低机体抵抗力和与其他病原体产生协同作用等多种方式,对宿主产生危害。谢谢!寄生生活的建立寄生虫是由自立生活的动物种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来的。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寄生虫本身从形态结构、生理发育到新陈代谢都要发生深刻地改变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我们今天要学习和研究的那些寄生虫都是和其宿主之间建立了良好的适应关系的动物种类。作为一个过寄生生活的动物种类,要在其宿主体内建立寄生生活,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