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江县春季联考2023届初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中江县春季联考2023届初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中江县春季联考2023届初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中江县春季联考2023届初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中江县春季联考2023届初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中江县春季联考2023届初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盐、镁盐B.自来水厂常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进行消毒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D.水净化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2.通过对物质性质的学习,我们知道根据物质的性质可对物质进行区分,下列在实验室中区分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需区分物质方法一方法二A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分别向集气瓶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分别向集气瓶内滴入等量,且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B木炭粉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取样,在分别放在石棉网点燃C五氧化二磷和氯酸钾取样,分别足量加水,观察现象观察颜色D酒精和水闻气气味取样,分别点燃A.A B.B C.C D.D3.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B探究镁、银、铜金属的活动性将光亮的镁条和银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C鉴别纯铝和硬铝将两者相互刻画,比较硬度D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A.A B.B C.C D.D4.发芽的土豆中会产生一种有毒的物质龙葵素,其化学方程式为C45H73O15N。下列关于龙葵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龙葵素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构成B.龙葵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5:73:15C.龙葵素属于有机物,其中的氮是指单质D.龙葵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75.阿司匹林(化学式为C9H8O4)是常用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药物,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一定作用。水溶液显酸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阿司匹林属于有机物 B.阿司匹林由21个原子构成C.阿司匹林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石蕊溶液滴入阿司匹林水溶液中显蓝色6.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7.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指金刚石是天然物质中最硬的B.0.9%的生理盐水:是指100g水中溶解了0.9g的氯化钠C.百炼成钢:是指将生铁转化为钢,其主要原理是降低生铁的含碳量D.古代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铝8.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灼烧法鉴别棉花和羊毛B.用稀盐酸鉴别黄铜和金C.外观鉴别磷肥和氮肥D.酚酞溶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9.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10.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丁质量比为3:2 D.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11.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分析不可能是()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B.没有预热试管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12.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X和Y的粒子个数比为1:1B.Z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约为78%C.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3:2D.W是分子构成的物质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从我们的衣食住行到国防科技都离不开化学。请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行为能导致空气中PM2.5含量增加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B露天焚烧垃圾C发展轨道交通,低碳出行(2)在TiO2作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聚酰胺(俗称尼龙)B铝合金C钢筋混凝土D玻璃钢(4)改装前的辽宁舰舰身锈迹斑斑,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业上用稀硫酸清除铁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4.结合下表给出的KNO3和NaCl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NaCl35.736.036.637.338.439.8KNO13.331.663.9110169246(1)20℃时,将40gKNO3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__g;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60℃时将90gKNO3和30gNaCl组成的混合物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当温度降低到20℃时,发现有较多固体析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60℃时NaCl和KNO3B剩余的溶液中含有NaCl和KNO3C析出的固体中既有KNO3也有15.在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完全反应后过滤。滤液中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16.图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甲中方框内应填写的元素名称是______,该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A和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稍过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______;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该气体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小梅同学探究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试验之后,又设计了如甲装置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分别把A、B两瓶中的红磷和木炭点燃,将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C、D两处的夹子,想一想.她将看到甲装置的烧杯中的水进入______瓶,原因是______.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乙装置,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1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氯化钠溶液.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操作⑥中的错误是_____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_____、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操作④中,当观察到_____时,停止加热.现有200克含水量99%的食盐溶液,要使其含水量变为98%,应该蒸发掉水的质量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乙醇(C2H5OH)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C2H5OH+3O2。研究显示,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968gCO2。(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________?(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8.4gCO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_______棵树吸收的CO2。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析】

A、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可溶性钙盐、镁盐溶于水,电离出钙镁离子,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将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吸附在其表面,形成大颗粒易于沉降,不是用于消毒,选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净水常用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2、D【解析】

A、区分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方法一、分别向集气瓶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含氧气的量较少,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无法区分,不正确;方法二、分别向集气瓶内滴入等量,且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的是呼出的气体,无现象的是吸入空气,正确,不符合题意;B、区分木炭粉和二氧化锰,方法一、观察颜色,两种固体都是黑色粉末,无法区分,不正确;方法二、取样,在分别放在石棉网点燃,能燃烧的是炭粉,不能燃烧的是二氧化锰,正确,不符合题意;C、区分五氧化二磷和氯酸钾,方法一、取样,分列足量加水,观察现象,两种物质都能溶于水,无法区分,不正确;方法二、观察颜色,两种物质都是白色固体,无法区分,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区分酒精和水,方法一、闻气味,有香醇味的是酒精,无味的是水,正确;方法二、取样,分别点燃,能燃烧的是酒精,不能燃烧的是水,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3、D【解析】

A、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分别能除去氯化氢气体、水蒸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将光亮的镁条和银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中,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镁>铜;银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铜>银,可以确定活动性:镁>铜>银,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C、硬铝是铝的合金,将两者相互刻画,比较硬度,硬度大的是硬铝,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D、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无法确定铁锈蚀的条件,应设计对比实验,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D。【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4、D【解析】

A、龙葵素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和氮元素组成,故错误;B、龙葵碱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5):(1×73):(16×15)=540:73:240,故错误;C、龙葵素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其中的氮是指元素,故错误;D、龙葵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5)+(1×73)+(16×15)+14=867,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故正确;故选:D。5、A【解析】

A、由阿司匹林的化学式可知,阿司匹林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B、阿司匹林是由阿司匹林分子构成的,1个阿司匹林分子是由9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则1个阿司匹林分子中含有21个原子,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比可得,阿司匹林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164)=1:8,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阿司匹林的水溶液显酸性,根据石蕊溶液遇酸性物质变红的原则可知,石蕊溶液滴入阿司匹林水溶液中显红色,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6、C【解析】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PH越大碱性越强,酸性越弱。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叙述正确的是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酚酞试液和PH的知识。7、C【解析】A、钻石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碳的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指钻石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错误;B、0.9%的生理盐水,是指100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0.9g的氯化钠,错误;C、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钢的碳含量低,高温的生铁在空气中锤打时,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含碳量降低,生铁转化为钢,正确;D、古代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错误。故选C。点睛: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该溶质。8、D【解析】

A、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棉花有纸燃烧的气味,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用灼烧法鉴别,不符合题意;B、黄铜属于铜锌合金,黄铜中的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有气泡产生,金不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用稀盐酸鉴别黄铜和黄金,不符合题意;C、磷肥为灰色粉末,氮肥为白色晶体,可以用外观鉴别磷肥和氮肥,不符合题意;D、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变色,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符合题意。故选D。9、C【解析】

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详解】从图示看,①③烧杯里面是热水和冷水,有氧气,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②④说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故选C。A、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A不正确;B、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B不正确;C、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D、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D不正确。故选C。10、D【解析】

由图可知,甲反应后,质量增加,甲属于生成物,乙反应后,质量减少,乙是反应物,丁反应后,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10-4)=(6-4)+(8-4),说明x=3,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详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B、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C、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丁质量比:(10-4):(8-4)=3:2,不符合题意;D、生成甲、丁的质量比为:(6-4):(8-4)=1:2,由于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未知,故无法得出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11、D【解析】

A、试管外边有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故选项错误;B、加热固体前用酒精灯外焰给试管预热,可以防止试管炸裂,故选项错误;C、试管口应略微向下倾斜,否则药品中的湿气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故选项错误;D、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不会使试管炸裂,故选项正确。故选D。12、D【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NO)和Y(NH3)的粒子个数比为6:4=3:2,故错误;

B.Z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故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30×6):(17×4)=45:17≠3:2,故错误;

D.W是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ABCD空气(氧气)和水【解析】

(1)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露天焚烧垃圾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导致空气中PM2.5含量增加;故选AB;(2)在TiO2作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聚酰胺(俗称尼龙)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B、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C、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符合题意;D、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符合题意。故选CD。(4)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业上用稀硫酸清除铁锈,是因为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4、131.6KNO3AB【解析】

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特点、溶解度的计算进行分析。【详解】(1)20℃时,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31.6gKNO3,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100g+31.6g=131.6g(2)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KNO3(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90g,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30g,混合物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完全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30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当温度降低到20℃时,氯化钠没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析出晶体质量90g-31.6g=58.4g,溶液中还有硝酸钾。所以正确的是AB。15、MgCl2和ZnCl2【解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Mg>Zn>Cu,在CuCl2和MgCl2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锌能与氯化铜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不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反应后过滤,滤液中一定存在氯化锌和氯化镁,化学式是MgCl2和ZnCl2

。故填:MgCl2和ZnCl2

。16、铝Al2O3AD质子数不同【解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来分析;(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解答。【详解】(1)从元素周期表可以看出,图甲中原子序数是13,是铝元素,方框内应填写的元素名称是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该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AD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填:AD;(3)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A和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质子数不同;故填:质子数不同。【点睛】掌握元素的种类、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氮气;不支持;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掉;A;红磷燃烧的产物是固体,内外产生压强差,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木炭燃烧的产物是气体,内外没产生压强差,因此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烧杯里的水不会倒吸到集气瓶内;因为反应后整个装置中的气体都变少了,所以装置中的气体压强都变小,因此水进入两个集气瓶中【解析】点燃燃烧匙内稍过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看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氮气不支持燃烧;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掉;(1)甲装置中红磷和木炭都足量,待红磷和木炭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C、D两处的夹子看到的现象是A瓶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