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1页
山西省长治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2页
山西省长治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3页
山西省长治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4页
山西省长治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长治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磷循环属于()。

A.气相型循.B.沉积型循坏C.液相型循环D.混合型循环

2.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

3.()是指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通常指净生产量。

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4.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

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能量守恒定律D.能量传递定律

6.在演替过程中()

A.水生生境变得中生一些而中生生境变得干旱一些

B.水生生境变成旱生生境

C.旱生生境变成水生生境

D.水生型的生境和早生型的生境都趋向于中生型生境

7.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

8.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9.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印度B.俄罗斯C.中国D.美国

10.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11.水中()的存在通常是缺氧或完全无氧的标志。

A.二氧化碳B.氨气C.硫化氢D.沼气

12.骆驼的血液里含有一种特别的蛋白可以保持血液的水分,这是动物对环境湿度的一种()。

A.体型构造的适应B.行为的适应C.生理的适应D.遗传的适应

13.生态系统中,能量从太阳能到化学能、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同化过程为()。A.初级生产B.次级生产C.初级生产量D.次级生产量

14.下列不影响群落的演替的因子是()。

A.火B.森林采伐C.栽培D.某一物种灭亡

15.农业上利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许多昆虫对哪种光的趋光性()。A.红外光B.可见光C.蓝光D.紫外光

16.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和繁殖单位是()

A.种类B.个体C.种群D.群落

17.主要依靠风力进行传播的植物种子的特点是()。

A.花的雌蕊柱头特别发达,伸出花被之外,有羽毛状突起

B.花粉小,数量多,具圆滑的外膜,无黏性,在某些花粉粒上附有一对气囊

C.种子和果实或者很轻,或者具有冠毛,或者具有翅翼

D.种子和果实具有钩、刺等附属物

18.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被称为

A.Allen规律B.Bergmam规律C.Gause定律D.阿利氏原则

19.种群环境的容量决定于()。

A.温度、光、水、营养、空间

B.非生物环境、生物特性、遗传特性

C.食性、行为、适应能力

D.温度、光、水、行为、适应能力

20.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循环时间长,是闭合式循环B.循环时间长,是开放式循环C.循环时间短,是闭合式循环D.循环时间短,是开放式循环

21.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排”成为近年来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下列属于“减排”对象的是()。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22.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A.浮游生物B.小鱼C.食小鱼的大鱼D.食大鱼的水鸟

23.植物固定的日光能占其吸收的日光能的比率称为()

A.同化效率B.净生产力C.生长效率D.维持价

24.草原弃耕地上的演替按照时间划分是属于

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以上都不是()

25.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26.在生物群落中,物种对环境的潜在综合适应范围属于该物种的()。A.栖息地B.生境C.现实生态位D.基础生态位

27.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28.______是指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通常指净生产量。()

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29.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绿色植物属于()

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30.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生产量P之比.即Pt/Pt-1称为营养级之间的()。

A.同化效率B.生产效率C.利用效率D.组织生长效率

二、填空题(20题)31.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砂土、黏土和______3大类。

32.生物群落的______结构是指生物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它包括生物群落的镶嵌性、两个以上的生物群落有规律地重复交替的结构格局、生物群落复合体和生物群落的交错区。

33.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分生态学的萌芽、生态学的建立、生态学的巩固、__________四个时期。

3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______和模拟。

35.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种生物的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一过程称为______。

36.生物多样性所承受的压力大致包括______的减少和改变、乱捕滥猎、污染。

37.______是植物的地上器官垂直投影所覆盖土地的面积。

38.某昆虫种群数量在冬季最少,春季增加,夏秋季最多。种群数量的这种变动属于_______。

39.水生植物有发达的______,以保证身体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

40.生态金字塔通常分为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__________金字塔三种类型。

41.生态系统的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其中消费者的生产属于______生产。

42.______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成,同时又是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43.______是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44.微丝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_________________的骨架纤维。

45.在红光和蓝紫光中,__________对植物的伸长生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46.______既能在阳地生长,也能在较阴的地方生长,只是不同植物种类的耐阴性的程度不同而已。

47.人类捕杀野生动物如象、犀牛、熊猫,以获得它们的角、牙、皮毛等;工厂排放污物,造成生态平衡失调。这些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属于______因素。

48.群落演替以稳定的______为发展顶点,也就是以顶级群落所形成的系统为其发展顶点。

49.群落的演替是从______开始。

50.在海洋某深处,某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正好与其呼吸消耗相平衡,这一点就是该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乱砍滥伐森林会引起土壤的退化。()

A.正确B.错误

52.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2个最关键生态因子是温度和光照。()

53.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生存环境。()

54.现代生态学以人为研究中心,更加注重实践研究。[]

A.正确B.错误

55.根据与环境中水的关系,可以把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三大生态类型,()

A.正确B.错误

56.二氧化碳和氮气都能直接参与植物的生理代谢。()

A.正确B.错误

57.与北方针叶林相比,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组成通常较简单。()

A.否B.是

58.老虎种群的个体分布属于随机分布。[]

A.正确B.错误

59.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称为生境,又称栖息地。

A.正确B.错误

60.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样化。()

四、简答题(5题)61.水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与光、温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62.若按演替进程时间的长短划分,演替可分为哪几类?

63.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64.简述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意义。

65.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群落演替的动因及其类型

67.论述群落演替的动因及其类型。

68.试述细胞外被中糖蛋白在细胞内合成、组装和运输的全过程及其对于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69.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70.论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保证生态系统稳定需要的条件。

六、单选题(0题)71.对人来说,住址是(),职业是()。

A.生境;生境B.生境;生态位C.生态位;生境D.生态位;生态位

参考答案

1.B

2.B

3.D解析: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应当是次级生产力,A项初级总生产力指光合作用的总速率,B项指减去呼吸植物体的能量贮存速率,C项指扣除异养消费者用去的部分,初级生产者的贮存速率,故选D。

4.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5.D

6.D

7.B因为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煤是最容易引发的,煤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8.B

9.C

10.C

11.A

12.C

13.A

14.D解析:群落演替是整个群落的演替,而不是一个物种的兴起或衰落,A、B、C三项都可以破坏原有群落,使群落演替从头开始,D项单个物种的灭亡不会影响到整个群落的演替,故选D。

15.D

16.C

17.C

18.A

19.B

20.D

21.D

22.D越接近食物链的最高级,有毒物质在体内的浓度越高。

23.A

24.C

25.A

26.D

27.B

28.C

29.A

30.B

31.奥德姆奥德姆

32.水平水平

33.现代生态学

34.实验研究(或实验)

35.生态入侵

36.栖息地栖息地

37.投影盖度

38.季节消长

39.通气组织

40.能量

41.次级次级

42.种群种群

43.干扰

44.肌动蛋白纤维,7nm

45.蓝紫光

46.耐阴植物耐阴植物

47.人为

48.生态系统

49.生物定居

50.补偿点补偿点

51.A

52.N

53.N

54.A

55.B

56.B

57.N

58.B

59.A

60.Y

61.水因子不仅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是组成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和代谢过程几乎都离不开水都必须以水为介质生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废物的排除、激素的传递以及生命赖以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水还能维持细胞组织的紧张度保持器官的直立状态夏天通过水分的散发还可以降低体温。更重要的是水是原生质的组成成分没有水原生质就死亡生命就停止。而光和温度则只是为生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而其本身并不能构成生物体本身。水因子不仅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是组成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和代谢过程几乎都离不开水,都必须以水为介质,生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废物的排除、激素的传递以及生命赖以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水还能维持细胞组织的紧张度,保持器官的直立状态,夏天通过水分的散发还可以降低体温。更重要的是水是原生质的组成成分,没有水,原生质就死亡,生命就停止。而光和温度则只是为生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而其本身并不能构成生物体本身。

6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严格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其含义是: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转换、流动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要从浓缩的有效形态变为可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也就是说在一切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能量要失去做功能力而使能质(能的质量)下降。(1)快速演替。在短时间内(几年或几十年)发生的演替;(2)长期演替。在较长时间内(如几十年或几百年)发生的演替;(3)世纪演替。这种演替占有很长的地质时期。

63.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感作用也存在于同种生物的种内关系上叫自毒现象。研究他感作用的生物学意义是:(1)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2)他感作用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3)他感作用会引起作物歇地现象。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感作用也存在于同种生物的种内关系上,叫自毒现象。研究他感作用的生物学意义是:(1)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2)他感作用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3)他感作用会引起作物歇地现象。

64.农田防护林生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防风效应;(2)温度效应;(3)湿度效应;(4)胁地效应。农田防护林生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防风效应;(2)温度效应;(3)湿度效应;(4)胁地效应。

65.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从下述几方面来看:(1)能量流动。随着演替的进行系统的能量逐渐增加系统的能流增大。(2)群落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越来越复杂。(3)营养物质循环。演替前期物质循环速度快开放性强随着系统的发展物质循环的速度减慢封闭性增强。(4)稳定性。演替前期系统的生物组分增长迅速、但不稳定的r-选择生物为主发展到后期以生长缓慢、较为稳定并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k-选择生物为主。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随演替的进行都趋向于达到稳定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增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从下述几方面来看:(1)能量流动。随着演替的进行,系统的能量逐渐增加,系统的能流增大。(2)群落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越来越复杂。(3)营养物质循环。演替前期物质循环速度快,开放性强,随着系统的发展,物质循环的速度减慢,封闭性增强。(4)稳定性。演替前期,系统的生物组分增长迅速、但不稳定的r-选择生物为主,发展到后期以生长缓慢、较为稳定并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k-选择生物为主。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随演替的进行都趋向于达到稳定,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增

66.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是通过内因生态演替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内因生态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是通过内因生态演替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内因生态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

67.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

68.细胞外被糖蛋白又称糖萼,是细胞膜的正常结构组分,是胞外多糖与蛋白的共价结合物,它不仅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而且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这类蛋白主要有胶原、糖胺聚糖、蛋白聚糖、层粘连蛋白、纤连蛋白、弹性蛋白等。糖蛋白首先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前体蛋白质在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发生糖基化修饰,最终从内质网的TGN以囊泡的形式排出并运送到细胞膜处,将糖蛋白整合入细胞膜。真核细胞中寡糖链一般结合在肽链的四种氨基酸残基上,由此可分为两大类不同的糖基化修饰,即N-连接(连接到天冬酰胺的酰胺氮原子上)和O-连接(连接到丝氨酸、苏氨酸或在胶原纤维中的羟赖氨酸或羟脯氨酸的羟基上)糖基化。N-连接与O-连接的寡糖在成分和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合成和加工的方式也完全不同。N-连接的糖基化反应起始发生在糙面内质网中,一个14个糖残基的寡糖链从供体磷酸多萜醇上转移至新生肽链的特定三肽序列的天冬酰胺残基上。因此所有的N-连接的寡糖链都有一个共同的前体,在糙面内质网内以及在通过高尔基体各间隔转移过程中寡糖链经过一系列酶的加工,切除和添加特定的单糖,最后形成成熟的糖蛋白。所有成熟的N-连接的寡糖链都含有2个N-乙酰葡糖胺和3个甘露糖残基。O-连接的糖基化是在高尔基体中进行的。随后由于不同的糖基转移酶催化,依次加上一个单糖。同复杂的N-连接的糖基化一样,最后一步是加上唾液酸残基,这一步反应发生在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和TGN中,至此完成全部糖基的加工和修饰。蛋白质糖基化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比如,糖蛋白是抗体识别位点,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着,糖基化增强了蛋白质的稳定性,影响蛋白质的水溶性及所带电荷的性质等等。

69.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