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山西省临汾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山西省临汾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山西省临汾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山西省临汾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临汾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因子的是()。A.温度B.光照C.水分D.海拔

2.草原弃耕地上的演替按照时间划分是属于

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以上都不是()

3.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光能利用率一般是()。A.1%B.5%C.10%D.20%

4.我国西部大开发提出退耕还林(草)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畜牧业B.改善生态环境C.开展生态旅游D.提高木材产、蓄量

5.下列属于生态因子的是()。

A.温度、食物、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

B.温度、光、食物、土壤、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

C.温度、湿度、食物、空气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D.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对干旱环境适应特征的是()。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厚的肉质茎C.叶片的角质层厚D.叶片面积增大

7.顶极群落与非顶极群落的区别在于()。

A.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B.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相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C.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D.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8.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最主要的气候因子是()。A.温度和降水B.光照和温度C.降水和风D.光照和风

9.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

10.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

A.荒地B.玉米田C.湖泊D.河流

11.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群的一种()。

A.行为调节B.生理调节C.遗传调节D.食物调节

12.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是()。A.前顶极B.后顶极C.分顶极D.亚顶极

13.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不规则波动D.季节性消长

1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15.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强光照的植物属于()

A.阳性植物B.阴性植物C.中性植物D.耐阴植物

16.兔子是食草动物,因而处于食物链的()。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17.生物“自疏”和“他疏”的现象是受()因素的直接影响。

A.密度B.性别C.领域D.社会等级

18.陆地群落的外貌,主要是通过植物特别是高等优势种植物的()表现出来的。

A.生长型B.生活型C.生态型D.生态适应性

19.无限环境下,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A.J型B.S型C.倒J型D.V字型

20.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21.______是指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通常指净生产量。()

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2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能量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态演替初期,群落的能量输入小于耗散

B.生态演替初期,群落的能量输入大于耗散

C.生态演替后期,群落的能量输入小于耗散

D.生态演替后期,群落的能量输入大于耗散

23.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24.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25.在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植物生活型谱中,占比例最大的生活型是()

A.地下芽植物B.地面芽植物C.地上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26.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鸟与树的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

27.锥体呈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这种年龄金字塔属于()。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

28.下列属于阳性植物的是()。

A.红豆杉B.玉米C.柔毛冷杉D.云杉

29.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变化的光是()。A.红外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光

30.种群的季节性消长主要是()

A.环境因子的影响B.生物因子的影响C.人为活动的影响D.突发性自然灾害

二、填空题(20题)31.半自然生态系统又叫__________。

32.植物花芽的分化和形成时期,植物体遮光后,花芽的形成减少,已经形成的花芽,也发育不良或早期死亡。这说明在植物花芽的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_______起着主导作用。

33.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______。

34.水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的主导因子是______。

35.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称为______。

36.在dN/dt=rN[(K-N)/k)中,当N=K时,种群______生长。

37.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为______。

38.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种。

39.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指______问题、全球变暖问题和酸雨问题。

40.导致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气体是______。

41.靠风传播花粉和种籽的植物是______。

42.定性选择对______的“极端”个体有利,使种群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

43.生物群落的发生一般要经历入侵、______、竞争和反应等过程。

44.南方的喜温作物可以移到北方的______上生长。

45.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后果是________的融化和形成全球性热带气候。

46.仙人掌科植物的叶片多呈针刺状,这是植物对______环境的适应。

47.在环境条件(食物、领地和邻近其他有机体)没有限制性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叫______。

48.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该系统或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常用K表示。

49.使原系统的变化率加大,远离平衡态的反馈是______反馈。

50.当海洋中的浮游藻类沉降到______以下深度,而又不能很快回升时,就会死亡。

三、判断题(10题)5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A.正确B.错误

52.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需要大量二氧化碳,所以农业施肥只用含二氧化碳含量多的肥判就可以了。()

53.海拔升高与纬度增加对生物栖息地温度的影响通常是相似的。()

A.正确B.错误

5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周转期是周转率的倒数。()

A.正确B.错误

55.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层,可以减少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A.正确B.错误

56.新迁入的植物对新的未开发生境中的原有物种的进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A.正确B.错误

57.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是位于中非的热带雨林。[]

A.正确B.错误

58.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季相不分明。()

A.正确B.错误

59.()

60.在光、温、水和地形等生态因子中,地形是直接因子。()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什么是植物的密度效应?简述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62.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转化遵循的定律。

63.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

64.什么是生态型?根据其形成的主导因子不同可分哪几种类型?

65.从不同的角度,环境可分为哪几类?

五、论述题(5题)66.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环境条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67.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68.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69.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

70.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六、单选题(0题)71.下述动物中属于昼行性动物的是()

A.松鼠B.夜猴C.家鼠D.壁虎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A

6.D

7.A

8.A

9.D

10.B

11.A解析:自疏现象是指植物生长一般会限制在一定密度下,超过此限制就会自动死亡,这是行为调节,故选A。

12.B超顶极也称后顶级,是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南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例如,草原区内出现的荒漠植被片段。

13.B

14.A

15.B

16.B

17.A

18.B解析:生长型与群落外貌无关,是一个物种的自身特点,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适应不同环境而区分为不同生态型,生活型指不同物种适应同一环境而具有的特点,群落中优势种的生活型反映了群落外貌特征,故选B。

19.A

20.C

21.C

22.A解析:在生态演替初期,群落生产量小,能量输入小于耗散,到了后期,群落趋于稳定,能量输入等于耗散,故选A。

23.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24.B

25.D

26.B

27.A解析:基部宽、顶部窄代表年龄小的成员数量多,年龄大的成员数量少,属增长型,故选A。

28.B

29.A红外光会产生热效应,地表热量基本是由红外光能所产生的。

30.A

31.驯化生态系统

32.光照强度光照强度

33.减少

34.水分水分

35.生态因子生态因子

36.停止停止

37.0.5%

38.摄食效率;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利用效率

39.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

40.CO2

41.风媒植物

42.正态分布线一侧正态分布线一侧

43.定居

44.南坡南坡

45.极地冰川

46.干旱干旱

47.内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

48.容纳量容纳量

49.正正

50.光补偿点光补偿点

51.A

52.N

53.A

54.A

55.A

56.A

57.B

58.A

59.N

60.B

61.(1)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2)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密度如何植物的最后产量几乎恒定。(1)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2)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密度如何,植物的最后产量几乎恒定。

6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严格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其含义是: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转换、流动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要从浓缩的有效形态变为可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也就是说,在一切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能量要失去做功能力而使能质(能的质量)下降。

63.(1)出现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升高。

(2)导致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速度加快、海水受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受到海水的侵袭。

(3)改变了全球水热分布格局,部分湿润地区可能变得干燥,而部分干燥地区可能变得湿润。

(4)改变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一部分生物可能不适应环境的改变而濒危或灭绝。

64.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也可以说生态型是生物与特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因性集群。根据形成生态型主导因子的不同可把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也可以说生态型是生物与特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因性集群。根据形成生态型主导因子的不同,可把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

65.从环境的主体、环境的性质、环境的范围等不同的角度可将环境进行分类。①按环境的主体可将环境分为人类环境和自然环境。②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③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从环境的主体、环境的性质、环境的范围等不同的角度可将环境进行分类。①按环境的主体可将环境分为人类环境和自然环境。②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③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66.(1)初级生产力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生产的有机物(或固定的能量)的总量。(2)环境条件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①光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直接影响初级生产力的高低;②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最易成为植物生产力的限制因子;③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从而影响初级生产力;④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是一个综合性的环境因子,其理化性质(如温度、水分、pH、质地、结构、养分等)均影响初级生产力;

67.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

68.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