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合集_第1页
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合集_第2页
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合集_第3页
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合集_第4页
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一串花朵,想把它赠予给日夜思念亲人。花香充满了我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宝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示思念之情罢了。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树木。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华,同“花”。滋,繁盛。⑶荣:犹“花”。古代称草本植物花为“华”,称木本植物花为“荣”。⑷遗(wèi):赠予,赠与。⑸馨(xīn)香:香气。盈:充盈,充积。⑹致:送到。⑺贵:宝贵。⑻感:感受,感动。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时光。赏析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深切思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更替,别离痛苦;同时奇树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守望者凄凉孤独形成对照。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开头两句是以树起兴。五、六句是写“奇树”花朵是那样漂亮,那样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手里。折花寄相思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这两句利用是对比手法。整首诗围绕着“但感别经时”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奇树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艺术效果。前人在评价此诗时说有一诗句非常有“新意”,表现了诗人创造性,你能断定是哪一句吗?简单说明一下理由。答:“馨香盈怀袖”。香气原来是看不到、摸不着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东西,很生动形象。分析最终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作用。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主要,更令人伤感是别离那么久时间,至此全诗情感突然得到升华)。分析本诗写景抒情艺术特色。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停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树、眼前花,谁来观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经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意象,来突出自己孤独寂寞,抒写心中哀怨伤感。龟虽寿东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神龟即使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千里马即使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能够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示自己思想感情吧。注释⑴龟虽寿: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第四章。⑵神龟:传说中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⑶竟:终止,这里指死亡。⑷腾蛇:传说中龙一个,能乘云雾升天。⑸骥:良马,千里马。伏:趴,卧。枥:马槽。⑹烈士:操有远大理想男子。暮年:晚年。⑺已:停顿。⑻盈缩:原指岁星长短改变,这里指人寿命长短。盈,增加。缩,亏,引申为短。⑼但:仅,只。⑽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⑾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⑿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最终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赏析《龟虽寿》为东汉时期曹操创作一首四言乐府诗,是曹操《步出夏门行》四章中最终一章。这首诗是抒发人生咏志诗。曹操以神龟,腾蛇,老骥作为比喻,表明宇宙万物生必有死,是自然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一直保持昂扬乐观主动进取精神。1.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答: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即使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个对宏伟理想追求豪情壮志。2.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是怎样对待暮年?答: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主要,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顿理想追求和主动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青春。3.《龟虽寿》表示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答:体观作者达观、主动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奋斗精神。曹操所说“养怡之福”指什么?答:一个人精神状态最主要,不应因年高而消沉,而要有永不停顿理想追求和主动进取精神。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这几句,以“神龟”和“螣蛇”为喻,主要想说明什么道理?答: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6.表现作者对待生命自然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态度句子是哪几句?答: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首诗表示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答:表示了曹操永不停顿理想追求和主动进取精神,表现出一个老当益壮、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主动进取精神状态。这首诗表现出一个怎样格调?答:慷慨,豪迈,激昂。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咆哮狂风。风声是如此猛烈,而松枝是如此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莫非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本性!注释①亭亭:高耸样子。。②瑟瑟:形容寒风声音。③一何:多么。④惨凄:凛冽、严酷。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莫非松柏没有遭到严寒侵凌吗?(不过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本性决定。赏析: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刘桢(?--217),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修辞手法。这是第二首。全诗以简练语言写出了松柏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高贵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性格与理想,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从弟.诗中描写“风声”“冰霜”有什么作用?答:这是环境描写。渲染了风之凛冽和冬之严寒,衬托了松柏坚韧不拔。“松柏有本性”“本性”是什么?诗人希望堂弟做一个什么样人?答:屹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或刚正坚贞、不屈不挠)。诗人希望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不要因环境压迫而改变操守。“一何”是什么意思?两个“一何”各突出了风声和松枝什么特点?答:多么。第一个突谷中风迅疾凶猛,第二个突出青松雄健挺拔。这是一首咏物诗,标题是《赠从弟》,内容却写“松”,请简明分析作者用意。答:本诗以松柏为喻,赞扬松柏屹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顽强生命力,表现作者坚贞自守品格,也有对从弟劝勉之意。5.全诗主要利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示了作者怎样情怀?(3分)答: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屹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人。6.作者在本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形象?作者笔下松柏是一个立寒风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强者形象。作者写诗目标是想勉励堂弟,但全诗没有一句勉励话,却描写了风霜中松柏。这里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答:利用了比喻(或象征)手法。作者用高山劲松不畏狂风霜雪比喻人也要像它一样不怕困难,勇敢地面对艰难险阻,劝勉堂弟做一个坚强人。这么写使得人生道理阐述形象生动而富有震撼力,丝毫不显生硬呆板。这首诗利用哪些技巧来写松树?结合全诗简明分析。答:对比、反衬,把青松与寒风放在一起对比,以寒风凛冽反衬出青松坚韧不拔。梁甫行魏/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译文】八方气候各不相同,千里内这里有雨那里刮风.艰辛啊海边人民,他们寄身在荒野之中。妻子孩儿象禽兽一样,奔走止息在山林险境。柴门内外多么萧条,狐免在我屋里游行。或千里内有刮风有下雨。艰辛啊,海边贫民,借居栖身在荒郊野地。妻儿老小像禽兽一样,在深山老林奔走不息。破陋房子多么荒凉冷落,狐狸野兔在屋里窜来窜去。【注释】①八方:东、西、南、北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合称八方。异气:气候不一样。②剧:艰辛。③行止:行动止息,这里泛指生活。林阻:山林险阻之地。④柴门:用柴草编成门,形容房屋极其简陋。⑤翔:这里指自由自在地窜来窜去。⑥我:代“海边民”自称。“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答: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荒蛮以及边海人们恐惧与凄楚。本诗主要利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示了作者什么情感?答:本诗主要利用了白描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贫困生活,反应了边海农村残破荒凉景象,表示了作者对下层人民深切同情。野望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译文黄昏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地方。薄暮:黄昏。薄,迫近。⑵徙倚(xǐyǐ):徘徊,往返地走。依:归依。⑶秋色:一作“春色”。⑷落晖:落日。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⑺采薇:薇,是一个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终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赏析这首诗写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情怀。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秋色暮景巧妙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艺术观感和美愉悦。诗中所蕴含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咀嚼、回味。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流畅,言浅味深,句句有力,为唐诗及后代诗歌语言创新开辟先路。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作用。答;①第一句“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苦闷、怅惘心情。请从动静和写景次序角度赏析中间两联。答: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请从“景”与“情”关系角度,赏析本诗颔联。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情怀。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原因。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知己,所以只好“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画面?答: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富有诗意山水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答: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颔联和颈联利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答: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四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特写,带着牧歌式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感情?答: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落寞心绪。诗人在黄昏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景色?用了什么手法/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秋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梅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放牧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路上,打猎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描写手法:白描手法写景,自然朴实。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译文昔日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故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仙人,在此乘鹤登仙。2.昔人:指传说中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3.乘:驾。4.去:离开。5.空:只。6.返:通返,返回。7.空悠悠:深,大意思8.悠悠:浮荡样子。9.川:平原。10.历历:清楚可数。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依照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些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步被水冲没。14.乡关:故乡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示物是人非感叹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示吊古思乡情怀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以写景知名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表现游子悲苦心情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天净沙秋思》中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请简明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怎样表示这种感情。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示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忧思之情。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感叹?答: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强烈感叹。6.用自己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景象。答:明丽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楚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郁茂盛,生机盎然。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答: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8.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意义作用有何不一样。答:第一个空可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沧茫宇宙之下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是诗人内心孤独感。第二个空可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渺远。千载白云,空自浮荡,这个空字传达是诗人内心失落与惆怅。从情景关系角度简明赏析第三、第四联。答:颈联写到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大河,汉阳一带清楚可见树木,鹦鹉洲上茂盛芳草。眼前树木芳草勾起对故乡一草一木回想,由景生情,强烈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形象化表示,那越来越深暮色,也不停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思乡之情。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碰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官兵。(3)征蓬:随风飘飞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4)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北方地方。(5)都护:这里代指前线。(6)候骑:骑马侦察兵。赏析:《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辛,以身许国守边战士爱国精神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练,画面奇丽壮美。诗人奉命出使边塞慰军,为何却以“蓬”、“雁”自比?答: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激愤和抑郁。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答: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但准确地描绘了沙漠壮阔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宽广自然景象描绘中。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感情?答: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激愤和抑郁。用自己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画面。答: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落日。5.这里最能表现诗中有画是哪一联诗句,说说它意境吗?答:(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充分表现了诗中有画艺术特色。)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沧茫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宽广自然景色描绘中。6.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个字中?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译文乘船远行,途经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如同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注释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⑵远:远自。⑶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⑷平野:平坦宽广原野。⑸江:长江。大荒:宽广无际田野。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天镜。下:移下。⑺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漂亮景象。⑻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⑼万里:喻行程之远。“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一向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答:①绘意境:苍莽起伏山峦伴随平原原野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位置逐步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宽广胸襟。④品技巧:利用了借景抒情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喜悦、激动心情。更是诗人开阔胸怀,开朗心境和蓬勃朝气形象写照。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意境。答: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刺眼;仰视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何?答:沈德潜说法是有道理。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意思。从诗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故乡意思,所以删去“送别”二字更为适宜。这首诗结尾利用了拟人手法,表示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答: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自己思念故乡。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答: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宽广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宽广无际原野,他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6.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妙处。答:“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主体是故乡山水,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示了作者对故乡依恋之情。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黄莺争栖向阳暖树,谁家新飞来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才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注释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惯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很快。云脚低:白云重重合叠,同湖面上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