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3上海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3上海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3上海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3上海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上海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②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③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④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市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主C.能够人工取火 D.会制作陶器3.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相传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A.尧的部落联盟 B.舜的部落联盟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4.“汤作《汤誓》,讨伐夏桀,击败桀后把其流放到南巢……”材料记述了“汤”A.结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的统治 B.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C.建立了周王朝 D.开创了禅让制5.安放在泰山岱庙大殿前的秦泰山刻石,镌刻着由丞相李斯书写的秦始皇泰山封禅功德铭。该石刻所用的文字是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6.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C.周王室地位衰落 D.天子依附于诸侯7.《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某水利工程建成后,某地“水旱从人,不知饥僅。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水利工程是()A.岷江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灵渠8.下表有关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儒家B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道家C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墨家D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法家A.A B.B C.C D.D9.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A.大禹治水 B.兴修都江堰 C.开凿灵渠 D.开通大运河10.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D.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11.下列事件与道教有关的是A.大泽乡起义 B.漠北之战 C.王莽篡汉 D.黄巾起义12.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A.修筑灵渠 B.设置河西四郡 C.加强中央集权 D.统一文字13.唐朝王珪《咏汉高祖》写道:“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后来,“汉祖”采取的政策是A.扩大外贸 B.休养生息 C.重文轻武 D.闭关锁国1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A. B. C. D.15.我们在《史记》中根本不可能查阅到的史实是()A.商汤灭夏B.秦统一六国C.汉武帝的大一统D.贞观之治16.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文明融合的最大贡献是A.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B.使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C.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D.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17.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记载“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这一材料反应了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调整统治政策18.历史示意图能简洁明了地再现历史知识。以下示意图反映出的是()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统一趋势不断加强C.三国鼎立局面逐步形成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19.“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典故出自于中国古代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场战役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其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北魏政权很快土崩瓦解B.北方重新陷入分裂状态C.东晋迅速强大统一北方D.出现“王与马,共天下”局面20.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记忆,是历史伟大的丰碑。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的是()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贾思勰的的《齐民要术》C.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D.老子的《道德经》二、解答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王耀海《商君变法研究》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卫鞅”和“孝公”分别指谁?(2)根据材料二,概括“卫鞅”变法有哪些改革措施?(不得搬抄原文)(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法有何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场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其中战国形势图是哪幅?比较图A与图B,找出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2)指出战国时期的重大战役一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局面,主要是由于西周实行的哪种制度所埋下的祸根?材料二(3)观察材料二,图1反映了秦朝实行什么地方管理制度?图2反映了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些制度、措施有何共同作用?23.家国情怀有助于激发人们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认同感和责任感。家国情怀包含对国家疆域的情感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等。材料一:(1)材料一中图一当时用哪一种文字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图二是指哪一政治制度?材料二:(2)材料二中“中华文明”是通过哪条道路把欧亚大陆连成一条“文明地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发明当时通过该道路传向世界?材料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后汉书·西域传》(3)材料三中“宣帝改曰都护”是指朝廷在该地区设置的哪一最高长官(或机构)?材料四: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兴盛,难以言传。”(4)材料四中“中原地区”的兴盛与哪一改革有关?此次改革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D【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会使用一些出粗糙的石器劳动;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山顶洞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会穿孔骨针缝制衣物。①②④符合题意,D正确;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③错误,ABC排除;故选D。2.A解析:A【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石铲(翻土)”“石刀(收割)”“石磨盘(谷物加工)”可知,陕西西安市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会种植粟。他们会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用来开垦荒地,收割、加工,从事农业生产,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3.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项。4.A解析:A【详解】根据题干“汤作《汤誓》,讨伐夏桀,击败桀后把其流放到南巢……”结合所学知识,夏朝后期,分布于河北、河南一带的商部族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A正确;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的是启,排除B;汤建立了商朝,排除C;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排除D。故选A。5.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文字时,以小篆为官方文字,C项正确;商代文字为甲骨文,刻在青铜上的文字是金文,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排除ABD三项。选C项。6.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朝齐11次,朝晋20次”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势日渐衰落,所以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周王室地位衰落,C项符合题意;AB项属于历史表象,不能反映出实质,排除;D项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C。7.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筑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因此《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8.D解析:D【详解】依据题干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创立法家学派,属于中央集权的法制派,主张依法治国,D项正确,符合题意;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是墨家学派,A项错误,排除A项;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是儒家学派,B项错误,排除B项;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道家学派,C项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9.C解析:C【详解】根据题干“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结合所学知识,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C正确;大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排除A;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的都江堰,排除B;大运河的开通,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排除D。故选C。10.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刘邦推翻了秦朝的统治,A项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领导人是陈胜吴广;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11.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黄巾大起义是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张角是太平道的首领。太平道是道教的一派,故D正确;大泽乡起义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反抗秦朝暴政的大起义,漠北之战是汉武帝与匈奴之间的战役,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故ABC错误。综上故选D。12.C解析:C【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地方设立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而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上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故C符合题意;修筑灵渠,发生在秦始皇时期的,故A不符合题意;设置河西四郡,发生在汉武帝的时期,故B不符合题意;统一文字,发生在秦始皇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B解析:B【详解】依据“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可知“汉祖”是指汉高祖刘邦,刘邦曾参加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后来通过楚汉之争打败项羽夺得天下,建立西汉,西汉初年,面对长期战乱造成经济凋敝的状况,刘邦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发展生产,B正确,A排除;重文轻武是宋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C排除;闭关锁国是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D排除。故选B。14.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是魏蜀吴三国鼎立,蜀在四川地区,吴在江南地区,C项正确;排除ABD项。15.D解析: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不可能在《史记》中查阅到。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史记》、不可能查阅到”是解题的关键,《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16.C解析:C【详解】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这是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文明融合的最大贡献,故C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文明融合不符,排除A;使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西域都护的设立,排除B;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与张骞出使西域不符,排除D。故选C。17.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生活方式,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故B正确;AC是客观原因,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南迁,排除;当时南方还没有开发,南方调整统治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D。故选B。18.B解析:B【详解】分析图片可知,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社会混乱;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它主要控制北方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它主要控制西南地区;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229年称帝,后定都建业,主要控制东南地区;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所以示意图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加强。故B符合题意;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说法片面,故A不符合题意;三国鼎立局面逐步形成,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魏晋时期政权并立,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9.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及题干“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可知,该战役是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是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与北魏无关,排除;C项东晋并未统一过北方,排除;D项“王与马,共天下”局面出现在东晋,与前秦无关,排除。故选B。20.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东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其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本人被誉为“书圣”;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的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而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因此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的是D,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二、解答题21.(1)商鞅、秦孝公(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越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改革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解析:(1)商鞅、秦孝公(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越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改革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推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详解】(1)根据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卫鞅”和“孝公”分别指商鞅和秦孝公。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2)根据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家属罚作奴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卫鞅”变法的改革措施有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根据“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可归纳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的启示是改革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推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22.(1)图A;历史信息:诸侯国减少或晋国在战国时期一分为三,变成韩、赵、魏三国.(2)长平之战(或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分封制。(3)郡县制,统一文字,巩固国家统一。【详解】(1)仔细观察图B解析:(1)图A;历史信息:诸侯国减少或晋国在战国时期一分为三,变成韩、赵、魏三国.(2)长平之战(或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分封制。(3)郡县制,统一文字,巩固国家统一。【详解】(1)仔细观察图B,可见图中有很多的诸侯国,如齐、鲁、晋、燕、吴、越、秦、楚等,他们很多都是西周分封制下较为古老的诸侯国,可判定为春秋争霸形式图;而图A中没有晋国,多了韩、赵、魏三国,出现了秦、楚、燕、齐、和韩、赵、魏三国并立的局面,是为战国七雄,故A为战国时期形势图。比较图A与图B,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有诸侯国减少或晋国在战国时期一分为三,变成韩、赵、魏三国。(2)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持续时间长。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长平之战(或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局面,主要是由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度所埋下的祸根;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分封土地和人口给贵族子弟和功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这些政权名称都源自西周分封制时的诸侯国。(3)观察材料二,图1反映了秦朝郡县制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图2是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为统一文字;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