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省高考真题古诗阅读汇编【精心选编】
全国乙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
鹭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
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纵舞。听君飞去饱时来,
看头上风吹一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
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鸳去虾鳏较多的“远
浦”“别渚”。
C.本词将鹭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
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鹭饱食后心满意足的
状态,活灵活现。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D
2.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
D.“听觉”是错误的。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
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鸳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故选Do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
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纵舞”,可见本词并
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
明确本词的语言特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
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可。
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鹭
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鸳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
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
亲切的氛围。
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
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
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侧径:
狭窄的路,篮舁:竹轿。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
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
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
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
饱含敬佩之情。
4.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
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3.C
4.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
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
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
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
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
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
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及处世态度的能力。
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
颈联说: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
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可以看
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
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
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
居生活,决然出山。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
后者,把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之忧挂在心头。在这一点上,他
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可谓异代同心。
新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
马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渝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
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
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
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
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
前途依然很远大。
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
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5.B
6.“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
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诗歌的第二句
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流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
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
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
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
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惠远东林住得
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
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蕊含其中
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新高考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儿
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
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
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
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
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
切、确实的。
8.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参考答案】
7.C
8.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读书;法乎
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
【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
理想状态”错误,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
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
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态和态度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考生要理解“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
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的用意。
首先分析诗歌的标题。诗歌标题是“示儿子”,可见这是一首教
导儿子的诗歌。
然后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进一步分析诗人这样的用意。
“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
学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诗人在此指出《六
经》的意义,包含天下大道,这是要求儿孙能够熟读《六经》,发奋
阅读,“宁有尽”是说没有尽头,这是让儿孙不能停止不前,这是让
儿孙不要自满,要谦虚以待。
“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是“切记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的七月诗
啊",周公为国为家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诗人要求儿孙好好
学习周公的七月诗,勤俭耕种,发奋读书,报效家国,这是让儿孙学
习先圣,心怀国家。
北京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
-)(1)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
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
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
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华颠:
头发花白。
9.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
而苍凉。
B.“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
风纯朴。
C.“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
居于此。
D.“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
到满足。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
心情。
B.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
热爱。
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
如此。
D.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
实绮”。
11.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
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
9.A
10.D
11.前两句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
然,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
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
但内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
【分析】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内容的能力。
A.“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错误,根据“以彼无尽景,
寓我有限年”可知,作者认为此地风光无限,可以寄托自己的余生,
并非“幽僻苍凉”。
故选A。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A.“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错误,诗
人并非远离官场,而是被贬惠州做官。
B.“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错误,本诗中作
者并未表达对劳作的热爱,主要表达了闲适之情。
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错误,原作中第二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也不对仗,第二句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对仗,“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
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等句也不对仗,
结构上并不一致。
故选Do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含义的能力。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两句意思是:鱼鸟哪里知道,只要
我自己内心安闲,外物也自然安闲,这体现出人只要乐天安命,顺应
自然,就不会为外在环境所苦,而感到闲适自在。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两句则是描述诗人的心境,“悠悠”
指繁多的外物,“未必尔”即未必就是这样美好,但作者姑且能够以
自己认同的事物感到快乐,即只要内心超脱,即使外物不顺心意,也
能够自得其乐。
(天津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
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宋]朱
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
姑射注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
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
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
莫教容易披折。
[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和”,即和韵,是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这首词就
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词的韵而创作的。
B.词的开篇运用拟人手法,并以问句提起,将梅花与“群
芳”比较,突出梅花的清香与洁白。
C.词中写梅花美艳无比,与姑射山仙人相伴;“风露冰
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
D.“画角”“绿阴”数句,写梅花宁愿休歇凋零,也不
愿结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断梅枝。
13.“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4.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参考答案】
12.C
13.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
描绘了一幅清雅幽静的画面。
14.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分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错。“天
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意思是梅花的高洁风致是天然生成,与风露
冰雪无关。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及画面的鉴赏能力。
“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写黄昏时分,梅花面对清浅
的溪水临水弄影,清清溪水倒影着天上一轮明月,和梅花的倩影构成
绝美的图景。此句选择梅花、清溪和霜月为意象,描绘梅花倒影在溪
水中的芳姿,整个画面清幽雅致,澄澈人心。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与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
能力。
诗歌描写梅花在群芳中保持“真香纯白”,只有姑射山头的仙人
能与之为伍,并说梅花天性高洁,与风霜冰雪无关,写出梅花的天性
高洁;
再写梅花“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为了保持自己的高洁本心,
宁可远远离开尘世,与那污浊的尘世保持距离,写出梅花的保持本心,
不同流俗。
诗歌用俗李粗桃衬托梅花的高洁,那些俗艳的花朵争奇斗艳,招
蜂引蝶;而梅花却在明月的陪伴下在清澈的溪水中映照芳姿,写出梅
花的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梅花的品格就是诗人的理想品格0
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意难忘•山家
[清]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
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瘦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
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曼
生涯。
(注)屡尊,即瘦樽用瘦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15.词中“衰翁”的身份是0下片中
“”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
16.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参考答案】
15.隐士(农夫)烂漫
16.写景艺术: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
移景换。意象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
净清幽之境。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
叙事艺术: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铺陈写实。如“高
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
浇瓜”。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诗眼的能力。
上阕写衰翁的居住环境在山野,室内陈设着文木制作的几案,小
巧的窗户饰着纱,说明主人虽在山野也十分讲究,让人感到他是个富
于生活情趣的雅士,故可推知其为隐士;下阕写衰翁话桑麻、种柳浇
地,也可理解是为农夫。
下阕写衰翁待客,写了席间主客欢洽之情,啜茶饮酒,高话桑麻,
去年自己耕种的山田收成极好,可以无忧无虑乐陶陶地过舒心日子了。
生活丰富多彩,状态极佳。故能表现这一状态的词应为“烂漫”。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上阕写景。由步行向山家时沿途所见落笔。首句“村坞云遮”
写由下仰望山上,人家村落在白云缭绕中依约可见。渐行渐近,写看
到一幢房子,小径沿着篱笆斜伸过去,最后再到室内的陈设。词的上
片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移步换景的手法写景;
房子依水傍石,稳稳地临溪而立,小径生满青苔,接着两句是写
稍近些看到的老树上缠绕着青青的藤蔓,翠绿的修竹映衬着溪边的白
沙,色彩鲜明可爱。用白描之笔富有层次地描绘了山家四周的环境和
景物。描绘了隐士山家的幽静环境;
“苔径逐篱斜”,小径沿着篱笆斜伸过去,“逐”字化静为动;
“文木几,小窗纱”“启北扉,移床待客”动静结合,表现农家生活
的意趣,衬托出主人潇洒出尘的品格。
下片写席间主客欢洽之情。隐士是个苍老体弱的衰翁,却出人意
外地饮食健胜。作者用“衰翁健饭堪夸”一句来表示自己的惊奇,“衰
翁”与“健饭”形成非常有趣的对比。
老人十分健谈,边啜茶饮酒,边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农事。“把瘦
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
风味清佳”,——罗列叙写田家生活及农事,为铺陈写实的手法。
“穿池还种柳”是说在池边开沟引水,并种上柳树,与下面“汲
水自浇瓜”都是老翁的农活。这两句以农家话语写老农的悠游轻松,
让人羡慕隐逸生活的闲适。“这风味清佳”!这一句赘语非常口语
化,老翁怡然而乐的神情跃然纸上。
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12—14题。(8分)
虞美人[北宋]晁补之
原桑飞尽霜空杳。霜夜愁难晓。油灯野店怯黄昏。穷途
不灭酒杯深。故人心。
羊山古道行人少。也送行人老。一般别语重千金。明年
过我小园林。话如今。
12.出版社编《历代词选》,拟为这首词添加一个题目,
以下选项中合适的一项是()(1分)
A.野望B.归隐C.饯别D.怀旧
13.下列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原桑”两句以萧条之景渲染悲壮情绪。
B.“油灯”句借助典型画面表现人物心理。
C.“羊山”两句以行人情状反衬自身遭遇。
D.全词不事雕琢,用语清丽,情思宛转。
14.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词中画线部分。(5分)
【参考答案】
12(1分)C
13.(2分)B
14.(5分)答案示例:“一般”句写临别寄语,然后由实入虚,
想象将来在自家的小园林再次相逢,借此慰藉心灵,冲淡离别的感伤。
“话如今”是说此次的聚散会成为日后重逢时回忆的话题,是对所想
象的虚境细化深入,突出对此次相聚的珍惜以及离别的难舍。虚实相
生的写法拓宽了词境,将喜忧交织表现得细腻宛转,真切感人。评分
说明:1点1分,给满5分为止。
全国乙卷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
使朕失信乎?"对日:“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
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
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日:“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郁令裴仁轨
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日:“法者,
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
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上谓侍臣
日:“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
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
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
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
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
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秦。唯犯
恶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
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
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
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
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节选自《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
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
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
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
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
执着态度。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
极端刑罚。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
减少肴馔。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
狱的官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
突,应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胄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
法。
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祐说法律为皇帝
与天下共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
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
于是加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
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净;唐太宗认为正是因
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再依法裁决,这正是
忍耐小的愤怒保全了大的信用啊。
(2)(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当处死而情理
上又值得怜悯的人,记下情况上报朝廷。
【解析】
【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其中“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以”作谓语,
“选人多诈冒资荫”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之间不能断开,可排除AD
项。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这一句中“者”的意思是“……的人”,指
代前文所说“诈冒事觉”这一类人,共同作“有”的宾语,之间不
可断开,而下一句“上欲杀之”,“上”指皇上,是下一句的主语,
引领一个新的句子,要单独成句,可排除B。
这句话的意思是: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
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
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
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
故选G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B.“抵极刑”,极刑即死刑,“抵”意为达到,意即达到判处死刑
的地步。没有尸体示众之意。
故选Bo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错误。
根据原文“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可知,隋朝灭亡是因
为皇帝无道和大臣不尽忠两个原因造成的,而不仅仅是大臣的原因。
故选Do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句:“既”,已经;“断”,处理;“复断之以法”,
状语后置句;“忿”,愤怒;“信”,信用。
(2)关键词句:第一句省略主语;“覆视”,查看;“当”,判处;
“矜”,怜悯,怜惜;“状”,情况;“可”,值得;“闻”,使……
知道。
参考译文:
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
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
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
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
而让我说话不算话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
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
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
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说:“你能够
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
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来的话语像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
而唐太宗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了。郁
令裴仁轨私下使唤看门的人,皇上很愤怒,想要斩杀他。殿中侍御
史长安李乾祐劝谏道:“法律,是陛下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不是
陛下独有的。如今仁轨犯了轻罪却遭受极刑,臣担心其他人因此而
慌乱,不知如何是好。”皇上听了很开心,免了仁轨的死罪,让乾
祐担任侍御史一职。皇上对近侍大臣说:“我认为死刑极为重大,
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打算深思熟虑的缘故。可是负责的官吏在片
刻之间就完成三次回奏。另外,古代处决犯人,君主为此撤掉音乐
演奏,减少膳食。我的宫庭里没有常设的音乐,然后常常为此而不
吃酒肉,再者,百官断案,只依据法律条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
情的,也不敢违法,这当中怎能完全没有冤枉的呢?"(贞观五年
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诏:“判决死刑犯,二天之内要五次回奏,
在外地诸州的要三次覆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许上酒肉,
内教坊和太常寺不许奏乐。(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督察,依据法律
应当处死而情理上又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因此而保
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处决前一二天(两次回奏),
到处决当天还要三次回秦。只有犯恶逆罪(恶逆是十恶之一)的,
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太宗曾跟近侍大臣讨论诉讼案件,魏征说:
“隋炀帝时曾发生盗窃案,隋炀帝命令於士澄逮捕窃贼,稍微牵连
是非难断的,全都拷打审讯迫使服罪,总共二千多人,隋炀帝下令
全部处斩。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窃贼如此之多,试着查究他们的罪
状,(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都是平民百姓;(可是)(张
元济)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
皇上说:“这岂只是隋炀帝无道,那些大臣也没有尽忠。君臣全都
这样,怎么能够不灭亡!你们应该以此为鉴戒!”
新高考卷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
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祭酒,逖居京口,纠合
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
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
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原,
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
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
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
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传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
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
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
境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
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
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
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
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
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
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
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
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骚然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
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B.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
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C.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
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D.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
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
为兵家所重。
B.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
文中指后者。
C.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是指部队的
编制单位。
D.传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
传布檄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睿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
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
渡江返回江南。
B.祖逖北伐,先在谯城遭石虎围攻,幸得桓宣救;后镇雍丘,屡次
派兵邀击后赵军队,使后赵疆土日益缩小;又为攻取河北练兵积谷,
与后赵相持。
C.大兴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为镇西将军。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
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桑,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
论贵贱都加以礼遇。
D.祖逖死后,后赵频频侵犯河南地区,攻陷襄城、城父,包围谯城,
豫州刺史祖约抵挡不住,退驻寿春,后赵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
重新陷入了骚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小题5】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1)祖逖没有答复这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相贸易,
收取十倍的利洞。(2)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绪激动引发重病。
【小题5】(1)祖逖多次拦击后赵军队取胜,使得后赵疆土缩小,
后赵王石勒不得不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2)祖逖没有阻
止民间互相贸易,并约束士兵不要侵犯后赵百姓,使得两国边境稍
微得到了休养生息。
【解析】
【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
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
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少有大志”是“范阳祖逖”的谓语和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D;
“中夜”是“闻鸡鸣”的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琨”是“蹴”的宾语,“觉”补充“蹴”的状态,紧密相连,中
间不能断开,排除BD。
故选Co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错。从原文来看,“逖将其部曲百
余家渡”,这里的“部曲”是指祖逖的私家军队。
故选Co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仍然尽力支持”错。原文是“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
军、州刺史,给千人縻,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只给
了一千人的粮食,三千匹布,连军队都没给,让祖逖自己招募,算
不上“尽力支持”。
故选A。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报,答复;听,听凭;互市,互相贸易。
(2)题得分点有:遂,成;感激,情绪激动。
【小题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两国边境得到暂时安宁的原因有:“大兴三年,逖镇雍丘,
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逖练兵积谷,
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
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祖逖多次拦击后赵军队取胜,
使得后赵疆土缩小,后赵王石勒不得不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
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
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祖逖没有阻止民间互相贸易,并约束
士兵不要侵犯后赵百姓,使得两国边境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
参考译文:
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
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
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
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
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是臣下怨
恨叛乱,由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外族人钻
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
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祖逖这
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
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
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
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
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
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
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祖逖已经进入谯城,石勒派遣石虎包围了谯城,桓宣来解救祖逖,
石虎解围而去。晋王传檄文昭告天下,称:“石虎胆敢率领犬羊乌合
之众,渡过黄河荼毒民众,现派遣琅邪王司马裒等九军、精锐士卒
三万,由水、陆四路直赴贼寇所在地,受祖逖指挥。”大兴三年,
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兵士拦击后赵军队,后赵镇守的将士归附
祖逖的很多,后赵疆土日益缩小。这一年秋天七月,皇帝下诏加封
祖逖镇西将军,祖逖在军中,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
惠,勉励督促农业生产,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
礼遇。祖逖在积谷练兵,为夺取黄河以北做打算。后赵王石勒很担
心这件事,于是到幽州为逖修了祖父、父亲的坟墓,安排了两户人
家替他们看守祖坟,于是给祖逖写了一封信,请求通使及互相贸易。
祖逖没有答复这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相贸易,收取十倍的利润。
禁止将领们不使他们侵犯后赵的百姓。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到了
休养生息。四年秋七月,朝廷让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守合肥,
祖逖已经扫除了障碍,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而戴渊突然有一天
来统领这里,祖逖内心怏怏不乐,又听说王敦与刘刁互相结怨,将
要有内乱。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绪激动引发重病。九月,死
在雍丘。豫州的男女百姓都像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谯国、粱国
之间都为祖逖建立祠堂。祖逖去世后,后赵多次侵犯河南,攻取了
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不能抵抗,退守寿春。后赵
于是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骚乱不安了。
全国甲卷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
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阂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
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日:
“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
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
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
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日:“今虏崎驰
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轨为可守?”
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
有言,准遽日:“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
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
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
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岩及保
州,复为州若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
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艇•剽掠,
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
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
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
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日:
“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
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
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
而还。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
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阚州人请幸成都/
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
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问州人请幸成都/
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
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阚州人/请幸成都/
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
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阚州人/请幸成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致,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
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
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定
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
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碧及保州,
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
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
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宣许之。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
回游荡没有斗志。
(2)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
答应他们。
【解析】
【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
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略。王钦若是临江人,请
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陈尧叟是阚中人,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
“入寇”是入侵之意,“时”作后句的时间状语,应在“时”前断
开,排除AD。
“王钦若/临江人”“陈尧叟/阖州人”是两个判断句,“临江人”
和“阚州人”均为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B。
故选Co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错误,闰月加于某月之后叫
“闰某月”。
故选Co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D.“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错误。原文“是时,故将
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可见,并非
宋朝皇帝主动议和,而是契丹主动议和。
故选Do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注意以下关键词:
(1)每:常常。纵:纵容,纵使。剽掠:抢劫掠夺。小:稍微。辄:
总是,就。引去:撤退。徜徉:徘徊游荡。
(2)货财:货物钱财。故事:先例,旧例。宜:应该。许:答应。
参考译文:
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廷内外都震
惊骇怕,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略。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驾临
金陵暂避。陈尧叟是阚中人,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皇帝用这件
事去询问寇准,寇准说:“不知道是谁替陛下筹划这两种策略?”
皇帝说:“你姑且判断这两个方法是否能行,不要询问是谁出的计
策。”寇准说:“我想要找到这个献策之人,斩杀他们,用他们的
血涂鼓行祭,然后北伐中原罢了!陛下英明神武,将军大臣团结协
作,如果陛下御驾亲征,敌人应当自己逃跑;不这样的话,用奇计
来阻挠他们的阴谋,坚守城池来使他们军队疲敝,彼劳我逸,我方
自然得到胜算。为什么要抛弃宗庙社稷,想要驾临楚地、蜀地?如
果朝廷所在人心崩溃,敌人乘胜深入腹地,天下还可以再保住吗?”
皇帝的心意就此决定,于是问寇准说:“如今敌人骑兵奔驰突袭,
而天雄军是我朝重镇,万一陷落,那么河朔之地就都会成为敌人的
地盘。谁能够来守卫天雄军呢?”寇准就把王钦若推荐给皇帝,并
且说:“应该赶快召见他当面晓喻,授予他敕令,让他立即行动。”
王钦若到了宫中,还没来得及说话,寇准就突然说:“主上亲征,
不是臣子以困难而推辞之时,您是国家的重臣,应该能体会这个道
理。”王钦若又惊又怕不敢推辞。闰月乙亥日,凭借参知政事的身
份,王钦若做天雄军判官,兼任都部署。契丹国主隆绪和他的母亲
萧氏派遣他们统领军队的顺国王萧挞览攻打威虏、顺安军,三路都
部署都打败了他们,斩杀了偏将,获取了他们的粮草辎重。又进攻
北平若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合作意向协议
- 课程设计活塞工序卡
- 吊车租赁协议格式
- 科研项目协作协议书
- 2024年异地离婚协议书
- 2024年矿山承包合同范本
- 社区授权物业管理合同样本
- 抗体制造协议书
- web美食网课程设计
- 标准施工劳务分包协议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 假期补课协议书
- 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系统开发合同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模拟试卷(湘教版+含答案解析)
- GB/T 22838.6-2024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6部分:硬度
- 期中测试(二)-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人教版道法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铁路交通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专技人员公需科目考试答
- 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报告(SSM-BK-202409)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