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评价分析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3122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评价分析文献综述 130528摘要 14341前言 112453一、研学旅行的定义 221210二、研学旅行的发展 420827三、研学旅行及评价 511177四、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评价标准 6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更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此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尝试把研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开展。另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地理学科包含了自然科学和文化各个方面的知识,因此研学旅行也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大自然中学习地理知识,从具体的文化当中了解区域文化特色,从生活当中学习地理,使地理这门学科成为一门有趣的科学。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中小学前言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研学旅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播。广东省在2009年就开设了研学旅行类的活动[1],到了2013年,安徽省、陕西西安市和江苏省苏州市也相继作为研学试点,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效果。2016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中小学等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研学目标,开发不同类型的活动课程,包括了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从那时起,研学旅行开始正式进入大家的视野[2]。关于地理研学旅行方面的研究,郭珍、杨效忠经过分析世界遗产地“黄山”,提出开展地理“第二课堂”的阶段性建议[3]。准备性阶段(知识储备、组织出行)、并行性阶段(天象观测、标本采集、地理观察)以及总结性阶段(成果展示、体验感受)。李万涛指出地理研学中资源开发的途径[4],如旅游非游学,资源须发掘、力求自由行,旅游变游学、强化指导,协助学生完成游学规划。陈德融通过《地表形态的塑造》一章,以福建永安地质、地貌为例子,设计了研学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中要具体到研学活动,要注重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5]。笔者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中采用“主题”的检索方式检索“研学旅行”,发现最早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开始于2013年,截止2019年3月,共检索到1242篇文章。采用“主题”的检索方式检索“地理研学课程资源”,共有44篇,在2018—2020年关于地理研学课程资源这方面的研究比较集中。近几年有关于研学旅行课程与资源的文章也如雨后春笋,蔡青以中学阶段的高一年级自然地理部分“云台山自然地理综合考察”进行设计示例,并将研学旅行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相结合,对其培养效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6]。朱玲、殷航根据每种研学旅行基地的特点,提出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整合方案,并以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的地貌部分教学内容为例,构建了研学旅行活动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实施方法[7]。邱涛对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原则、开发的技术路线以及研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框架进行了阐述[8]。钟生慧设计了研学旅行框架,并针对研学旅行设计、研学旅行实施、研学旅行评价提供了建立于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相关策略[9]。总的来说,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在各地区都对研学旅行提出了要求,但由于各方面的考虑,学校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普遍较少。但在近几年,发展较快,关于研学旅行的话题越来越热,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从研学旅行的各个方面入手,使研学旅行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一、研学旅行的定义根据2016年12月19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文件,研学旅行被定义为:研学旅行(studytravel)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10]。研学旅行概念最初引入我国时,由于受到邻国日本"修学旅行"和欧美国家"教育旅游(EducationalTourism)"的影响,早期学者普遍将其命名为修学旅游[11]。陈建南在1998年提出,修学旅游是以不断拓展学生的学识视野、增长学生的生活情境知识的储备和丰富学生个体的个人情感经验与学习阅历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具有学习性质的的独特旅游活动[12],有狭义的修学旅游和广义的修学旅游之分。陈非在陈建南的修学旅游界定的基础之上,深化狭义和广义的定义将之衍伸内化为是一种专项游览项目,修学旅行的主要既定目标是依托修学资源的同时借助具体的、可谋划的、可开发的客观旅游产品,从而达到个人人生阅历与课堂内外知识储备的增长和国民基本的审美情操与基本文化素质提升的目标与意图[13]。其中,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在于行为主体的差异,广义的修学旅游是指不区分行为主体即涵盖诸多年龄层面,如少年儿童开展以观览游憩增长见闻为主,中小学生则是同其所学的国家课程紧密结合的课程旅游复合体,或是青年及成年以拓宽视野与知识领域并兼顾休闲放松的尤其活动。这些活动都以拓展视野并增长见闻为目的,甚至还会和国家课程体系密切结合,这样的外出游行、观览、游憩活动的总体都可称为修学旅行;而狭义的修学旅游依据其定义不难发现,其行为主体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生群体,是极具针对性的旅游活动。研学旅行同游学、修学旅行、教育旅游的概念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差异[14]。这四种活动都是以旅游行为为载体,以教育为目的,而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行为主体来看,游学和教育旅游的主体并没有明确的限制,主体广泛性极强,而修学旅行和研学旅行则强调参与主体是学生,修学旅行涵盖大、中、小学生,特别是近年来逐渐重视的群体——中小学生;从组织单位来看,游学和教育旅游是由旅行组织开展的旅游活动,修学旅行和研学旅行的组织单位主要是政府和学校;从盈利性质上看,游学具有盈利性质,而教育旅游、修学旅行和研学旅行更体现出非营利性的特点,研学旅行同日本的修学旅行更具有相似之处。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等方面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别。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研学旅行实施与服务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并采用同吃同住、统一听从指挥集体行动这一形式不断向旅游资源趋近,并开展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与学识的教学活动,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加到学生必须修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同时把研学旅行的设计实施规划进上述体系之中。研学旅行中的研学活动具有各学科及学科整合的综合动手实践活动的性质,但是不能片面地机械地、孤立地、静止地将其当做就是一种形式特殊的综合实践活动,二者关键区别在于研学旅行依托旅游资源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和载体更为多元和宽泛。职业体验、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15],但是不能将其认为是研学旅行,研学旅行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是教育旅游活动,兼具综合实践活动与旅游活动的二重特征。二、研学旅行的发展研学旅行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17世纪的"大陆游学",大陆游学最初的主体由贵族组成,以游历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学习他国语言、体会地方风土人情为主要内容,以增长见闻和学识为主题[16]。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以及资产阶级代议制整体的建立与完善,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对于"大陆游学"的诉求不断提高,"大陆游学"逐渐成为社会各阶层开拓视野、了解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日本,研学旅行被称为"修学旅行"[17]。明治维新时期,为了摆脱德川幕府时代遗留的落后状况,日本打破先前的"锁国政策",积极向欧美国家学习先进制度与技术,在教育领域则体现在选派日本学生到英、美、德、法等国家留学,1883年,长野师范学校(现信州大学)举行到这些国家参观学习的旅游活动被命名为"修学旅行"[18],自此"修学旅行"一词得到广泛流传和认同开并沿用至今。1946年,日本政府正式将"修学旅行"纳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生活之中并将其同日常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日本教育体系并赋予其相应的学分作为考察评价的重要依据,成为日本小学、中学与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不可或缺的必要内容之一[19]。以学习传统文化、探寻历史古迹、自然名胜考察的修学旅行活动为载体,内容涵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研学旅行的概念在改革开放后逐渐传入我国,北京和上海成为我国发展研学旅行的桥头堡与弄潮儿,北京为充分学习日本有关修学旅行的相关经验率先于1993年组织承接修学旅游活动并组织成立"接待日本青少年修学旅行委员会"从而为国内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随着2013年国务院《纲要》以及2016年教育部《意见》的颁布,该活动日益得到社会各大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关注,同年12月《规范》由国家旅游局牵头编制并颁布实施,从而进一步规范研学旅行的开展与实施;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纲要》,在必修修业知识框架体系之中添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一步强化研学旅行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而推动研学旅行在基础教育阶段落地生根。当下,研学旅行是基础教育研究的研究热点,研学旅行活动也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的讨论[20],全国上下诸如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及时捕捉研学旅行动向依据自身实际与行动出发点设计、实施、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旅行活动。三、研学旅行及评价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教育旅行活动,不同于传统上的分科教学与各学科专题性质的综合实践活动,其具有极强的学科综合性,所涵盖的内容极为宽泛。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需要考量地理、历史、物理、生物、思想政治、艺术等各个学科的不同诉求与倾向。而根据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意见》,段玉山等将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划分为地理类等六个领域。地理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是地理类、自然类与人文类课程内容的综合,可以理解为利用传统地理图件、GIS、RS与GPS等手段,通过自然地理学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调查与模拟实验、实地走访调查分析统计等形式,深入理解五大自然地理要件与人口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变化、聚落的分布形态与演替历程、等人文地理要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耦合关系,透视一定空间尺度范围内的人类活动同自然地理环境的辩证耦合关系并能够分析人地关系发展的动向趋势的研学旅行活动[21]。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研学旅行,地理研学旅行不仅因其蕴含地理学科知识区别于其他研学旅行,其还具有显著的地方性特征。地理研学旅行的地方性特征植根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区域间异质性存在的差异而呈现出的区域景观的独特与不连续,不同尺度下,区域内的自然地理过程有着显著的差别,因而表现出的地理景观也存在差异。地球表层系统具有相对一致性与绝对差异性,在区域尺度划分的过程中往往关注一定尺度下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区域内部的差异,所以,在不同学段研学旅行开展的过程中原则上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22];另一方面,地方区别于区域之处在于,地方是人类活动与区域客观物质相互作用、是一种超越机械性结合的机制网络,啮合而成主观意识与客观实在的综合体,具体体现在地方性知识、地方性文化等方面,这也是旅游心理学关注的重点问题。开展发生较远位移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不仅要关注其目的地的异质性客观存在,还应当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感知、体会其地方独特的地方性知识、文化,地理研学旅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也应依托于学生对于目的地地方情感的共情基础之上展开。四、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评价标准地理课程标准是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依据,地理研学旅行的课程资源需要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进行选择,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在真实多样的社会实践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得以提升。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提示中明确指出“将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方式”,并建议采用“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23]。必修一强调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自然地理现象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识别、解释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必修二则强调人文地理事物的空间现象及其变化,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课程标准作为研学旅行资源选择的导向和研究主题,从而实现地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研学旅行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充分研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准确把握课标的前提下确定研学旅行目的地和研学内容。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际的教学内容,在课程资源的选择上要考虑资源的可用性和操作性,如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场等人文地理资源,山地、动植物、湖泊河流、岩石土壤等自然地理资源,并附以必要的网络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文本资源,使研学旅行具备多样化的形式内容,发挥其潜在的教育价值[24]。研学旅行资源是研学旅行开发的重要基础,是研学旅行开展的核心吸引物。明确研学旅行资源的价值不仅有助于研学旅行的有效开展,更是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基础性工作。研学旅行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够成为多学科实践活动整合的重要载体。因而根据研学活动的主题,研学旅行可以划分为综合性研学旅行和专题性研学旅行,地理学科以其独特的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在研学旅行活动开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5]。为了保证地理研学旅行的科学有效设计与实施,亟待建立地理研学旅行资源的量化评价指标,有效地对地理研学旅行资源潜在的学科价值、游憩价值等进行评价,从而因地制宜地设计并展开地理研学旅行实践。研学旅行资源是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其外延与内涵涉猎范围之广能够涉足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其进行深入且透彻的评价是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依据。一方面能够针砭时弊、因地制宜地剖析其蕴含的可开发利用价值,实现极具针对性地路线设计与课程开发;另一方面不同研学旅行资源具有不同的特点,充分发挥不同资源的资源特性能够深入激发资源在特定领域中的应用与育人价值[26]。参考文献:[1]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C]..民族建筑(2014年第12期总第154期):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14:48-50.[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J].城市规划通讯,2015(16):7.[3]郭珍,杨效忠.基于世界遗产地的中学地理“第二课堂”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3):68-69.[4]李万涛.世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新路径—游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9):22.[5]陈德融.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活动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0):8-9.[6]蔡青.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中学生研学旅行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9.[7]朱玲,殷航.基于课程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资源整合与流程设计[J].地理教学,2019(13):51-53.[8]邱涛.研学旅行地理类活动课程开发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5):26-27.[9]钟生慧.研学旅行设计:理论依据与实践策略[D].杭州师范大学,2019.[10]曲小毅.研学旅行视角下旅行社应对机遇和挑战的策略——基于政策分析的研学旅行与传统导游比较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81-82.[11]杨生,司利,张浩.日本修学旅游发展模式与经验探究[J].旅游研究,2012,25-29.[12]陈建南.开发修学旅游浅议──以厦门集美区为例[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器人课件-机器人控制
- 【物理课件】阿基米的原理课件
- 《情商训练》课件
- 《企业安全知识演讲》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合集【人事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全【人力资源管理】十篇
- 丰田改善内部课件.图
- 单位管理制度品读选集【员工管理篇】十篇
- 2024年汽车销售工作计划书(34篇)
- 食品安全监管基础与风险防控课件
- 2024年度公务员劳动合同范本社保福利全面保障3篇
- 2025年内蒙古包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8地星球期末】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智育联盟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必刷)
- 2024年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8物(科)期末】合肥市庐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 国家安全知识教育
- 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停车场建设行业发展趋势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