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中国经济_第1页
专题: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中国经济_第2页
专题: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中国经济_第3页
专题: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中国经济_第4页
专题: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中国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意义、市场反应、国外的反响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对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改革的取向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中国经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意义、市场反应、国外的反响(一)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2005年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关事宜的公告:一、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二、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三、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四、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二、改革的意义对宏观经济不会产生紧缩效应汇率恢复了经济杠杆的本来特征央行货币政策将更有效体现中国责任意识改善国际经济关系

三、改革后的市场反应和国外反响

人民币汇率调整刺激沪深股市放量涨幅均超2%中国人民银行21日晚调整人民币汇率后,中国股市在22日开盘后作出及时反应,沪深股市涨幅全天双双超过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简称IMF)对中国21日调整人民币汇率表示欢迎,并呼吁中国充分利用外汇的灵活性。格林斯潘:预计中国将进一步调整人民币汇率体制,人民币升值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什么要进行改革一、人民币汇率之争

本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人民币升值,是由国内经济因素决定的,并非屈服于外来压力(一)人民币升值论2002年10月,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在《中国因素》一文中提出一个让世界震惊的观点“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2002年11月,《远东经济评论》发表一篇题为《放开中国通货,提高人民币币值》的文章。以此为起点,日本和美国的某些政要、学者、组织、媒体等先后对中国人民币汇率发起攻击。他们认为,由于人民币被严重低估,造成中国出口高速增长,使大量低价产品进入本国,国民对本国产品的消费剧减,导致本国物价走低形成通货紧缩,因此他们要求中国政府让人民币升值。他们的要求亦受到亚洲、欧洲一些国家的呼应。逐步形成了一曲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大合唱”。被外国政府高官公开要求提升汇率,这在人民币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1.日本是制造人民币升值论的急先锋

2002年12月,日本财务省次官黑田东彦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声称中国通过出口增长、国内通货紧缩以及盯住美元汇率三项政策,向全球出口通货紧缩,建议中国要么实施扩张性政策,要么让人民币升值。2.美国成为国际“施压集团”的中坚力量

2002年12月2日,美国《商业周刊》放言:“中国的通货紧缩正在危及全球经济。”随后不久,路透社即引美国前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言论称,美国政府希望努力说服中国将人民币升值。(二)人民币稳定论1.中国政府的态度

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中国政府声明,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是正确的,今后我国将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也将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2004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APEC会议上指出,我们将通过改革逐步形成更加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但这要一步一步推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2005年9月13日,胡锦涛出席联合国首脑峰会会晤布什时强调,中国不谋求中美贸易的顺差,将进一步扩大从美国进口。布什则要求中国进一步改革汇率制度,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弹性。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重申,中国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他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还表示:“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05年3月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指出,中国的汇率政策主要考虑本国的因素,而不是个别国家的贸易状况,未来的任务主要是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不是简单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人民币汇率受到一定压力,但关键不是水平高低,谁也不能在理论上计算出来什么是均衡汇率或合理汇率,实践中也很难确立某一汇率水平就是合理的。美元、日元、欧元现在的汇率水平未必合理。所以关键是汇率形成机制好不好。(三)对“人民币升值论”的评析

“人民币升值论”的观点之一: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货紧缩

“中国输出通缩论”是人民币升值论的主要理论依据。据世界银行统计,以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指数计算,世界通货膨胀率在20世纪70年代为9.0%,80年代和90年代持续回落到5.8%和3.7%,而2001年和2002年进一步回落到2.3%和1.7%。2003年1.6%,2004年2.4%,CIF预测2005年2。5%。(中美日及世界通货膨胀率对比如下图)面对世界通货紧缩压力加大的形势,国际社会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出口大量廉价商品是一个重要原因。即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许多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低价向国外大量销售商品,这不仅使商品输入国的经常项目处于逆差地位,而且打压了其国内商品市场的价格,造成物价不断走低,受到通缩的威胁。据此,美、日等国家几乎发出一致的声音:“人民币需要升值!”人民币要为美元贬值乃至全球经济通缩“买单”。

对观点一的反驳:(1)认为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货紧缩,确实是过高地估计了中国的影响。在事实上,我国经济规模和出口额在世界上的份额是很小的。2002年我国GDP总量仅占世界GDP比重的3.9%,2003年、2004年我国GDP总量也仅占世界GDP比重的4%,4.02%;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2002年分别占21.6%、13.2%和8.2%,美国、日本2004年分别占31%、12%;2002年、2003年、2004年我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7%、5.86%、6.5%,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2002年分别占14.5%,14%和5.7%,2004年美国、日本分别占8.96%和6.21%;

2002年我国对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出口额占其GDP的比重分别为11.58%,0.69%和1.09%。这说明我国根本不具备影响世界价格水平的能力,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的论调是不能成立的。(2)就日本而言,早在中国出现通货紧缩好多年前,日本就已经陷入经济衰退、通货紧缩的困境,硬将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归咎于中国输出实在是过于牵强。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日本的通货紧缩是产业结构转型迟滞、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银行呆坏账积重难返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盛的分析家说:“日本指责中国加剧了日本的通货紧缩,实际上是在给自己的金融政策失误找借口。”(3)就美国而言,其本土生产能力能满足其国内85%以上的各种需求,而由所谓中国廉价商品形成供给进而产生的消费在美国居民总支出中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而大宗支出如住房、汽车、教育、医疗保健等几乎没有一样是“中国制造”。由此可见,将美国通货紧缩的产生归咎于中国是毫无道理的,完全是由其经济自身的周期性原因造成的。故引起世界通货紧缩压力加大主要是占世界经济总量70%以上的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的必然结果,而非“中国输出”所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教授指出,没有任何理由证明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输出通货紧缩”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中国物价是稳定的。“人民币升值论”的观点之二: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是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人民币汇率之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仍然是贸易问题之争。美国指责是中国造成了其庞大的和不断增加的贸易逆差。2002年以来,美元相对于欧元和日元贬值,而人民币因跟美元挂钩也跟着贬值,从而造成欧盟和日本对华出口的不利。对于美国来说,本指望美元贬值能帮助改善贸易状况,由于人民币也跟着美元贬值,仍然无助于改善美国与中国的贸易不平衡状况。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中国实行的“钉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年美元贬值的同时,美国外贸逆差却创出了4352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31亿美元。日本官员也多次呼吁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的币值,以重建贸易平衡。

对观点二的反驳:(1)汇率是否被低估,应从多边贸易情况来分析,而不能只看双边贸易余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析表明,汇率是否被低估,应多从多边贸易情况来分析。中国虽然对美国有一定的贸易顺差,但对亚洲贸易伙伴都有较大逆差。2003年中国对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的逆差分别为147.3亿美元、230.4亿美元、50.0亿美元、78.5亿美元;2004年分别为208.6亿美元、344.3亿美元、57.4亿美元、100.9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从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看,人民币汇率没有被大幅低估。中国经常项目基本平衡,略有节余,2004年全年商品贸易顺差大约为320亿美元,但服务贸易却有大约120亿美元的逆差,因此全年经常项目顺差大概在200亿美元左右。这个数字占全部贸易1.15万亿美元总量的不到2%,占GDP的比重不到2%。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所说:“中国的整体贸易顺差很小,人民币的贸易加权指数并没有低估,而是与1998年以来的平均水平持平。”基于这些趋势,很难断言中国的货币对全球经济构成严重影响竞争力的威胁。中国对美出口的变化并不会影响美国经济的发展。

(2)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剧增的原因也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其一,中美贸易统计存在差异,美国高估对华贸易逆差。如下表、图所示,中美双方在出口、进口和顺差(逆差)规模上都存在严重分歧。美方统计的对华贸易逆差规模基本上是中方统计的对美贸易顺差规模的2-3.9倍。例如2001年为2.8倍,2002年为2.4倍,2003年为2.1倍。而且这种分歧随中美贸易规模扩大而扩大。从1980年的2.6亿美元到1990年超过100亿美元,1994年达到220亿美元,2000年为540.7亿美元,2003年攀升为653.9亿美元。据美方统计,从2000年开始,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美国的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对中国的巨大贸易逆差成为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一个借口。实质上,对于中美贸易差额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官方统计夸大了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中美贸易的不平衡绝对额统计表单位:亿美元其二,在美国存在的逆差中,中国对美国的顺差影响甚微。以2001年为例,中国对美国进出口总额为804.85亿美元,仅占当年美国进出口总额的5%;中国对美贸易逆差280亿美元,占当年美对外贸易逆差的8%。其三,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出口快速增长的真正动力更多地来自西方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1994年至2003年中,外资企业同期在中国出口增长中足足占到65%。据有关统计,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至少有20%的商品是在美国大公司内部进行的,即美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然后运回国内销售的,与中国企业的实际出口可以说毫无关系。这主要是美国公司经营战略改变的结果,而不是受汇率的影响而出现的。其四,美国限制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加剧了美中贸易不平衡。因为低成本的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美国后,中国本应从美国采购一些高科技产品,但由于美国政府限制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的政策障碍,例如本应从美国采购的产品,中国不得不从其他发达国家进口,这样必然导致美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显示出美中贸易的巨额逆差。其五,美国对外贸易存在巨额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国内的低储蓄率。美国应该看到,在对华贸易逆差增加的同时,美国对日、欧、墨西哥等国的贸易逆差也在扩大。据美国商务部的的统计,2002年美国对日贸易逆差由2001年的690亿美元上升到700亿美元;对欧盟贸易逆差由2001年的612亿美元上升到821亿美元,对墨西哥贸易逆差由2001年的300亿美元上升到372亿美元。“人民币升值论”的观点之三:人民币低估是造成美日失业增加的主要原因

日本政府提出人民币被低估,中国出口产品和日本竞争,造成了日本经济困难。美国也指责中国控制人民币汇率获得合理的贸易优势,使中国出口增加,造成美国失业人员增多,致使美国制造业在过去的2000-2002三年中丧失了270万个就业机会。对观点三的反驳:(1)中国和日本在国际贸易上竞争的是不同档次的产品,和日本出口有交叉的产品只有10%。(2)人民币汇率不是造成美国制造业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一,制造业就业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从1995-2002年,美国大约削减了200万个制造业岗位,降幅为11%,但同一时期中国减少了15%。Alliance全球经济研究部负责人约瑟夫·卡森说,制造业人数下降的原因全世界都大同小异:科技进步和竞争压力使工厂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能够在减少工人数量的同时提高产量。约瑟夫·卡森说,“美国政客们出的观点是,只有美国的制造业就业机会在不断流失,而其它国家都不存在这个问题这显然是错误的”。其二,中国出口美国的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即使中国不出口,美国也不可能自己生产。有调查表明,美国从亚洲进口产品的比例是在下降的,因此不能把美国失业问题归咎到人民币币值的低估上其三,人民币升值也不能解决美国制造业就业问题。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与日元等货币比起来还相当坚挺的时候,美国公司就开始把大量生产线转移到中国来。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劳动力便宜。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工人的平均年收入为1182美元,而美国工人平均年收入为2.9万美元,二者之间相差20多倍。所以,人民币升值并不会使美国公司将生产转移回美国。“人民币升值论”的观点之四:中国高额的外汇储备是由于人民币被低估

1994年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大幅增长,1996年以后已成为全球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外汇储备持有国,截至2005年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大量增加,余额已达7110亿美元。高额的外汇储备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经济学者的注意,高额的外汇储备表示外汇供大于求,升值论者据此要求人民币升值。对此,要客观分析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是如何形成的。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并不是主要来自人民币被低估,在很大程度上是目前强制结售汇制度及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周转头寸的限制的产物。1995年之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分为政府、企业和民间三块。而在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后,企业不得持有超过外汇账户上限的外汇,银行不得持有超过外汇结算周转头寸上限的外汇,甚至连外国直接投资也必须由央行通过人民币的外汇占款发行的方式全部吃进,本应并存的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块“蓄水池”的储备,基本都注人到了官方储备。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全球资本为了在中国获得可观的收益,大量流人中国这也是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人民币升值论”的观点之五: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币应升值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成功的经济增长将带来货币升值,而经济停滞甚至衰退将带来货币贬值,升值论者据此要求人民币升值。实际上,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严格定义是:当本国可贸易品部门相对于不可贸易部门的生产率提高速度,高于另一国的相应速度时,本国实际汇率将出现升值。该效应特别适用于资源缺乏而又对外开放,并且通过改变产业和出口结构而达到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战后的日本被认为是该效应的典型例子。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往往不适用于经济增长虽快,但仍依赖初级原材料产品出口或刚开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国家。目前我国并不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条件.因为:第一,中国的比较优势依然是劳动力资源,出口产品构成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仍然较高,相对于非贸易品部门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是很明显。第二,由于农村存在几亿剩余劳动力,城市还有大量的下岗职工,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很难转变成实际工资的大幅度提高。即使贸易品价格微升,非贸易品价格相对于贸易品价格并无多大变化,甚至有时候出现微跌。第三,自从1994年以来,中国仍然保持一定的贸易限制和资本管制,汇率在本质上还是属于固定汇率制,不利于通过价格以及汇率的调整以反映真实的产业竞争力。(四)人民币升值论的本质

1.人民币升值论是“中国威胁论”的新表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威胁论”不断发展。最新一波的“中国威胁论”,是在一些国家经济陷入衰退,而中国经济贸易表现良好的背景下出现的。以日本为例,面对连续10年来的经济困境,日本的历届政府已使尽各种招数,但收效甚微。在经济深陷“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尽管零利率政策实施了数年之久,仍收效不大。一些国家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极力喧染或随声附和“中国威胁论”,其目的是想转移国内矛盾,更多的人则出于心理不平衡,对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患上了“红眼病”。人民币升值论的诞生与其说反映了一种现实,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现实,不如说反映了一种恐惧,对未来的恐惧,对中国崛起态势的恐惧。对于在背后推动人民币升值的人而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正如罗奇所说的,西方一直错怪中国,在全球经济疲软的环境下西方急于寻找一个替罪羊,于是将矛头指向中国。2.人民币升值论是政治利益的需要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并非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从诞生伊始就蕴涵了政治基因。如果说美国、日本和欧洲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倒不如说是其政治利益的需要,是政治因素主导的结果。美国总统大选是美国提出人民币升值政策的导火索,是布什为争取连任选票而抛出的筹码,人民币汇率问题一开始就是美国政治势力较量的产物。

3.迫使人民币升值是美国推行金融霸权主义的又一例证金融霸权作为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的延伸,美国凭借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强制性地推行其政策,不断获得霸权利润,维护其“金融霸权国”地位。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每次美元大幅贬值都能使美国债务减少1/3),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其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此次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与美国对华反倾销政策一起,构成了布什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调整的新内容。

4.日本鼓噪“人民币升值论”真正目的是企图阻止中国提高重要基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反映了日本争夺未来“亚元”主导权的战略日本由于其经济10年来的萎靡不振,日元充当亚洲货币主导的可能性在变小。而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币的价值日趋明显,在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人民币地带”,导致日本对此忧心忡忡。在近年来,日本在对华贸易持续出现顺差的背景下,继续鼓吹人民币升值,其真正目的是企图阻止中国提高自己重要基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努力,例如钢铁业和汽车业。若人民币升值,日本在钢铁业、汽车业高端产品上的竞争力就将增强,中国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升级的进程就将严重受阻。也会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第一阶段(1979~1993):汇率双轨制,官方汇率与外汇调节市场汇率并存第二阶段(1994~1997):汇率并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第三阶段(1998~2005.6):名义上的管理浮动,事实上的单一钉住美元的固定钉住制第四阶段(2005.7~):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本次改革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固定钉住制的优点为:短期内可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稳定我国外汇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问题1固定钉住制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元悖论: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三个政策目标不能同时实现。问题2实行固定钉住制→使央行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不得不将汇率稳定作为首要目标→更多地追求外部平衡→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的调节作用降低,甚至出现了与本国经济发展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

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钉住美元不贬值的代价:一是出口增长势头受阻,当时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有升,一个直接后果是:东南亚国家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大幅度下降,而中国的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不变或微升,相对价格大幅度上升。导致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严重影响了中国商品的出口。1997年我国出口增长速度为20%,1998年降低为0.5%,1999年约为6.1%,1998年资本与金融项目甚至出现63亿美元的逆差,这是我国连续8次降息后资本外逃所致。二是国内宏观调控手段的效率降低,无法利用汇率这个经济杠杆来调节内部经济的均衡。问题3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外汇资源的有效配置人民币汇率水平不是由外汇市场供求决定的,而主要是央行干预的结果央行的干预意愿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走势1998年后,人民币汇率的超稳状态是央行干预的结果,而不是市场决定的,为此,我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名义锚的理论前提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政府不必在失业和通胀间作出取舍,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各种生产要素具有流动性,价格和工资具有弹性,一国完全可以放弃汇率工具而应付外部冲击。这些前提在中国并不具备,如人员和资本的跨国流动尚有许多限制,尤其在中美之间,工资和价格的向下刚性也很明显,一旦遇到邻国巨幅贬值带来的紧缩性的外部冲击,产生实际汇率显著下降,要想放弃调整名义汇率的手段而取得外部平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也证明,中国实施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因此中国不宜采用固定钉住汇率制。问题4把钉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作为名义锚用来稳定中国的宏观经济的理论前提不具备改革对经济的影响此次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有利有弊,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和我国金融市场走势留下较大空间,并对我国产业调整、金融创新和规避汇率风险提出了严峻挑战。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资本成本和收入的变化将在长期内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行业不同的成长速度,并对不同行业的企业业绩产生不同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改变行业内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帐面价值,通过汇兑损益的变化影响其经营业绩。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影响有利有弊人民币升值将对进口比重高、外债规模大、拥有高流动性或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业是长期利好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类行业

升值预期投资机会增加,收益水平提高大量外资流入在日本、台湾市场曾有明显表现(日本在1985-1990年间日元升值幅度最大时也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上涨幅度最大的时期)金融行业银行业:升值预期本币贷款减少而外币贷款增加,本币存款增加而外币存款减少银行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调整证券业:升值预期注入的资金增加积聚人气,增强投资者信心

航空、电力、炼油、造纸、工程机械等行业

外币负债水平高人民币升值外币负债减轻成本降低如人民币升值对航空股产生以下效应,一是升值当期产生一次性帐面汇兑损益,二是在长期内将使航油成本、经营性租赁等支出降低,航空公司毛利率上升。经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航空公司毛利率将提高0.5%百分点。三是航空升值还将促进航空出境游的快速增长。技术进口依赖型的高科技类行业进口支出比重高人民币升值外币支出减少成本降低人民币升值将对出口行业、外币资产高或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冲击较大纺织业、家电、建材等出口型为主的行业人民币升值出口价格上升出口竞争力下降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纺织、家电行业受损最大。据研究,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5%-10%,行业利润下降10%-60%。外贸企业

人民币升值已出口产品结汇收入减少

人民币升值待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出口业务减少

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影响A:挑战银行资产负债总量将减少,人民币升值后,银行外汇资产占比越大,资产缩水越明显;对银行外汇存款造成一定冲击,对外汇贷款的需求增加银行外汇存贷款规模的不对称银行外汇筹资成本增加对银行的财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