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学教学纲要2_第1页
高三生物学教学纲要2_第2页
高三生物学教学纲要2_第3页
高三生物学教学纲要2_第4页
高三生物学教学纲要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应阶段①原初反应②电子传递及光③光合碳同化

合磷酸化

能量载体光量子、电子电子、质子、ATP、ATP、NADP、C5、

NADPHc3

反应部位叶绿体类囊体(光反应)叶绿体基质(暗反

①原初反应——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的过程。

光能

吸收

全部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和

和传

绝大多数叶绿素a递光

[叶绿素a]

{特殊状态}4e能

F

[[叶绿索a]{递物质}转

0、#♦"{递e物质}2NA1)1r

2H0*4L

y

2NANPH

+2H.

②电于1土您或尢if磷酸化----伴随电子传递及血子转移生成

NADPH,同时偶联了ATP合成(能量暂时储存在NADPH和ATP

③光合碳同化——利用ATP和NADPH将CO2还原成糖(ATP和

NADPH中的化学能转储于糖中)。

8什么是C4植物与C3植物?

*C3途径:固定CO2的初产物是有机物C3。

*C4途径:固定CO2的初产物是有机物C4

II

[一般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1

-C途径----*=>>1G途径------

*比较C,植物与C3植物。

C4植物C3植物

有c4途径和c3途径只有C3途径

适应干旱、高温、强光、低C02环境对如环境适应较差

维管束鞘细胞较大,具有很多无基粒的维管束鞘细胞无叶绿体

大型叶绿体

维管束周围叶肉细胞紧密包围维管束叶肉细胞较疏松,不呈花环状

鞘细胞,横切面呈花环状

皆为草本,叶脉发达木本、草本都有,口十脉较稀

*下图示意光合作用的强度与空气中CO2的含量的关系。如果此为

C4植物特性曲线,那么C3植物相应曲线a、b、m有何不同?

9如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两个概念:作物光能利用率、作物光合作用效率。

单位地面积太阳辐射能Es

单位地面积作物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Ep。

单位地面积作物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Eco

1)注意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的不同适应性

2)红光和蓝紫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3)改善CO?供应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农田注意通风、增施农家肥及温室采用CO2施肥,为什么能增产?

*农田作物夏季晴天“午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4)适当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5)注意满足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特别是N、P、K、Mg的需求

第4单元对高等动物及人体生活的认识

1从细胞到个体的结构层次如何?

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个体。

了解:4种基本组织的特征:8个系统的组成概况;皮肤与感觉器

官的结构。

2个体发育的基本过程如何?

受精卵一囊胚一原肠胚一幼体一成体

(卵裂)

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了解:3个胚层分化发育的方向;卵生、胎生、羊膜卵、变态发育

的概念。

3体内细胞的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变的基本过程如何?

——从营养物质的吸收到消化废物的产生和排泄。

1)糖代谢与能量代谢

2)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

4体内细胞是如何与体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营养物质包括哪些类型?

*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①提供能量代谢的能源物质。

②提供构建和修复组织的原材料。

③提供合成激素和酶的原材料。

④提供维持正常代谢必需的维生素。

*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会造成那些危害?(自学“选修”第15〜16

页)

*合理营养要注意什么?(自学“选修”第16页)

*人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基本过程如何?

2)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3)尿的形成过程

4)血液循环的过程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如何?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什么是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反射弧?

*什么是神经元的兴奋?

①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思考:如果在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中部受刺激,兴奋怎么传导)

②突触的结构与联系方式。

(思考:突触传递信号为什么是单向的?突触传递的兴奋与抑制分

别指什么现象?)

*什么是神经冲动?

(思考:反射弧上冲动传导的方向是确定的吗,为什么?如何用实

验的方法证明冲动传导的方向性?)

2)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

*什么是高级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身体运动代表区有什么特点?

*内脏活动(心肌、平滑肌、腺体的活动)与大脑皮层有关吗?

*大脑皮层语言区有什么特点?

6体液调节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1)什么是体液调节、激素调节?

*与神经调节比较,信号传送方式、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

间等,激素调节有何特点?

*当体液中CO2含量增加时,主要通过怎样的调节方式使之减少?

*怎样证明某种激素的调节作用。

2)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主要激素的作用有哪些?

*甲状腺及甲状腺激素。

*性腺(睾丸与卵巢)及性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脑垂体前叶及生长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后时及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释

放抑制因子。

*胰岛(A细胞、B细胞)及胰高血糖素、胰岛素。

*肾上腺及肾上腺素、醛固酮。

*胸腺及胸腺素。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如何?

4)什么是激素间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7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是什么?

1)如何区分行为的类型?

*动物行为:动物个体对体内外变化(刺激)作出有一定适应意义

的反应。

*按特殊意义区分:生殖行为、育幼行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

领域行为等。

*按形成的基础区分:先天行为(趋性、反射、本能等)、后天行为

(印随、基础代谢、条件反射、判断、推理等)。

2)动物行为的主要生理基础是什么?

*性行为与育幼行为,主要与性激素调节有关。

*先天行为主要由非条件反射控制。

*后天行为主要通过条件反射形成。

8维持“稳态”的主要生理基础是什么?

1)什么是稳态?

——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例:血糖、渗透压、体温、pH值等。

2)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如何?

*血糖调节(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肾糖阈的意义;胰岛素与胰高血

糖素、下丘脑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对糖尿病“三多一少”的解释)。

*水盐调节(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和降低时的主要调节机制;Na+、K+

的摄入与排出特点及醛固酮的调节作用)o

*体温调节(产热与散热的方式;产热与散热调节的基本过程)。

9什么是免疫功能?

1)免疫的概念是什么?

*抗感染的免疫概念(病原体、感染、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现代免疫概念——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已”并排除非已成分,

从而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过程(4个方面的表现:免疫防御——以病原

体为非已;免疫监视——以肿瘤细胞为非已;免疫稳定——以体内衰

老死亡损伤组织成分为非已;免疫排斥——以异体移植植物为非已)o

2)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

*免疫反应(应答)的3个阶段——感应、反应、效应。(如下图)

抗原1X

1\

①X

吞噬细胞吞噬处理[被吞噬处i理

感*、、、

吞噬细胞'、、

和呈递抗原,激活T

应,/\

/'——[呈递]\

淋巴细胞和B淋巴

细/,

细胞T4mFUn_____________________44TlFUn

、\\[激活]/:

1\/

J

②曾殖分化]

激活的T、B淋巴细

效城S

反应

胞增殖、分化、产生府应细

细R瑞

应,细胞寄胞

大量效应细胞和少胞

细胞

量记忆细胞

\

效应B细胞合成、释1直

③放抗体,发挥体液免接

效疫作用;效应T细胞识

别.

并T

应直接接触识别并杀—

细灭靶细胞,同时释放靶

胞淋巳因子,发挥细胞胞

免疫作用

*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反应的特点是什么?(快速、强

效、持续时间长。这也是预防接种的原理依据)

*免疫反应的“特异性”是怎样决定的?

(抗原、抗原决定簇、抗体、效应T细胞表面受体)

*T、B淋巴细胞是怎样产生的?

3)什么是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组织(淋巴组织)。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免疫分子(抗体、淋巴因子等)。

4)免疫功能失调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过敏原、组织胺、常见过敏反应的表现)。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缺陷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IDS

一艾滋病、HIV及AIDS的主要传染途径与预防措施)。

*获得特异性免疫的途径有哪些?

*什么是预防接种(原理)?

*什么是疫苗、抗毒素、类毒素、外毒素、内毒素?

*给病人注射抗体、胸腺素以及淋巴因子等,分别起到哪些作用?

*单克隆抗体在免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如何?

*什么是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器官移植为什么要考虑HLA的相似程度?

*为什么说“除了同卵双胞胎以外,要找到HLA完全相同的人是不

可能的”?

*为什么要对器官移植者较长时期内使用免疫抑制剂?

第5单元对生命连续性的认识

1什么是生殖和发育?

1)生殖是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两大类生殖方式对后代的遗传影响不同(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简

述各种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生殖方式)。

*生殖使生物的种族得以延续。

*生殖以遗传物质的复制合成、细胞的分裂增殖为基础,实现了遗传

信息的传递、生命的连续。

*生殖规律的某些应用(植物的杆插、嫁接、组织培养、单细胞体育

种、多倍体育种、人工种子、杂交育种等等;动物的杂交育种、试管

婴儿、克隆哺乳动物等;微生物的培养与诱变育种等等)。

2)发育是个体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程序性变化过程

*高等生物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简要概述动植物的个体发育)。

*发育以细胞的分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为基础。

*发育使个体从不成熟变为成熟。

2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1)生物个体特征可用性状来描述

*性状与相对性状。

2)遗传是子代性状与亲代性状相似的现象;变异是子代与亲代及同

亲代的不同子代个体间性状表现的差异现象

*遗传与变异的实质(遗传物质、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表达、基

因、突变与重组)。

3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是什么?

1)基因分离规律

*显性与隐性、表现型与基因型、纯合体与杂合体、稳定遗传与性

状分离。

*杂交、自交、测交、遗传图解。

*基因分离规律的表达和实质。

*分离规律能够解释:

纯合体自交的稳定遗传;

纯合体杂交子代只有一种表现;

杂合体自交子代发生3:1或1:2:1的性状分离;

杂合体测交子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

近亲婚配子代发生隐性遗传病的儿率较高;

若无选择作用,连续多代自交会使种群纯合体比例逐代增加。

预测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概率,要先判断亲代基因型,再考虑子代

类型概率。

2)自由组合规律

*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

一般:基因

I.

相同基因不相同基因

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

同源染同一染同源染非同

色体相色体不色体不源染

;同位置同位置同位置色体

*自由组合规律的表述和实质。

*自由组合规律能够解释:

遗传多样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基因重组;

对于多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子代表现型与基因型作出预测(要先分析

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概率,再应用概率的乘法法则)。

4XY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规律是什么?

1)通过染色体组成分析,了解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正常男、女染色体分组:

男44+XY女子44+XX

*XY性别决定与ZW性别决定的特点不同。

2)伴性遗传是由于异形性染色体之间存在“非同源区段”

源一X与Y无.等位基因

§区

源——X与Y有等位基因

X与Y为“部分

同源染色体”

*一般XY性别决定人群表现有何特点?

伴Y遗传——限雄遗传。

伴X隐性遗传——人群表现男多于女。

(何谓“交叉遗传”)

伴X显性遗传——人群表现女多于男。

*例: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抗维生素D佝

偻病;果蝇眼色。

5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1)遗传物质是什么?

*遗传物质有4项基本特征—指令性、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

*结论: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RNA有时是遗传物质;

真核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

RNAo

*发现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证据:

1928年格里非斯(F.Griffith)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944年艾弗里(O.Avery)和他的同事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952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做的大肠杆菌T2噬

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1956弗伦克-康兰特(Fraenkel-Conrot)]。

2)遗传信息流向的“中心法则”是什么?

*中心法则图解及其含义。

*比较DNA与RNA的主要区别。

(碱基组成、戊糖类型、核甘酸类型、分子结构)

*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

两条链、反平行,双链双螺旋;

磷酸-戊糖连在外,碱基在链间;

A-T>C-G配成对,互补成氢键。

*DNA的“半保留”复制。

*RNA的转录合成方式。

*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

基因、遗传信息、信使RNA、密码子、转运RNA、反密码子、核糖

体、肽链。

3)基因的本质

*有遗传效应的DNA(RNA)片段。

*遗传效应——表达和传递遗传信息。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6变异的本质是什么?

1)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怎样证明某一变异是否可遗传?

2)可遗传变异的3个来源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实质区别与表现特点

是什么?

*杂交育种、转基因生物、诱变育种、多倍体与单倍体育种技术的

基本原理与价值如何?

*为什么将基因突变看作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

*致变因素的类型有哪些?

*突变发生的时机有何特点?

*举例说明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涵义。

*秋水仙素在人工诱导多倍体中的作用是什么?

*植物单倍体育种的价值、常用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7人类遗传病有哪些类型?

1)种类最多的是单基因遗传病(举例)

2)最常见的是多基因遗传病(举例)

3)个体表现最显著的是染色体病(举例)

8我国优生工作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禁止近亲结婚——科学依据

2)开展遗传咨询——基本内容

3)提倡适龄生育——适龄范围

4)进行产前诊断——目的方法

9什么是细胞质遗传?

1)细胞质遗传有两个突出特征

*什么是母系遗传现象?

*为什么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不确定?

2)遗传特征的发生有3个基本原因

*质基因的存在是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

(线粒体、质体一包括叶绿体基因的存在)

*精子未向受精卵传递质基因。

*有丝分裂分配质基因随机性强。

10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有体不同?

"■音囱

非编码区:编码区,非编码区

f原核]______I

(上游〃(下游)

RNA聚合酶

结合位点

内含子外显子

1)都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编码区——含有编码蛋白质序列。

*非编码区——有调控序列和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2)主要区别是:

*“真核”编码区有内含子与外显子间隔;

“原核”编码区是无内含子的连续结构。

*什么是内含子、外显子?

11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1)人类基因组是指什么?

*人体细胞DNA的全部遗传信息。

2)人的单倍基因组的组成如何?

*由24条DNA分子组成:

22条常染色体+X+Y

3)HGP分析测定的核甘酸序列,要完成哪4张图?

*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4)HGP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对人类遗传病的诊断与治疗。

*对推动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

*对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细胞生长发育机制、个体发育机制、生物

进化等基础理论研究。

12什么是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的含义

*按人的需要,体外进行DNA加工——改造或重组基因。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使之得到表达,实现定向改造生物性

状的目的。

2)基因工程的工具

*限制性内切酶——基因剪刀。

(识别序列、粘性末端)

*DNA连接酶——基因针线。

(作用是什么?)

*运载体——基因运载工具。

(运载体条件是什么?常用运载体有哪些?)

3)基因工程的步骤:

①提取目的基因。

共体DNA

限制酶

直接取自(鸟枪法)曲片段

.供体细帼

*两种方案<[q扩增筛选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信使RNA出|族链氨基酸序列

逆转录[测I信使RNA序列

》基SDNA序列

合成v

目的基因合;或《目的基一因一

②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是重组DNA的过程。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利用运载体的侵染及重组DNA在受体细胞中扩增。

(受体细胞是细菌时,用氯化钙细菌的目的是什么?)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利用运载体的标记特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被导入;

*根据目的基因控制的特殊性状出现与否,证实目的基因表达与否。

4)基因工程的应用

例:①应用工程菌的药品生产;

②应用DNA探针法的基因诊断;

③应用基因导入法的基因治疗;

④应用转基因方法改良生物品种。

13什么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以现代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成果为主要依据,以自然选择学说

为基础的进化理论。

1)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4个要点: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何谓“自然选择”?

*如何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方向?

*如何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基因库的发展观点)

②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③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④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生殖隔离是种间的分界线)

*什么是物种与种群?

*什么是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什么是隔离与生殖隔离?

*什么是新种产生的渐变与突变机制?

第6单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认识

1什么是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的概念是指什么?

*光、温度、水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的表现?

*举例说明种内互助与斗争的概念和意义

*举例说明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关系的概念和意义。

*如何分析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并确定某种关键因素?

(讨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怎样造成的?环境何以保持相对稳

定?生物何以能适应生存环境?)

2什么是种群的生态学特征?

*简要说明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五点取样调查)

*直接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种群特征是什么?(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率)

*根据年龄组成的(3种类型)特征,为什么可能预测种群密度的

变化?

*种群相对稳定的性别比例一旦改变,常会使种群密度发生怎样的

变化?

3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有哪些表现?(增长、波动、稳定、下降)

*种群“J”型增长的特点、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理想条件,

Nt=No«入t式中No、t、Nt、入、R的含义,“J”型曲线图)

*种群“S”型增长的特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S”型曲线图,

K值的含义,入改变的情况;“密度制约”,“生存压力”)

*为什么说凡是影响种群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的因素,

都会引起种群数量变化?

4什么是群落?

*群落的生物构成、自然区域性、垂直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