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2019版十:内环境与稳态_第1页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2019版十:内环境与稳态_第2页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2019版十:内环境与稳态_第3页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2019版十:内环境与稳态_第4页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2019版十:内环境与稳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全国卷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0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双向港进o,和髯养物质

面案组织液内

*过毛细比道单

C0;和代谢废物液

淋巴

内环境:

【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

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02以

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

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

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

2.(2019浙江4月选考•1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

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

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

的基础。内环境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单细胞动物是单个细胞构成的生命体,即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选

项正确;骨骼肌细胞的细胞膜是细胞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B选项正确;内环境稳

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一旦失调,细胞代谢就会紊乱,C选项正

确;多细胞动物的部分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例如蛙的皮肤细胞可以直接从

外界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D选项错误。故错误的选项选择Do

3.(2019全国卷III,30)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

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

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A组B组C组D组

初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抗原甲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

(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初次注射抗

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o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答出2点即可)。

【答案】(1)抗体

(2)A、D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4)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及过敏反应的有关知识。抗原进入体内,经过吞噬细胞

的摄取处理,传递给T细胞,T细胞一方面会发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效应T

细胞,效应T细胞会攻击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另一方面,T细胞会分泌淋

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效应B细

胞可以分泌抗体,与抗原结合。

免疫异常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综合征。

【详解】(1)抗体、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会引发

免疫反应。故要检测小鼠是否发生免疫应答,应该检测抗体水平。

(2)A和D组两次注射的抗原相同,故会发生二次免疫,B、C组两次注射的抗原不同,

不会发生二次免疫。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再次注射同种抗原,这些记

忆细胞可以快速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更多的抗

体,发挥更强的免疫反应,及时清除抗原。

⑶初次注射抗原甲时,体内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再次注射抗原,机体会产生

较多的抗体,血清中含有抗体,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体会与抗原甲特异性结合形成

细胞集团或沉淀。

(4)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病,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

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等。

【点睛】是否能够发生二次免疫,需要看两次注射的抗原是否相同,若相同,可以发生二

次免疫;若不相同,则不能发生二次免疫。

4.(2019北京卷-29)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

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

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后者能产

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

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

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

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

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选择并排序)等。

抗体谀度()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

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答案】(1)活细胞吸附

⑵浆/效应B

(3)当HA、NA出现变异的流感病毒入侵机体时,已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有效的

保护作用,故需每年接种疫苗。

④①a、c、e

②D63流感病毒

③可选用NA制备流感疫苗。

⑸包括遵医嘱治疗和避免病毒传播两个方面。(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本题渗透了生命观念的考查,以流感病毒为材料背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

生命现象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分析。

1、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

性免疫。

2、利用免疫学原理制备流感病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详解】(1)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在活细胞(宿主细胞)内增殖,病

毒增殖过程:①吸附: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依靠尾部的小勾吸附在细菌等宿主细胞的表面;

②注入:病毒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到宿主细胞内。③复制合成: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结

构,在病毒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病毒蛋白质,同时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④组装:病

毒复制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装到一起,在宿主细胞中形成许许多多的子病毒。⑤释

放: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被子病毒利用,宿主细胞解体,子病毒被释放出来。

⑵流感病毒的抗原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在该过程中B

细胞受到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刺激,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特

异性抗体。

⑶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即抗原,由于HA、NA的氨基酸序列变异频率非

常高,当HA、NA结构出现变异的流感病毒入侵机体时,已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难以发挥

有效的保护作用,因此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

(4)①抗体和抗原可以特异性结合,进而抑制抗原对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病

毒必须侵入细胞才能增殖,因此要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首先应该

培养易感细胞,然后将抗体与流感病毒结合,这种抗体通过抑制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来对抗

流感病毒。再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培养瓶进行培养,过一段时间检测病毒的增

殖量,即可得到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

②由图可知,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是D63抗体。选用对照抗体的一组为对照组,

所选用的抗体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

③NA抗体是蛋白质,可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进行提纯和结构分析,

制备疫苗,其实验思路为:可选用NA制备流感疫苗,进行治疗。

⑸由题意知,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因此流感患

者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另

外还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等。

【点睛】1、病毒增殖过程包括: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五个步骤。

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只有浆细

胞能产生抗体。

3、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抗体进行结构分析,可用于疫苗的研制。

5.(2018海南卷,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

1.A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淋巴管内的液体

为淋巴,属于内环境,A正确;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肾小

管内的液体等,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

6(2018海南卷,8)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

A.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

B.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

C.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

D.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

2.D寒冷状态下,温度变化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一方面使得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来减少散热,

另一方面使得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以及通过体液调节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等让代

谢加强来增加产热,从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A正确;寒冷状态下人会产生身体蜷缩反应,减少

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使散热减少,B正确;下丘脑存在温度感受器,能感受到体温变化,C正

确;由于肾上腺素能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所以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使心率加快,D错误。

7.(2018海南卷,1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3.B输入的高渗盐水溶液进入血液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

器,通过下丘脑调节水平衡,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8.(2018江苏30,8分)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

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

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

问题:

病毒(毒素)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激素乙通过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______o

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

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从

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

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

4.(每空1分)(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体液运输(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

到38.5°C)神经调节,体液调节(3)等于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4)汗

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5)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1)由题图可知,激素甲由下丘脑产生后作用

于垂体,促进垂体产生激素乙,激素乙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所以激

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乙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

(2)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可增加产热,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38.5℃体

温调定点。综合图解分析可知,体温上升期人体的体温调节既可以通过靶腺分泌相应激素进

行激素调节,也可以通过神经控制某些腺体进行,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两种途径。(3)高温

持续期体温恒定,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此阶段人体出现脱水现象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

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4)体温下降期,皮肤毛细

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以增加散热,使体温下降。(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

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可能是因为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最终血压轻度升

高。

9.(2018全国卷I31,8分)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

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日,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0)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0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o取尿液加入

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

0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

激了存在于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5.(每空2分)(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2)

增加葡萄糖(3)下丘脑

【解析】本题以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实验为背景,考查考生分析实验和预测实验结

果的能力。(1)垂体可以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二者重

吸收水,从而使尿量减少。(2)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会使血浆的葡萄糖浓度高于

正常血糖水平,过多的葡葡糖经由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

导致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同时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使得尿量增加。斐林试剂可以

用来检测葡萄糖的存在,若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3)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刺激存在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经过一系列的调节活动,最

终使尿量减少。

【易错辨析】

1水分被肾小管重吸收是按照渗透作用原理进行的。如果原尿中部分葡萄糖未被重吸收,会

导致其渗透压增大,所以水分被重吸收就会相对减少。

2肾小管对每一种物质的重吸收都具有一个极限,这个重吸收极限称为该物质的肾阈值。当血

浆中某种物质浓度过高时,小管液中该物质含量也过高,就可能超过该物质的肾阈值。以葡萄糖

为例,当血糖浓度超过8.88~9.99mmol/L(160^180mg%)时,尿液中即开始出现葡萄糖;我们

把不出现尿糖时的最高血糖浓度(或者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最低浓度)称为肾糖阈

(renalglucosethreshold)。主要原因是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载体蛋白数量有限所致。

3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小管液中物质的重吸收方式有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重吸收

是指小管上皮细胞逆着电化学梯度,将小管内的溶质主动转运到小管外组织间隙或血液的过

程。主动转运的方式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吞饮。前者包括质子泵、

Na+—K+泵和钙泵等;后者包括Na+—葡萄糖、Na+—氨基酸、Na+—K+—2C1一同向转运

以及Na+—H+和Na+—K+等的逆向转运。一般说来,凡是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葡萄

糖、氨基酸、Na+等,基本上都是通过主动转运重吸收的。被动重吸收是指小管液中的水分

和溶质,依靠物理和化学的机制,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到小管外组织间隙并进入血液中的

过程,其转运方式包括扩散和易化扩散等。渗透压差是水分被动重吸收的动力;浓度差和电

位差是溶质被动重吸收的动力。

10.(2018北京理综29,17分)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

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⑴癌细胞具有无限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

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

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细胞抗体的结介率(g

、细胞

iPSCDB7MEF

Itam___

免疫组77828

空白组1089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空白组的

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

有。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0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

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

抗肿瘤的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如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

请在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6.(除标明外,每空2分)(1)分裂/增殖(1分)免疫(2)实验一:

①高于②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③抗iPSC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

结合,而不能与MEF上的抗原结合/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3分

实验二:细胞(1分)⑶①F(1分)②D(1分)③C(1分)④B(1分)(4)预

防和治疗癌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癌细胞的特点、免疫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实验分析与设计能力以及推理能力。(1)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免疫系统具

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细胞作为抗原,可激发机体中的免疫系统发挥清除作用。(2)①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明显高于空白组,说明iPSC

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②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的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

异,说明DB7有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③综合表中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抗iPSC的

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的抗原结合。在实验二中,由免疫组小

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而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可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

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3)为了验证iP$C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实验

组的实验流程是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一提取小鼠的T细

胞;小鼠皮下注射DB7fl周后皮下形成肿瘤一1天后注射免疫小鼠体内的T细胞到血液中,

3周后检测实验结果发现小鼠皮下的肿瘤体积缩小。(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

iPSC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癌症。

【命题分析】本题以癌症防治研究成果为背景,渗透教材基础知识,同时体现了科学

思维与生命观念的核心素养,充分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等能力。

11.(2017江苏,T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涉及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水盐调节和

免疫调节。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项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

中使血糖浓度升高,B项正确;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但由于机体与外界温

差大,其散热量仍大于炎热环境,C项错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不是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

细胞,无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D项错误。

【答案】B

12.(2017海南,T14)当外界温度高于动物体温时,下列不利于动物散热的是

A.马出汗

B.猴子在水里玩耍C.

犬伸出舌加速喘息D.

牛排尿量减少

【解析】本题考查动物体温调节中散热的方式。马出汗时汗液蒸发可以带走大量热量,犬伸出

舌加速喘息,可加快唾液蒸发,猴子在水中玩耍时水温低于体温,同时猴子身上水分蒸发也有

利于散热,A项、B项、C项都有利于散热;排尿可带走体内热量,排尿减少不利于散热,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3.(2017北京,T4)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

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K♦通道

族岛B细胞(B细胞)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Ca"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D.

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解析】本题通过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素分泌示意图综合考查细胞呼吸、物质运输方式、血糖

调节等知识。葡萄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是通过影响K附外湍®®狮ce的内流,促进胰岛素释放的。

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贮存在ATP中,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

活动,A项正确;由图可知,Ca*内流促进了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到细胞外,B项正

确;细胞外葡萄糖含量增加会促进胰岛素释放,C项错误;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会促进胰岛

素的分泌,从而降低细胞外血糖浓度,属于负反馈调节,D项正确。

【答案】C

14.(2017全国卷川,T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

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解析】本题通过给人体注射生理盐水,考查人体稳态中水盐平衡的调节。0.9%的NaCl溶

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所以静脉注射该溶液后,血浆渗透压不变,A、D错误;静

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会导致血浆量增加,而后经过机体的调节会将过多的水和

NaCl排出体外,B错误。

【答案】C

【一分钟快解】结合生活实际,0.9%NaCl溶液是生理盐水,是人体等渗溶液,因此不会造成

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或降低,排除A、D项;0.9%NaCl溶液中含有NaCl和水,必须排出相

应量的NaCl和水后才能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15.(2017全国卷I,T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

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

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

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

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

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解析】本题通过实验考查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过敏反应,要求考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

并能根据实验现象给出合理解释。过敏反应是指己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

刺激后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该实验中,给实验小鼠第一次注射一定量的某种动物

提取液若干天后,并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但实验组小鼠再次注射少量A后很快发生

了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这种动物提取液中含有小鼠的过敏原。第一次注射后小鼠的免疫系统

已通过免疫反应产生了抗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己免疫的机体中过敏原和抗体结

合后,经过一系列反应小鼠出现了呼吸困难等症状,C项合理。

【答案】C

16.(2017天津,T2)细颗粒物(P\lz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5的研究结果推论

A.惯害呼吸道,胡真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

C.刺激B细胞熠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

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满免疫

【解析】本题考查非特异性免疫以及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皮肤和黏膜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项正

确;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所以改变T细胞的数目,会影响特

异性免疫,B项正确;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C项错误;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D

项正确。

【答案】C

17.(2017浙江,T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B.

感染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C.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

D.HIV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解析】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

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HIV还可以感染体内其他类型的细胞,如脑细胞、巨噬

细胞,故D错误。

【答案】D

18.(2017浙江,T22)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

D.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解析】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过程。H7N9禽流感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一些生物

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A全鞭。成熟B淋巴细胞合成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

也就是相对应的抗体分子,受体分子在合成后便移到细胞膜上,B正确。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

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而非抗原-MUC复合体,C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信

号,还必须接受抗原-MHC复合体的刺激才能促进这个细胞毒性T细胞开始分裂,形成一个

克隆,D错误。

【答案】B

19.(2017全国卷I,T3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

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

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_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

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o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解析】本题考查渗透压、组织水肿、内环境等知识。(1)由题干信息可知,胶体渗透压

是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而晶体渗透压是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某种疾病

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

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

的水量会增加,致使血浆中无机盐等小分子的浓度变小,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细胞

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

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说,内环境是细胞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1)血浆(2)增加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0.(2017海南,T27)回答下列与人体的体液调节相关的问题:

(1)与激素一样,CO)也可以作为体液调节因子,参与体液调节,支持这一观点的事实之一

是细胞代谢产生的CO?可通过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

体液调节的含义是o

(2)盐酸不是体液调节因子,其原因是胃腺分泌的盐酸进入胃腔后,参与食物消化,且在

这个过程中,胃腺分泌的盐酸经过导管到达胃腔不经过运输的过程。胃腔属于—(填

“外环境”或“内环境”)。

【解析】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的概念及其特点、内环境的相关知识。(1)细胞代谢产生的COz

可通过血液(体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通过刺激呼吸中枢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激素等

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02等),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

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称为体液调节。(2)胃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的盐酸经过导管到

达胃腔,参与食物消化,盐酸不经过血液(体液)运输的过程,因此盐酸不属于体液调节因

子。胃腔与外界相通,属于外环境。

【答案】(1)血液(体液)激素、CO?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对生命

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2)血液(体液)外环境

21.(2017全国卷HI,T31)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

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

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

题:

0)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o

⑵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

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

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

③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

【解析】本题通过设置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实验,考查胰岛素的调节作用。(1)腹腔注射胰

岛素降低了血糖浓度,致使小鼠体内血糖含量下降,当血糖含量远低于正常水平时,大脑能量

供应不足,会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2)根据题干信息,为尽快缓解反应迟钝、嗜

睡等症状,需要提高小鼠血糖含量,所以C组注射的激素应是胰高血糖素,D组注射的营养

物质应是葡萄糖。(3)C组注射胰高血糖素后,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达到正常值后,症状缓解。D组通过直接注射葡萄糖,使血糖浓

度升高,达到正常值后,症状缓解。

【答案】(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2)胰高血糖素葡萄糖(3)C组:胰高血糖素能

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

22.(2017天津,T8)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炎症因子

,神经细胞

变性、坏死

InR:腆岛素受体

GLUT:前萄婚转运蛋白

®:促进或增加

。:抑制或降低

0)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

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

0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o

0某些糖尿病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GLUT

转运葡萄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了炎症因

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最终,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o与正常人相比,

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

【解析】(1)由图示可知,胰岛素受体(InR)被激活后引起了多方面的变化,例如促进神经元

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该过程体现

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2)胰岛素受体被激活后,可以抑制神经元凋亡,同时还抑

制了炎症因子的释放,而炎症因子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变性、坏死。(3)胰岛素受体被激活后

可以促进GLUT的功能,同时抑制了炎症因子的释放,而炎症因子能抑制GLUT的功能,所以当

胰岛素对胰岛素受体的激活能力下降后,不仅会导致InR对GLUT转运葡萄糖的促进作用减

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也减弱,即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作用加强。GLUT被抑制

后,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也下降。该类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

能力下降,导致机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弱,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会增

加。

【答案】(1)神经递质信息交流(2)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

胞变性、坏死(3)加强下降偏高

23.(2017全国卷H,T30)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

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

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

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汗液分泌会,从而起到调节

体温的作用。

⑵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o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分

解代谢会0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包括高温环境中散热量增加的途径、低温环境中

产热量增加的途径、肾上腺素的功能等。(1)哺乳动物处于高于体温的环境中时,可通过皮

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汗液分泌量,使散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2)动物出现

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会增加。(3)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与

实验组进行对比,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哺乳动物处于低温环境中时,

会冷得发抖,此时耗氧量增加,分解代谢增强,使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

【答案】(1)舒张增加(2)增加(3)排除41c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

的结果是由410c引起的(4)增加增强

24.(2017北京,T31)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

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

(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并结合红细胞表面

受体。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

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中枢,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性清除,从而使

该物种得以。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

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实蛉结果

实蛤材料实蛉处理

别(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1不加入青蒿素100

正际出trj致救1牛

2加入青蒿素60

3仓鼠细胞的线粒不加入青蒿素100

4体加入青蒿素97

①1、2组结果表明: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

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二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____」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

物学实验证据。

【解析】本题以疟疾的患病机理和我国科研工作者对青蒿素抗疟机制的研究为背景,考查体温

调节、特异性免疫、受体识别等相关知识。(1)疟原虫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

程中需要糖类、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有机物,对应的小分子包括葡萄糖、氨基酸、核甘酸和

脂肪酸等。(2)疟原虫能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而侵入红细胞。(3)疟原虫感

染引起的发热与体温调节有关,因此致热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应该是作用于宿主下丘脑

的体温调节中枢。(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所以疟原虫很难被宿主的免疫系统特

异性清除,使该物种得以生存和繁衍。(5)①分析题表,青蒿素可以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

体膜电位的相对值,对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没有显著影响,说明青蒿素对不同物种线粒体膜电位

的影响具有差异性。②要确定青蒿素对人体的作用,可用人体细胞的线粒体代替仓鼠细胞的

线粒体进一步实验。

【答案】(1)单糖、氨基酸、核甘酸、脂肪酸(其中三类)(2)识别(3)体温调节

(4)特异生存与繁衍(5)①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青蒿素对线粒体

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②人体细胞的线粒体

25.(2016浙江卷.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

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组织中的Na琲度勤厮取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1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考点定位】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作用。

【解析】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会因失水而导致细胞内液的量减

少,A错;骨骼肌纤维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会使细胞内液浓度增大,细胞因浓度变大吸水而体

积变大,B正确;发生局部炎症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肿

胀,C错;增加细胞外液KC1的浓度会导致细胞内外钾离子的浓度差变小,进而导致静

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D错。

【答案】B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作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

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内环境、神经调节等知识的综合,在逻

辑分析能力上要求比较高。

26.(2016海南卷.19)下列与动物体内I'”*有关的"’错阚皿械收―

压形成而C1-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f,*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3+大限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被动运输

【考点定位】渗透压。

【解析】血浆渗透压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浓度有关,A项错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

申电位主要与关,兴奋沿神经纤锥传导时细胞腴外疝十大城内流,产生动作电位,际+从红细胞外顺浓度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夙于被动运输,山CD项正瑜

【答案】A

【名师点睛】(1)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犬外会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及负内此期2+内

<2)兴有在神经纤雒上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方向与腹外电端方向布反,写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

27.(2016上海卷.7)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

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

A.灯光刺激+食物B.仅食物

C.声音刺激+食物D.仅灯光刺激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

【解析】灯光刺激+食物可以强化该反射,而不会使该反射消失。

【答案】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条件反射建立的

条件。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

28.(2016上海卷.9)在正常情况下,进餐后血糖浓度会相应升高。在此过程中

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B延髓糖中枢兴奋抑制糖原合成

C胰岛素的作用强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D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小肠黏膜细胞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血糖调节。

【解析】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降低血糖浓度,A项错

误,C项正确;糖中枢位于下丘脑,B项错误;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小肠粘膜上皮细

胞,D项错误。

【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影响因素。属于容易题。解题关健是明确血

糖浓度升高后降低的途径。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贮存葡萄糖,特别是促进糖原

的合成。

29.(2016上海卷.10)图4显示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将建立反射后的小鼠放回反射箱时,

小鼠体内不会发生的是

A.胃肠蠕动加速B.血糖升高

C.呼吸加速D.心跳加快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解析】动物紧张、恐惧时,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促使血糖升高、心跳加快,

呼吸加速,产生应急反应,此时胃肠蠕动减弱。

【答案】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神经一体液调节。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分析得出恐惧状态下机体的

神经和体液调节途径及意义。

30.(2016上海卷.14)导致图5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

时间

图5

A.非自主颤栗和发热B.

骨骼肌收缩和排尿C.

吹电风扇和剧烈欲动

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体温的调节。

【解析】ab段低温降低,说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可能的原因是吹电风扇、处于寒冷环境或

汗液分泌增加,de段体温升高,说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原因可能是非自主性战栗、发热、

剧烈运动或骨骼肌收缩。综合分析可得出C选项正确。

【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导致体温升高或降低的因素。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体温升高或

降低的原因是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大小比较,进而分析各种现象导致体温身高还是降低。

31.(2016上海卷.17)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此外,这

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

»I

X4_______M箝”件免■_____"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