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阜阳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阜阳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阜阳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阜阳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阜阳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相同的群落类型()。A.可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B.不会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C.只能出现在同一地区D.只能出现在不同气候区

2.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3.冬天雪兔换上了白毛,是对有雪环境的适应,但当降雪延迟,白毛雪兔很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称为()。

A.保护色B.适应性C.生存斗争D.适应的相对性

4.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

A.r对策B.K对策C.S对策D.J对策

5.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是()

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腐屑生物

6.我国东部森林土壤从北到南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是土壤分布的()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7.提出“优势、丰盛、常见、偶见、稀少、很少”的多度等级划分方法的是()。A.德鲁提B.克列门茨C.奥斯汀D.布朗-布兰奎特

8.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9.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B.保护天敌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D.保护害虫种群

10.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

11.最先提出生物群落概念的是()

A.达尔文B.亚里士多德C.莫比乌斯D.林德曼

12.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

A.气候项级

B、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项级

13.在生态农业中,稻田养鱼体现了()原理。

A.整体效应B.生物种群相生相克C.物质循环与再生D.生态位

14.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

15.在温带地区,影响秋天树木落叶的最重要因素是()

A.温度的变化B.水分的变化C.日照长度的变化D.光照强度的变化

16.根据逻辑斯谛种群增长模型,当N=K/2时,种群的()。A.数量最小B.数量最大C.瞬时增长量最小D.瞬时增长量最大

17.“-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A.密度效应B.产量效应C.温度效应D.边缘效应

18.水中()的存在通常是缺氧或完全无氧的标志。

A.二氧化碳B.氨气C.硫化氢D.沼气

19.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因子的是()

A.温度B.光照C.水分D.海拔

20.苔藓、蘑菇、白蚁、蜘蛛等均以林中枯死的朽木为生,这些生物组成了()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食物链

21.2007年我国太湖出现蓝藻大发生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这属于()

A.年间波动B.种群大爆发C.生物入侵D.季节性消长

22.下面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捕食B.竞争C.食物D.以上三者都是

23.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一般()。A.出生率高、寿命较短B.生率低、寿命长C.出生率低、寿命较短D.出生率高、寿命长

24.最耐旱,且由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所组成的地上不郁闭的生物群落是()。A.稀树草原B.草原C.荒漠D.苔原

25.下列关于顶级群落中,表述错误的是()。

A.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到平衡的稳定系统

B.结构和物种组成相对稳定

C.有机物的年生产量与群落的消耗量和输出量之和达到平衡

D.顶级群落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

26.下列因子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A.乌对筑巢位置的竞争B.动物对食物的竞争C.干旱D.植物对光的竞争

27.有效积温法则中,T0(或C)的含义是()

A.物理零度B.生物学零度C.最低温度D.平均温度

28.在环境条件相同时,落叶松幼龄林的净生产力比成熟林()

A.高B.低C.相等D.不确定

29.小型动物、低等生物的存活曲线为()。

A.A型B.B型C.C型D.混合型

30.下列生态因子不是自然资源因子的是()。

A.光合有效辐射B.水体中的浮游生物C.土壤肥力D.风

二、填空题(20题)31.水生生物群落,根据环境的不同又可分为海洋生物群落和______。

32.广义的共生包括偏利共生、原始合作和__________。

33.世界上主要经济渔场几乎都分布在______。

34.在原有生物群落被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叫__________。

35.生物量是指在任一时间里实际测得的单位面积内有机物总量,一般用______来表示。

36.三基点温度包括最低温度、____________和最高温度。

37.在群落调查中,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占调查总样方数的百分比,即为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______。

38.东北虎比华南虎个体大,寿命长,这符合_______法则。

39.如果将生态系统用一个简单明了的公式概括可表示为:生态系统=______生物群落。

40.人在突然遇冷时起鸡皮疙瘩,而在炎热时会出汗,这是人对“极端”温度的一种______。

41.恒温动物的生长效率低于变温动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2.在海洋某深处,某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正好与其呼吸消耗相平衡,这一点就是该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__。

43.不同地带性森林群落的特征各异,______群落具有物种非常丰富、生态位特化、季相不明显等重要特征。

44.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______。

45.形成生物群落的经度地带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6.土壤结构是______的排列组合方式。

47.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的主体是______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48.迁移现象在鸟类的研究中称为______。

49.可持续发展遵守的三个原则是: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__________

50.形成生物群落的经度地带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选择是物种进化的前提,遗传变异是进化的主要动力。()

A.正确B.错误

52.

53.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A.正确B.错误

54.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0%。[]

A.正确B.错误

55.生态系统中必须有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A.正确B.错误

56.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内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群落的演替。()

A.正确B.错误

57.在温暖季节里,干燥风带来热而干燥的空气,受这种风的影响后,植物体内水分平衡受破坏。()

58.根据竞争排斥原理,在进行间作时,应选择需光性都很强的植物种类。()

A.正确B.错误

59.某些植物在叶细胞中大量储存五碳糖、黏液等物质来降低冰点,增强抗寒能力。()

A.正确B.错误

60.地方性水资源、土壤、森林、草原、野生生物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四、简答题(5题)61.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62.简述农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63.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64.水稻这种植物适应光照的特点是什么?

65.生物休眠时的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群落演替的动因及其类型

67.论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保证生态系统稳定需要的条件。

68.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69.论述与传统农业比较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70.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

六、单选题(0题)71.下列属于同一个种群的是()

A.某一池塘中的鲢鱼和鲫鱼B.两个鱼塘中的鲤鱼C.某一森林中的山杨和柳树D.某一实验地中的小麦

参考答案

1.B

2.D赤潮产生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有大量磷,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3.D

4.A

5.B

6.A

7.B

8.A

9.C

10.C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11.C

12.A

13.D解析:稻田养鱼充分利用了农田的空间生态环境,体现了生态位原理,即物种在生态系统时空上的位置及相互关系,故选D。

14.D

15.C

16.D

17.A“一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密度效应。

18.A

19.D

20.B

21.B

22.D

23.A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强,但一般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入侵新的栖息地,并通过高增长率而迅速繁殖。

24.C荒漠是地球上最耐旱,是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的地上不郁闭的一类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干旱区,往北可延伸到温带干旱区。

25.D解析:A、B、C三项说法都正确,D项中说法有误。群落处于变化的外界条件之下,不可能长久不变延续下去,故选D。

26.C解析:非密度制约因子是指种群外部环境因子,故选C。

27.B

28.A

29.C

30.D解析:本题强调的是自然资源,A、B、C都属于自然资源,只有D项风是一种气候现象,不属自然资源,故选D。

31.淡水生物群落

32.互利共生

33.大陆架和大陆架附近

34.次生演替

35.干物质重

36.【正确答案】:

最适温度

37.频度

38.贝格曼

39.非生物环境

40.生理适应生理适应

41.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多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多

42.补偿点补偿点

43.热带雨林热带雨林

44.生态因子生态因子

45.降水

46.土壤颗粒土壤颗粒

47.地理学

48.迁徙迁徙

49.持续性原则

50.降水

51.B

52.N

53.B

54.B

55.B

56.A

57.Y

58.B

59.A

60.Y

61.(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62.(1)种群比较单一;(2)系统稳定性差比较脆弱;(3)物质流动量大;(4)抗逆能力差;(5)受人工控制、利用和改造这是农田生态系统决定性的特征。(1)种群比较单一;(2)系统稳定性差,比较脆弱;(3)物质流动量大;(4)抗逆能力差;(5)受人工控制、利用和改造,这是农田生态系统决定性的特征。

63.(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

64.水稻是一种阳性植物是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育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阳性植物一般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植株开花结实能力较强生长较快寿命较短。阳性植物的茎通常较粗节间较短分枝也多。茎的内部结构是细胞体积较小细胞壁厚木质部和机械组织发达维管束数目较多结构紧密含水量较少。阳性植物的叶在着生排列上常常与直射光成一定的角度而叶片一般较小质地较厚叶面上常有很厚的角质层覆盖有的叶片表面有茸毛。

65.休眠是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也是适应不利环境的极为有效的方式。进入休眠状态的动植物可以忍耐比其生态幅宽得多的环境条件。体温被调节低心率、代谢率和其他生理功能均相应降低。休眠是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也是适应不利环境的极为有效的方式。进入休眠状态的动植物可以忍耐比其生态幅宽得多的环境条件。体温被调节低,心率、代谢率和其他生理功能均相应降低。

66.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是通过内因生态演替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内因生态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是通过内因生态演替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内因生态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

67.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改变的环境条件或人类干扰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内部的调整而保持结构和功能的总稳定即使在上述影响改变后也会回到它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②要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保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功能完善、信息畅通。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空间(或地区)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表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水平上。③各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

68.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

69.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结合起来而建立的具有高功能、高效益的农业系统。生态农业的优点如下:①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②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农业生物,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又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物排放,使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③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生态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既为社会生产了数量多、质量好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又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农村经济。④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提高农民素质。生态农业是技术密集型农业,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