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及青少社会工作网瘾_第1页
儿童及青少社会工作网瘾_第2页
儿童及青少社会工作网瘾_第3页
儿童及青少社会工作网瘾_第4页
儿童及青少社会工作网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流浪儿童流浪儿童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1流浪儿童案例剖析2网瘾青少年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3网瘾青少年案例4目前一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2一、界定1.困境儿童:这一提法源于国际儿童民间组织在工作中所使用的一个范畴。主要包括那些因为社会和家庭原因而陷入特别困难境况的儿童,如:孤儿、弃儿、流浪儿童、残障儿童等。我国流浪儿童问题2.《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认为,所谓流浪儿童,是指18岁以下离开家人或监护人,在外游离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3.中国政府对流浪儿童的定义为:年龄在18周岁以下,完全脱离家庭或离开监护人流落社会,流落社会连续超过24小时,失去基本生存和可靠生活保障而陷入困境的少年和儿童。目前二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3案例:谁为5名流浪儿非正常死亡负责事件回顾:11月16日,一个寒冷的雨夜,贵州毕节5名流浪儿童钻进垃圾箱,试图熬过那个漫长的夜晚。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孩子们生起了一个火盆,却没能等来温暖世界。5条幼小的生命就此终结。生前,他们如城市里漂浮的灰尘,无人在意;死后,沉痛的事实却刺伤了千万国人的心灵。都市的霓虹灯照不进垃圾箱内,到底还有多少被我们忽略的角落?目前三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4二、基本现状(一)相关数据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抽样调查推算,我国每年流浪儿童约有100万—150万人,而据民政部门统计,每年仅有15万人次流浪儿童得到救助,救助形势十分严竣。·从性别上看:流浪儿童中男性约占70%,约有10.5万人;女性约占30%,约有4.5万人。·从来源上看:来自农村的约占83%,来自城镇的占17%。·从教育程度上看:文盲占20%,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5%。·从年龄分布上看:7岁以下的占10%,8~12岁的占23%,13~15岁的占63%,16~18岁的占4%。我国流浪儿童问题目前四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5(二)类型我国学者将流浪儿童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主要想打工赚钱的流浪儿童;·非打工赚钱的纯粹流浪动机的儿童;·因暂时性和偶然性因素离家出走和流落街头的儿童;·因非本人意愿影响而流浪街头和失去家庭温暖的儿童;·具有纯粹的流浪动机并且染有偷窃与盗窃恶习的长期流浪儿童我国流浪儿童问题目前五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6二、特点及类型(一)特点1.流浪儿童的性格特点·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冲动性强·自我封闭,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强·法制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情感缺失2.流浪儿童的行为特点·为了生存不得不违法犯罪·流浪中被人教唆、强迫·有组织犯罪我国流浪儿童问题目前六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7(二)流浪儿童的生存形式1. 捡。年龄较小或刚开始流浪的流浪儿童一般靠捡破烂,拾垃圾卖钱为生2. 讨。向路人乞讨是当前流浪儿童比较主要的谋生方式。3. 偷。流浪时间稍长,年龄稍大的流浪儿为了能使自己的穷困境遇有所改善,不择手段连讨带偷,甚至强抢。4. 卖艺。有许多流浪儿童尤其是女童主要靠在火车站附近、市场、广场、夜市等行人集中的地方卖艺卖唱、耍小杂技等为生。5.做童工。有些年龄稍大一点儿的儿童由于家境贫寒,生存受到威胁,不得不流浪到城市靠廉价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过活。我国流浪儿童问题目前七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8四、儿童流浪的具体原因

流浪儿童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牵涉到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乃至政府的政策制度等方面。1.经济贫困:家庭贫困被认为是造成儿童离家的要原因。2.社会因素:为儿童流浪提供了温床3.学校教育因素:学习压力,学习成绩不好,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高额的学杂费造成一些儿童的心理压力和成长压力。4.家庭因素:逃避家庭暴力、父母离异、遭受亲人遗弃、维持家人生计等5.自身因素:缺乏教育导致文化素质低,是非对错观念不强,容易受到外界诱惑而流浪。我国流浪儿童问题目前八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9五、当前流浪儿童救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府救助中存在的问题1.现有政府职能机构的救助难以满足新形势的需要2.救助政策缺少相对独立的流浪儿童救助管理办法3.局限于住院式、程式化救助(二)民间组织救助中存在的问题1.规范性不够完善2.资金运转存在一定困难我国流浪儿童问题目前九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10六、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一)传统工作者与现代社工的差异我国流浪儿童问题目前十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11我国流浪儿童问题(二)流浪儿童回归社会的方法途径

促使流浪儿童成功回归主流社会是救助与保护流浪儿童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衡量这一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帮助其回归社会主要方法及途径有以下几方面:·回归原有家庭·回归“类家庭”:在社区建立一个集寄养、看护、教育于一体的“类家庭”,为流浪儿童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家庭寄养·家庭助养·专业技能培训·工读学校·心理矫正目前十一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12(三)介入的突出问题1.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现有法律均为综合性的儿童权利保护法,缺乏操作性,对行为主体的权责规范不清。2.社会工作应用的认识不全面。全国的救助机构在推进社会工作应用发展中,普遍存在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目标和路径认识不清。3.社会工作者作用发挥不突出。总体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还不充足,且专业作用发挥不理想。4.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受限。双重管理体制下难以获得合法的社会身份,故难形成庞大的非政府救助网络。我国流浪儿童问题目前十二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13流浪儿童个案分析一、案主的基本情况

姓名:GF

性别:男年龄:16

个案来源:救助站转介家庭地址:贵阳市X县L乡B村目前十三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14案主自己的陈述

案主自述在村口玩耍,被陌生人骗至张家界,之后与同村的两个孩子一起开始流浪,经湖南来到柳州。在路上由人指示,来到救助站求助。希望得到救助站的帮助,送自己回家与父母团聚。案主说自己不知道家的方向,只读到小学二年级便辍学了,在流浪时走错了方向。案主自述原名DQS,生父娶了后妈,曾经几次把他赶出家,然后自己又回去了。最后又被赶出来。他在流浪的时候,遇见了义父,跟了义父姓高,和义父一起卖艺。义父对他很好,教他杂耍卖艺;但由于义父喜欢女孩,所以从小把他当做女孩养,让他留长发,以致他现在一直留在长发并不愿剪掉。后来义父也找了一个后妈,无奈小高只能再次流浪。目前十四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15案主介绍人的陈述

救助站工作人员陈述:案主2011年9月8日晚上11点多来到救助站求助,因为流浪没钱回家,想来救助站,希望救助站送其回到家里。当时案主与另外两个流浪儿童一起来到救助站,没有带任何随身的物品。满身很脏,案主留着长发,上手指甲较长,且不愿意剪掉。案主话比较少,开始时不愿意多说。救助站根据相关规定提供给予救助。目前十五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流浪儿童个案分析思考:案主存在哪些问题,尝试分析其需求目前十六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17服务对象目前的主要问题1.单亲家庭,从小缺乏母爱。对母亲印象不深刻,但是很想念妈妈;对生父没有感情,很崇拜养父;2.心理方面:缺乏安全感,不愿意与人深入交流。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没有积极的目标;懒惰,安于救助站的生活现状,不主动配合救助站工作人员寻找及联系其家人;3.生理需求:生存欲望不强烈,对自己破罐子破摔,不求改变;社会化性别出现障碍或畸形,留长发、长指甲,不注重个人卫生;4.缺乏生活目标与动力,想法消极,不是很想回家,不想读书;在救助站就只是吃饭,看电视,打乒乓球,下象棋;5.有出逃继续流浪的想法,觉得在救助站像坐牢一样,想追求所谓的自由;6.学习能力差,文化程度低,识字很少,自我表达能力差,偶尔有词不达意的情况。目前十七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18案主需要分析1.正确认识自己包括对家庭看法以及对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激发对家的眷念之情。2.社会人际支持系统缺少,如同辈交往及父母的关爱,以及适当的监护者,救助站工作人员暂时充当了这一角色。3.需要稳定,安全的生存环境。4.树立生活目标,提高学习的兴趣,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谋生技能。目前十八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19具体行动计划1.预定用谈话策略。每天与案主接触一至两次,多与案主讲他感兴趣的事,谈其需要,谈其在家里的情况,建立了良好关系,并取得信任。探索其情感和需求;2.通过开展小组,在小组过程中观察案主的行为表现及情感需求;3、在小组活动中,用游戏活动表达其内心真实想法。设计游戏挖掘案主家庭信息,并与另外两名通村的流浪儿童对质;4、面谈,培养其学习兴趣。目前十九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20人在情境中01人本治疗模式02行为修正模式03社工介入流浪儿童问题目前二十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21理论指导“人在情境中”的理论(person-in-situation)认为,人不是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研究一个人,必须将其放到他所处的环境中进行,即他的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应该注重研究案主的环境和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人受到环境压力和人们彼此冲突的影响和困扰,因此要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情境中人们的行动。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22以人本治疗模式分析案主的问题人本治疗模式:心理:孤独需要人关心陪伴,对爱的感受能力弱.通过专业面谈,疏导其情绪,给以心理上的支持,给予其关爱,重塑对人和家庭的认知。学习能力:表达和理解能力较同龄人弱,在学习游戏活动中,唤起其良好的体验和增加工作人员对其家庭情况的了解,树立学习兴趣。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23以行为修正模式分析案主的问题行为修正模式:

以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个人的行为是在外在的环境刺激和特约下形成和改变的,并强调通过学习过程改变行为。经典条件反射,行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一个刺激下与一个反应之间建立关系的过程,通过让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在同时出现,就可以建立起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基于该理通过代币治疗等论消退案主暴力、撒谎等偏差行为。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24参考文献:[1]陆士桢.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2008[2]李晓东,陈怡,高秋凤.流浪儿童的性格与行为特点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26-130[3]王思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能力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6):25-30[4]刘日飞.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中的介入及其意义[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1):62-68[5]冯元,彭华民.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中的应用研究——以N市救助管理站为例[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1-6[6]姜微.社区为本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研究[D],201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7]冯元,彭华民,孙维颖.社会福利视角下的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困境探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2(4):103-107[8]张淑静.城市流浪儿童的现状与救助机构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50-52流浪儿童问题目前二十四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流浪儿童问题[9]毕伟.国内流浪儿童状况研究综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5(6):53-59[10]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石家庄市保护流浪儿童研究中心课题组.流浪儿童保护机制和对策研究[J].中国妇运,2005(6):11-14[11]曹朝阳,张双全,何俊华,陈新景.流浪儿童的心理特点、成因及教育[J].社会科学论坛,2007(5):148-151[12]庄勇,孙美华.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的路径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3(2):21-26[13]李晓凤,蔡瑾.问题流浪儿童的生存状况与机构救助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9(8):53-56[1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流浪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我国城市流浪儿童的基本特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6):39-45[15]黄瑶,李立文.我国流浪儿童的社会政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32):216-21725目前二十五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网瘾青少年的社工介入目前二十六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27大纲一青少年网瘾现状二网瘾内涵三网瘾判断标准四青少年沉溺网络的原因五网瘾的危害六网瘾青少年案例分析目前二十七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28一青少年网瘾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5.8%,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年龄在10岁至19岁的网民占到了24.1%,年龄在20岁至29岁的网民占31.2%。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2011年中国网络青少年网瘾调查数据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的网瘾比例高达26%,以此比例计算,到2013年年底,我国青少年网瘾患者保守计算应该在4000万左右。

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从下图可以看出,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的比例(17.07%)约比女性青少年网民(10.04%)高出7个百分点。1男性网瘾比例高于女性目前二十九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2在具有网瘾倾向的网民中男性青少年比例同样高于女性。目前三十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3未成年人网瘾比例较高

从下图可发现: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7.10%)最高,从总体趋势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上网成瘾的比例逐渐降低,30-35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2%)最低。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4网瘾青少年更倾向于娱乐性上网本研究将青少年上网的目的分为两类,一类是娱乐性目的,第二类是实用性目的。通常情况下,网民使用网络都会有这两种不同的目的,但是不同网民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调查显示,与非网瘾群体相比,网瘾群体的上网目的更倾向于娱乐性。目前三十二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5网瘾群体与非网瘾群体网上具体活动比较目前三十三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34二网瘾内涵网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等5类。目前三十四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网瘾者的特征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扬的观点,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征:(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目前三十五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36三网瘾判断标准在2005年和2007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中,在认同“上网给青少年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前提下,如果满足了以下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1)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2)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3)向亲人隐瞒了自己上网时间。就认为该网民从一定程度上具有网瘾特征,即判定属于“网瘾”。目前三十六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S·扬在1996年对“网瘾"的研究明确了它的八项指标:1、互联网使用成为生活的中心;2、需要增加互联网的使用;3、不能成功减少、控制、停止互联网的使用;4停止或减少互联网使用会导致无聊、抑郁、气愤;5在线时间超出预期计划;6重要人际关系、工作职业机遇遭到破坏;7向别人隐瞒互联网的卷入程度;8使用互联网逃避现实问题。根据这些判断标准,只要符合5项就可判定属于网瘾。目前三十七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手机依赖综合征参照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郑毅教授关于手机依赖综合征的描述及相关研究,有其中相关表现≥6项者判定有手机依赖综合征倾向。具体表现:1总把手机放在身上,若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甚至还有些自己也说不清的害怕。2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就感不适,并会下意识地看下手机是否有未接来电和信息。3常有“我的手机铃声响”的错觉,甚至常把他人手机铃声,误认是自己的。4接听时,常觉得耳旁有手机辐射波/辐射环绕。5经常会下意识地找手机,并查看,有时甚至将手机总是拿在手里才踏实。6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7晚上睡觉时也开着手机,即使是什么事情都没有。8当手机没电源或收不到讯号时,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脾气也会变得烦躁。9与人沟通时过分依赖手机,本可以直接面谈,却要发短信或打电话。10在吃饭、上课、开会等场合时,也要玩弄手机或将其放在可看到的地方,以防漏过信息或者电话。11对别人看自己的手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很反感,非常恼火。12最近经常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昏、出汗、胃肠道功能不好、眼睛干涩模糊,甚至疼痛等现象。目前三十八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39四青少年沉溺网络的原因1主观原因(青少年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 (1)自控能力欠缺 (2)认知能力有限 (3)自我意识强烈2客观原因(青少年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 (4)社会环境 (5)家庭环境 (6)教育环境目前三十九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40

青少年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他们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吸引住。(1)自控能力欠缺目前四十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41(2)认知能力有限

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青少年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目前四十一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42(3)自我意识强烈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青少年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青少年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青少年展现自我的平台。目前四十二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43(4)社会环境

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青少年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据中国青年网发布的《中国游戏绿色度测评统计报告》显示,测评的856款网络游戏中,成人游戏638款,占74.5%;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游戏仅218款,占25.5%;161款网游花钱就可以消除因游戏里“杀人”而导致的罪恶值;286款网游存在开宝箱、抽奖等带有博彩性质设置。很多青少年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95%左右的网络游戏是以刺激、暴力打斗,甚至色情为主要内容的。在暴力网络游戏创造的虚拟世界里,可以随意杀人、放火、掠夺,而这一切都不必承担后果、不必负责任。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很容易沉迷其中。

目前四十三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5)家庭环境当前我国青少年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青少年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青少年,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很多年轻父母本身也是网名,导致青少年从小耳濡目染,在发育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沉迷网络。目前四十四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6)教育环境

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青少年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学习压力较大,当遭遇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目前四十五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46五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身体危害:网络成瘾损害青少年的健康权、生命权。心理危害:网络成瘾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危害:网络成瘾会妨碍青少年正常社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行为失范:网络成瘾容易引发青少年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目前四十六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47六网瘾青少年案例分析

张莉同学,今年18岁,是刚参加完高考的落榜生。她在一所是市重点高中就读,但是高考只考了409分。知道分数以后,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手机电脑都锁起来。但是她又忍不住打开继续上网。并且不跟别人交流,甚至也不理会母亲。有时一个人发呆,有时一个人哭,在母亲安慰她时很容易发脾气,和以前判若两人。从小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在一起。高二开始迷恋网络,主要是聊天,玩小游戏,杀人游戏,跑跑卡丁车等。高考之前是,白天用手机上网,晚上用电脑。刚开始是聊天,写博客;后来就玩游戏,看电影、上微博、人人网、淘宝、看PPS,这些每天都过一遍,要是不上网就难受。目前四十七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481.案主陈述:(1)“我每天在学校听课都是装的,什么也没听,回到家我看书看到母亲睡了,我就上网,我控制不了,每次考试我都愧疚没有好好学习,可没过多久就我又想上网。”(2)她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及用虚拟的名字注册的人人网上都写了很多东西,她把自己想象成一个重点大学的学生,而且拥有友情、荣誉、甚至爱情。(3)“我想改变,我把手机电脑都锁起来了,然后把钥匙丢到学校的池塘,但是只坚持了一天,第二天就忍不住继续上网。”目前四十八页\总数五十四页\编于十八点1案主网络成瘾机制的理论视角“推拉理论’’(pushandpulltheory)认为,在市场经济和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出现人口迁移和移民搬迁现象是因为人们可以通过搬迁改善生活条件。于是,在流入地中那些使移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因素就成为拉力,而流出地中那些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就成为推力。人口迁移就是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李(E.S.Lee)于1966年把位于迁出地和迁入地两地中间的障碍因素及个人因素引入解释框架内,认为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四种:迁出地的因素、迁入地的因素、中间障碍因素、个人因素,并指出迁出地和迁入地都有推力和拉力两种因素,人口迁移发生在迁出地内推力总和大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